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公正平台   创造宽容环境 WELCOME TO 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树育健康心态   共谋高尚事业
科学热点
科学新论
专家论坛
科学观察
科学讨论
科学杂谈
科学轶趣
科学成果
科学论文

 

搞国际金融中心是必然 央行定点放水只当“润喉” 流动性管理只能加强


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13-06-28


周小川:搞国际金融中心是必然

人民网上海6月28日电(魏倩)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今日在2013陆家嘴金融论坛演讲谈及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时表示,上海是有条件、有潜力建成国际金融中心,尽管这还需要做出很多努力,还要花一定的时间,但要看到有利条件。

根据国家部署,上海拟在2020年完成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战略目标。在肯定上海现有的成绩时,周小川特别指出,“这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必然选择,必然要搞一个国际金融中心。”近年来,以金融市场体系建设为核心,以金融改革开放和创新为重点,围绕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竞争力的提升,已经做了大量的、富有成效的工作。

基本形成有国际影响力的资本市场体系

周小川说,上海始终站在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最前沿,推动了我国金融、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资源分配方式的优化和变革。目前,上海已基本形成适合国内外投资者共同参与,具备较强交易、定价、信息功能,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资本市场体系。

他同时说,上海积极推动了银行间市场发展,发债的主体日益多样化。很多非金融企业在银行间市场发行短期融资融券、中期票据、短期票据、非公开票据等债务融资工具,丰富了非金融企业的融资渠道,改善了非金融企业的负债结构,优化了社会整体的融资结构,逐步形成了人民币跨境投融资中心、人民币产品基准价格形成中心、大宗商品定价中心和金融资讯服务中心。

上海证券交易所的主要指数,上海大宗期货价格影响力已显著提高。上海对外开放的领域在不断地扩宽,同时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作为我国新三板前期试点地区之一,也将推动上海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建设。

此外,上海还大力发展了跨境人民币业务,推动上海发展跨境人民币产品创新中心的作用,并积极推动了在外汇管理改革方面的先行先试。

“支持相关机构特别是把总部更多地设在上海,包括人民银行2005年设立了上海总部,其目的之一也是发挥贴近市场的优势,提高对金融市场服务的效率,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周小川说。

未来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上新台阶

在演讲中,周小川谈及了进一步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若干想法。他表示,未来一段时间里,将继续按照国务院有关精神继续积极大力支持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上一个新的台阶。

这些想法包括,将按照“十二五”规划的部署,积极推动上海逐步成为全球人民币产品创新、定价、交易、结算的中心。比如,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支持跨境人民币投融资业务的双向开放。

加快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推动上海形成境内外投资者共同参与的功能完善的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人民银行将积极推动货币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等金融市场的改革开放和发展,拓宽市场的广度和宽度、参与主体多元化、交易产品日趋丰富、市场监管透明有效的金融市场体系。

周小川说,资本项目可兑换是一个有弹性的制度安排。各项具体开放措施在时间安排上也有一定的灵活性,要根据我国和国际金融形势和改革基础条件的变化,择机选择,成熟一项推动一项。

周小川提出要加强国际金融交流与合作,深化沪港、沪台的合作,扩大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作用,加强国际和区域金融合作,参与全球经济金融治理。这可以更好地发挥上海在对外交往中的作用,扩大上海在国际金融领域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人民网]

央行定点放水只当“润喉”

  尽管,央行已经向一些银行“放水”,然而在年中时节,银行揽储依旧疯狂,而让银行出钱则是越来越难了。

  近日,市场上关于中资银行暂停发放房贷的消息甚嚣尘上。昨日,《国际金融报》记者分别致电多家银行询问房贷相关事宜,接受询问的所有银行均表示,银行依旧在正常受理房贷申请。不过,其中多家银行表示,房贷审核所需要的时间会较以往稍微长一些,而且首套房贷利率锁定为6.55%基准利率水平,近期不提供利率优惠。

  资金紧张冲击房贷

  昨日,《国际金融报》记者致电中国工商银行客服询问房贷事宜时,该客服表示:“客户可以申请房贷,审核的时间至少需要一个月。如果是首套房而且贷款期限五年以上的话,贷款利率是6.55%。”而在《国际金融报》记者问及是否一直实行6.55%的基准利率?什么时候还会有八五折利率优惠?该客服回答:“这个目前不知道,可能是过段时间,但具体时间谁都不知道。”

  同时,民生银行和光大银行客服同样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无论是首套房还是二套房,都可以申请房贷,只是需要多长时间审核不一定,需要走流程,而且每个城市、每个分支行的情况都不一样,具体的问题最好找各个支行的信贷员进行询问。”民生银行还表示,该行的首套房五年以上贷款利率为6.55%。

  近日,有不少人在网络上开玩笑称“银行缺钱的年代,想做房奴都难”,而刚好赶上这个时点买房,贷款的人也只能自嘲“运气不佳”。上海财经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奚君羊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银行在资金比较紧张的时候收紧银根是一种自然而然的选择。”

  而一位中原地产的李姓业务员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目前银行审核房贷的时间的确要长一点。一般情况下,银行收到申请房贷的资料后,差不多15天左右就能批下来,现在没有一个月基本批不下来。而且之前5月底、6月初递交申请的客户,基本都要拖延至7月甚至8月才能拿到贷款。就贷款利率来说,因为我们公司是长期固定同几家较大的银行有合作,所以如果客户本身资质没有问题的话,一般都是能拿到折扣利率的,至于是不是八五折就不太确定,有可能是九折。”

  央行放水但目的不改

  其实,央行已经向银行放了水。周二晚间,央行发布公告称,为保持货币市场平稳运行,近日央行已向一些符合宏观审慎要求的金融机构提供了流动性支持,一些自身流动性充足的银行也开始发挥稳定器作用向市场融出资金,货币市场利率已回稳。然而,银行流动性紧张的局面似乎依旧。

  昨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Shibor)依旧高企。除了隔夜Shibor回落至5.5530%,7天期、14天期和1个月期的Shibor仍旧高达7.2010%、7.1030%和8.5450%。与此同时,股市依旧处于下跌的状态,昨日上证综指收盘于1951.50,下跌0.41%,银行股更是始终萎靡不振。对此,奚君羊指出:“虽然央行向一些银行注入了流动性,但是规模相当比较有限,只是适当投入流动性,而并不能满足银行全部的资金需求,因此市场流动性紧张的局面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善。”

  而对于央行选择注资但有限注资的做法,奚君羊认为:“此前央行一直坚持不干预的态度,而之所以最后选择适度注资是为了防止市场出现过度紧张甚至崩溃的局面,适度改变此前银行拆借利率已经出现的极端状况。然而,央行并不想完全扭转银行资金紧张的局面,因为在央行看来,银行并不真正缺钱,长期资金是充裕的,只是银行自身流动性管理出现了问题,央行的长远目标还是要银行改变流动性管理方式以及不理性的存贷业务模式。”

  央行在周二晚间指出,截至6月21日,全部金融机构备付金约为1.5万亿元。通常情况下,全部金融机构备付金保持在六七千亿元左右即可满足正常的支付清算需求,若保持在1万亿元左右则比较充足,所以总体看,当前流动性总量并不短缺。

本报记者 付碧莲 实习生 罗峥曦 发自上海

    [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流动性管理只能加强 钱要用对地方

时至年中,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物价形势保持稳定,金融形势稳定。但前些日子货币市场利率的波动,还是引发了人们对流动性不足的担心。

事实上,当前我国银行体系流动性总体处于合理水平,对流动性不足的耽心是多余的。总体上看,今年前5个月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总量增长较快。5月末,金融机构备付率为1.7%,截至6月21日,全部金融机构备付金约为1.5万亿元。通常情况下,全部金融机构备付金保持在六、七千亿元左右即可满足正常的支付清算需求,若保持在1万亿元左右则比较充足,所以当前流动性总量并不短缺。

央行表示,由于金融市场变化因素较多,且临近半年末重要时点,客观上对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商业银行要密切关注市场流动性形势,加强对流动性影响因素的分析和预测,做好半年末关键时点的流动性安排。

流动性是经济的血液,加强流动性管理既是货币监管部门的职责所在,也是宏观调控的必然要求。加强流动性管理,就是要把握好促进经济增长、稳定物价和防范金融风险之间的平衡。

流动性增长过快,将影响稳定的经济增长,阻断经济稳定增长的路径。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惠誉国际信用评级机构认为,过去四年中,中国信贷相对于经济增长的扩张速度,远超过上世纪80年代末日本信贷最高峰时的速度,也超过韩国1998年金融危机前四年的放贷速度。银行不计后果的放贷行为,使得出现重大亏损或者陷入日本式低增长的“僵尸经济”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流动性增长过快,将影响物价稳定的好形势。今年以来,我国物价形势保持稳定。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CPI同比上涨2.4%。4月CPI同比增长2.4%,5月CPI同比增长2.1%。虽然物价形势稳定,但千里长堤,毁于蝼蚁,流动性增长过快,势必影响物价稳定的好形势。

流动性增长过快,将影响金融稳定,不利于防范金融风险。多年以来,尽管央行和银监会要求加强流动性监管,但各商业银行依然各显神通。或开发新的理财产品,或利用表外资产融资,一些理财产品会在季度末从各银行借钱来偿还投资者。虽然银行业需要金融创新,但需在监管下和足以平抑风险的情况下进行。

流动性管理,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加强流动性管理是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必然要求。要健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发挥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作用。要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加强金融监管与货币政策的协调,不断优化监管标准和监管方式。要促进金融资源优化配置。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经济结构调整特别是“三农”、小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的金融支持,满足国家重点在建续建项目资金需求。

加强流动性管理也是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需要。6月19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提出要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用好增量、盘活存量,更有力的支持经济转型升级。这是一个多月以来,李克强总理三次谈及盘活存量资金,足见加强流动性管理与经济全局之关联。

在以去产能、去杠杆为主线的结构调整期,盲目扩张货币会使去产能进程中断,市场主体在宽松的货币环境下缺乏去产能、去杠杆的动力。近期货币市场的波动是金融市场结构调整的表现,重在促使金融资源流向实体经济。

目前,我国经济基本面持续向好,出现了近年来难得一见的经济保持增长和通胀水平下降并存的良好局面。其中,加强流动性管理,彰显其功。放松加强流动性管理,其实,就是阻碍经济的平稳运行,放任金融风险的积聚。必须立足经济全局,维护金融稳定。纵观国内国际经济形势,经济风险和金融风险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必须居安思危。

总之,保持经济社会平稳发展,宏观政策要稳住,微观政策要放活,社会政策要托底。要按照稳中求进的要求,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继续实施和用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政策针对性,统筹考虑稳增长、控通胀、防风险,稳中求好、稳中求优,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高云才)

    [人民网]

中国不缺钱 银行玩钱生钱游戏致钱荒

  近日中国资金市场的“钱荒”问题引起广泛关注。大家对引起“钱荒”的表面和根本原因似乎已形成共识,对中国央行保持货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强化流动性管理,进一步促进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用好增量、盘活存量,更有力支持经济转型升级等政策措施都是理解和拥护的。但同时也有人担心:“钱荒”蔓延或发展下去,会不会危及银行储户存款、引发银行倒闭潮,更有人预言“钱荒”会引发更大范围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

  笔者认为,上述担心和忧虑完全没有必要。

  首先,目前的“钱荒”是暂时性问题,正在逐步缓解。由于临近6月末,银行需要进行存款准备金率的缴存、财政存款的上缴、企业分红以及银行年中考核等多种因素叠加,使得资金紧张程度加剧。此外监管部门强化理财产品监管以及加大对跨境套利交易的监管,也导致各银行需要增加资金以满足合规要求。可以预见,过了6月30日这个时间节点,银行“钱荒”是会缓解甚至会消除的。最近几天,上海银行间同业隔夜拆放利率已从20日的13.44%逐日下降,24、25日分别为6.4890、5.7360,下降趋势明显。由此可见“钱荒”正在缓解。

  其次,目前的“钱荒”只是结构性问题,可以通过银行体系内部的结构调整迅速解决。中国经济“不差钱”,无论是银行体系内资金还是社会资金的总量都是充裕的,5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已经逼近百万亿元大关,人民币贷款余额为67.22万亿元,同比增长14.5%;而1至4月份金融机构外汇占款增量高达15097.41亿元,月均增量约3774亿元,而去年全年金融机构外汇占款新增总额也不过4946.47亿元。这意味着,整个银行体系的存量流动性依然处于高位,所谓的资金紧张是结构性的。

  通俗些说,结构性的“钱荒”就是钱放错了地方。今年6月份以来,全国银行信贷增加近1万亿,其中70%以上的新增信贷是票据融资,而一般性贷款增加很少。这项数据足以说明很多钱并没投到实体经济中。对比之下,反而是银行的同业业务增长迅速,同业资产占总资产比例超过15%。信贷急剧增长,票据融资随着增加,一般性贷款增长很少,同业业务迅速增长,这些数据背后就是典型的资金错配,是银行资金在玩“钱生钱”游戏时的错配导致了结构性“钱荒”。

  把放错了地方的钱放到对的地方以解决结构性“钱荒”问题,这并不很困难,只不过是增加些调整银行资金错配的成本而已,不会危及银行储户的存款安全,更不会引发银行的倒闭潮。

  第三,目前的“钱荒”是局部性的问题,是央行主动性的市场化调控所致,尚在可控可调的范围之内,不会产生大范围的金融危机或经济危机。从短期来看,钱确实缺,但也只是银行缺,别的领域并不缺,银行缺的部分也不多。在本轮“钱荒”中,央行没出手救市,看似是一种消极行为,背后其实有着更为主动的战略性选择。

  当前,中国经济与金融运行总体平稳,但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全球经济有所好转,但形势依然错综复杂。随着美国经济的稳步回升,美国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时间越来越近,全球经济去杠杆化的进程开始加速,此时中国央行顶住压力“不放水”,意在整顿社会融资规模过快扩张与银行同业业务期限错配风险,倒逼银行加快其去杠杆和去“影子银行”的进程,加快解决银行体系内资金空转套利问题,引导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这是政策性的主动调控,而不是等到泡沫破裂后的被动调整,将有利于维护金融稳定,也有利于促进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对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总之,目前的“钱荒”只是我国经济转型与结构调整中的一个小阵痛,不会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大局,更不会产生更大规模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

  (作者为本报特约评论员、同济大学财经研究所所长、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

    [人民网-人民日报]

资金紧绷产生连锁反应 房地产将是最后骨牌

本报记者 肖君秀 蓝姝 广州、深圳报道

“当时想死的心都有!”6月25日下午,在A股暴跌100多点后又被拉回时,深圳股民张先生面对记者长叹一口气说,仿佛经历了从地狱重回人间。此前一天,上证指数已暴跌5.3%,创下了4年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股指一夜跌到“解放前”。

股灾直接源于金融界的“6·20惨案”,彼时,银行间资金紧张到极致,恐慌性情绪迅速向下传导,资本市场哀鸿遍野,在进入6月以来银行资金链绷紧的20多天里,上证指数已暴跌20%,债市亦是一地鸡毛。如果多米诺继续传导下去,此前沉淀资金多的任何一个链条都将受到冲击,包括“不缺钱”的房地产市场和积病不断的地方债务,最让人担心的实体经济也是其中的一块骨牌。

对市场资金面紧绷一直袖手旁观的央行不得不出手了。6月25日晚,央行宣布,近日已向一些符合宏观审慎要求的金融机构提供了流动性支持。次日,央行继续输血市场,原本120亿正回购到期,但未见央行发央票和正回购,变相向市场注入此笔流动性。

“央行手里的牌还多得是,不用担心!”独立经济学家谢国忠说。央行此举也效果立现:6月25日隔夜质押式回购利率已较“6·20”回落592个基点至5.83%;6月26日中午,14天回购加权利率大降808个基点至6.92%。银行方面的态度也出现了积极的变化,如恢复正常的相互拆借、主动与投资者沟通、系统正常运转等。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钱荒”闹起的“心慌”高潮迅速退却,倒下的多米诺却不会立即停止。
“央妈”紧急维稳

6月25日晚间,金融界和资本市场人士纷纷奔走相告,“央行出手了!央行出手了!”短信、微博都在争相转发这一消息。

当晚,央行网站发文称,为保持货币市场平稳运行,近日央行已向一些符合宏观审慎要求的金融机构提供了流动性支持,一些自身流动性充足的银行也开始发挥稳定器作用向市场融出资金,货币市场利率已回稳。

有消息称,6月21日央行就运用了SLO逆回购操作,额度约500亿左右。SLO操作,即short-term liquidity operations,是指央行对12家主要银行机构进行一般不超过7天的回购或者逆回购操作。当时“央妈”只是悄悄出手,市场并不知晓。

此时,市场对资金面紧绷已现恐慌,6月24日股市暴跌109点,跌幅高达5.3%,创下近年来最大跌幅!6月25日,A股沪指盘中再次狂泻100点,从前期的“解放底”1949点,直冲至“鸦片底”1849点。
“央妈”打了“孩子们”之后,还是不放心,给了根胡萝卜。

“这样的紧急局面,猜到央行会宣布出手相救了!”一位私募公司老总在25日午盘反转时对本报记者表示,且果断进了场。此后午盘迅速拉升重回平盘,投资者对盘中的惊涛骇浪均记忆深刻。

央行还明确表示,根据市场流动性的实际状况,积极运用公开市场操作、再贷款、再贴现、SLO、常备借贷便利(SLF)等创新工具组合,适时调节银行体系流动性。

事实上,进入6月以来的资金紧缺期,除了银行们不断习惯性地向央行“哭奶”,券商、机构们更是纷纷上书请求救市。

据了解,钱荒几乎把一些银行快逼到了“绝路”,近期银行股多日领跌,坊间关于投资者打着白色标幅声讨某大行理财产品欺诈的消息更是在网络上疯传。

记者从某上市商业银行人士处了解到,此前银行之间已相互不信任,大行也不愿意出钱,一些小型区域性银行已被大中型银行列入“黑名单”。

非常巧合的是,平时一直稳定的银行转账取款系统,近期故障频发,如工行、中行等均曾出现系统故障。本报记者了解到,一般来说银行系统会有灾备系统,系统出现问题会自动对接替代。某商业银行资金部人士称:“现在资金紧张,加上股市暴跌,对民间情绪或多或少会有一些影响,央行这次虽然是短期操作救急,但对市场心理有极大的安抚作用。”

央行急救之后,“现在拆借除了利率稍高一点,基本回到了正常的状态。”上述商业银行资金部人士称。本报记者还获悉,6月25日下午,民生银行举行电话会议,针对近期资金面及经营情况与券商及投资者积极沟通。

在谢国忠看来,国内金融机构的胆子很大,已间接“绑架”了政府,“调控很多次都是效果不佳,这次能否调整成功,要看政府有没有决心做下去。”

危险的传导链条

未知的才是最可怕的。

发生在银行间的资金紧张,已经迅速传导至整个资本市场,近期市场惊心动魄、险象环生,其惊险程度超过任何一部好莱坞大片。统计显示,6月以来,A股市值蒸发了3万余亿元。

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微博)对此解释称,很多机构都规定设有止损点位,当时触发强制砍仓机制,“跌的时间长这种平仓盘就会出来,私募、公募都有很多止损。”

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认为,资金面紧张冲击波分为三波,“第一波是银行间资金极度紧张,已发生;第二波冲击影子银行体系,表现为票据和理财产品利率飙升,已初露端倪;第三波是对实体经济的冲击。”这三波,都对股市造成直接的下拖作用。

眼下,第二波冲击波正在来袭。近日,广州、深圳甚至北京随处可见理财产品的宣传单,各地客户也频频接到银行理财短信。记者看到多家银行的理财产品促销中,一个月期的产品收益率超过了6%,广州某中型股份制银行发给客户的短信中甚至有一款50天期限的收益率达到7.5%,而以往基本在4%以下。

据悉,在6月15日至21日这一周中,72家银行共发行了563款理财产品,银行数增加11家,产品发行量增加227款。银行“钱荒”在银行间拆借市场上已无法满足,便寻求第二种途径——发行理财产品高息“抢钱”。

市场除了狂抛股票,也在不惜一切代价狂抛债券。在6月23日前后的一周中,全部开放式债基收益率下跌1.4674%,可转债基更是大跌4.2591%,指数债基下跌0.8940%;同时,国债和信用券收益率大幅上行,如1年期国债和金融债幅度超过50BP,导致长端影响逐渐减弱。此外,个别银行取消了拟发行的金融债,期间还出现银行金融债发行流标现象。

另外,银行间交易也近似狂热,如6月20日市场紧绷之时,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交易结算总量为8776.23亿元,较上日上涨了37.84%;其中质押式回购交易量为8049.12亿元,较上日大涨了37.88%。
票据市场也早已滑入泥潭。“票据已经涨得很高了!”上述银行资金部人士说,已出现商业银行暂停票据业务。6月初,直贴市场的报价约在4%左右,但端午之后一路狂奔曾突破10%。本报记者从银行内部获悉,各家银行都对企业的贴现业务要求前所未有的严格,如提前预定、额度限制等等。

某基金公司投资总监对本报记者分析说,现在抛售资产的顺序正在由流动性好的短期产品,向中长期产品蔓延,如此持续下去,最后抛售的是房地产,而资金紧张最终也传导至实体经济。

事实上,实体经济的影响已若隐若现,上述上市商业银行人士透露,目前已有部分银行惜贷,个别银行甚至已不对外办贷款业务。

谢国忠认为,降杠杆是必行之路,目前最关键的是把最危险的堵上,未来盘活存量资金影响将会显现,“由于短期利率的高升,一年期甚至较长期的钱就不愿借了,投到短期拆借中来,于是资金价格体系进行自我调整,届时隔夜等短期利率就会慢慢便宜,又会买一年期和更长期的。”

在这之前,资本市场“拆短买长”套取利率空间大行其道,造成资产错配,同时为了获取更多利润,许多金融机构不断加大杠杆操作,资金大量进入地方基建和房地产,实体经济却在缺血。

房地产是最后骨牌?

当整个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都切身感受“钱荒”之后,影响正在悄悄袭向房地产。而这里恰是流动性宽裕时资金沉淀最多的环节之一。

6月24日,记者在深圳侨香路翠海花园附近的中原地产了解到,6月以来房地产成交与前几个月相比明显清淡。销售经理小丁告诉记者,3月份他卖了4套房子,4、5月份各卖一套,而进入6月一套都没卖出去。

记者从深圳多家地产中介了解到,现在银行二套房已不放贷,一套房虽然放贷,但6月份均难批下来。浙商证券数据显示,6月第二周45个重点跟踪城市整体二手房成交面积401.99万平方米,环比下降26.81%,同比下降19.9%。

“时间一长当然会传导过来,银行没钱可贷,对房地产就会造成影响。房地产每天资金都不能断,而且量特别大,无论供需都需要钱,开发商也贷不到款,消费者也贷不到款,市场就会萎缩。”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旅游与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宋丁对本报记者分析说。

上述基金公司总监也认为,由于资金面紧张,一些个人和机构为了融资,除卖流动性好的股票债券等产品,最后实在没办法就会卖房子,“但这会是最后一步,现在还不会大量出现。”

谢国忠则认为,土地价格以及房价下不来的原因,就是因为此前银行和影子银行不断输血,“这样泡沫越来越大,‘绑架’了政府和经济!”

房地产属典型的资金密集型企业,央行数据显示,截至3月末,房产开发贷款余额3.2万亿元,同比增长12.3%。银行的信贷还远远无法满足房地产的融资大胃口,用益信托最新数据显示,2013年1-5月共成立344款房地产信托,募集资金908.53亿元,占信托总成立规模的29.85%,较去年全年21.83%的占比提升了8个百分点。普益财富最新报告则称,流动性困难会使流动性资金无法接盘,问题信托产品将会暴露更多。

资金面紧张就像给了房地产当头一棒,宋丁认为,未来地产商或面对销售与资金双重压力,“对房价快速上涨有遏制,现在开发商手里囤积了很多房子,如果资金面紧张,供给就会降价,通过降价回笼资金,保证现金流。”

不管你承不承认,房地产仍是经济的支柱。如果房地产市场的那一天到来,面临转型路艰、经济下行隐忧的经济将迎来更严峻的考验。6月24日,高盛已将2013年中国经济增速预测从原来的7.8%下调至7.4%。

如今,政策和央行联手,拟将大量进入虚拟炒作中的资金赶入实体经济。央行坐看银行调整的这一险棋,最终能否拯救实体经济,还要看市场进一步演化。

     [腾讯网-华夏时报]

钱荒下的6月20日:银行交易员惊呼太吓人了

  [提要]王自强称得上是一名资深的银行间市场交易员,他在多年的职业生涯中,曾经历过无数资金紧张的时刻,比如他时常挂在嘴边的6年前的一幕,他作为逆回购方创造过7天回购利率15%的记录。但是,6月20日发生的一切刷新了他所有的感受。。

  一直在流水的龙头突然被拧紧了,这引发了一场慌乱。

  若干年后,当人们回头望去,会发现中国金融史上显示着不可更改的一天:2013年6月20日。

  “钱好像突然凝固住了。”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资金交易处处长王自强对《第一财经周刊》说。

  王自强称得上是一名资深的银行间市场交易员,他在多年的职业生涯中,曾经历过无数资金紧张的时刻,比如他时常挂在嘴边的6年前的一幕,他作为逆回购方创造过7天回购利率15%的记录。

  但是,6月20日发生的一切刷新了他所有的感受。交易员圈子里弥漫着一种紧张气氛,电话中、聊天工具里,交易员们不计成本地向其他机构借钱,“往常或多或少都会借到一些,但是当天的情况是市场上根本没有钱。”

  北京一家商业银行的银行间债券交易员在微博上写到:“从业以来,今天真的觉得扛不住了。铁打的心都经不起这种折磨。”

  当天11时30分发布的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Shanghai Interbank Offered Rate,简称为Shibor)的隔夜利率,已升至14.33%,创造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记录,而一个月前的隔夜拆放利率仅在4%左右。

  这个让行外人士感到陌生的概念迅速在街头巷尾得到普及和热议。简单讲,隔夜拆放利率是一家金融机构向另一家机构借钱,第二天还钱时所要给予的利率。这个银行间的交易市场利率是一种风向标,Shibor的高企意味着金融机构极度缺钱或惜贷。

  向人们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没有钱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为6月20日这一天带来更多慌乱感的是几家大银行的传闻。

  早在6月初,光大银行就被传出无法支付兴业银行一笔大约60亿元人民币到期贷款,光大被描述为资金最为紧张的银行。很快,类似的传闻又发生在中国银行身上,尽管官方很快否认了这个消息,但这仍然引发了许多猜测。

  资金紧张的态势一触即发。19日和20日的银行间拆借交易时间都临时延长了半个小时,据称这两天有银行破了存款准备金标准。而工商银行在23日的系统意外发生故障也加重了钱荒的猜测—等待取钱的人挤满了大厅,人们不解它的系统为何选在这个时间升级。

  “我们银行下令资金只能进不能出。”一名供职于四大行的一线职工对《第一财经周刊》说。20日下午,总行紧急发公文要求加强流动性管理,做好头寸管理。而本来6月20日说好要放的对公贷款,却一直到下午4点半还没有得到总行的最终确认。“总行同事的座机和手机都打不通,最终到了下班时间还是没有放款。”

  一名来自地方商业银行的信贷部门员工透露,最近银行在内部下发通知,要求各分行近期尽量避免大额走款,本来分行管理部就能批下的对公贷款,要到总行计财部审批,还不一定能批下来。这家银行中许多一两个月前审核通过的贷款都还没放出去。而个贷的放款时间就更长了。持续的资金压力已经迫使一些中小银行重新评估贷款条件,一些有足够的抵押物的贷款人仍未能获得贷款。

  不仅仅是普通民众对此感到错愕。

  几天来,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不断接到来自海外的询问电话,外界在谈话间表达了忧虑,“中国的银行业是不是要发生危机了?”因为这个吓人的数字以及中国银行业和媒体陷入一片混乱的状况,像极了美国金融危机时雷曼倒闭前的场景。

  “这样的情况(指类似雷曼倒闭)并不会真的出现。”鲁政委对《第一财经周刊》解释。

  因为中国并不缺钱。目前银行缴纳给央行的存款准备金率高达20%,并且一直以来,中国的货币供应不是过少而是过多。

  这一点,从M2与GDP的比值可以看出端倪,它可以间接反映出投资效率。M2称为广义货币供应量,是反映社会货币供应量最常用的指标,包括流通中的现金、支票存款、转账信用卡存款,以及定期存款、债券和理财。它体现的是市场的现实和潜在购买力。按照今年7.7%的GPD增速和2.1%左右的CPI,M2的合理增速应该在13%左右。而M2从今年1月开始每月的同比增速都在15%以上,3月份之后M2还持续突破100亿。

  中国的货币蓄水池里有水,而且有很多水。央行站在最上游,政府决策层通过它来传达货币政策,从而控制钱的流动性。央行把水放到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再流向企业和个人。

  每年6月都是银行缺钱的时候。每到3月、6月、9月和12月这些季度末、半年末和年末时,银行的存贷比、资本充足率、动态准备金等多项指标都要被审核,央行也会根据审核结果来制定接下来的贷款额度。因此这些时候银行总会忙于拉存款,这会反映在理财产品利率上升,以及银行间拆借利率上升方面。

  今年,更为雪上加霜的还有美联储主席暗示美国即将退出QE(量化宽松政策),这导致热钱不断从中国撤出,热钱对人民币升值的期望也在降低。美国近几年推出的前两轮QE正是导致大量热钱流入中国的主要原因之一,外汇占款的提高正是近几年国内市场货币供应增加的主要渠道。

  近几个月,外汇占款一直在减少,前4个月新增外汇占款分别为6836.6亿元、2954.3亿元、2363亿元、2943.5亿元,5月降至668.62亿元,自去年12月以来第一次下降到1000亿以下。新增外汇占款的骤降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市场流动性趋紧,也变相拉高了资金价格。因此自5月下旬以来,银行间市场的流动性呈现出明显趋紧的态势,隔夜利率从3.35%最高升到了7%至8%。

  与此同时,中国不断扩张的理财产品规模已经达到13万亿,其中约1.5万亿会在6月到期。

  但这些原因都不足以导致20日慌乱一幕的发生。

  “5月底Shibor的隔夜利率就已经飙高了,但大家都没当回事,都觉得扛几天就过去了,以前每次都是这样。”一家外资银行的交易员胡卫平告诉《第一财经周刊》。

  银行们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底气”,是因为过去每每遇到资金紧张的情况,央行总会释放资金,银行已经对央行形成了一种惯性的依赖。

  这与中国政府直接垄断和控制金融业有关。

  在过去几年里,中国一直都是靠信贷增长刺激经济发展,尤其在2008年全球危机之后,据信用评级机构惠誉的数据显示,中国的信贷占GDP比率在5年内从75%上升至200%,从9万亿美元上升至23万亿美元。这个扩张速度远超过1980年代末日本信贷最高峰时的速度,也超过了韩国陷入1998年危机前四年里的放贷速度。美国的次贷危机爆发前这个比值大约为40%。这些经济危机都是由过度信贷未流向实体经济而造成的。

  在一个正常的情况下,钱应该流向实体经济,即企业获得银行的贷款进行生产经营,再发工资给个人;个人则通过消费将钱流回企业,这才是一个健康的经济模式。

  而目前中国的情况是,很多钱没有如预期进入实体经济,而是留在金融系统里空转套利—尽管央行印了很多人民币,但钱沉淀在一些诸如地方政府债务、虚拟票据、房地产等领域。

  政府对金融业的直接垄断和控制,保证了大央企更容易获得银行贷款,它们用廉价获得的贷款去投资房地产、股票及高利贷等投机市场。而受到全球经济下滑以及人民币升值影响的出口型企业,由于几乎已经没有利润了,它们通过出口销售额向银行申请做授信贷款,然后把这笔钱投到投机市场中。而出口数据本身也存在着假出口的情况,香港与内地海关的贸易顺差中很多都是因为热钱通过香港进来套利,从企业走账。

  最需要钱的中小企业依然融资困难。这也直接导致了实体经济活力不足。汇丰银行公布的6月中国制造业PMI已经回落至48.3,创下9个月新低。

  更引人担忧的是巨额的地方政府债务。过去几年,通过政府支出渠道发放的地方债和城投债已经高达12万亿。这些项目多数是地方政府和银行互为担保投向了规模庞大却不能产生收益的基础建设项目,或者可能投到了收益低、坏账率高的上市公司。

  这是中国政府为刺激经济而不断加码政府投资行为的一种负面产物。一些外媒认为这些庞大的地方政府债务已经对中国经济构成威胁。

  参与信贷泡沫的另一个角色则是影子银行,它们在2010年之后开始迅速膨胀。这不仅包括银行的一些表外业务如理财产品,也包括一些信托、小贷款公司及民间金融机构。据中国社科院研究,2012年年底影子银行的规模已经达到20万亿,占到了银行总资产的16%。

  由于脱离银行的监管,影子银行投资的项目因为追求高收益而存在更高的风险,这些项目往往通过“庞氏骗局”不断发新债来偿还旧债,事实上违约的情况也曾发生过。

  银行间市场近年来的快速发展,也使得银行可以通过同业拆借以很低的成本从金融机构快速获得大量资金,再通过杠杆投资和期限错配将资金投入其它类似影子银行的高收益市场。只要合理安排好到期资金计划,通过循环往复的交易,银行就可以实现套利。银行的同业业务规模现在已占据银行资金的10%左右。

  这些有关调整未来大方向和改革的压力,最终降落在胡卫平和他的同事及同行身上。

  他们从5月底就开始盼望央行进行逆回购或者降低存款准备金,但这一天始终没有到来。

  与之相反,他们看到了许多来自中央决策层面的强硬信号。李克强在多个场合提及了防范金融风险的重要性,但对增强货币流动性则只字未提。6月18日和20日,央行分别发行了3个月期20亿元中央银行票据,对于缺钱的银行再次造成心理打击。

  中央银行票据,简称央票,是央行为调节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而向商业银行发行的短期债务凭证。发行央票意味着进一步回收流动性。

  英国《金融时报》和美国《华尔街日报》评价说,在紧张的流动性之上释放这一信号,传递的是进一步改革的信号。

  但这一动作却让中国的银行们措手不及。

  胡卫平和他的同事们6月初还听说多家中资银行联合在北京请求央行进行逆回购,大家以为央行答应了,当天Shibor还降了不少。

  但此后迟迟不见央行逆回购的胡卫平终于觉得势头不对了,连资金最充足的五大行也不再放款了。6月18日央行再发央票后,胡卫平立刻开始不停平仓、止损。隔夜利率就是银行间产品利率的参照基准,也是债券交易员的资金成本。比如之前利率在3.35%左右的时候,可选择的债券产品很多,但当成本到10%以上,几乎卖什么都是亏损的。

  外资银行的资金没有那么雄厚,风险控制较严,固定收益部的止损线较低,而且还会有两次警告。伴随着Shibor的不断飙升,胡卫平所在的交易台的主管不停发出感叹说,太吓人了,感觉像是要崩盘了一样。

  胡卫平试图用中国人民币利率互换(IRS)产品做对冲,但因为大家都看涨没人卖出,偶尔出现一个卖出,大家都会疯抢,导致IRS的价格也在飙升。

  尽管从今年2月—新任政府换届—开始,中央决策层通过各种座谈及政策来表达“未来不能再依靠信贷增长刺激经济”的决心,并不断在房地产信贷政策上进行紧缩,但至今货币政策并未有大的改变。

  鲁政委认为此次Shibor的意外创纪录,与“市场没有跟上央行的政策方向”直接相关。

  “如果央行像美联储一样更早更清晰地传达政策方向,银行可以早些做准备,就不会发展到这么疯狂的地步。”鲁政委说。

  这场人为制造的慌乱的影响仍在继续发酵。

  6月24日沪市收盘,上证综合指数下跌了5.3%,至1963点,创下了自2009年8月31日以来的单日最大跌幅。银行业股价领跌,受到货币流动紧缩直接影响的飞机制造、有色金属及煤炭等领域公司的股价也大幅下滑。一夜之间,中国股市又跌回了2012年12月3日的水平。

  银行突然不计成本地借钱也引起了货币市场的一系列连锁反应。

  20日当晚几乎所有基金公司的固定收益团队都在加班,因为货币市场基金的赎回潮提前来了。流动性安排不足的货币基金不得不亏损卖出手中的债券,基金爆仓的消息也不断传出。

  债券市场也受到了牵连。最近银行或者企业要发债也变得十分艰难,就连两周前一年3.5%的国债都没人要而流标了。农行发的半年期债也流标了。

  如果央行坚持不出手,6月的最后一个星期紧张的情况还会持续。6月25日银行要缴纳存款准备金,6月30日则是金融系统的中期大考核。“Shibor继续高下去最终会增加企业的融资成本。”鲁政委说。

  为了避免月底会有大客户赎回资金,虽然胡卫平所在的外资银行暂时有多余的现金流,但他已经接到了领导的通知不能放款进行同业拆借。这也是现在许多即便是不缺钱的银行也不愿意放款的原因。而这只会让这个市场变得更慌乱。

  胡卫平大概永远也不能忘记这一天。“上半年白干了。”他说,“所有的收益都在这一天抹平了。”

  (应受访对象要求,文中胡卫平为化名)

     [MSN中文网-第一财经周刊]

 

 

相关报道

专家:中国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政策重点转向结构调整

  当前国内外对我国经济形势非常关注,如何看当前经济形势呢?为此,我们采访了著名经济学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巴曙松。他非常坦然地告诉记者:当前我国经济形势在平稳运行中,在合理区间中。中国经济进入中速增长期,政策重点转向结构调整。看待当前经济形势,我们既要冷静,又要自信。

  巴曙松说,从1-5月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看,我国经济增长与主要发达国家比处在领先位置。而且,从年初我国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看,目前也都处于合理的区间。从总体上看,中国经济已经从高速增长期进入到一个中速增长期,从短期波动看,中国经济结束了从2010年一季度开始的持续回落的态势,已经总体上趋稳,因此,整个宏观政策的重点,在经济趋稳的条件下,全面转向结构的调整,培育新的增长点。

  特别是就业方面,我国失业率没有超过5%,这是很了不起的成绩。就业状况总体良好,这是因为整个经济出现了重大的结构性变化,中低端制造业在升级,人口结构也明显变化,服务业出现快速发展。今年上半年,我国第三产业超过第二产业,成为中国经济增长占比最高的产业,服务业对就业的带动是比较明显的。

  从全球看,我们当前处于的国际环境还是比较复杂的,全球经济复苏也是曲折的。在这种背景下,我国采取了“稳中求进”的措施,这也是非常理性的、合理的。一方面,我们要保持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另一方面,我们要面向未来,主动进行经济结构调整,这两项任务都要完成好,都是耽误不得的。

  巴曙松为我们分析了当前几个重要经济指标。他说,我国的CPI指标不高,5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2.1%,涨幅比上月回落了0.3个百分点,通胀压力大幅减轻,而PPI和财政收入有所回落,这表明当前我国经济复苏还不平稳。一些人据此对市场有点担心,信心不足。但是,从目前运行态势看,完全能完成全年经济发展的预期目标。

  那么,如何既要保持经济增长,又要进行结构调整呢?巴曙松指出,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非常重要。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要保持稳定性。另一方面,我们要认识到,稳定性不是稳住不动,而是稳中求进,稳中有为,就是要根据经济发生的实时情况,采取合理的、适度的措施。当前强调盘活货币存量,就是要往实体经济转;往调结构上转;往惠民生上转;往扩内需上转。

  今后,我国促进经济增长的措施和路径还很多,我们要有信心,相信本届政府一定能够妥善应对。比如,宏观政策的回旋余地还很大,现在还有许多好牌可以打,比如城镇化建设、铁路投融资改革、新兴产业、节能环保等等,这些都是我们未来发展的潜力,可以有力支持中国的经济在结构调整中保持健康发展。

    [中新网-新华网]

年中经济观察之一:中国经济减速会否失控?

  编者按:经济增速放缓但就业形势尚算稳定;物价涨势温和但楼市持续高烧;广义货币(M2)突破百万亿但银行却高喊“差钱”。2013年以来,中国经济在“向上有压力,向下有支撑”的框架中呈现出机遇与风险交织的态势。在半程将至之际,中新社从即日起推出一组稿件,对中国经济当下的热点逐一追问,敬请关注。

  中新社北京6月27日电 题:中国经济减速会否失控?

  中新社记者 周锐

  2013年行程即将过半,中国经济再度遭遇“唱空”。过去半个月,高盛、摩根士丹利、汇丰等多家外资机构相继调低了对中国经济增速的预期,“硬着陆”的老论调和“银行业崩溃”的新话题一时喧嚣尘上。

  对此,相关专家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明确指出,在传统的发展基础依然存在,促进经济增长的措施和路径也还有很多的情况下,中国经济增速短期内跌破7%的可能性很小。

  “(外资机构)在一定范围内调低中国经济增速是可以理解的。”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张永军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经济在一季度的表现已经低于市场年初的预期,而从各项经济指标来看,经济增速二季度有可能继续放缓。不过,张永军强调,如果过高估计风险,那可能就把问题看得太严重了。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也认为,当下一些“唱衰”中国的言论是对结构性问题的过分夸大。他对中新社记者表示,这种夸大很可能是“刻意”的,目的在于为他们在市场上的一些投资创造氛围。

  刘元春强调,中国传统的增长力量、发展基础和空间依然存在,围绕着城镇化、收入分配制度等事项的改革也可能在短期内就能创造出新的消费和投资需求,逆转经济增速下滑态势。从前两个季度来看,2013年中国经济增速肯定在7%以上,而不是像一些外资机构讲的只有4%-5%。

  除了经济增速的下滑,官方对待“减速”的态度也成为“看空”中国的理由。有外资机构指出,履新百日有余的新一届中国政府似乎更倾向于加速改革推动结构调整而非加大刺激力度来稳住短期增速。

  在他们看来,官方此般态度容易导致两个问题:从增长上讲,过去几年依赖于政府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拉动的中国经济容易陷入“失速”境地;从改革上来说,结构调整在中长期才能见效,其短期更容易给市场带来阵痛从而诱发危机。

  “不采取大规模刺激政策并不是说官方就会毫无作为”,张永军表示,未来若经济增速持续下滑,决策层肯定会采取相应的措施。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巴曙松也指出,中国宏观政策的回旋余地还很大,“有许多好牌可以打,比如城镇化建设、铁路投融资改革、新兴产业、节能环保等等,这些都是中国未来发展的潜力。”

  结构调整的阵痛会诱发系统性风险的说法也被认为站不住脚。刘元春以被一些外资评价为“中国雷曼时刻”的银行业“钱荒”为例分析说,该局面是中国央行有意识压缩信托产品、清理影子银行、打破资金空转局面等举措带来的结果。这种主动调控引发的问题和西方在2007年、2008年遭遇的危机有本质区别。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也强调,尽管央行基于市场恐慌等短期因素有所宽容,但稳健的货币基调应坚持下去。

  刘元春表示,中国已经进入结构调整的关键期,毫无疑问还会面临一系列的阵痛,但这些阵痛演变为全面危机的可能性不大。一方面,全球经济已在局部开始逆转,未来周期性力量的上行有望在一定程度上对冲阵痛的负作用;另一方面,决策层在结构调整过程中也会注意守住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在刘元春看来,这些底线包括经济增速下滑不至于导致大规模失业;财政收入放缓不会让地方政府碰到普遍困难;产能调整不会导致大面积停产;物价不会出现大幅度波动等内容。

  而从目前情况看,中国经济在“危机前夜”的说法过于夸张。巴曙松表示,从短期波动看,中国经济已经总体上趋稳。特别是就业方面,中国失业率没有超过5%,这是很了不起的成绩。

  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范剑平也表示,他与一些国际投行人士讨论了中国当前经济和金融局势,大家对结构调整做减法十分有信心。他表示,制造业去产能化、金融机构降杠杆率、地方项目压规模等事项是大趋势,虽然经济增速短期回落,只要失业率不明显上升,对长期发展质量付短期代价是值得的。(完)

    [中新网]

 

 

 

相关链接

消化泡沫货币“四万亿” 发展实体经济保民生

钱到哪里去了?央行铁血手段治银行 人民币国际化需要银行遵国际规范

继续实施稳健货币政策 用好增量盘活存量 银行企业只赚不赔成过去

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政策措施即将出台 中国信贷急刹车

 

 

 

   

 

 

 

诚信为本

经商做人

 

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anbaoelee@sina.com

 


 

电催化裂解快速污水处理

快速污水处理系统,可以有效地氧化分解污水中生物菌群难以氧化的含苯类有机物、氰化物、氨氮化合物等各种严禁直排江河的具有高度污染性的物质。适宜于处理化肥、农药、制药、印染、制革、化学合成、电镀、石化、焦化、微电子等各个行业排放的各种污水。

Tel:010-62063238

anbaoelee@sina.com

 


 

消毒氧化设备

自来水、循环水消毒系统改造,通过安装次氯酸钠发生器设备可以取消不安全的液氯消毒方式,更能保障饮用水有利人体健康。

Tel:010-62063238

anbaoelee@sina.com

 


 

 

 

公司简介 | 公司服务 | 公司诚聘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sciencehuman.com,All rights reserved.

科学人网站工作部暨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联合主办

  http://www.sciencehuman.com  京ICP备05003557   科学人 网 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