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10-10-07
资料图: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
中新网10月7日电 据外电报道,当地时间10月7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秘鲁作家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Mario Vargas Llosa),其代表作有《绿房子》、《中国套盒》等。
瑞典皇家学院10月7日宣布,将本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授予秘鲁诗人、作家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Mario Vargas Llosa),以表彰他“对权力结构的制图般的描绘和对个人反抗的精致描写”。
简介: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
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Mario Vargas Llosa),拥有秘鲁与西班牙双重国籍的作家及诗人。创作小说、剧本、散文随笔、诗、文学评论、政论杂文,也曾导演舞台剧、电影和主持广播电视节目及从政。诡谲瑰奇的小说技法与丰富多样而深刻的内容为他带来“结构写实主义大师”的称号。Mario是名字,Vargas(巴尔加斯)是父亲的姓,Llosa(略萨)是母亲的姓,分别代表Mario父亲和母亲的家族。
巴尔加斯·略萨于1936年3月28日生于秘鲁南部亚雷基帕市,1953年进入秘鲁国立圣马尔科斯大学双主修文学与法律,1957年入同校语言学研究所做研究生,1958年中旬以研究尼加拉瓜作家;诗人鲁文·达里奥的学位论文(《阐释鲁文·达里奥的基础》获文学(语言学)学位,同年离开祖国秘鲁移居欧洲,曾客居法国(主要在巴黎)、西班牙(主要在巴塞隆纳)等国(后来他长期定居英国伦敦)。
巴尔加斯·略萨曾在英国剑桥大学担任教职(1977年获聘),也曾在英国伦敦大学(1967年和1969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1975年)、美国哈佛大学(1992年)等校客座教职。
略萨大部分作品中一个雷打不动的主题是反独裁,极右(比如《城市与狗》和《酒吧长谈》)和极左(比如《狂人玛伊塔》)都是他批判的对象。略萨坚信,“小说需要介入政治”,这是让小说变得尖锐而有力的重要武器之一。
略萨的第一部小说《城市与狗》获得1962年简明丛书奖和1963年西班牙文学批评奖。《城市与狗》是略萨的成名作,也是标志着拉丁美洲“文学爆炸”展开的四部里程碑小说之一。
1965年他的第二部小说《绿房子》问世,并获得西班牙文学批评奖和首届罗慕洛·加列戈斯国际小说奖(1972年马尔克斯以《百年孤独》成为第2位得主)。特别是后来又发表了小说《酒吧长谈》、《潘达雷昂上尉与劳军女郎》、《胡利娅姨妈与作家》、《世界末日之战》、《公山羊的节日》《天堂在另一个街角》和《坏女孩的恶作剧》等。
1987年,略萨曾回到秘鲁组建新政党“自由运动组织”,主张全面开放的自由市场经济。1989年,略萨参加秘鲁总统大选,最终惜败于藤森。
日后,在回忆录《水中鱼》中,他反思道:现在看来,没能获胜意味着一种精神解脱,可当时真是刺痛了我的心。然而,正是此次败选,让他坚定了对写作的信仰,“我要设法通过我的写作参与政治。”
[中新网]
相关评论
文化视点:2010诺贝尔文学奖实至名归
新华网昆明10月8日电(记者陈鹏)秘鲁作家巴尔加斯·略萨戴上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桂冠,这是一次名至实归的奖赏。
近年来的诺贝尔文学奖多让人意外,夺奖大热门总是名落孙山,如美国的菲利普·罗斯、卡罗尔·欧茨,加拿大的阿特伍德、艾丽斯·门罗,英国的伊恩·麦克尤恩、石黑一雄,以色列的阿摩斯·奥兹,捷克的米兰·昆德拉,意大利的克劳迪奥·马格里斯和阿多尼斯……最终的得奖者往往让人大跌眼镜,如去年的诺奖给了罗马尼亚裔德国女作家赫塔·米勒,前年则不顾法国“新寓言”已经“式微”而给了当年的主将之一勒·克莱齐奥,至于2007年的多丽丝·莱辛,2006年的帕慕克,2005年的哈罗德·品特虽分量不轻,但多少都让人“意外”;今年,巴尔加斯·略萨终于让这项大奖找到了足够匹配的主人。
巴尔加斯·略萨是一位不守规矩的先锋派,上世纪60年代-70年代的代表作《酒吧长谈》《绿房子》《城市与狗》《胡利亚作家与姨妈,姨妈与胡利亚作家》等莫不震动拉丁美洲及世界文坛,这些厚重大作均以酷似电影蒙太奇的结构切换、拼接、组合令人惊诧而激赏。阅读略萨的愉快感受与阅读马尔克斯大相径庭,后者血液中总是洋溢着拉丁美洲特有的激情并赋予“魔幻”最常态的面孔,而略萨对素材、故事的处理更冷静,更节制,也更巧妙,通常并非正面用力却又让平实细节充满张力,他所关注的拉丁美洲似乎更加惨烈真实、黯淡无奈,如独裁者,恶棍,颓败的军政府……你几乎能听到他强劲而迫切的心跳声。
这位大师不仅蜚声拉美,更以其丰厚、充沛的写作影响了全世界一大批优秀作家,以上提到的多位诺奖候选作家作品中多多少少都能找出“结构现实主义”的影子,尤其是上世纪80年代崛起的法国“新小说”后辈,如艾什诺兹,就把小说中的结构主义发挥到了极致。略萨对上世纪80年代发轫的中国先锋派们更是影响深远,如马原的叙事圈套就多来自他的结构主义启发,后面的苏童、余华们也多有效仿;这位拉美先锋派显然为世界文坛注入了一种既密切关注现实,又高度关注技巧的写作潮流,他坚持不懈的“结构现实主义”也提醒了中国作家们,如何更深切地关注他们生存的世界,如何介入当下,如何用想象力穿透生活而绝非简单地复制生活……相比之下,中国受他影响的作家们或许都太早也太轻易地丢弃了他们本该坚持的东西,对生存、社会、人性的倾注更是远远无法望略萨之项背,这不能不说是中国先锋派们的莫大悲哀。
“他早该获奖了!”一位当年的中国先锋派小说家获悉略萨获奖后由衷感叹,这是一次名至实归的授奖,略萨的获奖也再次证明,坚持、坚守对于写作来说多么的重要。
[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