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12-05-07
温州书记:要以环保局长带头下河游泳为治污标准
温州网民4日列出一批污染严重的河道,希望环保局长“能带头下河游泳”。日前,温州市委书记陈德荣表示,“检验温瑞塘河治污成效,不以部门报上来的数据为准,要以环保局长和公用集团董事长带头下河游泳作为河水治理好的标准”。
陈德荣是在温州瓯海专题调研城市污水治理工作时作如上表示的。
此事经当地媒体报道后,网民非常兴奋,列出众多温州受污染河段:龙湾状元的黄河水、温瑞塘河鹿城丰门河、瓯浦垟的臭水沟、永中北头桥、瓯北二中、九山鞋都、黄龙家电市场旁边的双桥河等处,希望“环保局长和公用集团董事长带头下河游泳”。
温瑞塘河北起温州鹿城区小南门码头,南至瑞安市区东门白岩桥码头,是温州市境内十分重要的河道水系,灌溉着温瑞平原48.2万亩农田,亦是当地排涝河道,曾经是沿河100万居民生活用水和城乡工矿企业的主要水源,更是温州至瑞安内河航运的重要水道,因而被当地人称之为“母亲河”。
温瑞塘河初成于晋,北宋时,沿塘河遍植莲藕,有“八十里荷塘”之称。宋淳熙十四年(1181)温州知州沈抠修浚,傍河有堤,辟绎路称“南塘驿路”。
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由于生活、工业、农业等污水长期大量直排入河,河道水质日益恶化。据温州市环保局发布的数据,2000年温瑞塘河水质满足Ⅳ类水要求的河段长度仅占15.0%,V类及劣于V类河段占85.0%,许多河段水体发黑、发臭,失去了应有的作用。
近十多年来,历届政府均有发出治理温瑞塘河呼声,然成效不大,污染依旧。(李飞云)
[中新网]
相关评论
环保局长下河游泳不是坏事
近日,温州市委书记陈德荣在调研污水治理时表示,“检验温瑞塘河治污成效,不以部门报上来的数据为准,要以环保局长和公用集团董事长带头下河游泳作为河水治理好的标准”。此事经报道后,网民列出众多温州污染河段,希望“环保局长和公用集团董事长带头下河游泳”。
让污水治理的监管者充当监管成效的体验者,用不着付诸实践,仅从常识出发推导,就知道其效果是显而易见的。这是一种诉诸感同身受的痛的治理逻辑。如果可以把政府部门的履职行为,比作生产公共产品的话,那么,让政府公务员,成为其生产的这种公共产品的“第一消费者”和“必然消费者”,由于他们对于“产品质量”的好坏有感同身受的痛楚感,他们肯定会在工作中更加尽职。这也就是温州市委书记要监管者下河游泳的原因。
从这个意义上讲,让政府部门更好地履行起自身的职责,一个有效的手段就是让监管者对履职行为有感同身受的痛。所以说,必须通过有效的制度设计,让监管者成为自己履职效果最直接也是必然的体验者。我深信,这种情况下,政府部门的履职行为一定会有改观。
□志灵
[新京报]
“官员下河游泳为准”并不靠谱
据《都市快报》5月6日报道,日前,浙江温州市委书记陈德荣在调研城市污水处理时说:“检验温瑞塘河治污成效,不以部门报上来的数据为准,要以环保局长和公用集团董事长带头下河游泳作为河水治理好的标准。”陈德荣还说,在哪条河道游泳,要由大家说了算。
温州市委书记陈德荣提出的治污标准,极为直观,意即如果相关官员在哪个河段都敢以身试水,那么水质就基本算合格了。很显然,与其说这是一种批评,倒不如说这是一种要求,接下来,“下河游泳”会成为对相关官员的一种压力。
可问题是,这种压力究竟有多大呢?且别说“下河游泳”并没有提出时间表,即使有了具体的时间规定,倘若相关官员届时并不下水,或者咬牙跳入污水中扑腾一番,事情又该如何了结?官方如果较真的话,终归还是需要依据科学的水质检测结果,由此启动问责程序。而真会走到这一步的话,有无“官员下河游泳”这个“标准”也就没有什么区别了。
也就是说,“下河游泳”根本不可能是一个强制性标准,而至多只能是一个道德性标准。前几年,曾出现过这样一幕:一名销售代表为了证明自己的环保漆对人体无害,主动当众喝下几口。这种情形恰恰能够说明强制性标准和道德性标准的区别——强制性标准具有法律效力,环保漆是否对人体无害,检测报告说了算;道德性标准则不具有约束性,销售代表可以主动喝下环保漆,但没有任何人和法规可以强制他必须喝,他自己喝与不喝和旁观者信与不信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以此观照“下河游泳”这个“标准”就可以发现,尽管它可能占据了道德的制高点,但它替代不了科学性的数据。关于温瑞塘河,目前一些河段已成死水恶臭冲天,是该启动强制性标准还是道德性标准来发现问题,不是一目了然的么?而截至2006年末,各方面投入温瑞塘河整治资金累计达26.98亿元,水质却没有好转,是该启动强制性标准还是道德性标准来进行问责,还看不出哪个方面更为紧迫么?
环保局长愿不愿意下河游泳,他可以有自己的标准;老百姓能不能下河游泳,环保局长却不能有自己的标准,而是必须受到强制性标准的约束。因此,温州市委书记陈德荣给环保局长等官员施压,更多的应该是规范工作标准、启动问责程序,“官员下河游泳为准”显然并不靠谱。(李辉)
[四川在线]
相关报道
温州市委书记:老板跳楼自杀体现企业家精神
今天出版的《浙江日报》刊登温州市委书记陈德荣题为《民间金融不应被妖魔化》的文章。文章认为,民间金融促进了温州经济的发展,温州推进了全国的发展。有170多万的温州人在全国各地投资兴业,到全国各地所传播的温州文化,这种市场经济的精神,对中国市场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文章指出,不应该妖魔化温州民间金融,温州不少企业家跳楼、自杀相当一部分是由于市场改革不彻底导致。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人无信不立,温州企业家用鲜血和生命这种最惨烈的方式捍卫了信用,恰恰是中国企业家的精神,是开拓市场的精神。以下为全文:
温州民间金融不应被妖魔化
陈德荣
编者按:第十二届亚布力中国企业家年会于2012年2月4日至6日在黑龙江亚布力召开。会上,浙江省副省长、温州市委书记作了即兴演讲,不少学者、专家对温州的现状和发展十分关注,发表了许多观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需要界定政府、市场和社会的边界,其中以公共服务为趋向的政府转型是中国经济社会转型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公共服务型的政府,如果不能倾听来自于市场和企业家的声音,那么作为一个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发展前提也就失去了。今天我来到亚布力会场,就是想更多地听取企业家的声音,来思考作为一个地方政府怎么在公共服务领域有更好的建树。
这次论坛的主题是市场的力量,这一点我们温州人有更多的感悟、更多的探索、更多的实践。作为中国市场经济典型模式之一的温州模式,作为这个所在地的一个地方官,我觉得对“市场力量”这几个字有更深切、更具体的感受。应该说,温州在改革开放前,是一个非常贫瘠的地方,是全省最穷的地方。改革开放后,政府做了什么?就是给老百姓创造财富的自由,放手发动民间的力量,激发老百姓的活力,促进了温州的发展。在小平南巡讲话之前,还有姓社姓资的限制。讲话之后,这个限制也被打破了,温州人的创业激情更高了,温州模式成为了中国市场经济的典范。我认为在温州模式中,并没有什么神秘、深奥的地方,最为关键的就是让企业家精神、市场力量得到充分发挥。温州780万人口中,现在有175万人在全国各地创业,有60万人在全世界各地奋斗。同时,温州本土有40万个市场经济的主体,这就是250万人,这样算来,差不多3个温州人中有一个在自己创业。所以,温州可能在全国各地中并不是外出人口比例最高的,大家很少有听到温州人在外面打工,因为有340万人在温州打工,所以温州人不会到全国各地打工,只会去做老板。温州有“三板精神”,有“四千精神”,所谓的“三板”就是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还有看黑板。走遍千山万水,想尽千方百计,吃了千辛万苦,说了千言万语,用市场的力量促进了自己的发展,促进了温州的发展。在温州,除了央企,几乎都是民营经济,实现了聪明的政府和聪明的企业家的共生共赢。同时,温州还推进了全国的发展。有170多万的温州人在全国各地投资兴业,光是这点投资我不认为有太大的神奇,但是170多万温州人到全国各地所传播的温州文化,这种市场经济的精神,应该说对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现在,温州人对推动全球化、提升中国人在全球的影响也是有贡献的。
从温州的历史和未来看,中国的市场经济必须要全球化,没有全球化的市场经济,就不是完全的市场经济。正是因为温州的发展迈向了全球化,温州的企业家精神和市场力量就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从去年七八月份开始的金融风波,固然有温州自身的原因,但这也恰恰反映了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中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特别是在要素市场化改革方面,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在这个当中不能够把所有的账都算到温州人头上。现在有一点妖魔化温州,说温州的高利贷者,破坏了国家的金融秩序。今天我要说一个客观事实:没有温州的民间金融,就没有温州的市场经济,就没有温州的企业家。温州人一开始兜里没有几个钱,如果不是凑钱,怎么当老板?所以民间金融促进了温州经济的发展。如果把它跟市场经济,跟企业家精神对立起来,把它妖魔化的话,我认为对温州是不公的,更不利于温州的发展。应该说温州人的这种精神是非常好的,至少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有不少的企业家,当然他可能会有其他的一些原因,但是其中相当一部分是由于可能是我们市场改革不彻底,导致跳楼、自杀。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人无信不立,我们温州的企业家用他的鲜血和生命捍卫了他的信用,你还能去指责他什么呢?他都已经把命都搭上去了,我觉得用最惨烈的方式,这种方式不可取,但是我认为这种精神恰恰是中国企业家的精神,是开拓市场的精神。
在这一轮金融风波中我们认识到,我们不可能让环境来适应自己,只能改变自己来适应环境,这是我们的本能。所以,温州的企业家需要提升,特别在转型发展中需要提升。温州市现在考虑建立温州商学院,学习现代经济,学习市场经济。温州现在的企业家,不少原来是草根、是农民,要成为面向全球化的现代企业家,还有一个素质和能力的提升过程。这个提升不仅需要实践,还需要教育培训。同时,还要着眼长远,未雨绸缪,培养第二代、第三代企业家。我们还将与中国企业家论坛合作,把我们论坛中的光辉思想,通过商学院这个平台,变成常年365天对企业家进行教育、培训的内容,那么中国企业家的提升就指日可待,而这正是我们市场经济的未来。我认为中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这是迟早的事情。但是中国要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那就必须要有最强的企业家。美国有很多标志性的东西,如哈佛大学等,无疑是美国市场经济标志性的东西。中国作为一个市场经济的强国、大国,如果没有一流的商学院的话也是不可想象的。所以我非常欢迎大家来温州创业,来做老板,温州有培养企业家的土壤,再加上即将要诞生的与中国企业家论坛合作的温州商学院,温州的市场经济一定会再上一个新的台阶,对我们国家的贡献也一定会更大。(作者为中共温州市委书记)
[中国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