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10-10-01
20世纪40年代初,经典民歌《东方红》用朴实的语言,唱出了人民群众对毛泽东主席及其领导的中国共产党的深情。半个多世纪后,这首红歌中的经典曲目成为中国陕北民歌维也纳2010新春音乐会的首曲曲目。
“佳县二李”
1944年3月11日的《解放日报》在文章《移民歌手》中,全文披露了李增正编写的9段歌词。据记者陈伯林报道说陕北葭县(原佳县)1942年遭旱灾,政府组织70多位贫困农民向南移民开发荒山,李增正是副队长,路上有的移民想家,平时擅编秧歌的李增正说:“咱们在路上红火些,大家就不想家了。毛主席领导穷人翻身,咱就编个《毛主席领导穷人翻身》(即《移民歌》)的歌来唱吧。”记者陈伯林在报道李增正时,还将歌曲的9段歌词和所用《骑白马·挂洋枪》的曲谱(即《白马调》)全部发表在《解放日报》上,后来收进公木(署名张松如)与何其芳共同编注的《陕北民歌选》一书。
1952年,陕西省委与绥德专区召开文艺创作者代表大会,李有源在会上作了“我是怎样编写《东方红》的”发言,随之成为新闻人物。自此,李有源取代了李增正,成为《东方红》的当然词作者。
李有源、李增正是陕西葭县(佳县的前身)张家庄人,二人是叔侄关系,被后人称为“佳县二李”。陕北是民歌丰富的地方,在民歌之乡长大的李有源,听惯了民歌的抒情、活泼的节奏,也听惯了人们向往美好生活的歌声。他还酷爱画画、拉板胡、弹三弦,尤其爱好秧歌。李有源在生产和生活中,积累了丰富的阅历和经验,开始用民歌形式去反映人们的思想、情感和愿望,曾满怀激情编创了许多民歌、快板、小剧宣传革命,是远近闻名的多才多艺的人。
随着日后《东方红》的唱响,李有源的名气也越来越大,以至于当时不少媒体不惜笔墨地撰写其“创作情结”。关于李有源创作歌词的过程,流传着数个版本,有的撰文说:1942年冬天的一天早晨,李有源担着粪桶到县城去担粪。此时,一轮红日从东方冉冉升起,霞光万丈,浑身顿觉温暖起来,他心中一动,开始构思一首新歌,经反复推敲,终于编出了以《骑白马》为曲调的《移民歌》。第1段歌词是“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也有版本说:1942年,李有源从葭县人民政府事务秘书蓝田升的笔记本上,看见有“东方红”三个字,便引起了他用来象征共产党毛主席的联想。
记述李有源编写《东方红》的文章曾被编入中小学教材,拍成电影。1955年5月,李有源患肝硬化腹水,不治而死,时年52岁。李增正于1977年去世,时年59岁。李有源病逝20年后,文化部为佳县划拨专款,佳县文化馆修葺李有源墓,在所立的墓碑上书“《东方红》作者(应为‘重要传唱者’)李有源之墓”。后因词作者有争议,刊用《东方红》时多只注明“陕北民歌”。
另一个作者
1944年秋的一天,延安的一批文艺工作者为创作一部反映移民工作的歌剧《下南路》,到陕北葭县体验生活。进入乌龙堡,忽然,附近什么地方传来一阵雄壮的歌声,曲调亲切、新鲜。他们循着声音找去,看到两位青年人正站在一群老乡面前教唱:“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教唱歌的青年就是当时的“移民模范”李有源、李增正叔侄俩。于是,延安文艺工作者对他们进行采访。参加采访的有贺敬之、刘炽、张水华、于蓝、张鲁、关鹤童、马可等。
李有源、李增正叔侄回答了很多关于移民的问题。采访进行得很热烈,大家还特地请他俩唱一唱所编的那个歌儿。李家叔侄立刻拉开了嗓门、坐在炕头上唱起来:“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生存,呼儿咳哟,他是人民大救星……”
时任延安鲁艺音乐系助教的刘炽到民间采风有一个习惯,衣袋里朝夕不离地装着一本用粗马兰纸装订的搜集民歌的小笔记本。刘炽一直认为:民族民间音乐是取之不尽的,用之不竭的源泉。
采访了李家叔侄后,刘炽他们认为,李家叔侄唱的《移民歌》正好与移民有关,就把它用在了《下南路》中。后来到了葭县,在演出之余,刘炽给他们唱“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时,葭县县立中学的一位音乐教师说:“这首歌我们早就唱过,是我家附近的一所小学教语文的李老师写的。”一听,刘炽愣住了,细一问,这个李老师叫李锦旗。
李锦旗是葭县黑水坑村人,出身于革命家庭,父亲和哥哥都是老红军、共产党员,父亲还是农协会长。1941年,李锦旗毕业于延安边区师范学校,后回葭县通镇完小任语文教员,兼音乐教员。据李锦旗生前回忆,《移民歌》歌词是1943年上半年在葭县通镇完小工作时编写的。调是采用了《骑白马·挂洋枪》的调唱的。
李锦旗被作为《东方红》词作者首次对外公开,是在1992年前后。1992年,《火花》杂志第7期发表了一篇谷威撰写的《东方红词曲“原籍”新考》。该文最早提出:据刘炽同志考证,“移民模范李有源和他的侄儿李增正唱的6段《移民歌》是佳县一语文老师(指李锦旗)所作,第一段是‘东方红,太阳升’原词,后来人们感到内容有些单薄,又填了3段歌颂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内容,成了9段《移民曲》……”从该文发表开始,《东方红》歌词作者出现了“李锦旗”所作一说。
据刘炽回忆,公木后来保留了《移民歌》第一段原词,只是将“谋生存”改为“谋幸福”,后几段歌词全部是新填上去的。1945年11月初的一个晚上,在沈阳演出时首次正式以“东方红”三字命名歌曲。1946年春夏,长春、哈尔滨等广播电台也曾播唱过这首歌,报名“陕北民歌、张松如(公木)改词”。
在延安时,作曲家贺渌汀曾把《东方红》编成混声合唱曲多次演唱,受到广泛赞誉。但由于过多地强调了它的民歌色彩,作为颂歌就觉得不够满足。1951年世界青年联欢节前夕,作曲家李焕之又一次改编了此曲,放慢了速度并运用转调手法使音乐得到进一步升华,音乐形象更显辉煌。《东方红》作为一首颂歌也基本定型。
集体创作
上世纪60年代,为纪念新中国成立15周年,由周恩来亲自组织策划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即以《东方红》命名,而且将这首歌改编成交响合唱曲,用于全台戏的序幕。
曾任毛泽东保健医生的王鹤滨老人认为,这么多年过去了,《东方红》从1944年初现,到1945年的定格与传唱,其间数易其词,客观地说应该算得上集体创作了,比方词作家公木先生等人在最终的定稿工作中也花费了大量心血。其实,无论李有源、李增正还是李锦旗,都曾为《东方红》的普及与传唱付出过很多努力。
2010年1月底,中国陕北民歌维也纳新春音乐会将《东方红》作为首曲曲目推出,由中国歌舞团独唱演员赵大地领唱。据悉:赵大地与《东方红》早就结下了不解之缘。有人评论说,作为陕北民歌新生代的领军人物,赵大地是继李有源和王向荣之后的第三代“陕北歌王”,是陕北民歌新时期的符号式人物。
据音乐会总导演周小舟介绍,《东方红》作为首曲曲目,由赵大地领唱,乔吉娜·奔查、蓝卡·义科娃、彼得·贝戈尔、汉斯·阿什巴赫、张春青、刘克清四声部演唱,捷克合唱团、中国金帆童声合唱团合唱或协奏。
赵大地对《东方红》的演唱方式和音乐曲风做了创新型的改编,令人耳目一新。一方面,悠扬的曲调和浓烈的乡土气息等陕北民歌的精髓依然得以保留,而另一方面,强烈的曲风和声线的激烈变幻又充满了迷人的现代元素。
陕北民歌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精粹,在表演形式和音乐语言上有多样性的特点,具有非常高的欣赏价值。此次陕北民歌亮相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充分说明优秀民歌音乐和世界音乐的统一性,会极大地提高陕北民歌在世界音乐宝库中的地位。
[人民政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