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13-07-26
“环保不投入,医保就要投入了” 我国将投1.7万亿治理大气污染
科技日报讯(记者李禾)“环保不投入,医保就要投入了。”在7月24日举行的环保产业政策报告与服务业发展研讨会上,环境保护部污染防治司司长赵华林表示,根据《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2013—2017年,我国将投入1.7万亿元进行大气污染治理;要求达不到新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的城市,必须制定达标计划和日程表,鼓励城市采取严于国家要求的治污措施等。
1.7万亿元由国家、地方政府和企业投入
今年年初,我国发生大范围持续雾霾天气,污染范围曾近270万平方公里,超过1/4的国土面积,波及17个省区约40余个重点城市,影响人口近6亿。
国务院常务会议在6月中旬通过并公布了10条针对大气污染防治的措施,被简称为“气十条”。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郝吉明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专访时说,“气十条”是提纲挈领性的,还将发布相配套的、以PM2.5控制为核心的35条实施细则,也就是《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1.7万亿元将来自国家、地方政府和企业等多方投入。”赵华林说。至于这1.7万亿元中,中央投入比例是多少,目前尚不清楚。
“企业也总是问,国家该给企业多少治污资金补助?”赵华林反问道,“企业的治理污染成本难道不包含在生产成本中吗?”
“国家现在给火电厂发每度电1分5脱硫、8厘脱硝电价的补助,那是因为电价没有放开,由国家统一定价。当燃煤原料价格上涨时,电价是不允许上涨的,所以给火电厂脱硫脱硝补助。”赵华林说,企业应改变“生产是自己的事情,环保是国家的事情”的观念。
必须制定空气达标计划和日程表
据有关研究,我国城市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PM10)污染仍维持在较高水平,为欧美等发达国家的2—4倍。仍有相当数量的城市二氧化硫浓度超标,灰霾、光化学污染日益突出。
因此,“气十条”要求,“重点行业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强度到2017年底下降30%以上”。其实,在2012年年底,环保部、国家发改委等三部委曾联合发布《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要求“到2015年,重点区域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工业烟粉尘排放量将分别下降12%、13%、10%”;“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区域将细颗粒物纳入考核指标,细颗粒物年均浓度下降6%”。
“三区十群”是我国大气污染防治要求的重点区域,“三区”即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十群”是辽宁中部、山东、长株潭、新疆乌鲁木齐城市群等,涉及19个省区、11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
“气十条”要求,“减少污染物排放。全面整治燃煤小锅炉,加快重点行业脱硫脱硝除尘改造”。赵华林说,现在国家每年投入几十亿元实施燃煤锅炉综合整治工程,要么进行煤改气要么实施高效除尘。2012年,还专门支持乌鲁木齐、兰州、太原等15个重点城市实施燃煤锅炉改造,取得了初步成效。
赵华林还表示,除《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外,《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农村环境连片整治行动计划》也在制定中。“比如农业生产施用化肥时,会有很多氨气挥发到空气中,氨气颗粒也是PM2.5。因此,治理大气污染还需对农业生产等进行协同治理。”
VOCs治污将成为我国环保新重点
今年6月,许多城市臭氧已超过PM2.5成为首要大气污染物。赵华林强调,臭氧主要是由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二次生成。目前我国大气中VOCs污染严重程度不在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之下,其危害高于上述两种大气污染物。
“我们去过很多石化、化工企业,其生产现场干干净净,也没啥异味。但是如果把红外线仪器放在那里,在阀门附近就可以看到很明显的泄露,而且浓度高、数量大。”赵华林说,在美国,如果发现VOCs泄露,对企业的一次罚款额度将高达700万美元。
赵华林强调:“VOCs污染应引起全社会,特别是环保产业界的重视。”开发VOCs污染治理技术、工艺和设备应成为我国环保产业的重点。
《科技日报》(2013-07-26 四版)
[中科网]
相关报道
空气污染的代价有多大?
最近一个时期,国内外关于空气污染对人类健康之影响的报道明显增多。
欧洲7月9日公布的一项研究结果称,长期接触空气中的污染颗粒会增加患癌风险,即使颗粒浓度低于法律上限也是如此。另一项报告称,这些颗粒或其他空气污染物短期内浓度上升还会增加患心脏病的风险。而肺癌与局部地区的空气污染颗粒也有明确的关联。
美国7月11日披露的一项新的研究则表明,全世界每年有超过200万人的死因可能与空气污染中的细颗粒物有关。这种微小的颗粒物可以深入肺里,导致健康问题。这项研究还发现,每年有47万人的死亡与人类制造的臭氧有关。当汽车或工厂排放的污染物聚合在一起并发生反应时,就产生了臭氧。接触臭氧可能会使人因呼吸系统疾病而死亡。
前不久,在一个主题为“城市大气环境与健康”的学术沙龙上,我国专家也发出警示:北京、上海、天津等大城市的肺癌发病率与空气污染程度有明显的关系,并且呈现快速上升趋势。大气污染致病并引发死亡已成为公共卫生领域的突出问题。然而,对于污染触发健康风险的机制及其对社会的影响程度,目前仍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
细细读过上述报道后,笔者觉得,内中所包涵的另外一些信息也值得注意:其一,空气污染水平对健康的影响是巨大的,它的威胁在过去确实被低估了;其二,尽管随着经济的日益繁荣人们的寿命也延长了,但人们的心脏和呼吸系统却越来越容易受到空气污染的影响;其三,改善世界各地的空气质量,将可延长某些地区的预期寿命;其四,与空气污染相关的科学研究要更有针对性地走在行动的前面,反映真实情况,为科学决策提供支撑。
这同时也引出了一个问题:空气污染的代价究竟有多大?或者换个问法:产生空气污染的活动所创造的财富,是否大于它的污染后果所夺走的财富?
当然,空气污染的评估很复杂,牵扯其中的各种因素也很不简单,更有公共卫生与经济发展的“需求竞争”掺杂其间,有时候甚至让人们很难做出抉择或取舍。
回想一下,仅仅也就是在五六十年前,有几个人相信,那些看不见也闻不到的气体怎么会影响到我们的肺和心脏,甚或影响婴儿出生时的体重和健康?致命的相关事件通常只是在统计学家回顾历史时才会得到承认;而只有在做统计分析时,那些严重的空气污染事件才会被发现;也只有当空气污染引起了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时,政府才会在社会政策方面做出重大改变。曾记否,1952年出现的伦敦烟雾事件,终使“奇怪的反常天气”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替罪羊的角色。可一开始,政府官员并不愿承认短短一个时期内那么多人突然倒毙,只是因为呼吸了肮脏的空气。
空气污染与健康的联系,实际上很晚才真正为人们所认识,并且经历了一番曲折的“斗争”。上世纪70年代初,美国开始实施新的空气洁净法令,当汽车、石油和煤工业界得知颗粒物与硫酸盐的新排放标准对汽车意味着什么之后,便开始恶言相向,并抛出了自己的专家,宣称被提议的标准在技术上无法实现……
那年头(及至现在)还有许多奇谈怪论,比如:标准的经济学行为系根据对国内生产总值的附加贡献值来考虑污染导致的各种活动——不管是清理费用、住院费用还是葬礼费用。这些活动通常被视为增加了国内生产总值,因此污染是“好的”。那些不愿意改变污染源的既得利益者,还常常引用一句华而不实的话,作为其不负责任或推卸责任的借口:一个肮脏的世界是经济发展的不可避免的代价。
如今,我们对区域性污染和全球污染给健康所带来影响的认识已越来越深入。诚如美国公共卫生专家和环保斗士德拉·戴维斯所言,在公共生活的许多领域大家都承认这样一条原理:我们不能等到建筑物或桥梁快要倒塌时,再来对其加固并检查其安全性;我们也不能等到船快沉没时才需要救生服。我们现在就要做出明智的选择:作为一个社会整体,我们将会冒多大的风险和愿意付出多大的代价来改变那些污染源?
《科技日报》(2013-07-26 八版)
[中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