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13-09-06
古董地摊上真能捡到漏儿吗
“海捞瓷”是中国古代的外销瓷器,以明清两代为主。中国一些商船在海上因故沉没,使这些瓷器沉睡在海底达数百年。时至今日,人们把它们打捞出水,使这些瓷器重见天日,多数瓷器上还粘有贝类的残片,“海捞”之名由此而来。海捞瓷除了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外,一个“真”字或许是受到买家欢迎的原因之一。
有人收藏了百把紫砂壶,三把“顾景舟”款尽显身价;有人斗智斗勇,地摊上买长了贝壳的海捞瓷,坚信地摊上有时候也能捡到漏儿。品味文化瑰宝,揭秘造假伎俩,9月4日周三21:25河南卫视《华豫之门》为您揭开收藏品上的文字密码。
□东方今报记者 张霓
◎三把“顾景舟”款尽显身价
凡是来到《华豫之门》节目鉴宝的藏友,大多是为了给自己的藏品“验明正身”,而今晚的节目中却有人不为藏品真假,只为让儿子多多见识收藏界的奇闻逸事,跟着自己一起玩收藏。
“我玩紫砂壶收藏已经好多年了,家里有好多紫砂壶,这次来,带了20多把,有三把顾景舟的,这次来的主要目的是想带着我儿子见识一下,让他也喜欢紫砂,爱紫砂。”抛开持宝人此行目的不说,主持人陈琨对他带来的藏品倒是颇感意外:“我看你这三把顾景舟的壶,底款好像都不一样。”持宝人倒是一点也不贪心:“三把顾景舟,我能有一把,都知足了。”到底这三把顾景舟紫砂壶有没有真的呢?
◎地摊有时候也能捡到漏儿?
随着国内的收藏热不断升温,喜爱收藏古董的普通市民越来越多,但他们对在早市、地摊、夜市上能够“捡漏儿”的好事似乎觉得可能性并不大。而今天来到《华豫之门》鉴宝的一位藏友却坚信:“地摊有时候也能捡到漏儿。”
“这件东西收藏了也没几天,在地摊买的。”一听是从地摊上买的,连主持人陈琨都觉得不靠谱:“地摊买的?那你基本不用鉴定了。”持宝人也特别逗地跟主持人讲解了买下这件藏品的过程:“我当时也对老板说,‘哥,你这东西太假了,我不玩收藏都看懂了’。”
摊主一看持宝人算是个“行家”,就把他领到家里,从柜子里面拿出来一件还带着贝壳的“海捞瓷”。这回持宝人真信了,二话不说就买了回来:“你看这贝壳,一看就是海捞,而且藏得那么深,我估计没假。”
如此斗智斗勇地在地摊上买海捞,瓷器上的贝壳能否力保不假?
[新浪网-东方今报]
30英镑油画竟是价值连城名家之作
这幅油画现在经BBC电视节目专家鉴定
10多年前,英国人罗宾·达维尔用30英镑的价钱在一次拍卖中购入一箱杂物,内里有一幅油画。现在,该画被证实是19世纪英国名画家约翰•康斯特布尔的真迹。
专家鉴定油画后表示,该画的拍卖价可能高达25万英镑。
报道说,达维尔有收集古老物品的嗜好,以前也曾开设一家售卖第一次世界大战遗物的商店。
他在一次在坎特伯雷市举办的拍卖中购得这幅只有明信片大小的油画。
查证来历
达维尔现在身患癌症。他在去年把油画送给儿子罗布。
罗布于是开始漫长的查证图画来源的工作。
最后,他得到BBC电视节目的专家的协助,证实油画是英国名画家康斯特布尔的作品。
专家说,这幅画可能一度是康斯特布尔的岳父所拥有的。不过,他并不太欣赏自己女婿的作品。
鉴别真伪
罗布说,他的父亲一直以来都觉得自己独具慧眼,能辨别古董的真伪,而且他直觉这幅小小的油画应该是康斯特布尔的作品。
现在,罗布父亲的梦想终于成真。
罗布·达维尔表示,他怀疑,艺术界不少专家都会对这幅画有兴趣,因为它从来都没有被认真鉴别过。
罗布说,他们希望油画最终能在画廊展览,让公众有机会欣赏这幅作品。
[新浪网-BBC中文网]
相关报道
乾隆藏品假天下:太监欺君胆真大
乾隆皇帝虽然眼光独到,但看走眼的时候也很多,他所认定的很多真迹,后来证明不少都是假货,而被他厌弃的诸如《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倒恰恰是传世珍品。
清宫养心殿里藏有一幅宋代李公麟的《免胄图》,又名《郭子仪单骑见回纥图》,落款为“臣李公麟进”。该画曾被录于清代专门收录宫廷收藏的《石渠宝笈续编》一书,画卷描绘唐代名将郭子仪说服回纥大破吐蕃一事。但是直至清室败落,很多鉴赏专家见到画作后才发现,虽然画面协调、用色落笔等均有古风,白描人物也极具宋人风采,但是更多证据显示,这幅画却不是出自李公麟手笔,而是后世仿品无疑。
据档案记载,清代内府里曾藏有宋代大书法家蔡襄的楷书作品《谢赐御书诗表》。但是这幅字当时竟然有两个传本,内容也都一样,而且均是行墨持重,措笔安和,字字端严劲实。当时人们对此问题并未太多留意,故也无法作出翔实分辨。因此,其中有一幅字就很轻易地被乾隆皇帝赏给了自己的皇六子永瑢。清末又流传去了日本,被日本收藏家中村不折所获。而剩余一幅则一直留在清宫,并被乾隆皇帝刻入《三希堂法帖》。百年之后,专家整理清宫遗物,才发现留下的这幅字虽也有一定文物价值,但恰恰是赝品。
且不说乾隆皇帝眼力如何,谁有这么大胆子敢把假东西拿到他老人家面前呢?嫌疑最大的人就是宫里的太监们。清代的太监权力虽然不如过去那么大,但是他们毕竟是皇帝身边的人。很多贡品、珍玩往往都经由他们调度,于是太监们就扮演了一个类似现在古董经济人的角色。而一些既想巴结皇帝,又拿不出好东西的朝臣,就想办法拉拢太监,给太监一点好处,将进呈皇帝的礼单写得很贵重,实则只是买点假货交差。
太监欺君罔上,听上去不可思议,可据清末太监回忆,这种事在宫里不算稀奇,只是皇帝一直被蒙在鼓里。民国时期,故宫博物馆建立之初,里面留用着一个叫陈子田的老太监。据他回忆,在慈禧太后时,大臣们假如只准备了个价值二百两银子的礼物,如果再给太监二百两银子,那么这件东西的真假、好坏,就都不用理会,太监们自然会将一切摆平。
[新浪网-西安晚报]
买家990万拍下唐伯虎画作 交20万保证金后蹊跷消失
本报记者 方力 本报通讯员 尚法
花20万保证金、990万拍下有着精美题跋的唐伯虎小幅《临流试琴图》,加上15%佣金等,实际总价1138.5万。这在2011年某拍卖公司秋拍会上,绝对是个爆点。
但戏剧性的是,昨天,拍卖公司告了这个竞拍人。巨额拍卖款不来付,也没来要保证金。
最蹊跷的是,根据竞拍人登记的身份信息,法院找到的被告,是个苏州农民。他说,我一打工的,别说一千万,就连20万保证金都付不出啊。
法官拍下这个苏州人的视频,和拍卖现场的监控一比对。果然,完全不是同一个人。
法官根据登记信息追查过去
找到的却是对此不知情的农民
拍卖公司说,按规定,7天内要付清拍卖款和佣金。过了这个时间,他们马上发去催款函,结果傻眼了。统统被退回,原因是:全家外出打工,无人签收。登记的手机打过去,也是空号。
一年过去了,也没其他人来拿这幅画,更没人来过问这20万保证金。
难道是一场乌龙?昂贵名画待字闺中,拍卖公司急了,“我们保管压力很大,如果不解除合同,画也没法再拿出去拍。”
主审法官立案后去了一趟被告所在的江苏某县某村。当地派出所说,被告举家迁户籍至苏州。辗转后终于联系上了。
这是一位农民,赶到杭州后他大呼冤枉:他的身份证2008年丢了,早就换新的了,他哪里去参加过什么拍卖会。
至于那笔20万的保证金,他更是连连摆手,“不是我交的,我一个打工的,哪有20万元啊。”
这事变得有点匪夷所思。
法官灵机一动,“那让我给你拍些照片吧。”他答应了,并且认真摆好姿势。拍完之后,法官又要求,“再拍段录像吧,活动的画面可能更真实些。"他也答应了。这配合的态度,法官直觉参加拍卖会的不是他。
后来拍卖公司提供了拍卖现场的监控,结果很清晰了:完全不是同一个人。
实际举牌的
也不是这个冒名的竞拍人
从现场监控上,那个竞拍人穿着一身松垮的棕色西装。
他登记了身份证,然后拿出一包皱巴巴的塑料袋裹着的现金给工作人员。这一点,让很多刷卡的竞拍人纷纷侧目。
入座后,他坐在角落里。实际举牌的人并不是他,是和他一起来的微胖男子。微胖男子的手机一直拿在耳边,从起拍价500万,一路淡定地举到990万落锤。
整个过程里,另外那个竞拍人百无聊赖,或是东张西望或是低着头。
那么这个竞拍现场的人到底是谁?为何要冒名?
对于这一点,拍卖公司也摇头。一般的流程,竞拍人用身份证登记,交保证金,再领取号牌,这只是个程序上的审查。“但对于身份证的真假,头像是不是相符,我们实在没有专业技能来核实。”
而且按行内规矩,这笔20万的保证金,竞拍人签字后就即时封存,因为参加拍卖会的人成百上千,拍不成就直接退保证金。
真正的竞拍人
为何砸了20万后又玩失踪
事实上,开庭前,拍卖公司就确认,他们告错了人。所以,昨天只提了一个诉请,认定拍卖合同无效。而100多万的佣金,还有违约金,也没有主张。
法官表示将择期宣判。法官说,以前也碰到过类似的案子,就是竞拍人拍了不菲的拍品但不支付价款和佣金的,但是像这种竞拍人和应诉的被告不是同一人的情况,还是头一次碰到。
这就像是一个谜。背后真正的竞拍人,为何要冒用他们身份,砸了20万,白白不要了,又玩了失踪?
记者咨询了相关拍卖业内人士。他们说,这种情况,在圈内也时有发生。有些人喜欢藏在幕后,借用别人的身份信息去拍卖。
之所以后来爽约不要了,有可能是觉得一时冲动拍高了,也有可能是画不符合买家的初衷,又或是资金链断裂钱付不出来。
所以拍卖行情走高的同时,拍卖公司要求支付的保证金也是一再增加。
(原标题:千万元拍下唐伯虎《临流试琴图》不来付钱拿画,20万保证金也不要了)
[新浪网-钱江晚报]
在日华人重金网购古董:捡漏不成损失惨重
中新网9月5日电 据日本《中文导报》报道,最近,在中国人中掀起古董热的时候,日本的网络上也有了古董拍卖网页,有的在日华人怀着“捡漏”的心理,不惜重金在网上购入古董,有的损失惨重。
古董买卖是一门集历史学、鉴定学、古文献学、古工艺学等多门学问于一身的事业,不下多年的功夫是难以从事的,而且就目前的科学技术讲,还没有科学鉴定古董的精确的方法和系统,就是在网上卖假古董,司法与警察也没有能力确认真假,因此网上假古董横行是一个现实,就是卖家,能够准确说出古董的断代与真假的商家也很少,因此要这个世界打拼,必须经过多年的实践和学习。
在日华人王某,对古董基本上一知半解,但是凭自己的想当然在网上购入大量古董,斥资几百万日元,但经专家鉴定几乎都是假的,不仅占据了他大量的居住空间,而且也牺牲了大量金钱,不知将眼前的一堆假古董如何处置,扔不得砸不得,放在家里是一堆垃圾。
华人刘某,看到网上有一个瓷器,卖家说可能是清代,上面有一个浮雕是红色大龙,甚是漂亮,经过几番投标,最后花几万日元买了下来,拿到手一看,那条大龙是用油漆喷上去的,清代哪来的这样的油漆?刘某大怒,立刻从网上和卖家联系抗议,卖家说:“哪有油漆?就你那眼神还想玩古董?”坚决拒绝给他退货,他越来越急,要和那卖家去“消费者中心”去理论,卖家也自知心虚,有所退让,最后双方决定,退货还钱,但是寄费自理。
华人顾某,为了在网上玩古董,买了一大堆古董书,孜孜不倦,读了有上百本书,不由得信心十足。一天他在网上看到了一个题款为“大明成化年制”制瓷器 ,老气十足,他的心里不由的一阵狂喜。
古玩界历来有“明看成化,清看雍正”的说法, 成化瓷器被历代藏家誉为瓷器之冠。成化斗彩瓷器由于烧造数量不多,保存不易,到明万历年间就已经十分珍贵。前些年,香港苏富比曾经拍卖过一只成化斗彩鸡缸杯,比拳头还小的一只杯子,卖了2300万港币,成为当时中国明清瓷器拍卖的最高纪录。
而顾某眼前网上这个“成化瓷”,竟是一个“十分罕见”斗彩, 他一狠心,买下这个“成化瓷器”,价格实在不菲,他有点儿心疼, 又有点儿放不下心,就找了古董商帮着看了一下。人家告诉他:这是个老瓷器,但是日本伊万里瓷器。伊万里瓷是17世纪初在现在的佐贺县做成的日本最初的瓷器,在日本的江户时期,将包括有田地区在内的肥前(日本古代的地方行政区,包括现在的佐贺县和除了对马市、壹岐市的长崎县)生产的瓷器叫作伊万里瓷,因为这个地区生产的瓷器都从伊万里港出口。
古董商告诉他:这是日本江户时代和明治时代烧造的伊万里瓷器,当时好的瓷器都这样写,这是当时的一种习惯,古董商也不是在骗人,他们认为这只不过是一种商标,这样的瓷器的价格在日本市场是他所楚价格的约十分之一。
顾某这才明白,单凭看几本书就想玩古董,真是有点自不量力,实践出真知,只有书本上的知识,那真是纸上谈兵。(张石)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