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仁宝最后时刻不忘工作 昏睡醒来就喊“开会”
“只要心脏不停,就要脚步不停、脑子不停、事业不停、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不停。”吴仁宝用他的一生践行了自己的誓言。
3月18日下午6时58分,华西村一位85岁的老人去世了,让整个村子都沉浸在眼泪和哭声里。从担任华西村书记以来,吴仁宝操心得最多的就是华西的村民、华西的发展。一直到生命最后的弥留之际,这位85岁老书记最牵挂的还是他的华西、他的村民。
只在医院住了一个星期
从3月6日住进医院,到13日夜里11点多吴仁宝悄悄地从医院回到华西老家,吴仁宝最后的岁月在医院只待了一个星期。记者在老人逝世后从他的家人和周围同事的口中得知,其实吴仁宝1月6日就确诊患上了不治之症。
“他忙得没时间去看病,脑子里尽想着华西怎么搞。”比吴仁宝小11岁的华西村民何凤寿说。
两年前,他到北京开会,一天一个来回,13个茶叶蛋充饥,回到村里还要召集干部开会,一点儿看不出他有多累。但去年11月17日,他率领100多名班子成员,到北京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大型展览,吴仁宝的身体就已经出了问题。当时他高烧39度,但仍带领大家宣誓“有难官上,有福民先;伟大复兴,重任在肩”,激励大家为实现“华西梦”、“中国梦”而奉献。
元旦前后,一直忙得不可开交的吴仁宝,身体不适,日夜咳嗽。元月6日,在家人的再三劝说下,才到华西体检中心进行派特CT检查,结果显示的病情是“癌症”!专家建议说,老书记年纪大了,又是癌症晚期,只能保守治疗。子女们建议他立刻去医院治疗,但吴仁宝总说:“年底很忙,工作很多,等忙完了,我再去吧!”
随后的一个月,他与往日一样忙碌,从组织党员干部到周边村慰问困难户,到华西新一年发展规划,再到亲自把关主办《华西月刊》,每天工作都在10个小时以上。
2月8日是小年夜,一早华西特色艺术团团长计丽静接到吴仁宝电话,“今天是小年夜,我请大家吃饭。”饭桌上,老书记给带着孩子的团员每人1000元压岁钱。“即使上级领导来,老书记一般也是不陪吃饭的。”
“感觉他呼每一口气都很痛。”华西村纪委副书记朱蕴海回忆,3月初已经可以明显感觉到老书记忍受着剧痛在坚持工作。
华西物流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征说,吴仁宝最近一两个月想尽可能地把他的智慧传递给大家。直到3月5日的班子成员会议开完后,吴仁宝才答应去上海看病。谁也没有想到,从此他就再也没能从病床上下来。
昏睡中醒来就喊“开会”
3月6日,已经卧床不起,无法进食的吴仁宝,住进上海华东医院医治。这天,老书记清醒之后,所讲的第一句话,就是回华西开会。
“生命不息,工作不止。”谈起耗尽生命能量的老书记,华西村村委副书记、华西钢铁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永昌眼眶里渗出了泪水,他说,弥留之际,老书记的心里牵挂的仍然全是工作上的事情。
华西村党委副书记周丽回忆说,3月13日深夜11点,老书记从医院回到家里,进门第一句话就是“叫周丽来,报告写好了吗?叫她主持会议”。
“老书记脑子里装的全是工作。”3月14日早上5点多,华西龙西大酒店副总经理戴立明来到老书记家里看望他。“下午3点半开会,有事情要安排。”插着氧气管,老书记用微弱的声音说。
“老书记在上海住院时,还不停喊我,要我整理材料准备开会。”在吴仁宝身边工作了二十多年的孙海燕说到这里泪如雨下,“他心里想的只有工作,没有自己。他用自己的一生践行了‘生命不息,工作不止’的承诺。”
16日晚上,吴仁宝说“帮我,帮我”。家人把他扶起一点,稍微坐了起来,女儿吴凤英把氧气面罩调整好,感觉周围人很多,老书记说了一句:“开会。”“现在开始,不要来翻花样了。”这是他说的最后一句话。
吴仁宝的四子吴协恩回忆说,他与兄弟姐妹在一起谈起病榻上的父亲,觉得“爸爸这一辈子,在生活上没有享到福,但他又享到了大福——对他而言,能工作到最后一刻,就是享福”。在生命的最后几天,老人戴着氧气面罩,说话要费很大的力气,但挤出来的字眼都跟工作有关。
学好中央精神安然入睡
住进上海医院几天后,有一天身体稍微有些好转的吴仁宝,叫身边的人将他手上的针管拔掉,说要回华西研究事情。“我要回去开会,传达全国‘两会’精神,这是大事情!”下午,他又拉住陪护人员赵金荣的手,着急地说:“金荣,你赶快准备车子送我回去。我还是要回去学习,才能吃透中央精神,更好地建设华西!”
3月11日,凌晨4:00,已经全身不能动弹的老书记,从昏迷中苏醒了过来,他沉思一会后,十分费力地对驾驶员瞿小兴说:“通知新书记,安排党委委员、纪委正副书记、5个总支书记,包括全体正副厂长,一起到上海来开个会,叫孙海燕将‘一号文件’带过来,所有开会人员的车费我来付,你赶快去通知、去落实!”没过多久,就急切地问瞿小兴,电话打通没有、打通没有,一连问了三次,直到又一次昏迷。
15日晚上8点半,受到病魔侵袭,老书记显得很痛苦。周丽在一旁拿出《人民日报》和《新华日报》读给他听。“老书记露出满意的神色,还把头侧过来,听着两篇报道,他一下子平静了下来,听完以后就睡着了。”
最后的18天,没谈一句家事
“从病重起,我陪了18天,父亲很坚强,没有喊一声痛,跟周围那么多人讲了那么多事,讲来讲去都是国事村事,没有一句家事,对自己的身体、对家人没有留下只言片语。”昨日深夜,吴仁宝的女儿吴凤英告诉记者。
在吴仁宝生命的最后一段时间,他想到的是华西的乡亲们,是那些来华西参观的游客们。3月13日,是吴仁宝在上海住院的最后一天。这一整天,老书记只要一醒来,嘴里就念叨着:“要把大华西4000名村民安排好!”在半清醒状态中,经常要工作人员带他去民族宫,说那里还有好多游客等着呢。
“在上海医院里,问老书记对家人有什么要交待,老书记始终没回答。”吴协恩对记者说,父亲一辈子有两句话对他最有启发,一句是“生命不息,工作不止”。还有一句“有福民先享,有难官先当。”华西村老百姓有今天的幸福,是老书记一辈子的心血,他现在最想做的事,是继续实现老书记“百年老店”的“华西梦”,团结好一家人,带领好一班人,造福好一村人。在共同富裕的基础上,打造一个百年华西。
老书记记挂着村民,村民也记挂着老书记。吴仁宝从上海回到华西的消息悄然传播出去后,华西的男女老少不约而同地涌向已显得破旧的吴仁宝的家。这幢小楼,华西人无数次地出出进进,但这次不同,华西人都是跌跌撞撞地赶来,擦着眼泪依依不舍地离开。据统计,他回到华西的第一天,来看他的华西人就有2000多人。
18日晚11点30分,记者发稿前再度瞻仰了一下这位可敬的老人。身穿藏青色家常外套的吴仁宝,静静地躺在病床上,身上覆盖着鲜艳的中国共产党党旗,头上方是一张与爱人摄于1999年的“模范金婚合影”,照片上的两人都戴着鲜艳的大红花,笑容灿烂。在这个老书记生活了几十年的华西398号大门上,贴着一副对联:“百姓幸福我幸福,百年老店事业成。”
本报记者 江锡民 浦敏琦 季铖 陈炳山
[腾讯网-新华日报]
吴仁宝掌权华西村42年 4儿子控制全村90%资金
[简历]
吴仁宝1928年11月出生在江苏省江阴县华墅乡吴家基。1957年他担任华西村党支部书记以来,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小村庄建设成为享誉海内外的“天下第一村”。吴仁宝曾任江苏省江阴县委书记、江苏省政协常委。他是党的十大、十一大、十七大代表,第六、七、八届全国人大代表。
3月18日,原华西村党委书记吴仁宝因病去世,享年85岁。他被称为“中国最有名的农民”,曾将贫穷落后的华西村建设成为中国公认的“天下第一村”。他曾于2005年作为封面人物登上美国《时代》周刊。直到吴仁宝去世前几天,他还在为前来参观的游客做演讲。
据新华社、《南方人物周刊》报道
儿子回忆
“他最大的心愿就是让穷人过好日子”
关于华西村老书记吴仁宝去世的消息,记者18日联系了吴仁宝之子,华西村党委书记、主任,华西集团董事长吴协恩。吴协恩在电话中向记者确认了这一消息。吴协恩表示,父亲去世时,家人都在身边,该交代的事情也都交代了,所以去得很安详,没留下什么遗憾。他表示,父亲去世时依然关注着华西村的发展,并叮嘱他继续带领村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父亲生前一再说,看到有人穷就心疼,他最大的心愿就是让穷人过好日子。无论什么时候,华西村都将在党的领导下,走共同富裕之路。华西村走这条路的决心不会动摇。”
华西村党委副书记孙海燕18日也表示,吴仁宝虽然身患癌症,但一直心系华西村的发展。直到去世前几天,他还在为到华西村参观的游客做演讲,介绍华西村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他还表示,吴仁宝罹患癌症的消息华西村很多人都知道,在他去世前,很多村民都轮番到家中探望他。
媒体印象
“尽管读书不多,却有天生的演讲能力”
华西村的村口,竖有一面巨大的宣传牌,上面写着吴仁宝的两句名言:“家有黄金数吨,一天也只能吃三顿;豪华房子独占鳌头,一人也只占一个床位”。吴仁宝参加工作近60年,作为中国首富之村的“当家人”,他却给自己立了一条“三不”规矩:不拿全村最高工资,不住全村最好房子,不拿全村最高奖金。当华西村农民已住进第六代别墅,吴仁宝现在依然居住在上世纪70年代建造的简陋老房里。
吴仁宝每天坚持工作10多个小时:早晨5点多起床,收听新闻、检查村容、察看企业、接待游客、参加会议,还时常与村民座谈,了解生产生活情况……一直要忙到夜里12点,睡眠仅五六个小时。
记者曾于2008年6月进行“改革开放三十年”专题报道时前往天下第一村华西村进行实地采访。当时,老书记吴仁宝尽管已经年近八旬,却依然精神矍铄。这个白发苍苍的老人走起路来依然虎虎生风,说起话来也是干净利落,声如洪钟。
吴仁宝给记者留下最深刻的印象就是他一流的口才。尽管读书不多,但吴仁宝却有一种天生的演讲能力,能把一些很深刻的道理深入浅出的让听众明白,尽管“土得掉渣”,但却生动形象。每每逗得台下观众哈哈大笑。即便讲上两三个小时,他依旧思路清晰。当地老百姓亲切地称他为“农民思想家”。
发展之路
从“穷得叮当响”到亮相纽约时报广场
2011年11月10日,华西村形象宣传片结束了在美国纽约时报广场为期两个月的亮相。两个月来,每天50次的播放频率,刺激着世界各地到此的游人,传递着华西村跨出国门的雄心。
这期间,华西村建村50周年庆典办得轰轰烈烈。投资30亿建成的328米高楼比肩北京最高楼;楼内置一头重一吨、价值3亿人民币的金牛,加上各种装饰,整幢楼价值近五十亿;而村后龙砂山上的“万米长城”、“小天安门”和“美国白宫”,是来华西村游览和学习的国人眼中的神奇景观……
华西村刚组建时,面积只有0.96平方公里,人口667人,穷得叮当响。在“以粮为纲”的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吴仁宝率领村民办起了一家小五金厂,这座“地下工厂”运营10年,给华西人创造了上百万元的利润,也是华西村走向共同富裕的第一个台阶。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吴仁宝大胆解放思想,发展多种经营,很快使集体收入达到上亿元。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如今的华西村方圆35平方公里,人口3.5万,南有“钱庄”(工业区),北有“粮仓”(农业区),中间是村民生活的“天堂”(生活区),全村总资产超过160亿元,年销售收入超过500亿元,上交利税超过8亿元。
“华西中心村内,外出就读的大学生回村率是200%,他们不仅自己回来了,而且还会带自己的男朋友或者女朋友,甚至带同学回来。”华西村宣传科赵开军自豪地说。
“回来有房子、车子,也不用找工作,我为什么要在外面?”从华侨大学毕业回村的赵龙贤说。和他同一年回村的李梅红之前就读徐州空军学院,“和身边同学唯一不同的,就是优越感。”
[声音]
“实事求是最难”
“我个人来说,对我自己的评价,从性格来说可能和别人有不同之处。一是我的性格,无论什么事情都要以很快的速度去办,如果不办,我睡不着觉;二是我办这个事情,会反复思考利弊关系,不脱离实事求是、依法办事。但是我说,实事求是最难,有时候,为了对付一些情况不能实事求是,最终来实现我自己的实事求是。”
“华西村离得开我,也离不开我。为什么?从现在来看离得开我了,从过去,可能离不开我。我华西建村50周年,我叫新书记开幕,我搞闭幕。所以我这个50年可以说起到很主要的作用。现在开始今后的50年,就不需要我了,他们去开幕了,我就闭幕了。现在我个人,还要关心方针政策,党纪国法,管好自己,这些还要考虑考虑。”
“50年代是听,上面说的只要我们听。上面浮夸风我也听了,浮夸风的时候我也是积极分子,我也报过一亩地收3700斤粮食,旁边的一个乡说,他们收一万斤,我就说你一万斤是假的,我不相信,实际我自己3700斤也是假的。自己假了还说人家假。后来毛主席召开七千人大会,到那时我才坚决纠正浮夸风。
60年代我是顶。60年代又有领导来叫我怎么搞、怎么搞,我说我不听了,领导不满意,说吴仁宝是骄傲自满,目中无人,独立王国。我说怎么搞的,后来想想不对,明着顶是要吃亏的,我就想暗着顶。从此以后,不管哪个领导来指导什么,我都当面答应:谢谢领导关心。领导走了以后,不符合华西实际的绝不执行。
70年代是拼,拼命大干社会主义,以粮为纲,旱田改水田,两熟改三熟。农民搞得辛辛苦苦还只是温饱。所以我的缺点主要在这30年。以前的力气花得大,人还辛苦,但效果不好,现在没有原来苦,但是大家好了。”
[争议]
华西村搞世袭?“天下第一村”传奇还能持续多久
吴仁宝治下的华西村一直以来饱受争议。他被认为是这个“独立王国”的“国君”。各种具有象征意味的建筑与行为,是吴仁宝及华西村在经济成功之后的一种资本转化,如同富人的成功总要通过慈善和捐款来转化一样,他需要这种表征:把经济地位转化为另外一种地位。
对于只读过几年私塾,却执掌一个村级政权四五十年的吴仁宝来说,他从没想过自己会有这样的成就。
自1961年建村以来,这个面积不足一平方公里、村民连吃饱饭都困难的村庄,蜕变为2010年销售收入512亿元、人均纯收入8.5万元的超级企业集团,村民都变身为股份持有者。
严格说来,华西并不是完全的社会主义,因为它有严苛的村规民约;它与纯市场经济的股份制也不同,村民的股份无法抽回,如果离开,一切浮华转瞬成空。因此,华西村注定是一个无法复制的成功。
在这个典型背后,鲜为人知的是,华西村已经成为吴仁宝家族控制的企业。有研究者统计后指出,吴仁宝4个儿子可支配的可用资金(可用资金被定义为扣除所得税后的净利润)占华西村资金总量的90.7%(据《北京青年报》2003年7月17日)。
从党内职务来看,华西村党委的五十多人中,“以吴家为核心的圈子达到36人,占党委总人数的72%”(2003年07月16日《21世纪经济报道》)。有学者整理了42年来华西历任村干部的名单,一个不变的事实是,华西村最高掌权者始终是吴仁宝。
吴仁宝曾经说,“如果我吴仁宝搞个体,华西这些财富就是我一家的了。”
但是,华西并没有走上这条路,他们现在还在坚持集体主义道路。记者曾和吴仁宝及其儿子辈、孙子辈的人交流,感受到他们思想活跃、眼界开阔,与很多现代市民不同的是,他们头脑里集体不散的意识非常强烈。
学者指出,吴仁宝之所以能在华西屹立50年不倒,关键在于“两头保持一致”:对底下,一定满足他们(的需求),不断地满足他们,总是比外面超前;对上面,他有着高度的政治敏感,永远走在时代前列。
吴仁宝在学大寨时期办工厂,在“苏南模式”乡镇企业初兴之时开始走集体股份制,在乡镇企业式微之际搭起海运、航空、金融、旅游的转型平台;政治上则从政治挂帅的年代,集体主义的“主体思想”勇立潮头,一路先进“典型”……
但是集体的不朽如同南街村的“永动机”一样,令人生疑。吴仁宝说村民希望他活到1000岁,但这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随着“一分五统”政策下的并村扩张,“拆迁”矛盾在这个“集体王国”中也日益凸显。
如学者所言,华西村和吴仁宝迎来了“后集体主义时代”的各种挑战。以家族掌控的集体,能否不朽?吴仁宝作为华西村的精神和物质领袖能否不朽?他的后来者能否顺当地安排吴仁宝留下来的政治、经济乃至道德遗产?这一传奇还能持续多久?
只有时间能给出答案。
[腾讯网-红网]
相关报道
华西集团转向“资本运作”时代
吴仁宝之子,华西集团董事长吴协恩称,老一辈喜欢做实业,他喜欢资本运营
3月18日18时,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原党委书记吴仁宝因患肺癌医治无效,在华西村家中逝世,享年85岁。分析人士认为,他的去世宣告着“吴仁宝”时代的终结,这对于当前业绩不甚理想的华西集团来说,是又一重创。吴仁宝的儿子吴协恩作为继任者,若要延续此前传奇的话,需要带领华西集团转型。
华西集团涉猎行业广泛
吴仁宝生前曾经许愿:“在我有生之年,一定要把乌托邦变成现实,一定要把什么叫做共产主义,做给全国人民看看。”
在吴仁宝治下,由江阴市华士镇华西新市村村民委员会全权控股的华西集团涉猎了包括钢铁、房地产、网络、金融等多个行业。
资料显示,华西集团在江阴和唐山分别投资有钢铁厂;华西集团旗下华西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在江阴、张家港等地均涉足过房地产业务;在吴仁宝孙子、华茂计算机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孙喜耀的带动下,华西集团还预备投资网络、游戏、动漫等项目;2003年华西集团提出进入金融行业。目前华西集团旗下拥有的金融类企业包括典当公司、小额贷款公司、财务公司、咨询公司等。此外,华西集团还参与了多家银行、证券、期货公司的股权投资。
吴协恩是华西村“老当家”吴仁宝的第四个儿子。吴仁宝“退休”后,自2002年11月起,吴协恩开始担任华西村党委书记、主任、华西集团董事长,成为“天下第一村”的一把手。
华西股份是华西集团旗下惟一的上市公司,华西集团持有该公司41.01%的股权。吴协恩曾担任过华西股份董事长一职,目前仅保留董事职位。但财报显示,华西集团法定代表人,吴仁宝之子吴协恩仍是华西股份实际控制人。
华西传奇或难持续
在中金在线发起的一项在线调查中,有超过80%的参与者投票认为“华西村传奇将会延续下去”。
但业内人士对华西村的发展前景并不乐观。长江证券分析师雷玉认为,灵魂人物吴仁宝的离世,在中长期内或许会对华西集团的经营造成影响。“作为企业的重要人物,吴仁宝留给华西的印迹是很深的。”
评论人士吴永强则认为,华西模式的可复制性有待讨论:“吴仁宝采用的集体模式使绝大多数人富裕了起来,这个层面上是值得肯定的,但是这种集体模式是不是能够全面推广、是不是能够复制,还有待商榷。”
吴永强认为,“今后吴仁宝品牌的削弱是完全可以预期的。”
事实上,主营业务业绩的不理想,正在逼迫华西村转型。在此前的媒体报道中,有来自华西钢铁企业的内部人士表达忧虑:“原先的四大产业,钢铁、纺织、物流、旅游均效益不好,钢铁工厂多数处于亏损状态。”
在2012年度报告里,华西股份披露了未来的计划:“以公司确立的创建现代服务业企业为目标,以化工仓储物流业务为转型发展的切入点,积极寻找契机,加大向现代服务业转型的力度”。
吴协恩称喜欢智力劳动
吴协恩此前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从上任之初,即开始考虑华西村的战略转型问题。
“转型不是要我转,而是我要转。并且,要在企业最好的时候转,而不要在企业走下坡路的时候被迫转。”他说,“我对投资工厂不是特别感兴趣,我喜欢做资本运营。”
从最近几年的产业调整看,华西的转型思路有三个,由数量向质量转,由体力向脑力转,由传统向现代转,但是华西村并没有选择高科技产业,而是选择了现代服务业和资本市场。对此,吴协恩给出的解释是,他认为华西的无形资产潜力很大。
2011年,服务业对华西村利润的贡献比例占45%。在金融产业上,华西村2005年起,先后成立了两家投资担保公司和一家典当公司。2009年10月,华西村成立了集团财务公司,先后投资参股5家银行、两家证券公司,并参股了多家拟上市公司的股权,开展了PE和VC的项目投资。
据吴协恩介绍,在2011年,他们一个70多人的金融人才团队曾创造了超过5个亿的净利润。
吴协恩曾表示,“我与父亲不同的是,我对投资工厂不是特别感兴趣。老一辈喜欢把力气花在做实业上,但我喜欢做资本运营,对资本市场、对智力劳动很感兴趣。要想赚钱始终是吃力的,但如果把整个企业的资源在资本市场充分释放出来就不会太吃力了。”
华西村发展大事记:
1999年8月
华西村股份公司发行的3500万A股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开盘价为每股21.6元,比发行价增160.48%。华西就此成为全国第一家农村经济综合开发的上市公司。
2001年6月
华西村通过“一分五统”方式,将华明、泾浜、三余巷、前进4个周边村纳入华西,面积由原来的0.96平方公里增加到6.53平方公里,人口由原来的两千多人增加到7400多人。
2002年2月
华西村开始实行村外人士投资10万元(此时,华西村人均固定资产127万元)“买”一个华西村户口活动。
2002年11月
吴仁宝儿子吴协恩任华西集团公司总经理。后当选为党委书记、董事长。
2005年1月
华西村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到2004年底,全村销售收入达到260.3亿元。
新京报记者 张泉薇 李媛
[新京报]
吴仁宝去世 华西股份“淡定”
公司股价微涨0.26%;分析称“吴仁宝时代”终结,或结束华西村多年“集权型”治理模式
18日晚,江苏省华西村原党委书记吴仁宝因肺癌去世。昨日,在A股上市的江苏华西村股份公司(华西股份)全天表现“淡定”,截至收盘,华西股份报收3.84元,微涨0.26%。分析人士认为,曾任华西集团董事长的吴仁宝的去世,使集团未来发展前景不容乐观。
主营纺织化纤
华西股份以纺织化纤为主营业务,昨日,华西股份股价波动不大,最终报收3.84元,比前一天小幅上涨0.01元,涨幅为0.26%。
虽然公司昨日股价表现“淡定”,但在吴仁宝去世消息爆出之前,市场已有关于其病危的传闻。春节过后,华西股份一路下跌,从4.34元滑落至4元以下。事实上,华西股份的股价目前也处于近几年来的低位,自2010年底,股价跌破10元后,一直在低位徘徊。
去年业绩不理想
3月5日,华西股份发布2012年报,业绩不理想,营收和净利均现下滑。
去年全年,集团营收比上年度大幅减少24.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下降8.91%。其中,公司的主营业务涤纶短纤维收入下降4.39%。
公司管理模式或改变
公司去年全年利润的主要贡献则来自于出售华泰证券股票1254万股的税后净利9929万元,以及控股子公司华西化工码头贡献的5378万元。
机构评论认为,两者对业绩推动明显,但不可持续,“预计公司未来业绩的增量有限。”而吴仁宝的去世被认为是华西股份继2012年业绩不佳之后的又一重创。
同时亦有观点认为,“吴仁宝时代”的终结,或将结束华西村延续多年的“集权型”治理模式,“对集团的发展来说未必不是新的机会。”
长江证券分析师雷玉昨日认为,集团未来经营状况尚难定论:“对于企业来说,适合自身发展的就是好的。华西村之前的模式有利于集中资本,但是当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需要整个管理团队的介入。以往的集权模式可能需要改变。”
新京报记者 张泉薇 李媛
■ 相关
华西股份不被机构青睐
新京报讯
(记者吴敏)与华西村偌大的名声相比,号称第一个以村命名的A股乡镇企业华西股份在资本市场上表现一般。最新的数据显示,没有机构投资者主动投资这一公司。
年报数据显示,目前仅有信诚中证500分级基金一只公募基金持有华西股份,该基金是完全复制指数的产品,持有华西股份234万股。去年下半年以来,曾持有华西股份的基金也均是中证500、深证300等指数基金。
券商给予华西股份的评级多为“中性”或“持有”,即并不认为其股票后市会有超过市场平均水平的表现。
作为华西集团旗下的惟一上市公司,华西集团持有华西股份41.01%的股权。
[新浪网]
相关评论
华西村的探索鼓舞改革者
惊闻华西村原党委书记吴仁宝老人去世。百感交集,慨然命笔。
20世纪60年代华西村在“农业学大寨”动中起步时,只是个600多人的小村庄。那时的吴仁宝是个社区领袖式的村干部。而21世纪的华西村,已经拥有一个地级市的产值,一个县级市的人口,一个乡镇的面积;但,却继续维持一个行政村级的低成本管理班子(20多名党委委员和一个物业公司就管理了域内的综合事务)。海内外任何教科书和政治家的顶层设计都解不开现代化制度成本过高的死结,吴仁宝的自主创新不可小觑。
我对华西村和吴仁宝的接触,是从上世纪80年代苏南农村改革试验区调研开始的。在上世纪90年代苏南乡镇集体企业股份化改制中,我对华西村的社会资本原始积累及其制度安排产生了研究兴趣。进入新世纪,华西村吴仁宝老人以“共同富裕”目标力主兼并周边13个村庄一度引发争议,让我对这种社区化的产业资本集团的扩张历程更多做了几次调研。可惜,我的调研尚未完成,吴老已怡然驾鹤西去。
我的课题组把华西村的经验归纳成“一二三四”。
一个内在机制:本源于村社理性的内部化处理外部性风险机制。
两个最低成本:一是村社共同体以成员权为基础的产权制度及其产业资本扩张;二是用传统低成本的村治结构取代现代化城市高成本的政府多部门治理。
三个发展阶段:一是点状原始积累,二是线性产业扩张,三是多面向结构升级。
四个基本特征:一是打红色的社会主义牌获取长期稳定的政治保护和因此不可能被减少的经济资源;二是打白色的资本扩张牌成为天下第一社区资本总量村;三是打灰色的村庄党委公司化的治理方式取代城市政府治理,以及私营经济开发区等多样化牌弱化产业资本扩张中的各种张力;四是打绿色的生态旅游牌保持多元文化及多样化经济结构(包括粮食农业维持村民生计),实现可持续发展。
我与吴老有几十年的交往。他是一个具有中国农民典型特点的人,外圆内方,实事求是,他最擅长的就是用农民的思考和表达,把旁人看来对立的意识形态和政策方针都理顺了,并以此为指导在实践中赢得成功。至今我深刻地记得,当上世纪90年代全国乡镇企业全面改制后,特别是一部分改制后的企业不再顾及农民就业、农村行政和社区福利开支的时候,华西村却因为仍然坚持对所有村民的福利制度而大幅节省了现金开支,在宏观经济趋紧的形势下得到新的发展机会。
因此,华西村不仅是社会主义制度下农村经济发展模式的一种探索,也是一次对集体主义优越性的充分挖掘和成功诠释。
对华西模式的争议至今仍未平息,也许华西村的成功在一定意义上有其不可复制性,但吴仁宝和他领导的华西村为探索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模式所做的贡献,必将作为宝贵的经验提示留存在中国改革开放的记忆中,并鼓舞着更多勇于开拓创新的后来者。▲(作者温铁军
中国人民大学可持续发展高等研究院执行院长)
[环球网-环球时报]
实现“中国梦”需要更多吴仁宝
据媒体报道,华西村原党委书记吴仁宝因病医治无效,于3月18日逝世。新华社当天发布的消息,称吴仁宝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当代农村干部的杰出代表,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探索者、开拓者和卓越的带头人”
吴仁宝无愧于这些称号。改革开放使中国农村发生巨变,华西村发展历程中,创造了50多项全国第一,累计实现营业收入3800多亿元,向国家纳税60多亿元。华西村以雄厚的集体经济为后盾,成为中国第一个“电话村”、“彩电村”、“空调村”、“汽车村”、“别墅村”,成为中国最富裕的农村。吴仁宝始终坚持“人民幸福就是社会主义”,带领农民群众艰苦创业,实现华西村的共同富裕。
吴仁宝不但把华西村办成全国首富,他还建议建立大华西村,得到上级政府的支持。此外,吴仁宝还先后出省建设黑龙江华西村和宁夏华西村,从2006年起他还每年邀请全国1万名农村党支书举办交流对接班。他的一句名言,“村帮村,户帮户,核心选好党支书,最终实现全国富”,如今在全国农村广为流传,华西村也成为全国农村共同富裕的一面旗帜。
吴仁宝带领华西村走共同富裕道路,是“中国梦”的一个缩影。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习近平主席特别强调了“中国梦”的实现路径,强调在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朝着共同富裕方面稳步前进。这是中央高层向全国人民发出的动员令,也是走中国道路的本质特征。
在广袤的中国农村要实现“中国梦”,华西村无疑是一个典型。在吴仁宝带领下,华西村仅用几十年时间就实现了欧美近百年才实现的富裕福利社会。华西的经验证明,只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艰苦创业,任何人间奇迹都可以创造出来。吴仁宝一心一意带领农民群众艰苦创业的精神,也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可贵的探索。(冯创志)
[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