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公正平台   创造宽容环境

WELCOME TO 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树育健康心态   共谋高尚事业

科学热点
科学新论
专家论坛
科学观察
科学讨论
科学杂谈
科学轶趣
科学成果
科学论文

 

蛟龙”号深潜成功突破7000米 在海底祝福“神舟九号”未同航天员通话


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12-06-24

 

“蛟龙”号深潜成功突破7000米

  新华网“向阳红09”船6月24日电(记者罗沙)我国首台自主设计、自主集成的载人潜水器“蛟龙”号24日在马里亚纳海沟区域进行第四次下潜试验,成功突破7000米深度,创造了我国载人深潜新纪录。

  执行本次下潜试验的试航员为叶聪、刘开周、杨波。7000米深度也是“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的最大设计深度。

  北京时间24日4时30分,“蛟龙”号7000米级海试团队举行了试航员出征仪式。5时,下潜试验正式开始。5时24分,潜水器布放入水,5分钟后开始注水下潜。

  8时55分,“蛟龙”号下潜深度已达7005米,随后在7015米的深度第一次坐底。

  海试现场总指挥刘峰表示,“蛟龙”号在7000米级海试中,经4次下潜试验就突破7000米深度,说明潜水器性能稳定,海试人员水平不断提高。他说:“这支队伍是一支英雄的队伍!”

  据试航员报告,目前潜水器设备一切正常,人员状态良好。

    [新华网]

“蛟龙”号潜航员在海底向“神舟九号”祝福

  新华网快讯:“蛟龙”号潜航员在海底向“神舟九号”祝福:祝愿景海鹏、刘旺、刘洋三位航天员与“天宫一号”对接顺利!祝愿我国载人航天、载人深潜事业取得辉煌成就!

    [新华网]

深蓝梦想 中国骄傲——写在“蛟龙”号成功冲击7000米深度之际

新华网北京6月24日电(记者吴晶晶、余晓洁、罗沙)浩瀚无垠的西太平洋,地球最深处的马里亚纳海沟。

2012年6月24日。

承载着中国人深蓝梦想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再次创造历史——成功冲击7000米,最大下潜深度达到7020米。

“蛟龙”号将中华民族的新深度镌刻在蓝色深海7000米,中国人在探寻深海大洋奥秘的征途上再次迈出坚实的一步。

踏上蔚蓝征程,中国人向着深海大洋不断迈进

海洋,地球生命的摇篮。和遥远的太空一样,深邃的大洋是人类长久以来梦想征服的秘境。

自古以来,人类探索海洋的渴望和努力从未停歇。但直到近半个世纪,借助逐步提高的深海探测技术,人类才开始慢慢了解这块比月球更加神秘的区域——

海洋深处蕴藏着丰富的油气和矿产资源,将有助于解决人类资源能源日益匮乏的难题;那些生活在极端环境中的生物具有巨大的科研和经济价值;海底的地形地貌、生命活动等,甚至隐藏着解开地球起源奥秘的钥匙……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这是中国人世世代代的梦想。对于拥有300多万平方公里“蓝色国土”的中国来说,具备深海探测能力,意义不言而喻。

今天,随着综合国力的强大和科技水平的提升,先辈们的梦想得以成为现实:继神舟飞船开启了中国人探索太空之门之后,“蛟龙”号让中国人的身影第一次出现在了漆黑极寒的深海海底,并一步一个脚印,不断创造新的纪录——

2010年5月31日至7月18日,“蛟龙”号深海载人潜水器在我国南海进行了3000米级海上试验,共完成17次下潜,最大下潜深度达到3759米。这标志着我国成为继美、法、俄、日之后第五个掌握3500米以上大深度载人深潜技术的国家。

2011年7月1日至8月18日,“蛟龙”号在东北太平洋海域顺利完成了5000米级海试任务。5188米的最大下潜深度,是中国人探索大洋奥秘的坚实一步,也向世界证明,中国已经拥有了能够远征大洋、决胜复杂深海环境能力的载人深潜团队。

2012年6月3日,“蛟龙”号再次出征,向7000米发起冲击,虽然深度只增加了2000米,但面临的挑战与困难却是倍增,因为这是人类首次载人深潜7000米级海试,没有任何经验可循。

6月24日5时,在成功经受前三次下潜试验的考验后,“蛟龙”号开始向深海7000米冲刺。潜航员面前显示屏上数字的每一次递增跳跃,都牵动着国人的心跳。

上午9时许,“蛟龙”号成功突破7000米,在7020米深海底坐底,再创我国载人深潜新纪录。海试现场指挥部和北京“蛟龙”号海试陆基保障中心现场顿时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

海试现场总指挥刘峰说,四次下潜成功“破七”,证明潜水器性能稳定,海试团队水平不断提高,“这是一支英雄的队伍!”

“7000米标志着我国具备载人到达全球99.8%以上海洋深处进行作业的能力,这一深度的突破体现了我国在深海技术领域的重大进步。”国家海洋局局长刘赐贵说。

依靠自主创新,跻身“国际深潜俱乐部”第一梯队

正如进入太空离不开航天器一样,探索深海离不开深海运载装备。深海载人潜水器是能够快速、精确地到达各种深海复杂环境,进行高效勘探、科学考察和近海底作业的装备,是海洋技术的前沿与制高点之一。

拥有大深度载人潜水器和具备精细的深海作业能力,是一个国家深海技术竞争力的体现。目前,美国、法国、俄罗斯、日本拥有数艘6000米级深海载人潜水器,并不断积累对深海的认识。

从上世纪80年代起,我国就开始自主研制早期的带缆水下机器人,1995年到1998年前后,我国研制成功无人自治水下机器人,为载人潜水器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上世纪90年代,许多科研人员开始讨论发展我国深海载人潜水器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我国的大洋科考船也开始到5000米左右深度的国际海域收集相关资料,为载人潜水器的研发做准备工作。

2002年,为推动我国深海运载技术发展,为我国大洋国际海底资源调查和科学研究提供重要的高技术装备,“蛟龙”号深海载人潜水器被列为国家863计划重大专项,并启动研制工作。

经过约100家科研机构和企业6年的艰苦努力,载人潜水器本体研制、水面支持系统研制和试验母船改造、潜航员选拔和培训等工作全部完成,具备了开展海上试验的技术条件。

“‘蛟龙号’载人深潜器在世界上同类型的载人潜水器中具有最大设计下潜深度——7000米,这意味着深海高技术领域的最前沿。”“蛟龙”号的总设计师徐芑南说。

他介绍说,作为中国自行设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一台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从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到详细设计,全部由中国工程技术人员自主完成。其关键核心技术,像耐压结构、生命保障、远程水声通讯、系统控制等,都是我们自己突破的。总装联调和海上试验也是由我国独立完成。

“可以说,‘蛟龙’号是一条地地道道的‘中国龙’。”徐芑南自豪地说。

相比国际上现有的大深度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在技术上有三个主要特点:首先,“蛟龙”号具有先进的近底自动航行功能和悬停定位功能,便于目标搜索和定位;其次,“蛟龙”号具有高速水声通信功能,可以将潜水器在水下的语音、图像、文字等各种信息实时传输到母船上,母船的指令也可以实时地传给潜水器;此外,我国自行开发研制的充油银锌蓄电池与国外同类潜水器相比,容量是最大的,从而保证了水下作业时间。

“蛟龙”号主驾驶叶聪介绍,凭借着这些“绝招”,“蛟龙”号可以运载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进入深海,有效执行海洋地质、海洋地球物理、海洋地球化学、海洋地球环境和海洋生物等科学考察;同时它还具备深海探矿、海底高精度地形测量、可疑物探测与捕获、深海生物考察等功能,可以开展对多金属结核资源进行勘查,可通过摄像、照相对多金属结核覆盖率等进行评价。

“回顾世界各国潜水器的发展历程,我国是第五个成功研制深海载人潜水器的国家。”徐芑南说,“我国研制载人潜水器的各种技术、资源条件相比其他几个国家都要更加成熟和完善。我们可以自信地说,‘蛟龙’号在全球载人潜水器中,是属于第一梯队的。”

载人深潜精神,创造深海奇迹的强大动力

把梦想写在深海,靠的是什么?每一个参加“蛟龙”号研制的科研人员、海试队员乃至普通工人,都会脱口而出:严谨求实、团结协作、拼搏奉献、勇攀高峰——这就是中国载人深潜精神。

“就是用这16个字激励自己,忘我奋斗,我们才能克服迈向深海的重重困难,才会有我国载人深潜奇迹的诞生。”徐芑南说。

这位我国深潜技术的开拓者,曾被科技部领导称为“国家的宝贝”,为我国深潜技术,载人、无人多种潜水器设计、建造、应用以及海洋和深潜器工程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上世纪60年代,他主持与参与创建了我国最大深海模拟试验设备群和潜水器耐压壳稳性试验技术;80年代开始,他带领团队创造性地研制了单人常压潜水装具和多种水下机器人,是业内公认的载人深潜领路人。

2002年6月11日,“7000米载人潜水器重大专项”获准立项之际,时年67岁的徐芑南临危受命,勇挑总设计师的重担。如今,十年过去了,已近耄耋之年的他仍然战斗在载人深潜的第一线。

中国载人深潜虽然起步较晚,但一步一个脚印,直到跻身世界前列,靠的是团队中每一个人踏踏实实的钻研和严谨务实的实践。

“蛟龙”号第一副总设计师、海试现场副总指挥崔维成,一路伴随着“蛟龙”号的成长。2009年8月,“蛟龙”号开始进行1000米级海上试验,首次下潜极具挑战性,崔维成主动请缨,带领两位年轻人进行首次下潜试验。

对于载人潜水器来说,载人耐压球壳的强度与疲劳特性十分关键,直接关系到下潜人员的生命安全。崔维成带领科研人员分别对极限强度、疲劳强度及可靠性进行了研究,首次给出了大深度载人潜水器的设计载荷谱以及疲劳寿命的评估方法。

“作为载人潜水器本体研制责任单位的分管领导和第一副总设计师,下潜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崔维成说。他的以身作则,鼓舞了全体参试队员,坚定了大家的信心。

与驾驶太空飞船的航天员一样,驾驶载人深潜器的潜航员也是一项危险性大、责任更大的工作。被人们亲切地称为“深海的哥”的叶聪,是“蛟龙”号的主驾驶员。2005年,中美两国首次联合开展深潜科考,我国派出了一名科学家和五名工程师组团出征,叶聪就是其中之一。他是参与美国的载人潜水器Alvin工程下潜的第一个中国人,完成了两次2200米深度的下潜任务,为我国进行更大深度载人潜水器的研制和应用积累了宝贵经验。

随后,“蛟龙”号突破50米、300米、1000米、2000米、3000米、4000米、5000米深度,都是在叶聪的驾驶下完成的。顶着狂风巨浪,忍受着剧烈的摇晃和颠簸,他不畏艰险,英勇拼搏,完成了每一次下潜任务。

潜航员付文涛、唐嘉陵都是“80后”。他们说,操控潜水器下潜深海作业,不仅对潜航员的身体素质要求极高,更考验潜航员在未知环境中的心理状态,潜航员在直径只有2.1米的封闭空间里,常常一坐就是八九个小时,需要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具备超人的耐力和心理承受力。

肩负光荣使命,为人类和平开发利用海洋不懈努力

与载人航天相比,载人深潜的意义同样深远。

“‘蛟龙’号的重大突破,对于促进我国海洋科学研究和海洋装备制造业发展,提升我国认识海洋、保护海洋、开发海洋的能力,推动我国从海洋大国向海洋强国迈进,促进人类和平利用海洋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刘赐贵说。

随着“蛟龙”号载人潜水器逐步完成海上试验,它将被赋予新的使命——开展试验性应用。它将成为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坐骑”,运载他们进入深海,在海山、洋脊、盆地和热液喷口等复杂海底执行各种海洋科学考察任务。

刘赐贵介绍说,针对目前国际海底区活动的需要,并根据“蛟龙”号的实际技术状态,我们准备在西南印度洋、太平洋等重点关注区域开展试验性应用的调查计划。

“我们将在未来3至5年开展‘蛟龙’号试验性应用。通过试验性应用航次,一方面尽快满足国内科技界对‘蛟龙’号的急切需求,尽快取得一批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逐步形成‘蛟龙’号的业务化运行能力,培养出一支专业化和职业化的应用队伍,探索出一套面向全国开放的应用机制。”刘赐贵说。

与“蛟龙”号可以到达的99.8%的海底相比,人类对深海还知之甚少。在探索深海大洋的征程中,中国载人深潜的发展之路还很漫长。

“‘蛟龙’号让我们进入了世界载人深潜‘高技术俱乐部’。最终,我们要做出1万1千米级的载人潜水器,在海洋最深处的海底自由航行、作业。”崔维成对此充满信心。

    [新华网]

 

 

 

相关链接

中国载人深潜再创纪录 最大下潜深度达6671米

 

 

   

 

 

 

诚信为本

经商做人

 

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anbaoelee@sina.com

 


 

电催化裂解快速污水处理

快速污水处理系统,可以有效地氧化分解污水中生物菌群难以氧化的含苯类有机物、氰化物、氨氮化合物等各种严禁直排江河的具有高度污染性的物质。适宜于处理化肥、农药、制药、印染、制革、化学合成、电镀、石化、焦化、微电子等各个行业排放的各种污水。

Tel:010-62063238

anbaoelee@sina.com

 


 

消毒氧化设备

自来水、循环水消毒系统改造,通过安装次氯酸钠发生器设备可以取消不安全的液氯消毒方式,更能保障饮用水有利人体健康。

Tel:010-62063238

anbaoelee@sina.com

 


 

 

 


公司简介 | 公司服务 | 公司诚聘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sciencehuman.com,All rights reserved.

科学人网站工作部暨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联合主办

  http://www.sciencehuman.com  京ICP备05003557   科学人  网 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