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公正平台   创造宽容环境 WELCOME TO 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树育健康心态   共谋高尚事业
科学热点
科学新论
专家论坛
科学观察
科学讨论
科学杂谈
科学轶趣
科学成果
科学论文

 

中国没有像美国支持达赖一样保护斯诺登 斯诺登会引发人权官司吗?


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13-06-24

 

斯诺登“合法”离港 分析称中美朝更好方向发展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美国刚正式给斯诺登安上间谍等三宗罪,抓捕他归案的“全球性猫鼠游戏”就突然出现戏剧性大转折——斯诺登23日离开香港飞到莫斯科,他可能从那里飞往古巴、委内瑞拉或是厄瓜多尔等地。

  香港《南华早报》23日引述消息报道,美国中情局前雇员斯诺登已经在23日上午10时55分,乘坐俄罗斯航空SU213航班,离开香港前往莫斯科。香港特区政府23日下午证实,斯诺登已经离开香港。港府发表声明表示,斯诺登23日已“自行循合法和正常途径”离开香港,前往第三国。

  斯诺登的离开让正承受美国压力的香港松了口气。香港电台23日报道称,身兼香港行政会议成员的立法会议员林健锋相信,香港这次是依法处理,他希望有关起诉和拘捕斯诺登的种种疑问已告一段落。香港电台援引学者的评论说,斯诺登选择去第二个地方,对中国政府来说,是相当稳健的做法,可减少不可预测的风险。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23日表示,看到了有关报道,尚不了解具体情况,将继续关注有关进展。发言人还说,中央政府一贯尊重香港特区政府依法办事。

  清华大学学者赵可金23日对《环球时报》说,斯诺登离开香港前往莫斯科,表明中国不愿拿斯诺登当牌打,更没有什么用这件事来敲打美国的意愿,中国希望中美关系往更好的方向发展,不希望这类突发事件扰乱中美关系。

  【环球时报驻俄罗斯、美国、德国记者  林雪丹 谌庄流 青木 环球时报驻香港记者 张利 尹世昌 陈一 柳直 环球时报记者  段聪聪】

    [环球网-环球时报]

美国就斯诺登事件向中国政府表示强烈抗议

  【环球网综合报道 记者 胥文琦】据俄新社援引路透社6月24日消息,美国总统国家安全委员会新闻秘书凯特琳•海登表示,美国就斯诺登事件向中国中央政府和香港政府表示强烈抗议。

  据此前报道,斯诺登已于23日离开香港抵达莫斯科,并向厄瓜多尔提出了避难请求。此外,媒体称他可能会在古巴中转前往委内瑞拉。

  美国国务院24日早些时候提醒西半球国家有必要逮捕斯诺登,请这些国家协助将其引渡回美国。美国司法部代表表示,华盛顿已履行美国与香港双方规定的引渡斯诺登所需的所有要求。 

  美国中情局承包商博思艾伦咨询公司前雇员斯诺登于6月初公布了一张披露情报部门可接触美国电信巨头威瑞森公司所有通话的法院秘密传票,以及安全局监控大型网站电子通信的“绝密计划棱镜”的相关信息。 

  美国政府表示,泄密给国家安全造成了严重损失,计划向斯诺登前往的任何国家提出引渡要求。

    [环球网-环球时报]

厄瓜多尔外长将就斯诺登申请避难召开记者会

  中新网6月24日电 据俄新网援引厄瓜多尔媒体24日报道,该国外交部长里卡多·帕蒂诺周一(24日)将举行关于爱德华·斯诺登申请政治避难的专题新闻发布会。

  帕蒂诺目前正在越南访问,他与媒体交流定于当地时间6月24日19时在越南首都河内的一家酒店举行。

  帕蒂诺此前已经表示,斯诺登的申请将在最短时间内得到审议,并证实已收到斯诺登的相关申请。

  他指出,厄瓜多尔将沿用对去年获得该国政治避难的朱利安·阿桑奇事件的处理方式来研究斯诺登的申请。

  斯诺登周日早晨乘坐俄罗斯航空公司SU213航班从香港起飞前往莫斯科,并已经抵达舍列梅季耶沃机场。有消息称,斯诺登飞抵俄罗斯后,厄瓜多尔驻俄大使曾与斯诺登会谈并且就他的去向进行讨论。

    [中新网]

美国务卿称斯诺登事件将影响美国与中俄关系

  【环球网报道 记者 周旭】据法新社6月24日消息,美国国务卿克里24日称,泄密者斯诺登能从香港登机飞往俄罗斯“令人失望”,他表示,这一事件将影响美国与中俄的关系。

  据报道,克里在印度新德里召开的新闻发布会,在会上他回应克里从香港登机一事说:“很明显,如果他(斯诺登)能被随便允许登机,那令人很失望。”他说,结果是毫无疑问的,该事件将对美国与中俄的关系造成影响。

  克里还说:“我强烈要求(俄罗斯)遵循法律标准,因为这样才符合每个人的利益。”他表示,在过去两年里,美国向俄罗斯转移了7名俄方通缉的犯人,他认为互惠互利以及严格执行法律是非常重要的。

  克里为逮捕斯诺登辩护称,斯诺登背叛了美国。克里说:“很显然,他将自己置于法律之外,背叛了他的国家,违背了他的誓言,我认为这很严重。”

  香港特区政府23日下午证实,斯诺登已经离开香港。港府发表声明表示,斯诺登23日已“自行循合法和正常途径”离开香港,前往第三国。中国外交部则表示,香港是一个法治社会,根据《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和“一国两制”原则,中央政府一贯尊重香港特区政府依法办事。

    [环球网]

俄消息称斯诺登并未登上莫斯科飞古巴航班

  中新网6月24日电 据法新社报道,当地时间24日,美国“棱镜”监控项目揭秘者爱德华·斯诺登可能搭乘的俄罗斯航班离开莫斯科飞往古巴首都哈瓦那。该航班上的媒体记者称,没有在飞机的经济舱中发现斯诺登的身影。

  另有俄安全部门消息人士向文传电讯社证实,斯诺登并不在该趟航班上。

  俄航空公司方面称,斯诺登23日购买了飞往古巴的机票,而美国方面已经表示吊销了斯诺登的美国护照。

  此前,斯诺登在香港藏匿数周,并在此期间向外界媒体公布大量美国的监控计划信息。23日,他由香港飞抵莫斯科。据报道,厄瓜多尔外长23日表示,厄瓜多尔正在考虑斯诺登的庇护申请。

    [中新网]

美媒称厄瓜多尔若庇护斯诺登则是对美再次挑衅

  【环球网报道 记者 周旭】厄瓜多尔因为给维基解密创始人阿桑奇提供政治庇护,而被美国媒体称为是美国政府的“荆棘”。而美国“棱镜”监控项目泄密人斯诺登也正向厄瓜多尔申请政治庇护。美联社6月24日撰文称,如果厄瓜多尔为斯诺登提供政治庇护,将是对美国再次发起挑衅。

  文章称,为阿桑奇提供政治庇护,厄瓜多尔总统科雷亚欣然接受了美国“荆棘”的角色,但没有什么能比庇护斯诺登而更让美国愤怒了。国际智库美洲对话(Inter-American Dialogue)主席希夫特(Michael Shifter)说:“科雷亚也许会发现,他难以拒绝增加关注并借机挑衅美国的诱惑,他在享受(与美国)对抗的乐趣。”他认为,厄瓜多尔或许会接受斯诺登的申请,但他希望科雷亚能仔细考虑这种决定的后果。

  文章认为,为斯诺登提供政治庇护将增加科雷亚在支持言论自由方面的声望,但将威胁厄瓜多尔与美国的关系。文章指出,去年,厄瓜多尔45%的出口产品销往美国,对美的出口产业为厄瓜多尔提供了40万的就业岗位。

  文章称,厄瓜多尔前外交官甘德拉(Mauricio Gandara)表示,庇护泄密的斯诺登是“不负责的”,是非法的行为,因为斯诺登的所作所为在美国以及厄瓜多尔都是犯罪。甘德拉说,“这是与美国公众、政府和政治团体对抗。是不必要的冲突。”

  厄瓜多尔分析人士杰瑞米洛(Grace Jaramillo)说,美国对斯诺登比对阿桑奇的案件更严肃,因为斯诺登的泄密将影响美国情报活动的开展。他说:“不将斯诺登缉拿归案,美国不会停手。一旦局势困难,美国甚至会寻求商业制裁或直接干预。”

  事实上,是否给斯诺登提供庇护也在厄瓜多尔人中引发争议。42岁的家庭主妇吉梅内兹(Maria Jimenez)说:“偷盗信息或者盗取其他任何东西的人都应该承担后果,厄瓜多尔不应该卷入其中。”而34岁的网络设计师克鲁扎帝(Jorge Rojas Cruzatti)则说:“我为我的国家感到自豪,甚至是骄傲,我很高兴我的国家保护人权,别的国家都不敢给予这些帮助保护言论自由的人支持。”

  据悉,美国家安全局前雇员斯诺登23日上午离开香港,并于当晚抵达莫斯科。香港特区政府证实了这一消息,并表示特区政府在未获得足够资料处理临时拘捕令的情况下,并无法律依据限制斯诺登离境。24日凌晨,厄瓜多尔外长在“推特”发文称,厄已收到斯诺登的庇护请求。 

    [环球网-环球时报]

 

 

相关报道

五问斯诺登“引渡战”

  将在莫斯科过夜,厄瓜多尔外长称收到斯诺登避难申请;维基解密协助斯诺登逃亡

  ■ 斯诺登去向传闻

  23日,自斯诺登离港后,有关他去向的传闻满天飞,这让他的去向扑朔迷离。(时间不分先后)

  ●港媒曾报道,斯诺登可能由莫斯科前往冰岛。有报道称冰岛富商已经为其备私人飞机,只待冰岛政府首肯。

  ●曾有报道称,斯诺登在莫斯科转机,而后前往古巴,最后从哈瓦那飞往委内瑞拉的首都加拉加斯。据称俄罗斯航空已确认斯诺登飞往古巴哈瓦那的行程。

  ●曾有消息称,斯诺登将在委内瑞拉领事馆过夜,等待第二天前往古巴的班机,可能从哈瓦那再前往委内瑞拉。

  ●曾有报道称,厄瓜多尔驻俄使馆一辆汽车在机场现身,引来人们对斯诺登前往厄瓜多尔的猜测。据称,当时多国驻俄使馆汽车都停在机场。厄瓜多尔外交官开着外交人员专车进入机场停机坪,将斯诺登接走。斯诺登将在厄瓜多尔使馆过夜。“技术层面”来说,斯诺登直接从停机坪进入外交车辆,又直接去外国使馆,所以不算踏上俄罗斯领土。(储信艳)

  斯诺登飞抵莫斯科,踏上寻求避难之旅,媒体称他的最终目的地很可能是拉美国家,这会挑战引渡惯例吗,因为一些拉美国家和美国有引渡条例。就在斯诺登离开香港不久前,美国已要求引渡斯诺登,但香港政府表示,斯诺登是合法离开,这是基于怎样的法律基础?

  疑问1 美国已向香港提出引渡,为何斯诺登仍能合法离港?

  引渡需双方均认可罪行

  北师大国际公法专家邢钢副教授认为,依据美国与香港签署的《美国-香港引渡协定》,只有在美国与香港都认为斯诺登为犯罪的情况下,才涉及到引渡的问题。

  据此前报道,虽然美国政府已要求引渡斯诺登,但美国政府提供的文件,未“完全符合香港法律要求”。

  对此,邢钢副教授认为,依据香港法律,目前对斯诺登不能采取临时拘捕措施。在这个意义上来说,斯诺登是自由的,只要其持有合法护照和签证,就可自由离开香港前往任何第三国,香港不能采取限制出境措施。

  北京理工大学国际法研究所杨成铭教授指出,在香港方面看来,美国提供的材料不完整。在审查上,美国的申请没过关。因此,香港司法部门没理由配合美国的司法请求,对斯诺登进行逮捕。在这种情况下,斯诺登享有充分的人身自由和人身权利。

  疑问2 俄允许斯诺登在莫斯科转机避难,是否符合国际法?

  没引渡条例 俄无需对美负责

  邢钢副教授表示,由于美俄之间并没有签署引渡方面的协定,因此,原则上俄罗斯对美国并不负有任何引渡协定或条约的国际法上的义务。俄罗斯作为一个主权国家,完全有权决定是否允许斯诺登乘坐其班机,是否准许其入境或居留。

  杨成铭教授也认为,就美国立场而言,斯诺登在“逃”,即逃避美国法律制裁,但是从国际法和其他国家角度而言,目前斯诺登不叫“逃”,而是正常的移动。斯诺登在离开美国之后,美国的法律在其他国家没有例外的效力,受所在国法律和国际法的约束。由于目前斯诺登只是美国指控的犯罪嫌疑人,其他国家未认定其为犯罪嫌疑人,所以不存在“逃”的问题。至于美国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实现对斯诺登的刑事制裁,包括控制和逮捕斯诺登,就要看美国与斯诺登所到达国家的司法协助关系和实际效果。

  疑问3 冰岛对斯诺登庇护请求表现谨慎,他还会去冰岛避难吗?

  在俄罗斯可转机去冰岛

  冰岛一度被认为是斯诺登最可能有寻求庇护的国家。在香港期间,斯诺登曾通过中间人向冰岛提出避难申请。斯诺登表示,自己欣赏冰岛保障互联网自由,称这与其个人价值观极为接近。曾有报道说,维基解密人员安排斯诺登离港后去冰岛庇护。

  不过,冰岛政府对斯诺登入境一事表现得极为谨慎。冰岛内政部强调,所有避难申请均应由避难者个人在冰岛国土上提出,这是斯诺登前往冰岛避难的一大前提。虽然美国和冰岛有引渡条例,但是冰岛从未向美国引渡任何人,最著名的是冰岛还庇护了美国前国际象棋冠军。

  在全球能够直飞冰岛的大约50个城市中,除了一座城市之外,所处国家几乎都与美国签署了引渡协议。如果他飞经这些城市,哪怕不踏出机舱,也有可能被捕。

  而这一座“例外”的城市,就是俄罗斯的圣彼得堡。俄罗斯没有与美国签署引渡协议,圣彼得堡又可以直飞冰岛,所以斯诺登可以借道圣彼得堡,飞奔冰岛。

  疑问4 与美国有引渡条例的国家可能庇护斯诺登,这违背国际法吗?

  有引渡条例也可庇护

  斯诺登的目的地可能是拉美国家,其中一些与美国有引渡条例。杨成铭教授指出,目前,由于斯诺登被美国起诉,他国准许斯诺登入境并且居留下来,只能以庇护形式。斯诺登要进入他国,需要提出庇护申请。

  庇护是一个国家行使主权的表现,国家享有对外国人进行庇护的权利。杨成铭教授表示,这些国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庇护法来审查斯诺登是否符合要求,从而决定是否对其进行庇护。

  至于前往哪个国家更安全,杨教授表示很难判断。一是每个国家的庇护法不一样,另外还涉及外交和国际政策考量。可以肯定的是,有关国家在准许斯诺登入境并且给予庇护的考量中,都会慎重考虑。

  邢钢副教授还指出一种可能性,“政治犯罪不引渡”是大多数引渡条约规定。这个原则的关键是对政治犯罪性质的认定问题。认定权属于被请求国,因此,有些国家虽与美国签署引渡条约,但政治犯是不引渡的,因此是可以进行政治庇护的。

  而去与美国没有引渡条约的国家也不一定安然无忧,因为双方可根据互惠原则引渡罪犯。

  疑问5 斯诺登为何选择拉美国家庇护?这些国家会接受其请求吗?

  斯诺登是庇护国反美棋子

  杨成铭教授认为,斯诺登前往第三国对中国有利。如斯诺登仍然留在香港,香港将面临棘手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教授也表示,斯诺登有可能会成为他国对抗美国的棋子。斯诺登一事对美国非常不利,首先令美国道德形象受损,另外,斯诺登的泄密内容有损美国利益,因此美国反应强烈。如果有些国家有意利用此事对抗美国,斯诺登是送上门的很好的一张牌。

  金灿荣表示,如果由国家为斯诺登提供庇护,美国只能向该国施加压力。从斯诺登个人角度来看,前往与美国关系不好的国家是理想的选择。拉美左翼国家很多,比如古巴、委内瑞拉、厄瓜多尔、玻利维亚等国家,能够形成保护气氛,并可能使事件在一段时期之内形成僵局,也有可能随时间推移,这件事就会不了了之。

  对于庇护中存在的风险,邢钢副教授表示,一般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斯诺登去往的国家突然改变主意,不给予其庇护。其二,在途中以及临时入境期间,有意外发生。但这些风险的可能性比较小。

  新京报记者 储信艳 高美

    [新京报]

阿桑奇:斯诺登“引渡战”才刚开始

  维基解密创始人阿桑奇发表声明呼吁支持斯诺登;阿桑奇已躲入厄瓜多尔驻英大使馆一年

  23日上午,斯诺登悄悄登上了一架前往俄罗斯的飞机离开了香港。维基解密发布消息,称他们为斯诺登离开香港提供了帮助,以助其寻求“一个可获得政治庇护的国家”。在厄瓜多尔驻英大使馆躲避引渡的维基解密创始人朱利安·阿桑奇,发表声明,呼吁“勇敢的国家”站出来支持斯诺登,他此前多次公开表态支持斯诺登。

  我进入这间使馆躲避迫害,寻求避难,已整整一年。因为这个决定,我得以躲开美国对我的间谍调查,相对安全地工作。而现在,对斯诺登的严酷考验,才刚刚开始。

  ——阿桑奇发表名为《维基泄密1年之后,曼宁,斯诺登,和更多人》声明

  告密

  公布美国防部机密文件的“黑客罗宾汉”

  美国军方机密、各国首脑秘闻都是维基解密的爆料对象

  与斯诺登“同命相怜”的阿桑奇,已在厄瓜多尔驻英大使馆“蜗居”一年。

  出生于1971年的澳大利亚人阿桑奇被称为“黑客罗宾汉”,2006年他创办维基解密,2010年阿桑奇公布数以万计的美国国防部机密文件,美军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战场的“非人道暴行”被公之于众。此后,他又公布数以十万计的美国外交机密电报,不仅曝光了许多鲜为人知的美国外交内幕,还披露了许多外国政府和高官的秘密行为。制造了轰动世界的“泄密门”。

  如今向阿桑奇泄露文件的曼宁,已经被投入了监狱,被奥巴马称为“帮助敌人”。

  逃亡

  美国在瑞典设下“美人计”?

  无论如何,瑞典警方的性侵通缉令,比美国的追捕令来得更名正言顺

  美国只是对阿桑奇发出了追捕令,不过却没有对阿桑奇提出犯罪指控。

  引渡是为了解决犯刑事犯罪的跨国追诉问题而产生的一种国与国之间的司法协助程序。美国一直没有对阿桑奇提出过引渡。

  在美国的追捕下,阿桑奇开始了逃亡。他曾经选择了瑞典,因为瑞典素以保护言论自由而著称。但令他没有想到的是,最终令他不得不藏身地下室的,正是瑞典。

  2010年12月1日,就在“维基解密”公布美国外交电报后不久,瑞典检察官对阿桑奇签发了逮捕令:理由是性侵两名女子。

  对于指控,阿桑奇矢口否认,称双方是自愿行为,认为指控是“诋毁行动”的一部分。暗示这一案件是美国试图打击维基解密而实施的诬蔑手段。其时机之巧,也令舆论怀疑,这是否是美国设下的“美人计”。

  6天之后,阿桑奇向伦敦警方自首,随后被捕。

  保释

  英国名流资助阿桑奇引渡拉锯战

  据报道,根据美英间的相关引渡条约,趁阿桑奇仍在伦敦之时引渡至美国其实较为便利,但阿桑奇因在瑞典性侵而在英国被捕后,这一引渡便无依据可循

  阿桑奇在英国期间,得到了多方支持和资助,其中不乏英国社会名流。

  阿桑奇还有新闻界“詹姆士·邦德”之称,获得许多知名“粉丝”的帮助。早在阿桑奇就性侵罪名庭审之前,英国知名电影导演肯·洛奇、社交名媛贾米玛·卡恩以及英国知名作家与记者约翰·皮尔格等人都主动声援阿桑奇,并为他筹集到超过14万英镑的保释金。

  当阿桑奇获得保释之后,前线俱乐部的创始人史密斯,将自己在英格兰乡间一座18世纪的庄园作为阿桑奇的居所。这个庄园占地600英亩,建于18世纪,包括了一个有机农场和一个野鸡狩猎场。据《卫报》报道,这座豪宅还拥有一个存放葡萄酒的酒窖和一位住在豪宅里负责烹饪的管家。

  阿桑奇就在这里,度过了保释后的日子,等待英国对将他引渡至瑞典的裁决。

  2012年5月30日,英最高法院裁决,同意把阿桑奇引渡瑞典接受犯罪调查。不过,裁决没有立即执行,法院给了阿桑奇2个星期的时间,让他可以继续待在英国。

  在2个星期过后,阿桑奇没有乖乖就范,而是躲进了厄瓜多尔驻英使馆,并寻求到该国政治避难。

  避难

  英国花300万英镑“守”阿桑奇

  由于英国政府驳回了阿桑奇反对被引渡到瑞典的请求,这意味着,只要他踏出厄瓜多尔使馆一步,就可能被英国警察带走,送回瑞典受审

  阿桑奇向厄瓜多尔驻伦敦大使馆寻求政治庇护,并于2012年6月19日躲进了使馆。目前,美国与105个国家和地区都签订有双边引渡条约,其中包括厄瓜多尔。但两个月后,厄瓜多尔外长在新闻发布会中表示,厄瓜多尔政府批准阿桑奇的政治庇护请求,阿桑奇可以得到永久庇护。

  之所以选择厄瓜多尔,英国《金融时报》将之归为他与厄瓜多尔总统科雷亚之间的共同立场。科雷亚也公开谴责过美国,并对阿桑奇表示支持。

  事实上,瑞典与美国签订的引渡条约不包括政治和军事性质的犯罪行为,阿桑奇如因性侵犯指控引渡至瑞典,美国的引渡和审判企图将变得更为复杂。

  直到今天,美国没有正式提出引渡阿桑奇。但阿桑奇仍旧不放心。他甚至表示,就算瑞典撤销了对他的指控,他也不会离开厄瓜多尔大使馆。因为他担心,美国当局很可能已经发出了一份秘密的引渡令,他一旦离开厄瓜多尔大使馆,就会被英国警察逮捕,然后被带到美国面临泄露机密文件的指控。

  用阿桑奇自己的话说,这一年来的日子,“仿佛生活在空间站里”。他躲在使馆的地下室中,“不见天日”,不得不靠跑步机维持身体状况,靠太阳灯弥补阳光照射不足,他甚至不怎么穿鞋,因为出不了门,穿鞋没必要。但他“仍然每天都在工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自己很积极乐观。

  一年来,厄瓜多尔驻英国使馆的门外,总是有英国警察把守,为此据说已经耗费300万英镑,称只要阿桑奇迈出使馆大门一步,就立即将他逮捕,引渡至瑞典。

  ■ 链接

  美国棋手 违令参赛 逃亡13载

  拒绝美国引渡要求的例子,不在少数。

  2005年,与美国有引渡条约的冰岛就向逃避美国通缉的前国际象棋世界冠军鲍比·菲舍尔签发公民资格,令他结束多年流亡生涯。

  1992年,菲舍尔违反美国政府的命令,到南斯拉夫进行比赛,结果被美国法官以“违反国际制裁令”对他发布全球通缉令。

  菲舍尔开始了其流亡世界各国的生活,还曾被日本的一个国际象棋俱乐部秘密地收留。

  流亡13年后,2004年7月13日当菲舍尔欲从日本成田机场前往马尼拉时,被日本移民局以护照过期为理由逮捕。美国政府得知后要求引渡。菲舍尔向世界发出求救。2005年3月,冰岛决定接纳菲舍尔为冰岛公民,结束了菲舍尔在日本9个月的牢狱生活。

  伊朗官员 偷运军火 安全归国

  如涉及他国国民,引渡美国情况更加复杂。

  2008年,美国以偷运军火的罪名施压,令一名伊朗高级军官在泰国被捕,并要求引渡。但伊朗政府向曼谷交涉,提出此人若被引渡至美,会被酷刑拷问伊朗军事机密。最终泰国做出判决,否决引渡。

  2006年,伊朗驻约旦前大使塔吉克在英国伦敦被捕,他被美国指控违反军火制裁令,试图向美国特工乔装的军火商买夜视武器装备。美政府向英国提出,将塔吉克引渡至美国。

  但由于塔吉克的级别很高,案件整整审理了6年,最终伦敦法院还是拒绝了美国的引渡要求。据知情人员透露,英国政府担心一旦将塔吉克引渡至美国,英国驻伊朗外交人员会遭报复。不管原因是什么,2012年12月,塔吉克获准回到伊朗。而美国对此也无可奈何。

  本版文字/新京报记者 高美

    [新京报]

 

 

相关评论

“棱镜门”:大数据时代的公民与政府

    随着美国中情局前雇员斯诺登将美国的“棱镜”计划公之于众,全球舆论鼎沸,斯诺登是不是叛国者,美国政府是否违宪,诸如此类的讨论热火朝天。“棱镜门”为人们反思大数据时代的个人隐私与公共安全提供了一个范本,斯诺登潜逃、引渡以及政治庇护这样的情节增加了戏剧性,却无碍于反思这个问题的内核。

    经过一段时间的辩论,斯诺登已经严重地“脸谱化”,一方认为他是公众隐私权的捍卫者,是自由的守护者;一方认为他是叛国者,是双面间谍,应该被引渡回国接受审判。当更多的事实披露出来,谁是英雄,谁是罪犯,就会慢慢浮出水面。

    斯诺登认为美国国家安全局一直在搜集公众的电子邮件和社交网络的信息,是一种犯罪行为。美国宪法修正案第四条规定:“人民的人身、住宅、文件和财产不受无理搜查和扣押的权利,不得侵犯。除依据可能成立的理由,以宣誓或代誓宣言保证,并详细说明搜查地点和扣押的人或物,不得发出搜查和扣押状。”电子邮件、通话记录算不算公民的“文件”呢?没有经过法院的授权,便截取、搜集公民的信息,隐私权到底有没有被侵犯呢?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最终或许需要最高法院来裁决。

    美国官方辩称并没有搜集公民的通话内容,而只是有通话记录,什么时间与什么人进行通话等,这些信息并不属于公民隐私。然而,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隐私的含义也发生了变化,所谓的隐私就是公民个人的秘密,包括自己的行为、习惯、心理状态等。而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使过去看似无用的信息成为核心信息资源。举例而言,如果能够实时跟踪一个人的手机,就可以知道他的乘车习惯、消费习惯等,这算不算是隐私呢?跟踪通话记录也可以呈现一个人的社会关系网络,而社交网络平台更是一个人心理活动的全景式展现,通过对这些海量信息的分析,公民隐私就被“透明”了。在大数据时代,美国宪法修正案第四条也需要与时俱进地进行解读与阐释,而这是最高法院大法官的新使命。

    除了美国国家安全局,还有微软、谷歌、雅虎、苹果等公司巨头,这些公司是电信设备商、电信运营商或者互联网公司,它们对于公民的信息可谓“近水楼台先得月”,也可以从大数据分析中获取利益。由此出现了政府与信息巨头形成的一个“情报复合体”,就像1950年代艾森豪威尔提醒美国人需要关注的“军工复合体”一样,对公民自由形成威胁。

    “棱镜”计划始于2007年,主要用于监控恐怖主义活动,“9·11”带来的恐慌情绪使美国安全部门获得了巨大的权力,“棱镜”只是诸多监控项目中的一个,此前这些项目也有披露,只是没有引起广泛关注而已。将政府侵害公民自由的秘密公之于众算是叛国吗?个人自由与爱国主义之间是否存在难以解决的悖论?1971年,五角大楼的分析师埃尔斯伯格将秘密文件透露给媒体,刊发这些文件的《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被告上法庭,最高法院宣布政府败诉,理由是要捍卫美国宪法修正案第一条中规定的言论自由。

    宪法捍卫个人自由,限制政府滥权;而爱国主义则是超越个体自由的一种群体情感的表达,往往引诱公民凌驾于自由与权利之上。德国学者米勒提倡“宪政爱国主义”的理念,将政治忠诚纳入一套自由民主宪法的规范、价值与程序之中。美国以宪法立国,宪法框定了政府的行为,如果政府已然侵犯公民的隐私权,同时又阻碍了斯诺登的言论自由,那么政府和公司巨头就需要重新规范自己的行为了,而不能以“爱国主义”的旗号扮演“老大哥”的角色。技术日新月异,企业与政府的行为规范也需要随时“升级”,美国宪法制定于200多年前,制宪者们根本不会想象到政府可以通过如此手段进行监控。

    斯诺登的泄密让人们看到了在大数据时代公民权与政府之间的真实关系,17世纪洛克等哲学家着力解释如何建基于公民自由而建立国家,现在看来,是时候制定一部新的公民与政府基本法了,斩断政府通过信息技术伸向公民隐私的巨手。(孙兴杰)

     [中国青年报]

斯诺登能否摆脱“牺牲品”的命运

  据报道,因曝光“棱镜”项目而获得“民权斗士”和“叛国者”双重身份的斯诺登,离开香港到莫斯科后,将飞往古巴哈瓦那,到达后可能再飞委内瑞拉。从迄今的旅程计划看,斯诺登将在“游历”他认为“安全”的几站之后,最终选择一个最不可能迫于政治压力而将其引渡到美国的国家。

  不过,斯诺登历经的国家越多,便意味着他越“安全”。因为这更有利于他给出更多的爆料、引发更多的关注。

  斯诺登抵达俄罗斯,这幕戏即将进入“第二季”,接下来或会有新鲜的爆料,也或许会掺杂进其他主题。不管怎样,“斯诺登”这样一个普通的名字现在已成了很多国家政治和外交中的敏感词汇,已经改变了人们对互联网时代的旧有认知。

  首先,斯诺登事件表明,互联网正在改写国家的概念和构成。在一个国家内,互联网已经越来越成为政治统治的得力工具,而不仅仅是丰富和拓展个人自由的手段。从“棱镜”项目可以看出,只要美国政府认为有必要,就可以雇佣互联网公司进行数据“挖掘”,甚至包括监视和监听民众的电话通话记录和网络活动。在美国国内,历经几百年才积淀下来的公共权力和个人自由之间的制度边界,一下子变得如此脆弱。

  其次,围绕斯诺登事件展开的“互联网外交”,会进一步刺激大国间就互联网安全问题进行深入磋商与合作的兴趣。此次事件中,美国政府以同样的方式和方法对他国政府和公民的活动进行的监视与监听活动,也因为斯诺登事件而公之于众,美国“以己度人”的单边思维惯性又一次直白而彻底地展现在国际社会面前。

  再次,仅从“棱镜”项目可以看出,美国情报部门对本国互联网公司的政治操控能力和水平令人担忧。在潜在政治风险极其高昂的情况下,其他国家只能要么独立发展自己的互联网技术,要么在准入方面设置更高的技术或其他壁垒。互联网经济领域本不公平的竞争环境会离原教旨主义市场经济规则更加遥远。

  当今的世界,可能并非好莱坞大片中英雄所崇尚和为之奋斗的那片自由的天地。在个人自由与公共权力斗争、外交和国际权势斗争中,斯诺登能否摆脱牺牲品的命运,恐怕不乐观,而美国政府所一直坚称的“网络自由”原则,也将因这次事件而被打上一个抹不去的耻辱印记。

     [新京报]

曼宁与斯诺登

   NSA是美国侦听和处理各种通讯信息的情报机构,所作所为都是保密的。很自然,什么“元数据计划”呀,什么“棱镜计划”呀,诸如此类,都不是明火执仗的公开行动。

    斯诺登却偏不信邪,硬是将它们一股脑儿暴露在阳光下,实话实说地讲出了“老大哥在看着你”的真相。一时间,美国朝野震动。众议院议长博纳和前副总统切尼甩出一顶大帽子:斯诺登是叛国贼;总统奥巴马则暗示,可能将斯诺登引渡回国审判。

    这就应验了奥威尔在《1984》中写下的一句经典:“欺骗无处不在时,实话实说就是革命行动。”

    的确如此。在一定程度上,斯诺登的举动就是一场大数据时代的“揭秘革命”。作为“革命者”,斯诺登的损失也不小。年薪20万美元的工作丢了,在夏威夷的女友见不着了,藏在中国香港不能自由了。谁要是看过1998年的好莱坞大片《国家的敌人》,一定会为斯诺登的命运捏一把汗。

    但斯诺登并不孤单。“革命前辈”中,知名的就不下20位。比如,丹尼尔·埃尔斯博格,1971年泄密美军军事干预越南的报告;马克·费尔特,1972年揭秘尼克松的“水门事件”;乔·达比,2004年揭秘美军在伊拉克的虐囚丑闻。

    除了这些前辈,斯诺登还有一位年龄相仿的同辈——布拉德利·曼宁。曼宁1987年生于美国俄克拉荷马州,比斯诺登小4岁。2007年,曼宁当了兵,在伊拉克服役,干的是情报分析员的活儿。利用职务之便,曼宁下载了数十万份美军机密资料。2010年,他将这些秘密文件交给了阿桑奇。

    2010年4月,“维基解密”网站公布了一段搅动世界的视频: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美军士兵从一架阿帕奇直升机上对许多平民大开杀戒。除了恐怖画面,还可听到对话。一个声音说:“瞧瞧这些死了的家伙”;另一个声音则附和道:“漂亮!”

    结果证明,死者并非武装人员,而是路透社摄影记者纳米尔·努尔-艾尔丁、司机赛义德·查马赫和多名手无寸铁的无辜百姓。

    2010年5月,曼宁被捕,现仍在美军军事法庭羁押。阿桑奇虽自身难保,但仍不断呼吁美国政府释放他的爆料人曼宁。

    曼宁和斯诺登都很年轻,都是2001年“9·11”恐怖袭击事件后成长起来的新一代美国人。布什政府执政时,就是在反恐旗帜下通过了《爱国者法》和《保护美国法》。在当时的环境下,多数美国人愿意牺牲一些个人隐私权来换取自身更加安全。按理说,曼宁和斯诺登切身体会过恐怖袭击的危害,对个人权利、个人安全及国家安全之间的关系有更深刻的认识。

    但就是这两位经历过“9·11”的年轻人,却采取了“革命行动”,将窃取的国家机密公诸于众。为什么这样做?他俩给出的理由几乎相同:保护个人隐私和争取言论自由。他们甚至信誓旦旦地说,为了达到这两个目标,坐牢和牺牲也在所不惜。

    在美国,个人隐私和言论自由难道就如此没保障吗?这样说显然有失公允。《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专门保护的就是美国人的信仰自由、言论自由、出版自由和集会自由;《美国宪法第四修正案》的目的是限制和杜绝政府机构非法搜集私人信息。为了保证政府部门对个人的监控依法办事,不至于胡来,美国政府还制定了《涉外情报监控法之增补法》和《美国涉外情报监控法及涉外情报监控法院诉讼规则》。另外,NSA实施某项监控计划时,事先还需得到监控法院法官的许可。

    这就是说,曼宁和斯诺登之所以冒险“革命”,并不因为没有法律保护他们的自由,而是因为他们业已形成的“网络价值观”与以往的法制观念不太兼容。他们这一代年轻人,花费许多时间泡在网络聊天室和虚拟空间里,理想是享受绝对自由,认为所有信息都应公开、透明、免费和自由,控制信息就是专制独裁。现在,世界已经进入了数字化时代,而美国法律却没能“与时俱进”,找到个人隐私、言论自由与个人安全、国家安全的新平衡点。

    6月19日,奥巴马在柏林与默克尔会谈后表示,在网络监控方面,美国必须保证行政法规能跟上新数字世界的步伐。但他同时还说:“我确信,我们目前已(在实施监控和保护民众隐私之间)取得了适当的平衡。”

    遗憾的是,奥巴马说的不是事实。曼宁和斯诺登的行为犯了法,却没有违反美国立国的宪法精神——保护个人权利、限制政府权力。面对年轻人的观念更新改变,美国政府如果不能及时找到个人权利和政府权力的新平衡点,可能还会出现更多的曼宁和斯诺登。

       [中国青年报]

“棱镜门”暴露美国网监“月之暗面”

    “这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窃听’事件!”失踪多时的“棱镜门男主角”斯诺登重新“现身”。6月17日,他在英国《卫报》网站发起的在线问答中如是说。

    6月5日,英国《卫报》透露,美国国家安全局有一项代号为“棱镜(PRISM)”的秘密项目,要求电信巨头威瑞森公司必须每天上交数百万用户的通话记录。6月6日,《华盛顿邮报》曝光的政府机密文件显示,过去6年间,美国国家安全局和联邦调查局通过进入微软、谷歌、苹果、雅虎等九大网络公司的服务器,监控用户的电子邮件、聊天记录、视频及照片等资料。

    事后媒体证实,上述曝光材料均出自同一人之手:爱德华·斯诺登——一位来自美国的80后年轻“极客”。资料显示,斯诺登曾是美国中情局(CIA)的雇员,并曾为美国国家安全局(NSA)工作。他称自己虽在情报界工作近10年,但良心上无法认同美国政府侵犯民众隐私以及互联网自由。他还提醒公众,美国国家安全局一直在监视着整个地球。

    事件曝光后,斯诺登去向不明,但“棱镜门”事件迅速在全球范围内发酵。6月10日,美国“外交政策”网站称,美国国家安全局设有一个名为“定制入口组织”(TAO)的秘密机构。该机构已入侵中国网络15年,获得了有关中国国内所发生的“最好的、最可靠的情报”。斯诺登披露的文件还显示,在2009年二十国集团(G20)峰会期间,美英情报机构监听与会政要的电话并监控其电脑,获取电子邮件内容。这其中就包括监听时任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的通话。

    在“棱镜门”事件爆发之初,“涉事”的几家互联网公司都极力否认与其划清界限。但更多细节曝光后,他们也无法安坐,纷纷“自首”。6月15日,Facebook称,2012年下半年公司收到来自美国政府部门的9000~10000次对用户数据的请求,涉及1.8万至1.9万个用户,但该公司并未透露回复了多少个请求。微软也披露,在2012年下半年接到当局发出的6000~7000次用户资料索取要求,涉及3.1万至3.2万个用户。苹果公司宣称,去年12月1日至今年5月31日,收到4000~5000项美国执法部门对用户数据的请求,涉及9000~10000个账户或设备。一直标榜“不作恶”的谷歌正在与美国政府谈判,希望公开更多有关国家安全数据请求的信息。最新一个卷入“棱镜门”的企业是美国网络设备制造商思科公司。斯诺登披露的资料显示,美国国家安全局通过思科路由器监控中国网络和电脑。而该公司曾参与中国绝大多数的网络建设。

    6月17日,美国总统奥巴马为“棱镜门”等秘密情报监控项目辩护,称美国国家安全局数据收集项目拥有标准化的制衡系统,并受到严格监督。此前,美国政府曾表示,从通话中收集大量“元数据”,即不区分个别电话用户的原始信息,这个举动是合法的,并得到国会授权,用意在于避免恐怖袭击。

    对于斯诺登“自曝家丑”的做法,舆论褒贬不一。“英雄”与“叛徒”成为同时贴在他身上的标签。6月10日,白宫请愿网页上要求赦免斯诺登的条目已收集到两万个签名。6月13日,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局长罗伯特·米勒证实,FBI已经开始对斯诺登展开刑事调查。而最近路透社发起的民意调查显示,31%的美国民众认为斯诺登是一名爱国者,认为他是叛国者的为23%。对于是否应该起诉斯诺登,35%的受访者认为不应该,25%的受访者认为应该。

    至于斯诺登本人,最新的消息是,他已向冰岛申请政治避难。

    推荐理由:

    帅气的特工、漂亮的女友、扑朔迷离的情节、个人隐私和国家利益的冲突等,“棱镜门”里出现的元素足以构成一部现实版的好莱坞谍战大片。甚至连片名都早已被人起好:《泄密者斯诺登》。尽管从目前来看,斯诺登曝光的秘密材料的细节有待进一步验证。但从“棱镜门”事件中折射出的现实问题亟待各方重视与解决。一方面,美国作为互联网发展的先驱,在该领域一直占有主导地位。目前,全球绝大多数的“根域名解析服务器”和微软、谷歌、亚马逊等几大互联网企业的数据服务器均设置在美国,客观上为美国获取互联网数据提供了便利。之前美国也一直以“网络警察”自居,Facebook、谷歌等公司更是标榜网络自由,反对其他国家的政府监管互联网。但“棱镜门”的曝光,让美国政府说一套做一套的真面目大白于天下。从全球的角度上讲,“棱镜门”应该引发世人对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的进一步关注与思考。而对于中国来说,从国家安全的层面上看,加快研发自身网络软件与设备的步伐,则是必由之路。(杨程)

     [中国青年报]

 

 

 

相关链接

斯诺登称美国曾入侵中国电讯公司及清华主干网 已自行循合法途径离港

斯诺登成“烫手的山芋”?冰岛收到非正式庇护请求 中国要求美解释

斯诺登:没把美国机密卖给中国 再爆猛料:G20峰会成“监听大会”

美国曾派特工混入成飞集团窃取歼20机密情报 “棱镜门”深度发酵

外媒诬称斯诺登事件是中国导演 中方反对任何形式网络攻击

“棱镜”揭秘者称美监控中国内地和香港 外交部回应 中情局副局长辞职

自称向报章揭发是受良知驱使 爆美网络监视者是CIA前职员

 

 

 

   

 

 

 

诚信为本

经商做人

 

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anbaoelee@sina.com

 


 

电催化裂解快速污水处理

快速污水处理系统,可以有效地氧化分解污水中生物菌群难以氧化的含苯类有机物、氰化物、氨氮化合物等各种严禁直排江河的具有高度污染性的物质。适宜于处理化肥、农药、制药、印染、制革、化学合成、电镀、石化、焦化、微电子等各个行业排放的各种污水。

Tel:010-62063238

anbaoelee@sina.com

 


 

消毒氧化设备

自来水、循环水消毒系统改造,通过安装次氯酸钠发生器设备可以取消不安全的液氯消毒方式,更能保障饮用水有利人体健康。

Tel:010-62063238

anbaoelee@sina.com

 


 

 

 

公司简介 | 公司服务 | 公司诚聘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sciencehuman.com,All rights reserved.

科学人网站工作部暨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联合主办

  http://www.sciencehuman.com  京ICP备05003557   科学人 网 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