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公正平台   创造宽容环境

WELCOME TO 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树育健康心态   共谋高尚事业

科学热点
科学新论
专家论坛
科学观察
科学讨论
科学杂谈
科学轶趣
科学成果
科学论文

 

中共举行国家科技奖励大会 郑哲敏王小谟获2012年国家最高科技奖


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13-01-18

 

中共中央、国务院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新华网北京1月18日电(记者 霍小光 顾瑞珍)中共中央、国务院18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胡锦涛、习近平、温家宝、李克强、刘云山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

上午10时,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共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宣布大会开始。国家主席胡锦涛向获得2012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郑哲敏,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电子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王小谟颁发奖励证书。随后,胡锦涛、习近平等向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的代表颁奖。

习近平主持大会。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在大会上讲话。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会上宣读了《国务院关于2012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

2012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共授奖330个项目和7位科技专家。其中,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2人;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4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74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3项、一等奖22项、二等奖187项;授予5名外籍科学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新华网]

中国重奖科技精英 第9次空缺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新华网北京1月18日电(记者 余晓洁 顾瑞珍)中共中央、国务院18日在北京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表彰在科技前沿和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中具有卓越建树的7位科技专家和取得重大突破的330个科研项目。

国家主席胡锦涛向获得2012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郑哲敏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电子科学研究所研究员王小谟颁发奖励证书。他们分别获得500万元奖金。

这是自2000年以来,中国连续第13年重奖创新型科技精英。中共十八大指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

中国的奋斗目标是确保2020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同时建成创新型国家。到那时,科技进步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提高到约60%

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共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主持了奖励大会。

习近平说,“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以获奖者为榜样,继续发扬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精神,始终把祖国和人民放在心中,努力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创新成果。”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讲话中说,党的十八大开启了我国科技事业新的伟大征程,赋予了科技工作者神圣而光荣的使命。我们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坚持把科研的重点放在产业发展前沿,以企业为主导深化产学研结合,下大力气攻克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争取在高技术产品研发和市场开拓上取得重大突破。

温家宝说,要努力营造各类创新主体平等竞争的政策环境。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形成崇尚科学、遵循规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风尚。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会上宣读了《国务院关于2012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

五位对中国科技事业作出重要贡献的外国专家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他们分别是来自美国的理查德·杰尔、朗尼·汤普森,加拿大的费立鹏,丹麦的弗莱明·贝森巴赫,来自日本的黑川真一。

“作为一个科学家,我为成长和奉献于这个时代感到荣幸。事实证明,只有创新才有科学技术进步,才有经济发展,才有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才有国家的繁荣富强。人生有限,创新无涯,立志报国是创新的动力,脚踏实地是成事的基础。”王小谟代表获奖科学家发言时说。

统计显示,2011年,中国共授权发明专利17.2万件,是2001年的近11倍;其中企业的发明专利年度授权量更是迅猛增加,从2001年的1000余件增长到2011年的5.8万多件。与此同时,中国的国际专利申请量,也由2001年的1731件上升到2011年的1.64万件,世界排名从第十位上升至第四位。

“这是我国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可喜成果。”科技部党组书记王志刚表示,中国国内、国际专利迅速增加的背后,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大幅提升。

鲜花和掌声背后也有缺憾,201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再度空缺,这已是13年中这一奖项一等奖的第9次空缺,这说明中国基础研究与国际一流水平还有差距。

    [新华网]

郑哲敏、王小谟获2012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 谁能拯救自然科学奖连年吃零蛋

 

资料图:王小谟院士

资料图:王小谟院士

资料图:郑哲敏院士

资料图:郑哲敏院士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消息,据中央电视台报道,18日上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2012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据中国政府网报道,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的规定,经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评审委员会评审、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审定和科技部审核,国务院批准并报请国家主席胡锦涛签署,授予郑哲敏院士、王小谟院士2012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国务院批准,授予“水稻复杂数量性状的分子遗传调控机理”等41项成果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授予“飞机钛合金大型复杂整体构件激光成形技术”等3项成果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授予“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新技术及其应用”等74项成果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授予“嫦娥二号工程”等3项成果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授予“盾构装备自主设计制造关键技术及产业化”等22项成果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授予“特色热带作物种质资源收集评价与创新利用”等187项成果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授予美国化学家理查德·杰尔等5名外国专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附:郑哲敏简历

  著名力学家、爆炸力学专家。早期在水弹性力学研究中取得成就。长期从事固体力学研究,开拓和发展了我国的爆炸力学事 业。擅长运用力学理论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提出了流体弹塑性体模型和理论,并在爆炸加工、岩土爆破、核爆炸效应、穿甲破甲、材料动 态破坏、瓦斯突出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倡导海洋工程力学、材料力学性能、环境灾害力学的研究,创建了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非线性 连续介质力学实验室,为推动我国力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郑哲敏

  一、 成长道路与科研经历

  1924年10月2日,郑哲敏出生于山东济南,原籍浙江宁波鄞州。其父亲郑章斐崇尚实业,教育子女勤勉好学、修身养性。郑哲敏热爱祖国、坦荡正直、勤勉好学、兢兢业业的特征很大程度上源于家庭教育的影响。

  1943年,郑哲敏考入西南联合大学电机系,次年转入机械系。1947年毕业后,郑哲敏留在清华大学做钱伟长教授的助教。

  1948年4月,在梅贻琦、陈福田、钱伟长、李辑祥等人的推荐,以及“国际扶轮社国际奖学金”的资助下,郑哲敏获准入学美国加州理工学院。一年后,郑哲敏成为钱学森的博士研究生。

  1952年6月,郑哲敏获得加州理工学院应用力学与数学博士学位,并在热弹性力学、流固耦合力学等新的学科方向上取得了重要进展。

  1954年9月27日郑哲敏在美国移民局取消了对一批留学生不得离境的限制后,于从纽约乘船离美,辗转欧洲,于次年2月21日回到祖国。

  1955年4月,郑哲敏进入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力学研究室工作,任副研究员。他随后参加钱学森创建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以下简称力学所)的工作。

  1956年1月,郑哲敏成为力学所的首批科技人员之一,任弹性力学组组长。

  1956年,郑哲敏作为助手参加了钱学森主持的12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中全国力学学科规划的制订。

  1958年起,郑哲敏担任力学所第四研究室副主任。除了抗地震研究之外,他直接参加了大型混流式水轮机叶型流体力学设计的研究。1959年,郑哲敏建议并领导了爆炸成形和高压挤压成形的研究。

  1960年,郑哲敏担任力学所第二研究室副主任。由于郑哲敏及其团队在爆炸成形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钱学森提出了工艺力学和爆炸力学的概念。爆炸力学正式成为第二研究室的主要学科方向。经过30余年的努力,郑哲敏领导第二研究室在流体弹塑性模型等爆炸力学基础理论,以及核爆效应、穿破甲机理、防护工程、爆炸加工、爆炸安全、爆炸处理水下软基、瓦斯突出机理等爆炸力学主要应用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有重要影响的成果。

  1972年开始,郑哲敏多次参加力学规划的起草工作。1977年,他作为规划起草小组组长,参与主持制订了中国科学院的力学学科发展规划。1978年,郑哲敏作为主持人之一,组织制订了全国力学学科规划。

  1978年郑哲敏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副所长。

  1979郑哲敏担任力学所新组建的材料力学性能研究室主任。在近20年的时间内,力学所在材料力学性能研究方面取得了12项国家和中科院的科技成果奖。

  1980年,郑哲敏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1980年12月,郑哲敏担任力学所常务副所长。

  1982年5月,郑哲敏担任中国力学学会常务副理事长。

  1984年2月,郑哲敏被任命为力学所所长。

  1986年至今,郑哲敏担任中国科学院海洋工程科学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承担了国家科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院、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的多项项目,为我国海洋油气采输做出了重要贡献。

  1986年8月至1990年9月,郑哲敏担任中国力学学会理事长。

  1988年6月,郑哲敏领导建立了力学所非线性连续介质力学开放研究实验室(LNM),并担任首任室主任。该实验室于1999年10月被科技部批准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

  1988年至1996年期间,郑哲敏担任两届国际理论与应用力学联盟(IUTAM)大会委员会委员。

  1992年,郑哲敏会同力学学科的院士和专家,阐明力学具有基础科学和技术科学的两重性,以及力学在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科技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1993年,郑哲敏任国家科委成立的“力学科学小组”组长,组织编写的力学发展规划编入了《21世纪初科学发展趋势》的总体规划中。

  1993年2月,郑哲敏由于在爆炸力学理论和应用上的成就,当选为美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1994年,郑哲敏选聘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997年,郑哲敏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力学学科发展战略研究组组长,完成了自然科学学科发展战略调研报告之一《力学》。

  1999年7月,郑哲敏作为力学学科规划顾问组组长,组织顾问组对“全国基础研究‘十五’计划和2015年远景规划”中的力学学科发展规划进行了总体指导。

  20世纪90年代,郑哲敏先后担任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副主任、主任和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成员。

  2000年,郑哲敏、吴承康等领导创建了力学所工程科学研究部,倡导钱学森工程科学思想,主攻海洋、环境、能源中的关键力学问题,以引领行业的发展。现在,工程科学研究部已经发展成中国科学院流固耦合系统力学重点实验室和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等离子体与燃烧中心。郑哲敏现在担任中国科学院流固耦合系统力学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

  2003年至2004年,郑哲敏担任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国家战略高技术与高新技术产业化研究”专题咨询组组长,“国防科技问题研究” 专题咨询组副组长,并参与了第14专题“基础科学问题研究”的有关工作,承担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若干专题的咨询。

  2004年,郑哲敏受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院士工作局的委托,承担了“世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趋势和我国的战略对策”咨询项目。

  2004年至2008年郑哲敏成为国际理论与应用力学联盟(IUTAM)八位执委之一。

  近年来,郑哲敏将研究的重心转向了水下高速航行体的流固耦合力学问题、海底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技术与安全性等方面,带领相关研究团队为国家海洋安全和海洋资源能源的开发做出贡献,并指导有关课题组继续进行爆炸与冲击动力学研究。

  王小谟简历:

  王小谟 (1938.11.11-- ) 雷达工程专家。上海市金山县人。1961年毕业于北京工业学院。电子工业部电子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信息产业部科技委副主任。

  60年代创造性提出脉内扫描方法,使雷达系统大大简化。

  70年代担任JY-8雷达主持设计师,研制成功我国第一部自动化引导雷达。

  80年代主持设计的JY-9雷达,具有较好的低空性能,在国外的演习和综合评分中名列前茅,获得了国内外多部订货,是国际上优秀低空雷达。从事雷达科研30余年,设计研制了多种型号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雷达,尤其在三坐标雷达和低空雷达方面卓有建树,为国家创造出较大的经济效益,为军事电子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分别获1986年、1995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988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主要论文有《计算机模拟试验法-雷达发展概率的计算》、《三坐标雷达的最佳设计》等。

  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来源:中国工程院)

    [新浪网]

3个创新团队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新华网北京1月18日电(记者 罗沙)第二军医大学肝癌临床与基础集成化研究创新团队等3个创新团队18日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记者了解到,创新团队已是我国科学研究组织的主要形式,成为推动我国科技发展的重要力量。

  第二军医大学肝癌临床与基础集成化研究创新团队起始于1958年,以提高肝癌综合诊治疗效及探讨重要分子机制的集成化研究为目标,强化协同创新和集成攻关,解决了肝癌诊疗中的一系列关键理论和技术问题,极大提高了手术成功率和术后生存率。

  同样获奖的国防科技大学高性能计算创新团队是一支既能在学术上参与国际竞争,又能在国家重大工程中驾驭复杂系统研制的团队。他们先后研制出银河、天河系列高性能计算机,其中赫赫有名的“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使我国高性能计算机研制综合技术水平进入国际先进行列。

  在创新团队成为推动我国科技发展重要力量的同时,跨国交流与合作也已成为我国科技创新活动的常态。本次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上,来自4个国家的5名专家荣膺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来自美国的理查德·杰尔教授是著名物理化学家和分析化学家,他的同胞朗尼·汤普森教授是著名冰川环境和古气候学家,来自丹麦的弗莱明·贝森巴赫教授在物理、化学、纳米科技等多个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来自日本的黑川真一是国际知名粒子加速器专家,来自加拿大的费立鹏教授是著名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专家,他们都为我国科技发展、人才培养以及国际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

    [新华网]

 

 

相关报道

新闻背景:我国五大国家科学技术奖

  新华网北京1月18日电 为奖励在科技进步活动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公民、组织,中国设立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5项国家科学技术奖。

  2012年度国家科技奖励大会18日在京举行,共授奖330个项目和7位科技专家。郑哲敏院士和王小谟院士摘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每年授予人数不超过2名,获奖者必须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卓越建树;在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技术产业化中,创造巨大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奖金500万元。

  国家自然科学奖授予在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中阐明自然现象、特征和规律,作出重大科学发现的公民;国家技术发明奖授予运用科学技术知识做出产品、工艺、材料及其系统等重大技术发明的公民;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授予在应用推广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完成重大科学技术工程、计划、项目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公民、组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授予对中国科学技术事业作出重要贡献的外国人或者外国组织。

  以上奖项每年评审一次。

    [新华网]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历届获奖人回顾

 

  中新网1月18日电 中共中央、国务院18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2012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揭晓2012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的评选结果。

  1999年5月国务院发布《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根据《条例》,国务院设立了五项国家科学技术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报请国家主席签署并颁发证书和奖金。奖金数额由国务院规定。获奖者的奖金额为500万元人民币。

  在奖项中,每年不超过两名的国家最高科技奖,是中国科技界的最高荣誉,自2000年国家科技奖开评以来,共有20人获此殊荣,平均年龄超过80岁。

  根据国家科技奖励办公室公布的国家最高科技奖评选流程,要摘取这项桂冠,需经过重重筛选。其评选流程为:省级政府、国务院有关部门推荐或最高奖获得者个人推荐——院士、专家对推荐人选进行咨询、打分——国家最高科技奖励评审委员会评选——国家科技奖励委员会审定——科技部核准——报国务院批准——国家主席签署证书,颁发奖金。

  据了解,为确保最高科技奖的公正,国家最高科技奖励评审委员会实施的是记名投票方式,每一位评审委员都必须对自己的一票负责。到会委员必须有三分之二多数通过才算有效。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情况简介

  2000年度至2011年度,共有20位专家被授予“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00年度获奖人

  吴文俊(1919.05~) 男,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袁隆平(1930.09~) 男,杂交水稻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

  2001年度获奖人

  黄 昆(1919.09~2005.07) 男,物理学家,生前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

  王 选(1937.02~2006.02) 男,计算机应用专家,生前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

  2002年度获奖人

  金怡濂(1929.09~) 男,计算机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并行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

  2003年度获奖人

  刘东生(1917.11~2008.03) 男,地球环境科学专家,生前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王永志(1932.11~) 男,航天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研究员。

  2004年度获奖人空缺

  2005年度获奖人

  叶笃正(1916.02~) 男,气象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吴孟超(1922.08~) 男,肝胆外科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教授。

  2006年度获奖人

  李振声(1931.02~) 男,小麦遗传育种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

  2007年度获奖人

  闵恩泽(1924.02~) 男,石油化工专家,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工。

  吴征镒(1916.06~) 男,植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

  2008年度获奖人

  王忠诚(1925.12~2012.09) 男,神经外科专家,生前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教授。

  徐光宪(1920.11~) 男,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

  2009年度获奖人

  谷超豪(1926.05~2012.06) 男,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生前为复旦大学数学研究所名誉所长。

  孙家栋(1929.04~) 男,航天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高级技术顾问。

  2010年度获奖人

  师昌绪(1920.11~) 男,材料科学家,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特邀顾问、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名誉所长。

  王振义(1924.11~) 男,血液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终身教授。

  2011年度获奖人

  谢家麟(1920.8~)男,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粒子加速器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曾任高能物理研究所副所长、“八七工程”加速器总设计师、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工程经理等职,先后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等11项奖励。

  吴良镛(1922.5~)男,建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主持参与多项重大工程项目,参与中国建筑学会、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等多个全国性学术组织的创建工作。

    [中新网]

 

 

   

 

 

 

诚信为本

经商做人

 

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anbaoelee@sina.com

 


 

电催化裂解快速污水处理

快速污水处理系统,可以有效地氧化分解污水中生物菌群难以氧化的含苯类有机物、氰化物、氨氮化合物等各种严禁直排江河的具有高度污染性的物质。适宜于处理化肥、农药、制药、印染、制革、化学合成、电镀、石化、焦化、微电子等各个行业排放的各种污水。

Tel:010-62063238

anbaoelee@sina.com

 


 

消毒氧化设备

自来水、循环水消毒系统改造,通过安装次氯酸钠发生器设备可以取消不安全的液氯消毒方式,更能保障饮用水有利人体健康。

Tel:010-62063238

anbaoelee@sina.com

 


 

 

 

公司简介 | 公司服务 | 公司诚聘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sciencehuman.com,All rights reserved.

科学人网站工作部暨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联合主办

  http://www.sciencehuman.com  京ICP备05003557   科学人 网 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