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报记者 陈佳
突破技艺层面,糅合历史学、考古学、社会学、民俗学等视角综合考察陶瓷在我国尚不多见。钱汉东遍访50处古窑址后所著的《寻访中华古窑》,恰因这样的考察模式,受到文博界和文学界的关注。昨日,在中国作协、文新集团等单位为该书举行的研讨会上,改变我国陶瓷艺术的传统价值判断,提升陶瓷美学价值成为议论的焦点。
与以往大多有关陶瓷的著作不同,除了有关古窑的专门知识外,《寻访中华古窑》还涉及来自正史、典籍、笔记杂录、古诗词、府志县志以及书法等多方面的知识。
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金炳华在会上强调,钱汉东文化考察的经历和文学创作的探索说明了书斋之外探索的必要性。
“我国古窑的价值还未完全被认识到,事实上,我国瓷器艺术的巅峰期在宋代,明清官窑在艺术层面的价值与其无法比拟。”文博专家梁志伟提出,《寻访中华古窑》所展现的大批宋代以及宋代之前的古窑遗址,有助于改变对陶瓷价值的传统判断标准。我国陶瓷在艺术层面的追求到宋代的汝窑、哥窑发展到顶端,各种风格包括极具个人艺术特色的作品层出不穷,而后一路衰退,至明清官窑,风格单调一致,纯粹讲究技术,丧失了艺术追求,制造陶瓷者的地位仅是工匠而已。
与会者普遍认为,明清官窑的价值判断至今影响着我国陶瓷业的发展,我国瓷器曾在世界名噪一时,但目前瓷器销量排名仅在30多位,远远落后于欧洲乃至日本。“这就是长期丧失美学追求、缺乏创意的结果。”
[东方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