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公正平台   创造宽容环境

WELCOME TO 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树育健康心态   共谋高尚事业

科学热点
科学新论
专家论坛
科学观察
科学讨论
科学杂谈
科学轶趣
科学成果
科学论文

 

“神九”发射成功 国外航天专家评神舟九号任务 航天员太空生活全揭秘


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12-06-17

 

“神九”发射成功 中国航天员将入住“天宫”

6月16日拍摄的北京航天飞控中心大屏幕显示的神舟九号航天员在返回舱内做发射前准备的画面。经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总指挥部研究决定,神九飞船于16日18时37分发射。新华社记者 查春明摄

6月16日18时37分,中国“长征二号F”遥九运载火箭点火起飞,直刺苍穹,将神舟九号载人飞船送入太空。本报记者 赵青摄

胡锦涛总书记在贺电中勉励全体参研参试人员,继续发扬载人航天精神,精心做好各项后续工作,奋力夺取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全面胜利,为推进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发展再立新功

新华社酒泉6月16日电(记者霍小光)神舟九号奔向天宫,载人航天再启新程。北京时间6月16日18时56分,执行我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的神舟九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后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3名航天员送上太空。正在丹麦进行国事访问的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闻讯后,第一时间发来贺电。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等前往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观看发射。

16日下午,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航天员公寓问天阁里气氛庄重热烈。15时40分许,航天员出征仪式在问天阁举行。吴邦国等领导同志来到这里,亲切看望执行这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的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和我国出征太空的首位女航天员刘洋。吴邦国对航天员们说,你们即将出征执行我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和胡锦涛总书记,代表全国各族人民,来为你们壮行,预祝你们成功。我相信,有祖国和人民作强大后盾,有各方面的精细准备,有首次交会对接任务的坚实基础,有经过严格训练养成的过硬素质,你们一定能够完成这一光荣而神圣的使命。希望你们坚定信心、沉着冷静,严谨细致、精心操作,顽强拼搏、再创辉煌。祖国和人民期待着你们胜利归来。

景海鹏代表3名航天员郑重表示,我们一定服从命令,听从指挥,沉着冷静,精心操作,圆满完成我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请祖国和人民放心。

随后,3名航天员在送行人群的鼓掌欢呼声中乘车前往发射场,进入飞船作发射前的准备。

飞船发射场上,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巍然矗立,箭体上五星红旗图案鲜艳夺目,“中国航天”4个大字熠熠生辉。

吴邦国等领导同志登上试验指挥楼平台,现场观看发射。

18时37分,随着一声“点火”的口令,火箭在震天的轰鸣声中腾空而起,承载着神舟九号飞船和3名航天员飞向苍穹。吴邦国等领导同志同大家一起为火箭顺利升空热烈鼓掌。

火箭升空后,吴邦国等步入试验指挥大厅,观看巨型电子屏幕上显示的火箭和飞船飞行情况。扬声器里,工作人员不时向大家报告通过陆、海、天基测控通信网跟踪监测到的火箭和飞船运行状态:助推器分离,整流罩分离,船箭分离,飞船进入预定轨道,太阳能帆板展开,航天员飞行乘组状态良好……

18时56分,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常万全宣布,神舟九号载人飞船发射圆满成功。顿时,试验指挥大厅内一片欢腾。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现场宣读了胡锦涛总书记发来的贺电。

胡锦涛总书记在贺电中说,喜闻神舟九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我谨向全体参研参试人员表示热烈祝贺和诚挚问候。

总书记强调,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一个重大突破。希望同志们继续发扬载人航天精神,精心做好各项后续工作,奋力夺取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全面胜利,为推进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发展再立新功。

胡锦涛总书记的亲切关怀和殷切期望,使在场的工作人员倍受鼓舞和激励。

吴邦国等领导同志走到工作人员中间,同大家热情握手,对神舟九号发射成功表示祝贺,要求大家认真贯彻胡锦涛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不断夺取载人航天工程更大胜利。

在酒泉期间,吴邦国等领导同志听取了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和神舟九号发射任务有关情况汇报,视察了测发指挥大厅、垂直总装测试厂房和水平转载测试间,向聂荣臻元帅墓和东风革命烈士纪念碑敬献了花篮。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郭伯雄一同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观看发射。

按照计划,神舟九号载人飞船在轨运行期间将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先后进行一次自动交会对接和一次由航天员手动控制完成的交会对接。3名航天员将进入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驻留,并开展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目前,在轨运行260天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已进入高度约343千米的近圆对接轨道,迎接神舟九号载人飞船的到来。

    [中国青年报]

综合消息:国外航天专家热评神舟九号任务

  新华网北京6月17日电 综合新华社驻外记者报道:搭载三名航天员的中国神舟九号飞船于6月16日成功发射,引起国外航天专家的极大关注。他们对新华社记者表示,神舟九号飞船此行是中国载人航天事业走向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

  俄罗斯航天专家、《航天新闻》杂志观察家伊格尔·利索夫说:“发射神舟9号是中国航天发展的又一次进步。中国航天采取步步为营的策略,确保每一步都百分之百成功。中国的每一次航天飞行都有一项明确的既定任务。这次是完成两个航天器的手动对接,这项任务的完成使中国向建立长期轨道空间站的目标又迈进了一步。”

  他说,这次航天发射有三个“第一次”:中国航天员首次在一次太空飞行中先后登上两个航天器;中国的地面飞行控制中心首次同时控制两个航天器;中国第一次将女航天员送入太空。

  美国太空政策专家、海军军事学院教授琼·约翰逊-弗里兹说,中国正在稳步、迄今也成功执行着载人航天三步走计划。中国已在不同场合展示了自己的载人飞行能力,现在正在展示交会和对接这样更先进的载人飞行能力。中国已经成为太空探索的领先国家之一,她相信世界其他国家欢迎中国进入国际航天大家庭。

  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教授、太空政策研究所前所长约翰·洛格斯登说:“从任何尺度上看,中国在太空领域的成就都令人深刻。”中国已矢志成为太空领域领先的国家之一,也在不断推进自己的太空项目以实现这一目标。

  华裔宇航员焦立中表示,中国已经是太空探索的领先者之一,因为当下只有中国和俄罗斯能将宇航员送往太空。焦立中认为,中美在航天领域开展合作符合两国利益。

  美国珀杜大学航空航天学院教授、前航天局总部官员威廉·安德森说,神舟九号的发射是中国太空计划的重要一步,他期待着中国这一项目圆满成功。他说,正如美国的阿波罗计划推动了大众的航天热一样,中国的航天活动也会引发公众学习科技、工程和数学的热情。

  加纳空间科学和技术中心主任埃里克·阿格雷对新华社表示,神舟九号飞船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又一里程碑,并对中国在载人航天领域所取得的成就表示赞叹。

  阿格雷说,这次发射将推动中国进入空间科学时代。他表示,载人航天是空间科学领域的尖端技术,只有少数国家能够掌握。中国多次成功发射载人飞行器,表明中国在空间科学技术领域已日趋成熟。

  他说,中国在空间科学领域的领先地位为加中合作提供了新的契机。中国已经在空间科学技术人员培训方面为加纳提供了援助,他希望今后拓展和深化这一领域合作。(综合新华社记者贺颖骏、任海军、邵海军、张保平、报道员蒋新彤报道)

    [新华网]

盘点神舟九号与神舟八号任务的十大不同

新华网北京6月16日电(记者王敏)苍茫太空16日迎来神舟九号。“飞天”神九和此前神八相比,任务有何不同?记者为此采访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空间技术研究院的有关专家。专家表示,总体上来说,神舟九号飞船与神舟八号在技术状态上是一致的。但由于神九要执行载人交会对接任务,针对载人飞行的特点,神九在方案上进行了适当的修改。与神八任务相比,主要有十大不同。

第一,由无人参与到有人参与。

由神八不载人到神九载3名航天员的全乘员组飞行,是最大的不同。由于神八不载人,因此,舱内装载了一些与载人无关的设备。神九为了实现载人的需要,飞船舱内取消了与载人无关的设备。

神九返回舱座椅配备为标准3人状态。由于3名航天员中有一名女航天员,女航天员被安排坐在座舱的左侧位置,同时,考虑到女航天员的生理特点,增加了女航天员专用的舱内服装备件包,包内专门配备了1套供女航天员专用舱内压力服和大小便收集装置,还有女性专用卫生用品包;飞船舱内配备了一个食品包,包内装载了可供3名航天员吃15天的航天食品和喝15天的饮用水,还有航天员内衣备件包和废物收集袋,这些都是神八上所没有的。

第二,组合体飞行方案不同。

神八不载人,神九与天宫一号将载3名航天员,进行组合体停靠30人∕天(3人×10天)的最长飞行任务验证。神九独立飞行时间与神八相同,正常情况下独立飞行3天,在应急情况下可以独立飞行5天;神九组合体停靠时间由神八的14天变为10天,目的是验证组合体最长飞行支持能力(3人10天)。

第三,交会对接进入方向不同。

神八两次对接全部采用从后向进入对接,也就是说飞船在后,向前追赶天宫一号,在逐渐接近的过程中,与天宫一号对接,同时,第二次对接采用飞船撤退至140米的地方进行对接的方案。神九将进行前向对接,也就是说,飞船在前,由天宫一号追赶神九进行对接,在第二次对接中,采用飞船自动撤离、撤退至400米的地方进行前向对接的方案。

第四,交会对接方法不同。

神八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采用的是在飞船上的交会对接设备的引导下自动交会对接,而神九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在进行自动交会对接的同时,还将采用人工手动控制方法进行,以验证航天员人工手动控制交会对接技术。

实际上,航天员对飞船的手动运动控制功能从神一到神八都具备,但此前我国进行的载人航天飞行中,航天员还没有实际进行操作,这也就是说,只是坐在座舱里,还没有亲自驾驶飞船。神九的航天员将第一次进行手动控制飞船,并进行手控交会对接,充分体会驾驶飞船的感觉。

第五,交会对接环境不同。

由于神八是我国第一次进行空间交会对接,为减小空间各种光波对交会对接设备造成的干扰,根据技术上的考虑和设计上的安排,神八交会对接任务设计上采用的是在阳照区开始自动交会对接,待对接完成的时候,已经处在阴影区,而神九载人交会对接则在全阳照区间进行。由于太空各种光波对交会对接测量设备会造成干扰,在这样的环境下完成交会对接,其难度要远比神八大得多,交会对接设备将接受一次严峻异常的考验。

第六,由自成一体到联成一体。

神八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只是完成了两个飞行器的刚性连接,连接两个航天器的舱门并没有打开,因此,在舱内环境上来讲,并没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一个整体。

由于神九的航天员要进入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里,进行工作、生活和组合体载人环境的全面验证,因此,神九的航天员将打开两个航天器的舱门,这时,神九将首次实现与天宫一号的空间连通,成为运行在太空中连在一起的两个大房间,航天员穿过神九舱门,进入天宫一号,进行相关物品转移、工作和生活,这种情况下,天宫一号内的二氧化碳净化装置、微生物控制装置等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设备将开机,为航天员创造一个与地面一样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第七,飞船内搭载设备不同。

在神八飞行任务中已完成了在轨力学环境参数的测量,因此在神九上,取消了相应传感器和设备;还取消了神八专用于图像记录和下传的辅助CCD光学成像敏感器相机存储单元;返回舱配备了乘坐3人的座椅。

第八,紧急故障情况下处置预案不同。

为应对目标飞行器和飞船发射、空间交会对接、分离返回等过程中出现预想不到的突发事件,神八针对交会对接任务,新增加交会对接过程的对接机构、交会对接敏感器等200多项故障预案。

在神九研制期间,研制团队设计了300多种故障模式与对策,进一步完善了其中与航天员操作相关的100多种故障模式。特别是针对载人航天情况下,为确保航天员的安全,增加了手控交会对接故障模式与对策、手动控制禁止指令无法正常发出等故障预案等,进一步确保航天员安全。

第九,控制方案进行了局部改进和优化。

神舟九号载人飞船制导导航控制系统在总结神舟八号交会对接经验的同时,针对神九的任务,对自动交会对接与撤离、人工手动控制交会对接与撤离、返回控制等进行了局部改进和优化,并进行了大量的试验验证。

第十,返回方案变化。

与神八相比,神九返回的控制方案中,对打开回收主开关关键指令相应增加了手动控制指令作为备份,返回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大为提高。

    [新华网]

神舟九号一天耗电仅43度

  神舟九号飞船绕地球飞行1小时耗电多少?也许你猜不到,只需1800瓦,相当于一个普通家用空调或者是一个功率高点的微波炉的耗电量,但飞船与家用电器比起来,可是个十足的大个头。一天飞行下来,神舟九号耗电量只有43度。

  虽然神舟九号耗电不大,但却有一颗强大的“心脏”——电源系统,时时刻刻为神舟九号的飞行提供电力保障。

  据负责电源系统研制生产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八院811所有关技术人员介绍,载人航天工程二期电源系统的供电能力比一期增强了50%,相应的设计、控制、结构、材料等都更加先进。

  电源分系统由30多台单机设备、1万多个元器件组成,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在神舟飞船各大分系统中,电源系统是可靠性要求最高的系统之一,因为如果没了电,就如同“无米之炊”。

  自2003年开展载人航天工程二期电源系统研制以来,811所研制人员从设计一开始就严格把关,通过控制元器件与原材料质量、优化内部结构、进行冗余设计等手段,确保电源系统的可靠性。

  神舟九号电源系统共有3种电源:太阳电池帆板、镉镍蓄电池和应急电池。

  在火箭发射前几个小时,电源系统会被充满电,从火箭发射的那一刻起,就开始工作。电源系统实际上是一个光伏系统,像一个小“发电场”,能源来自太阳能,只有展开太阳电池帆板,电源系统才能正常工作。而依靠太阳能发的电,一部分供给飞船使用,一部分则用蓄电池储存起来。

  神舟九号绕地球飞行一圈需要约90分钟,这期间有50多分钟是在阳光照射下的光照期,太阳电池帆板可以正常工作并给储能电池充电。但有30多分钟却是在没有阳光照射的地影期,太阳电池帆板将停止工作,这时维持飞船正常运转的电能都来自镉镍蓄电池事先储藏好的电能。

  交会对接实施后,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将共同飞行,由于位置的原因,天宫一号会遮挡住飞船部分太阳电池帆板,被遮挡部分则不能正常充电。为解决能量平衡问题,交会对接成功后,天宫一号将为神舟九号提供一部分电能,而神舟九号只需要在每50多分钟内充十几分钟的电就可以了。

  此外,电源系统还有重要的“救命”作用。万一飞船发生不测,应急电池就会起用。应急电池使用的是高性能比新型银锌电池,其作用就像UPS。出现紧急情况时,飞船返回地面需要4个小时,而应急电池可以确保飞船供电,以及落地后为搜救系统提供24小时的用电。

  航天员在天上飞行的十几天里,生活用电都要依靠电源系统。在载人航天工程一期时,由于供电能力有限,航天员怕“费电”,舍不得加热饭菜,吃的都是冷饭。

  载人航天工程二期使用的电源系统中,太阳能帆板的材料采用了三结砷化钾,与一期使用的多晶硅相比,发电能力提高了一倍。这也使得电源系统的健壮性更强。同时,电源系统采用高压体制,减少了各种损耗。由于电能供应充足,神舟九号可以确保航天员顿顿吃上热饭。(通讯员 许斌 费春宏 记者 邱晨辉)

    [中国青年报]

航天员太空生活全揭秘

新华网甘肃酒泉6月16日电(记者赵薇、白瑞雪、巩琳萌)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任务中,航天员将在轨停留13天,这是中国载人航天飞行由短期向中长期过渡的重要里程碑。

13天的太空生活,航天员的衣食住行到底怎么样?

穿:为女航天员订制新型号航天服

曝光率最高、最为大众熟知的航天员标志性服饰,当属蓝白相间的航天服。航天服按功能分为舱内航天服和舱外航天服。

“舱内航天服主要在飞船上升段、返回段及交会对接阶段穿着,一旦飞船座舱发生泄漏,压力突然降低,服装内就会立即充压供气,并能提供一定的温度保障和通信功能。”航天员系统副总设计师李谭秋介绍说,由于神舟九号航天员没有担负出舱任务,这次并没有安排舱外航天服。

与神七航天员的航天服相比,神九航天员的航天服并无太大区别。但是由于女航天员的加入,舱内航天服进行了相应改进。

“以前根据第一批航天员的体型定做了两批型号,可以覆盖这一批的所有男航天员,但是这两个型号都不适合女航天员穿着。这次花了很大力气进行了针对性改进,专门为女航天员设计了一个新的型号。”李谭秋说,对于航天服而言,能够保证穿着时能够自如活动非常重要,改进后的航天服十分适体,穿着后手指部位能够灵活活动,可以对仪表、拉杆进行自如操作。

李谭秋介绍说,这次飞行任务除了舱内航天服外,还为航天员准备了多种常服,包括内衣、工作服、对抗微重力的“企鹅服”、空间运动服等等,其中大多数将随飞船一同上天。

“空间运动服跟地面的运动服没有什么差别,但是在舒适度上会有特别考虑。运动的时候怕出汗,要求速干,因此要给航天员干爽感。” 李谭秋说,这次航天员的空间运动服是蓝色的,男女样式基本一样,都是圆领套头T恤搭配短裤。

针对女航天员的特点,天宫一号上还考虑了私密性的需求,“‘天宫’内有个帘,方便女航天员更换衣服,希望最大限度地令航天员的太空生活自如、舒适。”李谭秋说。

吃:50多个种类保证航天员吃得香

航天员系统总指挥陈善广说,在天上吃得好不好、睡得香不香,直接影响到航天员的心情和健康。“连续吃十几天的航天食品,很容易产生厌倦感,吃不好、睡不着,就没办法工作。”

陈善广说,为保障这次飞行任务,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精心设计了5大类50多种食品,在品种、花样、味道上都做了多种尝试,还请航天员在地面进行品尝、提出意见,“食谱4天轮换一次,可以保证航天员在天上吃到热腾腾、香喷喷的饭菜。”

航天员的味觉在太空也会有变化,容易出现食欲不振的情况,因此也为航天员特意准备了辣酱等调味品,有助“开胃”。

针对女航天员的特点,航天员中心还特别开发了低脂食品,增加了蔬菜的比重,并根据女航天员的口味和生理状况准备了甜点、巧克力和一些补血食品。

航天食品储存在专用的食品储藏柜中,用餐前取出加热。由于微重力作用,食品将用尼龙搭扣等设备固定在餐盘中,航天员将餐盘固定在合适位置后进行就餐。

“我们要保证航天员在吃的问题上没有后顾之忧,也要充分发挥和利用中国食品的文化。”陈善广说,考虑到未来将进行更长时间的飞行,航天员中心在食品问题上下了很大功夫,逐步设计适合中长期飞行的食品。

睡:按北京时间进行作息

太空13天,“住”也是重头戏。与神舟飞船六七立方米的狭小空间相比,天宫一号上航天员15立方米的活动空间宽敞了很多,更适合长时间居住。载人飞船系统总指挥何宇说,活动空间有两个睡眠区、一个仪表显示区、一个空间科学实验区、一个在轨锻炼区。设计和布局上注重私密性的考虑,航天员可以拉上两个睡眠区之间的帘子,调节灯光,从而在每24个小时就要经历16个昼夜的太空中营造出“夜”的感觉。

航天员的睡袋固定在舱壁上,因此航天员看起来是站着入睡的。睡袋外面是浅蓝色,里面是白色,头部有防护,同时配有防止舱内噪声和光线的耳罩、眼罩。

航天员系统总体室主任刘伟波介绍说,航天员的天空生活将按照天地同步原则安排,进入组合体运行阶段后按北京时间休息和工作。

刘伟波说,在昼夜更替频繁的太空按照天地同步原则安排任务,白天进行工作,晚上以休息为主,再进行相应调整,有助于航天员保持健康。

“关于航天员在太空的作息,早在载人航天事业刚刚起步时就进行过研究:在太空,一个昼夜90分钟,是一次循环好还是多次循环好?研究表明,在近地轨道的飞行中,保持人固有的生物钟效率最高、健康保持最好。”

“这种框架和安排是合理的,但也存在需要调整和优化的地方。”刘伟波说,因此专门为航天员提供了地面支持,协助航天员对太空生活进行调整和管理。

“整体上会排一个每日的工作计划表,但具体怎么完成,由乘组来协调决定。”刘伟波介绍说,此前的载人航天任务,对任务时间的要求精确到分钟,是完全程序化的。而这一次更为人性化,“航天员将按照自身工作节奏和逻辑安排飞行任务”。

航天员刚到一个新的环境会比较兴奋,可能出现短期内睡眠不足的情况。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航天员医监医保研究室副主任盖宇清说,地面将对航天员进行干预,提醒入睡时间。“如果航天员由于工作太多导致休息时间不足,我们会建议放弃一部分工作,以保证睡眠。”

动:穿“企鹅服”对抗太空微重力

与以往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相比,这次航天员的空间驻留时间由几天增加到十几天,空间微重力成为太空生活的头号“强敌”。“人在失重状态下长期生活,没有力的作用,人的肌肉会萎缩。”航天员系统副总设计师李谭秋说,这一次将为航天员设计一些专门对抗空间微重力的小设备。

纯白色的“企鹅服”是其中之一。“‘企鹅服’中有很多弹性的带子,有点像地上的拉力器,航天员穿上后,通过力的作用,实现肌肉的锻炼。”李谭秋说,这种失重防护对抗设备可以套在航天员的日常服装外面,每天训练一到两个小时。

航天员回到地面后,耐力会下降,平常很简单的站立会变得困难,在这一点上女航天员会表现得更为明显。“国外载人航天经验证明,在太空的强化锻炼是有效措施,可以减少回到地球后的恢复时间。”李谭秋说。

而作用在大腿部的浅咖啡色套袋则是通过加压的形式,防止在微重力条件下体液回流到腿部,导致大脑血液过少而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

两套“企鹅服”与套袋,在天宫一号发射前就已装置在目标飞行器中。它们将迎接远道而来的航天员,为13天的太空之旅提供身体锻炼保障。

乐:太空游戏也是科学实验

13天的太空生活未免枯燥,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对此设计了一系列娱乐项目。“航天员可以与家人、朋友进行天地间的沟通与对话,他们在太空也需要来自地面的支持。”陈善广说,电话、电脑带上了太空,航天员可以在舱内欣赏自己喜欢的电影、电视剧等文艺节目,同时相机也被送上了太空,航天员将亲手记录太空中的场面。

此外,天宫中的每个卧室也都装有电话,便于航天员们互相联系。通过仪表显示区,航天员可以实现与地面之间的天地双向可视通话,首次实现跟地面的视频联系。

为了让航天员的太空生活更有趣味,天宫上还特意设置了一些小“惊喜”。“我们把一些小东西藏在‘天宫’里,让航天员自己动手去寻找,希望能给航天员的太空生活创造更多快乐。”盖宇清说。

航天员在太空中的游戏项目,有些并不只是简单的娱乐,而是与科学实验相关。“航天员很多时候是边玩边做科学实验,检验在失重环境下人的操作反应、认知决策的变化。”陈善广说,这样的游戏不仅能获得科学实验数据,也使太空生活不再枯燥乏味。

    [新华网]

神九升空 中国航天再进一步

  北京时间6月16日18点37分,神舟九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在抛掉逃逸塔、助推器分离、一二级分离、整流罩分离、船箭分离等一系关键动作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常万全宣布,中国神舟九号载人飞船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随后,在太空的景海鹏、刘旺、刘洋三位航天员互相握手庆祝的场面也通过电视直播呈现在大家面前。至此,总工程师庄重的言辞和航天员放松的表情共同宣告了神九飞船的发射工作已经取得了初步成功。

  此次神九飞船的发射,引来国内外无数媒体的关注必然是可以预见的。不过,从航天技术的角度看,主要还在于较之此前的神八飞船,神九飞船的发射项目有了诸多不同点和几大看点。假使从航空技术控的角度出发,在神九飞船和天宫一号之间首次实施手动交会对接可谓最大看点。此前的神八和天宫一号实施的是自动对接,但只有自动和人工技术都得到验证,才是实现了完整的交会对接。如此,方能保证一旦出现故障,航天员真正有能力实施排除行为。一如墨西哥《太空》杂志给出的分析,航天员在舱内的操作会被航天环境特别是光线干扰,手控方式对航天员的体力要求很大,如果没有完全的准备,中国不会冒险一试。由此,这一技术和实施该项技术的航天员,势必成为万众的目光的焦点。

  在国内媒体层面传播范围最广的焦点当属首位女航天员刘洋。从科学研究的角度出发,女性航天员的升空绝不仅仅是为了男女性别上的平等,而更在于相对于男性,女性航天员拥有更强的耐久力,且更为细致,对于长时间进行科学研究拥有更好的条件。据了解,此次刘洋的分工是负责航天医学实验和空间实验管理。杨利伟曾表示:“对于人类探索太空的实践来说,男性与女性在太空的生理变化和感受是不同的,因此我们也需要女性航天员的体验和感受,为今后的航天活动积累更多的规律和经验。”他说,到了我国航天目前的这个阶段,应该要有女航天员出现。当然,刘洋的升空,其社会意义丝毫不亚于科学意义,就像德国《法兰克福评论报》所言,中国第一名女航天员的诞生给中国航天史增添了新话题,而这也是中国在太空领域迈出的重要一步。

  除此之外,在专业技术层面,还有航天员将入驻天宫一号以及在太空中逗留13天两点也颇受瞩目。不过,这些科学家眼中的技术难题,在一般大众眼中则往往成了有趣的话题。从航天员的饮食构成到住宿设计,以及女性航天员的私密空间如何保障,甚至包括航天员们的娱乐活动,都成为人们议论的焦点。正因为如此,微博上也出现了不少账号为网民解答一些太空生活的知识,而这些账户发布微博的传播热度,也的确让人看到了普通民众对于宇宙星河的向往之心。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三位航天员将继续工作生活在天空,其间的许多画面也将通过通讯技术展现在大众面前。对于国家而言,他们需要航天员们按部就班地进行科学实验,获得必要的科学成果;但对于普通人来说,这也是一次让大家更为亲切地感受太空生活魅力的良机。毕竟,在人类的思维空间中,广袤的宇宙永远深藏着无尽的奥秘,而面对这三位中国的宇宙探路者,人们在艳羡的同时也少不了赞叹。

  今天,是景海鹏、刘旺、刘洋三位航天员在太空中的第二天,他们的主要工作是为神九和天宫一号的交会对接做变轨准备。人们除了关注他们在太空的探索,也会给予他们深深的祝福,希望他们平安凯旋。

    [南方都市报]

 

 

 

相关报道

测试空天飞机技术的美X-37B飞行器着陆

新华网洛杉矶6月16日电(记者郭爽)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范登堡空军基地16日宣布,执行保密试验任务的美国X-37B“轨道试验飞行器”在经过15个月的在轨飞行后已于当天着陆,美国空军计划今年秋天再次发射X-37B飞行器。

范登堡空军基地当天在一份声明中说,X-37B“轨道试验飞行器”在执行了469天在轨试验任务后,于当地时间16日5时48分(北京时间16日20时48分)在范登堡空军基地成功着陆。

当天着陆的飞行器是X-37B项目中的第二架原型机,该飞行器去年3月从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发射入轨,开始执行保密任务。美空军官员说,其飞行时长最初设计为270天,但此次试飞任务的持续时间远远超出原先设计时长。有美国媒体猜测,这架飞行器执行的任务与情报收集或新技术测试有关。

X-37B项目迄今实施了两次原型机试飞。2010年,首架X-37B飞行器发射入轨,近地空间飞行超过220天。美国空军计划在今年秋季从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再次发射曾执行过首次试飞任务的X-37B飞行器。

X-37B飞行器由波音公司制造,机体长8.8米,翼展4.5米,形似“迷你航天飞机”,往返太空和地面,可重复使用。这种飞行器只携有航天发动机,发射方式与普通航天飞机无异,但美国希望它所测试的技术有助于研发同时载有航天及航空发动机、水平起降的全新飞行器。

据美国媒体报道,美国航天局于1999年开始与波音公司联手研发这种飞行器,拟取代航天飞机。不过,美航天局很快对这一项目失去兴趣,将它移交给军方。

    [新华网]

媒体称美国阻挠中国在国际空间站中发挥作用

  中新社纽约6月16日电 美国媒体当地时间16日纷纷发表文章,高度关注中国神舟九号飞船发射与天宫一号对接,以及中国第一个飞向太空的女性——33岁的宇航员刘洋。

  美联社16日发表题为“中国首位女性奔向太空”的文章,认为这是中国迄今为止实施的最具雄心的太空活动。

  文章说,神舟九号飞船于北京时间16日18时37分在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10分钟后准确入轨。截至目前飞船运转正常。

  美联社说,神舟九号飞船的发射显示中国的太空技术继续向前跨越,认为中国未来应能独立建造出永久的大型空间站。

  美联社还指出,正因为美国的阻挠,中国才无法在目前的国际空间站发挥更大的作用。

  美联社把神舟九号与美国宇航局早期的载人试验飞船作了比较。上世纪70年代,美国宇航局展开“太空实验室”计划,先后将多批宇航员送入太空,从而极大推动了美国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

  美联社还回顾了神舟飞船的发射历程,认为神舟八号与天宫飞船的成功对接将奠定神舟九号顺利完成任务的基础。

  神舟八号作为无人目标飞行器,于去年11月发射,并和天空一号两次对接,返回舱返回地球。

  《洛杉矶时报》16日形容当天的发射是中国太空技术的“重大突破”。但文章也指出,中国的太空技术和美国相比,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纽约时报》16日对中国首位女太空人作了详细报道。报道说,刘洋生于河南,这次将承担神舟九号的科研任务。

  《纽约时报》同时比较了刘洋和美苏首位女宇航员。文章说,苏联是1963年将人类首位女宇航员送入太空,美国首位女宇航员萨莉•莱德是1983年进入太空的。

  人类首位女宇航员瓦莲京娜•捷列什科娃于1963年6月16日进入太空,她来自苏联空军。萨莉•莱德则是一位物理学家。(完)

    [中新网]

 

 

   

 

 

 

诚信为本

经商做人

 

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anbaoelee@sina.com

 


 

电催化裂解快速污水处理

快速污水处理系统,可以有效地氧化分解污水中生物菌群难以氧化的含苯类有机物、氰化物、氨氮化合物等各种严禁直排江河的具有高度污染性的物质。适宜于处理化肥、农药、制药、印染、制革、化学合成、电镀、石化、焦化、微电子等各个行业排放的各种污水。

Tel:010-62063238

anbaoelee@sina.com

 


 

消毒氧化设备

自来水、循环水消毒系统改造,通过安装次氯酸钠发生器设备可以取消不安全的液氯消毒方式,更能保障饮用水有利人体健康。

Tel:010-62063238

anbaoelee@sina.com

 


 

 

 


公司简介 | 公司服务 | 公司诚聘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sciencehuman.com,All rights reserved.

科学人网站工作部暨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联合主办

  http://www.sciencehuman.com  京ICP备05003557   科学人  网 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