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公正平台   创造宽容环境

WELCOME TO 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树育健康心态   共谋高尚事业

科学热点
科学新论
专家论坛
科学观察
科学讨论
科学杂谈
科学轶趣
科学成果
科学论文

 

党领导我们人才过剩?29名研究生争相报考环卫工 放言“死也要死在编制里”


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13-01-20

 

哈尔滨7名研究生正式上岗当环卫工

 

  本报4日讯(记者 吴雨桐)今天,哈尔滨市举行环卫系统公开招聘人员培训结业式,448名哈市面向全国招聘的事业编制环卫工人正式走上清扫保洁作业一线。

  宋希斌寄语:对新环卫工充满期待

  在结业仪式上,哈市市委副书记、市长宋希斌说,新招聘的448名环卫工人中,年纪最大的是1982年1月1日出生,而年纪最小的才22岁。从今天开始,环卫战线的新生一代将迈出你们职业生涯的崭新一步,奔赴城市管理的主战场,开启哈尔滨城市管理水平大提升和环境卫生面貌大改善的新征程。通过老一代环卫工人的执着和敬业、新一代环卫工人的热情与活力,让我们在激情澎湃的同时,对这支新组成的队伍充满了期待,对哈尔滨城市管理的未来充满了信心。随着哈市国际化现代化城市的建设,我们需要一支有知识、有文化、有理想,甘于奉献的一代青年,在这次参与全市环卫工人招考的青年一代身上,我看到了哈尔滨未来的发展和希望。

  在环卫工作中,新人们也有三关是需要面对的,一是在城市卫生工作中能否经受住世俗偏见的考验,二是能否经受住体力劳动的强度,三是能否在这个过程中练就一身本领。

  封闭集中培训五天

  哈市环卫办副主任王勇介绍,本次公开招聘的448名环卫工人,从2012年12月21日开始进行了为期五天的封闭式集中培训,提高了新招聘人员的团队意识,主要培训内容为公共知识、市容环境卫生、安全教育、职业道德、交通法规等多项内容,培训结束后,学员们被分到了各自的岗位上,逐步学习和熟悉环卫工作。

  毕业于黑龙江科技学院社会工作专业的小陈告诉记者:“我们是封闭式的培训,每天早上六点就起来跑操,通过这几天的培训和学习,我对环卫队伍和一些必备知识有了更深的了解,希望正式上岗以后能做好这份工作。”

  五天封闭集中培训技术后,学员们被分到了各自报考的岗位,几位考入了南岗区驾驶员队伍的学员告诉记者,他们向老工人们学习如何操作清扫车,跟车体验日常的清扫工作,已经渐渐适应了这个工作。

  新环卫工多才多艺有文化

  此次环卫工公招分为汽车驾驶员、维修员和清洁员三类岗位,共计划招录457人,其中,汽车驾驶员岗位307人、汽车维修员岗位30人、清扫员岗位120人。期间共有11539人报名,最终通过资格审核并缴费的有7186人,其中,有29名研究生学历的考生报考,占0.4%;本科学历2954人,占41.11%;大专学历4203人,占58.49%。

  据了解,本次公开招聘最终录取的448名环卫工人中共有7名研究生,培训结束后他们即将正式走入环卫工作岗位。

  培训结业仪式结束后,这群年轻的新环卫工人们为现场的新老环卫工人们献上了一场丰富多彩的汇报演出,演出节目均由这些新学员们自编自导自演。

  王勇表示,这批环卫工有知识、有文化,多才多艺,对提高环卫工整体文化素质有积极作用。

    [新浪网-黑龙江晨报]

 

 

相关评论

“编制”情结 为何纠结

——29名研究生争相报考环卫工,落选者放言“死也要死在编制里”

  人民网记者 马 龙 杨 旭 李永宁

  源

  环卫成求职“香饽饽”

  编制竟有强大号召力

  “就算是死,我也要死在编制里。”这恐怕是近几天最热的网络流行语之一。据报道,尽管落选了哈尔滨环卫工的招考,研究生毕业的王洋说了这样一句“豪言壮语”,表达了自己对“编制”的痴情。29名报考的研究生中,只有7名通过考试,正式走上了哈尔滨的清扫保洁岗位,拥有了他们孜孜以求的铁饭碗。据介绍,此次参加竞争的7000余人中,超过四成应征者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

  “编制”,这个富有中国特色的词语,在大学生的就业抉择中所占权重越来越大。不仅是环卫工,即便是号称“冷岗位”、被多数人觉得有点晦气的殡葬业,也因为有着“事业编制”的标签,在就业市场上颇受追捧。上海市殡葬行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大学毕业生数量已逾从业人员的30%,2009年入行的108名大学毕业生,至去年3月份在职比例超过85%。

  其实,政府部门的“编制”有着更为强大的号召力。近年来,号称“国考”的国家公务员考试热得烫手,报考人数每年都在100万人以上的高位运行。其中,2013年国考最热岗位的考录比竟然达到了令人咋舌的8436∶1。而前不久,一则考生开着豪车参加国考的新闻,更成为“编制”诱惑的有力注脚。国考的红火还“烘焙”出培训市场的“大蛋糕”,以10万元起家的公务员考试培训机构华图教育,凭借国考东风成长为营业额过亿元的“大户”。而整个公务员培训的市场规模,据称已有数十亿元之巨。

  国企“编制”也“一票难求”。在很多人眼中,国企的工作不仅稳定,而且收入高、很体面。据人人网发布的《2013应届毕业生求职意向调研报告》显示,2013届毕业生最愿意去的单位是国有企业。

  改革开放初期,许多人主动跳出体制纷纷“下海”,曾一度形成风潮。而如今,年轻人却越来越偏爱“编制”、回归体制内。稳定性、低风险、高保障,被不少人视作体制内的优势。但专家指出,体制内诱惑的精髓之处,在于隐性权利、身份赋予等账面之外的好处,这也是众人逐鹿的真正动力。

  析

  转型风险催生求稳心理

  资源富集诱发编制情结

  “非编制不要”的心态之所以盛行,在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文东茅教授看来,与就业市场供大于求的大背景和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观念有关。

  “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观念为体制内工作带来了较高的社会声誉,今天的环卫工人有可能就是明天的环保局长。”文东茅说。

  而社会的急剧转型所带来的职业选择风险,加剧了人们“求稳图安”的心理。“体制内的工作因为稳定、未来可预见,成为规避风险的极佳选择。”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院长李家华说,“同时体制外工作的社会保障体系尚待完善,升迁渠道很受局限,这就可能迫使一个研究生宁愿选择环卫工这样的边缘岗位,也不愿意进入薪酬较高的私企。”

  一方面是社会保障的缺失,另一方面却是体制内部门的“过度”保障。浙江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王小章认为,目前中国的制度环境使资源高度集中于公权力部门。而个人找工作的标准,多是寻求利益的最大化,体制内为求职者提供了体制外无法获取的资源,显然更为诱人。

  所以,有网友认为,大学生热衷报考公务员,不过是基于现行资源配置倾斜体制内部门而作出的利益最大化选择,不宜过度指责。

  体制内心态不仅是中国的热议话题,还具有世界语境。李家华认为体制内心态是一个世界性现象,包括美国、新加坡、香港等地区都有这种情况。

  据了解,在香港,公务员同样也是大学毕业生热捧的铁饭碗。以2010年为例,香港特区政府推出5154个职位,共接到超过65.5万份申请,相比内地“国考”毫不逊色。

  不过,香港中文大学政治行政学教授黄伟豪表示,香港大学生对公务员的崇拜尚算理性,与内地的“国考热”不是一回事。

  黄伟豪解释道,一来,香港大学生在报读专业时已对未来有了初步职业规划,报考公务员的学生多为政治行政系或公共管理系的大学生,其他专业的学生对公务员的兴趣并不高。二来,公务员的福利待遇虽然不俗,但在香港市场经济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健全、就业取向多元化的大环境下,从事其他工作也可以达到相当的生活水准甚至更好。

  解

  安逸心态可能扼杀创新力

  靠法治挤掉编制多余水分

  “编制”情结,看上去只是个人选择,然而它会形成强大的示范效应,对社会带来的隐患不容忽视。王小章认为,优秀人才过度集中于公职部门,可能令其他行业沦为人力资源的洼地,致使人才供需结构不均衡,最终可能导致个人的最优选与社会的最优需之间不能有效匹配。

  纵容“编制”情结更为严重的后果,是扼杀社会的创造力和活力。西南政法大学社会法学教授陈布雷认为,在法治社会中,公务员只需循规蹈矩即可获得一定程度的升迁。但是,真正的一流人才应当去更具挑战性、创造性、高收益的岗位,这样才能激发社会的活力与创造力。

  社会创新的制约威胁,不只是中国在面对,即使在市场机制比较健全的韩国,公务员热也引发了本国舆论的担忧:太多的青年追求稳定,可能导致国家失去创新力和发展力。

  “体制内对于创新价值的鼓励不足,而大学生也看不到创造性劳动的价值,这就让社会越来越远离创造性。”李家华说,“我们需要引导学生认识到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层次的,尤其在强调创新的中小企业,急需优秀大学生的加盟。”

  但是,目前中小企业却遭遇了“人才荒”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曾湘泉教授表示,现在大学生都不愿意到中小企业去,因为中小企业在薪资、社会保障等方面都不如大企业和国家机关规范。

  “我们依然需要通过改革用工体制,将体制内岗位所附加的不正当利益剔除,为体制外岗位提供更多的保障,使之招工、用工逐渐规范,拓宽和延伸升迁通道,如此才能引导就业正常化。只有真正实现不同工种、不同岗位的同工同酬,只有实行相对公平的分配制度,才能使人们摆脱对体制内的盲目留恋。”陈布雷说。

  有人建议,政府应制定政策,加强引导,让年轻人摒弃非编制不要的心态,鼓励他们走入市场,在充分竞争中寻找到真正的自我定位,实现自身价值的最大化。然而,专家认为这种观点只是治标之策。“体制机制的修补及对青年就业观念的引导只能治标,我们要从根上将体制内部门拉回合理的性价比区间。”建立法治社会,用制度约束公权力,被王小章视作扭转心态的根本之道。

  他建议,要将公权力置于法律法规的监督与制约之下,还应该使之受到民众监督,建立公权力与民众之间的制度化联系,“只有这样,人才的职业选择才会更加多元,主动分流才能成为可能。”

  (实习生莫梓芫、王雨琦对本文有很大贡献)

    [人民网-人民日报]

专家质疑研究生当环卫工:事业编扼杀年轻人激情

  近日,哈尔滨448名事业编制环卫工人正式走上工作一线,他们之中本科学历者占81%,还有7人拥有研究生学历。有考生坦言,真正的吸引力不在环卫工作,而是可以有事业编制。专家说,众多高学历者争抢环卫岗位的社会必然是不健康的,在教育资源和用人机制上也存在问题。

    [新浪网-新华社]

莫让编制壁垒消解了朝气

“死在编制里”的表白当然是一种偏执,却也在一定程度上道出了编制壁垒带来的焦虑

日前,哈尔滨环卫系统招聘的448名环卫工人中,包括7名研究生。在大学生猪倌、硕士城管等屡见报端的今天,研究生环卫工并不算稀罕事。然而,这种现象反映的某种社会心态值得关注。一个应聘失败的研究生甚至吐槽:“就算是死,我也要死在编制里。”

诚然,就业选择是个人自由,扫大街也是为社会服务。可让人们不解的是,那边广州部分环卫工人因低薪上访,这边哈尔滨的环卫岗位又让大学生们青睐有加,原因何在?

恐怕,主要还是待遇上的差异。北国冰城的环卫岗位,戴着事业编制的“帽子”,有着本地户籍的“本子”,还有转为公务员的“路子”,含金量不低。而那些广州环卫工人来自保洁公司,与编制外身份相匹配的工资福利委实不高。同是“马路天使”,待遇大相径庭,其原因正在于编制。

这种差异,正是编制诱惑力的一个缩影。在不少人眼里,不管是事业编制还是公务员编制,都意味着收入的旱涝保收、社会保障的有力兜底。与自主创业、职场竞争、打工生活相比,“编制福利”仿佛一张安稳舒适的温床,不仅带给人利益上的实惠,也有精神上的稳定感。

年轻人是一个社会创新创造的生力军,理应身怀高远理想、奋斗激情,没有理由在青春岁月就过早地追求安稳。“死在编制里”的表白当然是一种偏执,却也在一定程度上道出了编制壁垒带来的焦虑。社会生活中,以编制划线,正式工、合同工、临时工等不同身份,在收入报酬、社会地位、上升通道方面的差别客观存在。在宏观经济复杂多变、非公企业等“就业海绵”不太景气的形势下,这些差异带来的导流效应更加明显。

从这样的意义上讲,我们既要重视“编制情结”反映出的青年人价值倾向,更要破解这种心理折射的现实问题。今天社会转型更加剧烈,社会竞争更趋激烈,人们更加渴求公平正义,不怕苦累就怕没机会。如此情势之下,我们尤其应该注意,别让“编制温床”消磨进取者的朝气,别让“编外风险”加重创业者的心理负担。如果连血气方刚的年轻人都削尖脑袋去做单位的“老人”,整个社会不免有滋生暮气的隐忧。

何以解忧?唯有改革。近年来,从事业单位改革到调整收入分配,从同城待遇到异地高考,不管是改革举措,还是社会呼声,都有着相同的意义指向——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障人人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让每一个人的梦想都有步入现实的梯子。“编制温床”承载不了中国梦,深化改革,搭建起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舞台,“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梦想才能振翅高飞。(詹 勇

    [人民网-人民日报]

高校毕业生死磕“编制”透视出什么?

新华网上海1月20日电(记者俞菀、吴振东)1980年5月,中国青年报一封读者来信《人生的路怎么越走越窄?》引发了全国大讨论。2013年1月,哈尔滨7名研究生为获得“事业编制”而走上清扫保洁工作一线,再次成为舆论焦点。当今的中国大学生如此热衷“编制”透视出什么?

死磕“编制”独木桥

2013年初,全国不少省区市的首轮大学生招聘中,拥有事业单位“编制”的环卫工、城管、讲解员等基层岗位均引来众多想栖身于此的“凤凰”。哈尔滨3000名大学生争相应聘“事业编制”的环卫工作岗位,被不少舆论认为是“没出息”:一个“编制”就把职业理想收买了?

其实,让大学生激烈竞争的不是环卫工作岗位,而是一份稳定的社会保障。“有的人死磕‘编制内’,连考好几年,原因有很多。待遇好、福利高、虽然工作比较琐碎枯燥,但很稳定,业余时间有保障,退休养老不用愁……”上海中医药大学药学专业大四学生施燕飞说,面对这样的诱惑,很多人都会动心。

相形之下,“编制外”的就业也同样不易。自主创业难、外企竞争累,收入不会旱涝保收,丈母娘都会看不起。清华大学金融专业研究生朱丽丹说:“我之前在外企做过,每天加班很晚,根本没有个人生活。也想过自主创业,但国内还没有良好的创业环境,错过了黄金就业期很可能一辈子沦落。”

同时,很多毕业生也承认,在大学里没能掌握多少创造力、实践力和开拓精神。职业理想谁都有过,但现实情况是能找到一份工作已经很不错了。扎堆应聘“编制内”,也是身不由己求出路。

一些曾“碰壁”的“过来人”传递给毕业生这样的信号:体制外再“牛”的人,也不如体制内人员稳妥。同济大学工业工程专业大四学生黄澍君说:“很多家长都用一辈子的坎坷,证明了‘编制内’的优越,这是我们无法忽视的现实。”

过度热衷“编制”令整体社会缺乏创新活力

扎堆报考有“编制”的岗位,最大的副作用是让不少名校培养的高材生“大材小用”。不少社会学家和教育界人士对这种趋势感到忧虑——对名牌大学研究生,国家和学校都进行了大量投入,其中不少人却最终放弃知识与能力,这是对高等教育公共资源的浪费。

华东理工大学创业教育中心主任骆守检说,很多孩子在安逸的环境中成长,缺乏“不走寻常路”的锐气和“攻坚克难”的勇气。

上海青年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师范大学教授黄洪基说,“趁年轻,到体制内与体制一起慢慢变老,这种心态非常危险。”人人都想进入“编制内”的社会,不是一个有创新精神的社会。

复旦大学社会学院教授任远说,“编制内”不可否认是一种现实的选择,却正反映出人力资本配置的方向出现了扭曲。如果知识生产部门和企业不能吸纳最优秀的人才,将不利于社会发展的繁荣与活跃。

他认为,如果最能吸纳人才的部门都是“编制内”,说明社会的活力在减弱,体制壁垒可能会形成社会分化和社会割裂。

推进“编制”内外平等就业竞争

不少专家呼吁,应推动“编制”内外的人力资源合理配置和人才晋升的平等竞争环境,提高社会基本保障和福利,激发大学生从事个人创业和知识生产的热情。

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解决就业渠道变窄的一条重要通道是发展服务业——这是容纳大学毕业生最多的行业。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说,我国应该寻找发展服务业的积极对策,而不是对一些传统岗位,附加上户籍、“编制”等好处。这种权宜之计,让服务业的发展更为艰难。发展服务业,要求政府部门加大开放力度,推进平等竞争。

与此同时,鼓励并支持青年学生的自主创新创业。骆守检说,一方面,政府要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加强对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另一方面,高校要开设“创新精神”方面的课程,重视培养学生冒险意识、责任感等素质。

“我毕业的时候也面临‘编制内’岗位的‘诱惑’,但最后,我还是想趁年轻多锻炼自己。”复旦大学历史系毕业研究生吴恒说。他在大学期间就发起了资助宁夏贫困学生的“一本正经”计划,并在近几年先后创办了“掷出窗外”食品安全信息网和“流言研究中心”网站,是一个对“编制内”成功说“不”的案例。

此外,黄洪基说,对城乡基层岗位,国家和学校应该提供政策扶助和教育引导,他们的“编制”和待遇应该保证。“我相信随着经济社会的改革发展,大学生的就业观一定会有所改变,他们最终会选择一份如何能让自己更幸福的工作,而不是仅仅只考虑现实利益。”

    [新华网]

新华网评:从一线工农中选拔干部何有意义

  张玉胜

  陕西省委书记赵正永1月16日在全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讲话中透露,今年陕西将从一线工人和普通农民中选拔干部,并认真探索从一线选拔干部的方式方法,形成今后选拔干部的新制度。

  从普通工人农民中选拔党政干部,这是贯彻全国组织部长会议关于“从基层一线培养选拔干部,拓宽社会优秀人才进入党政干部队伍渠道”要求的具体行动,是立足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实际,积极探索干部任用制度改革的思路创新。对于加强基层群众性工作,提高政府行政效率,倡扬“劳动光荣,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具有现实意义。

  从一线工人农民中选拔干部可以发挥其“接地气”优势。常言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基层干部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农村的基层群众,要有效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切实履行为民排忧解难、造福稳定一方的职责使命,就必须切实了解群众的所思所盼、所忧所需。选拔身处基层的工人农民,可以充分发挥其“坐地苗”优势,缩短与当地群众的融洽时间,便于零距离做好群众性工作。

  此外,从工人农民中选拔党政干部,让普通劳动者中的优秀分子在经济上得实惠,政治上有地位,也是对“劳动光荣,人民至上”价值观的务实践行。更为重要的是,此举对打破社会阶层固化格局、促进底层群体向上涌动,更具积极导向意义。

  当然,选拔工人农民为党政干部必须以保证人才质量为前提,需要通过科学规范的程序设定体现公平与公正,期待陕西省的积极探索取得可喜成效。

    [新华网]

新华网评:打破阶层固化需这样的创新之举

  梁思奇

  据媒体报道,陕西省委决定“今年从一线工人和普通农民中选拔党政干部”,此举有利于打破阶层固化,值得期待。

  目前公务员录用已经形成一套较为成熟的做法,特别是 “逢进必考”的机制,从制度安排上为人才使用的公开、公平、公正提供了保障。同时也应该看到,由于缺乏“背景”或因“学历”方面的欠缺,一线工人、农民囿于身份,尽管素质很好,能力很强,往往很难跻身于干部队伍之列。

  陕西省决定从一线工人、农民中选拔党政干部,有利于打破一线工人、农民与干部之间的“隔离门”,形成了人才流动通道。一线工人、农民中有许多干才能人,他们长期在基层磨练,接地气,察实情,实际工作经验丰富,能力较强,与群众感情深,把他们中的优秀人才吸纳到到干部队伍中,不仅是用人的需要,更是社会公平的体现。

  值得指出的是,陕西省决定从一线工人和普通农民中选拔干部的一个原因,是“节假日、礼拜天,有些基层、乡镇机关出现干部空岗现象”,为填补空缺,为群众提供“全天候”服务。我们希望这不仅是充实基层干部不足的“权宜之计”,更能针对作为选拔对象的一线工人、农民的实际,认真探索从他们中选拔人才的方式方法,使工人、农民中的人才真正得以发现,得以科学评估,得以脱颖而出,形成今后不拘一格选用人才的新制度。

  “从基层一线培养选拔干部,拓宽社会优秀人才进入党政干部队伍渠道”,是社会发展“人尽其才”的要求。如果说当年出台的高考,实现了农家子弟“身登龙门”的愿望,那么在公务员队伍建设中,消除工人、农民与干部的阶层隔阂,打破妨碍其晋升的“天花板”,促进不同阶层人才流动,将极大地激化社会活力。在一线工人、农民难以出人头地,社会各界对阶层固化越来越关注的背景下,陕西省这一举措的积极意义尤其值得肯定。(作者为北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新华网]

 

 

   

 

 

 

诚信为本

经商做人

 

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anbaoelee@sina.com

 


 

电催化裂解快速污水处理

快速污水处理系统,可以有效地氧化分解污水中生物菌群难以氧化的含苯类有机物、氰化物、氨氮化合物等各种严禁直排江河的具有高度污染性的物质。适宜于处理化肥、农药、制药、印染、制革、化学合成、电镀、石化、焦化、微电子等各个行业排放的各种污水。

Tel:010-62063238

anbaoelee@sina.com

 


 

消毒氧化设备

自来水、循环水消毒系统改造,通过安装次氯酸钠发生器设备可以取消不安全的液氯消毒方式,更能保障饮用水有利人体健康。

Tel:010-62063238

anbaoelee@sina.com

 


 

 

 

公司简介 | 公司服务 | 公司诚聘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sciencehuman.com,All rights reserved.

科学人网站工作部暨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联合主办

  http://www.sciencehuman.com  京ICP备05003557   科学人 网 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