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3月1日),北京市文物局针对颐和园望柱头丢失事件,对该园管理处提出要求,其中包括积极配合公安机关排查嫌疑人,争取尽早破案。同时,该园应吸取此次事件的教训,采取切实有效的防范措施,加大巡视检查力度,增加看护力量。
记者在现场看到,颐和园涵虚堂南侧月台望柱头丢失处已经用铁皮施工棚遮住。铁皮上写着“施工给您带来不便请您谅解”的字样。望柱头哪去了?专家、市民各有猜测。
猜测1
年代久远 柱头被“风化”
据媒体报道,事件发生后,颐和园工作人员曾给出望柱头被“风化”的推断。这位工作人员介绍,颐和园内的石材建筑因多年风化和雨水侵蚀,时常发生断裂,这次望柱头的断裂也可能是风化所致,并不一定是网友说的被人偷走,目前难以将此事件定性为文物盗窃。
对于这种说法,北京文物保护协会会员吴晓平认为,肯定不是自然掉落的。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是天然风化,周围一定会有遗存,但是周围都已经找遍了,什么也没有发现。
猜测2
体重百斤 很难运出园
此次遗失的望柱头高约60厘米,直径约20厘米。遗失处有明显凿痕和两处磕痕。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副研究员刘卫东探访现场后认为,这类望柱头是汉白玉质地,材质较好,估计重量在百八十斤,单独靠一个人搬运出园区不太现实。“望柱头现在很可能还藏匿在园中某处。”
刘卫东说:“目测暂时无法判定丢失望柱头的准确年代。从折断的痕迹看,很可能是人为用工具沿柱头的石质纹理起凿造成的。”北京市文物局表示,颐和园应立即邀请相关专家成立专家组,对丢失望柱构件做出鉴定,确定望柱构件的年代、价值等要素。
猜测3
管理疏漏 或遭遇“内鬼”
“这么大的东西,不可能凭空消失,一定是从门口流出去的,为什么没拦住?管理肯定存在漏洞。”文物专家谢辰生谈及此次颐和园望柱头丢失事件时,很是生气。
一些市民和文博爱好者直接将矛头指向内部管理人员。“一切做得不为人知,是偷窃者技术水平太高,还是里应外合?”市民王女士说:“发现望柱头丢失后,管理人员的表态是‘这可能不是文物’,‘我们马上修缮’,难道修好了就完了么?如果媒体没有报道,是不是颐和园补上一个新的望柱头,这件事就过去了呢?”
2011年,同为世界文化遗产地的故宫博物院展厅被盗,国家文物局紧急发出“关于切实加强文物安全工作的紧急通知”。通知要求各级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各文物单位务必吸取教训,引以为戒,切实加强文物安全工作。不到2年时间,颐和园望柱头被盗。
文物部门表示,颐和园应积极配合公安机关排查嫌疑人,争取尽早破案。该园应立即成立专门调查组,认真调查涵虚堂石质望柱构件丢失事件的相关情况,并对丢失原因、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安全保护措施等进行认真细致分析,制定整改方案,落实整改措施。各文保单位都应吸取此次事件的教训,采取切实有效的防范措施,确保不再发生类似问题。(记者 刘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