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13-06-26
神舟十号飞行乘组3名航天员出舱回“家”
中新网内蒙古四子王旗6月26日电 (记者 孙自法)北京时间6月26日9时41分许,神舟十号飞行乘组3名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在内蒙古中部草原“神十”任务主着陆场结束为期15天的太空之旅,从飞船返回舱健康出舱,由太空家园返回到地球家园。
“神十”3名航天员此次飞天征程中,成功实施进驻天宫一号、飞船与天宫一号自动和手控交会对接、中国首次太空授课、中国首次航天器绕飞交会试验以及航天医学实验、技术试验等一系列太空活动,圆满完成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天地往返运输系统首次应用性飞行任务。
经过15天太空飞行,这3名航天员“回家”精神状态良好。其中,“神十”任务指令长聂海胜至此实现两度飞天,成为中国迄今太空飞行时间最长的航天员,“80后”的王亚平是中国第二位女航天员,她第一次飞天即成为中国首位“太空老师”。
据悉,“神十”3名航天员出舱后,将换装进行体检、休息,并享用返回地面的第一餐,随后将由直升机送往中转机场乘专机飞回北京。(完)
[中新网]
神十”飞船返回舱顺利着陆内蒙古中部预定区域
中新网内蒙古四子王旗6月26日电 (记者 孙自法)北京时间6月26日8时7分许,搭乘3名中国航天员的神舟十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位于内蒙古中部草原上的“神十”任务主着陆场预定区域顺利着陆,返回舱目视烧蚀正常、外观良好。
“神十”载人飞船于6月11日傍晚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中国载人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升空,执行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天地往返运输系统首次应用性飞行任务,中国首位“太空老师”、女航天员王亚平和“神十”飞行乘组指令长聂海胜、航天员张晓光一道,联袂出征太空。
在15天的太空飞行中,“神十”飞行乘组3名航天员圆满完成进驻天宫一号、飞船与天宫一号自动和手控交会对接、中国首次太空授课、中国首次航天器绕飞交会试验以及航天医学实验、技术试验等一系列太空活动。(完)
[中新网]
我国计划在2015年前后发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
人民网北京6月26日电(记者 马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今天上午11时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王兆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副总经理袁洁、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主任邓一兵介绍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中国日报和中国日报网记者:我想问一下王主任,您刚才提到神十任务的完成,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二阶段第一步的圆满结束,您觉得这一阶段有哪些主要突破和综合效益?下面的一个阶段会有什么样的计划?
王兆耀:2005年2月,中国政府批准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二步第一阶段任务,其主要的任务有两大项,一个是突破航天员的出舱活动技术,一个是掌握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为了实现这个任务目标,我们进行了整体的顶层规划,确定了利用飞船轨道舱,研制气闸舱,攻关研制舱外服,来突破航天员出舱技术。确定了研制发射一个目标飞行器与多艘飞船进行对接这个方案,来突破和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这个总体思路。
这个阶段我们的主要突破和综合效益,概括起来应该说是“五、四、三、一”。
“五”是进行了五次发射,天宫、神七、神八、神九、神十,五次发射。
“四”是四个突破,一是突破了以气闸舱、舱外航天服为标志的出舱关键技术;二是突破了手控交会对接和自动交会对接技术;三是基本掌握了飞船和目标飞行器对接起来的组合体的控制和运营技术;四是初步建立和完善了航天员在轨驻留保障技术体系。航天员在天上生活、工作这么长时间,我们怎么样来保障他。
“三”是取得了三个方面的综合效益。一个是技术上的,我们是通过发射试验突破技术,取得了大量试验数据,积累了飞行的经验。我们现在形成了应用型的载人天体往返系统,这是长二F火箭和神舟飞船组成的天地往返运输系统,进一步完善我国载人航天研制生产体系和航天员的选拔训练在轨活动的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陆海天基相结合的测控体系,这在技术上有很大的综合效益。在应用上,我们利用这几次飞行试验,开展了大量的空间对地遥感、空间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环境探测这些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还进行了飞船绕飞、在轨维修、再生生保等一系列技术试验,还有这次大家看到的太空授课活动,丰富了科学研究和应用成果。第三个综合效益,就是在基础能力上,通过“二步一阶段”的任务实施,我们进一步加强了我国航天科技工业的基础,提升了整个航天产业的整体能力,带动了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相关领域的发展,特别是我们培养造就了一支优秀的航天科技人才队伍。
“一”就是一个新局面,全面推进了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开创了载人航天工程建设的新局面。
关于下一步的计划,根据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整体发展规划和计划,下一步我们将开展空间实验室工程的研制建设,计划在2015年前后发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与其同步进行的载人空间站工程也在按计划顺利推进,计划在2018年前后发射试验性核心舱,2020年前后完成中国载人空间站的建造。在此期间,根据需要发射一系列的货运飞船和载人飞船,向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提供物资的补给和成员的往返。
[人民网]
相关报道
神十今日8时许“回家”
成功绕飞“天宫”,并完成近距离交会;飞船着陆场天气晴好
据新华社电 25日上午,神舟十号飞船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上方绕飞至其后方,并完成近距离交会,我国首次航天器绕飞交会试验取得成功。
7时5分,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组合体顺利分离,神舟十号撤离至距天宫一号一定距离处。随后,神舟十号按照预定程序进行变轨控制,从天宫一号上方绕飞至其后方,其间,在地面科技人员的精确控制下,神舟十号转为正飞姿态,天宫一号转为倒飞姿态。此后,地面控制神舟十号接近天宫一号,顺利完成近距离交会。
绕飞试验实施期间,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在神舟十号飞船返回舱值守,3名航天员身着舱内航天服,密切监视飞船仪表上的各类数据,及时准确地向地面报告绕飞试验进展情况。
据有关专家介绍,这次试验的主要目的是验证航天器绕飞及多方位交会技术,为后续空间站工程建设积累经验。
根据计划安排,完成后续试验任务后,神舟十号飞船将于26日上午8时许返回地面。神舟十号主着陆场位于内蒙古四子王旗,是一块边长36千米的正方形区域。
记者从内蒙古气象台获悉,气象部门预计,神舟十号主着陆场26日上午天气多云间晴,总云量小于四成,能见度大于25千米,无降水和雷电活动。
[新京报]
航天员训练中心回应“聂海胜体重长7公斤”质疑
中新网6月26日电 26日上午,国新办就天宫一号(微博)与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主任邓一兵回应“航天员聂海胜体重长7公斤”质疑,他表示,聂海胜太空授课时测量出的质量和他的实际体重是基本相符的。
邓一兵指出,聂海胜参加神十任务发射出征的当天进行了体检,体检是空腹净重72公斤,网上说的67公斤是聂海胜2005年参加神六任务时的体重,到现在已经有八年了,他的年龄也从41岁到了49岁。按照中年人群的体重增长规律,体重增长5公斤是符合正常规律的,而且他72公斤的体重也是符合发射要求的。
邓一兵称,在太空授课的过程中,聂海胜用质测仪测量质量的时候,他当时穿着舱内的工作服、内衣、舱内工作袜,还有舱内用鞋,这些重量统计起来大约是1.89公斤。所以综合上面这些信息,太空授课时测量出的聂海胜的质量和他的实际体重是基本相符的。(据中国网直播文字整理)
[中新网]
聂海胜为何说“太空是梦 祖国是家”?
-
李海年/文
“这是我第二次执行载人飞行任务归来,脚下这片土地对于我来说很熟悉,也很亲切。回家的感觉是真的很好。此时此刻,我最想说的是,太空是我们的梦,祖国永远是我们的家。祝愿我们祖国更加繁荣昌盛,祝愿我们的人民日子越来过越红火,感谢全国人民对我们的关心和支持。谢谢。
以上内容是三名神十航天员成功出舱后,在接受地面央视记者冀惠彦采访时,是指令长聂海胜第二次回到地球的感言。
也许有人会说,三名神十航天员顺利、成功、圆满地完成此次航天任务,回到了地面,接受记者采访时所说的话,那只是象征性的一些客套话,没有什么大的深意,更不必拔高。笔者不以为然,认为聂海胜所说的“太空是梦,祖国是家”是肺腑之言、是绝对的真心话。
中国有句老话,在家千日好,在外一时难。大凡在外漂泊、在外谋生、特别是在外流浪的人,对这句老话恐怕理解的更深刻、更透彻、更刻骨铭心。
盘古开天、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牛郎织女……对于每个中国人来说,这些中国神话故事一定是耳熟能详。因此,浩瀚而又遥远的太空,的确令人无限遐想、令人无限向往。
或可这样说,在失重、无氧等恶劣的环境和条件下,倘若在遥远的太空短时间(几分钟、几个小时)生活,是可以让人接受的。然而,一旦在太空长时间(多达十天半个月、甚至时间更长)生活,恐怕再美丽的太空,也难以留住每个思归的心!
记得聂海胜在接受采访时,大致还说了这样内容的话,他相信外太空有供人类生存的星球,也一定有生命存在。但现在的科技还不足以让人搬家到那里,因此,我们人类要珍惜地球、爱护环境,保护好我们仅有的家园。这大概是聂海胜说出“太空是梦 祖国是家”的主要动因吧!
“中国梦”是世界上最美最大的梦,而今已成为时代的主旋律。“中国梦”归根到底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毋庸置疑,“太空梦”是“中国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太空是梦,祖国是家”。必须指出的是,梦想与现实毕竟是有一定的距离的,“中国梦”需要几代人去拼搏、去奋斗乃至流血流泪才能实现。因此,我们要好好珍惜现在、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中国梦”增光添彩,让“太空梦”早日成为现实!
[人民网-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