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由西南财大一研究中心发布,有专家“感觉偏高”
新京报讯 (记者苏曼丽)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昨日发布的《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显示,2010年中国家庭基尼系数为0.61,超过0.4的相对合理线,其中城镇家庭内部的基尼系数为0.56,农村家庭内部的基尼系数为0.60。
该报告抽取了全国25个省份80个县的8438份数据样本。根据地区划分,我国东部地区基尼系数为0.59,中部地区的基尼系数为0.57,西部地区为0.55。调查组认为东、中、西部收入差距与其市场经济发达程度密切相关。
按照国际惯例,基尼系数0.4以上表示收入差距较大。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主任甘犁表示,退休养老、人情往来等转移性收入拉大城乡差距。
据该课题组测算,养老、退休金收入的差距占城乡家庭收入差距的25.3%,是造成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原因之一,与城镇比,农村的养老保险覆盖面窄,保障水平低。2010年农村户籍人口养老保险的覆盖率仅为34.5%,城镇的这一数字为87%。
记者查阅发现,中国自从2000年公布中国基尼系数为0.412之后,官方再也没有对这项统计公布过具体数字。目前对中国基尼系数的统计都是民间研究机构。
在2012年9月中国社科文献出版社发布的《社会管理蓝皮书——中国社会管理创新报告》测算的2010年我国基尼系数为0.438,并称20世纪90年代以来,基尼系数在以每年0.1个百分点的速度提高,并有进一步扩大的可能。针对这一数据,经济学家华生曾提出质疑,他表示中国目前的基尼系数至少在0.5以上。
在国家统计局的《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统计监测报告(2011)》中仅提到“从五项监测指标来看,2010年基尼系数略高于2000年的0.412。”
此外,上述报告还提到“目前,我国城镇和农村基尼系数可分别通过城乡居民住户收支调查的原始资料计算得出,但由于我国城乡居民的住户调查尚未一体化,所以,还不能直接通过住户调查资料计算全国的基尼系数,只能根据城乡居民住户调查收支分组资料估算得出。”
■ 观点
“感觉0.61数据结果偏高”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社会数据中心常务副主任李宏彬表示:“我们可以争论这个数据是不是准确的,是不是能够反映中国的现实,但是得有数据让我们去争论。相信也好,不相信也好,都得有数据。这个工作意义在于推动包括统计在内的其他部门或者其他研究机构公布他们的数据,这样我们可以互相比较。”
对于0.61的结果,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首席经济师祝宝良昨日表示,虽然收入分配确实存在一定差距,但感觉0.61偏高,中国各地收入差异较大,100元在不同地方的购买力相差很大,不能简单地计算。
甘犁:高基尼系数在经济高速发展中常见
昨日,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主任甘犁表示,高基尼系数是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常见现象,是市场有效配置资源的自然结果,它并不可怕,拉美国家的经济发展历程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他说,目前要出台的或者正在酝酿的收入分配政策,集中在初次分配的过程当中,比如提高最低工资率等,但这些方案有可能扭曲劳动力市场的价格,对改善基尼系数帮助不大。
“转移支付可有效降低收入差距,在西方国家没有经过转移支付之前基尼系数很高,经过转移支付以后,这些国家基尼系数都降低了30%左右,甚至低于0.3。再次分配是降低基尼系数的有效途径。”甘犁说。
■ 名词解释
基尼系数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其值在0和1之间。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若低于0.2表示收入绝对平均;0.2—0.3表示比较平均;0.3—0.4表示相对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