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自民党在众议院选举中取得压倒性胜利
新华网东京12月17日电(记者
吴谷丰)日本第46届国会众议院选举的最终开票结果17日凌晨揭晓,最大在野党自民党在众议院选举中取得压倒性胜利,单独赢得众议院过半数议席,时隔3年多后重新夺回政权。
最终开票结果显示,自民党赢得了294个议席,而选前是118个议席,成为众议院选举的最大赢家。准备与自民党组建执政联盟的公明党议席由选前的21个增至31个,自民党和公明党共赢得众议院三分之二以上的325个议席,超过了可控制众议院17个委员会的绝对稳定多数席位——269个,今后可占据各委员会委员长职位,并确保各委员会过半数的委员人数,从而实现稳定的国会运行。
开票结果还显示,执政党民主党议席由选前的230个减至57个,在众议院选举中遭到惨败,8名内阁大臣落选。作为第三极势力代表,“日本维新会”的议席由选前的11个增至54个,成为众议院第三大政党;“日本未来党”的议席由选前的61个跌至9个。
自民党总裁安倍晋三胜选后表示,自民党和公明党已决定组建执政联盟,今后将在参议院寻求理念和政策一致的政党在个别政策上进行合作。安倍就外交政策表示,首先将修复日美同盟的信赖关系,并在此基础上与中国等国改善关系。
日本首相、执政的民主党代表(党首)野田佳彦在败选后在记者会上说,民主党在众议院选举中失利的最大责任在党首,他将辞去民主党代表职务。
据日本媒体报道,日本计划于本月26日召开特别国会,众参两院将举行首相指名选举,选举产生下一任首相。新首相将立即组建新一届内阁。
日本首相由政党提名、国会众参两院议员投票选举产生。一般而言,国会中多数党领袖担任首相一职。根据日本宪法,当众参两院全体会议在首相指名选举中出现不同结果时,由众参两院议员组成的两院协议会进行协商。若协商不能取得一致意见,则将众议院的选举结果作为国会的表决结果。自民党在众议院480个议席中占多数,如无意外,安倍晋三将就任首相一职。
[新华网]
日本自民党赢得众议院选举
政策右倾加深周边国家忧虑
本报驻日本记者 田泓 刘军国 本报驻韩国记者 马菲 本报驻泰国记者 王慧
第四十六届日本国会众议院选举尘埃落定。截至日本当地时间12月17日深夜2时40分,选举计票结果显示,在众议院全部480个议席中,自民党获得293个席位,在选举中取得大胜。现执政的民主党仅获得57个席位,首相野田佳彦因对民主党惨败负责而宣布辞去总裁职务。
大选过后,自民党将把笼罩着右倾化阴云的日本引向何方?日本新一届政府是否能客观、公正地面对历史?如何处理同周边国家愈发紧张的关系?这些都成为舆论关注的重点。
投票率低——
比三年前低10个百分点
本报记者16日晚7点后再次来到设在东京都涩谷区加计塚小学的投票站时,发现仍有一些人急急忙忙地前去投票。一位50多岁的男子告诉记者,非常庆幸能够赶上投票,自己将票投给了自民党,因为民主党没有执行力,并且使日中关系恶化。另一位30岁的男性则向记者坦言,这次参选的政党非常多,很多政策也都非常相似,他在投票截止前1个小时才决定投给自民党。相比其他政党,自民党执政经验更加丰富,也有各个领域的人才,相信只有自民党才能解决眼下复杂的内政与外交困境。
日本总务省公布的统计结果显示,全国众议院选举投票率为59%,比三年前的大选低10个百分点。分析人士认为多重原因导致投票率低下。首先,三年前很多日本民众因为对自民党失望,期待着民主党能够实现政权更替,所以纷纷前去投票。民主党执政三年后,很多人开始认为无论谁执政都差不多,对政治慢慢丧失希望。其次,此次参选政党多达12个,在政策上非常相似,不少选民对于将票投给谁非常迷惑。此外,12月份举行大选,也影响了部分较为寒冷地区的投票率。
主张修宪——
改自卫队为国防军
今年刚刚有选举权的20岁大学生高桥把票投给了日本共产党,希望对自民党和日本维新会企图修改宪法起到牵制作用。
记者在投票站外面遇到投完票正在长椅上休息的两位老太太,一位91岁,一位84岁。她们说,三年前将票投给了民主党,但是民主党却联合自民党、公明党通过了消费税增税法案,让依靠退休金生活的人更加困难,所以这次将票投给了日本未来党。她们表示,无论如何都会来投票,因为自己的一票决定着自己未来的生活,希望更多的年轻人关心政治都来投票。
胜出的自民党将对日本内外政策进行调整。大选前,有关核电、消费税增税、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议(TPP)等方面的政策成为讨论的重点。自民党在竞选纲领中表示,将在三年内决定是否重启核电站,在10年内确立最佳电力构成;分阶段将消费税税率上调至10%,同时制定针对低收入群体的政策;反对推进TPP;主张为走出通货紧缩而推行大胆的货币宽松政策和积极的公共事业项目,明确设定2%的通胀目标。在安保和外交上,自民党主张在强化日美同盟的基础上开展外交,主张行使集体自卫权,修改宪法将自卫队改名为国防军,扩充海上保安厅的人员、装备和预算,加强对钓鱼岛的实际控制。
政策走向——
世界各国密切关注
《纽约时报》在分析自民党获胜的原因时指出,民主党因对核泄漏事故处理不当,没能兑现其在上一届选举中所作的承诺,而其他新政党的可靠性不足。专家们警告说,如果安倍晋三试图将日本引向极右道路,比如修改日本宪法,那么民众很快会转过来反对他。
路透社认为,尽管竞选时安倍晋三措辞强硬,但如果自民党赢得大选,将避免与中国发生严重冲突。熟悉外交政策的自民党议员暗示,尽管在领土争议问题上态度强硬,但安倍政府希望改善同中国的关系,使两国关系更为务实。
然而英国广播公司网站认为,安倍晋三将会努力兑现自己的竞选承诺,即加强日本的军力和国防,与中国针锋相对。安倍曾表示,如果当选,他领导的政府会考虑在钓鱼岛建立永久设施。
美联社认为,自民党上台后,日本政府将进一步右倾化,可能会加剧和中国的紧张局势。安倍晋三在选举时对中国态度强硬,但是他上台后的具体表现还有待观察。
日本大选也牵动着周边国家的神经。韩国《亚洲经济》认为,此次日本众议院选举后,日本的右倾化趋势加速,将使周边国家的忧虑不断加深。
韩国《首尔经济》认为,再次开启自民党时代的日本将在经济、外交、安保等方面的主要政策走向来个大调头:外交、安保方面的右倾化可能使东北亚局势更加紧张;经济政策将从解决分配问题转向实现大规模增长,尤其是为摆脱通货紧缩和日元升值,将采取无限制的金融缓和政策,这将助长全球量化宽松竞赛,给国际金融市场带来不良影响。
(本报东京、首尔、曼谷12月16日电)
无奈的选择(点评)
杨伯江(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学者):日本民众选择自民党,一方面,不是因为多么喜欢自民党,而是对民主党三年失败执政的一种反弹。初步统计显示,在投票率不高的情况下,民众选择自民党实际上也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另一方面,选择自民党与选民的关注点有关。民众认为,经济复苏应该放在头等大事位置,他们期待就业和生活质量改善。作为老牌执政党,自民党有一定的治理能力,其宣传口号吸引了民众。
廉德瑰(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亚太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日本的众议院选举结果揭晓,自民党获胜,民主党失败,政权将在这两个党之间发生交替,但是在政局变化的背后,有些不变的因素仍然存在:政党依然是劣中选优,政客依然是右倾保守,政策依然是摇摆不定。自民党此次虽卷土重来,但面貌并非焕然一新。右倾保守救不了日本,政策的摇摆不但让选民无所适从,也会失去邻国的信任,长期下去,依然跳不出内阁短命的怪圈。
吴怀中(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学者):即将上任的日本政府领导人对所面临的各方面挑战需要有清醒的认识。经济上长时间的衰退使日本国内局面死气沉沉。
从现实意义上来说,日本在振兴国内经济、改善民生、缩减政府赤字等方面必须依靠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的拉力。2011年中国和日本之间的贸易投资往来超过3000亿美元,改善中日关系对日本政府走出国内经济困局具有关键的意义。
[人民网-人民日报]
回归的右翼:安倍晋三
日本第46届国会众议院“总选举”初步结果显示,最大在野党自民党以压倒性的优势,时隔3年重夺政权,如不出意外,58岁的党首安倍晋三时隔5年也将重回首相之位。
6年前他当选日本首相,既为家族赢得了“一门三相”的荣耀,也使自己成为了日本战后最为年轻的首相。但执政不足一年,以健康不佳为由突然辞职,留下了“不负责任”的指责的同时,也自此开启了日本六年六相的怪圈。韩国《中央日报》称,他的再次当选将在亚洲乃至世界激起巨大涟漪。
右翼的门徒
“作为政治家,我曾经经历过失败。但也正是因此,我现在已经做好准备,为日本献出一切。”安倍在最近出版的一期杂志上如此写道。
他所谓的失败,指的是2007年他突然以健康原因辞去首相职位,这一突然辞职,被当时的在野党指责为“不负责任”。
安倍晋三出身政治世家,其祖父曾担任国会议员,外祖父是甲级战犯岸信介,曾两度出任日本首相;外叔祖父佐藤荣作也曾担任过日本首相,父亲安倍晋太郎生前曾任日本内阁外相。在政治理念上,安倍晋三多次表示,对自己影响最大的是外祖父岸信介,安倍因此也被视为右翼的门徒。
低调数年,高调出山
2012年,低调多年的安倍晋三再度出山,时隔6年,安倍已经完全从曾经失败阴影中走了出来。在大选的过程中他本人频频就各种事件发声,同时也与时俱进,甚至学习美国大选的那一套,呼吁参加党首辩论;开Facebook;他的夫人也不遗余力地帮助他竞选。据日本数家杂志的报道称,现年50岁的准“第一夫人”安倍昭惠,在东京开了一家名为《涡》的居酒屋,卖一份猪肉汁套餐980日元(约合人民币70元),这个价钱在日本还比较实惠。据该店关系者称,拥有一家自己的饮食店一直是安倍昭惠梦想。最开始安倍晋三并不答应,但是安倍昭惠认为,老公的政治人生和我的人生是不同的两样,这一话题当时引起了日本媒体的追捧。
务实者安倍晋三
“如果一个人举出日本面临的所有问题,他们都源自一个根本原因。”在安倍亲手执笔的《走向新的国家》中写道,“和我五年前担任首相时相比,我的立场没有任何变化。我仍认为,日本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要摆脱战后体制。”
这也可以解释何以二度当选自民党总裁之后,安倍就迫不及待地参拜靖国神社,以彰显自己的立场。五年后,安倍的政治立场也变化甚微。
2006年初次当选首相时,安倍选择了中国作为国外访问的第一站,借以修补中日关系;而近日他表示美国将是他成为首相后的初访对象。日本前外交官、分析家三宅邦彦(音译)认为安倍是“最务实和最现实的政治家”。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日本所副研究员霍建岗则认为,安倍的务实,其实是一种功利的证明。“怎么对自己最有利,就怎么办。”
虽然安倍曾在2006年凭借超高的人气支持出任日本首相,但在他当首相期间实在没有什么值得吹嘘的政绩。安倍上任后可能会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扭转现今日本经济的颓势以实践自己在竞选时许下的承诺,但是如果实际效果不佳,面对的危机和压力日益严重,安倍可能更热衷于在度过前面简短的蜜月期后保住自己的权力和饭碗。——英国《金融时报》
(韩旭阳)
● 1977年
毕业于东京成蹊大学;后在美国南加州大学攻读政治。
● 1982年
担任时任日本外务大臣的父亲安倍晋太郎的秘书官
● 1993年
当选日本众议院议员,此后连续3次当选
● 2000年
出任森喜朗内阁官房副长官
● 2001年
任小泉内阁的官房副长官
● 2003年
小泉连任党总裁后,接任日本自民党干事长
● 2004年
自民党在参议院选举输给民主党,安倍请辞干事长职位
● 2005年
就任第三次小泉改造内阁的官房长官
● 2006年
当选为第21届自民党总裁,后就任第90届首相
● 2007年
宣布辞去首相一职
● 2012年
再次当选为第25届自民党总裁
言论
“我担心有那么一天,日本领海内中国舰艇的数量会超过日本。……(日本)必须增加防卫预算,利用海上自卫队的旧军舰巡海。……有民主党的某阁僚抹黑我,说是‘安倍晋三当了首相,中日就会发生战争’。这实在是一个非现实的担忧。……中日两国以海为国界,为追求其中利益,自然会有起冲突的时候。不过,中日两国在经济上有着切也切不断的依赖关系。……中日之间的老关系是‘友好第一’,即便那不利于日本的国家利益也要维持‘友好’。不过,我认为友好应该是通往利益的一种手段,并非目的。若将本来是手段的东西当成是目的,那就是本末倒置。”
——安倍晋三近日在日本杂志《文艺春秋》上撰文《走向新的国家》。
■ 政策主张
安倍政策主张令人忧虑
1 内政
主张修改日本和平宪法,将自卫队升格为国防军,允许行使集体自卫权。但根据法律规定,修改宪法条文,首先需向国会提交宪法修正案,在获得众参两院三分之二以上议员赞成后,还要在公投中得到三分之二以上民众赞成后才能修改。在反对修宪的强烈呼声中,修改宪法难度极大。
2 经济
主张大胆放松银根,将摆脱通货紧缩、制止日元升值列为首要课题,实现3%以上的名义经济增长率。安倍在选战中炫耀其六年前任首相时的政绩:日本经济持续增长,日元汇率保持稳定。目前,日本经济持续低迷,加上欧债危机持续发酵、美国经济回升缓慢,此时日本政府放松银根,未必能取得预期效果。
3 外交
主张强化日美同盟关系。但这面对冲绳民众的强烈反对,强化日美同盟关系面临困难。此外,日本政府非法对中国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实施所谓的“国有化”,导致中日关系严重恶化。日方如不停止损害中国领土主权的行为,如不以实际行动纠正错误,中日关系就不可能得到改善。据新华社
■ 对话专家
右翼崛起影响尚存疑
新京报:日本向右转的原因?
霍建岗(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日本所副研究员):日本民众认为自己的国家竞争力越来越弱了,希望给自己找回一些自信。而政党就利用这一点来说事,借以赢取选民的支持。
新京报:右翼崛起会对日本外交政策产生何种影响?
霍建岗:影响取决于执政党本身决策。自民党占据的优势太大了,石原慎太郎和桥下彻领导的右翼政党日本维新会这样的新政党可以在一些问题上叫嚷,但是决定重要议题的仍然是执政党。如果维新会和自民党联合执政,那会对外交政策产生影响。
新京报:安倍上台后对外政策是否会发生变化?
霍建岗:现在很难预测他以后政策转向的证据。
但是外交政策受到外在的制约因素,可以有变化,而不会太剧烈。“比如日本无论谁上台,都不可能和美国翻脸。不能说安倍上台以后不会变,但是变得太出格的话,肯定会撞得头破血流。根据目前的情况,现在不能做任何判断,现在做判断是太轻率的。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高美(除署名外
[新京报]
听其言观其行:日本自民党干事长表示将与中国构筑信赖关系
新华网东京12月16日电(记者
郭一娜)刚刚赢得日本众议院选举的自民党干事长石破茂16日晚在东京表示,自民党执政后将与中国政府构筑信赖关系。
石破茂在新闻发布会上回答新华社提问时说,“日中两国是无法搬家的邻居。双方在维护自身国家利益的过程中,需要坦诚认真地展开对话”,自民党政权上台后应该与中国政府建立信赖关系。
当晚,自民党党首安倍晋三也对日本媒体表示,自民党执政后将尽快改善日中两国关系。根据多家日本媒体的统计,在当天举行的日本第46届国会众议院选举中,最大在野党自民党赢得了众议院过半数议席。这意味着自民党将时隔3年多后重新夺回政权。
[新华网]
相关报道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赴日证言
新华网东京12月16日电(记者张诚)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夏淑琴16日在东京参加证言集会,含泪讲述了侵华日军在南京犯下的滔天罪行。
在东京都江东区龟户文化中心举行的“纪念南京大屠杀75周年·2012年东京证言集会”上,能容纳100多人的会议室座无虚席,84岁的夏淑琴发表证言说,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残忍杀害了夏淑琴一家9口人中的7人,年仅8岁的她和4岁的妹妹夏淑云幸存下来,但她被日军捅了3刀。当时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拉贝的日记和委员约翰·马吉拍摄的影像胶片均详细记录了她们当时的遭遇。
夏淑琴的证言感动了现场所有人。年近80岁的日本前历史教师松影训子告诉记者,她从证言中了解到历史真相,将转告年轻的教师和朋友们,让他们告诉学生二战期间日本是给受害者制造痛苦的加害者,那些试图否认南京大屠杀的人非常可耻。
夏淑琴是应日本友好团体邀请赴日本作证言的。她6日抵达日本,先后在日本大阪、京都、福冈、冈山、神户、金泽和名古屋参加“证言集会”,东京是最后一站。每到一站,她都受到了热烈欢迎。
据了解,另一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余昌祥12日抵达日本,他将在福冈、熊本等地参加为期7天的“证言集会”。
[新华网]
相关评论
看日本当局怎样收拾“烂摊子”
日本要成为一个正常国家,处理好同亚洲各国的关系,必须学会反省历史、洗刷罪责、克制冲动、规范言行。
日本众议院选举结果揭晓,自民党单独赢得半数以上议席,日本新首相人选浮出水面。
日本新首相接手的是个烂摊子,这个烂摊子是怎么来的,想必也心知肚明。在政治、经济和外交领域,自民党和民主党之间有制衡,也有协动。如何以正确的历史观和应有的大局观处理好同外部世界,特别是同亚洲邻国的关系,对日本尤为重要。外交败笔将对其国内政治、经济发展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有三个问题是日本必须严肃对待的。
首先是参拜靖国神社的问题。靖国神社当年是日本军国主义对外发动侵略战争的精神工具,至今供奉着对亚洲受害国人民血债累累的二战甲级战犯牌位。参拜靖国神社问题事关日方能否正确认识和对待日本军国主义侵略历史,能否尊重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受害国人民的感情。日方必须正视和反省历史,切实本着“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精神,恪守其在历史问题上作出的郑重表态和承诺。
第二是钓鱼岛问题。日方必须清醒认识到,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包括其领海和领空的主权属于中国,日本必须停止在钓鱼岛海域、空域的非法活动。今年以来,日本政府在钓鱼岛问题上不断挑起事端,姑息纵容右翼势力掀起风波,执意上演了一出“购岛”闹剧,使中日关系陷入低谷,也严重破坏了中日民间的正常交往。日方必须清醒认识到,任何旨在强化其对钓鱼岛控制的企图都是不可能得逞的,任何想要借钓鱼岛这张牌来转移国内民意的做法,终将给自己套上更多的绳索。
第三是和平宪法问题。一段时间以来,一些日本政客积极谋求修改和平宪法和“无核三原则”,鼓吹所谓的集体自卫权,甚至公开宣称要将自卫队升格为国防军。日本试图挣脱战后国际秩序的束缚,在政治和军事上成为所谓正常国家。日方必须清醒认识到,和平宪法是对日本进行和平改造的法律依据,也是战后60多年来维系日本发展的重要保障,放弃和平宪法无异于拿日本前途冒险。
上述这三个问题均为大是大非的原则性问题,容不得半点含糊。参拜靖国神社是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的否定,改变领土归属是动摇战后国际秩序安排的基石,修改和平宪法是对亚洲和平稳定的冲击。
日本一些政要在竞选过程中的言行极不负责任,借国内经济低迷鼓动“右倾化”。自民党上台后,日本极端民族主义情绪和“右倾化”是否会进一步强化?包括西方媒体在内的国际舆论已经对此表示担忧。日本要成为一个正常国家,处理好同亚洲各国的关系,必须学会反省历史、洗刷罪责、克制冲动、规范言行。攀附外部力量恣意行事,违背时代潮流,没有任何前途可言。
中日关系是进还是退,正处于一个关键阶段。中日两国正在通过外交谈判重建关于钓鱼岛主权争议的共识,希望日方新领导人能从大局出发,从亚洲的长远发展出发,避免争端升级,共同而有效地管控危机,尽快把焦点转移到中日合作和地区合作等重大议题上来。
[人民网-人民日报]
中日新班子“硬碰硬”还是“面对面”
截至当地时间2时40分,除少数几个议席尚未确定,日本第46届众议院大选已板上钉钉。
和此前民调没有太大出入,自民党获得众议院293个席位,将上台执政。现任首相野田佳彦领军的民主党则苦果难咽,只剩下57个议席。与民主党同样难看的是右翼政治家石原慎太郎与大阪市长桥下彻联手组成的日本维新会。选前高喊“要在日本政坛掀起台风”的“第三极”势力领头羊,最后只拿下了53个议席。
此次众议院大选,是日本民众对民主党3年执政的“期终考试”。很显然:民主党最后不仅没及格,分数还特别低。除了在核电、消费税、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等国内政策上摇摆不定招致民众反感外,民主党在外交上的拙劣表现,也是其丢掉政权的重要原因。
一直以来,对华政策上日本无非两种选择:要么“硬碰硬”,要么“面对面”。野田佳彦等民主党领导人,为了挽回一再下降的支持率,饮鸩止渴地选择与中国“硬碰硬”,在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之际,把中日关系降到冰点。结果日本民众用选票对“硬碰硬”的政党说了“不”。
坦率而言,对于即将诞生的日本自民党政权,中国有一些忧虑。自民党内一些鹰派政治家在大选期间发出的“强硬”语言,中国不能不给予警惕。当然,在西方政治学当中,“竞选语言”与“执政行动”常常是有距离的。实际上,自民党政权不仅有过小泉内阁时期与中国“硬碰硬”的惨痛经历,成为在野党后也亲眼目睹了民主党政权与中国“硬碰硬”的沉痛教训。党首安倍晋三再次上台能不能接受教训呢?
我们注意到,明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35周年。当年,安倍晋三的父亲安倍晋太郎担任福田赳夫内阁的官房长官,曾为中日关系四大政治文件之一的《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倾注了心血。在其后担任中曾根康弘内阁外务大臣期间,安倍晋太郎积极推动日本对华政府贷款(ODA),对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表示敬意。通常来说,日本政治家讲究“子承父志”。我们因此有理由期待安倍晋三重新执政后不会成为“不孝政权”。
我们注意到,2006年9月安倍晋三继小泉纯一郎出任日本首相以后,当月即访华进行“破冰之旅”,与中方高层达成日本首相任职期不参拜靖国神社的共识,将中日关系定位为“战略互惠关系”,让降至冰点的中日关系出现转圜。最近,安倍晋三在《文艺春秋》月刊上表示,“取得政权以后,希望再一次构筑日中战略互惠关系”。政治家以“信”为首,我们因此期冀安倍晋三重新执政后成为一个守“信”的政权。
我们还注意到,安倍晋三在这次大选中把经济问题放在首位,表示重新执政后要尽最大的努力解决持续下衰的日本经济。日本央行发布的12月企业短期经济观测调查结果显示,大型制造企业景气判断指数为负12,连续两个季度恶化。日本媒体指出这与中日关系恶化有直接关联。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安倍晋三重新执掌政权以后,即使为了日本的“国益”,也会在修复中日关系上下功夫。
这次大选过程中,安倍晋三始终强调民主党政权3年来的外交是“败北外交”。回首再看中日关系,再次验证了中日两国“合则两利,斗则两伤”的论断。日本选民最终将右翼政治家石原慎太郎领衔的日本维新会弃之不顾,也说明他们内心求稳求和,不愿意执政党在右倾道路上走得太远。
因此,如何与中国“面对面”修复中日关系,应该是安倍晋三考虑的事情了。
(作者为《日本新华侨报》总编辑)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大选之后,日本或将回归传统对华路线
重归自民党时代的未来日本政坛,应能保持一定的结构性稳定,对华关系则或将回到自民党较传统的对华路线,即经济上加强合作,政治上坚持己见。
据新华社报道,16日日本国会众议院选举结果显示,最大在野党自民党赢得众议院过半议席,将在时隔3年多后重新夺回政权。曾自行放弃首相职位的自民党领导人安倍晋三将在26日特别国会会议上再获首相提名。
3年前的立法选举,民主党大获全胜,将“天然执政党”自民党从绝对优势赶到偏安一隅,是因为选民厌倦了自民党死气沉沉的门阀政治,投了“自民党的反对票”;同样,此次自民党的大获全胜,与其说选民选择了自民党,毋宁说他们选择了摒弃民主党。
后者上任之初曾被选民寄予厚望,但学生免费、增加家庭补贴、对中小企业减税、不增加消费税和取消公路收费等承诺无一兑现,而福岛的地震、海啸、核泄漏三重灾难,和政府的拙劣应对更丧尽人心,正如某位选民对“法兰西24电视台”记者所言,他们并非相信自民党,但“那至少是个曾执政过很久、自己也熟悉的党”,关键是“民主党必须下去”。
此次选举是在日中关系紧张、右翼民族主义声势浩大的背景下举行的,右翼临时组建的日本维新会频频活动,自民党本身为迎合这种潮流,也提出诸如“修改和平宪法”、“改自卫队为国防军”、“对华强硬”等主张。
但投票前夕,这种迎合性的激进右翼主张,在自民党候选人的口中已变得渐渐淡化,安倍等人开始避免直接谈及修宪等敏感问题,甚至直言将“寻求缓和与中国关系”。选前日本《产经新闻》调查显示,在被问及“什么是日本当务之急”时,32%受访者回答是“经济”,23%是“卫生系统改革”,10%是“税收制度”,7%是“灾后重建”,因此对未来的首相和执政党而言,能否重振日本经济才是关键,民族主义话题的炒作只能适可而止。
由此可见,重归自民党时代的未来日本政坛,至少在本届国会的4年任期里,应能保持一定的结构性稳定,新内阁面对重振经济、解决债务赤字、修补与邻国关系、理顺日美同盟等一系列难题,将不得不把更多精力放在“内务”上,而在外交层面则会相应收敛“选举姿态”,回归自民党传统的中右立场,在诸如“修宪”等敏感问题上,则会小心翼翼地“一慢二看三通过”。
至于对华关系,则同样会“回稳”——回到自民党较传统的对华路线,即经济上加强合作,政治上坚持己见,尽可能不刺激中国民族情绪,并力争恢复对日本经济恢复有利的中日密切经贸往来合作,当然,前提是同样不会刺激日本国内的民族情绪。
由此可见,指望安倍重任首相后再演一把2006年首次当选时的“对华破冰之旅”,令中日关系柳暗花明、曲径通幽恐是奢望,但也不应认定,这位政坛门阀出身的“年轻老政治家”,会真的去一一兑现那些选战中、尤其选战早期那些和中国有关的刺激性言论,在日本政坛“一极化”、维新会等不能构成有分量一极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陶短房(学者)
[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