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公正平台   创造宽容环境 WELCOME TO 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树育健康心态   共谋高尚事业
科学热点
科学新论
专家论坛
科学观察
科学讨论
科学杂谈
科学轶趣
科学成果
科学论文

 

斯诺登“逃亡”行踪成谜 美国警告将承担后果


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13-06-25

 

斯诺登“逃亡”行踪成谜 美国警告将承担后果

  中新网6月25日电 综合报道,6月24日,美国“棱镜”监控项目揭秘者斯诺登行踪再次成谜,原本被认为当天将搭乘从莫斯科飞往古巴航班的他并未出现在飞机上,甚至他是否仍在俄境内也是众说纷纭。另一方面,厄瓜多尔外长证实了斯诺登的避难请求,并表示将认真考虑提供庇护的问题。美国政府则严词谴责斯诺登,称其背叛国家,将为此付出代价。随着斯诺登“逃亡”之路上犹如谍战“大片”的情节不断上演,“棱镜门”的风波愈加跌宕起伏。 、

  斯诺登行踪成谜 各方消息众说纷纭

  24日,从香港离开抵达莫斯科后,斯诺登的行踪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俄罗斯媒体此前报道称,斯诺登在莫斯科谢列梅杰沃机场办理了24日从莫斯科飞往古巴首都哈瓦那的俄航SU150航班的登机手续,但该航班起飞后,却没有在飞机上发现斯诺登的身影。还有俄媒称,斯诺登可能仍逗留在机场过境区。

  目前,对于斯诺登的行踪,各方消息众说纷纭。

  根据媒体此前的分析,斯诺登可能计划从莫斯科前往古巴,并继而经由委内瑞拉抵达厄瓜多尔。厄瓜多尔外交部长帕提诺23日证实,斯诺登已向该国提交避难申请。帕提诺24日再次表示,厄瓜多尔正在认真考虑斯诺登的避难申请。而厄瓜多尔驻莫斯科大使馆当天表示,大使馆也没有掌握斯诺登的下落。另外,由于斯诺登此前还曾考虑向冰岛寻求庇护,他也有可能“暗度陈仓”前往该国。

  俄机场消息人士则称,如果斯诺登搭乘飞往古巴的航班,美国空中指挥人员有权利,也有可能迫使航班在飞经美国领空时执行降落。同时,美国一名消息人士也称,美国政府可能提出这样的要求,因为每一个国家都可以根据安全或军事考虑,在符合国际法前提下,要求进入其领空的飞机降落。

  美国政府21日对斯诺登以间谍等罪名提出刑事起诉。美国国务院23日证实,因受到重罪指控和通缉,斯诺登的护照已被吊销,应不得再进行任何境外旅行。

  美国指控斯诺登“叛国” 望其接受审判

  美国国务卿克里24日表态称,斯诺登“背叛了他的国家”,并将因此“承担相应的后果”。在此之前,斯诺登已经遭到美国政府官员和国会议员的连番谴责。而对于斯诺登可能避难南美的消息,美国政坛更是感到震惊和愤怒。

  美国众议院情报委员会主席罗杰斯说,“许多人相信斯诺登是前往古巴,然后前往委内瑞拉,这些国家都与美国为敌。”他还说,奥巴马政府应当通过“所有的法律途径”把斯诺登捉拿归案。

  美国民主党参议员范斯坦对此表示赞同。她说:“我希望把斯诺登抓住,让他回来接受审判。”范斯坦说,她担心斯诺登可能披露更多的美国国家机密,除非他落网。

  美国国家安全局局长亚历山大说:“斯诺登所披露的对我们的国家和我们的盟友已经造成了无法挽回的重大损失。”

  美国共和党参议员林赛格雷厄姆也说:“我希望我们将追缉他,直到天涯海角。”

  美国众议院议长博纳则将斯诺登斥为“卖国贼”。美国前驻联合国大使博尔顿谴责斯诺登的行为是“最恶劣的叛国”,主张对其审判。前众议员保罗甚至警告,他担心美国政府里有人可能用巡航导弹或无人机杀死斯诺登。

  不过,似乎美国政坛之外的另一种声音正愈发愈强:截止24日,美国白宫网站已有10.7万人联合署名请愿,要求奥巴马特赦斯诺登。美国政府或将对此进行回应。

  “逃亡记”宛如大片 维基解密伸援手

  在飞往莫斯科之前,斯诺登在香港藏匿数周,并在此期间陆续向媒体公布大量美国“棱镜”监控计划的内幕信息。就在美国政府正式指控斯诺登犯有间谍罪多项罪名,并寻求从香港将其引渡之时,斯诺登却突然离开了香港。

  香港特区政府23日就斯诺登事件发表声明称,斯诺登当日已自行循合法和正常途径,离开香港前往第三国。

  声明说,美国政府早前曾向特区政府要求向斯诺登发出临时拘捕令。由于美国政府的文件未能全面符合香港法律上所需的要求,特区政府已向美方要求提供进一步资料,以供律政司考虑美方要求能否符合相关法律条件。特区政府在未获得足够资料处理临时拘捕令的情况下,并无法律依据限制斯诺登离境。

  斯诺登“逃亡”的消息引起全球关注,有外媒评论称这宛如“谍战惊悚片”。在此之际,“维基解密”确认,该组织为斯诺登的这次逃亡提供了必要协助。该组织称,斯诺登会通过一条安全路线前往一个国家避难,这其中有外交人员和“维基解密”法律人员的参与。

  事实上,自从“棱镜门”事件曝光以来,维基解密网站创始人阿桑奇就始终关注着事件的进展,并积极与斯诺登取得联系,对这个与自己“同病相怜”的“战友”表达支持,而他本人已在厄瓜多尔驻英大使馆“蜗居”一年。

  阿桑奇对斯诺登公布美国情报机构监控计划公开予以赞许,呼吁国际社会为斯诺登寻求庇护提供支持。阿桑奇也曾公开表示,斯诺登可以到南美国家寻求避难。

  “维基解密”目前没有透露斯诺登将要最终寻求避难的国家,只表示当斯诺登安全抵达这个国家后,“就会正式展开相关的诉求”。“维基解密”在有关诉求方面也没有透露更多细节。“维基解密”法务主任加尔松表示,会保障斯诺登的人身权利,他同时不点名指责美国对斯诺登的处理是“对民众的暴行”。

  美国引渡困难逐渐加大 “棱镜门”将继续发酵

  到目前为止,再与美国当局的较量中,斯诺登始终“棋先一着”。分析认为,美方在引渡斯诺登方面连遭“惨败”,未来若想引渡斯诺登将更加困难。美国下一步如何应对已成外界最关注点。

  首先,美国似乎难以在莫斯科将斯诺登抓捕。由于斯诺登有从事情报工作的背景,很可能会做伪装,令普通民众难于在机场辨认出他。俄罗斯方面此前曾率先表达对斯诺登的浓厚兴趣,称他如有意愿,俄罗斯会考虑对他庇护。

  另外,如果斯诺登逃亡古巴,那么美国短期内似乎也难于对古巴施加更有效的压力。除非古巴愿就此事密切配合美国当局,否则美国将无计可施。

  相较于厄瓜多尔等南美国家,斯诺登从俄罗斯去古巴、冰岛要容易一些,因为俄罗斯前往古巴等国有直飞航线。斯诺登如前往冰岛,美国当局可能对冰岛施压要求交出斯诺登。

  不过分析称,斯诺登历经的国家越多,便意味着他越“安全”。因为这更有利于他给出更多的爆料、引发更多的关注。

  评论称,随着斯诺登潜逃、引渡以及政治庇护这样的情节不断上演,由“棱镜门”引发的个人自由与公共权力斗争、外交和国际权势斗争势必更加激烈。“棱镜门”也为人们反思大数据时代的个人隐私与公共安全提供了一个范本。相信接下来,有关斯诺登是叛国者还是英雄,美国政府掌控个人隐私是否违宪,以及人们对互联网安全认知等问题的讨论,将继续保持热度。(完)

     [中新网]

斯诺登“人间蒸发”:俄否认其入境美全力搜寻

  中新网6月25日电 从“揭秘者”变成“逃亡者”,爱德华•斯诺登自从离开香港后,似乎就“消失了”,俄罗斯否认他入境,莫斯科飞古巴的航班让大批外媒记者扑了个空,而美国正在竭力搜寻他的踪迹。这位引发全球目光聚焦的争议人物就这样“人间蒸发”了?

  美国竭力搜寻 俄否认卷入计划

  法新社报道称,因曝光华盛顿“棱镜”计划以及英国监控丑闻而被美方取消护照,斯诺登展开“环球之旅”,堪比谍战片《007》中特工詹姆斯•邦德的生活。媒体甚至评论称,这可谓自冷战以来最惹眼的一场“超级间谍活动”。

  24日,美国国务卿克里强硬表态,他称斯诺登被允许离开香港前往俄罗斯是“令人遗憾”的,还就此事可能对美国与俄罗斯和中国的关系造成的影响提出了警告。

  面对美方的指责,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25日在记者会上回应称,在斯诺登“逃亡”一事上,美国对俄罗斯的指责是“不可接受的”。

  拉夫罗夫说,俄罗斯并未卷入斯诺登与美国司法的纠葛,俄方没有参与斯诺登的“逃亡”计划,斯诺登的选择是他个人所做的,他甚至并未进入俄罗斯境内。

  离港赴莫斯科 俄媒:莫斯科没有人见过他

  据“维基解密”网站透露,斯诺登在上周日(23日)乘坐俄罗斯航空公司SU213航班离开香港前往莫斯科。据称,斯诺登当时收到了厄瓜多尔提供的紧急难民旅行文件,而厄国也是斯诺登寻求政治庇护的地点。“维基解密”创始人阿桑奇现在就受到厄瓜多尔驻伦敦大使馆的庇护。

  华盛顿几天前取消了斯诺登的护照,并要求香港按照引渡协议将斯诺登交给美国。但香港方面表示,由于美方提交的材料不完全,斯诺登自愿离开前往第三方国家。

  不过,随着斯诺登从香港前往莫斯科的消息传开后,大批等候在莫斯科机场的记者们却一直未能见到斯诺登真容。

  其后有消息称,斯诺登在抵达莫斯科后并未离开机场,而是待在叫做“过境区”的地方。然而,同样没有人真正发现斯诺登的踪迹。

  俄新网报道称,俄罗斯官方人士中没有人能够确切说出斯诺登目前身在何处。厄瓜多尔驻莫斯科大使馆也表示,对于中情局前雇员的下落一无所知。有关斯诺登可能位于厄瓜多尔驻莫斯科使馆的传言是因为周日有一辆外交牌照车辆将他从舷梯旁接走。

  未现身飞哈瓦那航班

  24日,从香港离开抵达莫斯科后,斯诺登的行踪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俄罗斯媒体此前报道称,斯诺登在莫斯科谢列梅杰沃机场办理了24日从莫斯科飞往古巴首都哈瓦那的俄航SU150航班的登机手续,但该航班起飞后,却没有在飞机上发现斯诺登的身影。

  塔斯社此前消息称,斯诺登可能仍逗留在机场“过境区”。

  还有媒体分析,或许斯诺登这么做只是为了“转移视线”。另一方面,根据俄罗斯文传电讯社和俄新网分析人士猜测,俄罗斯也不会轻易放走斯诺登。

  而苦心等待斯诺登的大批记者乘坐SU150航班绕半个地球飞到哈瓦那,却一直都未能见到斯诺登本人。

  揭秘者“人间蒸发”?

  外界猜测不断,但似乎除了阿桑奇宣称知晓斯诺登藏身地之外,外界无一人掌握其踪迹。斯诺登到底在哪里呢?就这样“人间蒸发”了么?

  对此,人们存在几种看法:一、斯诺登还停留在机场过境区;二、斯诺登已离开俄罗斯;三、斯诺登待在某个南美国家驻莫斯科大使馆内。

  但据俄罗斯媒体此前消息称,作为一个“中转旅客”,斯诺登从香港抵达莫斯科后并没有“越过边界”。

  而对于斯诺登已提交庇护申请的厄瓜多尔来说,该国外长也于25日表示,他本人也并不清楚斯诺登究竟在何处。斯诺登下一站将前往哪里无人知晓,据称他最终的目的地除厄瓜多尔外,还可能是冰岛或委内瑞拉。

      [中新网]

 

 

相关报道

身边的类棱镜:插上网线的那一刻你就没隐私了

  21日公开的美国联邦法院文件显示,美国政府已于本月14日起诉“棱镜”项目泄密者爱德华·斯诺登。近段时间以来,爱德华·斯诺登曝光“棱镜”等美国秘密情报监视项目,令世界舆论一片哗然,更加重了人们心中的忧虑。

  “大数据”时代,人们从中获益的同时,烦恼也多了起来。从邮件、电话到电子文档和其他资料,乃至行踪、消费记录等个人隐私无所遁形。无处不在的“第三只眼”似乎总在监控着每个人的行动,个人隐私随时遭窥探的可能性在增长。

  ●南方日报记者 辛均庆 实习生 刘震 策划统筹:徐林 殷剑锋

  “棱镜”下的网络攻击

  入侵路由器须有庞大的数据存储和服务器集群,普通黑客做不到,一般也不会这么做。他们要么直接攻击电脑,要么直接攻击企业数据库和服务器。

  6月6日,美国《华盛顿邮报》在其网站刊登报道称,据职业情报员的“告密”,NSA和FBI正在开展一个名为“棱镜”的秘密项目,直接接入包括微软、雅虎、谷歌、苹果等在内的9家美国互联网公司中心服务器,搜集情报。

  对于这种“入侵”方式,瑞星安全专家唐威指出,网络中电脑和路由器的关系是:所有电脑收发的数据、文件最终都要经过一个统一的出口,即路由器。这样,搜集信息可不必入侵电脑,只需进入路由器里就行。

  一般来说,窃取数据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在完全了解路由器或者交换机硬件设备流程的情况下,通过流程截获数据;另一种是了解设备流程,且知道漏洞或者“后门”,直接进去截获数据。

  事实上,从“后门”获取用户信息并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么难。“后门”的存在是业界众所周知的,对于网络路由交换机来说也不例外。网络路由器和交换机都有网络操作系统,普通用户和开发设计人员都能用,但开发设计人员在后台可以看到普通用户无法看到的信息。

  唐威解释,“后门”也可以成为漏洞,任何软硬件设备都会存在漏洞。有些是无意的,有些是故意的。故意的这种有些是正规的,是为了厂家与设备交换数据,但是也留下了安全隐患。

  走“后门”、挖漏洞的技术难度有多高?唐威指出,在“黑客”圈子里最高级的被称为“漏洞挖掘”。“后门”攻击是有技术难度的,但是对于厂家故意留下的“后门”,就没有技术门槛了。

  如Windows操作系统,当系统异常时,经常会弹出“是否发送错误报告”提示,这种机制就是从本机向微软上传数据。“在正常情况下,是可以上传数据的。但是在非正常情况下,就可能窃取用户隐私。要是黑客知道这种漏洞,就不用入侵了,可以直接拿走数据。”

  现在流行的“云技术”,一旦云端服务器遭到黑客入侵,或服务器和云端系统供应商在系统中留有“后门”,企业信息安全也将成为一纸空谈。

  而对于斯诺登所透露的“棱镜”计划,其目的是批量监控获取隐私信息,这涉及到大数据问题。唐威说,按照斯诺登的说法可知,“棱镜”的第一步是数据收集,第二步是数据整理,再决定下一步要做什么。

  对于黑客来说,他们一般都不采用攻击路由器的方式。黑客通常要么直接攻击电脑,要么直接攻击企业数据库和服务器。像“棱镜”的方式,需要有庞大的数据存储和计算服务器集群作支撑。“普通黑客做不到,一般也不会这么做”。

  你我身边的类“棱镜”

  WiFi环境下黑客利用软件“嗅探”截取手机或笔记本电脑发出或收取的信息;黑客通过直接攻击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移动终端,进入企业内网窃取数据。

  “插上网线的那一刻,你就没有隐私了。”这句话早已被生活在互联网时代的人们所接受。而“每一台手机都是一个移动的泄密工具”更为贴切地说明了人类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困惑。

  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今年初发布的《2013移动应用隐私安全评测报告》显示,66.9%的智能手机应用在抓取用户隐私数据,而其中高达34.5%的移动应用有“隐私越轨”行为,其中通话记录、短信记录、通讯录是用户隐私信息泄露的三个高危地带。

  有黑客近日自曝,在星巴克、麦当劳等提供免费WiFi的公共场合,用一台Win7系统电脑、一套无线网络及一个网络包分析软件,15分钟就可以窃取手机上网用户的个人信息和密码。

  如此简易的行窃方式让很多人匪夷所思。金山防病毒工程师李铁军表示,这在技术上是行得通的,黑客攻击只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黑客和用户在同一个网络,二是黑客侦听网络中的数据,没加密的直接看到,加密的可以进行解密。

  WiFi黑客如何“黑”用户?黑客利用软件“嗅探”截取手机或笔记本电脑发出或收取的信息,从数据包中窃取造访网站时的cookies数据、“劫持”用户的会话信息。即便用户登录的网站本身是安全的,这些cookies数据也可能包含未加密的登录信息。

  可以说,只要用户入了黑客下的“套”,窃取信息对他们来说就易如反掌。更隐秘的另外一种方式,是黑客设置了一个非法访问点,伪装成合法站点,“引诱”用户点击进入后,便发起“中间人攻击”,截取用户与网络之间传递的所有信息。

  诸如此类的“棱镜”系统,让“蹭网”这种免费午餐显得代价甚高。唐威指出,其实现在很多网络攻击都是非常直接、简单的。很多企业或者骨干网络防护很好,黑客就不直接攻击这块,而是从体制中的薄弱点,也就是用户“下手”。

  手机、电脑、服务器、交换机、路由器,以及各种免费软件、流氓软件、开源系统……形形色色的软硬件都有可能成为黑客攻击的“猎物”。

  与上班族距离更近的则是APT攻击。很多企业推行BYOD方式,允许员工将自有的个人电脑、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设备接入企业内网。黑客就利用这一便利,通过直接攻击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移动终端,窃取手机或者笔记本数据,并通过拥有内网访问权限的该设备进一步窃取内部网的数据。

  “内网的外部防护很好,黑客就绕过外部直接从内部攻击。斯诺登也是通过这种方式盗窃机密的,因为斯诺登有权限访问核心数据。”唐威说,类似窃取个人隐私信息的做法还包括设立钓鱼网站骗取信息、通过收买服务器管理员复制数据等。类似“棱镜”的入侵路由器方式只是其中一种。

  防不胜防背后的“上策”

  装杀毒软件、防火墙,打补丁是最基础的防护。但即使个人措施做到百分百完美,一旦企业或者服务提供商自己入侵或者被攻击,一切都是白搭。

  网络安全环境日趋恶化的趋势下,支付安全、隐私安全风险防不胜防,网民忧虑也在日益加重。据艾瑞发布的《2012年个人网络安全年度报告》,2012年有84.8%的中国网民遭遇个人资料泄露、网购支付等网络不安全事件,总人数达4.56亿,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94亿元,人均损失553.1元,70%左右的网民对网络安全形势表示担忧。

  有专家指出,网民需要补上网络安全防护这一课,整个网络信息安全系统在迅速反应、快速行动和预警防范等方面更需“补课”。

  通常情况下,如果政府或企业的网络安全出现漏洞,主要还是从软硬件以及安全体系等方面来进行补救,如购置防火墙、设置上网行为管理以及采取各类防攻击方案等。对于路由器入侵网络引发的信息安全问题,目前并未给予应有的重视。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网民对信息安全的概念仅仅停留在简单安装杀毒软件的层面。李铁军说,这是远远不够的,杀毒软件只能解决病毒相关问题,却不能解决由系统管理不严、操作不当和黑客入侵引发的安全问题。

  “但是连最基础的都没做,就是赤裸裸地暴露在危险面前。”唐威更为形象地说明了潜在的风险。他建议,个人用户要装杀毒软件、防火墙,打补丁,所装的软件要正规并及时升级,这些基础级的防护必不可少。

  更为重要的是个人要提高安全意识,不要在网上留过多核心个人隐私,比如个人身份证号、QQ号等。手机上软件的分享设置都是有风险的,比如微博、人人,不要随意授权。还有,很多人采用“一号通”方式也比较危险,最好不要用同样的账号密码。

  对于手机用户来说,防护措施则比较简单。在系统层面,苹果手机不要越狱,安卓选择官方版的系统,不要root。在应用层面,不太好控制,但尽量去大的应用市场下载官方版的应用。

  在个人意识层面,装应用前尤其是安卓系统,要看应用的权限,如果发现可疑的权限,要拒绝。“很多人都不看权限提醒,这是比较危险的。”另外,手机要装全面的安全软件,把重要数据和软件加密,即使被攻击也能起到最后的保护。

  在唐威看来,“棱镜事件”也让我们看到,即使个人措施做到百分百完美,一旦企业或者服务提供商自己入侵或者被攻击,一切也都白搭。

  黑客大事件回顾

  2006年

  10月16日,中国骇客whboy(李俊)发布熊猫烧香木马,并在短时间内致使中国数百万用户受到感染,波及到周边国家。他于2007年2月12日被捕。

  2007年

  国内一网名为The Silent's(折羽鸿鹄)的黑客成功入侵微软中国的服务器,并在6月至11月成功侵入包括CCTV、163、TOM等中国大型门户服务器。

  2008年

  一个全球性的黑客组织利用ATM欺诈程序在一夜之间从世界49个城市的银行中盗走了900万美元。美国FBI目前还没破案。

  2009年

  韩国遭受有史以来最猛烈的一次攻击。韩国总统府、国会、国情院和国防部等国家机关,以及金融界、媒体和防火墙企业网站遭受到攻击。

  2010年

  《巴黎竞赛周刊》报道称,法国财政部的电脑自2010年12月起遭遇网络黑客的持续攻击,大量涉及法国财政部和二十国集团(G20)的资料被盗。

  2011年

  7月29日,韩国通信委员会声称,黑客袭击了韩国一家门户网站和一家博客网站,涉及高达3500万名用户的个人信息外泄。

  2012年

  2月10日,美国中情局网站遭黑客攻击,无法从互联网登录。4月7日,英国内政部网站被黑客攻击,无法登录。

  2013年

  1月9日,美国金融机构遭到大规模网络袭击,其中包括美国最大的20家银行网站。5月12日,据路透社报道,印度两家信用卡支付业务服务公司遭到黑客攻击,中东地区ATM被盗取4500万美元。

    [中青在线-南方日报]

“棱镜门”与每个网民都有关

  斯诺登事件持续发酵,世界瞩目。它是一个意外,还是偶然中的必然?它的出现给世界带来哪些影响?中国又该如何处理?一系列问题摆在我们的面前,《环球时报》特邀五位专家展开讨论。

  “棱镜门”的出现并不意外

  赵可金(清华—卡内基全球政策中心副主任):客观而论,“棱镜门”的出现并不意外,它是中美情报战尖锐化的产物。近年来,为落实美国亚太战略再平衡战略,美国投入大量国家安全和情报资源服务于同中国的战略竞逐,情报战背后必然有大量越界行为,必然会有一些有良知的人会站出来爆料。因此,斯诺登只不过是美国历史上诸多爆料人之一,此次对“棱镜”计划的揭露,即使不是斯诺登,也必然会有别人。美国情报战指向何方,就会出现不同形式的斯诺登,这是必然的。

  在“习奥会”确立中美战略关系的背景下,面对习近平和奥巴马努力建立新型大国关系,“棱镜门”考验的是中美两国的政治智慧。理解“棱镜门”的影响,需要从美国国内三部分力量(战略界、商界、人权和意识形态界)的辩论出发,此次战略界人士比如切尼等还会跳出来,指责中国,意在打掉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为美国保守派政治利益服务。

  秦安(网络空间战略研究所所长):美国实施“棱镜”计划,其实一点都不奇怪。斯诺登披露,美国还有其他计划,比如:“主干道”、“码头”和“核子”。美国的实力已经超乎我们的想象了。

  通过“棱镜门”,我们需要看到:一是折射了中美关系的现实,对中美着手建立的新型大国关系也是一种考验。二是揭示了网络空间力量对比的基本态势,美国处于资源、技术垄断的优势地位,对互联网拥有绝对的管理权。对此,包括欧洲在内的其他国家都不满意,有人提议把互联网管理权交给联合国管理。三是反映了网络空间和实体空间的差别。网络空间是两类矛盾:战争与和平,监控与自由。我们事实上生活在一个被无数摄像头监控的世界里。网络空间是人类社会全新的一个精神乐园,承载了大量包括内心世界交流的私密信息,个人隐私极易暴露。

  美国才是最大的黑客

  谢丹(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军事法研究所研究员):一个国家对本国内部的情报收集工作是其内政事务,相关的涉法问题可以通过本国的法律渠道进行解决;但如果这种情报工作指向别国及其公民,就应当受到国际法律规范和相关国家法律的制约。而美国的政客们恰恰不懂得、或者不愿意承认这一点,经常使用本国的法律制度、法律观念和执法措施去处理属于别国内政范畴的事务及相关的国际问题,而完全不顾国际影响和他国感受。

  “棱镜门”使美国成为众矢之的,引发国际社会和有关各国近日来一系列的反应和动作。中国、欧盟、德国等都批评美国政府明目张胆的监控行为。就连美国最具影响力的民权组织“美国公民自由联盟”也正式起诉联邦政府。还有美国民众对联邦政府提出集体诉讼,索赔30亿美元,其他国家的网民也可去告美国政府。

  赵可金:“棱镜门”会震荡美国安全体系。一方面,暴露出美国国家安全的越界行为问题,美国利用技术优势搞非法安全,伤害美国公民的安全利益,就像越南战争和“水门事件”一样,它首先伤害的是普通美国老百姓的隐私和安全,美国人的安全意识会被激发。另一方面,揭露了美国对国际安全的伤害。美国亲手埋葬国际网络安全秩序,对世界其他国家的安全利益造成伤害,挑战的是战争的定义,威胁的是他国的安全。因此,美国抢占网络秩序制高点的合法性受到质疑,美国一家垄断互联网的霸权受到削弱。

  尽管“棱镜门”是一个安全问题,但一旦引发美国社会各界的大辩论,就立即会演化成政治问题,各派会选边站。只要斯诺登不回国,美国这场大戏就会上演。

  “棱镜门”会激化美国与其他国家的政治分歧,尤其是欧洲国家和美国的盟国。美国网络情报能力超过维护安全的职责,还会引发经济领域的不公平竞争、社会领域的隐私亵渎等后果。

  许森(海南海洋安全与合作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棱镜门”曝光,令一向以网络安全受害者、道德高地占据者、民主自由标榜者自诩的美国,彻底被扯下伪装,露出贼喊捉贼的虚伪面目。美国向来喜欢扮演网络世界的受害者,但事实上,它才是世界最大的黑客。互联网发端于美国,服务器终端仍掌握在它的手中。只要愿意,美国随时可以中断任何国家的网络。

  奥巴马声称,“棱镜”不针对美国公民或在美国的人。言下之意,为了美国的国家安全,对他国民众的监控不成问题。这种简单、霸道的逻辑正是“棱镜”的可怕之处。美国在人权、核不扩散等问题上十分霸道,采取多重标准,对中国“拿着放大镜找毛病”,对盟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对自己则是一直“自我感觉良好”,在与其他国家的配合上,也十分傲慢。“棱镜门”可以逼迫美国放下身段,学会与别的国家配合,采取一种“商量”的态度打交道。

  张友春(国防信息化与战略管理论坛秘书长):美国一些专业机构的监视行为是依据美国《外国情报监视法》、《通讯援助执法法》等国内的法律,很多国家包括美国的部分盟国吃了美国很多亏,都很有意见。中国的一些人对这些也不太了解,甚至被美国钓鱼执法了。中国可联合一些持相同观点的国家提出对网络空间一些攻击行为进行限制的建议。

  斯诺登是否被引渡不能下定论

  赵可金:“棱镜门”可能是一个影响世界政治发展方向的重大事件,因为它有深刻的政治根源,直接针对美国政府行为的合法性。对此种问题的解决,只能走司法解决的道路,特别是国际司法解决。

  谢丹:斯诺登会被引渡吗?就中国的《引渡法》而言,引渡的主体是国家,根据《基本法》,香港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地方行政单位,其军事和外交由中央政府负责,虽然香港与美国签有引渡条约,但还有一个特别条款,就是涉及国家安全问题应由中央政府决定。因此,香港能不能和美国之间谈斯诺登的引渡问题,目前还不能下定论。

  中国网络安全到了非常危险的地步

  秦安:“棱镜门”带给中国建立网络强国的机遇。中国梦面临的威胁不光来自海上、空中,更来自网络,美国有人已经把围堵中国的“空海一体战”变成“空海网一体战”就是这个道理。为此,我们要树立综合安全观、全面安全观和网络国防观。

  路子怎么走,正如习主席所说:“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首先是“照镜子”,媒体有责任让政府和企业,包括和个人照镜子,看到面临的安全隐患。“正衣冠”也很重要,让政府官员、企业、互联网企业要积极参与。企业也有责任,国有产品的替代战略,受益最大的是国有企业。下一步就是要“洗洗澡、治治病”,政府、企业共同努力,启动核心产品“替代战略”,把网络空间安全隐患从根本上排除掉。

  许森:“棱镜门”对中国的启示,一是中国网络安全到了非常危险的地步,如果说以前美国对华的动作是若明若暗,现在则是昭然若揭。二是跟每个网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以前,大家都跟帖看笑话,现在黑幕越揭越跟个人有关。三是再一次教育广大网民不要对美国抱有任何幻想,美国对网络的管控很严格。网民应对中国必要的网络管理制度多一点理解。

  制定网络安全规则的契机

  赵可金:长期以来,国际网络规则和秩序是由美国人创制的,“棱镜门”暴露出互联网被美国一家垄断的严重缺陷,有必要加强国际合作,通过国际社会共同努力,制定有规则、有执行、有监督的国际网络管理法,这才是真正解决斯诺登事件的治本之策。可见,摆平“棱镜门”并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建立国际网络监管制度,这才是解决网络安全问题的关键。

  谢丹:互联网安全急需制定一个安全规则。过去网络安全指的是民事责任。现在对网络安全,包括美国等都有这样的观点:对一个国家的网络实施大规模攻击,造成一个国家的经济混乱,甚至对电网进行网络攻击造成停电等重大社会安全事件,可不可以视为开战?也就是说现在的网络安全已经不仅仅是民事的问题,还涉及军事法中的武装冲突法。

  秦安:“棱镜门”既是一个网络安全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但其本质上是一个全新生存空间的规则制定问题。中国一直受到以美国为主的西方国家“网络窃密”的指责。早在3月,北约就在美国网络空间司令部的指导下推出了一个试图作为世界网络战争法则的手册,也就是《塔林手册》,想抢先制定规则。“棱镜门”之前,中国处于被指责的被动局面,现在情况发生了变化,美国就不要再说别国实施“网络窃密”了。在网络规则谈判中,尤其要强调你有实力才会跟你谈。

  张友春:网络的基础技术,比如芯片,操作系统、路由器等大多都是美国的,这种态势短期内不会改变。美国具有世界上最强大的情报搜集能力,拥有这个能力是一回事,但如何使用这个能力应当受到一些国际规则的限制。

  我们目前生活在一个大数据时代,如何保护国家安全和公民权益的问题,需要学术界和各方面积极研究。斯诺登事件的爆发成为促使美国谈判互联网安全规则的很好契机。中国是负责任的大国,可采取稍微积极的态度,主动提出一些涉及互联网安全的规则,比如:对各国的重要设施不能随意攻击;对金融和基础设施系统建立相应的保护等。▲(本文由薛小乐整理。)

    [新浪网-环球时报]

专家谈棱镜事件:各国都在监控没什么大不了

  原标题:斯诺登透露大批商业巨头配合美国政府搜集用户信息 “棱镜”幕后:你被谁窥探?

  随着隐身香港的美国互联网工程师爱德华 斯诺登(Edward Snowden)近日将美国政府长期通过互联网窃取情报的“棱镜”(PRISM)项目公之于众,描写政府对个体公民的侵害而闻名的小说《1984》再次热销。

  “棱镜”,在光学中是一种透明的光学元件,抛光与平坦的表面能折射光线。无疑,对于利用各种商业公司的渠道来窃取本国和外国个人、机构的信息为手段的情报搜集项目来说,这是一个再贴切不过的代号。

  “老大哥在看着你。”英国作家乔治 奥威尔在《1984》中写道。

  “老大哥”并不仅仅是美国政府那么简单,其后面还涉及到一系列声名显赫的商业公司和财团。如果斯诺登的指控属实,这些商业公司已经取代了世人熟悉的FBI和CIA成为第一手的情报收集者。

  美IT巨头集体上黑名单

  根据斯诺登向英国《卫报》和美国《华盛顿邮报》披露的信息,多家知名国际IT公司先后加入了棱镜项目,分别是微软(2007年)、雅虎(2008年)、Google(2009年)、Facebook(2009年)、Paltalk(2009年)、YouTube(2010年)、Skype(2011年)、美国在线(2011年)以及苹果公司(2012年)。此外,Dropbox也被指控“即将加入”。根据被披露的“棱镜”项目细节,美国情报部门从上述互联网服务提供商的服务器直接进行信息收集。

  一石激起千层浪,斯诺登爆出的这些信息引发了外界的高度关注和对相关公司的指责。

  各大公司随后纷纷发表声明,否认参与到“棱镜”项目中。Facebook表示:“我们不向任何政府机构提供对服务器的直接访问。当收到有关个人信息的请求时,我们会审慎地审查这类请求以确保其符合所有适用法律,并只在法律要求的限度内提供信息。”

  而谷歌表态说,谷歌深切地关心用户数据的安全性,其依据法律向政府透露用户数据,并认真评估所有的这类要求。“人们有时声称我们在自己的系统内设置了政府后门,但谷歌并没有为政府访问用户私人数据而设置的后门。”

  谷歌互联网工程师林文(化名)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谷歌公司内部已经对此事下了封口令,目前比较敏感,他不愿多说。但是在技术上他透露,对于谷歌的GMAIL系统来说,至少除美国以外的一些大国的情报机构无法攻破。

  著名的美国网络安全公司Triton的一名技术工程师甄明(化名)告诉时代周报:“即便这些公司没有配合政府,但是一般国家的骨干网络都是政府管理的,所有政府完全可以在骨干网络上进行监听,而且难度不大。”

  “实时监控大量的数据很困难,但截流数据有可能。在没有相关公司的配合下,美国政府直接攻入私人邮箱可能性并不大。如果没有互联网巨头的配合,监控可以通过在普通人接收端设置木马或者病毒,同样可以取得信息。如果有互联网巨头的配合,直接在中央服务器上监控,效率会高很多。”林文透露。

  苹果也声称从未听说过“棱镜”项目。“我们不对任何政府机构提供对我们服务器的直接访问,任何针对客户数据的请求都必须得到法庭的核准。”

  “谷歌和Facebook否认曾参与NSA的数据采集项目‘混淆了视听’,但它们的说法使事件更加清晰。”在这些互联网巨头否认参与项目后,斯诺登进行了反驳。

  “通过对一些电讯公司的电话短讯监控,这是十分简单以及传统的方法。”一家涉及网络安全的著名外资公司在香港工程师LK告诉时代周报,“通过对一些大型互联网公司的服务器直接接入,这个技术难度也非常低,但是难在对大型数据的分析处理。即便互联网巨头愿意提供数据,分析这些数据也需要很多非常优秀的工程师来做,这需要庞大的政府预算。”

  “我们频繁地被要求提供数据”

  除了棱镜项目以外,斯诺登还披露了另外一个“上行”(Streaming)项目,其在承载互联网骨干通信内容的光缆上安装分光镜,复制其通信内容,涉及的公司包括著名的维赛和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

  “上行的监控方法是在互联网公司运营的基础—网络供应商的基础设施层面进行监控,即光缆、电线都在网络运营商比如AT&T那里。所有的数据如果到了美国,只要经过AT&T的设备都是可以拿出来的,所以只要运营商和政府合作,‘拿到数据’的难度并不高。”LK表示,“但是和棱镜项目的问题类似,分析大数据很难。”

  “无论是棱镜还是上行,两个项目的技术难度都不高。简单理解就是通过‘网络监听’把数据包用网络设备进行复制,转发到监听部门进行分析,这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网络技术,也是非常常用的黑客手段。”甄明谈道。

  除了互联网与有线电话,手机也看起来很不安全。时代周报请教一位颇有影响力的军事专家,尽管他拒绝谈相关问题,但还是表示,因为过去受过的训练,他从来不用智能手机。而且他认为,这件事其实没什么大不了,各国都在做。

  “安卓系统开放性高,所以谷歌自己安插‘后门’可能性不高,不同品牌的安卓系统基本都是厂家自己修改定制的,所以使用安卓系统不一定会被监听。但是安卓的安全性较差,软件平台审核制度不完善,容易受到恶意软件的攻击,从而泄露用户信息给软件开发商或者制作者。”针对智能手机,甄明分析,“苹果手机严格的软件审核制度使用户不容易受到恶意软件侵害,不过苹果公司依然可以通过远程控制实现用户信息的上传。”

  目前,被斯诺登曝光的美国互联网巨头转变了态度。

  6月14日,Facebook称:“我们在继续追求更高的透明度,这样我们全世界各地的用户才会明白,政府是多么频繁地以国家安全名义要求我们提供用户数据。”

  苹果公司在随后的声明中称,自2012年12月至2013年5月的6个月内,该公司收到4000-5000次数据请求,涉及9000至1万个账号或设备。这些请求来自联邦、州和地方当局,涉及刑事和国家安全事务。

  “最常见的请求来自警方,他们在调查抢劫和其他犯罪、寻找失踪儿童、查找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下落,或希望防止自杀。”苹果声明称。

  业内人士认为,即使不使用Facebook、谷歌等服务器在美国的互联网服务,也很难保证信息不被美方情报部门获取。“所有的因特网数据走向都是用各个路由器连接的,运行一个叫做shortest的运算法则。目前的互联网运用都是共通的,你很难知道你是否用到了美国的互联网公司服务,也很难避免你的email发给对方国家的友人不经过美国的线路根据以上的算法原则。”LK表示。

  “理论上来说,如果不使用美国公司的服务,通讯范围只局限于国内,通讯是不会被监控的。但是如果中国的骨干网络被入侵了,加上了‘后门’,这些通讯依然可能被美国监听。”甄明表示。

  香港中文大学成为目标

  除了这些IT公司涉嫌侵犯用户利益外,斯诺登还爆料说NSA在全球进行超过61000个入侵电脑行动,其中数以百计目标针对中国内地和香港,范围涵盖政商学界。他指出香港中文大学是目标之一。

  “香港中文大学一直严格确保校内资讯保安系统和网络的高度安全。大学的主干网络,以及由中大资讯科技服务处管理的‘香港互联网交换中心’(HKIX)皆由专人密切监控,以确保正常运作及防止入侵。大学现时未有发现网络受到入侵,一切运作正常。”香港中文大学在给时代周报的官方回应这样表示。

  “香港互联网交换中心”成为媒体关注的一个热点,被认为是引发美国情报窃取的诱因。根据香港中文大学向时代周报提供的资料,香港互联网交换中心成立于1995年,为当时的互联网服务供应商打开方便之门,使本地网络通讯毋须绕道外地,从而提供更快捷的上网服务,十多年来,其仍然是区内互联网的枢纽,各大互联网服务供应商及内容供应商都是通过其来发送和收取区内信息。

  另外还有媒体关注到香港中文大学里的卫星遥感接收站,这个接收站主要用于捕捉和处理来源于卫星的遥感数据,对香港、华南及周边国家和地区进行全天候的环境监测,接收范围包括以香港为中心约半径超过2500公里范围的卫星图片,东至太平洋,南至印度尼西亚,西至孟加拉,北至北京以北。

  但是据该校一位内部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透露,学校设有的当代中国研究中心,也可能是诱发国外情报机构对中文大学下手的原因。“这个研究中心积累了大量资料,一直是国际上研究中国问题的一个重要资料和数据来源。可以说是研究中国问题绕不开的地方。”

  时代周报试图联系获得专访斯诺登机会的香港《南华早报》记者Sara Lam,但是未获成功。事实上南华早报上下早已下了封口令。在时代周报记者获得一封《南华早报》内部通知里,明确写着严禁向外界透露Sara Lam的联系方式和家庭地址。

  神秘的情报外包巨头

  这次斯诺登事件,也让其背后的情报公司博思艾伦浮出了水面。长期以来,这家成立于1914年、总部在弗吉尼亚州的管理咨询公司一直被认为是全世界最好的科技咨询公司。该公司在全球拥有1.8万名专业管理及技术咨询顾问,并在六大洲70多个国家设有200多处分支机构。

  2008年,博思艾伦的主要业务一分为二,其中Booz Allen Hamilton Holding主要负责政府咨询业务,也就包括现在被大家关注的情报分析和搜集这块。商业咨询由Booz & Company负责。政府咨询业务主要由私募公司凯雷集团(Carlyle Group)控制,并且在2010年上市。

  从公开资料显示,该公司的客户包括美国陆军、空军、海军、海军陆战队、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国土安全部、内政部及多个情报机构。博思艾伦和美国军方的服务始于1940年的太平洋战争前夜,深感即将与日本开战的美国海军雇其负责各种战争情报分析和战局评估。

  与美国政府的良好关系为博思艾伦带来了滚滚财源,2013财年,其收入高达57.6亿美元,其中国防业务总收入为32亿美元,占总收入55%,为情报部门的服务占收入的23%。而从2010财年至2012财年,博思艾伦的收入中分别有98%、97%和98%的收入来自为美国政府部门提供的外包服务。

  与政府部门的密切联系,也让博思艾伦的雇员有更多机会接触到机密信息,年报显示,该公司2.45万名雇员中,76%持有政府安全许可,其中27%可接触最高或敏感机密,28%可接触最高机密(除敏感信息),21%可接触一般机密信息。该公司高管也和美国政府关系密切,现任副总裁的John McConnell在2007年任布什政府的第二任美国国家情报总监。

  当然除了军事、情报服务外,博思艾伦也有很多其他的政府服务,比如在1998年其帮助美国国家税务局重新设计和升级了其陈旧的客服系统。1988年,该公司帮助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政府设计了一份改组其州立铁道系统的方案。此外,对大众还有一个知名贡献,那就是在1960年,该公司帮助建立了大名鼎鼎的美国国家橄榄球联盟(NFL)。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博思艾伦进入中国地区,目前在上海、北京、香港和台北都设立有办事处。

  目前斯诺登已经被博思艾伦解雇,该公司发表了一份官方申明,声称“由于违反了公司的道德守则及公司政策,斯诺登自2013年6月10日起被解雇。”斯诺登事件也让博思艾伦股价应声下跌,6月12日,博思艾伦的股价下跌逾3%。

  “9·11后,中情局为了大量处理信息,把很多机密业务交给外包公司,才有这次重大泄密。这是各国类似部门都应该吸取的教训。”前述的那位军事专家表示。

  “美国历史上的确偏爱使用未经严格训练的情报人员,只因为所谓一技之长。比如二战期间的所谓语学兵,其实多数是些高中生。招来临时训练几个月就用上了。他们所谓的特长也就是外语。现在这个斯诺登也有点类似,他的特长也就是网络技术。”他补充道。

    [新浪网-时代周报]

美国政府能“看见”什么?

  美国政府能看到什么?

  英国广播公司(BBC)对美国国家安全局监视公众隐私的“棱镜”项目进行了解答。根据斯诺登披露的文件,美国国家安全局可以接触到大量个人聊天日志、存储的数据、语音通信、文件传输、个人社交网络数据。

  文件称,这个名为“棱镜”的项目还可以使情报人员通过“后门”进入9家主要科技公司的服务器,包括微软、雅虎、谷歌、Facebook、PalTalk、美国在线、Skype、YouTube、苹果。这些公司的服务器处理和存放大量信息,包括个人在社交媒体的私密信息、网络聊天记录、互联网搜索记录。所有涉事公司都否认参与“棱镜”项目,“棱镜”项目的具体运作情况目前仍不清楚。

  数据保护法律哪去了?

  各国就数据保护制定有不同法律,但这些法律倾向于规范公司可以保存何种客户数据、拿这些数据做什么、能保存多长时间,而不是管理政府活动。

  大多数公司的隐私政策包括一个条款,该条款称在收到合法请求的情况下,它们将会共享信息,以及有关其它监控的细心措词。例如,Facebook的隐私政策称:“我们将使用用户上传的信息阻止可能的非法活动。”

  我们是否遭到了监视?

  官员们通常会辩称,阻止恐怖主义高于保护隐私权。奥巴马9日在对美国的监视方法进行辩护时称:“你不能在拥有100%安全的情况下同时拥有100%隐私、100%便利。”英国外交大臣黑格在接受采访时称,英国的守法公民永远不会知道政府部门为了阻止你的身份被盗或者挫败恐怖袭击所作的一切事情。

  住在哪个国家有区别吗?

  用户数据(例如电子邮件和社交媒体活动)并不总是存储在用户自身所在的国家里。例如,Facebook在其隐私条款中称,所有用户必须同意他们的数据“被转送和存储在美国”。美国2001年的爱国者法案给予美国政府使用按这种方式存储的欧洲数据新的权力。

  这对于使用互联网意味着什么?

  黑格坚持称,守法公民没有什么可以担忧的,以国家或者全球安全名义进行的监控活动没有“选择退出”的合法方式。

  “隐私国际”认为:“由于世界主要技术公司的总部都在美国,那些参与我们互联世界、使用谷歌或者SKYPE的人士的隐私都可能被棱镜项目所侵犯。美国政府可能接触到世界的大部分数据。” J172

  事件进展

  曝光者:美国入侵中国电脑多年

  “棱镜”曝光者斯诺登12日向媒体披露了更多美国政府监控计划的细节,并指出,美国多年来有超过六万一千项入侵全球各地电脑的行动,其中数以百计的目标为中国香港和中国大陆的电脑系统。

  斯诺登指出,美国情报系统的监控网络覆盖全球各地,入侵目标都是网络中枢,情报人员不用逐一入侵每台电脑就能攫取大量电脑信息,例如香港中文大学就是目标之一。

  俄罗斯愿政治庇护斯诺登

  11日,俄罗斯总统发言人德米特里·佩斯科夫说,如果美国秘密情报监视项目“棱镜”曝光者斯诺登向俄方提出政治避难申请,“我们会予以考虑”。

  佩斯科夫11日说,如果斯诺登向俄方提出政治避难申请,该国会考虑向其提供政治避难。报道说,佩斯科夫未明说莫斯科当局是否会接纳斯诺登,但亲政府议员对此构想表示欢迎。俄罗斯国家杜马外事委员会主席普什科夫在推特上称,“许诺向斯诺登提供政治避难,俄罗斯承担起维护因政治原因遭迫害的人的责任。美国方面一定会很抓狂,他们认为这是自己才有的权利。”普京称,斯诺登所披露的监控手段应用广泛,鉴于国际反恐的需要也是合情合理的,但这些手段必须合法利用,不能背着民众进行。据悉,斯诺登尚未提到在俄罗斯进行政治避难的可能。他此前曾表示希望冰岛会向其提供政治避难。J172

  民权组织起诉美国政府违宪

  美国最具影响力的民权组织美国公民自由联盟11日正式起诉联邦政府,指认后者开展秘密情报监视项目“棱镜”侵犯言论自由和公民隐私权,违反宪法,请求联邦法院下令中止这一监视项目。

  法律专家认为,民间组织针对美国联邦政府类似监听项目的诉讼不乏先例,但鲜有胜诉案例。“棱镜”项目的曝光为这类诉讼的胜诉前景带来积极影响。据新华社

    [新浪网-北京晚报]

 

 

相关评论

“棱镜”计划 谁更应表达不满?

  美“棱镜”计划爆料人爱德华·斯诺登已自行离开香港。在处理斯诺登的问题上,香港特区政府的做法符合相关法律,而中国中央政府一贯尊重香港特区政府依法办事。媒体报道,美国白宫对香港特区和中国政府允许斯诺登离境表示不满和“强烈反对”。这种不满和反对,中国没法接受。

  据美国《外交政策》网站和斯诺登透露,美国国家安全局对中国大陆和中国香港的网络和通信系统,开展了长达15年有组织有计划有目标的入侵、攻击、窃取、监视等行动。美当局不但不作出解释和道歉,却反而对香港特区依法所办之事表达不满。偷了东西遭曝光,强盗非但没有歉意,还对被偷者的合法行为表示不满(甚至栽赃)。这种逻辑大概不是大国应该奉行的国际原则吧?

  长期以来,在其媒体、企业代表、学者、政府官员的口中,美国似乎成了网络安全“最大受害者”。为此,今天指责这个国家,明天谴责那个组织成了美国家常便饭,尤其是对中国的责难咄咄逼人。直到本月,美国国家安全局前雇员斯诺登出走香港,美国的谎言才被戳穿。

  随着“棱镜”内幕逐渐揭开,越来越多事实证明:中国才是网络攻击的极大受害者。长期以来,国人对美国攻击中国网络虽有一定认识,但从未意识到情况如此严重!更无法容忍的是,美国一面对中国进行大规模网络入侵,盗取政治、经济、技术、军事情报,另一面却在国际上频频拿“中国黑客”说事,在缺乏实证的前提下,造谣中伤中国政府和军队,抹黑中国形象。

  强大的技术优势为美国的网络攻击提供了后台。其自恃对计算机的核心硬件、操作系统、互联网技术标准和协议的开发制定等核心知识产权握有控制权,熟知软件漏洞,对他国发动网络入侵和情报盗窃有恃无恐——似乎别国也很难抓住实证。

  人权和自由的“道德居高临下感”为美国提供了外衣。美国口口声声要当21世纪世界的领导者,在人权等方面指责他国,但行动上却不思率先垂范,维护互联网的国际安全,其情报机构甚至置本国宪法和基本国际法于不顾,不但对他国发动网络攻击,而且对本国公民的电话和电子邮件也进行偷窥,对盟国公民的电话和电子邮件实施监控。

  从某种意义上讲,美国已经从“人权榜样”蜕变成个人隐私“窃听者”、国际互联网的集权“操控者”和对他国网络的疯狂“入侵者”。全世界都记住了爱德华·斯诺登,正是他的勇敢无畏,撕下了华盛顿道貌岸然的面具。

  正如美联社社长普鲁伊特警告美国人那样:“面对一个过于喜欢搞秘密行动的政府,我们必须保持警惕。”“棱镜门”也同样郑重警告国人和全世界:必须放弃幻想,保持长期警惕。

  (作者王新俊 为军事科学院军事战略研究员)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网络安全拒绝“双重标准”

  中国政府对于互联网的态度,始终是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

  互联网的问世,营造出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面具帝国”。经典的说法是,“在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而随着美国中央情报局前雇员爱德华·斯诺登近日的爆料,这句经典描述的另一层含义被表达得淋漓尽致——“在网上,不知道有多少条狗正盯着你”。

  斯诺登的举证,让包括“棱镜”项目在内的美国政府多个秘密情报监视项目曝光。目前已披露的信息表明,美国情报机构不仅监控美国公民的电子邮件、聊天记录、视频及照片等私人资料,而且通过海底光缆复制所有进出美国的网络信息,并长期入侵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网络,以获取“最好的、最可靠的情报”。

  尽管美国方面尚未就此向国际社会作出必要的解释,但发酵已久的信息安全问题,由此更突出地摆在了人们面前。

  作为人类新开辟的社会活动空间,互联网上的安全形势历来错综复杂。借助网络面具掩护,一方面,造谣、诽谤、诈骗、色情等非法活动大行其道;另一方面,非法窥视、控制、窃取、攻击等罪恶勾当暗流涌动。数据显示,网络犯罪每年给中国网民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2890亿元,而个人信息和隐私泄露造成的间接伤害,更是难以用金钱来衡量。现在,事实证明,作为互联网技术的发源地,美国等西方国家政府一直在进行跨国网络监控和信息窃取,这更是令本已严峻的网络安全形势雪上加霜。

  在互联网领域,中国是一个后来者。中国政府对于互联网的态度,始终是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无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还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都把保护公民言论自由、保护公众个人隐私和保护互联网健康发展作为指导原则。正是在这些法律法规的庇护之下,中国的网络发展高速推进,网络应用高度普及,网络技术突飞猛进,电子商务异军突起。

  中国的互联网管理,从不奢谈“绝对自由”,任何人的网络言行,必须约束于法律允许的框架之内。但在这种务实的原则之下,我们充分尊重公民的合法表达权利,高度重视个人信息的保护。在我们看来,那种一边高呼取消网络管制、力倡“信息自由流动”,一边暗中监听监看公民隐私;一边以受害者的姿态非难别国发起网络战,一边又组织跨国网络攻击的做法,不仅十分虚伪,而且居心叵测。

  大数据时代,网络信息安全是人类共同面临的挑战。在维护公共安全和保护公民隐私之间求取合理的平衡,对谁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这个问题上采取双重标准,只会陷入道义的困境,面对有口难言的尴尬。襟怀坦荡,彼此尊重,加强沟通,平等合作,才能共同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斯 壮)

    [人民网-人民日报]

中国莫做美互联网之网里最大的鱼

  斯诺登向厄瓜多尔提出政治避难申请,厄国也是维基解密创始人阿桑奇的避难提供方,后者至今仍在厄国驻英国大使馆中暂避,不敢迈出使馆一步。

  斯诺登从香港飞到莫斯科,随后“下落不明”,看上去的确像是“负案在逃”的通缉犯。而真正触犯了美国人和世界公众利益的是美国政府。美国的巨大力量颠倒了逻辑,扭转了舆论的关注方向,生生把一个揭露美国政府黑幕的年轻理想主义者逼成现在的落魄样子。如果斯诺登与之对抗的是任何其他国家政府,生路大概都会宽得多。

  美国政府至今没有向美国公众、也没向任何被它在互联网上侵害了的国家表达歉意,而是一步步向世界展示其控制事态的能力。美国政府拥有的显然是当今世界最难以挑战的权力,它可以制定、并且根据自己的利益随意修改“正义”的标准。

  如何处理斯诺登事件涉及国家间关系,各国政府不得不谨慎行事。但美国政府管不着世界舆论。不能把一场针对美国政府侵权的审判变成对一个小人物的围剿,舆论没有力量追究美国政府,但我们有朝它多吐几口唾沫的自由。美国政府必须在舆论中受到进一步的清算。

  美国政府正在互联网上滥用该国先进的技术能力,我们相信斯诺登揭露的只是冰山一角。今后很可能有新的斯诺登站出来,世界舆论应当声援他们,即使他们最终转向流亡,也决不让他们在精神上孤立。

  无论斯诺登还是阿桑奇,至少迄今都没有被美国政府送上法庭。这并非美国政府真的“抓不到”他们,而是世界舆论对他们的同情反过来对美国政府形成了压力,美国政府不敢把事情做绝。世界舆论需要把对反抗者的声援搞得更大,守住这条爆料者不被美国政府人身迫害的底线。

  美国政府至今嘴很硬,它的傲慢决非这个世界的福音。美国政府在互联网上的操控权太大了,完全不受制约,它不滥用自己的权力才是怪事。

  如今的世界一盘散沙,针对美国的互联网霸权各国形不成团结,互联网的表面自由也迷惑了一些国家的公众,这使得美国在互联网上建立自己的统治比在现实世界中更加容易。

  美国大互联网公司向世界各国的渗透比其实业公司的全球扩张更快更猛,而这些公司同美国国家利益的联系及配合都很紧密。全球互联网秩序事实上使用了美国国家利益的“源代码”,斯诺登向世界敲响了警钟,我们不能强行堵上自己的耳朵。

  这决非我们小题大做。因为互联网正与现实世界全面融合,而大多数人甚至大多数国家的政府对互联网空间的认识仍很粗浅。美国不仅如入无人之境般在互联网上“跑马圈地”,它还在做一些我们不知道或者一时搞不懂的事情,我们的未来正在受到特殊的威胁。

  世界需要把这一切搞明白。我们不仅要让美国做出解释,还要打破美国在互联网上的诸多垄断,成为与美国围绕互联网事务的平等对话者,共同制定互联网的规则和秩序。

  斯诺登事件未经充分发酵就被美国政府“压下去了”,但中国的反思和警醒必须比普通国家高出一层。否则我们就有可能成为美国“互联网之网”里最大的那一条鱼。

       [新华网-环球时报]

斯诺登事件 依法办事经得起检验

  中国香港特区做法符合相关法律,完全站得住脚,也经得起检验。中国中央政府一贯尊重香港特区政府依法办事。

  “棱镜门”从一开始就是美国自己家里的事,美国需要对此进行深刻反思。鉴于曝光的信息引发国际社会和各国民众的关切和要求,美国有义务就美国政府有关机构进行网络攻击等情况,实事求是地做出必要解释。

  人们注意到,美国一些政客和媒体围绕“棱镜门”发出的声音着实刺耳,其中不仅缺少起码的自省意识,甚至有对他国颐指气使的无端指责。一切以是否对美国有利为标准,是典型的“美国例外论”。据此行事,有悖时代潮流,只会让世界越来越乱。

  依法办事经得起检验。

  就斯诺登事件,中国香港特区政府23日发表声明,证实斯诺登已离开香港。中国香港特区政府做法符合相关法律,完全站得住脚,也经得起检验。香港是一个法治社会,根据《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和“一国两制”原则,中国中央政府一贯尊重香港特区政府依法办事。

  网络空间的和平与安全需要国际社会共同维护。各国均应坦荡行事,不能说一套做一套,更不能采取贼喊捉贼的虚伪做法。“棱镜门”再一次表明,改变网络空间的无序状态,防止网络军备竞赛和网络战,促进网络和平与安全,符合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制定相关国际规则是当务之急。对此,坚决反对并横加阻拦,是不明智、不负责任之举。

  中国是网络攻击的受害者,中国严重关切有关对中国进行网络攻击等情况。中国反对一切形式的网络攻击,愿本着相互尊重的精神,与国际社会积极加强对话与合作,共同维护网络空间的和平与安全。(钟 声)

    《 人民日报 》( 2013年06月24日 03 版)

    [人民网-人民日报]

学者:斯诺登离港前往第三地 对北京和香港都有利

  大公网综合港台媒体报道:斯诺登“及时”离开香港,不少评论担心会影响中美关系,又或招致美国对港报复。有香港政治分析家指出,香港当局在处理美国国安局(NSA)承包公司的前雇员斯诺登逃港一事上,手法稳妥,总体是可以的。这结局对香港、北京都算理想;就是对美国政府,也不见得太坏。

  港府摆脱“三难”

  假如斯诺登继续在香港,特区会如何处理?根据《港美引渡协议》,美国的拘捕、引渡要求先要经外交渠道传到特首,但特首并非必须配合美国:假如他判断“关乎该有关的人的移交令,并不能根据本条例的条文合法地作出或事实上不会作出”,就可拒绝。就是发出了临时拘捕令,也可以根据同样理由,予以取消。我们不妨再回顾一个案例:2007至08年,华府要求港府引渡一名伊朗人,最初港府也发出临时拘捕令,但在听证前夕,却取消拘捕令,将其释放离港,原因相信是从北京收到信息,明白涉及国防外交。

  近日《环球时报》不时发表社论,“提醒”特区政府“不要与民意为敌”。假如斯诺登在港被捕,虽然不代表引渡成功,但不少民族主义者还是会演绎为配合美国,或接受了“间谍罪”说法、不以政治疑犯视之,或认为特首没有在第一道关卡拒绝,还是有了表态。假如不拘捕斯诺登,又难免要有解释:明言案件涉及政治,美方会视为挑衅;说涉及国防外交,北京目前没有正式表态,则会引起关于一国两制的质疑。斯诺登以自由身离港,香港政府却能避开三难局面,对内外交困的现届政府,自然是最好的结局。

  美国不可能轻言“报复”

  香港中文大学社会科学院副教授沈旭晖和台湾中央社记者张谦都认为,说华府不应对这结局太抗拒,因为类似要求就是落在美国的铁杆盟友,也不可能迅速就范。本栏曾谈及那些美国要求引渡伊朗疑犯的案例,失败次数颇多,包括在英国;面对香港上回的拒绝,美国亦不敢发难。从另一角度看,特区政府也没有正式将本案定性为政治案、没有正面否定美国的“间谍罪”指控,这也会被演绎为北京的态度。对华府而言,这是可利用的外交空间。

  至于有担心美国会取消拟给予特区护照免签证的安排,作为报复,基本上,这是另一个课题。年前笔者曾邀请美国领事馆职员座谈,当时他斩钉截铁说绝无其事,原因是没有诱因。那现在的诱因又是什么?持特区护照申请美国签证并不麻烦,通常批核年期都是10年。但近年不少内地新移民先持有香港、台湾或新加坡护照,再四处投资,美国是否对这些国家、地方免签,却是这些资金流动的考虑重点。斯诺登若对此带来长期影响,反而奇怪了。

    [新浪网-大公报]

 

 

 

相关链接

中国没有像美国支持达赖一样保护斯诺登 斯诺登会引发人权官司吗?

斯诺登称美国曾入侵中国电讯公司及清华主干网 已自行循合法途径离港

斯诺登成“烫手的山芋”?冰岛收到非正式庇护请求 中国要求美解释

斯诺登:没把美国机密卖给中国 再爆猛料:G20峰会成“监听大会”

美国曾派特工混入成飞集团窃取歼20机密情报 “棱镜门”深度发酵

外媒诬称斯诺登事件是中国导演 中方反对任何形式网络攻击

“棱镜”揭秘者称美监控中国内地和香港 外交部回应 中情局副局长辞职

自称向报章揭发是受良知驱使 爆美网络监视者是CIA前职员

 

 

 

   

 

 

 

诚信为本

经商做人

 

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anbaoelee@sina.com

 


 

电催化裂解快速污水处理

快速污水处理系统,可以有效地氧化分解污水中生物菌群难以氧化的含苯类有机物、氰化物、氨氮化合物等各种严禁直排江河的具有高度污染性的物质。适宜于处理化肥、农药、制药、印染、制革、化学合成、电镀、石化、焦化、微电子等各个行业排放的各种污水。

Tel:010-62063238

anbaoelee@sina.com

 


 

消毒氧化设备

自来水、循环水消毒系统改造,通过安装次氯酸钠发生器设备可以取消不安全的液氯消毒方式,更能保障饮用水有利人体健康。

Tel:010-62063238

anbaoelee@sina.com

 


 

 

 

公司简介 | 公司服务 | 公司诚聘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sciencehuman.com,All rights reserved.

科学人网站工作部暨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联合主办

  http://www.sciencehuman.com  京ICP备05003557   科学人 网 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