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13-04-29
雅安5月将成全国暴雨中心
新京报讯 (记者金煜)中国气象局昨日在例行发布会上表示,进入5月份的雅安,是全国暴雨中心,也是四川降雨最多的地方之一,应高度关注5月至9月地震灾区次生灾害防范。气象、国土部门目前已逐步将地质灾害气象等级预报调整为气象灾害风险预警。
芦山降雨量大易引发泥石流
在例行发布会上,中国气象局新闻发言人陈振林介绍,雅安的强降雨主要发生在5月到9月。进入5月后,雅安是全国的暴雨中心,也是四川降雨最多的地方之一,“所以雅安叫雨城,整个地区平均降雨量1200多毫米,是全国平均降雨量的近3倍。”
陈振林表示,进入5月后,雅安当地随着降雨增多,疏松的地质环境下发生次生灾害的可能性会很大。
他说,救灾重建过程的群众安置点在入夏后,是“雨漏”,也是雷电高发区。他表示,汶川地震后,气象部门在所有安置点都装了防雷设施,没有发生雷击的伤亡,此次也进行了迅速部署。
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唐川表示,芦山地区因降雨量大,所以植被也较好,但在地震导致的地质灾害面前,再好的植被,起的作用也是有限的。他表示,此前汶川在汛期就出现大量泥石流,而芦山地区汛期降雨量更大,出现泥石流的可能性很大。
已开展气象灾害风险预警
发布会上,陈振林介绍,此前,气象和国土部门多年来开展的是地质灾害气象等级预报,今年开始正逐步调整为气象灾害风险预警。
据介绍,这个风险预警并不是天气预报,而是对强降水可能致灾的情况分析,包括可能影响的地区以及级别,是一种灾害预报和风险管理,目前,共分为四级预警。陈振林介绍,在此次芦山地震后,就已开展了相关服务,比如,“有一些地方以前是发生10毫米降水就预警,地震之后降低到了出现5毫米降水就开始监测预警。”
[新京报]
百岁老翁为芦山地震灾区捐出全部存款
【百岁老翁为芦山地震灾区捐出全部存款】10万3千余元,是沈阳百岁老人关英汉近年的全部存款和利息。24日老人在家中颤颤巍巍把这些现金交到沈阳市沈河区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手中。老人反复叮嘱:“钱要数清楚,千万别把硬币落下了。一定要帮到在震区受苦的老百姓啊!”老人家,谢谢您!初杭、郑孝然
[新华网]
四川对受灾且无生活来源等群众发临时生活救助
据四川省民政厅网站消息,为妥善做好“4·20”芦山强烈地震灾区基本生活保障,日前,四川省政府网站公布了《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对“4·20”芦山7.0级地震灾区受灾群众过渡安置期实施生活救助有关问题的通知》。
通知要求,对“因灾房屋倒塌或严重损坏无房可住、无生活来源、无自救能力”的受灾群众进行临时生活救助,包括发放补助金和救济粮。补助标准为每人每天10元补助金和1斤成品粮,救助期限为6个月。
为“4·20”芦山7.0级地震遇难人员家属发放抚慰金。发放对象为遇难人员家属(直系亲属),发放标准为每位遇难者5000元现金。
通知还对做好灾区孤儿、孤老、孤残安置工作,确保基本生活,作出了安排。据了解,为因灾导致的孤老、孤残人员每人每月提供600元基本生活费,受灾的原孤老、孤残人员补足到每人每月600元,补助期限为6个月;对孤儿按集中供养的每人每月1130元、散居的每人每月678元的标准执行孤儿基本生活费。
通知指出,对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给予定期补助,凡是在地震中造成独生子女伤残死亡的,不受父母年龄限制,全部纳入特别扶助范围。
通知指出,对因灾房屋倒塌和严重毁损无房可住的农户,给予每户2000元的自建过渡房补助。市县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可再增加每户1000元的补助。 各级、各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准确把握政策,抓紧组织实施,规范严格管理,主动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对挤占挪用和虚报冒领行为严肃予以查处。
[中新网]
相关报道
5龄童回危房上厕所遇余震被压死
由于临时厕所严重不足,26日早上8时,芦山县龙门乡青龙场村付家营一5岁男童在回到自家危房方便时,被一场突如其来的余震夺去了生命。
青龙场村付加营组临近龙门乡政府,沿着古汉一条街便可到达,挨山建有一排房屋。村民付健华在村内负责物资运送,也参与村内巡逻工作。他告诉记者,村内90%房屋在地震中出现裂缝,已不能住人。
昨日,青龙场村原本用于种庄稼的田垅上,200多个蓝色救灾帐篷已经搭起,付家营小组和牟伙小组近900人转移到了帐篷中居住。
村民李现红回忆说,26日上午8点,住在帐篷里的弟媳张芝容一家,因为周边帐篷的临时厕所里上厕所的人太多,张芝容于是和5岁的儿子小思一起,回到自家危房里方便。但就在那时,一场余震突然而至,厕所断墙倒塌,将小思砸倒。“本以为躲过4·20成为幸存者,却因为大人的一时疏忽,孩子永远离去。”
芦山县国土资源局局长余万俊透露,目前区住建部门开始组织专家,对村内的房屋受损进行鉴定。但全县将近1000平方公里,危房全部鉴定完毕尚需时日,震区村民要加倍小心,没有重大的需要,不要靠近已出现裂缝或有倒塌征兆的房屋。
现场调查
数量少、卫生差,厕所难满需求
不少人冒险前往楼体已经开裂的教学楼内方便
目前,芦山县城尚未恢复正常供水,加之众多居民的房屋成为危房无法使用,公厕问题显得很紧迫。
地震发生后,芦山城区能够使用的公厕大致分为三类:一是当地政府机构及相关单位尚未成为危房的厕所;二是各灾民安置点内救援机构设置的流动简易厕所;三是当地居民在荒弃山头自行挖掘搭建的简易厕所。
最近几日南都记者走访发现,目前,城区内以上三类公共厕所无论是提供数量还是使用效果都无法满足需求。
第一类公厕,芦山县人民医院相应保障清洁最为完善,在门诊大楼一楼右侧的公厕外,医院方面专门准备了多个水桶,供使用者洗手及冲洗厕所。但由于蹲位有限,使用者时常都要排起长队。除此之外,其他地点的类似厕所,都因为无法冲洗,在多日使用后,人员根本无法入内。
第二类公厕,目前主要设置在城区相应人员集中的安置点附近。虽然救援单位已陆续安置多个流动简易厕所,但因为缺乏必要的清洁维护,很快都无法使用。昨日下午,在县城体院馆附近东风路上,2名女生前往设置于此的流动简易厕所,但在打开门的那一刻,随着一阵惊呼,满地的污物迫使其最终选择放弃。
第三类公厕,当地居民因地制宜,选择在靠近安置点的荒弃山头上通过挖坑搭建而成。
昨日清晨,位于芦山中学内的安置点,随着起床的脚步,众多在此安置居住的灾民、救援人员、学生都开始使用厕所。尽管安置点内有多个流动简易厕所,但因为缺乏清洁管理,大部分已无法让人驻足。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只能冒险选择前往那些楼体已经开裂的教学楼内使用厕所。
针对目前芦山城区公共厕所方面相关情况,芦山县住建局下属城投公司副总袁杰介绍,目前主要还是管理人手缺乏的问题,之后将协调人员对相应公厕进行管理。同时,从外面紧急运送过来的新流动简易厕所将在最近两天加紧装配并投入到各安置点内。
记者还在多数乡村点了解到,临时安置点多数未设置临时厕所。在芦山县芦山河大桥附近的金华路160号楼房的对面马路上,村民赵东称,占用道路上的帐篷是24日才搭起。他所在帐篷周边有另外8户,但村民上厕所还是到对面的房屋去上。
“先是解决住和吃的问题,上厕所的问题再来解决,自己小心是必须的。”赵东说。
120个帐篷 仅配两个粪坑
南都记者昨日走访付家营组帐篷点发现,接近120个帐篷里,住了约550余名村民。在这120个帐篷圈直线距离不到10米的范围内,设有两个用黑色帐篷搭起来的粪坑。
南都记者 欧阳少伟 张立璞
[南方都市报]
两次地震先后夺走他们两个儿女,老两口表示将坚强地活下去
震后生活
昨日(4月27日),全省为芦山地震遇难同胞默哀,陆定康和岳凤群夫妇在芦阳镇樊敏路魔芋厂参加默哀。
20日那一天,他们17岁的女儿岳宇珊(随母姓)不幸遇难;而在5年前,他们的儿子陆林旭(随父姓)在“5·12”地震中也离开了。
两次地震带走他们的一双儿女,这对年逾五旬的夫妇该有怎样的内心煎熬?陆定康拉着记者的手说:“放心吧,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再到芦山时,请到我家来坐坐。”
不幸突如其来
处理完女儿后事 送光店里的副食品
4月20日这天,陆定康和妻子岳凤群像往常一样4时30分起床,和面、捏包子、蒸包子……他们的家在芦阳镇樊敏路,几年前夫妇俩把房子的一层隔成两间铺面,一间卖副食品,一间开小餐馆。
每天6点半,包子出笼,一般9点就能卖完。这天也怪,7时50分,一大笼包子就已售罄。这时,快5岁的孙女青青起床了。陆定康走到小卖部的电脑前,滑动一下鼠标:才8点。哪知突然地动山摇,陆定康赶紧抱着孙女往外跑,边跑边喊“地震了、地震了”。
儿媳妇冯海燕赶紧去敲小姑岳宇珊的房门,然后从二楼阳台跳下,还好只是受了些外伤。陆定康使劲喊着女儿名字“岳宇珊,岳宇珊”,但没人答应。原来,楼板整体压在了女儿的床上。
岳宇珊被送到芦山县人民医院,3名医生和2名护士对其抢救,但已回天乏术。然而,当天处理完女儿的后事,陆定康夫妇就叫来邻居,把小卖部里的水、米、面、零食、酱油、醋、烟等能拿出来的都拿了出来,送给他们,也送给路过的救援人员。“全部都是整箱整袋的,加上烟的话,可能在2万元以上。”陆定康说。
未来坚强面对
将和老伴外出打工 所有的爱给儿媳、孙女
陆定康的儿子陆林旭5年前“走”时,留下刚刚2个月的女儿青青。青青如今已上幼儿园中班,芦山地震后的第2天,考虑到青青的妈冯海燕在医院养伤,随时还有余震,远在深圳的姑婆赶来将她接到了深圳。
失去儿子,又失去女儿,陆定康夫妇只能把所有的爱倾注到孙女和儿媳妇身上。陆定康说,地震震垮了一家的收入。原本经营的小卖部和餐馆,最早由于旁边有一家职业高中,生意还比较好做,后来职中搬迁,生意淡一点,但一天能赚六七十元,基本够家里开销。“现在,由于我们家没有土地,所有的东西都要靠买,蔬菜几元钱一斤,都得算着来。”
陆定康说:“铺子可能开不起来了,一是没有钱盖新房,二是附近在进行新城区规划,家里这处地基能否保住,还不好说。”
妻子岳凤群则透露,现在屋后面正准备盖一些板房,“等我们家搬进去东西,归置好以后,就和老伴出去打工。一家人要生活,必须生产自救。”“具体做什么工作,还没想好。年龄大了,重体力活可能吃不消。”陆定康说,他不排除重拾已经丢了快30年的木匠手艺,到家具厂打杂。
岳凤群还说,家里只有一张存有700元的存折和2张没啥余额的银行卡,还是26日才从废墟中找出来的。
儿媳乐观>>>
冯海燕,悲伤没有写在脸上
“哭能解决问题吗?”
冯海燕,是陆定康夫妇的儿媳妇,在芦山县城管执法大队上班(非正式编制),每月收入700多元。2007年元旦,20岁的她从5公里外的娘家嫁到陆家,一年后生了青青。2008年“5·12”地震带走了她的丈夫,她独自一人既当爹又当妈抚养女儿,还要照顾公公婆婆。
对这位“外乡人”,邻里街坊没有人说“不”字。
在安置点,记者见到了她。悲伤没有写在脸上,而是透着乐观的微笑,“哭能解决问题吗?我喜欢笑!”冯海燕说,自己没有任何逃避的空间,“嫁到陆家就是陆家媳妇,改变不了。我必须要坚强!”
她对女儿充满期待,“她很聪明的,教她背唐诗,很快就能记住,将来考(大)学肯定没问题。”
记者准备与陆家告别时,在绵阳上大学的冯海燕妹妹刚赶来芦山,看望姐姐。姐妹俩见面时,妹妹泪眼婆娑,“不要难过,姐姐。”或许,只有妹妹知道,姐姐的难过是在心里。
记者手记>>>
那一刻我“没用”地哭了
陆家的情况,樊敏路的乡邻都比较熟悉。
岳凤群患高血压和心肌缺血两种病,每天都要吃药。据说2011年有次血压一度冲到212,芦山县医院都下了病危通知书。医生嘱咐她要多休息,但岳凤群做不到。每天早晨4点半起床打理包子店,“家里本来就缺人手,我不做,谁做呢?”
儿媳妇冯海燕是26岁的年轻妈妈,对丈夫的所有记忆都留在她的QQ空间里,“空间里有好多照片,他(丈夫)的,青青的,还有我小姑的,都有!”一切那么亲切而自然。
临别时,陆定康拉起记者的手,说:“放心吧,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你再来芦山时,欢迎到我家坐坐。”
那一刻,我“没用”地哭了。
[四川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