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公正平台   创造宽容环境

WELCOME TO 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树育健康心态   共谋高尚事业

科学热点
科学新论
专家论坛
科学观察
科学讨论
科学杂谈
科学轶趣
科学成果
科学论文

 

贵州毕节市五流浪男童“闷死”垃圾箱 当“幸福”被叩问


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12-11-18

 

贵州毕节市五流浪男童“闷死”垃圾箱

  事发贵州省毕节市,警方排除他杀可能

  新京报讯 (记者刘刚)16日清晨,5名身份不详的男童,被发现死于贵州省毕节市城区一处垃圾箱内。贵州省市警方已展开调查。截至昨夜发稿,官方尚未披露死者具体身份及死因。据初步分析,5个小孩可能是躲进垃圾箱避寒窒息“闷死”。

  据毕节宣传部门一官员介绍,最早发现5名死者的人,是一位拾垃圾的老太太。事发地点位于毕节市七星关区环东路人行道,距离流仓桥办事处不到百米。

  根据网友发布的照片,事发的垃圾箱绿底、白盖,近一人高、长约1.5米、宽约1.3米,白盖可封闭。

  记者从毕节市委宣传部获悉,5个死亡的男孩子年龄不等,均在10岁左右。相关人士表示,因为警方正在与教育部门和家属联系,目前尚不知死者具体身份,以及为什么会出现在垃圾箱内。

  上述宣传官员透露,死者遗体已送毕节市殡仪馆,省市警方成立的调查组正在展开调查,根据初步掌握的情况,已排除他杀的可能。

  据到过现场的目击者描述,事发垃圾箱旁边是一个拆迁工地,“孩子们在拆迁工地围墙里面,用一些写有广告语的塑料篷布、水泥砖和三合板围起来,并在里面住了好几天”。

  附近居民称,曾看见几个孩子在垃圾箱里捡到一个破旧皮球,在围墙里玩耍。

  据初步分析,5个小孩可能是躲进垃圾箱避寒窒息“闷死”。具体死因警方有望于近日公布。

  毕节市位于贵州省西北部,境内多山,距离省会贵阳市约200公里,11月15日最低气温6℃,当天夜里曾下毛毛雨。

    [新京报]

当“幸福”被叩问

  第一次抵达梅地亚大楼央视新闻中心地方部办公室时,“你幸福吗”幕后策划张宇珺和她的两个同事正在接受另外一家杂志的采访。桌子上放着橘子瓜子,气氛轻松。这个办公室估计从没这么热闹过。

  张宇珺的这个部门已经承担“走基层”节目制作有一年多,却因为“你幸福吗”骤然走红,让这些幕后人员也有些措手不及。

  做节目的大多是年轻人,他们和记者一样,也对这次事件感到饶有兴趣,甚至疑惑,“我姓王,我姓李,我姓张的很多,不知道怎么,姓曾的就火了。”

  并非一场“荒诞秀”

  成都市浆洗街,摊贩云集,央视记者姚华走到一个小贩面前,伸出话筒,用普通话问了一句:“你幸福吗?”小贩一呆,大喊一声:“城管来了!”浆洗街顿时炸了窝。

  “你幸福吗”在网络上走红,伴随的是各种讽刺、调侃和质疑。我也第一时间在微博上看段子,在网上看视频合集,第一反应也是笑,感觉很欢乐。第二反应是,央视怎么了?

  经过一番“拷问”,我发现事件的幕后炮制者们也在纳闷。这间平常中规中矩的小办公室,长期以来负责制作各种“走基层”节目。

  “走基层”是什么节目形式?也没人说得清楚,常规还是讲述一个个基层小人物的感人故事,穿插在央视新闻频道的日常新闻节目里。这种节目可以说是“毫无存在感”。

  在几天的采访轰炸中,张宇珺他们慢慢总结出一些“节目火了”的原因:节目形式新鲜啊,拍摄时保留了反应前后的闲笔啊,更重要的是,回答问题的人都不是提前找好的,镜头记录下他们的第一反应,不管是惊讶、抵触,还是笑个不停,在某种程度上都是一种真实呈现。

  而当这种未经加工、甚至带着调侃味儿的反应被呈现在《新闻联播》这一平日里无比庄重的节目上时,就像平静的湖水上被丢了一颗大石子。

  网络上的暴风骤雨,和实际生活中的坚韧承受,也许正是很多中国人的两面。

  成都市浆洗街,摊贩云集,央视记者姚华走到一个小贩面前,伸出话筒,用普通话问了一句:“你幸福吗?”小贩一呆,大喊一声:“城管来了!”浆洗街顿时炸了窝,所有小贩一路狂奔一路大声转告。姚华与摄像扛着机器猛追,气喘吁吁解释:“哎,我不是城管,我只是想问问你们幸福吗?”……

  这个颇像周星驰电影喜剧片段的场景也发生在“你幸福吗”调查过程中,这类中国社会中随处可见的黑色幽默,“欢乐”之余更多无奈。

  “你幸福吗”事件,像是一次从策划到演出都懵懂荒诞的生活秀,其实不是。

  隐秘话题的“幸福”

  “不要刻意去找你想要的,而要去发现让你意外的”,“所有的回答都是我们想要的”,“回答不重要,重要的是回答问题的状态和场景。”

  说起节目的缘起,其实一点儿都不传奇。

  今年的国庆节前连着中秋节,央视地方部也想制作一组不同往日的假日特别节目。新闻中心副主任杨华拿了两个片子过来,说可以借鉴一下,是《纪事》的2004年、2005年的两个片子《你想要什么》和《幸福在哪里》。一看,“原生态”的“海采”,挺有新意!那就试试吧。

  9月20日,张宇珺先找了一些地方站的记者出去采访时顺便帮忙拍几段,看看效果。第一批回来的素材让人大失所望:记者还是端着架子,或者把片子“剪得太干净”,完全不符合预期。

  于是再发回去重拍,要求每个记者领会《你想要什么》和《幸福在哪里》的精神,“不要刻意去找你想要的,而要去发现让你意外的”,“所有的回答都是我们想要的”,“回答不重要,重要的是回答问题的状态和场景。”

  怕“脑残”等字眼太刺激,刚开始向这些记者编辑们提问的时候,我还小心翼翼。嗑着瓜子儿喝着茶水,聊了一个多小时后,大家还都是笑嘻嘻的,有的人甚至笑红了脸。而我一问他们,“你幸福吗?”几位不是低下头剥橘子,就是直摆手说忙得没想过。

  同样,一有人问我这个问题,我也会连忙顾左右而言他。“幸福”,在羞于表达情感的中国人眼中,仍然是个隐秘的话题。在每天粗线条的奔波中,谁好意思问自己幸不幸福呢?

  但这个问题被“官媒”问起来,竟一石激起千层浪。不过,与网络上的爆发不同,实地拍摄的记者们并没有遭遇过多火药味强烈的“吐槽”。

  拍摄“接受你采访,队被人插了”的插队哥的,是一个叫谢岩鹏的年轻河南记者。他拍了上百个人,自己也感受颇深,深情总结“小的时候觉得幸福很简单,长大了觉得简单很幸福”。

  让拍摄“我姓曾”的曾哥的女记者詹晨林最感动的,其实是地铁施工现场,讲述自己从三峡库区移民、下岗、出来打工历程的建筑工人。

  时代的个体命运

  尽管人们无法精确描述他们想要什么,他们不相信他们可以梦想成真,但这些人应该活在一个富足、自由、平等、民主的社会,有权利去决定一些事情,可以担负起责任来。

  2012年,央视的“你幸福吗”调查创意,来自央视《纪事》栏目程勇2004年、2005年创作的两部纪录片《你想要什么》和《幸福在哪里》。走上街头,在城市十字路口、乡村婚礼现场、开往新疆幸福滩的大巴上,突然向一个个中国人发问,“你想要什么”,“你幸福吗”。

  而这个创意,更远一点,来自波兰导演基耶斯洛夫斯基拍摄于1979年的实验短片《谈话头》。

  《谈话头》像一盏启明灯。

  2003年,在《基耶斯洛夫斯基如是说》中,《谈话头》的几个片段一下子就抓住了程勇的心。当时,还在《纪事》栏目做编导的程勇已经不满足于制作一个个的小故事,他想拍出更深刻的纪录片,更能关注这个时代的普遍问题和人们的精神状态的片子。

  2004年底,冬天,程勇开始发动几路编导拍摄《幸福在哪里》,他想要通过“幸福”这一载体,去叩问当下中国人的精神状态。当时也有很多“神回复”,回来看素材,办公室里,大家的第一反应也是笑。

  当时的制片人陈虻一句话制止了笑声:“你们笑什么?这些人为什么会这么说?是因为从来没有人问过他们这个问题,他们也从来没想过这个问题。”

  这次采访,让我认识了一个帅老头,基耶斯洛夫斯基,当然,是通过他的纪录片和有关他的传记片。2012年中国媒介引发的这次事件的缘起,说得远点,祖师爷就是这位波兰老爷子。

  基耶斯洛夫斯基,就是拍《维罗妮卡的双重生活》和《红白蓝》三部曲的那个,他是波兰二战后第一批著名影人。很多人不知道,在故事片之前,早期的他拍了不少实验性的纪录片,包括从洛兹电影学院毕业时的毕业作品《洛兹小镇》和1980年完成的《谈话头》等。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波兰一片萧条,经济积重难返,政治氛围压抑,基耶斯洛夫斯基将镜头对准了他所生活的小镇,小镇上疲惫、空虚、迷茫的一张张脸。他希望以纪录片为武器,记录下这个时代的个体的挣扎。

  《谈话头》是25分钟的黑白纪实片,有郑重的音乐和严肃却诗意的氛围。我惊讶的是镜头前的波兰人的回答,想要民主和自由,想要生活在真实中,想要世界和平,想要波兰和世界人民免受屈辱,只有酗酒的工程师才会说:我很好,我什么都不需要。大多数的回答都显得格外勇敢、理想主义,镜头前的人们表情真诚甚至庄重,与我们的形成反差。

  “那是1979年,我相信,出现在电影中的40个人的表情,可以描绘出一个时代人的普遍心理状况。尽管人们无法精确描述他们想要什么,他们不相信他们可以梦想成真,但这些人应该活在一个自由民主的社会,有权利去决定一些事情,可以担负起责任来。”基耶斯洛夫斯基如是说。

  □张亚利(《中国周刊》记者,2012年11月发表《幸福“演义”》,报道了央视“你幸福吗”事件的来龙去脉)

    [新京报]

 

 

 

相关报道

中国农村学校每天消失63所 10年减少一半

昨天(11月17日),21世纪农村教育高峰论坛在京举行。会上,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发布了《农村教育布局调整十年评价报告》。报告显示,2000年到2010年,在我国农村,平均每一天就要消失63所小学、30个教学点、3所初中,几乎每过1小时,就要消失4所农村学校。

农村校10年减少一半

报告显示,从2000年到2010年十年间,农村小学减少22.94万所,减少了52.1%。教学点减少11.1万个,减少了6成。农村初中减少1.06万所,减幅超过1/4。10年间,我国农村小学生减少了3153.49万人,农村初中生减少了1644万人。他们大多数进入县镇初中和县镇小学。

这份报告指出,农村学生的减少,除了学龄人口的大幅度减少外,城市化进程中的劳动力转移,大量贫困地区农民进城务工,也带走了部分学生。进入城镇的农民工随迁子女,又形成了另外一个人群:流动儿童。杨东平认为,农村学校日益荒芜凋敝,农村教育出现了“城挤、乡弱、村空”的危局。过度撤并导致上学远

过度的学校撤并导致学生上学远、上学贵、上学难。根据研究院在10省农村中小学的抽样调查显示,农村小学生学校离家的平均距离为10.83里,初中生离家的平均距离为34.93里,流失辍学及隐性流失辍学率提高。

杨东平介绍,农村地区实行集中办学后,发展寄宿制学校是解决学生上学远的主要措施。但已建成的寄宿制学校普遍缺乏配套的软硬件设施,也使农村家庭因孩子寄宿增加了额外费用。

农村校问题已获重视

从2006年起,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带来的系列问题引起了中央和教育部的重视,并开始有意识的政策纠偏,陆续下发了文件。2011年发生的甘肃校车事件,对这一政策的反思达到新的高度。温家宝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以及在各地调研教育状况时,多次对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提出意见要求。

2012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提出“坚决制止盲目撤并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在完成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专项规划备案之前,暂停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撤并”。

研究报告建议,“小规模化”、“小幼一体化”和乡村教育的混合模式,是农村教育可行的几种模式。同时,加大对农村教育政策和经费倾斜,通过保障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合理配置农村义务教育资源、重视农村教师本地化、在农村地区建设小规模学校等方式,做到真正不让一个孩子失学,办好每所学校。(记者张灵)

    [新华网-京华时报]

埃及校车被撞48儿童遇难 交通部长辞职

央视网消息:埃及中部艾斯尤特省曼费卢特市17日早晨发生一起火车与校车相撞事故,据报道,事故发生在当地时间早晨8时左右,一辆载有约60名儿童的校车在前往学校途中横穿火车道,躲闪不及,与驶来的火车相撞。路透社消息,目前50人死亡,其中48名是儿童,年龄在4到8岁间。路透社还报道,事发时火车护栏并没有放下,铁道工正在睡觉,警方已经将其逮捕。事故发生后,埃及交通部长穆罕默德·拉沙德、铁路局局长穆斯塔法已宣布辞职。同一天,总统穆尔西责成总理、国防部长等官员向遇难者家属提供必要的帮助,要求相关部门立即着手调查事故,严惩事故责任人。

    [新华网]

 

 

 

相关评论

习总书记强调“责任”和“人民”寓意深远

王辛平

11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同志在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总书记的讲话语言平实,务实亲民,寓意深远。

习总书记在讲话中谈得最多的是“责任”。我们的责任,就是“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努力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使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这种厚重“责任”的背后,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自身肩负历史重任的清醒认识,更是对中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习总书记的这番讲话,给了百姓信心。

习总书记在讲话中谈得最多的还有“人民”。“我们的人民是伟大的人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他在讲话中还特意强调人民期盼10个“更”,“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这种对人民的尊重,对人民期盼过上更美好幸福生活的积极回应,体现的是我们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不变宗旨。习总书记的这番讲话,让百姓宽心。

习总书记在讲话中还谈到当下社会普遍关注的反腐倡廉问题。“新形势下,我们党面临着许多严峻挑战,党内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一些党员干部中发生的贪污腐败、脱离群众、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必须下大气力解决。”这种不回避现实困难和问题,直面社会普遍关切的务实态度,体现的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决心、勇气和自信。习总书记的这番讲话,让百姓放心。

习总书记的讲话不长,但内涵丰富,寓意深远,亲切感人,道出了普通百姓的心声。我们相信,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一定会不负全党的重托,不负人民的期望,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过上更美好的幸福生活,使中华民族更加坚强有力地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新华网]

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落实”的深意

黄庭满

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16日召开会议,对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进行研究部署。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根据新华社播发的会议消息,会议关于“落实”一词有多处表述,有多种形式的强调,令人瞩目。

关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内容中,会议强调了“认真学习宣传和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关于“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内容中,议提出四个“落实到”:把党的十八大精神落实到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来,落实到促进社会和谐、保障和改善民生上来,落实到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上来,落实到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上来;关于“迅速兴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热潮”内容中,会议要求各级党委要“着力抓好落实”。

“全面贯彻落实”、四个“落实到”、“着力抓好落实”——在党的十八大闭幕不久,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会议对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究部署中,浓墨重彩地强调“落实”,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高度的责任自觉,不仅为全国上下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指明了方向,具有极强的现实指导意义,而且具有重大的深远意义。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三分战略七分执行”。这个“细”,这个“执行”,就是落实。落实是一切工作的归宿和服务群众的唯一途径。“落实”,重在一个“实”字,就是动真格、办实事、抓具体、负责任。离开落实,再多、再好的部署,也都只是行在文中、写在纸上、挂在嘴边的美丽“风景”,再好的目标也难以实现。

反对空谈、强调实干、注重落实,是我们党的一个优良传统。2011年3月,《求是》杂志刊登了习近平同志2011年3月1日在中共中央党校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关键在于落实”的讲话,讲话深刻阐述了抓落实的重要性,讲话指出,抓落实是领导工作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是党的思想路线和群众路线的根本要求,也是衡量党员领导干部世界观正确与否和党性强不强的一个重要标志。

当前,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中,要深刻认识中央政治局会议对“落实”的强调,自觉地在“抓好落实”上狠下工夫。

落实要“全面”,力戒“片面化落实”。“全面贯彻落实”首先要全面深刻领会十八大精神。十八大精神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如果学习的自觉性不高,学习的系统性不强,在学习中浅尝辄止,满足于一知半解,对十八大精神的认识就不能到位。凭一知半解,就不可能做十八大精神的忠实贯彻者,就会对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执行走样”,就难以找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切入点,难以善于运用科学理论武器研究和解决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难以提出工作的新思路,拿出工作的新举措,打开工作的新局面。

落实要“落到实处”,力戒“口头化落实”。十八大提出的目标催人奋进,但目前我们的发展离这一目标还有差距,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社会和谐、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的任务仍十分艰巨。四个“落实到”是落实的落脚点,为“落实到哪里”指明了方向,表明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要突出实践性。突出实践性,就要有落实的招数、落实的手段。如果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把“开会部署了”当成“落实完成了”;或者“开会部署”是一回事,工作起来是另一回事,仍按传统思路办事,不善于把十八大精神与本地本部门的实际结合起来,不善于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落实中创新,在落实中发展,在落实中出实绩,就不可能完成好我们面临的艰巨任务,就不可能缩短我们的发展现实与目标的差距。而且,落实于“虚”,老百姓得不到真真正正的实惠,看不到切切实实的效果,也就难以理解、信任、支持我们的工作。

落实要“着力抓好”,力戒“蜻蜓点水式落实”。十八大报告是新形势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中国已经步入由这一纲领指引的发展新征程。如果不“着力抓好”落实,或拖拖拉拉,没有“等不起”的紧迫感和“慢不得”的危机感,或不善于抓落实,搞形式主义,满足于简单的上传下达,就难以使十八大精神更快、更透彻地为人民群众所熟知、所领会,就难以使十八大精神化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就可能使中央的决策部署在实践推进中延误时机,使本应该落实的工作因对精神理解不透导致落实效率低,甚至得不到落实,就将直接影响到十八大确定的目标任务的实现。

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中,我们要深刻认识中央政治局会议对“落实”的强调,脚踏实地、狠抓落实,舍得下苦功,奋力求作为,劲往一起使,就一定能形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而奋斗的强大合力,就一定能形成共同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引、凝心聚力促发展的生动局面。

    [新华网]

民生改善,温暖百姓心里

有一个词,网民在微博上表达的对十八大期待之语中,纷纷提及。这个词叫“民生”。因为它关系百姓的生活水平,关系百姓的幸福感受。

百姓期待,民生进一步改善,使温暖畅流百姓心里。

民生改善,温暖百姓心里。这已是一个现实。这些年来,因为国家免除农业税、推行惠农政策,我那些在乡村的乡亲们,不但免除了农民负担,还能够拿到种粮补贴;因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他们在县城住院可以报销60%以上的医药费;因为参与农村养老保险,年满60岁的农村老人,也开始每年可以拿到养老金了。这些补贴、养老金以及报销的标准或许还不够高,但对于他们而言,却是前所未有的“实惠”。乡村的这些变迁,令我真切感受到了中国民生的变化。

不仅仅是我!相信你和他,以及千千万万的网民,都可以从家人、邻居、朋友那里,从社保、医保、养老保险等一批普惠、广覆盖保障制度的建立推行上,感受到民生变化的点点滴滴。尽管每个人感受到的程度可能不尽相同,但谁也无法否认民生改善的图景,正在我们身边每天发生。

民生改善,温暖百姓心里。这也是一个现实。这些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将“顺应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作为执政的一个方向。

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财政支出用于民生方面的占2/3左右。其中,用于与人民群众生活直接相关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保障性住房、文化方面的民生支出,累计达到3.81万亿元,同比增长30.3%,相当于2002年全国财政收入的两倍。

民生改善,温暖百姓心里。这还是一份期待。中国人口排名世界第一,中国民生难题解决的艰巨程度也是世界第一。目前的民生水平还处于基础阶段,民生改善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百姓期盼,继续深化改革,进一步发展民生。

在各网站喜迎十八大报道中,类似“晒家乡变化”、“晒十年幸福”的网络征集活动,得到亿万网民的热烈响应。网民的期待与肯定,传递出民生改善乃人心所向的强烈信号。“民生”,已成为今天中国在追求幸福过程中的网络热词和时代强音。

我们相信,民生改善的车轮必将滚滚向前。(作者 段羡菊 系新华社高级记者)

    [新华网]

我对中国的未来充满信心

何林生

党的十八大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十八大报告是新形势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时代在前进,中国要发展,经过三十多年波澜壮阔改革开放的中国,正以前所未有的自信,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我对十八大后的中国充满信心,我对中国的未来充满信心。

我的信心源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将更加丰富、更加宽广。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带领全国人民在探索中前进、在前进中探索,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符合国情、党情、民情、世情。与时俱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将更加丰富、更加宽广。

我的信心源自中国的社会管理创新将使社会更加稳定、更加和谐。改革开放的中国正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和黄金发展期,虽然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过程中,一些矛盾因素出现叠加态势,但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为本,积极推进社会管理创新,这些矛盾因素必将会大大改善和缓解,一个和谐稳定、安定有序的中国必将展现出新气象。

我的信心源自中国人将更加自信、更有尊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将更加发展,人民当家作主的路径将更加广阔,基层民主的制度保障措施会更为有力,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地区之间收入差距、高收入群体与中低收入阶层的的差距通过经济的发展和政策的调节会逐步缩小,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将不会成为突出问题,困难群体、弱势群体会得到更多实实在在的关爱,中国人会更加自信、更有尊严。

我的信心源自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将更加提高、更加增强。在以经济实力、科技实力、资源实力等为特征和标志的“硬实力”增强的同时,以文化、价值观念等为特征和标志的“软实力”将显著增强,中国的国际话语权将更加提高,中国声音将更加响亮,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将成为世界热词,中国人进入世界各国将得到充分的尊重,世界上各国人进入中国将成为时尚。

    [新华网]

 

 

   

 

 

 

诚信为本

经商做人

 

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anbaoelee@sina.com

 


 

电催化裂解快速污水处理

快速污水处理系统,可以有效地氧化分解污水中生物菌群难以氧化的含苯类有机物、氰化物、氨氮化合物等各种严禁直排江河的具有高度污染性的物质。适宜于处理化肥、农药、制药、印染、制革、化学合成、电镀、石化、焦化、微电子等各个行业排放的各种污水。

Tel:010-62063238

anbaoelee@sina.com

 


 

消毒氧化设备

自来水、循环水消毒系统改造,通过安装次氯酸钠发生器设备可以取消不安全的液氯消毒方式,更能保障饮用水有利人体健康。

Tel:010-62063238

anbaoelee@sina.com

 


 

 

 

公司简介 | 公司服务 | 公司诚聘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sciencehuman.com,All rights reserved.

科学人网站工作部暨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联合主办

  http://www.sciencehuman.com  京ICP备05003557   科学人 网 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