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06-07-02
“973”、“863”和攻关三大主要科技计划“十五”发表论文160000多篇,出版专著1000余部,获得发明专利11000余项,制定国家和行业标准3000余项
本报北京6月28日讯(记者 王静)据科技部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国家通过对科技工作的全面部署,“十五”期间,“973”计划、“863”计划和攻关计划三大主要科技计划共发表论文160000多篇,出版专著1000余部,获得发明专利11000余项,制定国家和行业标准3000余项。这些成果使我国在基础研究、高技术领域和支撑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一系列新的突破,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奠定了重要基础,坚定了我国走自主创新之路的信心。
基础研究大幅提升我国科技国际影响力
通过“973”计划的实施,我国基础研究围绕农业、能源、信息、资源环境、人口与健康、材料以及综合交叉和重要科学前沿领域中的重大科学问题,共部署229个项目,使我国基础研究在国际科学界的影响力日益上升。
通过“973”计划项目所发表的60767篇论文,被SCI和EI收录的达到38210篇,并获得发明专利3630件。这些论文和发明专利标志着我国原始创新能力的提高。这些成果中,“有机分子簇集和自由基化学的研究”、“澄江动物群与寒武纪大爆发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打破了我国国家自然科学奖和发明奖连续多年空缺一等奖的局面。
通过“973”计划的实施,我国在前沿科学、交叉科学取得了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成果,在国际上产生了重要影响。如量子信息和通信研究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五粒子纠缠态的制备与操纵,并利用五光子纠缠源在实验上演示了“终端开放”的量子态隐形传输,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杂志,并先后被美国物理学会和欧洲物理学会评选为2004年度国际物理学十大进展之一,产生了巨大的国际影响。
“973”计划项目围绕国家战略目标和需求展开部署,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正日益显露,显示出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果。例如,在石油勘探开发、提高采收率及清洁汽油生产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驱油用表面活性剂分子设计的准则,设计并生产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廉价、高效、无污染的驱油用(烷基苯磺酸盐)表面活性剂产品,经大庆油田现场试验,采收率比用水驱动提高15%~20%,成本显著降低。针对我国汽油产品中烯烃及硫含量过高这一亟须解决的瓶颈问题,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一系列脱硫降烯烃新工艺流程,并实现了大规模工业应用。这一研究成果支撑了我国60%以上的车用清洁汽油的生产,为我国实现“能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能源发展目标作出了贡献。
高技术实现从跟踪向自主创新的转变
通过“863”计划的实施,“十五”期间,我国在信息技术、生物和现代农业技术、新材料技术、先进制造与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资源环境技术等重要的高技术领域,取得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技术成果,自主知识产权数量成倍增长。
“863”计划项目共申请专利22000余项,获得专利授权600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3500余项,制定国家和行业技术标准1800余项,发表论文7万余篇。其中,获得专利数和发表论文数分别是前15年总和的3倍和2倍。尤其是在生物技术领域和新材料领域,获得的发明专利数是“九五”期间的10倍。这些数据表明,“863”计划基本上实现了从以跟踪为主向创新发展的战略转变,使我国高技术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有了显著提高,也为新兴产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引领作用。
通过“863”计划部署,我国突破和掌握了一批事关国计民生的信息关键技术,在高性能计算机、移动通信和软件方面打破了国外垄断,跨越式地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如曙光4000A高性能计算机的研制成功,使我国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第三个能制造和应用十万亿次级商用高性能计算机的国家。以龙芯、众志等为代表的高性能通用CPU设计技术经历了从初步掌握到逐步成熟的发展过程,初步改变了我国信息产业“空芯”的状况。
此外,“863”计划项目使我国在微电子材料技术、光电子材料技术、功能陶瓷、纳米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等前沿技术领域取得10余项原创性成果。
通过“863”计划,我国培育出一批新兴产业的生长点。如在移动通信方面,TD-SCDMA是由我国自主提出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移动通信国际标准。这是我国首次在通信标准领域实现的重大突破,对我国通信产业的崛起和使我国向通信强国迈进具有重要意义。
攻关计划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十五”期间,科技攻关计划在农业、信息、自动化、材料、能源交通、资源环境、医药卫生、社会公共事业八个领域共安排210项重大和重点项目。这些项目共发表论文33400篇,获得发明专利4200项,开发新产品7300项,建立中试线和生产线1814条,建立示范基地17243个,完成各类标准1231项。
在信息、自动化、材料、能源、交通等领域,针对当前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亟须解决的重大产业科技问题,集中攻克了如精密制造、清洁能源、智能交通、金融信息化、计算机网络等一批对产业技术升级、产业结构调整有重大带动作用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使我国重点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
在大型油气田、紧缺战略固体矿产资源勘探及开发、水资源合理利用和防灾减灾技术保障体系方面的技术研究,突破了25项重大关键技术,形成了15个矿产资源和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基地,提交了一批矿产资源储量和资源量,开发了57种新产品、新设备与新材料,为缓解能源资源供需的突出矛盾、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循环经济社会奠定了技术基础。例如“油气资源开发”项目,通过矢量地震及山地地震、成像测井复杂油气藏钻井等关键技术的攻克和应用,新增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1141.5亿方,为我国“西气东输”工程的资源保障、老油田持续发展及后备储量接替作出了贡献。(王静)
[科学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