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13-08-14
站在旷世藏家张伯驹身后的女人
潘 素
《浮生六记》中的芸娘心心念念要为沈三白物色“美而韵”的女子,这“美而韵”可能就是有姣好的容貌和不凡的气质吧!民国时代出现了很多“美而韵”的女子,潘素就是其中一个。一代名士张伯驹胸怀坦荡、博雅脱俗、命运多舛、充满传奇色彩,而苏州女子潘素就是站在他身后的女人。
潘素,原名白琴,是苏州望族潘世恩的后代,是一个在中国青绿山水画派有一定地位的女画家。潘素之父潘智合为名门之后,从苏州移居上海后,整天游手好闲,吃喝玩乐,家道日渐衰落。母亲沈氏是位大家闺秀,哀怨自己遇人不淑,只有将全部希望寄托在女儿身上,视她为掌上明珠,在她7岁之际,为她请老师,教她学习绘画、音乐和诗文,她的点滴进步都给了母亲莫大的安慰。然而天不佑人,潘素13岁那年,永远失去了母亲的庇护,迎来了凶狠的继母,从此开始了她噩梦般的生活。几年后,潘素已出落成婷婷玉立的少女,继母以她擅长琵琶为借口,逼其在青楼操琴挣钱,一个苏州显赫家族的弱女就这样陷入了不堪的境地。这生不如死的生活几乎摧毁了兰心蕙质的潘素,已在天国的母亲似乎听不到女儿的抽泣,任凭她在这声色犬马之地沉浮。然而峰回路转,她碰到了今生的至爱——张伯驹。江南才女与北国公子四目相对之时,已缘定终身,张伯驹填了一首《浣溪沙》:“隔院笙歌隔寺钟,画阑北畔影西东,断肠人语月明中。小别又逢金粟雨,旧欢却忆玉兰风,相思两地总相同。”以词表达心声,以才情打动少女的芳心。
张伯驹出生贵胄,早年与袁克文、张学良、溥侗并列为民国四公子,是集收藏家、书画家、诗词家、戏剧家于一身的旷世奇才,这样的贵公子早有妻妾,但潘素却不知。当日后知道真相后,她已很难从张伯驹身边走开,只为情到深处无话说。相恋一个时期后,他们在潘素的故乡苏州举行婚礼,虎丘山、拙政园、狮子林留下了他们幸福快乐的身影。他们拜访印光法师,皈依佛门,法师为他们取了慧起、慧素的法号,从此“慧素”成了她的字,“素”成了她的名,而白琴这个原名却成为历史。
潘素画作
张伯驹曾称人生有四大爱好:爱文物、爱女人、爱吃喝、爱读书。爱女人之说曾是风流倜傥的张公子所热衷的,他在娶潘素之前已有三房妻妾,有媒妁之言的,也有自己娶回家的,然而张伯驹在认识潘素后,再无风流韵事发生,他的心只系于潘素一个人身上;爱吃喝之说是曾经一掷千金的富家子弟的生活,但在历经磨难之时,夫妇俩还要朋友接济,能维持温饱就不错了。爱读书、爱文物却是伴随张伯驹终身的嗜好,尤其是对中华民族优秀文物的痴情鲜有人能及。张伯驹为了那些珍贵文物,不惜倾家荡产,重金收藏,他的家人都反对他,称他是败家子,只有潘素理解他、支持他,是潘素赞许的目光给了他无限的安慰和力量。这种精神的默契,志趣的相投是他们相亲相爱一生的基础。1956年,他们将其30年所收藏的珍品——陆机《平复帖》、杜牧《张好好诗》、范仲淹《道服赞》、黄庭坚《草书》等8幅珍贵的书法作品,无偿捐给国家。陆机《平复帖》是现今传世墨迹中的“开山鼻祖”。虽长不足一尺,只有9行字,却盖满了历代名家的收藏章记,朱印累累,满纸生辉,被收藏界尊为“中华第一帖”。更值得一提的是:几乎让张伯驹“倾家荡产”的隋代大画家展子虔所绘的《游春图》,距今1400多年,被认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幅画作,1952年,他们将其捐献给国家。当年有人愿以240两黄金让出这幅《游春图》,为此张伯驹不惜将自己钟爱的豪宅——李连英旧墅卖给辅仁大学,换得2﹒1万美元,又兑成220两黄金,潘素毅然卖掉自己的陪嫁凑足了20两黄金,夫妇合力收藏了《游春图》。抗日战争时期,聪明的潘素为了不让《平复帖》等国宝级的字画出任何意外,将它们一件一件包好,再一件件缝在被褥和棉衣里,随身携带,一路担惊受怕地带出北京。这些字画无疑是他们观赏研习的珍品,倾注了他们毕生的心血,张伯驹曾立下字据将它们赠送给潘素。但在新中国百废待兴之初,潘素不愿据为己有,支持张伯驹无偿献给国家。
潘素与张伯驹不仅是志同道合的神仙眷侣,更是患难与共的恩爱夫妻。1941年,上海发生了一起轰动一时的绑架案,被绑架者正是张伯驹。汪伪的一个师长绑架张伯驹,向潘素索要300万元(伪币),否则撕票。张家名声在外,抗战后家道已中落,并且大部分钱都变成了字画。在危难面前,潘素体现了苏州女子特有的坚韧,在丈夫被绑架的8个月内,她变卖自己的首饰,四处托人,打听消息,全力营救。一边是丈夫深爱的国宝,一边是自己深爱的丈夫,两边都要保全,只要她随便卖掉一件收藏品,就足够救人,但她知道不能,卖掉宝物就等于要了丈夫的命。最后在潘素的周旋下,友人们鼎力相助,以40根金条“赎回”了张伯驹,朋友们纷纷称颂潘素侠肝义胆、忠贞不贰的品质。也正是拥有这种品质,无论是张伯驹被打成“右派”或“文革”遭受磨难之时,潘素都不离不弃。
温柔贤慧是每个女子都应具备的品质,但独立自强,却不是每个女性都能做到的,潘素却兼而有之。在与张伯驹相识后,张伯驹为她聘请名师,朱德甫教她画花卉,夏仁虎教她古文;后来又请苏州名家汪孟舒教她绘山水画,从此潘素专攻青绿山水。毕竟有书香门第的遗传基因,有年幼时打下的绘画基础,潘素的才艺在名师的指点下大有长进。张大千、陈半丁、刘海粟、陶心如等都是他们的朋友,他们常常一起观赏珍藏,一起作画题字。在文人雅士的相聚中,潘素不断吸取艺术养分,她绘的山水画,张伯驹、陈宗藩、孟嘉、傅增湘、谢稚柳等人留下了题记,字与画相得益彰。作画、写字、抚琴、填词成了他们夫妇生活的主旋律,他们合作了很多书画作品,如《新华梦影图》等。新中国成立后,潘素积极投入新生活,与何香凝一起创作了几十幅山水画,为抗美援朝作画义卖,何香凝夸奖潘素的画壮美、有气势。她与著名画家胡佩衡等合作绘制《大好河山图》献给毛主席;她与齐白石等合作绘制了《普天同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周年;她的《漓江春暖》得到周恩来总理的称赞,认为“有新气象”,潘素的名字一时在美术界传颂。到了晚年,更是蜚声海外,张大千称其画“神韵高古、直逼唐人”。
潘素,一个站在张伯驹身后的女性。光芒四射的张伯驹并未挡住世人的视线,她以其高洁的人品、出众的才华赢得了人们的尊敬。潘素是幸运的,张伯驹也是幸运的,如果没有遇上张伯驹,就没有她的幸福生活和出色的艺术成就;如果没有潘素的出现,他的家庭生活就不会那么完美和谐。
他们是生活上的伴侣、精神上的知音,也是佳偶天成的范例。 (沈慧瑛)
[新浪网-中国文化报]
海外捡漏的可能性有多大
清乾隆斗彩莲托八吉祥纹圆罐 2013年香港佳士得春拍 成交价:315万港元
19日晚在法国巴黎拍卖行thierry de maigret,一件唐代张萱的《唐后行从图》以1500欧元起拍,最终以375万欧元落槌,加上佣金478万欧元成交。该拍卖行对这件拍品并没有十分重视,也没有标注年代,但是却引起国内藏家的高度关注。其实,在近年来的海外拍卖市场上,特别是一些不知名的拍卖行中,中国艺术品往往会带来惊喜。对于藏家来说,如何才能寻觅到捡漏良机呢?
名家递藏常有惊喜
从拍卖行的图录获悉,这件作品曾经被民国时期的著名收藏家张珩递藏并著录。张珩(1914—1963),字葱玉,为著名收藏家张石铭之孙,以收藏和鉴定唐宋名画名扬收藏界。唐代张萱的《唐后行从图》无疑是其藏品中最负盛名的。这幅作品曾经被宋代的《宣和画谱》著录,图上所谓的“唐后”方额广赜,颈长而丰满,竖立着的浓眉,头缀宝饰,身着日月袍,被二十八人簇拥着,其中有少数人是宦官,多数是宫娥。宫娥均著男装而有耳环。
据考证,画面上的“唐后”就是武则天。因为在唐代称“唐后”大概是中年以上的人,不可能是杨贵妃,因为杨贵妃未当过皇后。不可能是韦皇后,因为韦后谋杀了唐中宗,唐玄宗把她杀了。从画的气派上看,“唐后”所穿的日月袍,在当时只有武则天敢于日月花纹绣在双肩上,其他唐后是不可能的,因为这种服饰打破了当时宫廷典制的约束。所以,这无疑是做了皇帝的武则天。这幅画描绘的是出游场面,所以武则天头载凤帽,在平时,她应载冕旒或金凤冠的。
张萱的这幅画被《墨缘汇观》《中国历代名画大观》《韫辉斋藏唐宋以来名画集》等书收录。该画的原作已流入海外。现藏故宫[微博]的,是近人俞明于1919年临摹的。
由于此次拍卖行对于这幅作品并没有十分重视,也未标注年代,因为事先并没有被新闻界所关注,但是许多国内大行家却从各种渠道了解到这次拍卖,并高度关注,最终以天价成交。
捡漏,是一句古玩界的行话,就是用便宜的价钱买到很值钱的古玩。像这样挖掘海外名家递藏过程来“捡漏”的情况,在近年来的拍卖市场并不少见。在2012年北京保利的春拍中,一件乾隆御题官窑贯耳方壶,成交价为3622.5万元,而其在2009年纽约佳士得[微博]的秋拍中,成交价仅为21.85万美元。这件瓷器不仅是克拉克夫人旧藏的,而且从递藏过程来看,还经过著名古董商埃斯肯纳茨(Eskenazi)以及收藏家莫斯夫妇(Earl and Irene Morse Collection)旧藏。虽然在拍卖之前,市场曾经有过一些争议,但是由于这么多名家的递藏,最终使得这件瓷器拍出了天价。
小拍捡漏大拍“赚钱”
在5月底结束的香港佳士得春拍中,一件清乾隆o斗彩莲托八吉祥纹圆罐,估价80万至120万港元,成交价则达到了315万港元。而仅仅在2月底的时候,这件官窑瓷器在伦敦的一场小拍中的价格只有32000英镑。在短短的三个月时间内,这件瓷器的涨幅超过了8倍。
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藏家纷纷到海外淘金,苏富比[微博]、佳士得拍卖行早已都是华人的面孔。即使像宝龙(Bonhams)等原先被认为是二线的拍卖行,现在也都挤满了来自内地的藏家。相比之下,越来越多的资深业内人士已经纷纷将眼光放到了欧洲一些小型的拍卖行,特别是一些处理家族遗产的机构中。这些拍卖行原本只吸引当地古董商,原先的网络不发达,很难使中国的藏家了解到拍卖信息。但是现在,随着网络资讯的发达以及在线拍卖的普及,越来越多的藏家开始通过各种网络了解海外小拍。许多人甚至已经将这种方式做为艺术品投资的重要模式之一。
记得过去,人们常把“古董”写成“骨董”,也就是说要了解,要懂到骨头里,而浮于表面,一知半解是很难成功的。仇炎之于20世纪50年代初,以1000元价格从香港同行手中购得成化斗彩鸡缸杯一事,时至今日仍被收藏界视为“捡漏”的范例。在2012年中国嘉德[微博]的秋拍中,一件清乾隆·御制金桃皮鞘“天字十七号”宝腾腰刀,成交价为4830万港元,而其在2005年德国的一个小型拍卖会上,成交价只有130万元人民币。在2011年北京保利拍卖[微博]会上,1.61亿元成交的清乾隆六十年(1795年)白玉御题诗“太上皇帝”圆玺,最早出现在拍卖市场上,是在2006年法国第戎的Interencheres拍卖行,其估价只有4万欧元,但是由于其是来自于法国将军德o耶赛(deGercey)的旧藏,因此在众买家势在必得的角逐中以84万欧元落槌,加上佣金后成交价为100.8万欧元。 这种情况在今年的春拍显得更加明显。在今年北京保利春拍中,一件清雍正·黄地青花三多花口高足碗成交价为138万元。有意思的是,就在今年的3月,在伦敦的梅洛斯&柯克(Mellors & Kirk)拍卖会上,其落锤价只有5万英镑。相比在海外小拍上的图录说明,在保利拍卖会上的图录说明可谓非常详细,特别是“此种葵口形制亦可见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清雍正·白釉葵瓣碗’,与本品造型相似,唯非高足”,这无疑是非常吸引藏家的地方之一。
海外市场多个心眼
到海外市场寻找“捡漏”机会,已经越来越成为藏家所热衷的投资方式。记得在200年的一场春季艺术品拍卖会上,一块明成化青花会昌五老图瓷板以140.8万元的价格创造了当时瓷板拍卖的新记录,曾经引起过市场不小的轰动。因为其在2003年宝龙(Bonhams)拍卖行中国古代艺术品拍卖专场时被选作封面,拍卖当天竞买者中就有9人来自中国内地,而来自香港的有7人,来自中国台湾的有5人。最终,一位来自江苏的买家以40630英镑(约合48万元人民币)的成交价买走了一块明成化年间绘有山水的瓷板,其估价仅为1万至1.5万英镑。
随着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日益火爆,内地藏家已不甘于在内地以及港台市场寻找拍品,越来越多的藏家走出国门,希望能够捡漏。但事实上,从上面的这些成交价格,我们就可以看出,在中国艺术品拍卖的第一波高峰来临的时候,海外的小型拍卖行就已经被行家们所关注。正所谓“无利不起早”,只要是真正的珍品,无论是世界哪个地方的行情都会以各种方式参与竞购的。因此,如果希望能够凭一己之力捡漏几乎是不太现实的。与此相反,在目前的海外收藏市场上,越来越多地出现以“讲故事”为特点的欺骗方式。一些作假者往往会与海外不法商家结合,将一些高仿品“伪造”成来自显赫世家的藏品,以蒙蔽来自内地的藏家,特别是20世纪六、七年代,由专业博物馆仿制的工艺品,现在很多都当做是真品流回到内地,这种现象无疑值得广大藏家警惕。
像一些大型专场拍卖会上呈现出现过的物品,其早已被投资者认识到了价值,要再一次捡漏是非常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是的事情。但如果是一些不为一般藏家关注的专场拍卖,倒是有一定的机会。像一件碧玉雕抱月瓶,在今年春拍的成交价为147万港元,其曾经是波塔诺瓦(Di Portanova)男爵收藏,并曾在2000年10月20日纽约佳士得举行的波塔诺瓦男爵收藏专场拍卖中出现,当时的成交价为12925美元。
尽管市场存在“捡漏”的可能,但微乎其微。用收藏界长久不变的“定律”来解释,就是“这里的幸福与侥幸无关”。对收藏者而言,“捡漏”心态是普遍存在的,而坊间流传的大收藏家“捡漏”传说更是不断推波助澜,为形形色色的收藏者持续地注入兴奋剂、强心剂。于是,对艺术品稀缺资源的追逐与“捡漏”心态交织在一起,产生侥幸一搏的投机心理。殊不知,“捡漏”的眼力更为稀缺——这种能力是需要长期用心、还需要一点天赋才能拥有的,对于抱着侥幸心态的收藏者来说,“打眼”的概率永远高于“捡漏”。
要学会理性收藏,凭着自己掌握的相关知识去“捡漏”,否则,很有可能给自己带来经济、心理的双重创伤。多比较,千万不要“漏检”,只有炼就慧眼、有舍有得,才能有收获。千万不要急功近利,有钱也要花在刀刃上。
捡漏,既是收藏者一生中最大的追求、最难能可贵的享受,也是收藏者一生中最大的敌人、最需要克服的顽疾。捡漏,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碰到的运气,因此,能否正确对待捡漏,能否克服捡漏心理对自己造成的某些障碍,是一个藏家是否成熟的标志。
[新浪网-收藏投资导刊]
相关报道
徐悲鸿油画:拍卖市场的硬通货
徐悲鸿《珍妮小姐画像》2011年在中国嘉德拍出5750万元
徐悲鸿的油画创作是其异于同时代画家的一大特色,但由于其油画作品创作量较少,又经过战争和各种政治斗争,幸存下来的更少,最后能够流入拍卖市场的就更是屈指可数了。故而一旦有代表性的油画作品出现,市场的反映就十分火爆。
徐悲鸿作为一名最为大众所熟悉的近现代绘画艺术大师,其作品深受普通民众欢迎。徐悲鸿曾留学法国巴黎,绘画艺术融会中西、贯通古今,既擅长动物、花鸟、人物画,又兼长于油画、素描、书法和绘画理论,同时也是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创始人之一。早在20世纪30年代,其艺术成就已令人瞩目,市场表现已十分强劲。他一生创作了数千件中国画、油画和素描作品。在艺术品市场中,徐悲鸿的作品也经受了半个世纪的历史沉淀和时间的考验,直至今天高价频现。但由于市场混杂,也不乏作伪现象。
徐悲鸿的油画作品价格在同时代画家中一直是名列前茅的,甚至具有了标志性的意义。1999年11月,徐悲鸿的经典油画《奴隶与狮》成为焦点。该画创作于1924年徐悲鸿留欧时期,是目前所见最早的主题性油画,体现当时画家对油画语言的综合性把握,其人道主义精神与当时国内的启蒙运动精神遥相呼应。2001年,徐悲鸿取材于唐代传奇的油画《风尘三侠》在“香港佳士得”以664.5万港元、约合人民币704.4万成交,高出估价8倍,创徐悲鸿个人及中国油画拍卖纪录。
事实证明,徐悲鸿的油画作品有着巨大的市场价值。此后,它不断刷新了中国油画作品价格的纪录,打破了一个又一个艺术市场上成交纪录的神话,且涨幅十分惊人。如在2000年中国嘉德在线拍卖中徐悲鸿的《愚公移山》以250万元被一台湾买主购得。事隔六年,当这幅作品再次出现时,竟获得了3300万人民币的成交价。又如2003年在广州嘉德拍卖的徐悲鸿的油画人体《浴》成交价是599.5万人民币,而同幅《浴》在2006年北京保利的春季拍卖会中也获得了990万元的成交价。仅仅三年,这些回报足以让那些投资者高兴不已。
徐悲鸿的油画市场从题材方面看,有市场的反映趋势和特点。其油画作品从大方向上来说,可分为人物画、风景画、静物画;从选材及寓意上来看,还可分为历史性油画和抗战油画。如2002年中国嘉德秋季拍卖会中的那张徐悲鸿的《凭桌》,此画以徐悲鸿夫人蒋碧薇为原型,分体现了徐悲鸿高超的写实技法。女子身后有桌子、鲜花、书、花盆及水杯等景物,均逼真自然;少女肤色白皙泛红,乌黑的头发,正静静地望着画外的观者,神情娴雅。此画在2002年就拍出了286万元的高价。
又如2005年秋拍中的《珍妮小姐画像》。画中的珍妮小姐身穿旗袍,安坐在藤椅之中,和顺的阳光从窗外撒落在她的脸上,面容恬静,姿态端庄典雅,仪态大方,传神阿睹,呼之欲出,尽显东方女性温柔娴静之美。同类作品还有《戴花环的女子》《琴课》《自画像》等,它们分别以132万、165万、205万人民币成交,市场上的反映也相当可观。但长期以来,作为一个融中西技艺于一身的大师,他的油画价格一直都被整体低估了。由于徐悲鸿油画数量不多,加上其是中国油画开拓者、实践者,又是西方油画传播者,对中国油画事业的贡献无可替代,所以其油画还有很大上升空间,也具有很强的社会购买力。
2006年,海内外市场刮起“徐悲鸿旋风”,其油画屡创天价,10件作品成交总额1亿多元。在6月“北京翰海”春拍中,被称为徐悲鸿“艺术顶峰时期代表作”的油画《愚公移山》,经28轮竞价终以3300万人民币成交。至2011年,徐悲鸿《巴人汲水图》更成为拍卖市场的“领头羊”,以1.71亿元的成交额创下中国近现代画家作品拍卖世界新纪录。
目前,徐悲鸿已成为油画市场的“龙头股”,有多幅作品价格在5000万元以上。投资者皆以徐悲鸿作品为低风险、高收益品种,因为市场的结果已经充分证明了其作品的回报率有多乐观。
以上徐悲鸿的油画人物作品深受西方历史画的影响,以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形神兼备的形象开拓了中国画创作的新领域。像《巴人贫妇》《巴人汲水》《愚公移山》等画作,都可以说是中国的历史画。今天这些人物作品被视为中国美术史上不可磨灭的一笔,也是最能体现徐悲鸿一生绘画追求的题材,成了价值连城的国宝。因此,市场上一旦出现徐悲鸿的人物精品,便必定是高价成交。
我们再通过徐悲鸿2007—2011年的成交纪录可见,其油画上拍虽件数不多,但成交率、成交价、总成交额均十分可观。徐悲鸿的油画以突出的市场价格成为超值符号,因此具有标志性意义。至2008年,徐悲鸿油画流入拍卖市场的仅80余件,不足其国画量的十分之一,但总成交额却接近国画的二分之一,突破了3亿,成交率高达81%。在成交价超过千万的11件作品中,油画占6件,而《放下你的鞭子》《奴隶与狮》《愚公移山》《珍妮小姐画像》等四件居其个人成交价前四位,2007年7月在“浙江皓翰”以1386万成交的《西沱风景》居第10位。从这些数据中,可见徐悲鸿油画在其整体拍品中的重要份额。徐悲鸿的作品以频频改写的天价占据艺术市场的领军地位,再次证明其巨大影响力及在中国现当代美术史上无人可及的地位。从徐悲鸿作品拍卖数据中,可发现其中国画和油画的鲜明对比。尽管徐悲鸿的中国画成就很高,尤其奔马等题材为大众所熟知,但因所作油画比中国画流通量小、精品多、功力深、应酬作品少,故就整体来看,其油画占有相当大的市场比重。
总之,在拍卖市场中,徐悲鸿作品作为拍卖市场的热点,其价格一直处高不下。已有的成绩充分证明了徐悲鸿的作品具有稳定而扎实的攀升根基,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本土收藏群体专业化、系统化的增强,徐悲鸿作品还会有极大的上涨空间。我们有理由相信,徐悲鸿画作市场价格还会有不俗的表现。
那么,徐悲鸿如此高价,到底有无泡沫呢?当今的艺术市场,确实有很多的“恶炒”事例以更隐秘的形式进行着,拍卖机构与艺术家的合谋方式无奇不有,其中的种种玄机不足与外人道。游资的炒作也使得艺术品投资市场的泡沫不断增加。现在涨多少,以后就有可能跌多少,这类投资的涨幅和跌幅是呈现对折关系的,缺乏鉴别能力和风险意识的普通投资者将成为最大的受害者。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大批真正热爱艺术却不愿或无力参与炒作的油画家被排挤到边缘位置,他们的才华无法被世人认知,最后在默默无闻中了却一生。但如果从整体市场的价格来看,笔者认为徐悲鸿的市场价格还是合理的,并没有泡沫,基本上和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同步。众所周知,一般公认的中国古代和近现代大师级的艺术精品和代表作,只会升不会跌,所以即使现在,其价格还在稳步上升。艺术品价值主要是人物价值、艺术价值和市场价值,这三方面的价值其实是很稳定的,但很多藏家对艺术品没有这方面的鉴赏能力,更看重其题材性,导致部分艺术品一半的价格可能是因为面子挣得的。
[新浪网-收藏投资导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