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公正平台   创造宽容环境

WELCOME TO 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树育健康心态   共谋高尚事业

科学史话

科学之谜

科学教育

科学生活

科学咨询

 科学热点     科学新论     专家论坛     科学观察     科学讨论     科学杂谈     科学轶趣     科学成果     科学论文

 

 

历经百年故宫 寻“突围”路脚步蹒跚


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04-08-01

 

  自1911年大规模修缮以来,故宫在历经近百年的“新陈代谢”后,如今,就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颓态外显,不堪重负。无论作为古建本身,还是作为博物馆来说,故宫都面临着一个无可回避的生存与发展问题。而这已在边进行边摸索的大修中如火如荼地开始了。用故宫内一位老专家的话说,就是:“故宫迎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尽管有些蹒跚,但毕竟迈开了‘突围’的脚步。”

  尴尬之余急寻“出路”

  展厅不足,服务受限,这样下去,故宫将愧冠“博物院”之名。

  眼下,故宫正在不停止对外开放的状态下“大兴土木”——中轴线周围建筑身上的历史痕迹依次在北京烈日、雨水的洗礼下接受着工匠们的“缝补”。此次浩大的故宫大修工程,从2002年开始,将延续至2020年。“故宫迎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尽管有些蹒跚,但毕竟迈开了‘突围’的脚步。”故宫的一位老专家无限感慨地向记者说出了这句话。

  “突围”之说让记者颇感诧异,但老人的解释却让记者感觉到了“突围”二字的分量。

  毋庸置疑,故宫博物院目前绝对是国内最大、效益最高、游客和藏品最多的博物馆。如此大的博物馆何以用“突围”二字来形容发展问题?

  原来,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观众批评信件是导致故宫不得不主动寻求新的发展思路的动力——号称藏品百万件的国家最大博物馆,每年展出的文物不过万件,以每年更换1万件展品的速度计算,故宫全部藏品至少需要100年才能展出一遍,一生当中有幸见识到故宫全部藏品的观众绝对寥寥无几,而且几乎不可能。

  作为一个庞大的明清皇宫建筑群,故宫“博物馆”的功能不仅先天不足,而且后天弥补又慢,发挥自然有限。以现展出文物数量来计算,有人认为它也许并不能被称作是“中国第一大博物馆”。有人干脆认为“故宫多年来始终被一副空架子撑着”。种种观点都已表明,故宫在其基本职能上和服务水平等方面早已落后于正在蓬勃发展着的国内其他博物馆,特别是省会级博物馆。因为种种原因所限,故宫很难充分具备现代化博物馆的功能。

  “再这样下去,故宫将不能再被称作‘博物院’,完全可以改成‘故宫历史遗迹保护所’。”有人戏谑说。

  故宫初探“突围”之路

  《故宫总体保护规划》已上报有关部门,百年大修同时进行。

  据悉,一部完整的、内容涉及故宫古建保护、文物藏品、展览和历史文化研究等方方面面的《故宫总体保护规划》已经成稿并上报国家有关部门。“这是一部内容详细的好《规划》。”看过规划内容的人都发自内心地感到了欣慰,他们都表示,故宫要迎来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据悉,这部《规划》集中了专家和社会力量,其主旨为“全面保护,整体维修”八个字,而正在进行中的百年大修工程仅是规划中的冰山一角。

  《规划》对故宫古建修缮制定了明确的时间表:到2005年故宫博物院80年院庆前,将基本完成包括故宫午门、钦安殿等中轴线周边古建的大修工作;到2008年北京举办奥运会时,完成对中轴路主殿如太和殿、乾清宫以及东西六宫等古建群的修缮;到2020年,故宫迎来紫禁城落成600周年庆典时,大修工程全部完毕。

  “《规划》为故宫找到了出路。”一位知情人士说,原来故宫博物院的发展思路为“历史文物展览占上风,而宫廷建筑展示占下风”。而《规划》对其进行了新的定位——发挥故宫博物院古建筑、宫廷遗址原状的作用,扬故宫之长,同时继续发挥历代艺术品的对外展示作用,未来故宫“建筑和艺术品的地位开始平等。”

  的确,来故宫博物院参观的众多游客中,大多怀有领略巍峨的宫廷建筑心情,而许多观众对诸如青铜器、钟表等文物展的关注程度明显摆在了第二位。

  “突围”之路坎坷崎岖

  宫内建地下展厅与故宫外寻新展馆的思路,都遇到了阻碍。

  故宫的“突围”之路绝对不可能一帆风顺。首先是作为博物馆的功能性设施的建设,故宫如此庞大的建筑群,必须具备完备的排水系统、供电系统、供热系统、信息通讯系统、安防设施等十余项,但是要想完善上述系统,就不可避免地要“大兴土木”,而且这十余项系统工程总体上要齐全具备,具体上要先后开展,但特别要注意协调进行,以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和重复。

  此外,作为博物馆必须还要有一个现代化展厅,使馆藏的文物得到充分展示,让游客充分从文物中领略到瑰美的文化,使博物馆及文物的社会价值得到体现。

  但是,故宫是不可能在地上新建博物馆的,而现有古建因需要保护也不可能突破单体古建——无论多大——开辟为现代化展馆。因此,早有人想到在故宫地下建设一座地下展厅,尽管专家们都有“故宫需要一个展览场所”的共识(故宫拥有的150万至200万件——按现在新的文物定级统计标准计数——藏品都应该展示,实际上每年仅能对外展出不足万件)。但是,众多专家或激烈或含蓄地表示出了反对在故宫内动土的意见。于是,这个故宫“突围”之路中遇到的矛盾计划遭遇搁浅。

  开辟新途径,在故宫外寻找新展馆同样也是一个矛盾——目前难以找到一块合适的土地建设展厅。业内人士感慨:“许多专家观点都不是停留在技术上的障碍,而是感情上的障碍。故宫需要一个发展的百年大计,无论政策和人怎么变,故宫的发展计划不应变。”

  故宫在发展问题上还有一个不能忽视的弱项,那就是关于历史资料的整理和研究。像故宫这样的博物馆必须具备古建、藏品和宫廷历史三大块,但故宫的宫廷历史目前是一个很大的弱项,尤其是明代历史的研究几乎空缺,这使博物馆的“三足”几乎短了一条腿,也是使故宫很难登上世界顶级博物馆地位的原因之一。

  大修暗藏三大“隐痛”

  材料缺乏、工艺失传和专业人才紧缺等,成了故宫大修顺利进行的掣肘因素。

  浩大的故宫百年大修工程已经展开,实际上故宫博物院的大修试点工程是从2002年10月17日开始的,当年进行的是武英殿小区域试点,该工程预留有上、下水空间,目前该工程已近尾声。专家认为,该试点工程基本达到了预期效果。

  6月4日,故宫中轴线周围建筑维修工程正式启动,本期工程施工范围南起午门,北至坤宁门西群房,包括太和门西庑及周边建筑、中和殿西庑及周边建筑、后三宫西庑、弘德殿、昭仁殿、钦安殿、午门等,预计年底前工程将基本竣工。记者昨天了解到,故宫中轴线周围建筑近两万平方米维修面积正在施工中,如此大的规模在故宫博物院近百年的历史上尚属首次。

  但是,有关知情人士告诉记者,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此次大修的结果有可能不会完美,大修工程中的“隐痛”主要包括材料的缺乏、工艺的失传、专业人才的紧缺等。

  故宫内必不可少的“金砖”是此次大修工程中的难点,因为当年的金砖烧制技术和材料都已失传,就连晚清时期的金砖现在都已经很难烧出,主要是现在的土质性能和工艺烧制过程达不到标准。“准确地说,此次大修中故宫使用的仅是‘仿金砖’或‘精制澄泥砖’,这是时代造就的遗憾。”故宫的一位专家如是说。

  宫廷彩画材料也是一大难题,因为当年的彩画颜料均为矿物质,而现今则为化学材质,这可能会出现三五年后就变色的情况,但却是毫无办法的事情。

  此外,对木材的选择也有遗憾,因为现在已经不可能再找到当年建筑使用的大径金丝楠木,如果有的话国家也明令禁伐。因此,故宫大修工程不得不用红松、黄松等替代或者将旧木通过“拼接”、“包镶”等方式代替。而人才的断档、古建修缮多项技术面临失传也是困扰包括故宫在内的中国古建的难题,现在许多掌握丰富维修经验的老工匠已经辞世,而许多年轻的技术工人并不具备全套经验,以至于著名古建专家罗哲文先生发出了“国家应尽快设立古建维修技术濒危保护名单”的急切呼吁。

  琉璃瓦的复釉技术也是困扰工匠们的一个难题,因为现在的琉璃瓦烧制及挂釉技术绝不可能与当年相比,于是大修工程就开始面临两条路:一是全部换用新烧制的琉璃瓦;二是部分使用新瓦,部分用旧瓦,旧瓦采用复釉烧制的技术。故宫大修工程现在已经否决了第一种方式,目前主要采用复釉和新瓦两种结合的方式,进行复釉旧瓦的标准是——釉面脱落达50%以上的才能进行重烧。

  但是,在京西、昌平等一些窑场内进行着的复釉工作出现了一个令人备感惋惜的事实——损耗率过大,在重烧过程中出现了琉璃瓦开裂等情况,损耗率最高近三分之一。

  此外,另一个潜在的问题是,新瓦和旧瓦的釉色难以统一,寿命长短也不一致,新瓦的胎质也远不及旧瓦,这使今后故宫的金黄色琉璃瓦有可能会出现斑驳不齐等偏差。一位技术人员无奈地表示:“故宫大修方案在争论中制定,大修工程在争论中进行,结果也有可能出现争论。”

  不过,故宫在对大木等方面的准备充分体现出了国家级博物馆的负责任态度。一般按照维修合同,只有确定方案、工程队伍及工期之后,施工方才会采购木料。但是故宫在这方面走在了前面,提前两年进行备料,确保采购的木料在投入使用时干燥,避免今后开裂、变形,确保材质稳定。在金箔的选择准备方面,故宫专门订制,而且超过了国家金箔厚度。大量高标准的使用,将是故宫再现金碧辉煌的重要基础之一。

  “修旧如旧”易说难行

  不断发现的新“谜团”,给这座“历史重叠”的宫殿大修带来更多忍痛难全的遗憾。

  此次大修将按照“康乾盛世”的标准进行,对这一标准,专家的解释是:因材料、技术问题故宫不可能不折不扣地恢复至“康乾盛世”时期的规模和原样,但是大修工程先后投入的力量可与当年相比,现在要尽最大能力对故宫进行大修。

  记者了解到,专家在故宫修缮中已经遇到了一些求而未解的谜团,比如在勘察中,专家们发现了两处古建现状与记载有所不同,记载中注明该建筑曾毁于一场火灾,但是在勘察中发现该建筑内大木全部是当年的金丝楠木,事实与记载明显不符。此外,午门的彩画是一大谜团,按照故宫中轴主要建筑的等级,其彩画应是“金龙和玺”规制,但是午门彩画却是“旋子彩画”,两者级别相差甚远,而午门为何成为故宫中轴线上惟一一处不是“金龙和玺”彩画,是至今未解的谜团,专家们急欲了解的是午门历史上到底是什么彩画。

  故宫是明清建筑群,至今仍有少数建筑保存有明代风格和原材质,但是按照“康乾盛世”的标准进行大修,许多原有明代风格可能会改变。今后,只有专家才能在故宫内寻找到明代的建筑风格,而且还是要在现有大修中古建记载详细完整的前提下。(首席记者 杨玉峰/文)(晨报记者 程玉扬/摄)

  提要:

  以“全面保护,整体维修”为宗旨的《故宫总体保护规划》已上报国家有关部门。正在进行中的百年大修工程仅是规划之“冰山一角”。

  故宫大修三步战略:到2005年,将基本完成包括故宫午门、钦安殿等中轴线周边古建的大修工作;到2008年,将完成对中轴线主殿如太和殿、乾清宫以及东西六宫等建筑群的修缮;到2020年,故宫迎来紫禁城落成600周年庆典时,大修全部完毕。

  威胁故宫四大因素

  火灾

  历史上故宫的砖木结构宫殿多次遭遇火灾。明代永乐十二年、嘉靖三十六年、万历三十二年,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3次遭到焚毁。明代宫苑建筑多达786座,宫殿有的高达9层,明末多毁于兵燹。清廷的故宫亦充满火光,最后一次失火是宣统逊位后的1923年6月,疑似自盗之后纵火,致使西花园变成一片焦土。1949年后,故宫亦曾因雷击等原因失火。

  气候

  酸雨对故宫的琉璃瓦、宫墙涂料造成重大损害。温差的加大导致石雕表面迅速老化、迸裂、脱落。烈日暴晒对传统工艺制作的油漆有重大损害。大气污染对整个故宫建筑的表面造成致命危害,琉璃瓦表皮脱落后变黑就是明显例证。故宫博物院多次表示,温度、湿度因素和其他化学因素是造成故宫保护变难的重要原因。

  工艺失传

  在明代永乐五年(1407年)筹备时,官府征集全国著名工匠十多万名,民夫100万。清代康熙、乾隆年间大兴土木,亦有大量精良工匠涌现。在其后的维修过程中,按照不同工种,全国各地都储备有大量技术人才,技术得以世代传承。现代以后相当多的技术已经消亡,尤其是“文革”开始后全国古建多年未有大规模修缮,导致人才断档。

  材料匮乏

  百年楠木等名贵木料在历代皇室、贵族的兴造过程中已经用尽,一些名贵、特殊的建筑材料、珍禽异兽的皮毛、特殊的装饰品,都已经消失。

  木料的匮乏情况甚至早在明代就已经出现。万历三十二年起公元1604年,焚毁的三大殿就因木材缺乏而迟迟不能重修。直到天启五年公元1625年,通惠河工部郎陆澹园在天津至海岸沿途的芦苇中意外地发现历朝剩下的楠木1000余根,重修工程才得启动。

  从清代开始,砖木建筑的楠木时代已成明日黄花。这种樟科常绿大乔木坚硬耐腐,却生长缓慢,良材难得。故宫常用的金丝楠木为楠木中的一种,一般出自川涧,木纹中隐含金丝,在阳光照射下白烁华美。明代采办楠木的官吏络绎于途,清室认为此举太过糜费,便改用东北黄松。[北京晨报]

 

 

   

 

 

诚信为本

经商做人

 

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anbaoe@public3.bta.net.cn

 


 

快速污水处理系统,可以有效地氧化分解污水中生物菌群难以氧化的含苯类有机物、氰化物、氨氮化合物等各种严禁直排江河的具有高度污染性的物质。适宜于处理化肥、农药、制药、印染、制革、化学合成、电镀、石化、焦化、微电子等各个行业排放的各种污水。

Tel:010-62063238

anbaoe@public3.bta.net.cn

 


 

自来水、循环水消毒系统改造,通过安装次氯酸钠发生器设备可以取消不安全的液氯消毒方式,更能保障饮用水有利人体健康。

Tel:010-62063238

anbaoe@public3.bta.net.cn

 


 

 

 


 

Copyright© sciencehuman.com,All rights reserved.

卢鹤绂格物研究所北京工作部暨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联合主办
电话:010-62063238     E-mail:welcome@sciencehuman.com 


 

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