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13-03-22
公公为多拿拆迁款与儿媳结婚 称被政策逼迫(图)
村民很关注此案如何判决,60多人前来旁听
通讯员供图
本报讯(通讯员 姜栋 记者 叶萌茗)
“如果公公和媳妇结婚后就能多分钱,那我也跟我老婆离!”最近,宁波高新区上王村出了件奇事,公公和媳妇为了拆迁而结婚,想以夫妻投靠名义把媳妇、孙女的户籍迁移到村里,想以此多分钱。这事在村里传得沸沸扬扬,可是,户口申请材料被退回来后,公公和媳妇转而联手将宁波市公安局高新技术开发区分局告上了法庭。
昨日,这起宁波市首个因假结婚引起的行政诉讼案终于有了判决结果——法院当庭驳回了原告的诉讼请求。
庭审背后
结婚是冲着金钱去的?
昨日上午8点多,上王村的村民早早地包了大巴车来到江东区人民法院。大家十分关注这件事,想看看法院到底是如何判决的。
“我们可不是原告亲友团,肯定不支持这样的做法!如果大家都像他们这么做,那岂不是要乱套了!”村民陈师傅说,去年7月5日,村里开起了土地征迁动员大会,到了9月21日,就听说村民陈XX与自己的儿媳赖某结婚了。
一开始,大家对这一消息感觉有些不可思议。可是没多久,大家也渐渐明白了,陈XX离婚原因其实不简单。村民们认为,作为媳妇的赖某,愿意放下面子,与自己的公公结婚,实际上是冲着金钱而去的。
村民说,村里有经济合作社,只要是社员每年都能得到分红,比如去年的分红是人均4.8万元。
上王村党支部书记周永跃说,村里的村民以农业户口为主,也有部分是非农户口。非农业户口的村民,只能在计划生育、小孩入学等方面享受优惠政策,但是不能享受社员分红提成待遇。
村民陈XX原配妻子王某是一名下乡知青。随着国家政策调整,她的户口也变成了农转非。而陈XX的儿子陈X,也是居民户口,现为宁波某家具城的老板。整个家庭只有陈XX和儿媳妇赖某是农业户口。
但是,赖某户口在鄞州区古林镇布政村陆家土耷。根据上王村政策,如果赖某的户籍迁入本村,她也可以享受社员福利待遇。另外,还可额外获得至少100万元的房屋拆迁补偿。
“如果法院判决下来,公公和媳妇这样的做法也能成的话,那接下去将会有更多的村民去效仿,整个村子就要乱套了。”上王村村主任张凯龙说,村民们都很在乎个人经济利益,但是大家还不至于想出这么雷人的方法来索要集体经济分红。
一些村民告诉记者,这件事情村民们意见很大,甚至有村民主动到公安机关做了笔录。“他们既然离婚了,公婆还住一起,儿媳也住一起,这算什么行为?”村民黄女士说。
庭审现场
原告:公安不迁户口属违法
那么,法院最终会如何判决?被告方宁波市公安局高新技术开发区分局又为何将陈XX和赖某的申请材料退回呢?记者旁听了整个案情。
原来,在2013年1月22日,江东法院就依法组成合议庭,公开开庭审理了此案。法院根据各方当事人提供的证据及当事人质证意见确认——
原告陈XX是上王村农民,在村里拥有私宅,为农业户口,上世纪70年代与妻子王某形成事实婚姻关系。2012年9月17日,陈XX与王某在鄞州法院办理了离婚手续。
陈XX与王某育有一子陈X,是居民户口。陈X于2003年与原告赖某结婚,并育有一女小陈。2012年七八月间,陈X与赖某办理了离婚手续。
2012年9月21日,陈XX与赖某登记结婚,赖某8岁的女儿小陈,则由赖某监护。同日,原告陈XX向被告户籍管理部门申请办理赖某、小陈的户籍迁移。
2012年10月23日,梅墟派出所对原告户籍迁移事宜进行了调查询问。被告工作人员口头告知原告,要取得原告陈XX所在村民委员会的证明材料,并将申请材料退回。
陈XX认为,他的户籍迁移申请符合法律规定,被告理应在法定期限内作出具体行政行为。而被告行为显然已超过《浙江省常住户口登记管理规定(试行)》及国家行政法规规定的法定期限,属行政不作为,因此于2013年1月4日向江东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请求法院依法判决,确认被告宁波市公安局高新技术开发区分局不作为违法。
被告:不会纵容乱伦行为
被告宁波市公安局高新技术开发区分局辩称,赖某和陈XX均是农村户口,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农村户籍登记需要村集体协助办理,村集体应为户籍迁移开具证明。但是,因为上王村村委会以不合社会公德及伦理规范为由,拒绝给陈XX开出相关证明材料,故而原告在申请户籍迁移时,并未出具该项材料。根据《浙江省常住户口登记管理规定(试行)》第八十六条的规定,被告依法告知了原告需要补充材料,应去村民委员会盖章证明。被告依法履行了告知义务,不存在所谓的行政不作为。
陈XX在高新区公安局所作的笔录中称,“我与赖某结婚,按照国家政策,赖某与我孙女小陈的户口可以随我迁入上王村。”“我和赖某结婚也是没办法,是政策逼迫我这么做的。”
对此,被告律师施周认为,陈XX与原配“离婚”之后,仍生活在一起;而赖某与陈XX的儿子陈X“离婚”之后,也是生活在一起;陈XX和赖某的婚姻是不真实的,而是利用“假结婚”的方式隐瞒事实真相、编造虚假事实,以达到违法迁移赖某、小陈户籍的目的。
施周说,陈XX与赖某是公公与儿媳的关系,情况非常特殊,所在村村民对此意见很大,“原告的行为是一种不应被社会接受和容忍的行为。如果准许这种情况下的户籍迁移,就是默许和纵容这种乱伦行为,必将与法律的宗旨和目的不符,同时也必将损害社会良好的道德风尚和社会公共利益。同时原告的户籍迁移申请证明材料不齐全,被告已依法履行了告知义务,并不存在行政不作为。”
法院:驳回原告诉讼请求
之所以判决驳回原告诉讼请求,江东法院给出的依据是,被告工作人员在收到原告的申请后对原告进行了口头答复,要求其提供上王村村民委员会的同意户籍迁移的证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第三条第五款的规定,以及参考《公安部三局关于执行户口登记条例的初步意见》第一“关于登记范围”第3点即“为群众到户口登记机关办理迁移手续开具证明”、《浙江省常住户口登记管理规定(试行)》第八十六条的规定,被告工作人员已对原告进行了口头答复,并告知其应取得村民委员会证明,程序上并无不当,并不存在行政不作为的行为,原告起诉要求确认被告行政不作为违法无相应事实和法律依据。
陈XX的代理律师施先生表示,陈XX等人将提起上诉。
庭外说法
法官:假结婚严重破坏公序良俗
或构成诈骗罪
审理此案的翟法官认为,虚构婚姻事实以获取金钱利益的行为明显违反社会公序良俗,如若任其发展,则很有可能使得传统道德逐步沦丧。如本案原告陈XX与赖某原是公公与儿媳的关系,却因受利益的驱动,分别办理了离婚手续并到民政部门办理了结婚登记,而因其不属于禁止婚姻登记或婚姻无效的情形,民政部门给其颁发了结婚登记。虽然其领到了合法的结婚登记证书,但该行为出于非法的目的,同时事实上仍保留着与原配偶的“事实婚姻”,应当说,原告的该种行为是对社会基本伦理道德的肆意践踏,是一种不能容忍的行为。
江东法院分管行政庭的副院长吴启贤说,陈XX和赖某结婚虽然看起来符合婚姻法以及婚姻登记条例的规定,但却可能构成诈骗罪从而被判处刑罚。他说,根据刑法的相关规定,虚构婚姻事实从而骗取拆迁补偿安置款等行为完全符合诈骗罪的犯罪构成要件。
吴启贤说,在实践中,也有不少地方对类似行为进行过刑事处罚,他举了几个例子:如浙江湖州吴兴区法院2007年判处殷某、江某诈骗案,上海普陀区法院于2009年判处施某、郑某诈骗案,都是以结婚名义骗取征地拆迁款而被判处刑罚的案例。
本案中,法院判决驳回了原告的诉讼请求,一方面是公安机关已经履行了相关义务,一方面也是希望原告不要在违法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吴启贤告诫所有试图假借虚构婚姻登记事实骗取拆迁款的人,歪脑筋不要动,小便宜莫要贪,否则不但便宜没有捞到,还有可能要进牢房。
吴启贤认为,这起案件也揭露出我国婚姻法存在的一些漏洞,婚姻自由但更应该真实,希望相关部门对婚姻登记制度进行深入研究并作出适当修改,避免婚姻登记成为某些人谋取非法利益的工具。
[腾讯网-现代金报]
离婚率激增,婚登中心警示:“楼市有风险,离婚需谨慎”
“国五条”后上海多区离婚率异常,民政局请律师坐镇劝回多对假离婚
晚报记者 冯兰蔺
报道
“国五条”出台后,为“突破”限购及税收政策,不少夫妻竟选择通过离婚来解决买房问题,民政局甚至出现了排队离婚的景象。最近,闵行区民政局婚登中心门口特意设起公告警示牌,提醒“楼市有风险,离婚需谨慎”,引来唏嘘围观。
多区婚登中心近期离婚率异常增高
这块公告牌,就位于闵行民政局婚姻登记中心门口,是本周刚刚挂出的。深蓝色的“楼市有风险,离婚需谨慎”十个大字异常醒目。除了文字,警示牌上方还形象地绘制了两块动画插图。其中一对夫妻亲昵地依偎在一起,正准备到民政局婚姻登记处办离婚。颇具讽刺意味的是,两人手中还拿着贷款申请和首套房申请,办完离婚就准备去买房。
闵行区民政局婚登中心有关负责人说,此前离婚率每天只有几对,极端高峰也就20多对。但“国五条”出台后,平均每天离婚率基本维持在30多对。除了离婚率异常增高外,开具单身证明的数量也持续上升。在4日当天,闵行婚登中心就开具了500张单身证明。据统计,3月4日至9日,该区婚登中心共办理无婚姻登记记录证明775人次,出具无婚姻登记记录证明2050份;受理离婚登记205对,办结离婚187对。与去年同时期相比,分别上升3.70%、3.18%。
在嘉定区婚登中心,一名工作人员也证实,“国五条”出台后,离婚率出现异常增长。一般日均离婚大概4-5对,现在每日离婚率大致在11-14对。在奉贤区婚登中心,3月5日甚至有34对夫妻办理离婚,比平时多出两倍。
免费房产法律咨询劝回多对假离婚
离婚率产生异常波动,不排除一些夫妻假离婚。目的把一套房子产证做成一个人,符合唯一住房免税条件。不过法律人士提醒,这种做法风险极高,会导致人财两空。
“即使重新登记结婚,房产也只属于一方个人婚前财产。
”
为应对突如其来的巨大登记受理量,闵行区民政局已启动应急预案。临时增添一个办理“单身证明”的窗口,提高办事速度。紧急调派志愿者维持现场次序,由工作人员提前为排队等候的婚姻当事人进行材料预审,减少当事人等待时间。另外,每天由两名值班律师主动为当事人免费提供婚姻法律服务。
“比如,4日当天通过律师义务咨询,当天登记离婚的夫妻有51对,但实际办结43对。
8对夫妻最终被劝回。 ”
假戏真做后果难料,“诉讼过户”难成功
闵行区法制宣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也通过官方微博提醒:最近楼市异常火爆,为规避政策,假离婚购房现象屡见不鲜。要知道婚姻法规定,除了四种法定情形,只有“夫妻感情破裂”才是离婚的理由。夫妻一旦离婚,所有财产将进行分割,购房后产权也是在一人名下,如果“假戏真做”后果就不言而喻了。
另外,网上还流传一种诉讼过户的方法,买家先将房款交给卖家,卖家打一张抵押房产的欠条,然后通过法院起诉,以房抵债。法律人士分析,这种做法很难成功,首先法院会对欠款情况及事由进行审核查验,一旦不符,将视作无效合同,即便能够蒙混过关,抵押的房产也将由法院主持拍卖。拍卖价格很可能低于市场价,在执行拍卖过程中,会产生一笔不小的费用。
[新闻晚报]
央视曝光深圳海砂"楼脆脆"
广州市建委送"定心丸"
央视曝光深圳海砂“楼脆脆”让人心慌慌,广州情况如何?市建委送“定心丸”
广州目前没检出海砂问题楼
不合格海砂充斥深圳建筑行业,埋伏下诸多“楼脆脆”的隐患,经央视曝光后掀起轩然大波。
海砂不是不能用,前提条件是一定要经过清洗。记者了解到,与深圳等沿海城市相比,广州建筑行业大规模使用海砂的时间较晚,近两年因对非法开采河砂的打击力度加大,海砂才逐渐流入市场,目前广州尚没有检测出海砂问题楼。
海砂流行因河砂供不应求
在香港、台湾等海岛地区,海砂是主要的建材用砂来源,日本更是有93%的建筑都是用海砂,然而,直接用海砂建楼危害巨大,这在国际上早已形成共识。因为违规使用海砂造成建筑物寿命缩短的事例也比比皆是。1999年,台湾发生的“9·21”大地震中,一批“海砂楼”率先倒塌,即使是没有倒塌的也因腐蚀破坏严重而成为难于处置的危楼。
既然前车之鉴历历在目,为什么还有很多建筑商冒险使用海砂建房?
广州市混凝土行业协会会长卢宝永告诉记者,目前可供开采的河砂远远不足以满足珠三角地区需求,这是海砂涌入市场的主要原因。随着国家环保政策越来越严格,对河砂的开采限制也越来越严。
问题缘于水洗砂厂无人管
目前珠三角沿海有多少洗砂厂?这个数据至今在监管之外。
华南理工大学材料学院教授文梓芸认为,据他所知只有东莞政府在前几年组织过一次正规的水洗砂论证,其他城市大多放任自流。“现在不合格的水洗砂生产线占多数,设备落后,流程不规范,出厂的海砂鱼龙混杂。”文梓芸说,必须从源头上抓海砂出厂标准,只要生产线合格,达到标准就没有问题。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工程材料研究所副研究员彭春元介绍,在国外如日本等地,对于小规模的洗砂厂,引进一套标准的洗砂设备不到100万元,成本并不高。
广州市严控海砂使用
据市建委有关人士介绍,广州市对地铁、保障房以及类似东塔、西塔等重点工程实施重点控制,这几年这些重点工程基本上没有发现原材料不及格的现象。
广州对海砂的合格检测一直有着更严格的“内部标准”。卢宝永告诉记者,广州市在前几年就已经意识到河砂短缺,因此要求建筑市场使用的海砂至少要经两次淡水冲洗,最终拌成的混凝土总的氯离子含量,要求不超过0.03%。
虽然广州至今没有暴露因海砂不合格造成的建筑质量安全问题,一旦发生如何应对将是一大难题。专家建议,有关部门应对建筑市场使用海砂情况进行全面排查和评估,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和行政措施进行补救和整治,对违规企业应进行严肃追究,列入黑名单。
链接
广州海砂用哪里
目前广州建筑工程用砂主要来自北江和西江,还有约40%用砂来自其他渠道,包括海砂。广州建筑市场上的海砂来源主要是珠江口,集中用在广州南部番禺区、南沙区、海珠区及增城靠近江边的区域,相比之下白云区北部、花都区北部、从化等地的海砂使用量较少。
专家介绍,“海砂楼”一般至少要到钢筋锈蚀到一定程度,导致混凝土开裂时,才能看得出来,特点是:开裂速度会越来越快。市民可委托有资质的检测机构对结构实体抽取芯样检测,如确定属于氯离子超标可以进行质量投诉。(文/羊城晚报记者
吕楠芳 通讯员 成乡伟)
[羊城晚报]
相关报道
预测?忽悠?房价预测的十年乱象
房地产市场勃兴十年间,各色人物、机构纷纷发声预测房价,部分人信“专家”预测损失惨重
2013年的3月,之于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解读。
知名房地产商任志强放话说,这个月里,房价将暴涨;评论人士“牛刀”则立帖为誓,称房价泡沫要在3月破裂;而对深圳的郭建波来说,3月房价不降的话,他就要在长安街裸奔了。
在过去房地产市场勃兴的十年间,这样观点夸张、打赌逞强的场景三番五次的上演。预测房价的轨迹也升温为一场全民参与的竞猜“盛宴”。开发商、经济学家、各种机构、甚至炒房者等纷纷变身“预言家”,就房价的走势指点一二。
其中,有唱空者喊出“楼市不崩盘,我就去跳楼”等非理性口号,也有唱多派宣扬的“25年后北京房价达到80万/平米”。
观点的截然对立,也显示了预测受多重因素制约的中国楼市之难。根据梳理,如谢国忠、易宪容等学者关于楼市下跌的判断鲜有成真,而投行等机构也曾集体折戟过楼市预言。
信“专家”,损失惨重
由于相信“楼市专家”的预测,黄涛卖掉了深圳的房子。三年后,他浮亏了约六七十万元。
30多岁的黄涛,在为三年前的卖房决定而后悔。
2010年3月,考虑一个月后的黄涛终于下定决心,将自己位于深圳龙岗的一处房产卖掉。彼时,2009年楼市的暴涨已招致决策层出台了一系列的调控措施,如七折利率取消、首套房契税优惠调整等。
当时已从售楼员做到一家地产公司中层的黄涛看到,部分城市的房价已经开始下行。他开始担忧,楼市可能会重演2008年下半年的大跌行情。
而此时,平日他所关注的几个“楼市专家”看空房价的表态,使他对自己的分析更为确信。2009年底,地产评论人士牛刀称,“只要房价回归理性,都要跌去80%”。2010年的上半年,另有专家称,投资者应该“上半年买股,下半年买房”。
那套108平米的房子,最终以8000元/平米的价格易主。黄涛将这笔购房款一分为“N”:25万元进入股市,“做长线”;另有一部分则用于在妻子的家乡长沙购置了一套房产,给岳父岳母住。
3年过去,黄涛说,“事实证明我错了”。他打听了一下,那套8000元/平米出手的龙岗房产,现已涨至每平米15000元。更“悲催”的是,投入股市的25万元,现在已缩水到了8万元。
那套长沙房子的升值,远远无法弥补这部分损失。过去3年中,那套房子每平米只涨800元。
大致算来,黄涛的这笔投资,浮亏约六七十万元。
黄涛的案例不是个案。
一位广州的购房者也曾因听信“楼市专家”的建议,而错过了买房机会。
据该购房者介绍,去年5月时,他曾相中一套均价2.7万元/平米的住房。为此,他曾在微博上向一位持唱空观点的“楼市专家”请教“是否入手”,该专家通过私信建议他,“先别买”。
4个月后,该专家发表了一番“2013年上半年楼市崩盘论”。此时,那套住房价格已经涨到了3.2万元/平米。眼下,该房报价为3.96万元/平米——如此价格之前,一度触及购房梦的他,只能望洋兴叹。
泡沫未破,牛皮吹破
自2001年末开始,各色人物不断预测房价,甚至有“不崩盘便跳楼”的夸张言论,然而事实证明,这种预测不靠谱。
有观点说,中国房价预测,始于2001年末。
清华大学管理学院教授魏杰在中央电视台发表的一席《2002,房地产的冬天》的访谈,开启了绵延十余年的“中国房价预测史”的大幕。
在这篇随后引发争论的访谈中,魏杰结合当时的商品房积压数据表示,2002年将是房地产行业的严冬,一大批房子的最后结果是要被炸掉。他甚至以生命为赌注说,“如果楼市不崩盘,我就去跳楼”。
一年后的形势与他的预测相左。数据显示,2002年,全国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同比增长2.9%。
魏杰之后,接棒“泡沫论”的是发改委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王小广。继提出“2003年房价将小幅回落,而2004年降幅将更大”后,王小广还曾在2006年以自己的“良心和名誉”赌未来五六年内房价必降。
此外,王小广还曾在2011年告诫开发商,千万不要囤房,要想尽一切办法把房子卖出去。根据王小广当时判断,2012年年中,全国房价将平均下降20%到30%。
然而王小广的上述预言悉数落空。
同王小广一样,兵败“2012年的房价预测”前的学者和经济学家为数不少。
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曹建海先是于2010年5月时预计,2012年将是楼市泡沫崩溃的一年,继而又在6月再次声称“2012年北京房价回落50%”。
深圳大学经济学院国际金融研究所所长国世平,也曾在2012年上半年称,楼市大涨的时代已一去不返。
此前一年,国世平号召投资者,一定要卖掉多余的房子买股票。
中国指数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商品房和住宅销售均价同比上涨6.8%和5.7%。而当年年底,上证指数报收2199点,年内跌幅达21.68%,未能达到国世平“A股在2800点—3200点之间运行”的预期。
更早之前的2008年6月,国世平还抛出过“奥运会后房价将雪崩”和“深圳房价跌回8000元/平米的隆冬论”。
但2009年,楼市却上演了住房改革以来最为疯狂的一幕。研究机构发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住宅均价上涨了25.1%,为2001年以来最高水平。
“唱空派”屡屡落空
谢国忠、易宪容和牛刀,长期坚持唱空楼市。而中国楼市,却一直未如他们所预测的那样大降。
国内几个学者以“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唱空楼市而为人所知,比如谢国忠、易宪容和牛刀。
谢国忠唱空内地楼市,始于2004年。该年10月,当时就职摩根士丹利的谢国忠在题为《有史以来最大的地产泡沫将在近期破裂》的分析中称,中国巨大的楼市泡沫“将在数月内破裂,不会超过一年”。
随后的2005年中,谢国忠再次连发《上海房地产可能步曼谷后尘》等数篇警示文章。媒体报道称,为证明自己的观点,谢国忠甚至卖掉自己在上海的房产。
随后2006年至2010年,谢国忠先后多次发表唱空楼市的预测。
以2010年为例,谢国忠先是在4月称“楼市已经见顶”,随后又预言“楼市没有第二场戏了”。根据谢国忠当时的预计,中国楼市泡沫将在2012年破裂。
对于房价的跌幅,谢国忠先后给出了几个不同的数字。2012年2月时,谢国忠称,该年房价可能会下跌25%,而未来三年内跌幅有可能达到50%;而5个月后,他又预测,“房价并不会一下子崩盘,而是会像股市一样,每年掉7%,掉20年,一直跌掉80%”。
“千万别买房子,有空房子赶快卖掉。”谢国忠在2012年7月号召有房者卖房,“现在把房子卖了一辈子开心”。
在谢国忠唱空楼市的9年间,上海楼市均价已从2004年时的每平米六七千元涨至目前的2万元以上。
据2005年的一则报道披露,谢国忠一位上海同学在2004年读过他的“泡沫即将破裂”后,罢手楼市,但其后房价却一路上蹿,见面时,老同学抱怨道,“因为你,我失去了20%的收益。”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发展室原主任易宪容,则因在2005年时发表的《“房地产新政”会走向哪里》中提出“上海房价应该降50%,北京房价应该下降30%”而为人所知。
“大家不要担心。”2005年下半年易宪容说,“最多3年,老百姓就能买得起房子了。”
至今,基本每年都会有看跌楼市的观点出自易宪容之口。比如,2009年8月楼市疯狂之际,易宪容说,除非中国楼市跑到地球之外,否则出现全面的周期性调整是不可阻挡的必然。
2011年和2012年时,他又几次重申,国内房价下降是必然的趋势,并未改变。易宪容在2012年11月时再次声称,天也挡不住房价降下来。
地产评论人士牛刀,近年来也发表过“一线城市房价回归理性要跌去80%”、“不管走什么路,中国房价都会崩盘”等预测。
去年9月,牛刀在微博上“立帖为誓”,“中国房价最多再撑半年”——即到今年3月,房价泡沫破裂。
如今,限期将至。多方面的消息显示,一二线城市的楼市正处于升温甚至是火爆的状况。据亚豪机构统计,2013年2月上半月,北京新房成交均价为约21995元/平米,相比2012年同期上涨约13%。
“春天派”的春天
任志强、陈宝存等人,对楼市的预测多为看涨。他们的这些预测,细节或有误,但大体上符合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走势。
与“唱空派”截然相反,以任志强、陈宝存等为代表的“楼市春天派”的预测素来以看涨居多。
在“调控年”的2005年,任志强称,调控的目的在于稳定房价,而非打压房价。他因此预测2006年的房价会上涨。
“北京高价楼盘每月卖不了3套”的2009年初,大部分的学者和机构均对楼市未来走势不乐观。而此时任志强却说,房价一定会往上走。
自2010年“史上最严调控”出台实施至今,任志强又多次“逆势”预测“房价必涨”。他最近的一次预测发布于2012年9月,他说“明年3月房价将暴涨”。从目前的数据看,这一预测有望成真。
与任志强一道,亚太城市发展研究会中国房地产分会会长陈宝存,也被视为“春天派”的主力之一。2010年初,他曾预计当年北京房价将维持15%—30%的涨幅。而后来的报道显示,北京2010年新建商品住宅均价为20328元/平米,同比大涨42%。
此后的2012年4月,面对有专家提出楼市成交惨淡可能导致降价的说法,陈宝存表示,“怎么降的肯定会再怎么涨回去”——依当下的情况看,此话并不算虚妄。
更为惊人的言论出自北京师范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董藩。2012年,董藩曾在不同的场合反复阐述过他的预测,“25年后全国商品房均价为每平米9万元,其中北京每平米达到80万元,南京每平米在40万-60万元左右”。
此前的2011年7月,董藩曾预测2012年的房价走势称,2011年末到2012年初,房价有望小幅度回落,但价格增长仍是常态——现在看来,这与过去两年间房价的走势基本吻合。
全民大竞猜
从知名专家,到社科院,再到投行,甚至各色草根,都不断发表着自己对于房价的预测。
楼市预测俨然像一个全民参与的竞猜游戏。一些研究中心非地产领域的经济学家、社科院等机构、甚至是炒房者和艺人,都会时不时就房价走势谈论一二。
2011年时,巴曙松认为当年房价“下跌10%也不算多”;李稻葵则曾预测,2012年房价总体会有一定回落。
2012年4月,茅于轼表示,楼市泡沫已无药可救,最后必然会走向破灭,届时房价下降50%都不过分。此外,他还曾称,2012年很可能“有大型房地产企业破产”。
上述经济学家的预测均与结果相距甚远。
中国社科院每年也会发布《房地产蓝皮书》,预测未来的房价走势。
此后的楼市走向证实,社科院的多数预测未能成真。以2007年为例,当年70个大中城市房价涨幅为7.6%,超出了社科院回落5%的预期。再比如,2008年时,国内房价因金融危机的爆发而下行,也与社科院预测的“上涨趋势不可避免”完全相左。到了2009年,房价迎来史上最疯狂的一轮暴涨,并且暴涨势头延续到了2010年。这均不符合社科院之前的预测。
“社科院预测的准确度还不如掷铜钱。”评论人士朱大鸣刊文称。
2009年5月,社科院内部还曾就房价预测的话题爆发过“内讧”。社科院研究员曹建海炮轰称,自2004年以来,《房地产蓝皮书》对市场的分析和预测都是错误的。
但曹建海当时作出的“房价将在2012年滑入谷底,跌幅可能达到现价的一半”的预言,也未能在2012年得以实现。
不仅是社科院等国内机构,投行等金融机构也无法参透中国房价的走向。2011年8月,巴克莱资本研究发布报告称,2012年中国房价将下跌10%至30%;汇丰银行则预计,一线城市的房价可能有20%到30%左右的下调空间——如前所述,房价的末日场景并未到来。
机构之外,数位草根也因预测房价名声在外。2006年,无法忍受“房价一夜涨700元”的深圳市民邹涛,发起了声势浩大的“3年不买房运动”。他后来又发起了“万人住房团购行动”,以期实现深圳“关内均价8000元、关外6000元”的目标。
4年后的2010年5月,邹涛公开向为响应他而迟迟未买房的市民鞠躬道歉,“因为当年的呼吁和判断被证明是错的”。此时,深圳新房均价已高达1.9万元/平米。
2010年,艺人周立波在巡演中,以“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为由,预测房价在10年—15年内必将下跌。
“赌局”成楼市一景
有人看涨、有人看跌,“楼市专家”间的赌局时有发生,赌注从“登报道歉”到“裸奔”不一。
有时,为捍卫己方观点,多空之间往往会爆发论战或攻讦。战况再升级,便是中国楼市一道“独特的风景”——打赌。
2007年,北京大学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徐滇庆与牛刀之间的赌局,称得上是地产界内最为轰动的赌局之一。赌局肇始于当年7月11日时徐滇庆一番“深圳房价肯定要涨”的预测。
徐滇庆说,如果2008年深圳的房价低一分钱,他将在媒体以整版篇幅向深圳市民道歉。
牛刀闻讯而来。看跌深圳楼市的牛刀同样以“登报道歉”作为赌注。
一年后,受金融危机等因素影响,深圳房价一路狂跌。赌局以徐滇庆的公开道歉收尾。
“唱空派”牛刀在这一轮赌局中胜出。4年后,另一位唱空楼市的独立财经观察员侯宁,却因为押宝楼市下跌而输掉了另一场赌局。
2010年11月,侯宁称,股市可从6000点跌至900点,“所以房价下跌80%—90%也属正常。”他甚至认为,未来两三年内房价会跌得一文不值。
而陈宝存则基于北京市场的土地供应紧张状况称,房价不仅不会大跌,而且也不会跌。
舌战多个回合的两人最终约定,以“北京五环内房价两年内是否大跌50%”为赌约。
2012年底,赌约到期。CRIC中国房地产决策咨询系统数据显示,2012年北京五环内成交均价达37520元/平米,同比涨22.98%。
随后陈宝存在微博上宣告,自己在这场赌约中胜出。
除了这两场声势浩大的赌局外,还有一些“约赌”未能成行。2011年10月,一网友就牛刀关于“2012年房价将下跌50%”的预测向其“约赌”,但遭到牛刀拒绝。
2012年12月,认为“一线城市房价全面下跌行情即将开始”的深圳英联不动产董事长郭建波,因为反对任志强“2013年3月房价出现暴涨”的观点,向任志强发出赌约。
郭建波称,如果他的预测错误,他将于2013年两会开幕当天,于长安街裸奔十公里;反之他要求任志强公开道歉。据媒体报道,任志强并未公开回应与郭建波对赌。
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开幕的3月3日下午,郭建波称,他也相信“这个月中国楼市会开始暴涨”。
“讨喜”和“讨厌”
由于大众期望房价下跌,因此“唱空派”更受追捧,“春天派”则往往被喊打。但事实却不以大众的期望而转移。
早期,“唱空派”看跌房价的言论,迎合了不少欲购房者的期望,受到广泛追捧。
以易宪容为例,2005年后,这位前社科院专家,在屡次唱空楼市的同时,还抛出过“最多三年,老百姓都买得起房”和“开发商都怕我”等语句。
这些观点受到了一些欲购房者的认同。易宪容有时亦被称为“房地产平民代言人”、“底层意见领袖”等。
据媒体报道,2010年曹建海的上海书友会前,读者以40多岁的中年人为主。一位无力承担房价的读者称,他期待房价下跌。曹建海现场发表的分析是,房价将在2012年崩盘。
“唱空派”屡获人心的同时,“春天派”的代表任志强则成为“全国人民最想揍的人”之一。
任志强多次预测房价上涨和发表“年轻人就该买不起房”等言论,曾被批“触痛了买不起房的底层购房者。”
数年来,谢国忠、易宪容、牛刀等人的预测悉数落空。一众听信者只能蒙受多掏购房款的损失或继续无力买房。
“信牛刀,住牛棚”等戏谑段子开始流传于网络,此话的前一句则是“信志强,住洋房”。
想出位就做预言家?
董藩说,有些专家为搏出位甚至不惜去说一些反话、假话和说不着边的话。
除了技术因素外,在北师大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董藩看来,很多人在预测动机上“是有问题的”。
董藩称,有些专家会刻意地去讨好官员和舆论,“讨好官员不会犯政治错误,讨好舆论则容易成名”。他说,有些专家为搏出位甚至不惜去说一些反话、假话和说不着边的话。
有位素来唱涨的人士,就对前不久外界关于他的一些指责不以为意。对他而言,那不过是“没花钱又炒了把名气”而已。
有了名气,就意味着有机会在报纸开专栏、在电视台录节目以及出席活动。据报道,2007年,一位“楼市专家”对采访他的记者说,他参加一次开发商的活动,拿到的车马费比该记者一个月的工资还多。
《北京晚报》报道称,去年底,一位房地产圈内的学者出席天津的一个论坛,发表了30分钟关于“2013年房价预判”的演讲,3万元“出场费”就轻松到手。
至于部分房产商出面预测房价,则不免让外界产生其为自身利益代言之嫌。2004年春节前,潘石屹的一篇名为《2004年北京房地产将要发生的事情》的文章被发至诸多地产记者的邮箱。
此文中,潘石屹“第一次肯定地说”,2004年北京房价将要上涨。该言论被几百家媒体转载后,引发市场轰动。
春节后没多久,潘石屹旗下的建外SOHO即价格大涨。2004年9月,当时的建设部曾发文批评称,部分开发企业利用政策信息的不对称,恶意炒作,致使个别项目房价短期内非正常上涨。
《人民日报·海外版》曾在2006年刊登过潘石屹“表演是基于商业的需要”的一番话。潘石屹说,“你不出去表演没人知道你,房子就卖不出去了。”
屡屡看跌落空的易宪容说,既得利益者总是希望用言论来左右整个楼市预期,来让过高的房价不下跌——过去十年间,多空双方总是相互指责、攻讦不断。
在一波又一波的论战和赌局中,除却名声,输家似乎毫无损失可言。如黄涛一样,那些信奉专家观点、没能踏准房价节奏的购房者,才是楼市潮起潮落中真正的输家。
新京报记者 尹聪 北京报道
专题策划 杨万国
专题统筹 杨万国 韩笑
[新京报]
曹建海:看空楼市是迎合公众需要
2010年说:“房价会在2012年崩盘。”
现在说:“看空楼市不是迎合舆论,而是迎合公众的真实需要,代表了底层公众的真实呼声。”
“没人相信房价会降了”
新京报:你如何看待当初外界给予你和时寒冰、牛刀的“地产三剑客”的称号?
曹建海:因为当初对于房价上涨,公众的意见非常大。这个称号就反映了公众的诉求,代表了一些无房者对房价下降的期望。但后来拥有住房的越来越多。一旦拥有住房,很多人就会站在房价下降的对立面。
现在没有人再相信房价会下降了。“地产三剑客”这个称号也已经成为历史了。
新京报:2009年,你曾说,社科院《房地产蓝皮书》“年年预测年年错”。当时为何发出这种批评?
曹建海:《房地产蓝皮书》的预测完全站在开发商的立场上。他们预测时参考的一些依据是统计局的数据和分析。事实上,这些数据、分析与真实情况之间的差距是很大的。而且《房地产蓝皮书》提出的一些命题都是很不靠谱的,比如说“高房价造就了利益链的共赢”等等。这完全忽视了底层公众的呼声。
新京报:你在2010年前后因何作出“2012年房价崩盘”的预测?
曹建海:当初我认为政府是理性的,认为政府会通过降房价来促民生、促进产业和经济的协调发展。但事实上,政府已经把房地产作为支柱和依赖。货币的超发也推高了房价。
这几年调控的目标是让房价涨速放缓,不要涨得太猛。同时,既得利益者一直严防死守,来阻碍房价泡沫的破裂。这是造成这几年房价只涨不降的主要原因。
“没必要买改善型住房”
新京报:有人说,你先前看空房价是为了迎合舆论,怎么看待这种说法?
曹建海:看空楼市不是迎合舆论,而是迎合公众的真实需要,代表了底层公众的真实呼声。社会要健康、理性、稳定的话,房价是一定要降下来的。
新京报:也有人说,以前曾追随过你的观点,认为房价会下降没有买房,而到了现在却发现买房需要付出更多成本。
曹建海:决策层曾经明确提出过“降房价”,提出一定要把调控政策落到实处。据此,很多学者都曾作出过房价会下降的预测。但很多时候,政府说的跟做的并不太一致。政府的一些房地产政策是非理性的。而学者则代表的是一种理性的声音。在这种情况下,以理性的眼光去预测的话,结果是截然相反的。由此而致的混乱结果,谁来承担责任?
新京报:你现在对购房者有何建议?
其实对于购房者来说,没有买房就避免了成为一个房奴,也避免了把所有财产都放到住房上。如果一个无房者有结婚等刚性需求,那该买就买。
如果自己有了小住房,我个人认为购房者没必要去买面积更大的改善型住房。可能有人觉得购买了大面积的房子,也可以保值升值。我不想对那些买房时先考虑赚不赚钱的人发表意见,也不会对他们提供建议。
新京报:能否就未来房价走势发表下预测?
曹建海:未来房价的走势是不可预知的。我们应该看一下,日前出台的一系列调控政策能否起到作用。如果这次调控失效的话,那未来房价的失控,有可能成为一个大概率事件。
新京报记者 尹聪
[新京报]
牛刀:今年中国房价泡沫将破灭
2012年说:“半年后(2013年3月),房价泡沫破灭,中国经济开始转型。”
现在说:“对经济趋势性判断谁都可以说。我依然认为2013年中国房价泡沫将破灭。”
称崩盘将出现在中国
新京报:去年9月,你判断今年3月中国的房价泡沫将会破灭,如今3月已至,你还坚持这个判断吗?依据是什么?
牛刀:我的原文是:立帖为证,中国房价泡沫顶多再撑半年。半年后,房价泡沫破灭,中国经济开始转型。也就是今年3月份政策会明确,因为新政府已经交接,这是内因;外因是美元指数开始走强,对中国经济冲击很大。我的这一判断,已经被事实证明是对的。
新京报:能详细解释一下你所说的“内因”和“外因”吗?
牛刀:中国经济主要的推动力是投资和出口。对楼市来说,每年有两笔资金会流进楼市,构成了中国楼市新增投机资金的主流:一笔是政府投资产生大量的灰色收入,另一笔新增资金是出口退税的钱。
今年新政府反腐力度加大,投资产生的灰色收入这部分资金有所收敛;而在出口退税方面,中国的出口企业已经出现全线亏损,如果美元指数继续涨,大宗资产价格会狂跌,所谓廉价资源在国际上已经不廉价,很多产业债务链会断裂,市场会大幅萎缩,很多出口企业会破产,出口受到毁灭性打击。基于这两方面的判断,中国楼市投机资金在2013年会出现大幅萎缩,甚至枯竭。
中国楼市一旦失去新增资金,结果可想而知。在此同时,可能会遭遇人民币汇率崩盘。日本当年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出现日元贬值迹象,导致楼市其他资金纷纷流向外汇,直接刺破了房价泡沫。日本当年出现的崩盘一幕,很快将出现在中国。
“我越来越接近真理”
新京报:此前,有专家从“城镇化”、“人均收入翻倍”、“改革是最大的红利”三个方面分析得到结论:2013年的房价必然“大涨”。你认为这些依据是否有道理?
牛刀:扯淡的事。这种概念性的炒作都是骗人。
新京报:你从2005年开始的多次预测,除了2007年与徐滇庆的对赌之外,少有胜局。如何看待自己此前的多番预言?
牛刀:这完全是胡说,我2006年才开博客,2007年陷进一场赌局才开始研究房价问题。什么叫胜,什么叫输,与我毫不相干。我只谈自己的观点,楼市一错再错,再错下去只有崩溃。
新京报:对自己这些年的预测结果的准确性作何评价?是否后悔过?
牛刀:我的观点你爱听就听,不听拉倒。我从不后悔,因为我追求的是真理。按照经济规律谈经济,大体错不了。
新京报:这些年来,没有哪一个时期让你觉得应该改变一下判断吗?
牛刀:我越来越接近真理。我改变什么?
“我没有钱买豪宅”
新京报:很多网友说,因为受到你们空方专家的言论影响,他们在买房置业的好机会面前“踏空”了。对这些人,你有没有什么想说的?
牛刀:什么叫做踏空,你难道只活三五年吗?机会多得很,而唯独不要冲进泡沫当中。这些网友要算一笔账,2008年2000元人民币的购买力能当现在的一万元,而且比现在生活还要好。什么原因?就是2009年大肆印钞导致人民币在国内的购买力急剧下降。房价涨得越多泡沫就越大,很快就跌得更惨。这是规律。
新京报:有人说你的唱空是迎合民粹意见,以此获取知名度。也有人说你虽然打赌不断唱空房价,自己却置业买豪宅。
牛刀:完全扯淡。我只是和曹建海熟悉后响应他的号召,向高房价挑战而已,不是什么民粹,更不是什么获取知名度,也没人拥护我。相反,拥护时寒冰、曹建海的人更多。他们才是意见领袖,我只是草根。我没有钱买豪宅。
新京报:许多经济学家都同意,“经济具有不可预测性”,同样楼市也是难以预测的。你在每次做出判断的时候,考虑过这些预测可能带来的影响吗?
牛刀:没谁去做什么预测。但是,对经济趋势性判断谁都可以说。我依然认为2013年中国房价泡沫将破灭。
新京报记者 张泉薇
[新京报]
陈宝存:一说房价要涨就会被骂
2010年说:“2010年北京房价将维持15%—30%的涨幅。”
现在说:“五年之后,我以北京各个环路的数据来验证‘五年内房价翻番’的预测。”
“我不在乎别人骂我”
新京报:外界将你称为“楼市春天派”掌门人之一,“春天派”是怎么来的?
陈宝存:我是2008年开始谈全国与北京市场的。当时唱涨房价的主要有任志强、董藩、朱大鸣和我。我当时的观点就是,由于供需矛盾没有解决,未来房价是看涨的。
当时网友骂得很凶,将我们称为“楼市四大恶人”,还有的把我们叫做“叫春派”。然后,有些支持我们观点的网友就给我们起了个好听点的名字“楼市春天派”,封我们为四大掌门人。与我们观点相反的是谢国忠和“地产三剑客”(时寒冰、曹建海和牛刀)。他们以唱跌为主。
新京报:你在分析房价时,有何考虑?
陈宝存:我一直坚持三点:为最底层的老百姓说话、为地方政府说话、为房地产企业说话。这个阶段,中国有两个经济:一个是中国经济、一个是中国房地产经济。房地产支撑了经济的发展。
我在房地产行业干,知道房地产对经济的贡献,我就要赞颂这个行业。可是很多人在“妖魔化”房地产,只要一说房价要涨就会被骂。
新京报:如何看待外界的不同意见甚至是骂声?
陈宝存:这几年没少挨骂,但我不在乎别人骂我。我在分析房价时没有个人利益在里面。我限购后才来的北京,至今还没有在北京买房,一个无房族总写一些房价上涨的观点和文章,我也很纠结。
我只是在说真相。这几年房价上涨的事实证明我们的预测是对的。事实也狠狠地教训了那些唱空者。
“房价高才能给足拆迁补偿”
新京报:你之前曾说“降房价不利于解决中低收入者住房问题”,怎么讲?
陈宝存:只有房屋涨价,才能根本解决老百姓的住房问题。土地是农民最大的资产。只有商品房房价高了,政府才能给他们足够的拆迁补偿。农民可以拿补偿款,到城市里给自己和孩子去买房子。
还有一批新增的城市人口,是不可能买得起房子的。房价降到多少,他们也买不起。这部分人需要的是政府提供的公共租赁房。而加快公租廉租房建设,仍然离不开高地价高房价的支持。
新京报:前不久你提出的“未来5年内一线城市房价翻番”引发了热议,也招致了新华社的批评,你是如何做出这样的预测的?
陈宝存:我是基于这样的考虑:目前北京等一线城市面临无地可供的局面,且未来土地价格大涨已是必然;同时十八大已经明确2020年城乡居民收入翻番;此外,还要考虑到货币超发及贬值的因素。
新京报:届时,如何判断你今天的预言是否准确?
陈宝存:五年之后,我以北京各个环路的数据来验证“五年内房价翻番”的预测。不过,现在就有很多业内人士跟我说,“关于北京房价翻番,看来保守了”。
新京报:谈谈你之前关于房地产“白银30年”的观点吧。
陈宝存:1998年之前,市场上没有太多商品房。自2002年前后房地产被立为支柱产业起,房地产进入了“黄金十年”。
“黄金十年”结束后,房地产市场已经从2012年进入了“白银三十年”。这是因为,未来中国的城镇化速度可能放缓,不如“黄金十年”那样迅速。
我认为,中国要达到70%的城镇化率,至少还需20-25年。在这个时间表上,房地产开发热潮还得往下持续8到10年,才能解决城镇化人口的住房问题。这样一加,就是我所说的“白银三十年”。
“不得已而说实话”
新京报:为什么要为地方政府、要为房地产企业说话?
陈宝存:地方政府努力发展城市,甚至努力满足城市居民不单单是住房需求,也有就业需求的招商引资要求。而实施城市扩张,靠土地出让金收入来实现,也就是土地开发商与住房开发商的支持。那么我们没有理由因为知识不足而否定城市建设中政府与开发商的努力。
新京报:你说为底层老百姓说话,但是很多人觉得您是在“忽悠”房价上涨,你怎么看这二者间的矛盾?
陈宝存:这些年来,一些唱衰房地产的论调影响到了很多民众的选择。我经常说的是,老百姓一年不买房,一年白干;10年不买房,三十年白干。尊重规律,不得已而说实话。
新京报记者 尹聪
[新京报]
楼市急速升温:一名地产中介3月份工资达17万
“90后”的李辉(化名)常年带人看房,却只能“临渊羡房”,但他很快就能拥有自己的房子了。
李辉是穿梭于这座一线城市的一名房产中介经纪人,他昨天(3月21日)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已经凑够了在广州买房的20多万元首付——这只是他一个多月的提成收入。
他说,按照目前的销售业绩,仅3月份,他至少就可以提成17万元。
李辉的案例并不是这个行业的普遍现象,却是目前楼市急速升温的缩影。在这个市场苦等“国五条”地方细则的当口,二手房交易量的走高和“李辉们”渐鼓的钱包一样刺激着购房者的神经。
疲劳并亢奋着
入行5年的李辉体会到了什么是疲劳并亢奋着。
3月1日,新“国五条”细则明确转让二手房征收20%个税等条款。出于对楼市新政加码调控的预期,二手房市场放量上升。
广州一家置业公司战略管理部负责人此前对本报透露,截至3月5日,该公司经手的二手房交易签约量较2月第一周增长了1.5倍。他预计,这种局面应该会持续到月底。
月底何以成为一个可预期的节点?根据“国五条”的精神,至少有35个城市(26个省会城市、4个直辖市和5个计划单列市,不含港澳台)需要在本月31日前出台房价控制目标。同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下称“住建部”)副部长齐骥在今年两会上透露,地方楼市调控细则将在3月底前陆续出台。
但至少从目前来看,各地仍在观望,“国五条”落地细则引而不发。北京、广州等地均已澄清传闻,否认已经出台细则。
3月19日,广州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在其官方微博上公开辟谣,一天后,又发布一则便民通告,称“国五条”出台后,房产交易火爆,为满足群众需求,该局查询窗口将由4个增加到10个,“所有房地产查询业务当天办完”。
“每天要看七八套房,睡眠时间严重不足,与往常不同的是,虽然人疲倦至极,但仍保持着亢奋的状态。”李辉表示。
“最近买房的甚至多过卖房的,大家心情急切,年前存放了三四个月的房子,这段时间全部消化掉了。”广州一家较大的房产中介王凯(化名)说。
上海的一名房产中介罗某对本报记者称,自己看到的市场表现“没那么夸张”,只是诚心买房的明显增多。
上海长宁区的一家房地产公司中介姜某说,和淡季时不同,现在对那些“看起来比较犹豫的”客户,自己无暇再在他们身上多费时间。
央行19日发布的2013年第一季度储户问卷调查报告显示,预期二季度房价“上升”的居民占比超过三成,较上季提高5.4个百分点。
新华社则援引一项调查数据称,在“国五条”调控细则出台后,28.81%的一线城市购房者选择加速购房,但二、三线城市的购房者中仅占10.25%。
地产中介生存模式
一名房产经纪人的主要收入来自提成,即从其所在中介机构卖房的中介费大头中按照一定的提成比例赚取小头。
“17万先生”李辉只是个案,但在眼下的这个房地产中介行业,月入万元并不难做到。
目前房地产中介主要分为直营、加盟或二者兼有的模式。其中,直营店由总店统一管理、纳入核算;加盟店虽然可以使用总店的名称、标识等,但是独立经营、自负盈亏。
直营店是目前的主流模式,这类中介公司的收入来源为中介费和一手房销售的代理费。业内人士称,代理费大约为销售金额的千分之八,中介费方面,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的比例大约是成交价的2%~3%。
本报记者从李辉所在的这家大型中介机构获取的资料显示,经纪人每个月提成的金额按照超额累进比例计算:业绩1万元以下按15%提成、1万~2万元为20%、2万~6万为25%、6万~10万为30%,业绩在10万以上则按35%计算。
以一套广州的房子为例,如果一名经纪人经手卖出的成交价格是300万元,中介机构就能获得9万元的提成,而按照李辉所在门店的业绩比例,经纪人到手的提成超过2万元。
李辉说,他本月已撮合卖出7套房子,其中三套的交易额便已经超过2000万元。正常情况下,一个业务出色的房产经纪每月提成可达到两三万元,而大部分经纪收入则是在三四千元。
每家中介的薪酬规则不尽相同。罗某说,他所在的房产中介的收入是底薪加中介费,一般的房产顾问底薪2000多元/月,提成是佣金的十分之一,他所说的佣金就是房屋成交价格百分之一的中介费。
励志故事只是这个市场的一个棱面。另一名中介经纪人姜某说,生意好了,中介费反而压了下来,“现在一个房子出来,多家中介在抢。你想做成这笔生意,中介费上就要有优势。”
李辉说,尽管这两月提成可观,但他们正在透支以后的收入。
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秦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随着政策落实,可能会出现观望,成交量下降。
信贷中介生意经
王凯告诉本报记者,一般一家房地产中介门店的人员配置标准为:12名经纪人、2名秘书、2名经理以及1个老板。
业内人士称,对于上述标准配置的门店,每月至少要实现15万元的业绩才能保持盈亏平衡。这些中介机构的成本除了日常开销和人力成本外,还包括与房地产网站合作的费用。
平时,王凯所在的这家店的月销售业绩在20万元左右,而3月1日至3月20日这段时间,该店业绩达到了70万元。
为了提升业务,一些房地产中介会寻找自己的“战略伙伴”,比如贷款中介。
这类中介通常以“投资咨询公司”自称,“实际上就是帮助‘不正常的’客户做包装,获得银行贷款。”小邓就是上海一家投资咨询公司的业务员。
她所说的“不正常”包括房子太老、房屋总价太低、客户收入不高等种种原因,如果客户不能通过正当渠道获得银行贷款,或者想获得更低的贷款利率,就可以通过这类公司的“包装”和“渠道”获得贷款。
和房屋中介一样,这一行主要靠收取中介费。但小邓透露这一行的收入没有标准,“一笔单子要5000元的也有,要1万元的也有,业务员的提成也没准,9%、15%,最高40%。”
只不过,在监管层和各家银行持续加强信贷风控的背景下,这样的贷款中介只能夹缝中求生存。
[新华网-第一财经日报]
相关评论
是谁在决定中国的房价
被视为中国房地产研究“良心”的一些房市“唱空”和“泡沫论”者,再一次“躺着中枪了”。新京报一篇“预测?忽悠?房价预测的十年乱象”的文章,使众多的房地产研究的民心人士“很是受伤”。
早在2006年,笔者在“中国房地产十大批判”系列文章就指出:中国的房价已经是世界公认的泡沫水平的数倍。但越是到后来,笔者就越是不敢在“房价走势”上去“争高低”。这倒是不少因为中国的房价有“市场不确定性”,恰恰相反,越是深入破析中国的房市,越是会发现: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尤其是房价,是一个被寡头垄断操控的市场。用市场竞争的理论分析评判,甚至去“预测”房价的走势,那就太“八卦”了。
首先在总体设计上它就被“钉死”在一个极端“供不应求”基础之上。众所周知,被称为人类史上最大“迁徙”的中国城镇化,每年有1000多万人成为新市民。此外,还有数亿城镇“老市民”住房小康(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0平米以上)的刚性需求。要满足这两者的刚需,每年全国城镇的住房供应量至少要达到15亿-20亿平米。但是翻翻中国统计年鉴就可以知道,过去十年全国城镇总共销售出的商品住房仅仅只有67.26亿平方米,年均不到7亿平方米。这将使全国城镇的住房的实际供应总量,仅仅只能满足正常需求量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在国家开发土地和住宅总量供应都“极端不平衡市场”下,“用市场的眼光来分析走势”只是奢谈。
其次,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是只有开发商才有“资质”进行运作的垄断市场。其他任何人没有这个“资质”,连竞拍土地的权利都没有,这也是前几年不少地方出现的个人合作建房遭遇扼杀的原因所在。虽然全国看起来开发商数目数万,但落到某个城市和区域,开发商对楼市和房价的寡头合谋操控就“势不可挡”。最近,洛阳等地出现的“合作建房”,使房价下降三分之一以上,就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一天不破除住房供应上的开发商垄断,城镇的房价就一天不会由“自由竞争的市场”说了算。
当然,话也说回来,没有买方的狂热,也不会有高房价市场的支撑。由于通胀和调控的不到位,使房价的“坚挺”产生了蝴蝶效应。越来越多的大小投资者,把买房作为资产“保值增值
”的利器,也使不少人误以为住房是像黄金一样的“硬通货”。毕竟,中国买房人还没有经历过像日本和香港那样房价暴跌一半以上的惨痛教训。实际上,像房姐龚爱爱那样拥有几十套房的毕竟是少数。最可怕的,还是几千万刚刚富裕起来的中产阶级,把房产作为投资工具。
房价的“坚挺”,也使众多条件不具备的刚需“创造条件”拼市场。过去是夫妻俩买房,现在成了一家三代七口人买房。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拿出养老的保命钱,孩子长大后也必须替父母买房还贷。这样被大大透支出的“买房消费”,也成了当今高房价市场的“生力军”。既然政府保证不了“房价回归合理水平”,早下手就意味着成本更低。没有几个傻子会听信“租房”之说。谁也不愿意因为今天的租房,使以后的买房要多交十几万甚至几十万元的“学费”。
不过,对高房价最大的支撑,还是过去不当的房地产政策。众所周知,在2008年房价刚刚被“市场规律”拉下了一些的时候,受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出台了大规模的救市政策,以至于后来三年的调控都没压住房价疯狂的势头。在2004年也出现过类似的情况。由于其前一年推出的“房产新政”,结果使实施新政第一年的全国商品住宅的涨幅,竟然比此前5年的房价涨幅之和还要高出三分之一,超过近6个百分点。套用一句话,政策和策略,也是房价的生命。
综上所述,任何人要想“预测房价”,首先必须厘清,是谁在决定中国的房市和房价。是谁在掌握着市场的供应量,又是谁控制着土地的上市量。在这样的寡头垄断下,可怜的文人要以“市场经济的规律”预测房价,不跌跟头才怪。
不过,知道了谁在操控市场和房价,也就知道了调控的主要目标和对象。只有调控土地和住房的供应方,房地产调控才能“纲举目张”。
□沈晓杰(地产观察人士)
[新京报]
收入分配和住房政策都会遭遇博弈困局
不失时机深化改革,就能更好地推进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现代化进程,也定能为实现“中国梦”输送不竭动力
历史的细节,往往意味深长。3月17日,北京复兴路10号大院门前,挂了6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牌子被“中国铁路总公司”取代,迈出了此轮国务院机构改革的第一步,使人们感到中国的改革继续向纵深推进。
“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党的十八大以来,异地高考过渡方案破冰,收入分配改革意见出炉,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通过……陆续出台的改革举措,抓铁有痕的改革力度,展现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坚定不移的改革决心,也激发了人民群众对更好未来的期待。
这的确是一个耐人寻味的场景:过去施工建厂,首先考虑的是经济利益,今天引进项目,担心的却是环境污染;过去期盼吃饱穿暖,今天却追求吃得健康、安全;过去梦想有车有房,现在则忧虑PM2.5排放……这个经济飞速发展、财富不断积累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创造着“中国式奇迹”的同时,仍有一些“中国式难题”亟待破解。正是意识到“发展起来的问题”,看到水涨船高的“权利诉求”,把握人民群众的所想所盼,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不断强调,“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体制改革”,发出了新时期“改革再出发”的动员令。
不同于以往,如果说过去的改革难在突破思想禁锢,那么今天改革的攻坚方向主要在于利益调整。无论是教育改革还是医疗改革,无论是收入分配还是住房政策,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都会遭遇多元的“利益矩阵”,甚至是某种“博弈困局”。正如中央领导所言,“触动利益比触及灵魂还难”,改革有时甚至是“自己割自己的肉”、“自己革自己的命”。但也因为看到了这种“难”,改革的勇气因此高涨,改革的智慧由此激发,改革的韧性不断生长。
履新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强调,改革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既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又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沿着这一思路,秉持这种勇气,一系列知难而进的改革稳步前行:强调“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旗帜鲜明地“反对特权思想、特权现象”,以此推动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在现代政治视野下进一步规范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关系,向市场放权、向社会放权、向地方放权;“楼堂馆所一律不得新建,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三公经费只减不增”,以政府的紧日子换群众的好日子,服务型政府建设有了新的突破……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改革归根结底也是为了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全党,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100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破除沉疴,革除积弊,没有改革开道,哪有新风和畅?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没有改革推进,如何成就梦想?“改革创新始终是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只有改革,才能释放最大的发展红利,才能让“中国梦”照进现实。
时至今日,中国的改革早已不是简单的方程式。既有攻坚克难的勇气、不得不改的紧迫,也有改革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的充分认知,新的改革方法论在实践中酝酿。运用“从坏处准备,争取最好的结果”的底线思维,保持“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使命感,遵循“坚持全局和局部相配套、治本和治标相结合、渐进和突破相促进”的改革路径,把“摸着石头过河”与加强“顶层设计”结合起来,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这些中央领导总结的改革方法论,既是我们推进改革的科学指南,也是中国走向未来的宝贵财富。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发展要有新局面,改革要有新开拓。今天,面对人民群众的殷切期待,面对种种躲不开、绕不过的新命题,更需要时不我待的紧迫感、继往开来的使命感。敢于倾听、正视并回应“发展中的问题和挑战”,不失时机深化改革,我们就能更好地推进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现代化进程,改革也定能为实现“中国梦”输送不竭动力。
[人民网-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