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12-12-09
网曝有"双胞胎情人"问题的新疆乌苏公安局长被免职调查
新华网乌鲁木齐12月9日电
记者9日从新疆塔城地委获悉,乌苏市公安局局长齐放被免去局长职务接受调查。此前,有网帖爆料称,齐放利用职务之便将“双胞胎情人”安排在公安局工作。
3日,新疆一网站出现名为《新疆出现“最牛局长”啦》的帖子。网帖称,2011年6月,齐放由新疆托里县调任新疆乌苏市委常委,公安局局长、党委书记。5个月后,他将“双胞胎情人”调入乌苏市公安局工作。
此事在网络上引起关注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安厅高度重视,并责令塔城地区公安局迅速介入调查。
记者从新疆塔城地委了解到,塔城地区成立了由纪检委、组织部和公安局组成的联合调查组,对网上反映的问题进行调查。调查组的初步调查显示,网民反映的情况部分属实,但是也存在很多出入。调查工作仍在进行中。塔城地委8日已经决定免去齐放乌苏市公安局局长职务并令其接受调查。
[新华网]
甘肃纪委称兰州市长自购2.5万手表引网友质疑
12月8日,就网传“兰州市长袁占亭疑戴名表”问题,甘肃省纪委回应称:“网上出现相关帖文和图片后,甘肃省纪委密切关注,高度重视,迅速采取查阅资料、调查走访、谈话了解、询问证人、行业资深人士辨认甄别、专业机构认证等方式进行调查核实。袁占亭同志佩戴过黑色雷达机械陶瓷表、欧米茄仿表、西铁城光动能表,均为本人购买。其中价格最高的是黑色雷达机械陶瓷表,目前市场价格人民币25100元。疑指其曾佩戴过其他名表,缺乏有效证据。”
12月3日,网友“周禄宝”通过其实名认证为“知名写手、专栏作家”的微博发布消息,称兰州市长袁占亭佩戴多块名表。
“周禄宝”称,经过他向相关专业人士进行咨询,袁占亭至少佩戴过5块手表,总价值可能比陕西“表哥”杨达才的还高。“他的一块表是欧米茄,镶钻的,价格至少15万元;一块是20万元左右的江诗丹顿,一块是劳力士金表,另外一块是雷达表,还有一块看不出来是什么牌子。”
“周禄宝”还告诉东方早报记者,12月3日他将消息公开后,有关兰州市长袁占亭“名表门”的爆料网帖及留言、评论被大量删除。到12月3日当晚,他就接到了“至少8个说情电话”,分别是从北京、上海、兰州、宁夏等地打来的。
这是继原陕西省安监局局长杨达才、福建省交通厅厅长李德金之后,又一名厅级高官身陷“名表门”。
公开资料显示,袁占亭,现年51岁,陕西扶风人,研究生学历,工学硕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历任甘肃工业大学校长、兰州理工大学校长、白银市市长、白银市委书记等职,2010年1月起调任兰州市政府代市长、市长。
网友质疑:有发票吗
在网友爆料5天后,甘肃省纪委迅速对“兰州市长疑戴名表”作出了回应,但“仿表”一词又引起了网友的质疑。有网友戏称,“仿表”要火。
网友“漫不经心”:自己舍得花2万元买表吗?元芳,你说呢?反正我不会……
网友“天涯凯旅”:这次应吸取了杨达才的教训,不说表是真的,生怕自己收集的不完整,网友再来个二次曝光。
网友“北狐”:手表是否真的是自己所买?相关部门应该提供其购买手表的凭证、发票。
相关链接
“表哥”杨达才事件
2012年8月26日凌晨陕西延安境内发生重大车祸致36人死,2人重伤。陕西省安监局局长杨达才视察事故现场微笑的照片引发不满,网友对其进行人肉搜索,从他身上“搜”出了各种名表,杨达才被戏称为“表哥”。
2012年8月29日杨达才最后一次出现在公众视野中。当天,他在微访谈中就“微笑门”和“名表门”与网友交流。杨达才称,在十年间,他共买了5块手表,这些表是自己在不同时期购买的,是用合法收入购买的。但访谈结束后,有网友整理出杨达才佩戴不同款式手表的照片共计
11张。随后数日内,杨达才又被网友陆续挖出戴估价13万元的眼镜、腰系名牌皮带,被网友戏称“全身都是宝”。
2012年9月21日陕西省纪委公布了初步调查结果,称杨达才存在严重违纪问题,撤销其陕西省第十二届纪委委员、省安监局党组书记、局长职务。
(综合)
[腾讯网]
爆料人将就兰州市长疑戴名表事件上书中纪委
本报讯
昨天(12月8日),甘肃省纪委就网传“兰州市长袁占亭疑戴名表”事件作出回应,称袁占亭所戴的3块表中,价格最高的只有25100元。
“袁占亭同志佩戴过黑色雷达机械陶瓷表、欧米茄仿表、西铁城光动能表,均为本人购买。其中价格最高的是黑色雷达机械陶瓷表,目前市场价格人民币25100元。”昨天上午,甘肃省纪委就网传“兰州市长袁占亭疑戴名表”问题回应称,纪委调查核实后认定,网络所传缺乏有效证据。不过,有网友说,“曝光所涉名表至少5块,回应仅体现3块。”
爆料人“周禄宝”则表示,“网络陆续提供了兰州官员袁占亭在当地快速公交BRT工程建设中涉嫌不作为、老婆参与等直接有据可查的问题。”“周禄宝”透露称,他本人将就此事上书中纪委。
[京华时报]
相关报道
“仇官”是特权崇拜的另一面
我们这些曾生活在物质稀缺年代的人,几乎都是“挤大”毕业的:买车票要挤,上车要挤,在车里也要挤。挤,其根本原因是资源稀缺(哪怕是暂时性短缺)。
几年前的春运期间,在东莞某火车站,一旅客眼看挤不上火车,情急之下拼命从车窗爬进去。好心的车站工作人员于心不忍,伸手帮他一把,不料被好事者拍下来在网上曝光,舆论为之一片哗然。其实,扒窗上火车早已成为中国春运的“传统习惯”,走的人多了几乎成了路。
挤,也因为监管缺位,规则失守。在任何一个排队等候办事的窗口,如果有人插队,先到者的时间和机会平白无故被插队者剥夺,心里会愤愤不平。要是插队的人太多,老老实实守规则的反而吃亏,结果大家都不想排队了。公共汽车站不时发生那种一哄而上的“肉搏战”,就是插队者挤出来的结果。但在银行、机场等监管比较到位的场所,这种混乱场面几乎不会出现。所以,说国人不喜欢排队有些过头,规则失守主要还是因为监管不到位。
实际上,上述插队者都是拼肌肉的“体力劳动者”。像春晚小品那个有人求助就拍胸脯说“没问题,包在我身上”,却只能卷起铺盖连夜到火车站挤着帮人买票的郭东临,甚至连插队都不敢。真正有能耐的插队者不用体力,用权力。利用权力插队,有一个专有名词,就是寻租。
插队导致
“小人得志,老实人吃亏”,
我们称之为“劣币驱逐良币”——市场上,假货充斥,真货被排挤;官场上“清官难当”;在一个组织里面,高能者外流,平庸者沉淀。“劣币驱逐良币”会加速道德退化,信用崩塌。因为你不守规则,我更不守规则,大家层层加码,人的行为就出现逆向选择,道德底线会渐渐下移,信任纽带会渐渐断裂。
通常认为,“劣币驱逐良币”是因为没有公平竞争的保障机制和市场定价机制所造成的,解决之道还是要强化这两大机制的作用。比如,一般产品和名牌产品各有其市场定位,各有其需求,不会“劣币驱逐良币”。但如果冒用名牌标识,两相混淆就会使定价机制失灵,这就要严肃查处。又比如排队,如果有人维持秩序,让插队者没有可乘之机,守规则的人就不会吃亏。
但如果维持秩序的人被收买而“花了眼”,对插队者视而不见,或者自己变成了插队者,又该怎么办呢?前段时间,河南省陕县法院某法官还真的“花了眼”,错判一案。而前几年,湖南邵东一个已被贵州师大录取的名叫罗彩霞的女生,就硬被一个公安局的政委挤掉,用自己的女儿冒名顶替去上学。相比于“体力型”插队,“权力型”插队更有“杀伤力”。当权力自己抢前插队时,它能一锤定音,批发性、隐蔽性地操控各种资源。这导致了权力崇拜和特权观念的滋生。人们到政府部门办事习惯于找熟人照顾,实际就是找一个能帮他插队的人。经常看到马路边上一个警察正在对违反交通规则的人开罚单,而那个违规者此时正忙于打电话找熟人说情。
崇拜特权的另一面,就是仇视、质疑特权。特权和蛮横的“体力型”插队者一样,霸占了别人的时间和机会,使人产生强烈的相对被剥夺感。它还改变了游戏规则所明确的预期,使人无从信任掌权的人。所谓政府公信力下降也由此而来。正因如此,弗朗西斯·福山教授断言,政府有可能摧毁信任。
政府要不成为摧毁信任的力量,就要护队而不插队。转型时期,政府仍习惯大包大揽,与各种利益并未真正切割,难免有“瓜田李下”之嫌。各级政府对自己兴趣和注意力所指向的事情,总习惯于用权力强力推进,一转身又把自己变成了插队者。比如,把商业拆迁变成政府行为;各地争相建设“征信系统”,收集公民和企业的不良记录,供人查询。又比如,帮人消除交通违规记录,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一种“产业链”。
建设有公信力的政府,关键还要推进政务公开,提高透明度,接受全方位监督。现在是网络时代,“围观”所形成的强大力量,使插队者难以逃遁。这几年,各地政府在“围观”中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危机感”。透过这种“危机感”,或许才能真正听到政府公信力成长的脚步声。(庄朝惠)
[中国青年报]
相关链接
新疆乌苏公安局长被指包养双胞胎 成都工投集团董事长戴晓明被调查
兰州市长戴价值20余万名表 山西人大代表娶4个老婆生10个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