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斯坦的祖尔菲娅昨日夺得奥运冠军,她原是湖南妹子,4年前加入了哈萨克斯坦国籍,她说“如果在中国可能就没有参加奥运会的机会了”。中国选手吴景彪昨日收获银牌,却哭着说对不起祖国;中国小将周俊未能完成比赛,奥运选拔再次成了焦点。这些大力士,也有无法承受的重量。
哈萨克斯坦
冠军本是湘妹子
新京报讯 (记者田欣欣
周亦楣)19岁的祖尔菲娅为哈萨克斯坦代表团赢得了一枚金牌。她还有一个中文名字,叫赵常玲,这个出生于湖南道县的女孩4年前被交流至哈萨克斯坦,随后获得哈萨克斯坦国籍,她说,如果在中国,“我可能就没有参加奥运会的机会了。”
祖尔菲娅抓举95公斤、挺举131公斤,以226公斤的总成绩获得女子53公斤级冠军,其中挺举还打破了世界纪录,总成绩也打破了中国选手杨霞在悉尼奥运会上创造的纪录。
与很多运动员获得金牌一样,站在领奖台上,祖尔菲娅也哭了。走下领奖台,她用汉语说:“我想到了过去训练中遇到的挫折和艰辛,所以哭了。”
虽然操一口流利的汉语,但祖尔菲娅不愿意提起与中国有关的话题。何时离开中国?不知道。家人在哪里?家人在家。不过说起想不想念中国的美食,她干脆回答说:“我好想念糍粑。”
在祖尔菲娅赢得金牌之后,现场的哈萨克斯坦记者表示,祖尔菲娅不是中国人,而是东干人。东干人早在清代辗转北迁至哈萨克斯坦,但仍然保留了很多传统,中文就是其中一项,所以祖尔菲娅会说汉语。
但湖南省体育局官员周均甫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证实,祖尔菲娅是湖南省体育局2008年向哈萨克斯坦输出的,“2007年3月,哈萨克斯坦举重队来长沙转训,他们提出希望赵常玲和邓建英到哈萨克斯坦生活,代表哈队比赛。湖南省体育局按要求向中国举重协会报告,但得到批复是不同意当时已经小有成绩的邓建英出国。2008年初,赵常玲和另一位运动员姚美丽被交流到哈萨克斯坦。”周均甫说,“中国举重协会把此事也上报给国家体育总局了,赵常玲可以代表哈萨克斯坦参加所有国际比赛。”
昨日,道县县委宣传部相关工作人员向新京报记者证实,祖尔菲娅的确来自道县。
昨日下午,永州市人民政府网站上发布新闻,《永州改籍选手伦敦夺金
在中国没机会进奥运会》。消息称,赵常玲被哈萨克斯坦引入,后加入了哈国国籍,改名为祖尔菲娅。
赵常玲,1993年出生于湖南道县一座大山深处。为了她的前途,父母在她11岁时将她送到永州市冷水滩练举重。
一位赵家的邻居告诉新京报记者,赵常玲家人以前在道县县城开蛋糕店,邻居们就叫她“蛋糕”。
道县县委宣传部一位工作人员说,尽管女儿拿了奥运冠军,赵家还是很低调,担心女儿代表别的国家拿了冠军,群众不理解。不过,周边的邻居倒是纷纷前往祝贺。
对于赵常玲的夺冠,该工作人员称,县里是高兴和骄傲的,“不管代表哪个国家参加奥运会夺冠,都是值得高兴的事。国家是一个政治概念,而体育则是无国界的。”
周俊:胆怯害怕过
小将周俊
试举三把均未成功
新京报讯
(记者田欣欣)在奥运史上,中国运动员从未抓举3次失败、提前出局。29日的女子53公斤级比赛,17岁的湖北小将周俊以这样的表现“改写”了中国女举的历史。
早在伦敦奥运会举重大名单公布的那一刻,周俊就已让人大吃一惊,对这名年轻的运动员,就连常年跟队的专项记者也不知道其真面目,她的入选也成了奥运前的争议话题。
国家体育总局举摔柔中心主任马文广在名单公布时曾表示,“53公斤级奥运选拔赛冠军是湖北的纪静,这个名额就属于湖北。湖北体育局认为周俊练得比纪静好,她也是湖北的运动员,我们只能尊重湖北体育局的意见。”马文广坦言,周俊的入选的确违背了奥运选拔办法。
但无论怎样,按照周俊的个人能力,应该有能力冲击一枚奖牌,但不知道何故,中国代表团却将她的报名成绩写成150公斤的最好成绩,由于该项目有18名选手参赛。这样一来,报名成绩最差的周俊只能参加B组的比赛。但更令人没想到的是,周俊95公斤的开把重量3次试举失败,对这样的结果,国际举联竞赛主任、伦敦奥运会技术代表阿提拉都感到不解,“周俊95公斤的开把重量太高了,只比奥运纪录少5公斤。”
周俊失利后,各大媒体纷纷指责举重队的奥运选拔体制,而湖北省体育局局长胡德春则表示,周俊的入选是体育总局安排的,“只能说是听总局的一些考虑、中心的一些考虑,我们服从安排。”
有消息称,总局为了照顾王明娟这名老将,只得让湖北选手田源落选。为了补偿,女举53公斤级的名额给了湖北,因为纪静曾出现过兴奋剂问题,所以奥运名额给了周俊。“我们服从大局,服从组织的决定。当然对湖北来说,损失很大,因为田源有绝对的夺金实力。”胡德春说。
而在这一次博弈中,周俊其实才是受害者。年仅17岁的她一直承受着外界的压力,也在成绩上遭遇了打击。
腾讯体育昨日在奥运村国际区与周俊对话。
Q:还在伤心?
A:我真的觉得对不起大家,应该给大家深深鞠一躬。今天上午马主任给我们开会,没有批评我们,而是很体贴地关心我们……我真的很想走到马主任面前,向他深深地鞠一躬。
Q:你在不到20天里接过了这个重任。
A:你怎么知道不到20天?其实我真的胆怯过,害怕过,中间也想过退出,但我告诉自己必须咬牙顶下去。两周前我腰伤了,第一周上大量,腰疼得我……身体上的痛苦都没什么,只是我不知道该怎么说。我当时就想不管奥运会结果怎么样,一定要练好,所以每天都咬牙坚持着。
谁来割除
“金牌至上”的毒瘤
2012年伦敦奥运会开幕以来,中国选手延续着在北京奥运会上凌厉的夺金势头。与此同时,记者留意到公众对“失金选手”的关怀和关注。其中,获得银牌的举重名将吴景彪以“这样的结果有愧于大家”开头的微博至今已有5万多条的转发和评论。很多人认为,吴景彪没必要自责,银牌同样很棒。
重在参与是奥林匹克精神最核心的内容,何况拿到银牌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网友们的很多评论是对这一内涵非常好的诠释。
然而吴景彪的“有愧于大家”并非随口而说,这样的理解和表述与中国竞技体育的背景和氛围有很大关系。细心的读者会留意这样的报道,易思玲在射击项目中夺得首金之后,中国队总教头王义夫说:“刘鹏局长要求我们首战必胜,按照刘鹏局长的指导精神,今天我们完成了首战任务。”
射击队有任务,举重队也有任务,各项目管理中心能否在奥运会上完成任务跟这个项目能够从总局获得的经费和资源是息息相关的,更是直接关系到运动员、教练员、项目管理者甚至地方体育局的利益。在这样的背景下,运动员能没有压力吗?失掉金牌能平心静气吗?辜负了领导的期望,能不自责吗?
竞技体育与企业生产不一样,竞技场上充满了意外和变数。努力争创佳绩是对的,然而下必夺令、分配夺金任务的做法又是与奥林匹克精神有违的。其实,网友们的话非常到位,“尽力就好”,只是知易行难啊。
割除“金牌至上”的毒瘤,应从体育管理部门做起。每逢奥运会、亚运会等大赛,大部分参赛国家和地区都能坦率透露夺金指标,唯有中国军团遮遮掩掩。看似“不重金牌”,实则是对金牌得失太过介意。要想运动员少些压力,还得管理者给他们“松绑”。
割除“金牌至上”的毒瘤,最强大的力量还是公众。国家体育总局的官员常说的一句话是,“金牌少了老百姓不答应”。这样的认知是否准确,在过去也许很难检验。但是,在公众意见更易表达的自媒体时代,越来越多的人可以用自己的发言来对这个问题进行投票。失掉金牌该不该道歉?你更关心金牌、奖牌的数量还是运动员的拼搏和表现?……你的答案也将在很大程度上指引媒体的报道。
金牌诚可贵,能够登上最高领奖台当然值得尊敬,但是成绩并非衡量和评价运动员表现和价值的唯一标准。在这一点上,越来越多的人正在达成共识。然而,要想真正割除“金牌至上”的毒瘤,中国运动员要完成从“完成任务”到享受比赛、享受过程的转变,恐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新华社记者
王镜宇
他山之石
国外选拔重成绩不重人
●韩国:射箭选拔的积分制
韩国射箭协会选拔奥运选手时,层层筛选,而惟一的标准就是成绩。据介绍,韩国奥运射箭运动员选拔按积分多少决定,总体上分国内选拔和世界杯两大阶段。
●俄罗斯:综合评定加“一考定终身”
俄罗斯代表团仍存在所谓“综合评定”的选拔方式,但总体看,各项目选拔只重成绩不看名气。例如游
泳比赛,俄罗斯实行国内选拔赛“一考定终身”的方法。
●美国:“一赛定输赢”
美国的奥运选拔方式已经沿袭了数十年,非常简单——“一赛定输赢”。不管多大的腕,他们参加奥运会的主要途径就是美国国内的奥运选拔赛。美国的选拔赛,甚至要依据他们的《业余体育法》,这其中,美国奥委会作为监管机构对选拔进行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