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13-03-03
山西回应申纪兰连任质疑:她不当选百姓更反对
南都讯 特派记者彭小美 实习生王娜 发自北京 申纪兰是唯一连任12届的全国人大代表。今年2月,她当选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之后,曾引起公众对其履职能力的质疑。昨日,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胡苏平向媒体解释说,申纪兰在山西深得老百姓拥护,能把最基层老百姓的声音反映出来,“如果不让申纪兰当代表,估计山西老百姓反对的声音会更大。
84岁的申纪兰是山西长治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平顺县西沟村党总支副书记,是我国唯一从第一届连任到第十二届的全国人大代表。昨日,胡苏平接受采访时表示,申纪兰虽然年纪大了,但头脑非常清醒,很有思想,讲政治,对党的感情非常深。她代表着农民,对农村、农民的感情、感受很深。中央的政策在农村好不好,百姓拥护不拥护,她都知道,也能把大家的意见带上来,把最基层老百姓的声音、愿望反映出来。申纪兰在山西是很有影响力的人物,在百姓中间很有威望,大家很拥护她。申纪兰当选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不是山西省委定的,是百姓一步一步从基层把她选出,“我们也想过如果这次申纪兰不当代表会怎么样?大家就要质疑了,为什么不让她当,我们觉得不好交代。不仅是对申纪兰所在的西沟村老百姓不好交代,也对全省人民不好交代。”
公众对申纪兰质疑的另一点是已经八十高龄,身体是否允许她履职。胡苏平说,其实不是那么回事。申大姐虽然年纪大,但头脑非常清醒,年龄渐长,对她思维没影响。身体硬朗,在农村每天还干农活,做家务事,“我们经常到她村里去,省里的活动她也要来,还要讲话,觉得(她身体)不存在问题。”
申纪兰:会风很好,我很拥护
申纪兰又来开全国两会,但这次准备不单独接受媒体采访,带来年轻女秘书,刚到驻地宾馆就躲进房间,任凭记者怎么申请、等候都不开门。其秘书张娟说,申代表年岁已高,要新闻联络处统一安排,才能接受采访。但是,吃完午餐,申纪兰还是被守候在餐厅外的记者团团围住。
南都:你对今年新会风有什么感受?
申纪兰:会风很好,我们非常拥护。会议会风特别好,我们特别满意。
南都:吃得会朴素些吗?
申纪兰:都好。
南都:今年再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你有什么感受?
申纪兰:我们把会开好,学习好,落实好,带回去。(再次当选)我非常高兴,非常激动。
南都:今年关注哪些话题呢?
申纪兰:等我准备好了,我好好向你汇报!
[腾讯网-南方都市报]
政协一号提案关注绿色农业 污染日趋显现
●新风:严控会议经费、简化会场布置、合理管理交通、不搞迎送仪式、代表房间不摆鲜花。代表房间没上果盘。省长没带秘书自己拎行李。
●议程: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将于4日上午11时在人民大会堂新闻发布厅举行新闻发布会。发言人将就议程和人大工作相关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据新华社电 绿色、环保正成为两会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焦点话题之一。记者2日从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秘书处提案组获悉,由九三学社中央提交的“关于加强绿色农业发展”成为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第0001号提案。
从去年开始,九三学社中央多次赴四川等地调研,在考察论证的基础上形成了“关于加强绿色农业发展”提案。
据九三学社介绍,“关于加强绿色农业发展”提案重点关注了我国农业发展存在的资源浪费和破坏、污染日趋显现、农业生产能源利用率低等问题,并在多次调研的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
2007年以来,九三学社中央将“全球气候变化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作为参政议政的重点并聚焦于低碳发展。从2009年开始,九三学社中央陆续在全国两会上提出低碳经济、绿色工业、交通节能等“低碳系列”提案。
看点
人大会议看点:机构改革强调职能转变
此次机构调整仍以大部制改革为目的,但重点将放在政府行政效能与行政理念的改变上
3月2日早上7点20分许,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首批京外代表抵达北京,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进入倒计时。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安排了哪些重要议程,对百姓期待将作出怎样的回应,对国家未来发展会产生什么影响?据新华社电
1 产生新一届国家机构领导人
国家机构换届,是本次会议的一项重要议程。这是十八大顺利实现党的中央领导机构新老交替和平稳过渡之后,全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又一件大事。
根据宪法和相关法律的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国家主席,国务院总理,国家军委主席,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等国家领导人,将由本次全国人大会议选举或决定产生。
2 机构调整以大部制为目的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对国务院下属机构的组成和职能做出过12次不同程度的调整。最近一次是在2008年,进行了第一轮政府部门大部制调整。本次人代会将要审议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在文件名称中增加了“职能转变”四个字。
可以预期的是,虽然此次机构调整仍将以大部制改革为目的,但重点将放在政府行政效能与行政理念的改变上。
3 六份报告关切民生热点
会议期间,人大代表将审议政府工作报告、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审查计划报告、预算报告,听取和审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这些报告不仅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还将全面总结梳理五年来的成绩与不足,并对今后工作作出部署。
人们关心的增加收入、降低房价、治理空气和水污染、加强教育医疗保障、推进城镇化建设等国计民生的话题,都有望得到回应。
4 1960名新人大代表履职
在2987名代表中,新任代表有1960名,占代表总数近三分之二。来自一线的工人、农民代表数量比上一届提高5.18%;党政领导干部代表数量降低6.93%。
一批“80后”甚至还有“90后”走进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曾几何时,人们把受到父母宠爱的“80后”戏称为家中的“小皇帝”。历史的车轮从不会停转。这代人经过实践的磨砺,已经登上时代舞台,终将成长为社会中坚。
两会新风
省长没带秘书自己拎行李
中央提出改进作风“八项规定”,在这次人代会上如何体现?
严控会议经费、简化会场布置、合理管理交通、不搞迎送仪式、代表房间不摆鲜花……全国人大常委会机关已向社会作出改进会风的15项承诺。
2日清晨。内蒙古大厦门前。和平日没两样,与往年两会不同。
没有手捧鲜花的礼仪小姐等候、没有红地毯、没有横幅。
7点40分,载着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团的巴士缓缓停下。代表们陆续下车,说起北京的天气,谈着各自关注的领域、切磋议案建议。大堂仅仅“热闹”了几分钟就恢复了平静。
记得有一年两会,一个地方卫视直播本省代表团入驻接待宾馆,献花、寒暄、拍照,下车到进门整整20多分钟。
如今干净的“签到桌”往年曾堆满各种材料。
自助餐厅里,为早餐准备的豆浆、油条、时蔬……菜品不多,“光盘”成为代表们的共识。
“今年不仅接待简化了,连纸都少见了。”内蒙古大厦前厅经理宋英兰说,纸质文件已取消,大会信息资料在“电子阅读室”里都能查到。只有少量报纸,按需自取。
“代表房间没上果盘。”“省长没带秘书自己拎行李。”……记者“打探”到:两会“新风”在各个代表团驻地吹拂。
“转变作风要从自身做起,从细节做起。提倡简朴、务实、高效的会风,我赞成!”白晓光代表说。
[新京报]
相关报道
朱永新谈代表委员履职:你不称职 意味着67万人缺席
东风好作阳和使,逢草逢花报发生。每年此刻,惹人注目的“阳和使”,就是在京参加两会的5000多名代表委员。
以人大代表的选举来看,城乡约每67万人分配1名代表名额,很不容易。来自大江南北,职业和专业千差万别,相同的是大家都有一个共同角色——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
作为十届政协委员和十一届人大代表,经历过10年的两会,我深切地感受到代表委员履职的幸福和不易,也能明显感觉到代表委员在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时态度与方式的不同。
一个代表或委员,作用可能很小,也可能很大;可能碌碌无为,也可能大展宏图;可能积极履职,也可能敷衍了事;可能用心准备议案、提案,也可能不费脑筋交白卷;可能畅所欲言、建言献策,也可能沉默寡言,高高挂起。而这个不同,就看有没有强烈的“角色意识”。
所谓“角色意识”,就是要自觉地以所属角色的言行规范来要求自己,并以所属角色群的优秀榜样作为自己的楷模。
角色是本分。一名代表委员的真正产生,不是收到通知的那一刻,而是他真正履行义务、行使手中神圣权利的那一刻。在其位,谋其政,这是底线要求。
角色是担当。代表委员,是荣誉,更是责任。若不能以天下为己任,为民生而呐喊,而是仅仅享受这份荣光,那光环会很快黯淡。
角色是成长。每种角色对人的要求都不尽相同,能够胜任一种新的角色,就是生命多了一次成长的体验。
坦率地说,我一直在以学生心态当代表委员。尽管参加过10年的两会,可每次开会,都感到肩头沉甸甸的,如履薄冰。
5年的全国政协委员生涯,我总结出三条体会:一是立足专业背景,将学术研究、本职工作和参政议政结合起来,以学术研究促进本职工作,从本职工作中挖掘提案参政议政。二是立足中国国情,将报国情怀、民主监督、建言献策统一起来。三是立足民间社会,将国家大事、百姓生活、网络民声整合起来,不能高高在上,脱离群众,走马观花。
5年的全国人大代表生涯,又是全新启程:人大的工作内容非常丰富复杂,尤其是每次常委会都要审议大量的法律法规,代表仅熟悉本职和本专业显然远远不够。我越发要求自己主动学习:一是要阅读相关的著作、报刊资料,尽可能多地熟悉和了解更多相关背景。二是要向相关的专业人士请教。
亲身经历告诉我,多一点代表委员的角色意识,简单说,就是全身心参会。认真听取报告,认真审议讨论,认真阅读文件。也许,小组会多你一个少你一个问题不大,但是,你的不称职就意味着67万人的缺席,你的失语就意味着67万人沉默。也许,小组发言时你没有特别的意见建议,但用心聆听别人的发言就是一种学习。也许,多提一个提案、建议不会影响大局,但一个又一个脚印才会踩出坚实的道路。
我们正在一艘希望的船上。如果每个人都有角色意识,都能牢记自己的角色,努力胜任各自的角色,这艘船势必乘风破浪,昂然远航!
(朱永新委员,民进中央专职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
[人民网-人民日报]
报告建议500万元起征遗产税 每年可增2千亿税收
本报讯(记者张然)昨天,受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委托,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承担的《遗产税制度及其对我国收入分配改革的启示》课题举行中期成果发布会。研究称,我国已基本具备征收遗产税的条件,并建议将500万元作为遗产税起征点。国务院此前批转的《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曾要求,研究在适当时期开征遗产税问题。
称征税条件已成熟
课题对全球188个国家的遗产税信息进行收集和检索,发现有114个国家在开征遗产税或对遗产课征其他税收,占比61%。统计称,对遗产征税国家多是当今最具效率和竞争力、科技领先的国家,其GDP总量占到全球总量的70%以上。
报告认为,无论从社会公平政策、转变增长方式,还是缩小贫富差距,开始征收遗产税时机已成熟,条件也已基本具备。
年税收可达2000亿
课题研究结合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收入分配改革的需要,提出了我国遗产税改革的调控重点、制度构想和政策建议。
报告指出,我国遗产税应按中产水平确定起征额。我国个人所得税将年收入12万以上作为需申报的高收入人群,按三口之家年收入为36万元。如把家庭财产存量定为15年收入,则500万元为遗产税起征限额。限额以下是中等收入家庭,遗产和赠与不征税。限额以上是高收入家庭,按超额累进征税。
报告分析,现代市场经济国家遗产税收入一般可达税收总额的1%-2%。鉴于我国此项改革是从无到有,按遗产税收入达税收总额的2%计算,2012年我国税收收入超过10万亿元,此项即能收入2000亿元。
■观点
开征遗产税促使“富二代”自立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发布通知,要求各地需严格按所售房屋增值额的20%征收个税,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昨天发布的报告认为,遗产税的征收有利于和房地产调控产生联动效应。通常遗产中不动产都占有较大比例,在我国近年房地产过热的情况下尤为如此。若遗产税改革推出,则会对富有人群以房地产形式积累财富的热情降温,有利于抑制资产泡沫化,促进房地产价格合理回归。遗产税征管以资产核查为基础,而不动产又最为显化。因此,遗产税改革有利于和房地产调控政策产生联动效应,取得综合的社会效果。
报告称,在现行体制与财富格局下,机会不公已形成向二代三代传导的趋势。一方面富有阶层子女在财富、教育、科技等方面具有市场领先优势,另一方面是农民工后代在经济能力和素质教育方面的弱势。遗产税制度可以起到独特的定向调节和矫正作用。
同时,按《福布斯》2012中国富豪排行榜显示,排名最靠前的100位富豪,总资产达到2200亿美元的水平,约为13860亿元人民币。据估计,目前中国不足人口百分之一的富有阶层,占有50%以上的社会财富,这种过度占有造成的贫富两极分化,应当用遗产税这种定向调节工具加以引导和遏制。
报告认为,遗产税除了能够调节财产贫富差距,维护市场平等竞争外,还有利于鼓励“富二代”自强自立。对于不劳而获的限制,能够调动一切有劳动能力的人参加生产和服务劳动,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人力资本和创新动力。
[京华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