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公正平台   创造宽容环境 WELCOME TO 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树育健康心态   共谋高尚事业
科学热点
科学新论
专家论坛
科学观察
科学讨论
科学杂谈
科学轶趣
科学成果
科学论文

 

钱到哪里去了?央行铁血手段 治银行 人民币国际化需要银行遵国际规范


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13-06-24

 

钱到哪里去了?

  钱到哪里去了?我们虚拟一个人物——信托经理小张来举例讲解。小张过去两年收入增加很快,他参与了很多项目。有地产的,有股权信托、工商信托。

  其中,有某个城市的一桩住宅项目缺钱,小张找到这家公司,负责做一个20亿的信托产品投到这个项目,用这个项目的土地和房屋产权做抵押,抵押率50%。设计年化回报11%,期限2年。

  然后他找到某某银行省分行的李总,找他销售。这样拿着项目来找李总的,还有小宋、小刘、小王等等,银行的李总就想出一个办法,他打包这些产品向客户发售,以8%的回报出售给客户。

  又过了一年,银行的几个客户要贷款,但是银行有存贷比、资本充足率监管要求,已经批不出贷款了。怎么办呢?银行又反过来找到信托公司,我借用你们的渠道,你做个产品,我来给钱。

  这就是最近几年被屡屡提到的“表外业务”。如果出现短期钱不够怎么办?去银行间市场调剂一下,中国1400多家银行类金融机构在其中相互借款。

  在以往,各家银行钱都不够的时候,银行就会花更高的价钱借款,表现出来就是市场利率上升;这时央行就会通过投放资金来缓解。

  现在是央行不再向市场投放更多的货币,于是出现了紧张的局面。央行认为,盘活“存量”更重要,也就是警示银行,收回那些放错了地方的钱。 

  新京报记者 吴敏

  ■ 探因

  “钱荒”不是没钱 是放错了地方

  货币供应量充裕,大量社会融资未投入到实体经济当中

  “钱荒”正在成为当下中国经济中最热门的关键词。资本市场开始面临资金流出的尴尬状况,不过不久前央行公布的各项金融数据给人以截然不同的感觉。

  根据两周前央行公布的统计数据,尽管整体货币政策保持稳健,但5月份M2(广义货币供应量)的同比增速依旧高达15.8%,新增信贷量仍然高企,人民币存款余额也已经逼近百万亿元的大关。

  中国真的在经历一场流动性紧缩的“钱荒”吗?

  一面是银行缺钱,股市缺钱,中小企业缺钱;但另一方面却是,货币的供应量充裕,不少大型企业依然出手阔绰,大量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游资仍在寻找炒作的概念,民间借贷依旧风风火火。

  两相对比不难发现,眼下的“钱荒”看似来势凶猛,实则是一场资金错配导致的结构性资金紧张。不是没有钱,而是钱没有出现在正确的地方。

  几年来,中国经济始终处于一种流动性充裕的状态下。与此同时,宏观数据中M2与GDP的比值却在不断的扩大,到今年一季度,M2与GDP比值已近200%,这意味着货币投放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不断减弱,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大量的社会融资其实并未投入到实体经济。

  在不少业内人士和经济学家看来,导致目前金融业短暂性“钱荒”的因素十分复杂,这其中有国际经济环境变化的影响:随着美国经济的回稳复苏,美联储称量化宽松政策将逐渐退出,使得资金外流的速度开始加快。

  除此之外,中国金融系统内部杠杆率不断放大的因素更是不容忽视,大量资金在金融机构的操作之下通过杠杆投资和期限错配套取利差,资金在各个金融机构间循环往复获取利润,“影子银行”大行其道的同时,也使风险不断积聚。

  “钱荒”的背后,更需要思考的不是有没有钱的问题,而是钱要如何用的问题。

  据新华社电

    [新京报]

央行发文要求金融机构强化流动性管理

  新华网北京6月24日电(记者王宇、王培伟)记者24日从中国人民银行获悉,央行日前下发通知,指出当前我国银行体系流动性总体处于合理水平,要求各金融机构强化流动性管理,促进货币环境稳定。

  这份题为《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事宜的函》指出,当前我国银行体系流动性总体处于合理水平,但由于金融市场变化因素较多,且临近半年末重要时点,客观上对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金融机构要继续认真贯彻稳健货币政策,切实提高风险防范意识,不断提高流动性管理的主动性和科学性,继续强化流动性管理,促进货币环境稳定。

  央行指出,商业银行要密切关注市场流动性形势,加强对流动性影响因素的分析和预测,做好半年末关键时点的流动性安排。商业银行应针对税收集中入库和法定准备金缴存等多种因素对流动性的影响,提前安排足够头寸,保持充足的备付率水平,保证正常支付结算;按宏观审慎要求对资产进行合理配置,谨慎控制信贷等资产扩张偏快可能导致的流动性风险,在市场流动性出现波动时及时调整资产结构;充分估计同业存款波动幅度,有效控制期限错配风险;金融机构特别是大型商业银行在加强自身流动性管理的同时,还要积极发挥自身优势,配合央行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

  央行要求,各金融机构要统筹兼顾流动性与盈利性等经营目标,合理安排资产负债总量和期限结构,合理把握一般贷款、票据融资等的配置结构和投放进度,注重通过激活货币信贷存量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避免存款“冲时点”等行为,保持货币信贷平稳适度增长。

    [新华网]

透视银行钱荒疑云:央行铁血手段教训银行

  2013年6月20日将为人们留下一个烙印,深深地烙在中国金融业人士的心头。在银行间拆借市场连续数天飙高之后,6月20日,资金市场几乎失控而停盘:隔夜拆借利率突然疯涨至13.44%,盘中最高成交利率竟然高达30%!相当于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的5倍。与此同时,各种传言漫天飞,某国有大行被曝违约、央行铁血手腕纠偏……市场的种种诡异现象让人们不禁发问,银行资金面究竟怎么了?

  季节性流动资本需求吃紧

  隔夜拆借利率的失控让更多的人开始好奇国内资本金市场究竟发生了什么。“同业拆借利率的骤升背后存在众多原因,包括季节性流动资金需求(纳税、监管规定和理财产品的成熟)及供应面因素(打击虚报出口导致资本流入量大幅下滑以及银行流动资金的囤积)。”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认为。

  临近月末季末年中,存款准备金率的缴存、财政存款的上缴、企业分红以及银行年中考核等多种因素叠加,使得资金紧张程度加剧。

  而评级机构惠誉国际近日发布的报告更是指出,随着超过1.5万亿元人民币(2450亿美元)理财产品在本月内陆续到期,在上周四创下新纪录的中国银行间拆借利率将会面对更大的上行压力。

  “平均有20%到30%的存款被置入理财产品,特别是中等规模银行会随着流动性紧张的加剧陷入最大的困境。发行新的产品以及从银行间市场进行拆借是最常见的,为到期产品进行融资。”惠誉解释道。

  不过,国内经济数据欠佳也进一步给资金市场释放了压力。今年1-4月,外汇占款新增1.5万亿元,而5月外汇占款大幅下降至669亿元;同时随着今年5月以来在岸市场人民币汇率与离岸市场人民币汇率相互接近,导致套取汇差的无风险套利空间缩减,加之美国房地产市场复苏迹象明显,令5月中下旬资金开始撤离新兴市场,并在近期呈加剧态势。朱海斌认为,尽管经济数据欠佳且通胀压力有所减轻,但近期央行不会放松货币政策。

  对此,摩根大通预计,6月流动性状况将会得以缓解,但近期内仍存在有关央行所采取的强硬态度将人为地创造流动性紧缩并导致实质部门贷款利率走高(Shibor利率也大幅攀升至5.4%)的风险,为已然乏力的经济活动雪上加霜。

  恐慌情绪致银行有钱也不借

  “市场已经陷入了恐慌状态,有钱的机构很少报价。”形容起上周的拆借市场交易情况,一位交易人士这样表示。

  近年来,银行间市场快速发展,金融机构通过同业拆借往往可以以很低的成本从其他金融机构快速获得大量资金,再通过杠杆投资和期限错配,令这些资金可以帮助其在其他市场获得更高的收益,只要合理安排好到期资金计划,通过循环往复的交易,就可以实现无风险套取可观的利差。这种“借短炒长”的业务模式近几年在银行大肆扩张,一旦银行流动性管理出问题,借不到钱了,那么资金链就会出现问题。而近日市场曝出的个别银行出现资金紧张,甚至违约等传闻更是令其他银行胆战心惊。

  6月20日当天,一家国有大行被曝出违约,其后被证实并非违约。该行人士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实际是部分资金链非常紧张的银行找我们银行进行同业拆借。由于他们资金链存在一定风险,我们没把资金拆借给他们,而给外界形成所谓违约的假象”。

  国际金融问题专家赵庆明对记者表示,导致市场利率急速飙升更强烈的原因是市场的恐慌心理,很多机构一紧张都不愿意拆出资金了,实际资金并没有那么紧张。他表示,我国不存在资金大量流出的机制,贸易结售汇相对比较平稳,所以不会有大量的资金撤出。对于近日资金面的紧张局面,实际上反映了国内市场的不成熟。

  “钱荒”引来部分银行违约传闻

  其实,在6月20日当天曝出一国有大行违约之前,6月6日就有传言称一中型规模的银行出现违约,“拆借资金违约门”其实已经预示了此次“钱荒”的来临。

  6月6日,有市场传闻称,光大银行对兴业银行的同业拆借资本金本应到期,但因为头寸紧张,光大银行选择违约,导致兴业银行的千亿到期资金未能收回。两大银行资金面齐齐告急,不得不向四大行要求支援。但是在第二天,两行就有相关负责人出面辟谣。但是半个月后市场再次有违约事件的传出就引起了“大地震”。

  6月20日上午,市场上曝出央行向工商银行注资500亿元,及另一国有银行由于流动性紧张发生资金违约等诸多传闻,银行间市场被迫延迟半小时收市,震动整个金融市场 。虽然该行当晚即发布澄清公告称“从未发生资金违约事件,6月20日按时完成全部对外支付,有关市场传闻不属实”,但随后又有传闻称,该银行当天并未违约,但周四银行间市场的确延迟半小时收市,而这家国有银行只是在规定的下午4时30分收市时间内未按时履约。

  随着银行违约传闻的澄清,市场恐慌情绪略有缓解,资金利率价格全线回落,其中6月21日1天期回购利率骤降380个基点至7.9%,创下2007年10月以来最大跌幅。朱海斌建议,央行应该尽快再次引入逆回购操作,以安抚银行间市场的恐慌。

  央行铁血手段教训银行

  过去几年,商业银行已经习惯于央行在市场资金紧缺时的出手相助。然而面对6月20日破天荒的拆借市场利率,央行态度却异常平静。不但没有启动逆回购、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LO等工具,反而在当天继续发行20亿元央票,央行突然“断奶”令市场担忧情绪瞬间到达顶点。

  部分市场人士将央行的这种坚持解读为央行希望一些高杠杆的机构为此前的过激行为自行埋单。有分析人士表示,央行近期的举动都是对“影子银行”的进一步泛滥进行调控,如果资金面面临崩盘,央行肯定不会放任自流,因为央行完全有能力、有政策工具去缓解银行间市场资金紧张的状况。

  央行主管的《金融时报》近日发表一篇评论文章也证实了此种猜想,中国货币市场不太可能出现流动性危机,个别银行之所以出现融资问题,主要是因为这些银行过度依赖在银行间市场拆借短期资金,而且放贷规模超出了监管机构的限制。银行业应该靠自己的力量解决融资问题,而不是指望央行来提供流动性。

  除了对操作风格过于激进的机构给予警告,央行本次选择沉默还有另一个深层原因。国务院上周三召开常务会议称,要把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住、发挥好;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用好增量、盘活存量,更有力地支持经济转型升级。一家城商行业务人士认为,“新增贷款大部分在空转。增量资金在银行间,银行在自己玩钱。这次资金紧张的状况和央行没有释放流动性确实给予银行一定的警示作用,让银行将资金用到实体经济的信贷中去”。北京商报记者 闫瑾 孟凡霞/文

  (北京商报)

     [MSN中文网-北京商报]

货币政策没必要向“钱荒”妥协

  近期,最不该“差钱”的银行面临“钱荒”,反映银行之间借贷成本的隔夜拆借利率,一路走高。应该说,这一次的“钱荒”,并非货币供给出现严重短缺,而仅是资金投放出了结构性问题——不是没钱,而是放错了地方。日前,央行二季度的货币政策例会,也延续了李克强总理所提出的“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用好增量、盘活存量”的思路,准备“更扎实地做好金融风险防范”。

  确实,广义货币余额已经达到百万亿元的大关,货币增量依然维持着较高的增速。这个时候,银行叫苦连天,说什么“钱荒”,显然怪不到别人,只能怪自己没能用好这些资金。

  “钱荒”,表面看起来是银行的问题,但是背后根本原因,还是在于金融改革迟缓,对银行的监管也不够到位。比如,在理财产品市场已经快速扩张四五年后,不久前监管部门才出台文件规范。这既凸显了监管的不到位,也反映出银行业治理的改革,远落后于发展的步伐——这使得银行盲目地扩张自身业务规模,几乎可以用“随心所欲”来形容。

  不限于理财产品的恣意泛滥,这几年银行还过多地参与到影子银行的业务,短贷长投项目过度,贷款投向多集中在“铁公基”、泡沫化和产能过剩领域等等。这样一来,使得银行资金,不仅出现严重的期限错配,而且更是放错了地方,出现短期流动性紧缺,实属必然。

  在银行间资金紧张之初,市场纷纷呼吁央行尽快降息降准,以再度放松货币信贷政策,来缓解短期流动性的紧缺——重复曾经的“紧缺就刺激”的政策路径。

  但是,面对市场呼吁,随之而来的则是“盘活货币存量”的政策基调尘埃落定,央行面对“钱荒”也按兵不动。之所以这样做,一方面自然是不能继续放任货币超发继续恶化,另一方面,银行业过去几年的很多行为,已到了必须控制风险的时候。

  接下来,银行应该做好业务收缩,不管是主动地“去杠杆”,还是盘活货币存量,都必须有实质性作为。否则,不主动作为的银行,有可能会不断上演“钱荒”的事情,且货币政策不会施以援手。

  而且,就目前的金融风险而言,由于并未出现坏账率的上升,金融市场整体也比较稳定,货币政策也没有必要“妥协”。

  货币政策不再向银行叫苦连天“妥协”,不仅仅是在单纯纠偏之前银行业务过快的盲目扩张,更应着眼于深化金融改革,也就是不再纵容银行业的“野蛮”扩张,而以市场化的改革方向,提升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之前,由于银行一旦出现“钱荒”,货币政策会随即放松,导致金融改革往往不能坚持——利率市场化、改革治理结构、引导资金流向等方面,屡屡遭遇挫折。而推动金融改革,或许也需要先从坚持一种正确的政策开始。

  在简政放权改革的背景下,启动金融改革或将是早晚的事情,放在未来5年乃至10年的视野当中,今日货币政策的“不妥协”或将意味深长。

  □新京报评论员 倪金节

     [新京报]

 

 

相关报道

半月时间 中央三提“盘活货币存量”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再提“用好增量、盘活存量”促转型;专家称表明政府调结构决心

  新京报讯 (记者苏曼丽)昨天,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公布2013年第二季度例会内容,再提“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用好增量、盘活存量”。这是6月8日以来半个月时间,国务院和央行第三次做此表态。专家认为,这表明了政府“宁可牺牲速度,也要把经济结构调整好”的决心。

  继续稳健货币政策

  近期银行间市场出现钱荒风波,平常在人们眼中最“不差钱”的银行出现“钱荒”。上周四,隔夜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再次全线上涨,利率首次超过10%,达到13.44%,该数值创下历史新高,资金利率盘中甚至高达30%,市场惊呼“堪比高利贷”,并冀望央行能放点水,放松货币政策。

  央行昨天坚持表示,下一阶段“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在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稳定性、连续性的同时,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用好增量、盘活存量,更有力地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更扎实地做好金融风险防范。”

  本月以来,高层已经多次表态“用好增量、盘活存量”。在6月8日主持环渤海省份经济工作座谈会时,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提出“通过激活货币信贷存量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此后在6月19日,李克强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提出“用好增量、盘活存量,更有力地支持经济转型升级”。

  专家称政府态度表明决心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郭田勇认为,“钱荒”问题主要源于商业银行的资本结构不合理,银行为追求更多利润,把大量资金投入到收益更高的领域。目前中国经济最大的问题就是流弹太多,大量货币没有击中靶心,而是流向存在泡沫、产能过剩的领域。

  当前,我国货币存量并不低。央行数据显示,5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为99.31万亿元,逼近百万亿元大关,但投向实体经济的货币量并不乐观,经济复苏却力度微弱,货币推动经济增长的边际效应越来越低。

  “中国政府的态度已经表明,在未来的发展中宁可牺牲速度,也要把经济结构调整好,以促进经济的长远发展。”郭田勇说,商业银行也应进行结构调整,把手中的资金用好,让投向更合理,从而更好地为实体经济发展服务。

  ■ 名词解释

  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简称Shibor)

  以位于上海的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为技术平台计算、发布并命名,是由信用等级较高的银行组成报价团自主报出的人民币同业拆出利率计算确定的算术平均利率,是单利、无担保、批发性利率。目前,对社会公布的Shibor品种包括隔夜、1周、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及1年。

  ■ 探因

  “钱荒”不是没钱 是放错了地方

  货币供应量充裕,大量社会融资未投入到实体经济当中

  “钱荒”正在成为当下中国经济中最热门的关键词。资本市场开始面临资金流出的尴尬状况,不过不久前央行公布的各项金融数据给人以截然不同的感觉。

  根据两周前央行公布的统计数据,尽管整体货币政策保持稳健,但5月份M2(广义货币供应量)的同比增速依旧高达15.8%,新增信贷量仍然高企,人民币存款余额也已经逼近百万亿元的大关。

  中国真的在经历一场流动性紧缩的“钱荒”吗?

  一面是银行缺钱,股市缺钱,中小企业缺钱;但另一方面却是,货币的供应量充裕,不少大型企业依然出手阔绰,大量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游资仍在寻找炒作的概念,民间借贷依旧风风火火。

  两相对比不难发现,眼下的“钱荒”看似来势凶猛,实则是一场资金错配导致的结构性资金紧张。不是没有钱,而是钱没有出现在正确的地方。

  几年来,中国经济始终处于一种流动性充裕的状态下。与此同时,宏观数据中M2与GDP的比值却在不断的扩大,到今年一季度,M2与GDP比值已近200%,这意味着货币投放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不断减弱,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大量的社会融资其实并未投入到实体经济。

  在不少业内人士和经济学家看来,导致目前金融业短暂性“钱荒”的因素十分复杂,这其中有国际经济环境变化的影响:随着美国经济的回稳复苏,美联储称量化宽松政策将逐渐退出,使得资金外流的速度开始加快。

  除此之外,中国金融系统内部杠杆率不断放大的因素更是不容忽视,大量资金在金融机构的操作之下通过杠杆投资和期限错配套取利差,资金在各个金融机构间循环往复获取利润,“影子银行”大行其道的同时,也使风险不断积聚。

  “钱荒”的背后,更需要思考的不是有没有钱的问题,而是钱要如何用的问题。

  据新华社电

  6月8日

  主持召开环渤海省份经济工作座谈会时,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提出“通过激活货币信贷存量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同日,隔夜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涨至9.581%。

  6月13日

  沪指暴跌2.83%,收于2148.36点。

  6月19日

  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时再次提出“用好增量、盘活存量,更有力地支持经济转型升级”。

  6月20日

  隔夜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涨至13.444%。

  同日,沪指暴跌2.77%,收于2084.02点。

  6月23日

  央行发布货币政策例会纪要,提出“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用好增量、盘活存量,更有力地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新京报]

专家建议全面放开民资进入金融业

  分析认为,可优化金融资源配置,也将有力支持经济转型和升级

  日前,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推动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鼓励民间资本参与金融机构重组改造,探索设立民间资本发起的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和金融租赁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等。这是国务院首提“探索设立民间资本发起的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郭田勇说,“在当前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但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的情况下,推动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可优化金融资源配置,也将更有力地支持经济转型和升级,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更有针对性地促进扩大内需。”

  民资“银行梦”受限难圆

  近些年来,民间资本设立民营银行虽然一直有诸多鼓励政策的支持,但却一直是“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状态,各种障碍的存在,让民间资本的“银行梦”始终无法顺利实现。

  2012年,温州作为金改试验区公布了9家民企发起或升转创办新型金融机构的推荐名单。不过,最终的成立批复事宜至今还无结果。

  此番国务院常务会议所提到的“鼓励民间资本参与金融机构重组改造”,让类似的“先行先试”探索看到了更大的希望。

  “创造灵活的金融环境”

  “当前实体经济的困难,现在可以掌控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我们要创造更加灵活的金融环境,让广大中小企业不因为融资难、融资贵而在生存线上挣扎。”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刘胜军说。

  上海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闫彦明说,据不完全估算,目前我国仅民间借贷的资金总量就达到了2万亿-4万亿元,在此之外还有大量“藏富于民间”的资金。

  业内普遍认为,为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开闸”,能唤醒这股沉睡的活力。

  刘胜军认为,目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个很大挑战是资金无法有效注入到实体经济中,而放开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的限制,不仅能让沉睡的庞大民间资本发挥活力,而且能提高金融体系的效率,增加金融服务供给,让金融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

  “引民资助市正当其时”

  金融界和实业界人士普遍认为,金融业对民间资本进一步打开门禁,可谓正当其时。

  上海财经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奚君羊指出,民间资本设立民营银行呼吁了很多年一直没有实现,主要是监管层出于谨慎的考虑。

  “银行是经济的神经系统,涉及经济金融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所以监管层对民营银行的设立一直没有放开。”奚君羊说,“其实我认为只要监管防范得当,风险是可以把控的,特别是我国的存款保险制度很可能很快就会建立,民间资本设立民营银行是时候适当放开了。”据新华社电

  ■ 观点

  “流动性问题不会引发金融危机”

  银行间市场“钱荒”是否会像2008年雷曼兄弟倒闭一样成为引发金融危机的导火线?

  野村证券研究报告指出,中国不会经历像欧美日和新兴市场所经历过的那样的危机,因为中国的银行系统主要是国有,由政府控制,同时如果需要的话,政府又有足够的资源救助银行。

  实际上,在过去的30年里,中国政府已经数次救助银行系统了;最近的一次在本世纪初,当时银行的坏账率高达30%。国际收支危机在中国就更不可能发生了,因为中国有3.4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

  不过野村证券预期,未来几个月中国将经历痛苦的去杠杆化过程。在制造业和一些非银行金融机构里,一些违约的情况将可能发生。尤其是一些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信托公司、房地产开发商、信贷担保公司和高金融杠杆却面对产能过剩问题的制造企业,存在较大的风险。

  此外,中国的不良贷款比率将可能上升,今年四季度中国的经济增速将会下滑到同比增长7.2%。新京报记者 苏曼丽

  ■ 相关新闻

  “钱荒”引发银行出招紧急应对

  6月21日,资金利率快速回落,这场银行间市场的“地震”最强点已经过去,但余震不断。

  为了吸引资金,昨天,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72天理财产品收益率已经从之前的不足5%提高至6.8%。与此同时,记者了解到,银行已经开始清理业务储备资金。

  某股份制银行开始严控资金流出程序,7月5日前走款达到或超过3000万元,必须经报批到分管行长层面。与此同时,该行也开始清理月内到期资产业务,确保不出现同业违约情况。全面暂停所有同业资产业务、部分套利业务。

  银行人士称,在经历“6·20”之后,各家银行都在盘点资金情况,一些缺钱的小银行业务收缩不可避免,甚至可能影响到放贷业务。

  评级机构惠誉指出,与国有大行相比,中型银行的流动资产更薄弱:假设85%的银行间资产能够立刻变现,且银行无需支付任何到期理财产品的情况下,以去年上半年数据而计,流动性情况最差的光大银行收回近90%的贷款才能满足其短期现金流出需求。新京报记者 苏曼丽

  ■ “钱荒”大事记

  ●2013年6月6日

  受银行间市场资金面紧张影响,上午招标的今年第10期农发债未能招满,为今年以来首只流标的利率债。

  ●2013年6月7日

  千亿交割违约传闻袭来,光大、兴业双双紧急辟谣,银行间市场罕见的“黑天鹅”事件出现。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包括隔夜、7天期、14天期、1月和3月拆放利率全线飙升,资金交易系统出现历史最长延时,市场大面积出现违约。

  ●2013年6月14日

  今年第四期记账式贴现国债再现流标,该债券期限为9个月,计划募集150亿元,却仅获得95.3亿元的有效认购,再次流标。

  ●2013年6月20日

  SHIBOR几近全线上涨,仅两周利率小幅下跌,其中隔夜利率大幅飙升超过500个基点,利率首次超过10%,达13.44%,创下历史新高。

  ●2013年6月20日

  晚间,有媒体曝中国银行下午资金违约,交易时间过了半个小时还找不到资金,还称消息人士透露,30分钟前央行投放4000亿货币。

  不久后,中国银行官方微博发布声明称,“中国银行有关负责人今晚表示,中国银行从未发生资金违约事件,6月20日按时完成全部对外支付。有关市场传闻不属实。”另据中国银行内部人士透露,中国银行已经向公安部门报案,称由于该不实报道可能扰乱中国金融市场秩序,影响金融稳定和安全。

  ●2013年6月21日

  凌晨,上述媒体发布致歉声明,称“中国银行资金违约”的报道经核实为不实新闻,并向中国银行、广大读者以及各方机构表达歉意。

  ●6月21日

  银行间市场资金利率明显回落。其中隔夜拆借利率回落495基点至8.492%,7天拆借利率下跌246.1基点至8.543%。

  新京报记者 苏曼丽 整理

     [新京报]

 

 

 

相关链接

继续实施稳健货币政策 用好增量盘活存量 银行企业只赚不赔成过去

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政策措施即将出台 中国信贷急刹车

地方政府债多为何“一身轻”

36个地方债3.8万亿 审计署有关负责人谈36个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情况

大中城市多数中低收入者付完房租仅够温饱

中国楼市泡沫破裂对经济发展不会是坏事

建设服务型政党要有宪法思维 拆迁矛盾成为中国为数最多矛盾之一

“全民炒房”试验扼杀经济创新力 社科院报告预测今年房价趋稳

 

 

 

   

 

 

 

诚信为本

经商做人

 

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anbaoelee@sina.com

 


 

电催化裂解快速污水处理

快速污水处理系统,可以有效地氧化分解污水中生物菌群难以氧化的含苯类有机物、氰化物、氨氮化合物等各种严禁直排江河的具有高度污染性的物质。适宜于处理化肥、农药、制药、印染、制革、化学合成、电镀、石化、焦化、微电子等各个行业排放的各种污水。

Tel:010-62063238

anbaoelee@sina.com

 


 

消毒氧化设备

自来水、循环水消毒系统改造,通过安装次氯酸钠发生器设备可以取消不安全的液氯消毒方式,更能保障饮用水有利人体健康。

Tel:010-62063238

anbaoelee@sina.com

 


 

 

 

公司简介 | 公司服务 | 公司诚聘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sciencehuman.com,All rights reserved.

科学人网站工作部暨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联合主办

  http://www.sciencehuman.com  京ICP备05003557   科学人 网 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