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外太空家园之文明的蒲公英(组图)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04-09-24
一部名为《种植文明》的科幻小说提出了一个特别的解决方案:在最初的探险飞船上,我们可以甚至不携带一名人类,仅仅储存人类的知识和受精卵,等飞船抵达目的地后,再将受精卵孵化并由机器“保姆”把新生儿抚养长大,完成探险和移民的任务。这一设想解决了太空城市在移民行动的最初难以大批运载人员的问题,但它的挑战性在于,那些将在远方诞生的人类必须在自身意志不介入的情况下把命运交给智能机器。 正如《种植文明》所述,由此可能出现各种难以预料的问题。假如我们把最初的太空城市移民方案和《种植文明》的方案折衷一下,或许两大问题都将解决:在前往未知世界的太空城市上,我们可以搭载部分乘员,负责关键环节的决策和操作;此外,还储存有部分当作种群后备的人类,以及其它生物的受精卵,以备在环境适宜时扩大人和生物群落,建立新的具有足够规模的生物圈。这样一艘飞船很可能将以新的“诺亚方舟” 姿态出现,但愿它能给人类找到一个乐园。 即使能够建立起足够规模的生物圈,人类喜爱热闹的天性也会对处于互相隔绝状态十分不满。事实上,现在人们就对自己是已知世界中唯一的智慧生物大大不满了,所以人们才会那么热心于寻找地外文明。当我们的一部分后代通过探险和移民飞船到达外星,并定居在那里,成为外星的地球人后,他们也会象我们现在这样热衷于寻求自己的根的。此外,人群间的交流对于维持文化同步、保持种群稳定和繁荣等都有好处,各太空定居点间的互通有无也有助于充分利用资源。总之,一旦人类拥有足够广大的疆域,肯定会努力把它们用某种方式逐渐地紧密联系起来的,就象我们曾经在地球上所作的那样。问题在于,究竟我们要采用,或者说,我们能够采用什么方式。 对于同一个星系内的各太空城市和星球表面定居点间的交通,目前所用的火箭、飞船,稍晚一点可能就会流行起来的电磁炮或其他类型的抛送站,以及光帆等都是可行的。这些交通应该在太空城市建立之初就已相当繁忙,并长久地繁忙下去。以太阳系为例,外围行星与地球间或许一次往返将需要数年,但这也不过相当于蒙古帝国时代,征人从帝国中心抵达边境所需的时间而已。何况无线电也能够提供尽管不及时,但也还算快捷的沟通方式。根据这一情况,我们可以认为:至少同一星系内各居民点间将能够比较容易地保持目前地球上这种彼此紧密联系,文化和文明融会贯通的局面,物资和人员的交流也会比较方便。 两个毗邻恒星间的交通可能会有一些困难。以太阳系和半人马座α星上人类定居点的交通为例,即使拥有1/30光速的飞船,单程也要120年以上。这样缓慢的速度使得大多数人员和物资的交流变得没有意义。信息的交流由于使用光速,4年多的延迟倒还算可以忍受。看来,在达到1/10倍光速或更高速的星际交通手段实用化以前,这两个星系上的定居点将基本保持声音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状态。这一阶段究竟要持续多少年难以预料,如果拖延太久,两个星系的文化必然会产生较大差异,这和地球上那些因人为原因遭到分隔的同源文明间的差异相仿。 假如拥有了1/10倍光速以上的交通工具,在有生之年从一颗恒星身边出发造访相邻恒星便不再是梦想,甚至一些高价值或有地方特色(从这点上看文化出现差异反而有利)的产品也可以作为访问团附带的赠品一同上路,但具有商业价值的客货运仍然困难。如果是距离更远的星系间,甚至连这样的访问也不会经常进行,正如汉朝的出使西域,也是十分隆重而罕有的大行动。 接近光速的星际交通工具可能不大容易出现,主要是相对论效应的影响会使得加速十分困难。人们或许最终能够达到0.75倍,甚至0.9倍光速,但这对于百光年以上的距离将不会有很大区别,总之人们可能必须要靠几代人接力的航程才能顺利到达相距稍远一点的星系,无论那里是否已有人类定居点。这使得移民和使节船具有了同探险船相似的“壮士一去不复还”色彩,而依靠航行时间在百年以上的航线进行商业活动,也多少有点超出目前人类可接受的概念范围。 由此看来,如果不存在超越光速或以其它方式超越广阔空间的可行性,人们的活动范围最终估计会被局限在几个毗邻星系间。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人类没有办法向更深远的太空迈进,并把文明的种子撒播出去,而只是意味着人类将无法维持如此遥远范围内各定居点的同步。或者说,人们可能将只是播种了文明,而无法再有机会对其进行维护,甚至由于后人的遗忘或各种实际困难,而与自己的一部分后人永久隔绝。这一情形很像《圣经》里描述的,上帝创造了人类世界,却不再干预人们的行动。如果我们把“上帝”理解成乘坐飞船降临的第一批探险队员,那么与我们世界的现实,确实是有几分相像。 [新浪]
|
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Tel:010-62063238
自来水、循环水消毒系统改造,通过安装次氯酸钠发生器设备可以取消不安全的液氯消毒方式,更能保障饮用水有利人体健康。 Tel:010-62063238
|
Copyright© sciencehuman.com,All rights reserved. 卢鹤绂格物研究所北京工作部暨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联合主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