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公正平台   创造宽容环境 WELCOME TO 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树育健康心态   共谋高尚事业
科学热点
科学新论
专家论坛
科学观察
科学讨论
科学杂谈
科学轶趣
科学成果
科学论文

 

李克强看望地震危重伤员 汪洋抗震救灾强调不留死角不漏一村一人


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13-04-22

 

李克强到华西医院看望地震危重伤员

    新华网成都4月21日电(记者陈二厚)21日一大早,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帐篷里简单用过早餐后,即驱车前往成都华西医院,看望这里收治的地震危重伤员,了解伤员救治情况。

    华西医院是四川省实力强的医院,也是这次集中收治地震危重伤员最多的医院,根据国务院部署,调集了全国一些著名专家来这里参加救治。李克强十分牵挂伤员特别是危重伤员的救治情况,他直接来到ICU重症监护病房,一连走到几位伤员病床前,仔细询问旁边的医护人员,这些伤员的伤情和救治情况。

    伤员岳安红地震中因为挤压而受重伤,李克强安慰她说,你要安心治疗,医护人员会尽最大努力,让你尽快好起来。他对随行的有关负责人强调,抗震救灾第一位的任务是救人,救人一是搜救,二是医治,尤其是要有效救治危重伤员,这样就可最大限度地减少死亡率。

    伤员杨尚明地震中多脏器损伤,经医务人员对症处理后,目前状态平稳。交谈中,他担心医疗费用。李克强说,你安心治伤,安心养伤,地震灾区的危重伤员救治费用,政府会负责,一定保证让大家得到及时精心的治疗。

    在看望八岁的危重伤员张柯时,医护人员说,孩子在地震中受到严重惊吓。李克强叮嘱道,对危重伤员特别是未成年危重伤员,既要积极治疗,也要注意进行心理疏导。

    李克强向医护人员转达党中央国务院的问候,他说,这里是收治危重伤员最多的地方,大家都尽了最大努力,很辛苦。你们的担子很重,伤员把身心都交给你们了,相信通过精心救护,让伤员尽早康复出院,这也是全国人民的期待。

    在去华西医院的途中,李克强特意询问昨晚抗震救灾工作会议部署几项工作的进展情况,有关部门报告已全部落实。增派的200名专业救援人员携带专业设备已全部到达震中灾区展开救援;几支医疗队伍分从空中和陆地进入一度中断联系的宝兴县,已抢救和转运出一批伤员;拟调拨的800套活动板房已落实好供货厂方,正抓紧发货;开展房屋安全鉴定和受损评估的专家也全部到达灾区;运送救灾物资的运力得到较好保障。

    截至4月21日14点,成都军区、武警部队、公安消防、矿山救护队、民兵预备役、卫生、通信、电力等已派出救援队伍181支、35959人、装备1738台(套),赶赴灾区参加抢险救灾。四川全省共收治地震伤员8174人次,各类救灾物资源源不断运往灾区,抗震救灾各项工作都在有序推进。

    杨晶陪同看望。

     [新华网]

汪洋在四川芦山指导抗震救灾工作时强调:争分夺秒 科学施救 确保不留死角不漏一村一人

  新华网四川芦山4月21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汪洋21日在四川芦山地震灾区继续指导抗震救灾工作。汪洋先后来到受灾较为严重的芦山县老城区和芦阳镇驼家营村、城南社区安置点,仔细查看和询问群众生活情况。他还乘直升机专程前往尚未通路、通信的芦山县太平镇,实地了解灾情,代表党中央、国务院慰问受灾群众和徒步到达当地抢险的救援人员。当天下午,他又乘车前往芦山至宝兴段公路,察看道路抢通情况,现场协调交通管理装备。当晚,汪洋在芦山县救灾帐篷里与来自县卫生局、街道社区、乡镇村组、解放军一线救援人员和志愿者代表进行了座谈,认真听取基层干部群众对当前抗震救灾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汪洋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对抗震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各方面救援力量要在72小时黄金救援期内,逐村逐户排查救助被困人员,确保不漏一村一人,同时千方百计救治伤员,最大程度减少人员伤亡。要切实加强余震监测及次生灾害防范,努力防止出现新的人员伤亡。要加快组织运送救灾物资,尽快把帐篷、饮用水、食品等发放到位,尽快抢通道路、通信和电力供应,做好卫生防疫、垃圾清运等工作。要完善统一指挥体系,进一步加强人员、物资、机具、车辆的调度,防止形成拥堵,做到科学施救。要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注意听取抢险一线的反馈信息,不断完善救灾举措,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汪洋对受灾群众自救互救给予充分肯定,他表示,只要我们团结奋斗、自强不息,同舟共济、互帮互助,把信念与力量拧成一股绳,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借鉴抗击“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害的成功经验,就一定能够克服抗震救灾面临的暂时困难,尽快全面恢复灾区生产生活秩序。汪洋最后说,只要我们上下共同努力,芦山地震灾区一定能像汶川地震灾区那样雄起。

    [新华网]

专家称灾区气候条件佳 被埋人员存活有望超72小时 呼吁大力排查搜救

  中国地震应急指挥系统首席专家聂高众教授21日表示,现在灾区的气候条件较好,有利于提高被埋压人员的存活几率。呼吁现场救援人员加强搜救排查。

  “现在四川地震灾区处于15到25摄氏度,被埋人员很可能存活超过72小时。同样天气不冷不热,救援人员手脚灵活,便于实施救援。”聂高众说,“提请现场搜救队人员抓紧时间排查搜救。”(记者余晓洁、吴晶)

    [新华网]

成都21日只采集A型和O型血 急需Rh阴性血

  “谢谢您,血库现在存量充足,暂不需要您来献血。”20日22时,成都市血液中心一位工作人员用沙哑的声音答复问询电话。

  20日上午四川雅安芦山发生7.0级地震后,成都市血液中心在第一时间启动了应急预案,13时向灾区启运350个单位红细胞悬液和27500毫升血浆,如有需要可进一步发运。同时,中心在成都市开启8个献血服务点。消息一传出,各个献血服务点立刻迎来献血高峰。发布信息不超过5个小时,成都市血液中心的血液库存量就达到“较为充足”的水平,特别是B和AB型血液最为充足。

  中心决定,在充分保证灾区救治伤员用血需求和避免血液因过期浪费的前提下,21日在各献血点只采集A型和O型血,并发出呼吁,还需要各种血型的Rh阴性血。

    [新华网]

4.20芦山地震遇难人数增至188人

    据央视报道,截至目前,地震造成遇难者人数增至188人,失踪25人,受伤11460人。(记者王伟峰)

    [新华网-央视]

中国抗震专家:全球进入地震多发期结论尚早?

  中新社广州4月21日电 (记者 杨薇)中国抗震权威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大学工程抗震研究中心主任周福霖21日接受中新社专访时表示,全球最近十年来7级以上地震每年发生的频率次数比上个十年周期要高2到3倍,但目前全球是否进入地震多发期,下结论还尚早。

  周福霖认为,雅安地震与汶川地震存在关联性,两者与龙门山地震带有联系,自从汶川地震之后,龙门山断层就更加活跃了,但暂不能确定二者是否直接相关。

  “现在我们希望雅安地震是主—余震型,但仅就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还不能断定它是什么类型。”周福霖表示,有其他专家认为此次地震为主震—余震型,理由是主震7级,主震后又发生多次余震,但若为此类型,就意味着该地区接下来的余震不会超过7级,“但这一结论我不敢苟同,余震可能持续几十天,几个月,甚至几年都有,仍要继续观察。”

  同时,周福霖也否则了“汶川地震后那里周边地震的能量释放得差不多”这一说法,“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之后,我就听说有专家表示,成都和周边地区附近100年内都不会有大地震,对这种说法很不认可,这次雅安地震证明了这种说法是一种误导,缺乏科学性。”

  周福霖透露,接下来他会参与雅安地震的相关援建工作,重点加强山区、农村的房屋抗震能力,“经历了汶川地震、玉树地震和这一次的雅安地震,更加坚定了我们建安全农村房屋的决心,目前我们也在广东、海南两地的农村进行试点,取得了一定成效,希望具备防震技术的房屋能够进一步推广。”(完)

    [中新网]

 

 

相关评论

救人!黄金救援 分秒必争

  地震发生,救人压倒一切。习近平总书记指示“把抢救生命作为首要任务”;李克强总理当日抵达震中龙门乡,要求“今晚要挨家挨户敲门”。如今,在灾区,成千上万的军人、消防员、民间的救援队正在全力救人。

  众所周知,震后“72小时”是救援的黄金时间,眼下,掩埋在废墟下的幸存者已挨过了一个白天和黑夜,他们忍受着肢体的创伤,思念着生死未卜的亲人,还未停息的余震不断挤压他们的存身之处,给他们的肉体和精神造成极大恐惧。此时此刻,在废墟之下,一抹抹生命的光亮随时都可能熄灭,因此,救援需要分秒必争。

  救人意味着多种层面的内涵,包括自救互救、国家救援,以及为救援提供一切可能的服务。

  自救互救是为了灾区群众。地震发生后,有不少民众刚刚从地震中逃生,他们面对的是目前四川阴晴不定的天气和瓦砾堆下还幸存的同胞。他们的自救互救,一方面是保护好自己,防止余震和次生灾害对自身的损伤,另一方面是尽可能为还在瓦砾堆下的幸存者开拓空间,或者尽可能标示出掩埋群众的地点,为马上开展的国家救援提供必要的指引。

  国家救援则是政府调动所有的资源,抢救每一位遇险民众。5·12汶川地震之后,我国的救援队伍和救援机制日臻专业和完善。四川震区地理环境特殊,山高路险,遇险地点分散,房屋结构和损毁状况不同,这些在汶川地震中都遭遇过。如何更好地调配资源,借助空地一体化手段标示灾区,最快地派出救援队伍,不放过每一个灾害死角。同时,如何更好地向社会各界传递信息,提供必要的信息公开。

  为救援提供一切可能的服务,则是雅安震后全国民众都可以做的事。大到大规模的捐款,小到在奔赴灾区的路途中让专业化救援车辆先走。网络中也开始了寻人的工作,不少正在灾区的网民也第一时间向社会发出必要的求援信息,这些都给全国民众创造了更多的参与机会。

  雅安地震,再次检验我国的震灾救援机制和社会合作能力。因为这二者的结合,是考察一个民族成熟程度的标志。经历了5·12汶川地震,我们应当更加成熟和坚强。一个民族的成熟,不仅在于如何面对强大和发展的命题,更在于如何面对每一个生命,如何经历每一次考验,如何传递我们的爱和信仰。

  此刻的雅安,是生命的战场,是国家的重心,是大爱的舞台,也是每一个中国人心中最关切、最神圣、也最温柔和脆弱的故乡。

  □周庆安(媒体人)

    [新京报]

从汶川到芦山,一个民族的砥砺前行

  “我们并不只活在我们所属的时代里,每个人身上也扛着历史。”在这个不同寻常的春天,坚守雅安的同胞、众志成城的国人,让我们看到了“扛着历史”的坚韧

  8天前,青海玉树,地震3周年。20天后,四川汶川,地震5周年。一切都还历历在目,4月20日,四川芦山,一场7.0级地震,在13亿中国人心中再添一道深创剧痛。

  同样是地动山摇、生命危殆,同样是万众一心、千里驰援。从汶川到芦山,“救人第一”的国家理念没有变,举国动员的灾难应对没有变,同心协力的守望相助没有变,然而这两天,更多的变化和行动,却让我们看到一个民族在磨砺中的前行。

  震后53秒,第一条震情微博就已传上网络;一小时内,应急响应预案有条不紊展开;3小时里,第一支救援部队火速到达震中,400多名危重伤员被送往异地救护……及时、高效、有序,这是千万网友对两天来救援的共同评语。从容、镇定、坚强,这是世界从灾难中看到的中国表情。

  这份镇定与从容,不仅是因为我们遭遇过灾难,有了救援的经验、应对的技巧,更是因为我们经历了思考,对许多问题早有答案。在命运的洗礼中,在持续讨论、不断反思、积极推动中,那些至关重要的价值,被熔铸为不言而喻的社会共识。

  从汶川到芦山,我们对生命尊严有了更深领悟。灾情不再封锁在档案里,遇难者不再是冷冰冰的抽象数字,逝去同胞的名字在国家电视台被庄重念出……汶川地震5年后的今天,十万火急的救灾行动中,人们小心翼翼地相互提醒不要消费苦难、注意媒介伦理。“丧失生命迹象的也要把遗体抬出来”,李克强总理掷地有声的指令,再次传递这样的信念:一个国家的真正财富不是别的,而是它的全体公民。

  从汶川到芦山,我们对公民精神有了更多期待。有人曾将2008年视为“公民元年”,在感天动地的生命大救援中,亿万中国人激情释放朴素的公民精神。5年移易,这种精神已经成为重塑中国社会的磅礴力量。政府、社会及民众之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良性互动。从政府第一时间新闻发布,到网站建起“寻亲热线”、“灾情快报”,从公益慈善组织高效运转,到志愿救援队伍迅速集结,国家力量、社会力量与个体力量相互交汇,西方媒体感叹:“人们对普通中国人更有信心了,可以确信他们拥有建立一个更具美德社会的能力和责任感。”

    [人民网-人民日报]

有一种温情,驱散着灾难的冰冷

  今天,太阳照常升起,雅安地震中罹难的同胞,却再也看不到阳光的明媚、春天的美丽。

  让我们为罹难的同胞默哀,让我们记住已经逝去的他们:准备中考却在睡梦中去世的军军、作为爷爷的84岁老人骆政升、作为母亲的王琼、在母亲怀中去世的婴儿……

  灾难降临,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并不都是冰冷的死亡。人性本身的美好,在这时散发出特有的光辉,亲情的力量更是刻骨铭心。

  49岁的邹汉君遗体被挖出来时,邻居们在她怀里看到了她7岁的儿子杨福珍,小男孩奇迹般地没受任何伤;一位母亲挪开上百斤的预制板救出儿子,显然是因为儿子所面临的危险令其迸发出了惊人的力量。灾难之上的温情,我们无法不为之动容。

  亲情之外,还有更多的人让我们感动。雅安电视台的一位女主播,昨天本该是她的婚礼,她却穿着婚纱、举着话筒站在大街上,为大家报道雅安地震的最新情况。地震里的温情,让残酷的灾难不再那么冰冷。

  即使那些到不了灾区的国人,也已经开始关注雅安和提供帮助。人们通过各种渠道为灾区尽力,很多个人和企业都在向灾区捐款。据不完全统计,截至昨日21时,由壹基金所筹集的救灾款项,已经超过2000万元,国内主要科技企业捐款总额已超过7000万元,不少企业捐款数额都在500万元以上。

  还有很多人也在组织进入灾区的专业救援力量,为灾区提供尽可能的帮助……我们不愿意接受灾难的考验,但是一旦考验来临,只有爱,才能让我们变得更加坚强。

  夜晚降临的雅安开始飘雨,这雨夜显得十分漫长。哪怕没有生理上的伤害,经历过地震的人们在这个时刻也难以摆脱心理上的恐惧。食物、饮用水和避雨的住处,是他们最需要的,或许他们还顾不上这些,还在寻找他们的亲人。希望那些受伤的人,能够得到及时的治疗,那些还没有音讯的人,能在艰难中顽强坚持等待救援。

  我们无法阻止灾难降临,灾难也无法阻止爱心的传递和生命的延续。地震发生一小时后,一个女婴降生在雅安市人民医院的车棚里。这个新生命如此柔弱,却又给人们带来希望。

  雅安挺住,让我们在人性的温情和美好中,守望相助。

  □魏巍(媒体人)

    [新京报]

新华网评:坚定信心,凝聚抗震救灾强大力量

    松 涛

    4月20日,四川芦山发生7.0级地震,坚强的四川人民再次面临灾难考验。在无情的天灾面前,灾区人民以及所有关心灾区的人都要坚定信心,共抗天灾。

    我们的信心来自党和政府的有力应对。地震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分别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抓紧了解灾情,把抢救生命作为首要任务,千方百计救援受灾群众,科学施救,最大限度减少伤亡。李克强总理在地震当日即前往灾区,并在飞机上紧急召开会议部署救援工作。四川省、雅安市的主要领导也在第一时间赶到重灾区。关键时刻,党委政府就是群众的主心骨。各级领导到灾区和人民在一起,有助于更好了解灾情,有助于更好协调各方面力量,有助于更加直接传递党委政府对灾区人民的关心。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有力应对,给灾民以信心,也给全国人民以信心。信心叠加,一定能凝聚成抗震救灾的强大力量。

    我们的信心来自灾区人民的守望相助。灾区人民的坚强、团结,是抗震救灾胜利的关键。那些坚持留在原地治疗,把到市里、省里接受治疗的机会让给更加需要救治伤者的人,让我们看到了什么是牺牲;那些因公路受阻,抬起受伤的邻居往山外公路赶的人,让我们看到了什么是友爱;那些克服紧张情绪,第一次走向献血点为灾民献血的雅安市民,让我们看到了什么是勇气;那些抢修移动基站,保证灾民手机不停机,并且为他们提供免费寻亲平台的移动通讯服务商,以及那些免费发放矿泉水,或保证方便面不涨价的商店主人们,让我们看到了什么是社会责任。我们深信,有党委政府的有力应对,有灾区人民的守望相助,抗震救灾一定能够取得最后的胜利。

    我们的信心来自全国人民的关心支援。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地震发生后,雅安周边地区、四川周边省份的救灾物资已源源不断运往灾区。与此同时,全国人民的关心和牵挂也飞到了雅安市,飞到了芦山县,飞到了龙门镇。他们关注着灾区的信息,为那些惨烈的画面揪心,为劫后余生的人们庆幸,为所有灾区的人们祈福。芦山不孤独,雅安不孤独,全国人民是你们的坚强后盾!

    目前,灾后救援正在紧张进行之中,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困难还有很多,越是如此,就越需要强大的信心支持。让我们继续发挥抗震救灾精神,坚定信心,排除万难,将这一场抗震救灾的战斗打赢!

    [新华网]

新华网评:救援灾区,让爱心接力更有序

    杨玉华

    四川芦山地震已经过去一天多,一场与生命竞速赛跑的救援正紧张展开。除了官方反应迅速的应急响应,越来越多民间力量也加入到救援的爱心接力中。大灾面前,爱心是支撑灾区重生的希望,而有序理性的爱心接力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正能量。

    此次四川芦山地震发生后,从官方到民间,各界行动十分迅速。与五年前汶川大地震相比,此次民间的爱心救援更为迅捷。许多民间公益组织通过微博、微信集结起来,快速加入到救援队伍中,一批批志愿者来到灾区展开救助,帐篷、饮用水、食物、药品等救灾物资从四面八方涌向灾区,给家园毁损、身心重创的灾民们送去了温暖和力量。

    然而在爱心的洪流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小插曲”,影响了爱心救援。在通往震区芦山和宝兴的交通要道上,由于自发赶去的私家车救援队伍太多,导致交通严重堵塞,救援部队与大型设备无法按时抵达灾区。一些不实的爱心接力信息也在网络上扩散,占用了宝贵的救援时间和资源。

    让爱心接力更有序,这是大灾面前各界救助力量亟待增强的理念。地震救援素有“黄金72小时”,在此期间内,灾民的存活几率最高。因此,能否把握这短暂的时间提高救援效率,多行进一公里,多挖一方土,都将多一份生的希望和机会。

    让爱心接力更序,离不开更加透明权威的信息发布。此次地震强度大,爱灾面广,短期内的救助需求多。加上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的信息量极为庞杂,如何区分清轻重缓急给予灾区和民众相应的帮助,需要政府救灾指挥系统更全面准确掌握信息,并及时对社会发布提醒,只有官民间的救援信息对称,并实现良性互动,方能发挥民间救援的最佳配置,提高整个救灾效率。

    让爱心接力更有序,还需要每个爱心人士更加理性,帮忙不添乱。救灾是一门科学,奉献爱心也不应止于热情。面对堵塞的道路,也许主动让路给更专业的救援队伍比我们自己急切赶路更加重要。面对微博上传播的不实救灾言论,也许不听信不传播也是一种爱心支持。甚至静默祈福,干好本职工作也是一种对灾区的最大支持。

    每一次灾难都如一面镜子,在目睹山河破碎亲人离别的痛苦时,我们也看到了患难相恤、守望相助的民族精神,感受到了宝贵的人性光辉和向上力量,正是这些给予我们战胜灾难的勇气。救灾还在继续,让我们的爱心接力有序不断!(作者系新华社记者)

    [新华网]

新华网评:守望雅安,有一种正能量让人动容

    王石川

    据新华社快讯,记者从四川省政府应急指挥中心了解到,截至21日10时,芦山地震造成180人死亡、24人失踪、11227人受伤。

    芦山地震,牵动人心,那不断攀升的遇难者人数令人无比悲伤。此刻,先拭去泪水,忍住悲伤,为芦山人祈福,为救援团队加油,为抗震救灾献出力所能及的力量。救援仍在紧张进行,从震区里涌现的正能量,也许能带给我们莫大的慰藉与希望。

    比如在雅安市雨城区中里镇龙泉村,村民杨善兵一家4口被埋,为了救他们,20多位乡邻已经忙碌了七八个小时。汶川大地震之后,该村形成了一条不成文的规矩,谁家遭了灾,大家都要帮。这条规矩多么温暖人心,互助才能发挥1+1>2的力量。

    再比如,据四川卫视消息,在四川雅安地震之后,90后成献血主力军。实际上,地震发生不久,听说急需鲜血,雅安不少市民就自发走向街头献血。这一幕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出现过,公民迸发出的献血热情让人动容,每一个献血者都值得尊敬,而90后的参与也更令人欣慰,这些年轻人用行动显示出了何谓热血,何谓青春,何谓责任。

    至于在地震中的一些平凡良心更是触目皆是。芦山有一家小卖部,店主叫张玉霞,地震导致小卖部坍塌,张玉霞将矿泉水免费发给村民;芦山县龙门乡是旅游小镇,牟顺华开了一家小超市,平时方便面十块,现在三块五,还帮人烧水泡面,直到停电停气。牟顺华说,“咋可能涨价嘛,乡里乡亲。”张玉霞、牟顺开都是再平凡不过的公民,他们在地震后的表现,完全配得上一个大写的人字。

    此外,据报道,在雅安茶马古道边,一个居民自发组织的食品供应点,有面包、方便面、饮用水及自家煮的土豆。他们已在此蹲守超过24小时。他们对记者表示:商品不卖,免费拿,不够我们再去城里进货。我们不知道参与者都是哪些居民,但我们感受到了他们的责任与热心。

    类似的温馨细节还有不少,每一个都那么动人,让人动容。

    灾难也许无法避免,面对突袭的地震,多一些正能量,就多一份希望;多一些守望相助,就多一些勇气。爱,勇气,责任,这是我们减少悲痛的底气所在。惟愿有更多的被困者得到救助,惟愿更多正能量激发更多的爱与责任。

    [新华网]

新华网评:救灾雅安:如何做到“匹夫有责”

    徐  扬

    雅安不安,震惊全国。伤亡数字不断在刷新,国人的心一次次被揪疼。多少网民彻夜未眠,守候着雅安的消息。

    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万众一心共克时艰成为举国上下的共识。对于广大网民来说,一次次转发灾情信息,自发地捐款捐物,提示无关人员不要赶赴灾区占用应急通道。这些都是在传递正能量,做到了“匹夫有责”,帮忙不添乱,鼓劲不泄气。

    目前正处于灾后救人的“黄金72小时”,救人最为紧迫重要。只有绿军装和白大褂深入每个受灾村镇,才能抢救更多的人。在此期间,专业的人才能做好专业的事。广大网民心系灾区,做好本职工作,同样是为国分忧,为灾区解难。

    对于网民来说,通过微博转发口口相传,劝诫人们不要贸然去灾区,也是对救人工作的支持。特别是在抗震救灾初期,没有抢险救援经验,光凭一腔热血,可能出现“救人不成反被救”的情况。这并不是伤害一些人的善心和爱国心,而是让道路、通讯、食品、药品,这些灾区最稀缺的资源,向党和政府调集的救援队伍倾斜,只有这样才能够集中力量,只有这样才能够为掩埋在废墟下的人们抢回时间。

    对于网民来说,不信谣、不传谣也是帮助救灾。抗震救灾,人命关天。写几行字,点一下鼠标,就可能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甚至会影响救灾的工作。网民和网站要增强鉴别力,不要为了搏出位或是“眼球效应”,就发布一些未经核实、耸人听闻的信息。灾难面前,保持冷静和镇定最为关键。

    传递正能量,需要每个网民的参与。一次次对灾区真诚的祝福,会增强灾区人民抗震救灾的信心;一盏盏微博上点燃的蜡烛,会感染并激励越来越多善良的人;一声声对救援人员道出的“辛苦”和“赞”字,会让人们从感动和泪水中收获希望。

    祈福雅安,快点平安。(作者系新华社记者)

    [新华网]

 

 

   

 

 

 

诚信为本

经商做人

 

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anbaoelee@sina.com

 


 

电催化裂解快速污水处理

快速污水处理系统,可以有效地氧化分解污水中生物菌群难以氧化的含苯类有机物、氰化物、氨氮化合物等各种严禁直排江河的具有高度污染性的物质。适宜于处理化肥、农药、制药、印染、制革、化学合成、电镀、石化、焦化、微电子等各个行业排放的各种污水。

Tel:010-62063238

anbaoelee@sina.com

 


 

消毒氧化设备

自来水、循环水消毒系统改造,通过安装次氯酸钠发生器设备可以取消不安全的液氯消毒方式,更能保障饮用水有利人体健康。

Tel:010-62063238

anbaoelee@sina.com

 


 

 

 

公司简介 | 公司服务 | 公司诚聘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sciencehuman.com,All rights reserved.

科学人网站工作部暨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联合主办

  http://www.sciencehuman.com  京ICP备05003557   科学人 网 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