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14-04-08
北京市副市长:北京今后只聚焦四个“中心”
央广网北京4月7日消息(记者韦雪 马喆 实习记者耿书培)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京津冀如何实现一体化?三地中河北最先提出想法,上个月拿出疏解首都功能的初步思路,中国之声推出系列报道《畅想京津冀一体化之河北季》。
承接北京的功能疏解,借此机会,补齐短板,实现跨越式发展,河北对一体化的思路一直态度积极,最新拿出的规划几乎涉及当地三分之二的城市。至于北京,快速集聚的人口,越发拥堵的交通以及挥之不去的雾霾,要治这些城市病,北京也确实不得不舍弃些什么。北京要舍,河北要得,似乎各取所需,也顺理成章,不过舍与得之间,却是一条漫长的路。即便京津冀一体化进入快车道,需要考虑和协调的细节也数不胜数。河北摆出诚意,要承接北京的功能疏解,从北京的角度讲,给什么最恰当?系列报道今天播出第三篇《北京:取舍的难题》。
北京今后只聚焦四个“中心”
生活在首都,如果要问北京是什么中心,街头的随机采访,答案各有不同。
受访者:北京是一个花销比较大的中心。
受访者:我是来挣钱的,认为还是经济中心。
受访者:文化中心,教育中心。
受访者:北京汇集资源、政策啊等,我们在这边能及时知道,也了解更多更详细。
市民的切身感受,以及勾勒的发展路径和北京今后的定位可能并不相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包括金融中心、经济中心、现代工业中心等等,北京的“中心”曾多达十几个,但今后的北京只聚焦四个“中心”。
北京市副市长杨晓超: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北京今后沿着这样一个四个核心功能去发展,我们需要纾解很多北京非核心的功能。
纾解功能,源于城市太胖。人口的增长过快,让北京的资源环境都到了一个极限。
北京市市长王安顺: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的时候,北京市是276万,到1999年人口达到1257万,增加了近一千万的人口,用了多少时间呢?46年。从2000年到2013年14年间,人口增长了857万,年均增长超过61万,最多的时候80多万,这两年增加的势头虽然有所放缓,但是去年还是增长了45.5万人,这个数字恐怕也是一个很不小的了。
对于在居住在北京的人来说,这个超大型城市在公共资源上的捉襟见肘,还集中体现在交通、房价和空气质量上:
受访者:最不满意的地方,人太多了,还有一个就是空气吧。
受访者:交通有点那什么,我上班比较远,需要倒好几趟地铁,地铁上人特别多,所以觉得交通有点问题。
受访者:好像污染没这么厉害,原来没这么多车汽车,雾霾没这么厉害。
受访者:原来在城里九几年的时候,18万买一个一居室五十多平米,现在涨成10倍都不止了,180万都买不来了,二百多万都不止,涨到二十倍了。
相关城市规划或于年底前制定出
北京市规划委的一位负责人表示,针对京津冀一体化,相关的城市规划还在研究制定当中。
相关负责人:应该是年底以前吧,以前是三年,今年比较着急,国务院让我们最好一年就能编出来。应该是年底以前吧。
为协调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北京已经成立了区域协同发展改革领导小组。北京的功能疏解、产业目录等正在研究。
北京市常务副市长李士祥:现在北京、河北、天津三个省市的规划部门已经建立了一个规划的协作协同机制,同时国家有关部门比如说国家发改委也在研究这个问题,我们总的想法就是要有一个积极稳妥的方案。
北京的规划会怎样调整,它能给河北带来些什么?目前尚不明确。我们看到的只是北京要把动批、大红门等服装批发市场搬走;北京要推动城区优势医疗资源转移,未来5年,城区五环内将不再立项新建和改扩建医疗机构;北京提出将通州打造为城市副中心,与武清廊坊融合发展等等。
在不断融合的背景下,其实也有争议。比如北京希望首先疏解“相对低端、低附加值”的产业,而周边一些城市则强调“高端对接”。在这种情况下,各地的“共振点”应当如何协调?
北京正在研究提出“不宜发展的产业目录”清单
北京市常务副市长李士祥透露,北京正在研究提出“不宜发展的产业目录”清单,严格控制增量。哪些产业被列入了“不宜发展”的目录?目前尚未公布。但外界普遍认为,印刷、小商品批发、医院等服务业成为进入目录清单的热点产业。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李国平:北京市能转移出去的产业,主要是在在河北还有优势的产业,那才可能谈拢。像北京市区域性的物流,像北京市区域性的批发,我觉得这个对河北来说,还是可以进行承接的。
针对动批等服装物流行业,目前北京与河北也已经形成了专门的工作班子,推动搬迁工作。但至今,"动批"迁往哪里,尚无定论。一些商户依旧不愿搬迁,他们舍不得的正是北京的"资源":
商户:肯定不好了,搬出去肯定没有人气了,这边人气还是比较好的。北京毕竟是人比较多啊。
这样的担忧正是源于目前北京周边的城市,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上和北京存在的较大差距。这样的差距或多或少的影响了临近毕业的学生们的职业规划。
学生:现在我比较担心的一个问题是,既然是一体化嘛,那么能不能相关的配套措施,比如说医疗、教育或者是养老等方面的福利待遇,能不能跟上北京的水平。这些配套的东西能不能跟得上,是影响我以后选择工作地点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公共资源的配置显然并非某个城市某个区域可以独立完成,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李国平强调,京津冀的一体化,区域内的城市之间更要讲究包容和平衡。
李国平:一体化的一个基本的原则是合作互补和共赢,所以一定要符合双方的区域发展的各自发展的共同利益,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一个区域的平衡包容可持续发展极其重要。
北京市常务副市长李士祥则认为,产业转移并非企业搬迁,政府不会做过多的干预。城市的健康有序发展更多要靠市场来进行合理配置。
李士祥:北京的医疗跟河北现在也在研究,初步就是北京的医疗跟河北燕郊要建立一个合作的机制,我和河北省常务副省长都已经调度两次了。当然教育、医疗,都要听取院长的意见、听取校长的意见。作为政府,它是一个引导和服务的关系。
[新浪网-中广网]
相关报道
保定楼市传闻有水分疑被炒作:一日成交仅30套
清明小长假期间记者实地调查发现保定楼市一日成交仅30套
保定库存楼盘可卖35个月
导读:近日,各地媒体纷纷报道,保定市将在京津冀一体化中承接北京部分行政功能,消息一出各地炒楼客户蜂拥而至,“暴涨”、“亢奋”、“混乱”等词汇被用来描述保定楼市。但小长假期间,北京青年报记者实地探访发现,保定有“五证”、可合法销售的265个楼盘,一日成交仅30套,平均价格为5469元/平方米。如果以月销1500套计,保定仅库存楼盘即可销售35个月。各种涨价、疯抢、“抢楼似买白菜”的传闻有“水分”,不排除开发商借机炒作。
半个月单价涨1200元
昨日,北青报记者探访的东湖印象楼盘,一套多层户型报价为9800元/平方米;3月22日,此楼盘同样户型的报价为8600元/平方米。不到半个月的时间,报价涨了1200元/平方米。
“我都后悔上次看房没买”,来自北京的张女士和先生一道来看房,“原本看好的房子报价6000元/平方米,今日过来看,涨价到8000元/平方米。”张女士询问:“你们一天一个价格,政府允许吗?”售楼处工作人员小付回答说:“有的楼盘都封盘了,我们这还在卖就不错了。这个报价您可以考虑是否买,政府不管!”
受到各种房子涨价传闻的影响,“将来买不起房”的悲观情绪在本地人群中弥漫。保定本地人有刚性需求的人抱怨,房价被外地人炒高,月入3000元买不起。“房子被炒起来了,我们本地人根本买不起房子。”4月5日,保定一名30岁的公务员抱怨道,“我的月工资也就2000元-3000元,原来四五千每平方米都觉得买房子很难,房价这么涨下去,买房子根本没指望。”
保定市内的消费水平明显低于北京。北青报记者注意到,2013年,保定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1181元,相当于仅为北京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万元的一半。基本上中餐馆的人均消费15元-20元即可吃饱;当地5星级宾馆咖啡厅中午自助餐108元/位;而商场百货店内的女装价位也低于北京上海等大城市。
疑似“炒房”者兜售准现房
在park湾楼盘,某户型报价已超10000元/平方米。一名北京车牌号车主看到售楼处依然悬挂的“每平方米4800元”条幅后表示,就要这个便宜的房子,一名售楼小姐不耐烦地表示:“早卖完了。”北青报记者看到,当这名北京看房客从售楼处走出时,一名中年妇女立刻上来递了张条子,写着“park湾准现房,2室2厅1卫,89平方米,包更名,61万元”。
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年妇女表示,自家购买的住房买时4800元/平方米,现价6850元/平方米卖,并表示由于未办理房产证,可通过找开发商更名的方式转让,不需要上税。北青报记者计算了一下,这一转手,该卖房者立刻获利18.2万元。
4月6日新市区仅卖了一套房
不过,北青报记者调查发现,保定房子肯定是涨价了,但远没有传闻中销售火爆。保定的房价也没有达到开发商报价的水平。保定市房地产交易中心公布的公示信息显示,4月5日一天,成交53套,新市区成交3套、北市区成交6套、南市区成交6套、高开区成交38套,共销售4200.89平方米,总成交额2535万元。
而4月6日,保定市房子成交量为30套,成交均价为5469元/平方米。新市区仅卖了一套房子,面积101平方米,售价9700元/平方米。其余的29套房子,最低价格每平方米仅为4814元。
北青报记者查询保定市房地产交易网发现,某自称即将“售罄”、每平方米涨价1500-2000元的楼盘,当日实际成交量仅2-3套。而这个已经开发了3年的、已具备入驻条件的房产项目,在保定房地产交易网站的公示信息显示,其可预售面积还有近1/3未签约。
“考察团”不比“看房团”人少
在保定市内最豪华的酒店“电谷酒店”门外,停满了北京牌照的汽车,接待各地政府、商人组团来考察的人群;各类来自北京、浙江等地的政商考察团接踵而来,不比“看房团”人少。直隶总督府外广场上,时常有考斯特中巴停靠,不少“考察团”在考察之余,选择参观一下这个颇有象征意义的景点。
北京某区县政府组团到保定市,寻找有无项目落地和合作的各种可能性,考察团一行受到热情接待。北京某知名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总裁和主管业务的副总裁带队,对保定的房地产项目考察了几日,寻找合作机会。
保定本地开发商秀兰地产相关负责人透露,原本该企业的战略是“走出去”,当“京津冀一体化”政策确认后,已不再寻求“走出去”,而改为“扎根”保定,精耕细作谋发展。加大房地产开发力度,确实需要银行外的多样化融资渠道,各种寻求合作的“考察团”都会受到欢迎。
温州中小企业促进会会长周德文也透露,不少浙商、温州企业家对商机嗅觉灵敏,纷纷到保定考察房地产、商业等项目。这些考察商人并不是传统的“温州炒房团”,而是寻求开发房地产或投资商业等,寻求更多商业的机会。
记者观察
“通州楼价暴跌”可能重演
保定房价大涨无疑和“炒楼”有很大的关系。不少分析人士指出,保定楼市风险正加剧,而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更是发出预警,“保定房价很快就会出现比较尴尬的回落”。张大伟指出,通州在2010年至2011年出现的市场暴跌风险很可能在京津冀“重演”。2010年初,因为当时的通州次中心概念,结果在2011年的楼市调整中,很多区域出现房价腰斩。
保定市政府相关负责人称,近期在该市购房者中有九成是本地人,楼市已出现退烧企稳迹象。保定市可售楼盘共265个,可售总套数52521套,可售总面积578.9万平方米,库存量相当充足。即便以每月1500套的乐观销量计算,仅库存楼盘就可供销售35个月。由此判断,3月下旬以来的保定楼市热,相当程度上是一些开发商借机炒作。业内人士提醒,在大环境已无法支撑房价持续上涨的情况下,保定“炒房客”应该客观分析北京外迁产业的性质和外流人口的购买力,切勿盲目跟风炒作环京县市的房价,否则稍有不慎很容易被套牢。
本版文并摄/本报记者蔺丽爽
制图/巨琳
[新浪网-北京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