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12-06-24
胡锦涛将赴香港出席庆祝香港回归祖国15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四届政府就职典礼
新华网北京6月24日电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将于6月29日至7月1日赴香港出席庆祝香港回归祖国15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四届政府就职典礼。
[新华网]
相关报道
北京日报:主席一弯腰 感动亿万网友
昨日(6月20日),网络上一组照片引发热议。图片拍的是在G20峰会上,主办方用贴在地板上的各国国旗来标示合影时领导人的位置。合影结束后,惟有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弯腰把这面国旗贴纸捡起、细心地收了起来,从而中国国旗避免了被人踩踏。
一个拾国旗的细节,带来的是满溢的感动。
一位福建泉州的网友动情地写下:“胡主席这样小小的动作是发自内心地热爱自己的祖国,向尊敬的胡主席致敬”。
一位山东聊城的网友这样描述看到照片时的情景,“一刹那间,我的鼻子酸酸的,毕竟他也是近七旬的老人呀!中国的掌舵人!”
一位北京市海淀区网友的留言赢得了3106次的认同推荐,他是这样写的:“我弯腰了,是因为我深爱着这片土地;我流泪了,是因为我们有这么好的主席!”
一位博友则写下了一篇“不以事小而不为”的博客,其中提到“不以事小而不为,真是细微之处见精神。这一弯腰,这一幕,让人动容!”
一个躬身向下的动作,带来的是扬眉吐气的自豪。
一位铁岭的网友写道,“这一弯腰让中国人的腰更直了”,为了表达敬意,他一连用了11个感叹号。
一位湖北黄石的网友迫不及待地用手机上网,发表看法“弯腰拾起国标,起身挺起国魂”。
一位重庆市的网友留下的语句铿锵有力,“瞬间的弯腰,挺起了伟大的中国,国人为此种弯腰而自豪”。
一位上海市的网友直抒胸臆,“甚小细微之举动,捍卫国威之雄心”。
一次与众不同,带来的是榜样的力量。
一位河北省邯郸市的网友热情洋溢地号召,“胡主席的举动值得我们学习、称赞!”
一位广东肇庆的网友直言,“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不能将国旗掉在地上踩踏。胡主席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一位博友在博客里写道,“主席捡国旗——小动作,大效应,这个细小的动作,向我们传递了一种自然天性的爱国情怀,不矫揉,不造作,甚至不用思考就自然而然地那样去做。毫不夸张地说,这给国人上了一堂生动的爱国教育课。”
一位网友在微博里写下保证书,“正能量,以身作则来爱国”。
63年前,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广场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他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63年后的今天,胡锦涛主席在大洋彼岸的G20峰会上,在各国领导人昂首散去,任脚下自己国家的国旗被踩来踩去时,当着众人,细心地弯下腰,将五星红旗拾起并收了起来。无声地行动,向世界证明,“中华民族伟大而光荣。”
据统计,昨日,各大网站纷纷转载胡锦涛主席细心拾起中国国旗的照片,网民用发自肺腑的语言,通过新闻跟帖、论坛、博客、微博客等多种渠道,传递着感动、赞许与骄傲。截至昨日15时,评论已超过6.4万条,微博信息发布超过9.3万条。
(记者 刘冕)
[新华网-北京日报]
四万亿经济刺激政策为什么容易通过
段拥军
地方政府蜂拥北京跑项目,官员称比当年四万亿还火。湖北某市的老焦,为了跑项目,全国“两会”后,大部分时间都在北京,最近一个月就没回家,“主要跑国家发改委三个司,每个办公室被围得水泄不通,和领导都说不上几句话。”老焦说,一大群人在边上围着、候着,去了就只能赔笑、干等,没人搭理你。而根据中金公司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国家发改委今年上半年共审批通过1263个项目,除海外和以工代赈项目外有882个,公用事业行业项目占比高达78.8%,信息服务占比11.3%。(6月15日经济观察报,作者陈勇)
再从各种“吻增长”的迹象,到日前央行降息的情况来看,说明新一轮经济刺激政策开锣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只是此次经济刺激政策是在低调的静悄悄的气氛中开始的。不过,从审批项目的内容看,从急不可耐的工作速度看,此次刺激政策的规模恐怕还要超过4万亿。
为什么这样说呢,窥一斑可见全貌嘛。光铁路项目就搞了2万亿授信额度,小小的湛江市,上马的还是产能绝对过剩的钢铁项目,一下子就是近700亿。加上这种没有总体投资额度控制,又不经人大等监督机构审核,审批和投资项目很少公开运作,缺乏舆论的品头论足,搞到哪算哪的投资,情急之下,规模弄得超出四万亿并非没有可能。
笔者不明白的是,这种靠巨额贷款支撑,靠放松货币政策与各级政府主导建设项目获得的经济增长,业已被实践证明是虚假的没有效益的增长,更是透支未来可能给国家经济带来巨大隐患的经济增长,何以会再次受到青睐。更不明白,这一09年已有深刻教训、几乎受到所有专业人士和有识之士一致批评的政策,何以能丝毫不受影响的迅速推进。
问题恐怕不在于是否存在共识,而在于公众缺乏对公权机构及其官员权力授予使用的监督管理制约,致使公权机构及其成员行为追求围绕自身利益运行,行政机构功能发生异化。你设置管理机构治理超载,结果是使超载现象合法化,或者使这一现象永远存在,因为超载罚款很快成为治超机构运行发展追求的唯一目标;你设置计生组织机构,以为它会发挥执行计划生育政策、改变人们生育观念的作用,但是实际上它很快就变成以追求超生罚款为主要运行目的的组织。
并非各级官员获得的信息、了解的情况有限,也不是某些行政事务存在较大的观念分歧,更不是各级官员与相关机构能力不足,使相关政策方针难以制定并推行下去。而是更各类权力机构及其官员的利益、观念与整个社会的利益、观念存在严重背离,使得合理的惠及多数人利益的政策方针难以制定并贯彻下去,使不那么合理科学甚至很不合理的政策观点,因为对公权机构和官员个人利益极有好处而非常容易被制定和贯彻实施。
例如,像放开地方政府发行公债的政策,允许各级政府贷款修马路、修办公楼这样一类政策,不用宣传动员督促,只要放开限制,有关部门及其官员马上就会积极甚至过头的去执行。与之相反,一些正确合理、上下早已达成共识、广大百姓盼望已久的政策,比如限购令的制定与落实、高速公路收费的适时停止、官员财产公示这样一类政策,不仅制定过程困难重重,即使制定了也很难推进下去,执行起来往往是慢之又慢、效率极低。
今天,房地产调控远未达到预期目的,再度放松调控、开闸货币超量发行,必定会造成众多问题和灾难,引起社会的广泛质疑和批评。但是,生活经验告诉我们:这一类政策的制定实施历来不是质疑批评能够阻止得得了的,即使悄悄而不声张的推行,它也会得到雷厉风行、彻底极端的执行效果。因为这是些个对各级官员私人利益极为有利的政策,也是能够给众多参与政策制定下达执行的官员带来巨大收获乃至终身幸福的政策。
所以我们说,问题不在于是否与国际接轨,是否采取国际上通行的政策方针,而在于我们社会的官制及官员行为目的追求与西方国家截然相反。发行地方债虽然是众多市场经济国家经常采用的解决公共资金不足的手段,但在我们这样的干部管理和任命体制下,借鉴西方的这个政策,必然会橘淮为枳。因为我们的官员与西方社会民选官员权力授予监督和制约的条件大为不同,公权机构及其成员的行为目标与终极追求也不同,放开地方政府的发债权,让他们出了问题自己扛,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这是不可能有约束力的呀,后果你能设想吗?
[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