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12-07-28
2012年伦敦奥运会正式开幕 七少年点燃主火炬
七少年点燃主火炬
腾讯体育伦敦7月27日讯 (特派记者张丹 德祯)历经七年的等待,当地时间0点18分,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向全世界宣告了第30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伦敦开幕。
在当地时间22点20分开始的运动员入场仪式前,伦敦碗里举行了名为《神奇岛屿》为主题的艺术表演。在莎士比亚戏剧《暴风雨》台词“不必害怕,岛上人声喧哗⋯⋯”的导引下,英国从一处乡村绿野历经工业大革命,进而蜕变出在全世界范围内对现代文明产生了深刻影响的进程被浓墨重彩又恰到好处地演绎出来。
英国女王、神谍007的扮演者丹尼尔·克雷格、憨豆先生、哈利波特之母J.K.罗琳、球星贝克汉姆等人与半个世纪来深深影响这世界流行文化的甲壳虫、U2等乐队在整个艺术表演过程中被当作英国文明和社会精神的符号被展示和礼赞。
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陪同英国女王出席了今晚的开幕式。同时出席的还有来自多个国家的元首和政要,以及国际体育组织要人和世界文化名人。
在开幕式表演以及运动员入场仪式结束后,伦敦奥运会主委会主席塞巴斯第安·科在开幕式上首先致辞,他说:“我从来没有为自己是英国人而感到如此骄傲过”。他欢迎全世界的运动员和观众来到伦敦,见证这座世界最伟大的城市之一举办奥运盛会。
之后则是国际奥委会主席雅客·罗格致辞,他说:“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今晚回家了”。他引述了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创始人顾拜旦在英国获得举办现代奥运会灵感的典故,鼓励青年运动员们在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并希望伦敦奥运会“激励一代人”。
伦敦当地时间0点18分,英国国王伊丽莎白二世向全世界宣告了第30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伦敦开幕。
随后,贝克汉姆乘船护送奥运火炬进入伦敦碗体育场,0点36分,当奥运火炬被7位少年点燃时,座无虚席的“伦敦碗”体育场里八万名观众的欢呼和激动进入了如痴如狂的境界。
这7名从英国老一辈运动员手中接过火炬的年轻人分别是:17岁的海员卡勒姆-埃尔利耶,18岁的医学专科学生乔丹-杜克吉特,16岁的短跑选手迪齐尔雷-亨利、18岁的欧洲青少年短跑冠军卡蒂-凯尔克、19岁的世界级赛艇运动员卡梅隆-里奇、18岁的标枪运动员艾丹-雷诺尔德斯以及19岁的中距离跑田径运动员阿德勒-特蕾西。
东道主伦敦此刻正式成为世界上第一座举办过三届现代奥运会的城市。全世界有40亿电视观众和在现场的八万名观众和奥林匹克运动员一起见证了这个时刻。
来自世界204个国家的超过一万名运动员迈着轻松自在的步伐走进溢光流彩的伦敦奥运会主体育场参加了今晚在这里举行的开幕仪式。
次日早晨,他们就将投入历时16天世界最高水平的体育比赛,为争夺26个大项302枚金牌而战。
上届北京2008年奥运会金牌榜位居第一的东道主中国代表团由396名运动员组成,男女运动员们将参加23个大项的角逐,并有望再次与体育强国美国展开争夺奖牌榜冠军的席位的竞赛。
当2012年7月28日子时在格林尼治时间的故乡降临时,伟大的音乐家和歌手、甲壳虫乐队成员保罗·麦卡特尼唱起了隽永的《嘿!裘德》。这首曾经在40多年前温暖过一颗破碎童心的歌曲令全场听众动容,在一片温情中,在礼赞焰火的余晖照耀下,开幕式落下帷幕。(完)
[腾讯网]
总导演:开幕式规模无人及中国 尽量与众不同
伦敦奥运会北京时间7月28日正式开幕
腾讯体育讯 今日凌晨,2012伦敦奥运会开幕式在伦敦碗盛大举行。开幕式总导演丹尼-博伊尔带领全球数亿观众欣赏了从田园生活到工业革命的英国式传统文化演出。憨豆先生、007、贝克汉姆等具有鲜明英国特色的人物也在开幕式上纷纷亮相。开幕式后,众多媒体都给予伦敦奥运会开幕式很高评价,不过总导演博伊尔却指出:“规模比不上北京奥运会!”
开幕式历来都是奥运会的重头戏,其实也就是一场盛大的演出,伦敦奥运会开幕式演出的特点更为突出。包括英国女王、其他国家政要、奥委会官员、数万名运动员和志愿者都是总导演博伊尔手中的演员,这些不同身份的“演员”各司其职,一场场面盛大、独具匠心的伦敦奥运会开幕式呈现在观众眼前。
波澜壮阔、气势宏大、流光溢彩、令人振奋……这些词是用来形容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时的盛况。北京奥运会总导演张艺谋打造出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开幕式。面对外界的一致赞扬声音,伦敦奥运会总导演博伊尔却谦逊的表示:“在一定程度上,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是个很好的比较对象,说实话,你不可能比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办得规模更大!我只是尽自己可能做的更好一点,让观众欣赏英国式的演出,尽量做到与众不同。”
英国媒体《独立报》也指出:2012伦敦奥运会才刚刚开始,我们还无法知道这是怎样的一届奥运会,但开幕式完成了一场伟大的演出。不过与4年前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相比,伦敦奥运会开幕式的预算少很多,就像总导演博伊尔拍摄的”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一样“,无法展现如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那样的奇观。
[腾讯网]
奥运开幕式文艺表演三幕盛宴 讲述英国发展史
华奥星空讯 北京时间7月28日凌晨,伦敦奥运会开幕式在万众瞩目中揭开大幕,文艺演出主题为“奇妙岛屿”,以展现英国近现代发展史为主线,共分为三个篇章,曾执导过《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的著名导演丹尼-博伊尔表示,这是“一次精彩的人民盛会”。
第一幕:农耕社会:绿色和愉悦
清清河流、蜿蜒的山道、白色农舍,满地的牛羊等农畜,耕作的农民,开幕式文艺表演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清新的景象,充满乡村田园风光。
随后,英国演员、007第六任邦德扮演者丹尼尔-克雷格邀请英国女王共赴盛会,两人登上直升飞机,在“伦敦碗”上方,选择了最令人意想不到的出场方式——空降。与此同时,一口重达27吨的大钟被敲响,表演揭开帷幕。
第二幕:工业革命:黑暗魔鬼的磨坊
随着英国著名失聪打击乐大师的鼓点,现场布景从淳朴的英国乡村转换到工业革命时期,重现了1936年200多名来自英格兰东北部的工人徒步到伦敦议会大楼抗议的历史,现场缓缓升起了极具代表性的烟囱,7个烟囱在场地中央拔地而起,下面是辛勤劳动的工人们。
此后,悬挂在空中的五个巨大圆环在烟火的映衬下缓缓聚集在一起,光芒四射,形成五环标志。
第三幕:迈向未来:多元化文化发展
包括大本钟在内的著名伦敦地标性模型都在开幕式文艺表演最后阶段被搬上舞台,哈利波特中伏地魔与仙女大战、爱丽丝梦游记、彼得潘等许多经典故事人物相继出场。
最后压轴表演的是甲壳虫乐队的保罗-麦卡特尼,他引领全场唱响乐队经典歌曲《Hey Jude》,点燃全场奥运激情,文艺演出在歌声中落下帷幕,伦敦奥运会比赛就此正式拉开帷幕。(华奥)
[腾讯网-华奥星空网]
相关评论
愿奥林匹克精神闪耀世界每个角落
今天是2012年7月28日,恰逢伦敦奥运会开幕之日。对于送走北京奥运已经四年的中国人来说,面对正在拉开帷幕的伦敦奥运会,必然有着别样的感受。四年前,气势恢宏的开幕式和精心周到的赛事服务,都让北京奥运会给世人留下了极佳的口碑;而在赛场上,中国军团独揽51枚金牌的壮举,更是创造了史无前例的辉煌,成为驻留国人心中永恒的骄傲。四年后的今天,当中国代表团再一次面对万众目光,进入伦敦主奥运场馆,关于中国代表团是否能够再续辉煌的疑问,势必也萦绕在不少国人心中。
将奥运成绩与国家荣誉联系起来,这是现代国家兴起之后的一大特征。19世纪末,当法国人顾拜旦为首届奥运会辛苦筹备的时候,发生于国家之间的竞争正日益激烈,各国间甚至不惜频频发动战争。而作为有着反战声誉传统的奥运会,也就在彼时,被从历史中寻找出来,并通过重新的诠释和定义,最终进入现代社会。推动奥运会举办的先驱们希望,世界各国可以像在古代奥运会期间一样,停止一切战争,并将目光移向奥运赛场,以奥运为平台展开竞争、彼此融合。当然,奥运赛场上的竞争显然不同于战争本身,而要遵循“相互理解、友谊长久、团结一致和公平竞争”的精神,于是,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也就成了奥运精神的核心内容。
不过,于近代崛起的民族-国家并未因为奥运会的出现,而改变舞刀弄枪的姿态,1916、1940和1944年三届奥运会都因为战争而未能举办。然而,这并不影响各国通过奥运会的舞台,来博取本国民众对于国家的认同和支持。这一趋势在二战之后逐渐式微,尤其在上世纪80年代之后,奥运会的意义更多地由一个个活生生的运动员所共同承载,而简化了国家的色彩。
当然,这一主流趋势并不能涵盖所有国家,将举办奥运会和获得更多的奥运金牌与构建国家认同联系起来的情况依然不乏。就在此次伦敦奥运会正式开幕前,某国女足就因为组委会错挂了该国国旗而罢赛。事实上,在很多人看来,这只是一次工作失误,改正之后便可一笑了之。但对于将奥运与国家荣誉紧密联系的群体而言,微小的差错也可以被解读为不可饶恕的失误。
毫无疑问,参加奥运会的代表团都是以国家或地区为单位,金牌榜和奖牌榜也是按照国家或地区进行排序。但是,如果将奥运与国家荣誉联系得过于紧密,这就很可能偏离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如前所述,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是奥林匹克精神的精要之所在,如果过于强调金牌榜,那么就可能因为突出竞争而偏废了理解、友谊和团结。但显然,奥运会首先是一次全球性的大盛会,甚至可以说是一次大派对,不同种族、国家、肤色、文化、性格、习俗的人群相聚在一起,通过种类繁多的竞技项目进行交流,其最终目的并非只是为了争个胜负,更多的则是要进行彼此观念、行为上的分享和包容。
对于中国而言,在四年前的北京奥运赛场上,已经证明了自己拥有超一流的竞技水平,对于已然启动的伦敦奥运和接下来的历届奥运会,看待奥运的观念完全可以更加多元。尽管奥运会对于辛苦付出努力的运动员和教练员而言,希望能在赛场上取得优异成绩,这是非常自然的事情。但对于国家而言,松绑奥运与国家之间的关系,让更多的运动员更为轻松地看待奥运、迎接奥运,以及让更多的民众能够去发现奥运本身除却竞争之外的包容、理解精神,并将这一类精神贯入我们日常的生活、运动和交流,却很可能是一件更加重要的事情。
正如顾拜旦在经典的《体育颂》中所写的:“啊,体育,你就是和平!你在各民族间建立愉快的联系。你在有节制、有组织、有技艺的体力较量中产生,使全世界的青年学会相互尊重和学习,使不同民族气质成为高尚而和平竞赛的动力。”让我们祝愿,伦敦奥运赛场上所展现的奥林匹克精神,最终能够闪耀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南方都市报]
北京奥运开幕式主创:印象深刻 点火方式惊喜
新华网伦敦7月28日奥运专电(记者汪涌刘卫宏)伦敦奥运会开幕式圆满结束,应邀前来伦敦观摩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副总导演陈维亚等主创人员,对伦敦奥运会开幕式印象深刻,尤其欣赏其最后点燃主火炬的方式。
陈维亚在伦敦接受新华社记者独家专访时说,伦敦奥运会的点火方式突破了以往任何一届奥运会的点火形式,没有主火炬塔,也没有安排最后一名主火炬手,而是选择了多名青少年共同点燃主火炬,而主火炬则由无数的火苗聚集而成,给人“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感觉,充满着奇妙的创意,同时又让人感觉离得很近,整个点火过程,一个惊喜套着一个惊喜。
陈维亚认为伦敦奥运会开幕式英国味十足,一个多小时的表演时间,不仅让观众领略到英国的魅力,其工业革命的一段更是广场艺术的经典,从烟囱立起来,就抢占了三维空间,实物、物效和声光电结合得相当完美。在表现形式上,他们采用了写实的方法,讲究戏剧性的质感,又独特地利用了伦敦碗这座体育场的空间,进行了精心设计,是一台非常出色的开幕式表演。
原北京奥组委副主席蒋效愚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具体负责人,经历了策划到实施全过程。看完伦敦奥运会开幕式,蒋效愚在接受新华社记者独家采访时也对伦敦奥运会的点火方式赞不绝口,认为这一创意充满诗意,在令人们惊喜的同时,又感到了震撼。
蒋效愚认为伦敦奥运会开幕式与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风格上完全不同,伦敦奥运会开幕式的风格是写实,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风格是写意,各有特色。伦敦奥运会充分展示了英国文化的精华,在科技手段上也有一定创新。
专程前来观摩伦敦奥运会开幕式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视觉特效总监蔡国强,对开幕式中的“五环”展现方式印象深刻。在工业革命时代的“钢花飞溅”中,火红的“五环”徐徐升起。整个表演写实的手法,像是在一个电影拍摄场地进行的一次温情的故事。
[新华网]
从北京迈向伦敦 两种体制两种文化
王 勇
四年前,北京奥运在罗格无与伦比的赞美声中落幕。四年后,伦敦接过了北京手中的接力棒。
28日凌晨,伦敦奥运会在欢呼声中拉开大幕。而前一天,是7·21北京暴雨的头七,无声的祭奠以各种形式传递。
一边是欢笑,一边是眼泪。一边是腾起的焰火,一边是冰凉的雨水。
很早就在期待这一天,但从上周末开始,又很怕这一天的到来。
四年前,北京城通过奥运会实现城市大跃进,新建筑、新道路、新地铁,但这只是地面上的。地下的一切,还有这个我所深爱的城市的公共管理,依然如故。
四年后,伦敦城又会通过奥运会得到什么,失去什么?
也许再过二十年,官媒依然会强调北京奥运是个里程碑。而伦敦奥运,对伦敦这个老牌帝国首都而言,只是一个插曲而已。
其实无意于深刻比较北京奥运和伦敦奥运。就像开幕式,伦敦奥运展现了个性,开放和对人的极端尊重,又不失那份英国独有的幽默,北京奥运则气势宏大,整齐划一,不惜人力、物力和财力。这是两种体制和文化的产物。孰高孰低,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看法。
但是,在看到伦敦奥运开幕式记忆墙的段落时,想起2005年伦敦城获得奥运主办权后第二天,就遭遇了地铁爆炸案,伦敦人在欢乐与悲伤之间瞬间转换。今天,奥运开幕,他们并没有忘记那些遇难的普通人,也没有忘记那些拆迁的东区原住民。他们从未忘记,也从不回避,全世界从中收获的是感动。
四年前北京奥运收获的是无与伦比的赞美。四年后的伦敦奥运会收获什么样的评价还不得而知。但想起那77个逝去的生命,这样的评价又有什么意义呢?
[腾讯网]
“展现了英国的新形象,但艺术手法稍有欠缺”
——原北京奥组委开闭幕式运营中心主任王宁谈伦敦奥运会开幕式
新华网北京7月28日奥运专电(记者周凯)“伦敦奥运会开幕式充分运用了极具英伦特色的元素,展现了英国现代而有活力的新形象,但在艺术表达手法上稍有欠缺。”原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运营中心主任王宁这样评价刚刚落幕的伦敦奥运会开幕式。
王宁在北京奥运会期间担任北京奥组委开闭幕式运营中心主任,负责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开闭幕式4个仪式的运行工作,对于奥运会开闭幕式的组织策划十分熟悉。
王宁介绍说,奥运会开幕式最重要的就是表现“我是谁”,大致分为“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规定动作”是指开幕式必须具备奥运五环会徽会旗、运动员入场、圣火点燃、和平鸽形象等奥运标志性元素,且这些元素的展现要符合国际奥委会的相关要求;“自选动作”是指主办国如何向世界展现国家和民族形象,这需要很好的艺术创意和手法。
王宁表示,钢铁锻造的五环会徽让人联想到英国的工业革命,由200余块铜花瓣组成的火炬独具匠心,向老运动员和场馆建设者致敬充满人文关怀,不选用知名运动员而选用几位青少年点燃圣火十分契合“激励一代人”的口号。“可以说伦敦奥运会开幕式的‘规定动作’完成得相当好”。
“英国是一个很传统的国家,这是世界上很多人的看法。英国一直想树立一种现代、时尚又极具活力的新国家形象。在‘自选动作’方面,从北京奥运会闭幕式上的8分钟展示开始,伦敦奥运会开幕式的制作方就力图通过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符号来展现自己;刚刚落幕的伦敦奥运会开幕式延续了这一思路,通过工业革命、摇滚乐、福利制度、童话、通讯科技等符号来展现英国的影响力和新形象,很有创意,”王宁接着说。
“但同时,我们也看到整个开幕式在艺术手法上稍有欠缺。电影导演丹尼·博伊尔大量采用了现场和电视插播的方式让开幕式看起来像一场电影,有很多场景特写;这样尽管照顾了电视观众,但现场观众很难看到这些镜头,觉得开幕式缺乏气势和观赏性。同时,开幕式也缺少全球性的符号,对流行文化不了解的人很难看懂,无法引发共鸣。另外,节目之间的连接不是很紧密,现场组织管理还有待加强,”他说。
王宁认为,每一届奥运会都是人类文化交流、融合、共享的结晶,由于每个国家的文化背景、思维习惯不同,很难去比较哪一届奥运会开幕式更好、更有创意。“奥运会开幕式这样的大型体育赛事出现一点瑕疵不可避免,只要能够体现相互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奥林匹克精神,就是一届好的开幕式。伦敦奥运会做到了这一点,让我评分的话,100分我给90分”!
[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