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06-07-05
本报讯 国家基础研究重大项目前期研究专项“我国新一代海洋实时观测系统(ARGO)——大洋观测网试验”日前在杭州通过科技部组织的专家验收和国家海洋局科技司组织的成果鉴定,我国新一代大洋实时观测系统框架构建完成。
ARGO是“全球海洋实时观测网”的英文缩写,如同陆地上的气象站组成的天气预报观测网一样,单个的浮标相当于一个气象站,而分布广泛的ARGO浮标就组成了覆盖全球海洋的实时观测系统。项目负责人、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研究员许建平向《科学时报》记者介绍说,在科技部基础研究司、国家海洋局、中国科学院等的积极推动下,该大型科学观测试验于2002年10月在北太平洋海域成功地施放了首批3个ARGO剖面浮标。项目执行期间共在西北太平洋海域布放了19个ARGO剖面浮标,初步在西北太平洋海域构成了中国ARGO大洋观测网框架;获得了一批水温、盐度、海流等海洋水文要素资料,并将这些资料应用到“台风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海洋变异”等海洋和大气领域的基础研究中,项目取得的这些初步研究结果,得到了国际上同行专家的关注。
“中国ARGO实时资料中心”不仅能快速接收和处理由我国布放的ARGO浮标观测实时资料,而且也有能力收集和处理全球ARGO浮标观测资料,并将这些资料及时向国内相关研究院所免费提供,使得我国海洋和大气科学等领域的科学家能方便、及时地获取来自辽阔海洋上的丰富数据资源,开展相关前沿科学研究。专家委员会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在现有工作基础上,继续给予经费支持,使我国能与各国际ARGO计划成员国一起共享全球ARGO海洋实时观测网资料,以进一步推动我国海洋和大气科学研究的进程。项目的实施使我国成为国际ARGO计划的正式成员国,从而可以获得全球ARGO浮标观测资料。
有关专家指出,虽然我国已正式成为国际ARGO计划的成员国,但与许多国际ARGO计划成员国相比,我国在布放ARGO剖面浮标的数量等方面都还存在着明显的差距。截至今年5月,在全球海洋中正常工作的ARGO剖面浮标已达2451个。其中美国布放了1293个,居各国之首;邻近我国的日本、韩国和印度分别为364个、82个和71个,形势紧迫。实施中国ARGO计划将为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提供决策依据,将有利于我国灾害预警系统的建设,提高灾害预警水平及时效。通过对海洋内部结构和海—气相互作用过程的深入认识,将有助于提升我国科学家在全球和区域海洋与大气科学研究方面的原始创新能力;掌握大量准确而详尽的公共海域海洋环境资料,是应对复杂的国际政治和军事形势,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安全的重大国家战略需求。(潘锋 孙银玲)
[科学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