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自创汉字造像画,图为“马”字造像画
市民自创汉字造像画,图为“足球”字造像画
市民自创汉字造像画,图为“击剑”字造像画
能用200余图案“画”出任何汉字
文/本报实习记者 赵慧珊
“我这里任何一幅造像画,都是前无古人的,就连'汉字造像画'这名称,也是我创造的。”说这话的袁永先生埋头20多年,自创了一套“汉字画典”,能用汉字“作画”。尽管是朋友介绍,但是在偌大的北京城找到一个普通市民,记者还真是颇费一番周折。多亏大方家胡同居委会阿姨的热情帮忙,才使记者在隆福广场地下商城见到了这位自创“汉字造像画”迎奥运的热心市民。
面对面
我不在乎专家怎么评论
北京科技报:在您心里“造像”是一个什么概念?
袁永:我就是把中国写意画飞动的笔画、豪放的笔墨跟书法融在一起。是用汉字的结构塑造形象,所以叫“造像”,而且与汉字的原理相符合,这跟古代的象形字有不一样,象形字主要限于动物,十二生肖,而我可以把抽象的字也赋予形象化。
北京科技报:您是否希望自己的这些作品得到书法界的认可?
袁永:我曾向书法协会投过稿。我不是科班出身,也没有良好的背景,受过他们的冷落,但后来我一想,我的目的,不就是为了让书法走向世界吗?让所有人都能看懂,我现在首先想得到的是社会的承认,老百姓喜欢就行,专家们怎么评论我不是很在乎,个人经历不一样,也许他们也没办法理解。
北京科技报:您现在靠什么生活呢?
袁永:我并没有参加任何招聘,现在帮家里人弄画册、做艺术书的生意,帮他们把把关。以这个为生活来源。很早的时候卖过画,但是现在的创作全都是无偿的。我有儿子在上大学,家里还有个老母亲,肯定会有困难,很多人说我傻,问我为什么不卖画,我真是没这个心思,一心就扑在这个造像画上了。有人说要是我把这些造像字拿去卖,现在都不是这个样子。但我把造像画当自己孩子,不想别人买了去,更不想被抢了去。
“我可以说,这两百多个字,都是前无古人的创作。”
年过半百的袁永脸上有种不稳定的深沉,谈话也带着老百姓身上的憨厚和朴实,他的工作室用柜子隔成两间,透过玻璃门望进去,墙上挂着三个牌匾,内容分别是“新北京”,“文”,“先”。最让记者惊叹的是“先”字的设计,第二横设计成飘带的模样,从整体上看,就像在赛跑运动中运动员冲带夺冠的瞬间。“这个‘先’字代表了更快更高更强的精神。”袁永说到这里,满脸自豪的神情。
市民自创汉字造像画,图为为冬奥会创作的“舞”字造像画
在另一件作品上,明显能看出来是个“舞”字,但一眨眼,又成了两人冰舞抛举,风的舞动,旋律的轻跳,画纸竟成了比赛场,惟妙惟肖。“这张是为冬奥会创作的,这个是赵宏博,这个是申雪。”袁永指着画面说。
虽然在袁永的“字”中你看不到一笔是横平竖直的,但每一笔都是有“说法”的。袁永在二十年间总结了200多个字的“画形”作为“字根”,基本上常用字都可以由这200多个“字根”组合而成。但是这些“字根”并非偏旁部首,而是袁永根据绘画时构图需要为汉字设计的“姿态”。
“而且可以根据放的位置和环境不同,有的字能有十几种变化呢。” 袁永把最近创作的字拿出来,指着“南京大屠杀”几个字对记者说,“像‘杀’字就有十多种写法。我把‘南’这个字大写,代表南京城,而‘京’字,我形象化成人的样子,这么多‘京’字,代表在南京大屠杀中南京人民尸横遍野,‘大屠杀’三个字我形象化为戴着头盔、到处杀人的日本兵。”
这些作品的构思源于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袁永站在“南京大屠杀”面前解说的时候,大概是因为心里郁结着难以平复的愤恨,脸显得有些红。
只有工农小学学历,却拒绝正规训练
虽然现在从事的是“文化产业”,但袁永毫不掩饰自己的“出身”:“我只是个工农小学的学历,初中那会闹革命,瞎糊弄过去了,学历不高,也没上任何艺术院校。”
幸好,由于父亲毕业于北平艺术大学,袁永很小的时候就跟着父亲拿毛笔画这画那。到上世纪70年代末,他开始有意识地结合汉字的形和绘画的意,发展自己的“造像画”了。从理念上来说,中国书法教育网的吴玉亭先生认为,袁永的造象画不属于象形字的范畴,应该完全算是通过自己的构想创新。
袁永觉得自己没有经过学院派系统的学习可能反而成就了他。“我从来不迷信古人啊大师的,我可以欣赏他们的作品,汲取其中的营养,但是我从来不会死临死摹。我现在很庆幸,正因为我没有经过这种正规的训练,才能进行自由创作,如果我上的是名牌大学,跟着名师,那我现在最多就是把众家之长合在一起,现在正因为我没有所谓的条条框框,我才能天马行空地画汉字,我在创作的时候不会想到任何人的规矩。”
“对,没有科班的条框约束是他的优势。”对于袁永这种经历,湖北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的冯天瑜先生很果断地说,“但是我们也要看到,首先,没有经过职业的训练,从绘画技法上来说,他是有弱点的。第二,他没有经过科班,并不代表他赤手空拳,他仍然是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仍然通过其他途径和方式汲取了传统文化的精华,这是不能否认的。”
“任何一种传统本身都是双刃剑,传统文化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后动力,没有传统人类不会发展;从消极的方面来说,传统会模式化,在一定程度上会制约发展。但传统的价值不能因此被否定。”冯天瑜说。
延伸阅读
书法与绘画是精神的孪生子
南京师范大学学者刘阳在其论著中提出,中国书法与西方现代抽象绘画有着相同的特征。
首先,汉字源于“象形”但又不拘泥于“形”,而是高度抽象概括的符号。这和20世纪以来的西方“现代艺术”否定精细刻画的纯绘画、向往远古原始艺术的纯朴自然、抽象如出一辙。“可以说,一份最古老的、大约五千前的中国人的手迹与一幅20世纪超现实主义绘画作品引起的美的情感是相似的。”
第二,中国书法进程中,“隶变”这一阶段是最重要的转折,它打破了以封闭型为空间构成的小篆之风,更多与字外空间高度融合,通过线条变化使整幅字充满律动感。而20世纪现代主义艺术的经典之作也多强调线条变化,多层次线条营造出三维立体空间,给人强烈的有生命力的视觉冲击。这点二者非常相似。
因此,时至今天,从中国书法中挖掘新的创作意向已经成为西方艺术界的一个新的课题。
名词解释
造像的本来含义
造像,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用泥塑成或用石头、木头、金属等雕成的形象”。造像是雕塑艺术的一个品类。几乎所有辉煌的雕塑艺术大多与宗教信仰有关。不论是人格化的神,还是神格化的人,都会表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圣洁和庄严。
[北京科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