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平实、坦诚的“就职演说”为新领导集体获得“开门红”,民间的赞扬持续不断,而且自发、热烈。胡锦涛同志全退的高风亮节也验证了中国渐进式改革的确在不断跨越台阶,赢得高度敬佩,社会信心这两天受到新的激励,“后十八大”时代呈现强有力的出发状态。
如此优质的社会舆论环境值得珍惜。国家需要以一系列行动保护、壮大民间情绪中那些积极的东西,促进舆论的稳定,避免十八大后对国家前途的乐观逐渐被必然会冒出来的各种问题消磨掉,使抱怨连成片,主导舆论的面貌。
官方应采取一些主动姿态,与民间的各种愿望积极汇合,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营造社会对未来5至10年中国难点的共识。
这样的主动性第一就是态度上的不回避。习总书记的讲话不仅谈到了中国人最关心的问题,而且认真、诚恳,这为新时期官方谈论问题的方式做出了表率。习总书记的讲话也透出新一代领导集体的自信,把中央对解决问题的决心传达给全社会,讲话挺短,但极具感染力。
第二是一定要有所行动。公众时下的不满中,一些官员的腐败最突出,而且被舆论描述到公众已经无法接受的程度。在反腐败问题上有明确的新作为,不仅是巩固新领导集体权威的可行之举,它对长期维护中共执政合法性、以及对国家长治久安都有无可替代的战略意义。
第三是要把官方的公信力建设放在重要位置,要让官方语言能同民间舆论场实现最大限度的融通,使舆论的各种困惑真正与党和政府对话,避免形成集中发泄不满的舆论死角,或者把外国舆论当成申冤诉屈的地方。
中国始终会有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民间的怨气因社会多元化会变得群体化,缺少规律,也缺少通过中央级政策一揽子解决的现实可能。其实社会整体上并不糊涂,对国家道路和政策面的支持并没有被具体的抱怨毁掉,只是互联网上有时会出现民间激烈抱怨的泡沫。
通盘应对未来的挑战,官方需要态度真诚,确实推动改革,实现某些关键性突破,同时与民间做好沟通,让民间了解中国尚不完美的现实,同时看到官方的努力和奋进,也看到改革不断取得的成果。
“光说不练”时间长了老百姓决不会买账,但光实干而沟通不足,也会致使舆论总认为执政者“应干得更好”,导致社会期望的非理性。
平心而论,中共执政成就无论从改革开放30多年,还是从建国后60多年的时段看都足够硬,拿到世界上一比就可一目了然。中共的执政也有缺点和问题,但整个国家的政治质量无疑在越来越优质化,中国的全面发展步入历史上和对全球来说都很难得的黄金期。
然而一个时期以来,民间舆论场对国家成就和问题的看法不时失去平衡,围绕问题津津乐道、围观细节并夸大问题对中国全局的影响成为时髦,这里部分原因是对官方只愿意谈成就造成的逆反,还有部分原因在于批判本身就是开放社会根本去不掉的属性之一。
中国全社会应当做的,是让批判不脱离事实,并与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和国家战略大局良性互动。这不能只靠管和压,更重要的是培育公众的识别力,让主流公众态度强制提升批判的质量,将那些极端声音边缘化。
未来10年中国必须有新的成就,而塑造公众看成就和问题的理性态度也很重要。这是确保中国凝聚力的两个轮子。让第一个轮子转好就挺难的,但让第二个轮子转起来,一点也不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