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06-07-12
资料图:广东惠州市2005年3月初成功实施人工增雨作业,效果十分明显,使该地区普降小雨到中雨,缓解干旱情势。图为在惠州市博罗县罗阳镇上庵林场附近成功发射两枚增雨防雹火箭弹。
中新社发 宋秀杰 摄
中新网7月11日电 中国青年报报道说,随着人工降雨技术的发展,中国多个省区已将尚在空中的水资源列入了各自的水资源开发计划。
虽然7月原本就是北京的雨季,但是今年的雨季却有些不同,下雨的频率更高,降雨量也更大。人工降雨是造成这种不同的重要原因。报道说,从6月开始,北京市已经进行了3轮人工降雨,每次的降雨量都达到20毫米左右。
“今年春天,中国首都周边地区的干旱愈演愈烈,所以我们要用自己的法子增加降雨。只要一有条件,我们就会组织人工降雨。”北京市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主任张蔷说。
报道介绍,张蔷所说的人工降雨其实可以被称为人工增雨,这是人工降雨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通常是通过向云内播撒催化剂的方法来增加降水量。碘化银和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是最常用的两种催化剂。1克碘化银有望形成10亿颗雨滴。这仅仅是采用高炮打人工降雨弹带来的效果,要是用现在最新的火箭发射,可将人工降雨弹射入七八千米高空,可以生成1万亿颗人工冰核。
中国目前有约3.7万名全职和兼职人工降雨工作者,几乎每一个省、区、市都有类似北京市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那样的组织机构。如今,人工降雨工作者承担的责任也更加多样:如缓解干旱、为气温过高的城市降温、预防具有破坏性的冰雹、扑灭森林大火以及为河流补水,甚至为城市除尘也成为人工降雨工作者们的一项任务。
人工降雨还被用来降低冰雹等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当气象学家通过卫星云图观测到可能带来降雨或冰雹的云层时,人工降雨工作者就可以在云层到达农业生产区域前,将其打散,或者削弱。农业大省河南就曾经在夏收季节通过这种方法为小麦收割赢得时间。
福建省厦门市地处东南沿海,该市目前正在建设“空中云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旨在将每年厦门空中约108亿立方米的水汽量变为更多的降雨落到地面,目前每年有21亿立方米降到地面。该工程在研究大气环流和空中水汽运动规律的基础上,采用成熟的技术措施开发利用空中云水资源,使更多的空中云水资源转为地表水,使可用水资源总量增加。
与福建省紧邻的江西省更是将“空中云水资源开发利用”列入“十一五”期间江西省社会重点工程。该省将在赣北、吉泰盆地、赣南、赣抚平原建设空中云水资源监测预警系统、省作业决策指挥中心、人工增雨作业基地、标准化移动火箭作业系统,投入资金6000多万元。根据专家评估,该项工程建成使用后,每年可增降水量50多亿立方米。
新疆也在积极开发利用空中水资源,以缓解地表水资源短缺局面,改善脆弱的生态环境。从今年起到2010年,新疆将在天山南北两侧山区和昆仑山北坡新建6个人工增水作业区,每年可使10万平方公里区域的降水量增加20%。
此外,安徽、辽宁、四川、青海等省近年也都纷纷提出了“空中水库”的建设计划。
据报道介绍,1958年,中国实施了第一次人工降雨。当时,吉林等省遭遇旱情,空军出动飞机进行人工增雨试验,从而揭开了中国有组织进行人工影响天气的序幕。(郭建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