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公正平台   创造宽容环境 WELCOME TO 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树育健康心态   共谋高尚事业
科学热点
科学新论
专家论坛
科学观察
科学讨论
科学杂谈
科学轶趣
科学成果
科学论文

 

化泡沫货币“四万亿” 发展实体经济保民生


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13-06-26

 

货币新政:告别“四万亿”

  银行“钱荒”并非首次发生,2011年,随着当时货币、信贷政策的逐步趋紧,“钱荒”成为焦点话题。股市无钱,银行缺钱,楼市的资金也不宽裕。处处“钱荒”之下,“钱流”去了哪里?2011年6月21日,新京报“钱荒”调查对当时的“钱荒”做了深入报道,并通过采访专家对“钱荒”做出解释:“资金面仅仅是结构性紧张”。

  解决“资金空转”,“盘活存量”金融新政剑指虚拟经济泡沫,将“钱”引入实体经济

  近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提出要“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用好增量、盘活存量,更有力地支持经济转型升级。”这是一个多月以来,李克强总理第三次提及存量资金问题。

  这也显示了我国货币政策新思路,即不再依靠“水涨船高”的效应,通过大量信贷投放拉动经济增长,而是提高资金利用效率,使其更多投向实体经济和中小企业。挤掉虚拟经济的泡沫,让经济增长更扎实、更实在。

  “四万亿”,这个曾经在金融危机期间让中国经济一枝独秀的刺激策略,已经不能解决当下中国经济存在的结构性问题。

  “关闸”引发断粮

  央行不愿“放水”救市,是因为这轮“钱荒”并不是银行真的没钱了,而是因为目前大量资金在银行体系空转。

  这个6月,银行业遭到了史无前例的“断粮”危机。6月20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Shibor隔夜拆借利率大涨578.4个基点,收于13.444%,创下历史新高;其盘中更是一度触及30%的罕见高位。

  有交易员感叹,“咱也算是见证历史的人了”。

  面对这一轮银行资金面紧张的局面,不少人都期待着央行“放水”救市。但是央行始终未采取任何主动向市场注入流动性的操作,不仅未下调存准,还继续发行央票收回流动性,打压了银行习惯性“伸手要钱”的预期。

  分析认为,央行迟迟不愿放水救市,是因为这轮“钱荒”并不是银行真的没钱了,而是因为目前大量资金在银行体系空转,没真正用到“刀刃”上。

  事实上,目前社会融资总额持续攀升,M2以高出既定目标的速度大幅增长。到今年一季度,M2与GDP的比值已近200%,但实体经济并未因此而有所提振。以工业增加值、PPI、PMI为代表的宏观经济指标改善有限,企业运行疲软,产生过剩问题凸显,显示当前货币投放与实体经济增长严重脱节。

  另一方面,由于银行信贷、信托产品、民间信贷等存在较大套利空间,一些企业将获得的融资用于放贷、投资金融产品而非再生产,加上银行“借短贷长”、期限错配日益严重,使系统性金融风险隐患不断累积。如果再注入流动性,只能使情况更严重。

  “四万亿”时效已过

  在天量信贷资本的拉动下,我国率先走出经济危机阴霾,但在经济快速恢复的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后遗症”。

  2008年末,正值全球金融危机最严重之时,我国经济也遭到冲击,2008年第四季度GDP同比增幅大幅回落至6.8%,导致全年经济增长回落至2002年以来的最低点。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防止国内经济增速持续回落,我国政府提出了“保增长”,全面实施了一系列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经济刺激计划,包括“四万亿”投资拉动内需计划,地方政府随后也推出了18万亿的投资方案。

  在天量信贷资本的拉动下,我国率先走出经济危机阴霾,经济迅速复苏,当年实现了全年GDP增速9.2%。央行行长周小川在今年两会期间表示:“当时我国在抵御国际金融危机中成绩突出,经济在全球率先复苏,许多国家对此很羡慕。”

  但在经济快速恢复的同时,也出现了“后遗症”。

  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经济学家成思危曾指出,“四万亿”计划在当时来看确实是有必要的,但这样大量投资的刺激也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包括产能过剩、企业库存增加,库存积压;投资效益的降低,以及环境问题的增加。

  而这些问题,正是目前我国实体经济疲软的症结所在。

  新政“攻坚”结构性问题

  经济学家认为,新一届政府的施政重点,已经从经济增速的调控转向环境、金融风险、生产和食品安全以及改革等结构性问题。

  和金融危机时“四万亿”的思路不同,新一届政府的货币政策侧重点,放在了如何把这些蓄在虚拟经济池子里的钱引进实体经济,提高存量资金的使用效率上。

  本月以来,高层已经多次表态“用好增量、盘活存量”。在6月19日,李克强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确定了七个方面的具体政策措施,其中强调按照有保有压、有扶有控的原则,加大对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等的信贷支持,而对于产能过剩行业,要求严控新增信贷投放。会议还强调了加大对“三农”和小微企业的信贷倾斜。

  这一做法改变了以往“稳增长”的措施中常用的加快项目审批、加快信贷投放的方式。银河证券认为,上述措施是针对当前广泛存在的金融脱媒而提出的针对性指导意见,游走于金融领域与实体经济脱节的各类资金关系将得到治理。虽然这在短期内可能推高拆解利率,但长期有利于市场资金价格关系的理顺。

  高盛高华中国宏观经济学家宋宇则认为,新一届政府的施政关注的重心已从经济增速的调控转向环境、金融风险、生产和食品安全以及改革等结构性问题。虽然短期内使得经济增长面临下行压力,但新政的有利影响在于这些改革举措应该会降低系统性风险并可能提高潜在经济增速。

  银行需自查自控

  政府“纠偏”的举措伴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深入推进,也对银行目前的盈利模式和风险管控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

  怎样才能实现中央希望达到的效果?中央财经大学教授郭田勇表示,在总量上已没有理由和条件继续放松货币政策,必须对货币增长进行控制。而对于目前大量投放到产能过剩行业及房地产等投机领域的信贷,必须进行压缩和控制。

  他还称,从更深层次来讲,还要进一步推行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让政府“去公司化”。“目前资金低配现象严重,大量银行信贷被一些高消耗、低效率的政府项目、房地产项目占用。”郭田勇说,“应该规范政府财政性投资支出,让这些项目从资金需求中退出,让位给更需要资金支持的新兴产业、中小企业等,实现从经济建设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转变。”

  同时,政府“纠偏”的举措伴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深入推进,对银行目前的盈利模式和风险管控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经历了连续多日的钱荒之后,银行已经开始反省自身的资金结构和现金流管理。

  某股份制商业银行6月21日下发通知,要求各分行7月5日前尽量避免大额走款,即日起走款达到或超过3000万元,必须经报批到分管行长层面方可放款。与此同时,该行也开始清理月内到期资产业务,确保不出现同业违约情况。全面暂停所有同业资产业务、部分套利业务。

  “经此一役,各家银行都会有所收敛。特别是到月末、季末,这样的资金需求旺季,更要提前准备好资金了。”银行人士称。

  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认为,在货币政策强调“用好增量、盘活存量”的大方向下,接下来值得关注的是最近银行间市场利率的飙升是否会导致借贷利率水平的提高。此外,强化风险管理是否会导致非银行融资的大幅下滑和金融体系的去杠杆化,以及如何保证加强金融体系风险管理的前提下确保资金会流向政府希望扶持的重点部门和行业,是下一步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

  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院长谭雅玲表示,银行首先需找准自身定位,将其服务型机构与上市公司角色进行平衡,不能光以逐利为目的配置资金,将大量资金投入表外理财、同业业务等高回报而忽略实体经济需求;而政府则要监督银行,使其业务合规,对超出适当规模的部分业务进行适度干预,“不能让银行享有特殊地位”。

  新京报记者 沈玮青

    [新京报]

金融市场自身也需要进行结构调整

    新华网北京6月26日电(记者 邱小敏)6月19日举行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金融和实体经济密不可分。在当前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但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的情况下,要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用好增量、盘活存量,更有力地支持经济转型升级,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然而近期银行间货币市场利率的波动,近年来日益引发关注的金融空转,以及地方融资平台、影子银行、企业杠杆率偏高等潜在的金融风险表明,金融市场本身也迫切需要进行结构调整,适应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需求。

    6月25日,央行网站发文表示,“已向一些符合宏观审慎要求的金融机构提供了流动性支持,一些自身流动性充足的银行也开始发挥稳定器作用向市场融出资金,货币市场利率已回稳。”央行在文中再度要求商业银行要继续加强流动性和资产负债管理。而仅仅一天前,央行专门下发《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事宜的函》,函件要求各金融机构要继续强化流动性管理,促进货币环境稳定。

    如此频繁强调银行应加强流动性管理的背后,体现的是近年来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快速扩张,为了利润放大杠杆,从而产生的短期负债与长期资产的错配矛盾已日益凸显。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认为,管制的利率体系与市场化的金融市场并存,金融抑制引发资金价格的双轨制必然导致资源的错配,由此带来的种种问题,必须通过进一步市场化来改进。

    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强调,在金融资源配置结构不合理的情况下,必须降低金融业的准入门槛,建立更多的中小金融机构,积极吸引民间资本参与金融机构的改造重组,提高金融业的竞争程度,为不同规模的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今年前5个月我国社会融资规模达9.11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3.12万亿元,广义货币M2存量达104万亿元;然而另一方面,我国实体经济仍面临诸多困难与挑战,首当其冲的就是金融服务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巨量的资金在金融机构间空转,并没有进入实体经济。

    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透露,“5月直接融资规模1.19万亿元,超过间接融资规模,这说明影子银行业务的发展速度超常。”制造业产能过剩,拿到贷款的企业,不是把钱投入实体经济,而是买入银行理财产品、委托银行放贷,赚取利差。大量资金因此空转,利率水平居高不下。银行间流动性紧张,李迅雷认为,未来金融改革力度将加大,需要去杠杆、挤水分。

    决策层此刻所传递的“盘活存量”,核心用意正在于依靠市场机制,激发市场主体创造活力,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呼唤的是一个更加高效、市场化、富有弹性的金融体系来支持实体经济。

    具体而言,央行在5月24日发布《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3)》的已给出规划:今年将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大力发展直接融资,鼓励金融创新,努力构建品种齐全、运行高效、功能完备、规模相当、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金融市场体系。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表示,经济转型要求银行先行,我国银行传统而简单的经营模式和盈利模式必将作出重大调整与转型,我国银行必须逐步摒弃存款挂帅、贷款挂帅的经营理念,提高银行资产质量,扩大金融增值服务,这应该是我国银行业发展的大趋势、大变革。

     [新华网]

央行有关部门负责人回应货币市场六大热点问题

  新华网北京6月25日电(记者张旭东、王宇)受多重因素影响,近期我国银行间市场利率水平出现大幅上扬现象,社会各界对货币市场运行情况高度关注。

  当前市场流动性怎样?中国人民银行将如何调控市场流动性?针对市场关心的问题,新华社记者25日采访了央行有关部门负责人。

  流动性总量并不短缺

  这位负责人称,当前,我国经济金融运行总体平稳,物价形势基本稳定。前5个月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总量增长较快。5月末,金融机构备付率为1.7%,截至6月21日,全部金融机构备付金约为1.5万亿元。

  他说,通常情况下,全部金融机构备付金保持在六、七千亿元左右即可满足正常的支付清算需求,若保持在1万亿元左右则比较充足,所以总体看,当前流动性总量并不短缺。

  央行已提供流动性支持

  这位负责人表示,为保持货币市场平稳运行,近日央行已向一些符合宏观审慎要求的金融机构提供了流动性支持,一些自身流动性充足的银行也开始发挥稳定器作用向市场融出资金,货币市场利率已回稳。随着时点性和情绪性因素的消除,预计利率波动和流动性紧张状况将逐步缓解。

  下一阶段,央行将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把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住、发挥好。同时,也要根据市场流动性的实际状况,积极运用公开市场操作、再贷款、再贴现及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LO)、常备借贷便利(SLF)等创新工具组合,适时调节银行体系流动性,平抑短期异常波动,稳定市场预期,保持货币市场稳定,为金融市场平稳运行和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创造良好货币条件。

  央行表示,大型银行要进一步发挥好市场稳定器作用。重大突发性问题要及时报告央行。对于贷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宏观审慎要求、有利于支持实体经济、总量和进度比较稳健的金融机构,若资金安排出现暂时性头寸缺口,央行将提供流动性支持;对流动性管理出现问题的机构,也将视情况采取相应措施,维持货币市场的整体稳定。

  五大原因导致近期市场波动

  这位负责人介绍,有五个方面的主要因素影响了近期市场流动性。

  原因之一:贷款增长较快。由于6月商业银行面临半年末考核和信息披露,“冲时点”较为明显,最近贷款增长较快,且贷款结构中票据增加较多,对自身流动性产生压力。

  原因之二:企业所得税集中清缴。5月底和上周是重要的税收清缴期,财政存款增加也导致银行体系流动性减少。

  原因之三:端午节假期现金需求。由于端午节假日之前现金需求增加,银行体系流动性会受到一定影响。

  原因之四:外汇市场变化。国家外汇管理局近期出台了《关于加强外汇资金流入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外汇贷款较多的商业银行需要购汇,占用了人民币流动性;同时,银行购汇较多增加了外汇市场需求,外汇市场的供需相对平衡,也减少了央行购汇注入流动性的因素。

  原因之五:补缴法定准备金。按照规定,每月5日是一个新的考核时点,金融机构须根据上月末的一般存款余额缴足准备金。由于今年5月末金融机构存款大幅冲高,5月31日一般存款较5月20日增加约1.4万亿元,使得金融机构因补缴法定准备金又冻结了一部分流动性。6月以来金融机构信贷增加比较多,比较急,预期6月末存款“冲时点”现象还会出现,这势必进一步加大机构补缴准备金的资金压力。

  “多种因素的叠加影响,造成了近期货币市场利率出现上升和波动。”这位负责人说。

  市场传言商业银行违约系谣言

  除了上述叠加因素外,这位负责人也直言,近期市场也存在一些非理性因素,一些市场谣言也加剧了市场恐慌。

  据了解,上周伴随货币市场利率的攀升,市场谣言四起,如某银行与某银行之间出现同业存款违约、某国有银行违约等虚假传言,这也不排除与近期一些境外对冲基金做空中国的市场操作行为有关。

  由于近期商业银行对流动性管理未能高度重视,对流动性状况的预估不足,流动性管理措施不到位,加剧了流动性和利率的波动幅度。部分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的压力加大。总的看,这是暂时现象,一些时点性因素会逐步消除,银行体系流动性总体是适度的,金融机构也没有出现支付问题。

  适中流动性有助于实现经济平稳可持续增长

  这位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在银行体系流动性风险总体可控的情况下,央行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适中的流动性水平,这有助于抑制今年以来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总量扩张较快的势头,为实现经济平稳可持续增长提供稳定的货币环境。

    商业银行要做好三项工作

  央行强调,商业银行要继续加强流动性和资产负债管理。主要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是要加强对流动性影响因素的研判,正确估计流动性形势,沉着冷静应对流动性波动,避免非理性行为,保持日常流动性合理水平。

  二是要统筹兼顾流动性与盈利性等经营目标,按宏观审慎要求,合理安排资产负债总量和期限结构,合理把握一般贷款、票据融资等的配置结构和投放进度,谨慎控制信贷等资产扩张偏快可能导致的流动性风险,加强同业业务期限错配风险防范。同时,要按照“用好增量、盘活存量”的要求,在保持信贷平稳适度增长的同时,调整优化信贷结构。

  三是要进一步规范市场交易行为,严肃交易纪律,维护良好市场秩序。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Shibor)报价行要严格按照报价准则理性报价,并切实履行报价成交义务。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和货币市场成员要自觉维护市场交易秩序,真实报价和交易,严禁虚假报价误导市场。对发生此类问题的机构将予以严肃处理。

    [新华网]

央行:已向部分金融机构提供流动性支持

  新浪财经注:央行今日在其网站上发布公告称,为保持货币市场平稳运行,近日央行已向一些符合宏观审慎要求的金融机构提供了流动性支持,一些自身流动性充足的银行也开始发挥稳定器作用向市场融出资金,货币市场利率已回稳。

   以下为全文:

  合理调节流动性 维护货币市场稳定

  当前,我国经济金融运行总体平稳,物价形势基本稳定。前5个月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总量增长较快。5月末,金融机构备付率为1.7%,截至6月21日,全部金融机构备付金约为1.5万亿元。通常情况下,全部金融机构备付金保持在六、七千亿元左右即可满足正常的支付清算需求,若保持在1万亿元左右则比较充足,所以总体看,当前流动性总量并不短缺。

  受贷款增长较快、企业所得税集中清缴、端午节假期现金需求、外汇市场变化、补缴法定准备金等多种因素叠加影响,近期货币市场利率仍出现上升和波动。

  为保持货币市场平稳运行,近日央行已向一些符合宏观审慎要求的金融机构提供了流动性支持,一些自身流动性充足的银行也开始发挥稳定器作用向市场融出资金,货币市场利率已回稳。6月25日,隔夜质押式回购利率已回落至5.83%,比6月20日回落592个基点。随着时点性和情绪性因素的消除,预计利率波动和流动性紧张状况将逐步缓解。

  下一阶段,人民银行将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第13次常务会议精神,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把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住、发挥好。同时,也要根据市场流动性的实际状况,积极运用公开市场操作、再贷款、再贴现及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LO)、常备借贷便利(SLF)等创新工具组合,适时调节银行体系流动性,平抑短期异常波动,稳定市场预期,保持货币市场稳定,为金融市场平稳运行和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创造良好货币条件。

  商业银行要继续加强流动性和资产负债管理。一是要加强对流动性影响因素的研判,正确估计流动性形势,沉着冷静应对流动性波动,避免非理性行为,保持日常流动性合理水平。大型银行要进一步发挥好市场稳定器作用。重大突发性问题要及时报告央行。对于贷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宏观审慎要求、有利于支持实体经济、总量和进度比较稳健的金融机构,若资金安排出现暂时性头寸缺口,央行将提供流动性支持;对流动性管理出现问题的机构,也将视情况采取相应措施,维持货币市场的整体稳定。二是要统筹兼顾流动性与盈利性等经营目标,按宏观审慎要求,合理安排资产负债总量和期限结构,合理把握一般贷款、票据融资等的配置结构和投放进度,谨慎控制信贷等资产扩张偏快可能导致的流动性风险,加强同业业务期限错配风险防范。同时,要按照“用好增量、盘活存量”的要求,在保持信贷平稳适度增长的同时,调整优化信贷结构,加大对小微企业、“三农”、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消费升级以及企业“走出去”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从严控制产能严重过剩行业贷款,但不搞“一刀切”。三是要进一步规范市场交易行为,严肃交易纪律,维护良好市场秩序。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Shibor)报价行要严格按照报价准则理性报价,并切实履行报价成交义务。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和货币市场成员要自觉维护市场交易秩序,真实报价和交易,严禁虚假报价误导市场。对发生此类问题的机构将予以严肃处理。(完)

    [新浪网-央行]

拆借利率回落 资金紧张缓解 银行误导市场

  市场恐慌情绪渐稳,隔夜拆借利率下跌200基点;部分企业推迟发债避免高利率

  新京报讯 (记者苏曼丽)资金利率这几日上演惊心动魄“过山车”效应。24日,银行间市场的恐慌渐渐有稳定趋势,银行间拆借市场继续大幅下跌,其中隔夜拆借利率下跌200.30基点至6.4890%。这是资金利率连续第二个交易日下跌幅度超过200个基点。但交易员反映,目前资金紧张警报尚未完全解除,昨日隔夜利率盘中还触及15%的高点。

  与此同时,受资金面持续紧张影响,不少企业决定推迟发债避免高利率。

  大笔资金进场

  “刚开盘就有350亿元的大笔资金成交,而且成交价格较低,隔夜拆借利率为6.1%左右,这拉低了全天的加权平均价格。”一股份制银行交易员表示。

  昨天,银行间拆借市场延续21日的回落行情。其中1个月期品种跌幅最大,下跌234.3个基点回落至7.355%,其余期限的拆借利率均有不同幅度的下跌。隔夜拆借利率在21日和24日两个交易日中累计回落695个基点。

  上述交易员称,这么大笔资金应该是大行在拆出的,小行没这个实力。现在是大行有资金,但小行日子还是很难过,仍然是找钱过日子。

  数据显示,24日,隔夜拆借利率盘中成交价格最高也达到了15%,这一价格仅在20日银行间市场地震当日出现过。不过这仅仅是个例,仅有一两笔在这个价位上成交。

  “不过现在的市场情绪没那么紧张了,要借钱还是能借到的。”交易员称。

  国泰君安高级经济学家林采宜认为,6月份是商业银行考核二季度贷存款规模的时点,短期存款冲规模导致市场资金更加紧缺,资金成本上升在所难免;加上6月底7月初又恰好是准备金缴款和财政缴款的时点,流动性上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剧市场的资金紧缺,“钱荒”至少要延续至7月初。

  企业取消债券发行计划

  资金面持续紧张已经殃及债市一级市场,多家发债主体无奈下改变发行计划。24日,国开行公告称,原本定于今日发行的金融债“因故取消”,后续发行计划另行公告。

  按照原计划,国开行将在25日发行3年期、5年期、7年期、10年期金融债,发行总规模为不超过200亿元。不仅如此,仅21日当天,就有2只短融、8只中票变更或推迟发行日期。

  对此,交易员表示,近期货币市场“钱荒”导致资金成本高企,尤其对短端债券的发行成本冲击较大,为避免发行利率过高、市场认购不足的情况发生,企业无奈之下往往选择推迟债券发行。

  事实上,除了有众多的发债主体推迟、延期发债的局面外,6月以来,已陆续出现6个月期农发行金融债未招满、进出口行新债中标利率偏高、9个月期贴现国债流标等事件,资金面持续紧张已成为影响债市的最大因素。

  ■ 声音

  央行人士批评银行误导市场

  据财新报道,央行相关部门负责人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银行体系流动性的时点和季节性波动是一种常态,这次上述多个影响流动性的因素也都在金融机构的预期之中,但由于商业银行对流动性管理未能高度重视,对流动性状况的预估不足,流动性管理措施不到位,加剧了流动性和利率的波动幅度。

  央行人士称,6月20日盘中出现的高利率,存在个别金融机构的“对敲”行为,还有金融机构在交易系统显示成交之后就撤单,并没有按照显示的高利率进行真正的资金划拨,但这些行为误导了市场,加剧市场的紧张情绪,对这种行为市场监管部门要严厉打击。部分商业银行长期依赖同业资金来源,且期限错配,也导致流动性管理压力加大。总体看,这是暂时现象,一些时点性因素会逐步消除,银行体系流动性总体是适度的,金融机构也没有出现支付问题。

  只要商业银行的贷款是支持实体经济、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贷款投放符合宏观审慎要求,规模和进度比较稳健,如果由于资金调度问题带来暂时的支付清算缺口,央行将提供流动性支持。

     [新京报]

 

 

相关评论

“钱荒”莫慌,哪有不“痛”的改革

  近日,“钱荒”来袭,银行间市场流动性紧张,股市更是遭遇重挫。为此,一些人呼吁货币政策继续放松,并出台积极的股市政策“托市”,他们不愿承受局部风险释放所带来的“痛楚”。过惯了好日子,现在一“钱荒”,很多人自然希冀央行和从前一样,以货币扩张继续维持曾经的“好日子”。

  但是,这一次货币政策没有妥协,哪怕是前日股市急跌5.3%,央行当天仍“强硬”表态:“银行体系流动性总体处于合理水平”。虽然为保持市场平稳运行,昨日央行表示,已向一些符合“宏观审慎”要求的金融机构,提供了流动性支持,但这与“降息降准”的货币放松,路径迥然不同。

  正如李克强总理所言,“简政放权,把错装在政府身上的手砍掉”。之前货币政策频繁运用,意味着政府对市场干预过多,现在央行不妥协,正是在践行“把错装在政府身上的手砍掉”。既然是要把“错装之手”砍掉,交给市场,自然就难免阵痛。只有这一次忍住痛扛住了,接下来的一系列牵涉金融系统的改革,才具备大刀阔斧推进的基础。

  今日“钱荒”之阵痛恰恰说明,过去几年,中国银行业的日子太“滋润”了。银行业的总资产,翻了一番以上,各项财务指标十分亮丽。而实体经济的资本回报率却一直下滑,中小企业十分困难,今年更是最难就业季。当百业艰难,唯独银行业欣欣向荣的时候,再也不可继续以放松货币,来维持少数人的好日子。

  今年以来,不管是持续推进的简政放权改革,还是即将开启的金融改革,都意味着利益结构的重新调整。只要涉及调整利益,自然会有人疼痛,浑身不舒服。

  实际上,中国经济已经进入到了痛苦的存量改革阶段,这和改革初期增量改革带来的“皆大欢喜”完全不同。在存量改革阶段,意味着各种利益的艰难博弈,而且既得利益群体还会阻挠改革的推进。李克强总理说,“改革中触动利益比触及灵魂还难,但别无选择。”以此观之,中国经济改革,在“触动利益”的时候,必然会让一部人感觉到十分疼痛。但这又是不得不做的事情,舍此,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就面临诸多风险。

  银行业感受到了疼痛,这是金融业与实体经济重新利益调整的开始。“盘活货币存量”,说到底也是存量改革的内容组成部分。可以说,金融领域的存量改革,肯定会很疼,但这一领域改革的成败,却直接关乎其他诸多领域的改革效果。就此而言,金融领域的改革突破,纵使再“痛”也得阔步推进。这个世界,没有不“痛”就可以轻松跨越的改革,要打破固有利益格局,只能“甩开膀子”动真格,触动既得利益,“别无选择”。

  □新京报评论员 倪金节

    [新京报]

对“钱荒”不宜过度解读

  最近媒体上最热的话题莫过于“钱荒”,忽然间货币发行过多可能导致通胀就变成了资金短缺可能导致通缩,而且很可能会出现金融危机。很多读者第一次知道了一个词“上海银行间拆借利率(shibor)”,这个中国银行间互相借钱的利息代表着整个国内资金市场的供求状况。这次银行间拆借利率突然上冲到异乎寻常的高点,震惊了整个世界,媒体惊呼央行“亲妈”变“后妈”。接着就出现了很多种解释。

  一种是“饿死影子银行”论,即中国央行主动制造一次“可控金融危机”,试图消灭“影子银行”。

  不过仔细一分析,这种说法很有问题。一个企业遇到资金困难,首先是要停掉不怎么赚钱的业务,而保留赚钱多的业务。商业银行也是企业,也是要追逐利润的,它们如果资金短缺,做出的反应也是一样的。现在实体经济不景气,缩减利润较薄的实体经济贷款业务可能会成为银行“断尾求生”的首选。因此,央行如果企图搞“饥饿疗法”的话,很可能影子银行没“饿死”,实体经济先“饿死”了。这种说法显然不合理。

  再说通过紧缩银根来逼迫商业银行就范,也不靠谱。管理层完全可以通过行政手段来清理表外业务,没有必要采取这种“杀敌一百自损一千”的做法。

  第二种是热钱流出论。这种说法认为利率突然飙升是因为热钱大量流出,导致货币供应不足。自去年热钱流出论就比较流行,只是到了去年年底热钱流入中国的迹象非常明显,就转为流入说。到了今年5月,随着美联储停止增发美元的倾向越来越明显,印度巴西等新兴市场资金流出明显,国内热钱流出论又盛行起来。不过诡异的是,人民币指数在6月17日之后居然是上涨的,这说明当时有外汇大笔流入。因此这种热钱流出论似乎跟市场情况对应不上。

  第三种是制造可控金融危机促进改革论。这种论调认为中国有意制造一场“可控”的金融危机来淘汰差的银行和企业,倒逼产业升级,以推动经济改革。

  这种说法有点太一厢情愿,世界上有“可控”金融危机吗?怎么能保证好的银行和企业不受拖累呢?即使是一家中小型银行倒闭,也会引起巨大的连锁反应,拖累很多实体经济企业和金融机构。至于产业升级,现在已经是世界经济危机的第5个年头了,产业一直都在洗牌升级,还用得着这样倒逼吗?况且经济改革的方向基本上是市场化,很多人认为是要增强民企,但如果来场金融危机,还是民企死得快。因此这种说法也很不靠谱。

  第四种是扎破房地产泡沫论。根据这种说法,政府是想通过收紧银根,让开发商缺血,迫使其抛售房产,使房价下跌。不过政府打压房地产也不是一天两天了,现在银行贷给开发商的钱很少,主要是影子银行和外资借钱给他们。再说现在政府的主要任务是稳增长,希望房地产市场泡沫慢慢消失,这种拉着整个经济跟房地产市场同归于尽的方法明显不合常理。

  剩下还有政府打击贸易套利、银行期限错配等说法。政府打击贸易套利是四五月份的事,当时虽然出现资金外流,但shibor并没有受多大影响,还是保持4%以下。银行期限错配论认为,有些银行流动性管理出问题,热衷期限套利,造成了短期借来的钱,投入长期资产中,出现严重的期限错配,被投入到长期资产中,而因为货币乘数效应,长期资产又没有足够对应货币存放在各大银行,因此就导致了资金异常短缺。这种说法有道理,但并没有解释为什么央行不但要给各大银行“断奶”,还要每天发20亿的央票回笼资金来“抽血”。

  目前关于银行间拆息异常拔高的解释,大部分说法都基于这样一个假设前提:政府支持央行故意要整商业银行。但好像这些观点基本上都不能自圆其说。那么我们换一个思路,6月20日“事件”会不会只是一次正常的市场现象,不过是央行没有干预而已?以前每次资金短缺的时候,央行都出面干预,而这次没有动作。“亲妈”并没有变“后妈”,只是看到孩子摔倒没去扶,希望他自己爬起来而已。

  □赵亚赟(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部负责人)

    [新京报]

银行业风险难解的两大核心内因

  在近期银行业危机的发酵之下,6月24日,上证指数暴跌5.3%失守2000点,包括民生银行、深发展A等近200股跌停。

  当下我国银行业的危机,不仅已波及A股阶段性的走势,任其蔓延,其可能会形成更大的系统性风险,从而全面冲击我国经济的各个层面。

  尽管仍无确切数据证实我国银行业的风险系数,但可以明确的是,我国当下银行业的风险,远非其资产负债表上所显示的“风险可控”——6月20日,银行间同业隔夜利率拉升至13.44%,就连1周利率也高达11%,均创下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自2007年成立以来的新高。

  面对如此惊人的同业拆借利率,仅以外资回撤、临近季末考核,以及预判失误陡增信贷等予以解释,显然难有说服力。事实上,上述因素充其量仅是引发当下市场恐慌的外部因素,而其最为根本的核心内因却在于,在流动性泛滥时代所形成的短贷长投惯性、国有银行的财务软约束旧疾。

  虽然我国M2(广义货币量)27年增长了143倍,但在1986年-1998年,由于商品市场的高速发展,对其时的货币宽松起到了极强的吸附作用,而在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又因我国政府全面启动房改、医改和教改对货币的吸附,故而直至2003年我国货币量虽大幅扩张,但其流动性仍处于总体可控阶段。

  在2003年之后,在市场对货币吸附能力明显弱化之下,我国仍呈高速上升的货币量增速,显然有相对抑制的必要。正因为此,2007年央行连续启动加息和增加存款准备金,对流动性过剩进行抑制。然而,2008年陡遇美国次贷危机的冲击,以致使得原定的货币收缩计划,急速转向为货币扩张计划,自2008-2012年我国M2又进入高速扩张阶段,仅5年间我国广义货币量就增加了一倍。

  在流动性泛滥时代,商业银行患上“货币增量依赖症”,再辅以我国银行业特有的利差垄断特征,所以近5年间我国银行业不仅竞相跑马圈地进行扩张,而且表面上亦均有可观的巨额收益(16家上市银行盈利总额占A股所有上市公司盈利总额近50%)。

  这种由货币宽松和利差垄断所带来的美好年代,终究是无法持续的。多年来形成的对货币宽松预期的依赖,已经导致银行短贷长投的业务特征,而这一旦遇到实体经济(包括地方融资平台)无法按期还款,我国银行业的资金链就会立即绷紧。

  再追溯我国银行业当下状况的内因,有必要指出我国银行业的财务软约束旧疾。尽管自2000年后我国银行业历经股份制改造、IPO上市(五大行和部分股份制银行),但“国有”特征仍然明显,我国银行业的财务软约束并未得到根本改观,尤其是在2008年之后,在其时政策性投资刺激的信贷需求下,我国银行业一度置风控规定于不顾,风险的积累最终导致今日之局面。

  故而,在我国银行业危机已经初显之下,央行在系统性风险尚未爆发之前,应保持冷静而不能仓促出手救援,因为我国当下广义货币量并非不足,而是在于货币的流通效率过低。破解“钱荒”困局,不仅应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从而提高货币流通效率,以及系统降低融资终端成本,更应切实降低民资进入银行业的门槛,从而真正改变我国银行业财务软约束之困境。

  □杨国英(财经评论人)

     [新京报]

 

 

相关报道

欧央行官员称远未到退出宽松政策的时候

    新华网伦敦6月25日电(记者吴心韬)欧洲央行管理委员会委员兼比利时央行行长伯努瓦·克尔25日在伦敦表示,欧洲央行远未到退出宽松货币环境的时候,相反,如果需要,该行对于实施更多新的货币刺激政策持开放态度。

    克尔当天在全球借贷者与投资者论坛上发表讲话称:“为在部分市场中实现货币政策的有效传导,欧洲央行已经出台了系列非常规性货币政策,且这种政策将继续保持。同时,只要需要,央行将实施各种常规性和非常规性的货币刺激政策。”

    他说:“在未来短期内,我们不会改变当前的货币政策环境,或者作出相关的暗示。央行距离退出还有很大距离,我们仍将保持非常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

    他还表示,欧洲央行将确保当前的欧元区国家国债收益率水平能够保持在一个合适的水平,且该行有足够地政策工具达到这一目标。

    自上月美联储主席伯南克明确缩小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规模的条件以来,国际债券市场出现资金外流,导致大多数主权债券价格走低,收益率走高。

    欧洲央行在本月的货币政策例会上维持0.5%的基准利率不变,但是其强调,如果欧元区经济在今年晚些时候不能走出衰退,该行将讨论其他货币政策选项。

    [新华网]

 

 

 

相关链接

钱到哪里去了?央行铁血手段治银行 人民币国际化需要银行遵国际规范

继续实施稳健货币政策 用好增量盘活存量 银行企业只赚不赔成过去

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政策措施即将出台 中国信贷急刹车

 

 

 

   

 

 

 

诚信为本

经商做人

 

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anbaoelee@sina.com

 


 

电催化裂解快速污水处理

快速污水处理系统,可以有效地氧化分解污水中生物菌群难以氧化的含苯类有机物、氰化物、氨氮化合物等各种严禁直排江河的具有高度污染性的物质。适宜于处理化肥、农药、制药、印染、制革、化学合成、电镀、石化、焦化、微电子等各个行业排放的各种污水。

Tel:010-62063238

anbaoelee@sina.com

 


 

消毒氧化设备

自来水、循环水消毒系统改造,通过安装次氯酸钠发生器设备可以取消不安全的液氯消毒方式,更能保障饮用水有利人体健康。

Tel:010-62063238

anbaoelee@sina.com

 


 

 

 

公司简介 | 公司服务 | 公司诚聘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sciencehuman.com,All rights reserved.

科学人网站工作部暨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联合主办

  http://www.sciencehuman.com  京ICP备05003557   科学人 网 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