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南昌8月19日电(记者徐江善、涂超华)飞来横祸击碎圆满家庭,债台高筑;坚守承诺67载漫漫还债路,诚信是金。江西上饶县老人郑宜栋面对突如其来的家庭变故和高额债务,践行承诺坚持半个多世纪替父还债,演绎了一段感人至深的传奇故事,被人们称为“诚信老人”。
现年87岁的郑宜栋是上饶县旭日街道退休党员,他的父亲曾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经营一家榨油作坊。1942年8月,在抵抗国民党抓壮丁的过程中他的父亲和兄长惨遭杀害,家财被抢掠一空,其中包括村民寄存的油籽等。
唯一留下的是厚厚一本记着详细欠账的账本。乡亲们同情郑家的境遇,从未有人上门索债。但郑宜栋却在心里暗暗种下誓言:无论此后多么艰难,也要将父亲欠下的债务还清。
17岁的郑宜栋背井离乡,去福建干起了挑夫,几年时间陆续偿还了一部分债务,但距离还清账本上的数目还很远。新中国成立后,他参加了工作,但每月收入微薄,薪水除了自己生活,还要赡养母亲和供弟弟读书,加上婚后生下7个子女,家里的生活一直窘迫。一家人虽生活处处勤俭节约,却难有结余。此后的一场水灾,让家中原有的土坯房坍塌,为盖新房,郑宜栋又添上一笔巨债,他替父还债的计划不得不延期。
1989年,退休的郑宜栋还清了建房欠款,并开始着手偿还历史旧债。他用了半年时间对父亲的账本进行重新整理,厘清了父亲生前共欠106户人家的茶油、菜油、桐油及钱款。欠钱还钱,欠油还油。由于年代久远,很多债主早已远走他乡,但老人从不放弃,有时为了一点线索,常常往返奔波几百里。
郑宜栋的儿女们此时已成家立业,经济宽裕。他们多次提出替老人分担债务,但每次都遭到拒绝。“父债子还,还这个债是我的责任。如果哪天我走了,债还没还清,你们再来帮我把债还上。”郑宜栋的回答固执坚决。
有些债主已经去世,郑宜栋就把钱物还给他们的子孙;少数债主没有后人,郑宜栋则请他们的亲友代收。2008年,已经还清债务的郑宜栋无意中听朋友提到,以前用的是16两1斤的老秤,现在用的是10两1斤的新秤。这让郑宜栋自责不已,因为他是按新秤计量还的债。
他把债务重新计算了一遍,并开始了又一次的还债。“欠翁新华一角,今还1元。”2009年4月3日,郑宜栋在自己的“还债记事簿”上写道。翁新华是郑宜栋的最后一名债主,这一天,郑宜栋终于还清了父亲名下的所有债务。
“心里压着的千钧巨石突然无影无踪了,那种一身轻松的感觉真好啊。”回忆起还清债务那刻的感受,一头银发的老人在记者面前依然十分兴奋。
郑宜栋的儿媳周乐英说,还清债后的那个清明节,老人带着全家人去扫墓。墓碑前,老人长跪不起,向长眠地下的父亲诉说着还债的过程,言至辛酸动情处,老泪纵横。
“欠债还钱,天经地义。我只是尽了一个普通人做人的本分。”面对采访他的记者,这位双耳有些失聪的老人不停地摆手,固执得让人感动。
两年前,他的儿子帮其整理还债日记时无意中被同事看见。这位同事深受感动并私下将故事贴上网络论坛,老人的故事才流传开来,而这却一度让郑宜栋感到很不安。
郑宜栋至今保存着账本,取出时小心翼翼如视珍宝:这是一册封皮包着一层深蓝色粗布的账本,泛黄的纸张上布满岁月的痕迹。老人说,自己的心愿就是将账本传给子孙后代,教育他们坚守诚信、清白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