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公正平台   创造宽容环境 WELCOME TO 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树育健康心态   共谋高尚事业
科学热点
科学新论
专家论坛
科学观察
科学讨论
科学杂谈
科学轶趣
科学成果
科学论文

 

超90%高水平论文投国外 国内科技期刊路在哪


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14-12-20

 

科技期刊是科技传播的首要媒介、学术交流的主要平台、科研评价的重要标准,拥有一批学术水平高、影响力强的科技期刊,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

虽然我国科技期刊和国际论文数量均居世界第二,但与发达国家相比,科技期刊的质量、权威性、影响力等还存在很大差距。在国家创新能力快速提升、新媒体如火如荼、科技创新日益全球化的今天,国内科技期刊如何奋起直追、转型升级,尽快实现国际化?

国内科技期刊还处于初级阶段

平均影响因子低于国际总体平均值,更远远落后于美、英、德等学术期刊出版强国

“我国每年产出数百万篇学术论文,90%以上的高水平论文投向了国外期刊!”前不久,在中国科协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主办的第十届科技期刊发展论坛上,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尚勇发言语惊四座。

2013年我国科技期刊达到4944种,数量仅次于美国;但与国际顶级期刊相比,无论是权威性还是影响力,均相距甚远。“我国科技期刊的平均影响因子低于国际总体平均值,更远远落后于美、英、德等学术期刊出版强国。”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新闻报刊司司长艾立民调研,2013年我国作者作为第一作者的论文被美国《科学引文索引》收录23.14万篇,同年被收录的科技期刊为139种;2012年,这两个数字分别是16.47万篇和135种。“论文增加了40%,而期刊只多了4种,这说明我国优秀期刊和优秀论文之间的差距不断在扩大。”

症结在哪里?中华医学会继续教育部主任、《编辑学报》副主编游苏宁认为,国内科技期刊当前面临诸多问题:重指标轻读者,过分关注评价指标,为提高指标弄虚作假,忽略了读者口味;重经营轻质量,逐利环境和经济指标的压力下,编辑的独立性无从谈起;重形式轻学术,对学术水准把关不严,存在大量关系稿、造假、抄袭问题……

“期刊质量是学术生态链条中最关键的一环。”《图书情报工作》杂志社社长兼主编初景利认为,国内科技期刊还处于初级阶段,难以引起国内外优秀科学家的关注。

七成出版单位是非独立法人

既要改革科技期刊的管理体制,更要改革国内的科研评价标准

国内科技期刊如何实现从求数量的外延扩张向求质量的内涵发展转型?专家们建议,在进一步加大精品科技期刊培养力度、使之摆脱生存危机的同时,加快其他期刊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

“我国科技期刊长期处在政府的保护下,而且70%是非独立法人的编辑部,缺乏办刊的主体性、独立性。”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副研究员刘莉认为,应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背景下,稳步推进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编辑部的改革,支持有条件的期刊走向市场,让社会效益和市场法则来决定其优胜劣汰,避免和利益挂钩。

“提高科技期刊的质量,必须改革现有的科研评价标准。”艾立民指出,在科研成果认定、学位授予、职称评定中,长期过分强调论文发表的数量、期刊等级等,导致很多学术期刊功利化,一些期刊为收取版面费丧失了职业操守,关系稿、人情稿、职称稿充斥版面。同时,重洋轻土、重量轻质的评价体系,也迫使许多高水准的科研论文成果投向外国期刊。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导致我国的优秀论文严重流失,国内期刊只能“退而求其次”。

“我国的学术评价机制要有利于科技期刊的发展。”初景利建议,应尽快改变以发表论文的数量以及期刊的国别、等级、主办单位等作为考核、晋升、奖励依据的办法,把论文的学术贡献作为标准。“同时,要支持和引导由国家公共资金支持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研究成果,优先在国内的精品科技期刊上发表。”

平均每个单位出版的期刊只有1.3种

国内期刊只有走规模化、数字化、网络化之路,才能跟上时代潮流

科技期刊的质量不单单体现在一本杂志上,其背后是出版社、出版集团,乃至整个科技期刊行业和产业的核心竞争力。记者发现,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等新型媒体的蓬勃发展,国际科技期刊正在朝集团化、数字化、网络化方向大踏步前进。

“我们现在已经有大部分杂志和资源是以公开获取的方式来发布。”论坛上,《自然》执行主编暨自然出版集团大中华地区总监尼克·坎贝尔重点介绍了《自然》的开放获取出版模式。所谓“开放获取”,是基于互联网时代科技期刊出版的新模式,让用户把经过同行评议的学术论文放到互联网上,以期学术成果的快速自由传播。

据介绍,像《自然》一样,目前发达国家大型学术期刊出版机构已经基本完成了由传统业务模式向现代数字出版模式的转型。

“国内科技期刊分散弱小的现状阻碍了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学术期刊主办单位数字化转型比较滞后。”艾立民说。一方面,科技期刊与新媒体融合发展仍然停留在分散探索、项目实践的阶段,标准缺位、人才匮乏、资金短缺、版权保护不到位等制约了科技期刊的转型升级;另一方面,我国平均每个出版单位出版的期刊只有1.3种,规模过小、能力太弱,难以实现集约化、专业化、数字化。

专家们指出,目前科技期刊的信息传播功能正在从纸本转向数字和网路,国内期刊只有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走集约化、专业化、数字化之路,才能增加科研成果发布,增强国际话语权。

中国医学会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姜永茂建议,应充分发挥社团、大学等学术机构在内容组织方面的优势和出版单位在专业化出版、经营、资源整合方面的优势,强强携手、合作出版,尽快实现规模化、集团化。

国际科技出版集团开始在国内“抢滩”

国内科技期刊必须遵循全球出版业游戏规则,尽早实现国际化

当中国科技期刊还在低谷中徘徊、在困境中摸索,国际科技出版集团已经开始在中国市场“抢滩”。比如,从去年开始,《自然》集团在上海组建了数十人的中国团队;今年1月,他们又在上海创刊了《自然植物》新杂志。

面对国际巨头的短兵相接,国内期刊如何尽快走出去、实现国际化?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期刊社社长毛邦河认为,全球化理念在国际出版界已经被视为主流趋势,国际知名的出版机构成为没有国界的集团化科技出版公司。“遵循国际化标准办刊,理所当然要成为中国期刊国际化的必由之路。”

专家们认为,首先是编委会、稿源和审稿专家的国际化。备受推崇的《自然》和《科学》,都在全世界有强大的顾问团和审稿人队伍。建立覆盖全球的编辑、审稿人队伍,可以着眼于与中国科技界已经有良好关系的国外科学家(包括华裔科学家)和已在国外学术单位取得稳定职位的留学生,从中招揽人才。

其次,要按国际化规则办刊。这表现在许多方面,例如期刊的出版周期。国内科学家不愿意向国内期刊投稿,除了后者在国际上影响力太小,还有一个原因是出版周期太长。出版周期是当前国际学术期刊之间竞争的主要参数之一,一般是快报3个月、全文6个月;电子化则将出版周期变得更短。而在国内,出版期刊受到的限制因素太多,例如管理部门的官僚主义、期刊篇幅的不必要限制,审稿和通讯时间过长,排版和印刷的低效率等等。

国内期刊能否实现国际化?2009年创刊的英文期刊《国际口腔科学杂志》给出了肯定的回答。据该期刊的执行主编王晴介绍,他们的海外编委比重为80.4%,审稿专家的国际审稿人占97.8%,投稿的海外学者达到了71.8%。在编辑流程中,他们不仅聘请《自然医药》高级编辑兰迪·莱文森参与编辑出版的全过程,还遵循国际规则增加质量控制环节,加入国际版权服务和学术不端检测。“上述举措使《国际口腔科学杂志》的影响力加速提升,创刊第二年即成为被美国《科学引文索引》收录的中国内地唯一同类期刊。”(原标题:数量世界第二,影响因子不及国际平均值,90%以上的高水平论文投向国外——国内科技期刊还有戏吗?)

    [科学网-人民日报] 

 

 

 

 

诚信为本

经商做人

 

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anbaoelee@sina.com

 


 

电催化裂解快速污水处理

快速污水处理系统,可以有效地氧化分解污水中生物菌群难以氧化的含苯类有机物、氰化物、氨氮化合物等各种严禁直排江河的具有高度污染性的物质。适宜于处理化肥、农药、制药、印染、制革、化学合成、电镀、石化、焦化、微电子等各个行业排放的各种污水。

Tel:010-89582911

anbaoelee@sina.com

 


 

消毒氧化设备

自来水、循环水消毒系统改造,通过安装次氯酸钠发生器设备可以取消不安全的液氯消毒方式,更能保障饮用水有利人体健康。

Tel:010-89582911

anbaoelee@sina.com

 


 

 

 

公司简介 | 公司服务 | 公司诚聘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sciencehuman.com,All rights reserved.

科学人网站工作部暨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联合主办

  http://www.sciencehuman.com  京ICP备05003557   科学人 网 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