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还债局长肺癌晚期 十年艰辛只为堂堂正正做人
67岁的胡丙申病情在恶化,肺癌晚期,已经停止化疗。
这个曾经的山西省运城市夏县乡镇企业局局长,在退休后的10年里,一直在还债。
局长胡丙申被追债,跟那个时候的大环境分不开。夏县在发展乡镇企业时缺钱,商业银行和信用社贷款门槛高。胡丙申在乡镇企业局局长任上,给县里19家乡镇企业担保,从信用社或熟人手里借了69万元。不过,有一大半企业倒闭了,“欠债人跑的跑,病的病”,有人甚至一分钱都没还。
2001年,工作30年的胡丙申正准备光荣退休,债主们敲开他的家门。局长顷刻间成了“欠债人”。大儿子胡学功回想起当时家里的情景,“人声鼎沸,院子、客厅、厨房站的全是人,有人理直气壮地要钱,有人嚎啕大哭。”
胡丙申没赖,也没跑。他接下了这十几笔债务,替欠债人还钱。落在他这个担保人身上的欠账,本金就有24万元。
他把工资本交给信用社,还本金,再按季度付利息。如此连本带息还清,需要12年。如果赶上退休工资调高,还款日期会缩短。不过,这只能还上信用社欠款,剩下的民间借款还是追着胡丙申,但他已经倾囊而出。
胡丙申退休后的第一个春节,他的同事董乐谦在街上遛弯时,看见昔日的镇长、民政局局长和企业局局长胡丙申蹲在街边,卖起了对联和鞭炮。董乐谦绕开了老同事的地摊,没敢上去打招呼。
此后,胡丙申干起了在儿子胡学功眼里“最底层的工作”。他拿着剃头刀给人理过发,开过小商店、小饭馆,后来还张罗了一家养生馆。直到2006年,胡丙申去一家杂志社做编辑和发行工作,“工作的乐趣才多起来”。
“别人开饭馆是当老板,过日子,可他是在还债。”胡学功叹了一口气,声音停顿,有些说不下去。
那时,胡丙申的老伴儿,年近60岁的王金梅也没闲着,她瞒着孩子回村里帮人挖红薯、掰玉米、摘苹果、砌砖墙。
胡学功看着父母像二十来岁的年轻人一样劳碌,心疼但也一度不理解。
“说实话,以前家里人就不支持他给人做担保,管这么多闲事,最后债都要担下来。”胡学功说。
“他从来只说欠一点钱,但是不跟我们讲究竟欠了多少,直到还债的事情被社会关注,我们才知道竟然还了三十几万元。”
胡丙申开小商店的时候,会推车上门送货。有时,胡学功上去一把接过父亲手中的推车,两人一块推着车走在街上,儿子觉得“背后灌着凉风”,生怕遇到熟人。
“好歹也是科级干部退下来,在县里也是有头有脸的人,怎么竟要摆地摊、推车卖小商品呢?”胡学功眼瞅着父亲的两鬓开始斑白。
在胡学功看来,当局长的爹没有给子女带来实惠。“我们的家境很困难。我从部队转业后,到县地税局工作,爱人是教师,经济条件是兄妹里最好的。弟弟是临时工,吃低保。妹妹两口子是农村户口,在河南打工。说没有怨言,难道就真的一点怨言都没有吗?也怪我们不争气,可是他从来不求人给子女找个好工作。”
身边的人看着胡丙申还债这么辛苦,私下里劝他:“你别这么憨了,你把这些情况反映给县委、县政府,让组织出面解决,凭什么非得你个人去承担这些债务,冤不冤呀?”
在儿子眼里,胡丙申太倔,能扛。
2010年最后一天,胡丙申收回最后一张欠条,连本带利还清了39万元。他和老伴儿王金梅长出一口气,“无债一身轻,终于能睡个好觉了”。
在黄色的书桌前,屋里昏暗的灯光下,他们摊开堆积起来的欠条,一张一张地抻平,再把它们叠放在一起。
“把这些东西都烧了吧,看着闹心。”王金梅说。
可胡丙申执意把这些在身上“扛”了10年的字条留下来,“不但得留着,还得传下去,让后辈知道该怎么做人”。
如今,胡学功懂得了父亲10年的辛酸荣辱。“他就是想堂堂正正地做人,怕别人戳他脊梁骨,就这么简单。”
在无债的日子里,胡丙申度过了一段轻松的时光。他在院子里跟人讲起自己10年的还债经历,有时会放声大笑,眼角的皱纹挤在一起,像松针。突然间,他又会失声痛哭,眼泪在脸上流成“沟壑”。
去年年底,胡丙申在县医院被查出患了肺癌。“这是我第一次陪他上医院。”胡学功说着,抽泣起来。
退休后,“坏债局长”胡丙申没有真正享过清福。
陈璇
[中国青年报]
山西"还债局长":一退休干部打工10年替百姓还债被热捧
新华网太原(2011年)6月4日电
山西“还债局长”:一退休干部打工10年替百姓还债被网民热捧
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吕梦琦、周慧敏
当了10年县乡镇企业局局长,为农民保了69万多元贷款,退休后打工10年替农民还了39万元的债。山西运城市夏县乡镇企业局退休局长胡丙申为民保债还账的事迹在网上传播后,被网民亲切地称为“还债局长”。
有人说,胡丙申是个“憨憨”。那么,胡丙申是否真的憨?他因何保债,为何还钱?近日,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前往夏县采访了胡丙申和他身边的人。
最近,一篇《夏县“憨憨局长”10年还清担保债》的帖子在网上引起网民关注,山西夏县退休局长胡丙申走进了公众视野。
网帖称,胡丙申在担任山西夏县乡镇企业局局长期间,曾以个人名义先后为19户农民担保借贷69万多元资金,后由于种种原因部分农民无法还债,胡丙申退休后打工10年替11户农民还清了39万元债务。
为了替老百姓还债,胡丙申10年来摆过地摊卖对联、卖鞭炮,开过饭馆、理发店,搞过养生馆,经营过小商店,甚至给人做饭、剃头,许多与他退休局长身份八竿子都打不着的活儿他都干过。
网帖发出后,胡丙申为民保债还债的故事立即引发网民热议,网民纷纷表示“官为民还债”很“给力”,甚至有网站专门就此开辟专栏与网民互动。
网民“长江万里”说:“尽管从法律上讲,替人还债是老胡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但是作为局长他宁愿退休后走十年还债路,也不滥用手中的权力,这种干部很给力。”网民“憨人憨语”说,以前听过领导欠债的,却从没听过领导会为老百姓欠债的。胡丙申打工十年为民还债,是一个退休官员对法律的遵守和对诚信的捍卫!
胡丙申1992年上任夏县乡镇企业局局长时,夏县乡镇企业年产值仅有2000多万元,并且大多陷入困境。眼见苏南等地的农民都依托乡镇企业富裕起来,胡丙申心急如焚。
经过考察,胡丙申发现,资金短缺是制约夏县乡镇企业发展的瓶颈。当时,夏县乡镇企业贷款条件十分苛刻,商业银行不给放贷,农村信用社贷款的门槛也很高。农民办小企业既无多少财产抵押,也找不到担保人,靠个人根本无法贷到资金。于是,一些走投无路的农民纷纷求助胡丙申。
胡丙申先后以个人名义帮19户农民担保借了69万多元钱,除了少部分来自农村信用社贷款,其余全部是民间借债。
2001年胡丙申从局长岗位退下来后,债主纷纷找上了门。原来当年自己担保的19户农民,除了8户及时还了钱,其余11户因企业倒闭并没有把钱全部还上,有的甚至一分钱都没还。
胡丙申带着债主挨个上门去找,这一找差点没让他晕过去。原来,欠债人跑的跑,病的病,死的死,当年担保的钱,还有高达24万多元本金没人还。面对家人的抱怨和指责,是自己担下来,还是一躲了之?胡丙申一时难以决断。有人建议他找找关系,把信用社的贷款做死帐处理,或者干脆找一下县领导,请组织出面解决。但胡丙申一生视信誉如生命,认为那是隔墙扔娃——活丢人,是要遭人唾骂的。最终胡丙申选择替这11户农民偿还债务,并承诺争取12年把所有钱连本带利都还上。
就这样,胡丙申整整走了10年还债路。2010年元旦胡丙申终于还完了最后一笔欠债。10年间,他连本带利总共还了39万元。记者看到了10年来他收回的欠条和还债的收据,加在一起有近百张,数额大多都在几千元。
还债10年,胡丙申从没向子女求助,因为没脸开口。在当局长期间,他没有给子女安排工作。二儿子复员后至今在县林业派出所当临时工,二儿媳没工作;女儿和女婿在河南卖馒头,至今是农业户口。
打工10年为民还债,胡丙申诚信为民的精神在运城市引起了许多单位和市民的关注。运城市经济文化界人士联合会发出倡议,号召全市市民和企业家向 “还债局长”胡丙申学习,做重信尚义的模范公民。
胡丙申说:“我今年67岁了,一担馍已经吃了大半担,无名无利也无悔,替人还了10年债,咱是吃了个亏,但咱对得起人,不亏心!运城是关公故里,历来重信尚义,我要把自己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让人明白诚信为民其实就在一念之间,并不是多难的事!”
[新华网]
相关评论
“还债局长”是官德诚信范本
山西的一位“还债局长”最近被媒体发掘了出来。67岁的胡丙申退休前在山西夏县乡镇企业局工作,为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以个人名义担保,为19家企业和个人借贷69万元。到退休时,有的因经营不善倒闭无法还贷,诚信为本的胡丙申只好自己来还债。10年时间,他靠做小生意、打工加工资支付累计替人还债39万元。(11月6日《山西晚报》)
10年光景,胡丙申还债的故事好似一个传奇。10年的时间里,他为还债卖过对联,给人剃过头,还开过小商店,而他的老伴儿则悄悄到乡下替别人收麦。确切地说,欠债的并不是胡丙申,在他所身处的资金链条上,胡丙申只是担保人而已,真正欠债的人,有的跑了,有的病了,还有的去世了。而在胡丙申看来,既为担保,信誉便是一张底牌,欠债的人跑了,自己的信誉不能跑。替人还债,绝对不能让自己的信誉失色。
媒体在传播这一故事时,为胡丙申镶上的名号是“官员”。在这个“官德”备受关注的社会里,尽管胡丙申只是一名微不足道的基层小官,但他通过替人还债而呈现出来的“官德”,无疑让人对这个时代的为官者多了一份信心。胡丙申曾说,“做官要有作为,做人要有诚信。”假若一个人丧失了诚信这个品质,即便身居高位,想来也难有作为。而他以某种略带悲壮的方式,展现了一个为官者应有的诚信和作为。
诚信,这只是“还债局长”这个故事呈现给我们的一个层次,虽然说舆论在围观胡丙申时都把这一层次当做核心,但是,核心之外,“还债局长”所呈现的侧面信息也不可忽视。
胡丙申在位时为何要替人担保?新闻说,夏县是一个财政贫困县,胡丙申刚到乡镇企业局工作时,全县的乡镇企业年产值仅有2000多万元。为了支持乡镇企业的发展,他先后帮19户农民担保借了69万元钱,除少部分来自农村信用社贷款,其余全部是民间借债。为什么多数都是民间借债,无非是因为乡镇小企业发展融资困难。胡丙申退休时,他担保过的一些乡镇小企业倒闭了,除了与企业主自身经营不善有关外,是不是也和大的经济环境有关联?事实上,何止是乡镇小企业,当前社会,一些民营企业的发展也在遭遇着瓶颈,比如民营企业融资渠道的缺乏,比如民营企业市场地位的边缘化。这些社会背景,正是发酵“还债局长”故事的土壤。
一个基层的官员,以个人的修为和理想,弥补了制度的不足。2011年,胡丙申获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因为讲信誉,因为“替人还债”践行了担保人的承诺,胡丙申在道德领域获得了应有的认可。多少有些遗憾的是,我们只关注了他的诚信,忽视了他以一个人的力量,试图代替制度来支撑地方经济发展的理想和情怀。(陈方)
[新华每日电讯]
以德树信 以理立信 以法治信
社会信用体系是市场交易的基石,是人际和谐的保障,是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重要条件。在当前假冒伪劣商品屡禁不绝、企业诚信备受拷问的现实环境下,全面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显得相当紧迫。全面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应当注重以德树信、以理立信、以法治信。
以德树信。悠久的中国历史蕴含着丰富的诚信文化。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又曰:“主忠信,徙义,崇德也”,意思是以忠实诚信为主,凡事按情理去做,就能提高品德。孟子曰:“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肯定了诚是自然的规律,强调追求诚信是做人的规律。现代社会信用体系的核心价值正是诚信。换言之,社会信用体系是诚信这一价值得以彰显的制度保障。这启示我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诚信思想在今天依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建设社会信用体系不只是建规立制,同时还应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大道德建设力度,形成诚实守信光荣、欺诈失信可耻的社会舆论氛围。在市场经济中,特别应当提倡以诚信维护信誉,在遵守道德规范的前提下追求商业利润。
以理立信。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它要求市场主体讲诚信、重信誉、守信用。诚信是内生的,取决于行为主体的品德;信誉是外生的,表现为社会的评价;信用是互生的,反映着一种信任关系。诚信是道德基础和精神支柱,信誉和信用是其外在表现。在市场经济中,信誉是无形资产,信用是商品交换的前提,它们都具有商业价值。在我国,信誉、信用是财富的观念正在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但也有相当多的人不把它们当回事,以致信用缺失问题已经成为阻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因素。解决信用缺失问题,应当树立信誉、信用是财富的理念,大力倡导健康积极的借贷行为与消费行为,使人们认识到,诚信能够增强信誉,信用好的个人或企业能获得更多商机,实现更大发展。
以法治信。社会信用体系的核心机制是失信惩戒机制,这自然需要法律的保障。目前,我国涉及社会信用的立法散见于不同的部门法中,效力难以充分发挥。制定专门的法律来规范信用相关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非常必要。应通过不断完善信用法律、行政规章和国家标准,构建以信用法律为主、信用活动操作规则和行业标准为辅的社会信用制度体系,为行为主体之间的交易交往提供行为规范和价值标准。应以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为重点,制定相关法律制度,加快建立我国现代社会信用体系的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特别是以社会成员信用信息的记录、整合和应用为重点,建设覆盖全国的征信系统,充分发挥信用资讯对失信行为的监督和约束作用。(吕晖蓉)
(作者单位:西南政法大学)
[人民网-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