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12-05-23
江苏太仓港再现死亡江豚 或因食物链被破坏饿死
太仓港打捞上岸的江豚。
昨天(5月21日)中午,位于太仓港港口泊位附近发现一头江豚,不过这头江豚已经死去。经过渔政部门解剖后发现,这头生活在长江里的江豚是由于食物链被破坏,导致腹中空空,最终饥饿致死。而就在前天,南京长江边也发现了一头死亡的小江豚。时间再往前推,4月30日,长江安庆段一头不足1个月的幼豚突然死亡;3月3日到4月17日的40多天时间里,洞庭湖区域接连发生12头江豚死亡事件。长江流域为何接二连三发生江豚死亡事件?原因到底是什么?
接二连三的江豚死亡事件
时间:昨天
地点:长江太仓港
壮年雌性江豚已死亡一周左右
太仓市民马先生向扬子晚报反映,昨天中午,太仓港码头上的工作人员突然发现港口有一头疑似江豚。为防止江豚被江水冲走,工作人员迅速用绳索将江豚固定。渔政部门工作人员接到报告后,立即赶往现场,组织人员将江豚打捞上岸。渔政部门工作人员到达后经辨认确认为江豚无疑,然而这头雌性江豚早已死亡,死亡时间大概在一个星期左右。据渔政部门工作人员现场测量,此江豚长约140厘米左右,胸围约40厘米左右,体重大约在25公斤,头部钝圆、额前突;皮肤依旧有光泽,按上去仍很有弹性;身体局部已经稍有腐烂。记者看到,这头江豚全身褐色表皮大部分已经脱落,泛白的躯体上遍布着斑斑血迹,由于已经开始腐烂,散发着阵阵恶臭。渔政部门工作人员对这条江豚进行解剖发现,江豚胃部没有发现食物的存在,估计是被饿死的。据渔政部门工作人员介绍,此次发现的这头已死亡江豚应该算是青壮年,蛮难得的,从外部看并无明显伤痕,极有可能是长江江豚的食物链遭到了破坏,从而被活活饿死。
截止到发稿前记者获悉,目前该江豚已经被渔政部门工作人员清洗干净并且冷冻起来。谈到这头江豚的出路,渔政部门工作人员表示,他们不会将其出售,目前已上报有关部门,希望能够在相关科研院所、学校等公益性单位将其做成标本。
时间:前天
地点:南京金陵造船厂附近水域
一个月大的小江豚死亡原因仍未明确
5月21日上午11点多,在南京下关金陵造船厂一处码头上,一头仅一个月大的小江豚被人发现漂尸江面上。这头死亡多日的小江豚,随后被南师大生命科学院的专家带走进行解剖,发现小江豚头骨碎裂,是死亡之后被撞击所致。目前,这头被解剖的小江豚已被深埋处理。
参与解剖的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杨光教授告诉记者,经过解剖后,确实有诸多发现,但目前没有找到小江豚确切的致死原因,只能是从掌握的资料来推测,极大可能是自然死亡。
杨光教授称,在解剖中分析发现,小江豚胃中并没有乳汁成分。但作为正处在吃奶阶段的江豚,胃中没有乳汁,其一,可能是已被消化掉了;其二,稍微长一点时间未进食,形成空腹,但这并不代表江豚可能会被饿死。“从解剖的角度来看,小江豚的脂肪厚度正常,表明其死亡前的营养状况良好,不像是瘦骨嶙峋的样子,被饿死的可能性不是太大。”杨光教授说。
对比这4起江豚死亡事件,我们可以发现——
洞庭湖死亡江豚:腹中没有食物残留!
长江安庆段死亡江豚:腹中没有食物残留!
长江南京下关段死亡江豚:腹中没有食物残留!
长江太仓港码头死亡江豚:腹中还是没有食物残留!
长江江豚为什么频频死亡?
分析2:水域污染机械损伤等都影响江豚生存
参与解剖小江豚的南师大生命科学学院陈炳耀博士告诉记者,根据他们跟踪研究,活动在长江流域的江豚目前数量可能在1400头左右,数量还在减少,且其“势不可挡”。据陈炳耀博士介绍,主要是江豚的保护特别困难,受到太多人为活动因素的影响。
“江豚现在面临的威胁太多了,比如机械性损伤;江面上大量作业的船只;再比如长期的环境变化,还有一些诸如污染、有机农药等对水域的破坏,改变了它原先的生存环境,导致江豚无法适应,数量正在急剧减少。”陈炳耀博士称。
据介绍,从长期的调查数据来看,江豚是在逐年递减的。2000年左右时,长江流域的江豚数量还超过3000头左右;而到2006年,已减到2700头左右;至眼下,长江流域江豚数量已锐减至1400头左右。
扬子晚报记者 梅建明
张毕荣
[扬子晚报]
南京水域江豚惨死后笑啥?水质污染疑为主凶
中国江苏网5月22日讯
昨天,南京下关区金陵船厂附近江面,发现一头已经死亡的幼年江豚,这是南京今年发现的第二头死亡原因不明的江豚。
作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比大熊猫还要稀少的江豚,为何频现不明原因死亡?是水质问题还是人为造成,江南时报记者就此做了深入调查。
今年第二头
死亡的江豚
码头附近发现死江豚
昨天上午11点钟左右,市民万先生路过南京下关区金陵造船厂一处码头附近,发现岸边有一团黑黑的物体漂浮在水草里。出于好奇,万先生用竹竿挑开了水草。
仔细一看,他大吃一惊,原来这是一头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江豚。
万先生一边向有关部门反应情况,一边将江豚拖上岸。经过测量,这头江豚长约70厘米,体重在10多斤重,由于死亡多时,尸体已经开始腐烂,引来了大量苍蝇。
听说江边发现了死江豚,很多市民都围了过来。“江豚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就是死了也有研究价值,必须马上保护起来。”人群中有人这样提议。万先生也感到死江豚的重要性,于是就配合赶到现场的媒体记者,将江豚迅速送到了南京下关渔政码头,有关人员立即对江豚尸体进行保护。
死亡原因仍是个“迷”
在下关渔政码头,江南时报记者见到了这头死亡的江豚。尽管江豚尸体已经膨胀,头部已开始腐烂,并发出阵阵恶臭,但是江豚那种特有的微笑脸庞,让人觉得即可爱又可怜。
据南京市渔政渔港监督管理处汤哲斌副处长介绍,他们得知情况后,立即赶至下关渔政码头。根据死亡江豚的外部特征和情况判断,这是一只出生大约在一个月左右的幼年江豚。“你们看,它嘴里长的还是乳牙呢!”
汤哲斌告诉记者,从江豚的外表来看,身体和皮肤都完好无损,由此判断,其并非死于外伤。至于死因,目前还没有正确答案。根据眼前的情况分析,该江豚死亡原因估计有两种,一种死因是水质问题,另一种死亡原因可能是受到电击让其瞬间昏迷,导致它不能浮出水面呼吸而窒息身亡。
“这已经是今年发现的第二头死亡江豚,今年元月份,在长江南京段水域,也发现了一头一米多长的成年江豚,同样死因不明。”汤哲斌说。
昨天下午3点多钟,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的有关工作人员赶到码头,将死亡的江豚带回实验室进行研究,死亡原因截至本报发稿时仍在分析之中。
不久的将来
江豚将会消失?
水质污染和电子捕鱼是江豚杀手
近年来,长江流域频繁出现江豚死亡情况,南京水域也发生过多起。造成江豚死亡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据南京市渔政处汤哲斌介绍,几年前南京长江水域还能经常看到十几头成群的江豚在江面嬉戏,现在这种温馨壮观的场面很难再见到,有的时候只能偶尔看到四五头甚至落单的江豚,这种情况不是好事。江豚在长江来回生活,如果哪一段人为干扰少、环境好,它就可以在这里多逗留一段时间。
“江豚死亡的主要原因,就是水质污染。”一直在长江上捕鱼的张师傅说,他是在江上长大的,对长江的水质变化深有体会。原来的江水捧起来就能喝,现在的江水浇菜菜都不长,这样的水质对于娇贵的江豚来说,是一种灾难。
张师傅告诉记者,下关码头对面的滩涂有很多野生蔬菜,他已经两年多没上去摘菜吃了,今年特意去摘了一些野芹菜回来,但是炒完后吃进嘴里却有一股柴油味,原因是那些渔船直接把柴油倒进江水里,江水已经非常脏了。
“除掉沿江的化工污染,城市对粪便的综合利用非常不够,这也造成长江水质恶劣的主要因素,两种情况污染的水质,可能会让江豚失去美好家园,频繁死亡也不足为奇了。”汤哲斌说,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电子捕鱼器对江豚的伤害。
饵料缺乏让江豚面临食物断链
“除了水质污染和电子捕鱼对江豚的伤害之外,江豚目前还面临饵料缺乏的威胁!”汤哲斌感慨道。
据他介绍,原来在长江上捕鱼,都是采用撒网捕鱼的传统方式,因为水质没有污染,那时候捕到的鱼可以说是现在的10倍。现在捕鱼的船只吨位一般是15吨,马力是60匹,比原来要大了很多倍,捕鱼的技术也大大提高,再加上水质问题,鱼虾数量减少,这对江豚的饵料构成威胁。
汤哲斌说,水质变化大之外,现在江水落差每年也在发生巨大变化。比如,一下暴雨,水位一下就增长1米,如果上游不来水了,水位又下降1米。这种落差,直接导致鱼虾的产卵没办法进行。
更严重的问题是,人为改造自然又使环境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比如南京地区许多江滩湿地都开发了。上世纪50年代,全国直通长江的湖泊有600多个,现在只剩下5个,其他被围垦或者改成大坝。
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的王教授说,大力治理长江水质污染,有效控制捕捞,严厉打击可控制电子捕鱼器的使用,将是保护江豚的最好途径。但如果食物链出现问题,又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去补救,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江豚将从此消失。
[江苏网]
相关链接
江豚死了 官方埋了
学者哭了 党领导我们绝灭江豚赢定了
党领导我们有计划有步骤地绝种已存在数百万年的可耻物类—长江“江猪”
让我们高举科学发展大旗 从污染加赶尽杀绝长江“江三鲜”做起?
长江刀鱼人工繁殖难在哪儿?
渤海变酸了?我们还要不要渤海?
温州当局发展民生事业堪忧 黑臭河段10余年整治不力
富裕得十分龌龊肮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