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革要粉碎那些潜规则
就是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13-01-23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纪委第二次全体会议上讲话时指出,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他强调,各级领导干部都要牢记,任何人都没有法律之外的绝对权力,任何人行使权力都必须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自觉接受人民监督。
习总书记的讲话如金石之音,振聋发聩、使人警醒。要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党的领导,取信于民,赢得人心,凝聚奋进的力量。总书记指出,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权才能赢得人心。这就必须加强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使我们党根基永固,血脉长存。
为此,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反腐败斗争的严峻性,认识到党风廉政建设的紧迫性。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下去,坚决做到有腐必反、有贪必肃。
实践证明,要从根本上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必须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从一些地方和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屡禁屡发的教训看,有些领导干部为了一己私利不惜损害民族、人民和党的利益,堕落到古人所讥讽的“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而制约缺失、监督失效,往往使某些干部手中的权力如脱缰的野马恣意而为,成为牟取私利的工具,直至触犯党纪国法,最后踏上不归路。因此,“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已经成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制度建设中的一个重大课题。
邓小平同志曾经尖锐地指出:“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必须引起全党的高度重视。”正因为如此,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党一直致力于探索加强制度建设和教育防范工作,努力使权力受到监督和制约,使领导干部不犯或少犯错误。尽管如此,制度建设仍然存在不少“蚁穴”,“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还需不断提速。
领导干部的权力是否有效地被“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核心在于建立起让全体党员干部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这三个机制实际上就是标本兼治、惩防并举的反腐倡廉体系的制度化标准。尤其是在那些腐败问题多发高发的地方和领域,必须尽快围绕三个机制建设,建立起纲纪严明的制度规范,持之以恒地加以贯彻,严密细致地加以完善,让制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一场攻坚战、持久战,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为了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我们必须警醒起来,让人民群众看到希望!(新华社记者慎海雄)
[新华每日电讯]
改革,要粉碎那些潜规则
据1月22日《新快报》报道,广州市政协副秘书长范松青这个名字,在今年的该市“两会”上持续发酵。自从他公布“愿做财产申报公开第一人”的宣言后,他就一直处在舆论的风口浪尖。有人说他“坏了官场潜规则”,有人说“这个政协副秘书长走到头了,回家卖红薯吧”。
作为预防腐败的有效手段,官员财产申报、公开制度经过数年的艰难摸索,在今年更给人以美好的企盼。在广州,推进领导干部财产申报公示制度已被纳入广州市委全会100项重点督办工作,作为试点的广州市南沙区将在春节后启动该项工作,当地纪委近期还准备去香港、澳门考察,学习先进经验。
在如此氛围里,公布“愿做财产申报公开第一人”宣言的广州市政协副秘书长范松青,尽管很多领导很给力支持,这个提案也已经立案,下一步将交给党建相关部门来办理,可他为何还是压力重重?面对“坏了官场潜规则”等流言,甚至还抛出“我提出来怕什么,我都58岁了,我就豁出去了”之类“悲壮”言语。这鲜明的反差,让我们深切地感触到,也许正是有官场潜规则的巨大阻碍力,使得民众千呼万唤的官员财产申报、公开制度,一直在原地徘徊。
对于改革已经步入深水区的中国而言,很多改革、利益调整,都会遇到前所未有的阻力和障碍,正是因为各个利益集团的纵横交错,各式潜规则的盘根错节,很多改革被迫在潜规则前低头而停滞不前。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了10年来中国的基尼系数。数据显示,在2008年达到峰值0.491后,我国基尼系数逐年回落,2012年为0.474。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称,我国基尼系数不算低,这说明我国加快收入分配改革、缩小收入差距的紧迫性。
但是,正如公众所了解的,“千万次”呼唤的收入分配改革早在2004年就开始启动调研,在2010年的全国人大会议上,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专门论述“改革收入分配制度”,这是政府工作报告首提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去年年底,更有消息说,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总体方案争取在年底前出台。可是,也是因为利益集团的大力阻挠,这项涉及重大利益重新调整的改革,还是被搁置起来,成了一块注定最难啃的“硬骨头”。
还有多少改革停滞于潜规则前?正如去年《人民日报》“深化改革”系列评论所说的,“容易的都改得差不多了,剩下的全是难啃的‘硬骨头’,不能回避也无法回避”。现实中,或是囿于既得利益的阻力,或是担心不可掌控的风险,或是陷入“不稳定幻象”,在一些人那里,改革的“渐进”逐渐退化为“不进”,“积极稳妥”往往变成了“稳妥”有余而“积极”不足。这些年来,一些地方改革久议不决,一些部门改革决而难行,一些领域改革行而难破,莫不与此有关——无论是官员财产公开制度还是收入分配改革制度,虽然都懂“不能回避也无法回避”,但强大的相关利益集团潜规则的力量,却令人很无奈。
改革,就是要“粉粹”那些在官场积淀甚深的潜规则甚至是显规则,因此,我们热切期望能多一些“坏了官场潜规则”的官员,逐渐推进最难啃的“硬骨头”的变革。当然,我们更期待“粉碎”那些潜规则的制度,能在顶层设计中体现出改革的力度和刚性,使各项改革更能钳制权力、造福民生。吴杭民
[法制日报]
官员财产公开,跨出一步就是超越
改革的风,从南方吹来。广州市纪委常委、新闻发言人梅河清1月21日介绍,推进领导干部财产申报公示制度已被纳入广州市委全会100项重点督办工作,作为试点的广州市南沙区将在春节后启动该项工作。(《南方日报》1月22日)
这两天,广州市政协副秘书长范松青备受关注。几天前,他一纸提案,呼吁广州推行官员家庭财产申报公开,并率先公开了本人的家庭财产。推行财产公开需要官员自觉自信、率先争先,但不能把制度软化成道德;更要看到,范松青们也不可避免地受到身边江湖的牵扯。因此,在呼吁道德先行时,更应把重点放在制度突破上。
推进领导干部财产申报公示制度,被纳入广州市委全会100项重点督办工作,正如梅河清所说,这表明广州敢于先行先试、制度创新的决心和勇气。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制度破冰。这一步跨出不容易,这一步跨好更不容易。
出于对政治清明的希冀,出于对腐败坠落的恚恨,舆论总是希望在反腐败制度建设上能快则快,最好一步到位。在财产公开上,更是如此。在许多人看来,“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财产公开就应该一步到位。公众的爱憎分明是社会进步的动力,应该值得尊重。但不能打错了靶子,不能把对不公开的憎恶,转移到对已公开的苛求上来;不能因为公开没能一步到位,就否定半公开的成绩。
梅河清结合我国香港地区的财产公开实际,特别提到了社会对财产公开的“认识误区”:一是认为所有的公务员都要进行财产申报,二是财产申报不包括工资收入,三是认为财产申报就是财产公开,四是财产公开不需要保护隐私。这到底是不是公众的“认识误区”?这一切都需要讨论,但从目前透露的迹象来看,考虑到未来推进的艰难,广州的财产公开与公众的期望,可能还有一定距离。这个时候,就更考验公众的态度,而这种态度,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财产公开能否跨好步、走好路。
改革真的很难,有时想法很好,可一碰到实际,常常步履维艰。于是有的改革者学会了隐忍和曲线进军,分批分步推进。这样做,虽然不太好看,却更有利于推进。即便未来广州的财产公开,不是那么完美,并不如公众想象。比如说,未来的财产申报,只涉及在重要岗位上的公务员;财产申报不等于公开,只有几个重要公务员职位对外公开;财产公开要尊重隐私,有时隐私会成为一个借口……我们也该给予财产公开积极的支持,因为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制度破冰,只要真正实行开来,对于防治腐败的作用就难以估量。更重要的是,由此形成的示范效应,由此传导出的压力和动力,会推动、倒逼财产公开更广泛更深入地展开。
财产公开,跨出一步就是超越。希望广州的财产公开,能更加坚定更加完美更加契合公众意愿。但不管如何,广州已经领一时风气之先了。改革进入深水区,每一步都不容易,每一点进步都值得珍惜。我们更应该从舆论和道义上,去帮助改革者迎接前进道路上的风雨,而不是吹冷风,让改革者痛,让不改革者在一旁偷着乐。(毛建国)
[中国青年报]
改进作风重在抓好落实
新华网北京1月22日电
改进作风重在抓好落实
新华社特约评论员
习近平同志在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会上的讲话中强调,要“抓好八项规定落实,下大气力改进作风”。这是对人民群众期盼的积极回应,是树立党和政府形象、凝聚党心民心的重要举措,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重要保证。
改进作风最根本的是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政治本色,能不能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兴衰成败的大事。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只有坚持艰苦奋斗这个传统,才能抗住腐败现象。随着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被一些领导干部淡忘了,享乐主义滋长起来了,讲排场、比阔气、挥霍浪费的现象大量出现,有的领导干部成天不务实事、忙于应酬,有的地方热衷于造节办节、劳民伤财。对此,人民群众啧有烦言、议论纷纷。如果不坚决纠正这些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我们要保持高度的政治警觉,始终坚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作风,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坚决反对讲排场比阔气,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大力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改进作风首先要领导带头。八项规定一出台就引起人们强烈关注,其亮点就是中央领导率先垂范。“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领导干部是党和国家的中坚和骨干,其作风状况对党风政风和整个社会风气具有导向作用。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遵守八项规定,时时处处用规定对照自己、检查自己、修正自己,要求下级做到的上级首先做到,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同时要加强对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的教育和约束,决不允许搞特殊、要特权,要真正做到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形成表率和示范效应。
改进作风关键要落到实处。制定一个好的规定不容易,把规定落到实处更不容易。一项制度能否发挥效用,关键在于落实。各地区各部门要不折不扣地执行改进工作作风相关规定,把要求落实到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环节之中,真正做到言必信、行必果。要对照八项规定,查找本地区本部门在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和办法。上级机关要切实负起领导和管理责任,对下级机关不符合规定的行为和现象,要责令整改、严肃纠正。上级机关下基层调研指导工作要有好作风,基层也要杜绝那些逢迎浮夸、装点门面、劳民伤财的事。只有上下步调一致,全党同志共同努力,才会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促进党风政风好转。
改进作风贵在持之以恒。办事情最怕半途而废,抓工作最怕虎头蛇尾。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反复性,抓一抓有好转,松一松就反弹。八项规定执行起来会不会是一阵风或是流于形式,关键看能否见诸行动、长期坚持。我们要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决心,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韧性,踏石留痕、抓铁有痕的劲头,抓好八项规定的贯彻落实。要把贯彻落实八项规定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来抓,把各项要求和责任落实到日常工作之中。要建立健全作风建设的常态化机制,既要及时总结、着力巩固已经取得的成果,又要着眼长远,建章立制,把作风情况作为绩效考核和干部选拔的重要依据,用制度约束、引导干部行为,净化政治生态,营造廉洁从政的良好环境。
改进作风要让群众满意。改进作风不能自说自话,自我评价,要让人民群众来监督、来评判。作风是否确实好转,要以人民满意为标准,要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自觉接受群众评议和社会监督。群众不满的地方就要及时整改、坚决整改,直到群众满意为止。要突出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把改进作风与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决好民生问题结合起来,与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工作结合起来,与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结合起来,让人民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和变化。
[新华网]
把群众满意作为检验标准
新华网北京1月21日电
会议减少了,文件简短了,干部进村入户更勤了,访贫问苦的更多了,排忧解难的更实了……这是百姓眼里的干部作风转变。把干部表现与群众感受联系起来看,才能对作风建设的成效作出客观评价。
转作风,发力在干部,落脚在群众,核心是增进同群众的感情,重点是解决民生的难题。能不能做到这一点,老百姓最有发言权。因为群众目光是雪亮的,干部作风有哪些问题,工作有哪些不足,都看得一清二楚。因为群众最重实际,有没有办实事、见实效,群众心里都有杆秤。群众对干部和工作满意了,才算是干部作风真转变。群众打了高分,对干部是一种激励;分数不好看,主要是工作做得不到位。这是一种压力,也是进一步改进作风的动力。
注重群众感受,关键是学会换位思考。多听一听老百姓的愿望,多想一想老百姓的感受,多看一看老百姓的工作状况,多体会体会老百姓生活的艰辛,才会发现问题所在,才会了解群众所盼,转变作风才能和群众的切身利益结合起来,改进工作才能改到百姓心坎上。对群众没有真感情,即便和群众坐在同一条板凳上,也想不到一块去。对群众缺乏敬畏心,哪怕走到了基层,也抓不到真问题。对群众需求不上心,把转作风天天挂在嘴上,就还是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说到底,转作风就是要真抓实干,把心思和精力放在为老百姓办事上。
古人云“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把群众感受时刻放在心中,转变作风就有了方向,改进工作就有了动力,也才能得到老百姓的真心拥护和支持。
[新华网]
习总书记反腐讲话网民为何直呼过瘾
徐
扬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纪委会议上强调,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总书记用“踏石留印、抓铁有痕”这样的语言,向人民群众再次表达了从严治党的决心与力度,这令许多网友大呼“过瘾”“给力”。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抓住了腐败问题的“牛鼻子”。历数近年来腐败落马的高官,哪个不是权力膨胀,肆意妄为才酿成身败名裂?权力运行缺乏阳光照耀,“一把手”和“班长”就敢说一不二,形成一言堂。权力过大,缺少制约,就敢进行权钱交易、权色交易。多少高官锒铛入狱,才感叹“绝对权力产生绝对腐败”。
需要通过反腐的制度建设,向从政者传递信息:如果不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苍蝇”和“老虎”迟早会关进牢笼里。只有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才能从根子上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和环境,让从政者爱惜羽毛,用权时不敢擅用,擅权后必被追究。
与其“挥泪斩马谡”,不如未雨绸缪。大案要案要严查,更要防微杜渐。既要加强各级领导干部的“权为民所用”权力观的教育,更要重视从制度上建立一套科学完备的权力监督体系。完善民主集中制,加大施政行为公开力度,创造更多条件让人民群众监督,这样无论是“老虎”还是“苍蝇”,生长环境没了,也难危害国家和人民利益了。
有腐必反、有贪必肃,经常抓、长期抓,这是中央对人民的庄重承诺。网民普遍认为,党风纯、政风清、吏治明,应有可期。(作者系新华社记者)
[新华网]
“特赦贪官”不是反腐捷径
我相信,“特赦论”出自专家,动机一定是好的,也一定有相关专业考量作支撑。但请恕我眼拙识浅,总觉得“特赦论”有点难以自圆其说。以特赦贪官来换取贪官对改革的支持,似乎有些抓小偷还得小偷支持的味道。小偷是要抓的,但须示好先行:只要不再伸手,已偷的不治罪。
据说“特赦论”有香港的成功作例证。廉政公署成立之初,香港警界非常腐败,许多警察被判入狱,引发部分香港警察上街游行,后又冲进廉政公署总部大打出手。为此,时任港督麦理浩发布紧急特赦令,宣布除重罪及已展开调查的案件外,对1977年1月1日前所犯下的贪污罪行不予追究,由此减少了改革阻力,香港由贪腐严重的地区一跃成为亚洲廉政的模范生。我想,即便真有其事,35年过去,事件的体制、法治与民意背景已发生根本转变,不宜轻率地“拿来主义”。
我们正在不断地强调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除非修改法律,除非现行法律规定的情节,就不能视贪污为非罪,就不能特赦贪官,以取悦贪官的方式换取贪官“莫伸手”。我们始终宣称坚守主流价值观,要人民群众相信邪不敌正,相信执政党反对腐败的决心、勇气、智慧与力量。现在,为了所谓减少改革阻力,为了避免有人冲进我们的“廉政公署”,就把骨头软下来,就用妥协、讨好代替依法惩处,到底让群众相信什么呢?
有人只看到严刑峻法并不能阻止“前腐后继”,却没能看到普遍投机心态之下,没有严厉有效的依法查处,腐败将更加难以收拾。坐飞机有机毁人亡的危险,但数千万分之一的概率,诱使绝大多数人甚至不用考虑风险,就毫不迟疑地选择舒适、快捷地抵达幸福彼岸。特赦贪官,不仅实际上降低贪官“出事”的概率,那些贪有所得或巨额财产与眷属已转移国外的贪官们也未必领情,未必不会继续侥幸赌一把。他们领会的可能不是回头是岸的机会,不是社会的宽恕,而是法治的软弱,是害怕惹恼他们上街游行、打砸司法机关。
不赞成“特赦论”,但维护专家们表达的权利,有什么想法,先说出来就好。关键是,制定反腐战略与具体政策的部门,一定要慎之又慎,不可陷入浮云遮望眼。
如果你在寻找的路上,不要迟疑与彷徨。这是一句歌词,也是我对国家反腐大局及其“顶层设计”最想说的。
[新华网]
“常”、“长”二字言简意深
新华网北京1月23日电(记者赵超、周英峰)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强调,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关键就在“常”、“长”二字。“常”与“长”,简简单单两个字,体现了党对腐败问题的清醒认识,道出了党惩治腐败的坚定决心。
“常”、“长”二字,是对全党的一种警示。腐败是社会毒瘤,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当前,广大群众对腐败现象已到了深恶痛绝、忍无可忍的地步,对我们党解决腐败问题更是充满期待。但是,对腐败问题的危害性,对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一些党员干部头脑中却没有非常清醒的认识,置身度外者有之,随波逐流者有之。
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权才能赢得人心。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廉洁政治的重大任务,要求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面对人民群众空前高涨的期待,党必须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上有所作为。特别是要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更需要抓住“常”、“长”二字,用反腐倡廉建设的实际成效凝聚党心民心。
“常”就是经常抓。当前,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就得坚持有案必查、有腐必惩,做到有群众举报的及时处理,有具体线索的认真核实,违反党纪国法的严肃处理。对于腐败分子,有一个抓一个,“老虎”、“苍蝇”一起打,防止小错酿成大错、小贪变成巨贪。
“长”就是长期抓。根除腐败,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我们要有惩治腐败的决心、信心,也有长期作战的恒心、耐心。当前,在决不放松惩治这一手的同时,应当把更多精力用在预防上。借助当前抓作风的有利契机,狠刹歪风、整肃纪律、清理特权,不断清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应当加强立法和制度建设,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从源头上有效防治腐败。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履新以来,就反腐问题频频发声,措辞甚为严厉,可谓振聋发聩。短短两个多月,从省部级高官李春城等落马,到雷政富等地方官员被查出,反腐明显提速加力,群众更是拍手称快。人们期待各级党委和纪检监察机关,时时不忘“常”、“长”二字,不断用反腐败斗争的成果取信于民。
[新华网]
如何拓展人民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
新华网北京1月22日电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不断深入,我国立法中的公众参与日益得到重视,途径不断拓宽,开门立法越来越普遍。但从总体上看,我国人民参与立法的渠道还不够宽,参与的程度还不够广泛,参与的机制还不够完善,参与的权利还没有得到很好保障,与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还不相适应。面对我国利益格局深刻调整、利益诉求日益多元化的新形势,法律要实现多元利益的均衡协调,最重要的是构建完善的利益表达机制,使各种利益诉求都能上升到利益协商和对话的平台。因此,一定要按照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要求,拓展人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加快公民有序参与立法的进程。
第一,要进一步完善人民有序参与立法的法律规定。要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制定和完善人民有序参与立法的法律规定,将公众参与立法作为立法特别是地方立法的必经程序,不断扩大公众参与立法的范围和途径,切实保障公众参与立法的权利。
第二,要进一步完善人民参与立法的机制。要定期向社会公布立法规划,就立法事项征询社会公众意见。要建立健全立法论证、听证、评估机制,充分发挥听证会、论证会、座谈会的作用,广泛征求社会各方面尤其是基层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听取专家学者的意见和建议,努力提高立法调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不断完善公布立法草案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采纳公众意见的反馈机制,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切实增强公众参与立法的实效。要完善人大代表参与立法的工作机制,把办理代表议案建议同制定修改法律结合起来,把邀请代表参与常委会活动同提高法律草案和审议质量结合起来,认真吸收代表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在立法工作中的作用。要不断完善法律草案起草过程中的沟通协调机制,充分发挥法律委员会统一审议和专门委员会审议的作用,调动各方面积极性。要合理确定立法项目,建立健全立法项目论证制度。
第三,要建立公众参与立法的诉求收集、评估、处理、反馈机制。探索建立不同利益群众权益诉求的收集、整合、协调和平衡机制,把社会不同利益群众的利益诉求通过法律规定的程序收集上来,使之成为立法依据。要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和企业家协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协会等社会组织和其他各种社会中介组织的积极性,在立法过程中充分表达相关利益团体的意见和建议。要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通过互联网及时广泛征集社会各阶层各方面对于立法的意见和建议。要建立健全立法参与的反馈和评估机制,对于征集的公众意见和建议要有科学、客观的评估和处理标准,对采纳的公众意见和建议须作出必要的反馈。特别是在制定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时,要广泛听取意见,及时反馈意见建议采纳情况。
[新华网]
用制度把“奢靡之风”关进笼子
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应该成为严格的制度规范,应该让更广泛的公众监督力量伴行。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22日在中纪委全会上强调,要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坚决反对讲排场比阔气,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大力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习近平亦指出,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
此前,习近平离京视察,从深圳、珠海、佛山到广州,沿途不封路、不清场,不铺红毯,入住普通酒店普通套房,吃自助餐;其后的河北阜平访贫之行,也让“四菜一汤”成为了网络热词。可以说,自“八项规定”始,厉行节约并不是口号的宣示,而正在实实在在地践行。
公众也敏锐地注意到,勤俭节约之风也体现在正在召开的地方两会上。北京市代市长王安顺日前在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严格控制“三公经费”,节省资金多办打基础、惠民生的实事好事。今年北京两会也注意节俭,不摆鲜花,吃饭不上白酒,减少菜品,代表委员房间也不送水果。
从中央到地方,次第展开的节约之风,确实让社会公众感到“新”意。且不说中国目前仍有大批像阜平骆驼湾那样勉强维持生计的贫穷农村,2012年的基尼系数已达到0.474的高位,即便经济条件允许,也应该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这样的做法,不仅符合民意期待,也是现代政治伦理的必然要求,各级政府官员没有理由不以身作则,勉力而行。
民众或许对一些官员暗地里的腐败不太知情,但是,公款吃喝、讲排场比阔气等奢靡之风,则是摆在路边的腐败。近年来,“马路边的腐败”之所以普遍发生,根在权力缺乏约束。因而,厉行节俭、反对浪费,恰恰正需要用制度把权力关进笼子里。
比如,这需要完善预算制度,管好公共财政,管好政府的钱袋子。今后,要细化预算,预算项目编制应该更细致、更明确,最大限度降低预算的弹性,标明公共资金的具体流向,而不是动辄以含混的“办公用品”、“项目经费”随意列支。还要继续加快预算公开,向社会公开政府的账本,并接受公众的监督。
坊间在热议习近平谈到的“把权力关进笼子里”,其实,以公款吃请为标志的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作为一种人人看得见的“街头腐败”,正是权力不受约束的最表层现象,已经深深刺痛了民众的神经。很多权力并不情愿被关入笼子里。所以,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不能完全寄希望于政府部门、各级官员的道德自觉。说不定有些人明里一套暗地一套,阳奉阴违,会上大讲八项规定,会下却摆开万元一桌的公务宴席。所以,将奢靡之风关进笼子里,少不了社会监督制度,少不了一种鼓励公众与媒体监督、并及时回应舆论关切的机制。
总之,厉行节约不能是一阵风,一刮而过;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也不能仅靠政府及其官员的自觉而为,应该成为严格的制度规范,应该让更广泛的公众监督力量伴行。
[新京报]
相关报道
改革仍在路上
1月21日,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制作的大型纪录片《国企备忘录》开播。从百年前风雨变幻的招商局,到现代国企的建立和发展;从西方国家在国有化问题上的博弈和激辩,到中国国企改革的成果与困境——六集纪录片将时间线索和空间线索经纬交织,把国有企业的追寻、探索、磨难与发展尽收于镜头之内。
正如纪录片中所言,国有企业从来没有像今天一样受到如此的关注和争议,也从来没有像今天一样遭遇这样多的挑战和压力。中国国有企业角色复杂,不仅是市场主体,更与国家体制和意识形态紧密联系。中国语境下的国企改革,不仅关乎某一个或某一些企业的损益存亡,也关乎中国模式的成败,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合理性与稳固性,关乎社会主流价值的稳定或动荡。《国企备忘录》探讨国企,说到底是在求解一个问题:中国往哪里去?
一部级录片,固然不能替理论界得出结论,但它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求解这个问题的前提——基于数据和历史现实的详实考察,以及冷静的剖析。坦率地说,这正是当前一些对中国国有企业做标签化、情绪化批评的声音所欠缺的。国有企业积弊甚多,改革势在必行,但简单将“国进民退”“贫富分化”的大帽子扣在国企身上,然后宣布取消其合法性,这对中国改革没有意义。目前国企发展真正需要的,也最有可能达成的,是基于渐进式改革大框架的建设性意见,这恐怕也是《国企备忘录》力图带来的效应。
“十一五”期间的数据显示,中央企业累计向国家上缴税金5万亿元,截至2009年底,划归社保基金的国有股权转让收入占全部社保基金财政性收入的41%。作为国家战略的执行者,国企成为中国应对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的“定海神针”,并在西气东输、南水北调、汶川地震救援与重建、抗击南方雨雪冰冻灾害中发挥了中坚作用。当前,中国国有企业在世界500强榜单上越来越大的比重,在自主创新技术上的领军实力,在“走出去”与世界性企业竞合过程中的成果,都显示出不可替代的作用。
数据总是泛泛而谈,《国企备忘录》更愿意用客观丰富的细节说话:一万伏电流之下的带电作业,7040米深度的载人下潜,无缝巨型零件的一次性挤压成型,背后是国有企业对国家战略和公共福祉的担当。这种担当,是将国企私有化和市场原教旨主义的思路解决不了的。
《国企备忘录》以“进行时”的态度描摹国企改革,实际上,过去几十年,中国国企改革已经试验了多种经济学理论提供的路径,但仍是“在路上”的状态。与之对应,“改革永不止息”也正在取代5年或10年完成改革的思路,成为人们对改革未来的预判。在这个状态下,《国企备忘录》提供了客观的镜头和冷静的描述,可助参与讨论的人们平息情绪,寻找理性共识。刘文嘉
[光明网]
反对浪费从领导干部做起
连日来,“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讨论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共鸣。一个普遍的共识是,领导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才能有效刹住浪费之风,树立节俭新风。
铺张浪费、奢侈挥霍为何屡禁不止?这与一些领导干部的奢靡习气不无关系。一些人不是想着怎么为百姓干实事,而是沉迷于要待遇、比规格、图享受,把各项规定抛诸脑后。正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浪费陋习一级一级传染下去,必然是有禁不止、有令不行,使得一些地方楼堂馆所何其豪华,迎来送往何其热闹,觥筹交错何其铺张。正如俗话所说,房檐下的冰溜子——根子在上头。
铺张浪费的背后,存在的观念误区更须警惕。一些人以为,现在经济发展了、收入增加了,吃点、喝点、玩点、用点,不过是“牛身上拔根毛”。殊不知,推杯换盏之间,喝坏了党风政风;高楼华宇之中,日益疏远了群众。浪费之风不仅挥霍了公款和公共资源,也在损害党的威信和政府的公信力。
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首先要求各级干部转变观念,深刻认识到“浪费也是腐败,节约也是政绩”,把勤俭节约作为政德标准。“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领导干部要从我做起,自己首先不搞排场、不破标准、不要超标配置,事事简朴、处处节约,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跟着一级学,就会聚合崇俭抑奢的正能量。政风简,民风淳,这对净化社会风气也有积极作用。
艰苦奋斗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我们的国家越发展,党员干部就越要艰苦创业,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坚决反对讲排场比阔气,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在群众眼里,领导干部的公务消费,正是映照奢与俭的明镜。当前,正值各地两会召开,又值春节临近,各级领导干部务必反对浪费、厉行节约,务实开会、简朴过节。人民群众在期盼,更在评判。
[人民网-人民日报]
政协委员交锋,是件好事
因为“愿做财产申报公开第一人”,广州市政协副秘书长范松青把自己推到了风口浪尖上。今年,广州市准备在南沙区探索实行党员领导干部家庭财产党内申报制度,但是范松青认为,仅仅“党内申报”是不够的,还应该“公开”,并形成了提案,提交到政协会议上。有人说范松青“坏了官场的潜规则”,还有的说“这个政协副秘书长走到头了,回家卖红薯吧”。
他们之所以希望范松青“回家卖红薯”,主要是他提的“公开”太害人了。仅仅是“党内申报”,一些人还受得了,他们觉得还有转圜、腾挪的余地;而“公开”,就是一丝不挂,天下皆知,就是把监督的权力交给民众,千百双眼睛盯着,这太可怕了。
21日下午,政协会议分组讨论,范松青再度提及“官员财产申报”这个话题时,同组的两男一女委员当面质疑起范松青的住房等情况:“你是一个厅局级干部,怎么只有70多平方米的房子呢?”“他只说了一半,他2003年有房子卖掉,他应该有两套房。”范松青一一回答后,三人不再发问。
印象中,政协会议上,委员之间这样火药味十足的对话,很少有媒体报道过。是本来就没有这种对话呢,还是有而不报?这几名委员当然有质疑的权力,范松青也有如实回答的义务,他既然公开宣称“愿当财产公开第一人”,他就应该履行诺言。委员之间这样的质疑,其实是越多越好,因为这样的互相质疑,有利于政协工作的透明;这样的质疑也应该被报道出来,让公众知道政协委员最真实的状况。政协委员的职能是参政议政,所谓政治,就是关乎国家、关乎公众的大事,就没有什么不可以公开和不应该公开。政协委员有监督责任,他们的参政议政行为同时也应该接受公众的监督和评价。
委员来自各行各业,知识结构、职业经历等都有所不同,对政务的见解不同是很正常的,有争论,才能集思广益;委员之间的质疑,不应局限于某一领域。“舆论一律”未必是好事。如果社
[新华网-钱江晚报]
中国梦的见证
这个冬天分外寒冷,可再寒冷的冬天也挡不住春天的脚步,在春天即将来临的时刻正是梦想起航的时分。
人生如船,梦想是帆,每个人都有一个只属于自己的梦,可每个人的梦又与国家民族兴衰荣辱紧密相连。1942年的中国,河南延津的灾民连吃饱穿暖都实现不了,还遑论其它!那是因为外敌入侵、山河破碎、政治腐败。所以,先贤顾炎武早就发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呐喊。因为,国家好,大家才能好!
我的祖父祖母出生于清末民初的动荡岁月,他们见证了旧中国的积弱积贫,也见证了“中国人民站起来”;父亲母亲出生于日寇的铁蹄下,他们见证了“落后就要挨打”,也见证了“改革开放富起来”;我们这一代出生于“文革”的动乱年代,见证了短缺经济的拮据,也见证了新世纪的新生活,见证了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孩子呢?孩子的欢声笑语是最动听的音乐,他们理应有更好的未来。儿子是个“一零后”,他们这一代将见证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49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懂得了个人幸福与国家梦想的关系,每个人心中又升腾起关于国家社会的梦想,我想那个梦想一定是五彩缤纷的,一定是芳菲满眼的,基调一定是玫瑰色的,因为玫瑰色最温暖。也许每个人的国家梦不尽相同,但共同的一定是国泰民安、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公平正义。
我们的生活不是没有阴霾,既有“十面霾伏”的尴尬,也有“房叔”“房妹”的不公,正因为还有种种不如意,所以才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习近平总书记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总书记关于中国梦的深情阐述,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强大的精神能量。
“中国梦”里,有“强国”也有“富民”。“中国梦”里,有期盼也有实干。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只有民族、国家全面科学发展,个人才能实现梦想。同样,只有每个人都充满激情和梦想,“中国梦”才够美丽,才够坚实。专家认为,以家国情怀为特征的中国梦有别于以个人奋斗为特征的美国梦。
国防大学教授刘明福前年出版了一本让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高度关注的书,就叫《中国梦》,他认为中国在和强国的竞争中,中国必胜。同时指出:“如果我们不解决好中国信仰的问题,那么你就很难在竞争中得到金牌。因为信仰是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是国家的灵魂。”
没有梦想的民族是可悲的,对美好梦想没有坚定不移、矢志不渝追求的民族同样没有前途。习近平总书记在最近的几次讲话中既强调了实干兴邦,又强调要胸怀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的一个个梦想成为现实,圆了民族独立梦,圆了百年奥运梦,圆了航天航海梦,也圆了房子、汽车、上学、养老的百姓梦。世界还将见证,一个更加美丽的中国梦将在我们手中梦想成真!
我们的民族曾经历尽苦难,但那与汉武帝、唐太宗时代的中国人一以贯之的民族复兴梦召唤着我们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可以预见的是,只要我们胸怀理想,坚定信仰,又脚踏实地,苦干实干,我们就一定能够拥抱美丽的中国梦!
(严冰)
[新华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
anbaoelee@sina.com
电催化裂解快速污水处理
快速污水处理系统,可以有效地氧化分解污水中生物菌群难以氧化的含苯类有机物、氰化物、氨氮化合物等各种严禁直排江河的具有高度污染性的物质。适宜于处理化肥、农药、制药、印染、制革、化学合成、电镀、石化、焦化、微电子等各个行业排放的各种污水。
Tel:010-62063238
anbaoelee@sina.com
消毒氧化设备
自来水、循环水消毒系统改造,通过安装次氯酸钠发生器设备可以取消不安全的液氯消毒方式,更能保障饮用水有利人体健康。
Tel:010-62063238
anbaoelee@sina.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