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公正平台   创造宽容环境

WELCOME TO 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树育健康心态   共谋高尚事业

科学热点
科学新论
专家论坛
科学观察
科学讨论
科学杂谈
科学轶趣
科学成果
科学论文

 

一座城市的优劣不能只看地表 更要看地下


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12-08-06

 

一座城市的优劣不能只看地表 更要看地下

  近期的暴雨与城市内涝,让雨果那句“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获得共鸣。人们常常津津乐道于有些国际大都市梦幻般的下水道,不仅保持了“地下血脉”的畅通无阻,还建成地下博物馆对游客开放。殊不知,在我国江西赣州也有一处值得称道的地下水利工程——福寿沟。

  福寿沟始建于宋代,它根据街道布局和地形特点,采取分区排水的原则,建成了两个排水干道系统,因为两条沟的走向形似篆体的“福”“寿”二字,故名“福寿沟”。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因暴雨发生内涝,而同遭暴雨袭击的赣州,却“没有一辆汽车泡水”。历经近千年,全长12.6公里的福寿沟依然护佑着一方的安宁。因此,当年亲自设计并带领群众修建福寿沟的知州刘彝受到群众的拥戴,他的铜像如今坐落在赣州城北的宋城公园。

  福寿沟的设计确有许多独到之处。外部看:它与赣州老城内的三池(凤凰池、金鱼池、嘶马池)以及清水塘、荷包塘、花园塘等数十口池塘连通,俨然一个活的水系。遇暴雨,它可调节雨水流量,减轻下水道溢流;江水回灌时,这些池塘又成为天然的蓄水池。从内部结构看,在出水处“造水窗十二,视水消长而后闭之,水患倾息”。据水利专家解释,水窗是一项颇具科技含量的设计,原理很简单:当水位低于水窗时,即借下水道水力将水窗冲开排水;当水位高于水窗时,则借江水冲力将水窗自外紧闭,以防倒灌。据称,福寿沟建成近千年,赣州老城区未出现大内涝。

  作为一项古代水利设施,福寿沟仍为人类造福;同时,作为标识和文脉,它体现着城市的气质和风采。今天的人们不仅深为蕴含于这项伟大治水工程中的先人智慧所折服,而且深为先人的境界和追求所感动。历朝历代,“争言水利”,治理河道,防患洪涝之害,都是吃苦出力的事,不能急功近利,更不能有什么“提成”。组织成千上万人上工地,要花时间精力与银两,为百姓造福、保一方安宁。刘彝的风范和精神至今仍为人们所景仰,他的铜像前拜谒者络绎不绝,可见福寿沟所蕴含的精神元素,已经深深地融入了今天普通人的生活空间与日常环境中,成为这座城市的精神标识之一。

  “城为人居”,城市的最大贡献在于宜居、让人们生活更美好。因此,评价一座城市的优劣,就不能只看地表的、外显的,更要看地下的、功能的。最简单的一招是——不看天晴时的灿烂,而看下雨时的不赖。同样,用这一条来衡量官员的政绩,就不能只看城市建筑的高度、浮华装饰的亮度,而要看百姓生活的舒适度、满意度。有道是:“劝君不用镌顽石,路上行人口似碑。”为群众做了实实在在的好事,群众的口碑就是领导者政绩的“金杯”。

  福寿沟是一面镜子,它照出了古人的聪明智慧、深谋远虑,也照出了一些今人的急功近利和浮躁肤浅。我们与其称道福寿沟的实用功能,不如挖掘它背后的精神价值,呼唤责任、良心的回归,让城市下水道建设后来居上,成为城市的坚固防线和最美风景,恒久地护佑着我们的幸福和安宁。(乐其)

     [新华网-人民日报]

 

 

 

相关报道

水利专家谈北京排水系统:停车场下可挖空蓄水

  7·21特大自然灾害的凶猛和它带来的创伤,让我们看到了这个城市的排水系统仍有脆弱之处,仍有待改造和完善之处。许多人甚至借此希望,我们的排水系统能如有些城市一样宽广到可以行船。

  但真的需要如此么?大面积彻底的改造可行么?即使在最难过的时刻,我们仍需理性的思考。“其实,对于北京这样缺水的城市,最现实可行的做法是加大城市的蓄水能力,排蓄结合,建设一座不怕淹的城市。”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专家程晓陶说。

  北京排水系统比许多城市好

  京华时报:7·21暴雨过后,很多人觉得北京的排水系统很成问题,您怎么看?

  程晓陶:在我来看,北京的排水系统相比国内许多城市要好很多。7·21这么大的雨,绝大多数积水点的水当天晚上雨停后就排走了,一些立交桥的积水也在凌晨排完了。许多城市下雨后好多天仍然有积水,而我们只是延迟了几个小时。也就是说,北京的排水系统是在有效工作的。

  京华时报:这些年,北京在排水系统的改造上做过哪些努力?

  程晓陶:2004年7月10日北京曾经有过一场暴雨,全市交通瘫痪,之后又陆续有几次积水,当时北京正在准备奥运会,所以2004年后北京更加重视排水系统的治理,针对易涝点进行了改进。当时主要是加大泵站的排水能力。但是2007年,安华桥又两次积水。事后,排水部门用机器人下管道检查发现,里面都被建筑垃圾堵住了。这就提醒我们,积水的原因有很多。一种原因是大家都在说的,标准偏低,其他还有许多原因,是伴随着城市的发展不断出现的。

  京华时报:有网友好奇,为什么长安街一带的排水能力能做到那么强?

  程晓陶:故宫和团城都属于皇城,设计时候已经考虑了排水的通道,雨水能够通过护城河、通惠河排入温榆河、北运河。更重要的是它旁边布设了中南海、北海、前海、西海、后海等大面积的水域,有很强的雨水调蓄能力。所以这一区域不怕暴雨积水,是依靠一系列蓄泄兼筹的措施实现的。

  京华时报:历史上北京发生过这么严重的内涝吗,还是现在的排水效果不如以前好了?

  程晓陶:老北京城区面积较小,二环路以内面积不到100平方公里,里面河湖水面率大,排水有出路,所以不易受淹。但是现在北京的城区面积扩大到了1368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面积超过90%,这就改变了整个城区的排水特性。

  这次暴雨过程中,凉水河、通惠河洪峰流量与水位都是有记录以来最大的,而且洪峰来得特别急,这清晰地表现了城市化的特点。自然条件下,暴雨落在地面再逐步汇到河里需要一个过程。但是现在地面都硬化了,失去了渗水功能,雨水更多更快地通过排水系统迅速流进河道。河道在短时间内无法容纳这么多的水,所以好几个地方出现洪水漫溢。广渠门积水深达4米,就是因为南护城河水位过高,出现了倒灌现象。

  管道排水标准非越高越好

  京华时报:有人问,我们的排水管道为什么不能像青岛的那么大,里面能行船走人?

  程晓陶:我们真的需要那样的系统么?不同的地方,自然条件不一样。北京和青岛的情况不同,青岛靠海,年降雨量大,城区的坡度也大,北京地处平原,地势低,年均降雨量才580多毫米。所以很难有可比性。

  京华时报:加粗排水管是否可行?

  程晓陶:排水管道远远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加粗排水管比拓宽道路要难得多。平常我们生活中的道路,如果窄了还可以拓宽一些。但是要想将排水管换成粗管,整个管线都要停掉,要把路面挖开,而地下不只有排水管道,还有供水、供气、通讯、电力、光纤等其他很多管线。大面积整修排水管道,整个城市都有可能瘫痪。

  京华时报:那现在极端天气越来越多,我们怎么能应对强降水?

  程晓陶:应该有很多种方法。首先要纠正一个认识误区:排水的标准不是越高越好。

  京华时报:标准越高,排量越大,降水不就很快能排走么?

  程晓陶:先假设你这种想法成立。接着一个问题,水排到哪儿去?

  京华时报:河里呀?程晓陶:好,但河道的行洪能力是有限的。当你把排水系统的能力加到很大时,河道已经送不走这么多水了。送不走时,排到河里的水就会淹回来,你就会发现这种方法走不通。

  京华时报:那河道行洪能力就不能提高么?

  程晓陶:提高河道的行洪能力只有两个办法,一个是把河挖宽,扩大断面;另一个是把河道挖深。现在城市里的河道想要拓宽,有那么容易么?它两边都是房子和路,想要拓宽,除非把路毁掉。

  京华时报:加深呢?

  程晓陶:加深是可以,但是有限的。河道也有一个连续的比降问题。你把某一段挖深,只是挖了一个坑,没有增加整体的行洪能力。所以只挖一段没用,整条河都得挖深,这是一个很庞大的系统工程,很难完成。

  而且并不是说你有能力建多大的排水系统就建多大的排水系统,事实上,排水是要受到限制的。因为单纯靠排水确保自己不受淹,就是把风险转给别人。不是说我们受淹了就把水往其他地方排,别人凭什么要接收你的洪水?

  排蓄结合在北京现实可行

  京华时报:那还有别的路么?

  程晓陶:很多人在讲,说国外的防洪标准很高。其实他们不是单纯靠一项措施实现的。他们有些地方,能够拓宽河道时就拓宽河道;有些地方有条件加粗管道时,就加粗管道。这需要做评估分析,不是随意为之的。

  京华时报: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程晓陶:对。要根据特定条件来计算。但是更好更合理的办法应该是蓄。

  京华时报:蓄水?咱们的城市里哪来那么多可以蓄水的地方?

  程晓陶:蓄水是可分散进行的,不是像古人那样去集中挖出一个北海或者中南海,是要分散的。美国、日本,他们在上世纪70年代想明白了这个道理。

  最初城市出现内涝,他们和我们的反应一样,首先想到的是排水,但等到改善了排水系统后,马上发现还不行。因为这个水要排到河里,这些河以前在城外,即使泛滥也不会影响城市,但是现在城市已经扩大,河道两岸都是城市,排到河里,河水泛滥后,淹的还是城市。而这个时候再想拓宽河道已经不可能,两边都是高楼大厦了。

  京华时报:那他们是怎样蓄水的?

  程晓陶:那就是想尽一切办法。比如挖池子,或者让楼间的绿地比地面低出几十厘米,让球场低于地面半米。这样下雨后,先把水蓄住,等雨停了,河里空了,再把水排掉。利用一切可使用的方法蓄水。甚至要求下暴雨时,老百姓洗完澡别把浴缸的塞子拔了,先存起来,等雨停了过一会儿再放出家里的洗澡水,尽可能不加重排水系统的负担。

  蓄水可强制实施遍地开花

  京华时报:北京很多小区连车都没地方停,哪有地方挖坑蓄水?

  程晓陶:可以在停车场下面挖池子,池子只需有进水口就行,不是说挖一个露天的大坑放在那儿。池子上面还是可以停车,停车场底下还是可以挖空蓄水的。

  京华时报:您觉得这种方法在北京也是可行的?

  程晓陶:这是最现实的。实际上,在日本,排水管道是一代技术,蓄水叫第二代技术。但是蓄水后还会有新的问题,如果把池子挖得太大,利用率其实很低。因为不是天天降雨,很多时候池子是干的,只是偶尔用一下。所以池子不能挖太大,但是不修太大,下暴雨时蓄水容积又不够,所以他们就把蓄水系统改造成可渗透的,水边进边“漏”,也就是第三代技术。北京如果使用,可以把二代和三代技术结合起来。

  京华时报:那在北京怎样来实施蓄水?

  程晓陶:蓄水是可以遍地开花的。在日本有专门的法律,规定防洪治涝是全社会的责任,不是说只是政府的责任。他们要求小区开发的时候,首先要申报,申报完了以后有人会来评估,进行计算,比如原来这块地透水率是多少,小区建成以后减少了多少,减少会增加多少径流量,这部分不能增加已有排水系统的负担,就得自己修雨水调节池,把水装起来。北京如果要做,也可以要求政府机关、单位、小区采取这个措施,分散蓄水。

  京华时报:这样投入会不会很大?

  程晓陶:这个投入如果完全由市政出钱,投入就可能很大。但是你把它分摊到各个单位去,就不大。当然,这既需要法律手段的强制实施,行政手段的推动落实,也需要经济手段的补偿诱导,科技手段的大力支持。

  京华时报:那您觉得像7·21这种强降水,毕竟60年一遇,发生的频率还是很小的,建这么多蓄水设施会不会是浪费呢?

  程晓陶:不是这个概念。就是因为你在设计的时候,要考虑自身情况,考虑实际的需求有多大,并不是标准越高越好。我们建这个池子并不只是拿它去应对60年一遇的暴雨,可以在每次降雨的时候都利用它把水蓄住,可以用来浇绿地,也可以回补地下。

  北京是一个缺水城市,地下水位平均一年下降一米,下降得很快。好不容易下一场雨,如果能回补地下,不是一举两得吗?

  我们不是要建设一座不受淹的城市,而是要建设一座不怕淹的城市。

  对话人物

  程晓陶日本京都大学工学博士,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水利部防洪抗旱减灾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专家。(王硕)

    [京华时报]

 

 

   

 

 

 

诚信为本

经商做人

 

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anbaoelee@sina.com

 


 

电催化裂解快速污水处理

快速污水处理系统,可以有效地氧化分解污水中生物菌群难以氧化的含苯类有机物、氰化物、氨氮化合物等各种严禁直排江河的具有高度污染性的物质。适宜于处理化肥、农药、制药、印染、制革、化学合成、电镀、石化、焦化、微电子等各个行业排放的各种污水。

Tel:010-62063238

anbaoelee@sina.com

 


 

消毒氧化设备

自来水、循环水消毒系统改造,通过安装次氯酸钠发生器设备可以取消不安全的液氯消毒方式,更能保障饮用水有利人体健康。

Tel:010-62063238

anbaoelee@sina.com

 


 

 

 


公司简介 | 公司服务 | 公司诚聘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sciencehuman.com,All rights reserved.

科学人网站工作部暨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联合主办

  http://www.sciencehuman.com  京ICP备05003557   科学人 网 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