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14-04-08
中英4舰船继续复核疑似脉冲信号
新华网“海巡01”轮4月8日电(记者陈炜伟)“海巡01”轮现场指挥部消息,北京时间8日上午,根据中国海上搜救中心的统一部署,中英4艘舰船在南纬25、东经101附近水域,对日前“海巡01”侦听到的疑似黑匣子信号点扩大范围,开展第二天的复核扫测。
根据“海巡01”轮现场指挥部提供的信息,交通运输部所属“海巡01”、“东海救101”、中国海军999舰,以及英国海军“回声”号等4艘舰船将以日前“海巡01”侦听到的两处疑似黑匣子信号点为基点,向东西方向各扩展9公里,南北方向各扩展12公里,在面积为432平方公里的区域内进行复核扫测。8日的扫测面积比7日扩大了两倍。
“海巡01”轮船长姜龙表示,8日,“海巡01”在该区域西部进行扫测,“东海救101”在最接近疑似脉冲信号的中部进行扫测,中国海军999舰负责东部扫测工作。英国“回声”号可根据昨日的搜寻结果自行安排今日重点扫测计划和任务,搜寻作业时中方各舰船及工作艇与其保持3海里以上的安全距离。
据介绍,英国“回声”号配有深海探测设备,可实现时速6-10节动态扫测,探测范围更大、效率更高。
[新华网]
澳将用水下机器人搜黑匣子信号
7日,南印度洋,海军“井冈山”舰派出冲锋舟搜索MH370客机。
若飞机坠海位置深于4500米,“蓝鳍21号”探测器恐难探测到机体残骸
中澳舰船发现来自海底的脉冲信号后,这些信号到底位于何处,是否来自MH370的黑匣子,成为搜寻行动的焦点。目前,已有中英5艘舰船在复核“海巡01”所发现的疑似黑匣子信号,澳“海洋之盾”号将启用水下机器人搜寻黑匣子信号。此外,据外媒报道,MH370搜寻耗资已超过5000万美元,成为历史上最昂贵的海上救援行动。
新京报讯(记者范春旭) 昨日,澳大利亚搜寻马航MH370航班联合协调中心总协调人休斯敦表示,澳大利亚防卫舰“海洋之盾”将继续停留在原来海域,将使用水下机器人“蓝鳍21号”搜寻黑匣子信号。
澳船拖曳式探测器调头难
中澳已多次侦测到脉冲信号。中国“海巡01”轮4日首次发现脉冲信号,5日又在距离发现信号位置不到两公里的区域再度发现脉冲信号,探得脉冲持续约90秒。6日,澳大利亚海军“海洋之盾”号补给舰同样发现脉冲信号,这处脉冲信号位置距离中方发现信号位置大约600公里。
目前,MH370黑匣子电池电量即将耗尽,而搜寻和信号核实工作也在同步进行。休斯敦表示,专家仍在对有关信号进行分析,目前还无法确认已经发现马航失联客机残骸。此外,“海洋之盾”号还在现处海域巡航,进一步核实所收到的脉冲信号,但是每次巡航都要花上大量时间。
据澳大利亚搜寻行动队指挥官彼得介绍,“海洋之盾”号的拖曳式黑匣子探测仪拴在6公里长缆线末端,每次船只调头重新调整探测仪都需要两到三个小时。
疑似信号深度4500米
如果在未来一日内有更多发现,“海洋之盾”号上搭载的无人深水探测器“蓝鳍21号”可能会入水侦察。
据悉,“蓝鳍21号”配置了高性能的455千赫侧扫声呐系统,它的分辨率能够达到7.5厘米,在与目标物相距75米内辨识出相关物体。如果降低分辨率,其辨识距离还能扩大到150米。在标准负载和3节航速下,“蓝鳍21号”续航能力为25小时。它还可以通过无线方式与控制台通信。在探测范围方面,“蓝鳍21号”擅长在较短距离内“定点”查找。
澳大利亚此次发现疑似信号的海域水深达4500米,这也是目前参与任务的深水探测设备“蓝鳍21号”的下潜极限。如果飞机坠海的位置深于4500米,那么“蓝鳍21号”就有可能探测不到机体残骸。
追问1
黑匣子电量耗尽能否被搜索到?
专家称黑匣子没电仍能搜索
昨日,马航MH370航班失联进入到第31天,黑匣子电量即将耗尽。在这个关键的时间节点上,如何尽快确定黑匣子的位置并进行打捞成为媒体关注焦点。
有报道说,失联飞机黑匣子寿命只能维持一个月,一个月后搜救将沦为毫无方向的“大海捞针”。现在客机已经失联31天,黑匣子还能搜到吗?对此,军事专家尹卓在接受中央台记者采访时表示,黑匣子电池的消减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不会突然就消失。即便是MH370黑匣子电池预计已经耗尽,我们还有多种方法对它进行搜索。
尹卓解释说,比如6日至8日期间,黑匣子仍然满功率,外界能够收听到它。此后,黑匣子的信号可能会越来越弱,但并不是绝对没有,如果我们有潜艇在那儿,比如在深水进行探测,或者有吊放声呐,或者用大型舰艇的拖曳线列阵伸到水下几百米进行监测,都有可能再继续搜索黑匣子。
另外,尹卓认为,在这个区域内只能用像法航447航班打捞黑匣子的办法,即用美国的水下搜索器进行拖网式搜索,搜索完以后,再借助水下机器人或深海潜航器上的超高频声呐对水下可疑目标进行精细搜索。
据央广网
追问2
已发现脉冲信号是否与黑匣子有关?
疑似信号频率与MH370黑匣子相同
据报道,“海巡01”所发现的信号,频率为37.5KHz,与黑匣子的频率相同。
黑匣子上的水下声学定位信标一旦落入水中,就会自动激活电池供电,以37.5千赫的频率每秒一次发射脉冲信号,可以传送3至5公里。黑匣子声学定位信标发出的信号,不易与海洋背景噪音、海洋生物发声或其他水下通信信号混淆。
海面风浪、雨雪降落、海中航船、海底涌泉、海底地震等都会产生噪声,这些构成海洋背景噪声。但海洋背景噪声主要集中在低频段,比如音量最大的风浪噪声,频率为1-100赫兹。海洋生物中,鲸鱼的发声频率在15-20赫兹之间。目前已知能发出高频声波的海洋生物,常见的只有海豚,但海豚不可能每秒一次地规律发声。
当然,37.5千赫的频率并非黑匣子专用,其他水下定位设备也会用到。此外,需要确认是否有未经通报的飞机飞经此地并发生了坠落。因为很多进行贩毒等非法飞行的飞机并不提前通报,而飞机的黑匣子都是标配,同样会发出此频率的信号。
专家认为,现在侦听到每秒一次、频率为37.5KHz的脉冲信号,要确认它是否来自失联客机的黑匣子,最保险的办法就是使用无人潜航器,通过侧扫声呐、水下摄像机对海底拍照,摸清该海域海底是否有飞机残骸。
(综合)
[新京报]
相关报道
为了一串微弱的信号
MH370失联30天,黑匣子的电池已经所剩无几。但寻找还在继续。
3月17日,澳大利亚西部的珀斯城,一场世界航空史上最为离奇的飞机失联事故调查。7个国家的军人和科研人员在此。22天来,为了寻找到失联航班,卫星、飞机、舰队、潜行,在4500米深的海底潜艇正搜寻着与MH370有关的信息。他们要在珀斯以南1600公里以外的海域中找到MH370。这是一片面积相当于湖南省大小深蓝色的海域。
对于那些空中、海面、海底的搜救人员来说,他们都在大海捞针。
空中
下降,下降
皮尔斯空军基地,在持续不断的类似于长哨音轰鸣声中,一架又一架涂有各国空军标志的飞机从跑道上拉起,消失在远方。
半个月以来,这一幕几乎每天都在重演。基地的一名警卫说,这就像在播放一段反复循环的电影。只要卫星发现了什么,飞机就会飞过去找。
伊尔-76盘旋在印度洋上空。机内20余名中国空军正专注地盯着舷窗外的海面。
“每天都要飞8个小时。”参与搜寻的一名小个子上尉说,搜索人员有时会依据澳大利亚协调指挥中心和中国卫星提供的坐标,有些时候则完全凭借目视。
当机组人员发现海面上有疑似物时,为了看得更清,就会把飞机尽量靠近海面。通常是300米,特殊的情况下会飞到250米高。
来自中国的一位军事专家说,伊尔-76在距离海面250米左右盘旋通常是被禁止的,在这个高度机舱内的高度仪会发出“嘀嘀”的警报声,提醒飞行员注意高度和失速。“这相当危险,稍有不慎就会坠毁,就像让一个普通人在两个悬崖之间走钢丝。”
中国空军战士宁愿冒这种危险。“我们很想为那些焦急等待的失联航班乘客家属带来好消息。”一位战士说。
在珀斯,参与搜索的空军飞机还有很多来自澳大利亚、美国。他们也经历着从希望到失望的跌落。4月5日晚,一位澳大利亚飞行员走下飞机。这位金发小伙有些沮丧,此前他的同伴声称找到了最有可能是MH370碎片的三件橙色物品,不过后来被证实仅是一些垃圾。
相同的例子还发生在美国飞行员身上,在670分钟的搜寻过程中,美国雷达专家、海军士官克里斯·沃尔什(Chris Walsh)被机组成员称为“海豚猎人”,前者至少六次命令飞机飞向疑似残骸所在的地方,找到的却都是一群海豚。
尽管搜索让人失望,但仍有国家不断加入,比如日本、韩国还有新西兰。空军基地发言人说,除了各国空军,还有至少三架民用飞机参与了搜寻。
其间,电影《魔戒》的导演彼得·杰克逊就让自己的私人飞机加入到搜救队伍中,这架飞机被用来为各支搜救队伍之间的交流提供帮助。飞机是杰克逊在去年花费6900万美元买下的。
彼得的发言人并没有把这当做一件太大的事,也没有透露导演本人会因私人飞机支援搜救得到多少赔偿费用:“如果仅仅因为其中一架飞机的主人是名人,就让这件事成为了新闻,这多少是有些让人感到失望的。要知道,有200多人在这起事件中失踪了。”
海面
“海在哪儿?”
四月初的一天,一名澳大利亚的海军人员站在甲板上用望远镜远眺。他面前是一层又一层翻滚着白边的海浪。“他对我说,就像大海捞针,我们什么有效信息都没有。”曾采访澳大利亚海军的一位记者回忆。
由于MH370被推测最终消失在珀斯以南约1600公里的海域,海面搜索显得极为重要。不过,当各国的军舰陆续赶来时,他们才慢慢体会在这片被称为咆哮的西风带的水域搜寻,是一件几乎
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红白相间的雪龙号是第一艘进入西风带进行搜寻的中国舰船,此前这艘2万吨的科考船正在南极执行科考任务。“搜索极为困难,我们一来就遇见了8级大风。”一位船员说,当时船晃得像在打秋千。紧随雪龙号而来的是南海舰队的海口号等7艘军舰,他们还带来了两架舰载直升机。
起初,这支编队的指挥官把军舰横向一字排开,使用了扫地毯的方式来寻找MH370。尽管编队配备了直升机、声呐等现代化装备,但在4月5日以前,搜寻却毫无进展。
澳大利亚海事局说,舰船在海面上搜索通常会接到飞机的指示,飞机先发现然后轮船去确认。这本是一种高效的方式,但在一些专家看来却始终有着无法逾越的困难——“飞机定位后舰船在找过去,有时候时间会长达几天,洋流早就把疑似物送走了。”
对于上述情况,负责此次搜索消息发布的JACC负责人休斯敦也感到无奈。“我们发现了很多线索。”他说,但等船开过去却发现和MH370没啥关系。他说,现在在海面上搜救的人员已经超过1000人。
“我们不是大海捞针。”澳大利亚的海军副司令说:“现在大海在哪我们都不知道。”
海面搜索的艰难,引发了各国政要对此事的关注。中国总理李克强先后三次与澳大利亚总理通话希望继续加强搜救,而后者也两次来到珀斯。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来到珀斯是4月3日的事。
在珀斯皮尔斯空军基地,这两位总理称赞搜索人员是“真正的英雄。”
3月31日,珀斯军港里澳大利亚海军的海洋之盾号正筹备着启航。船长尼古拉斯说,他知道搜索会很困难,但他相信人们不会放弃。
水下
大海捞针
美国海军上尉马修斯没有时间享受澳洲的阳光,他要帮助澳大利亚海军处理有关水下搜索黑匣子的信息。
马修斯是一位中等身材的美国小伙。3月30日,他掏出了黄色“拖鱼”声波定位仪器里的接收器。他把这块火柴盒大小的装置放在耳边,闭上眼。对记者说“你们听,这个仪器可以接收到三千米水下黑匣子发出的微弱信号。”
在珀斯,随着搜索时间的延长,搜寻人员决定将搜索范围延伸至海底。马修斯是参与第一波水下搜索的海军,他和他的战友带来了名为“拖鱼”和“金枪鱼”的两件海底搜寻工具。
为了赶在失联航班黑匣子(外界推测是4月8日至12日之间)没电以前找到它,休斯敦说,英国的核潜艇也加入了搜索行列。目前已有中国、美国、澳大利亚和英国四个国家展开了水下搜索。
海底搜索的开启随即为搜寻带来了新的希望。4月5日,中国海巡01舰在海底侦听到疑似黑匣子信号,随后,同在搜索海域的海洋之盾号也收到了持续近140分钟的疑似黑匣子信号。
昨日正午,新闻发布会上,一向谨慎的发言人休斯敦向媒体展示了一张海图。图的两端,一头是探测到信号的中国海巡01号,另一端是同样探测到信号的澳大利亚的“海洋之盾”号,两者被一条弧线相连,相距600公里。“两船之间的距离是今后重点搜索的范围。”休斯敦说。
采写/新京报特派澳大利亚记者 崔木杨 范春旭 王叔坤 实习生 罗婷
[新京报]
国际观察:客机失联一月 航空安全九问
新华网北京4月7日电(记者袁震宇 刘莉莉)本月8日,马来西亚航空公司MH370航班失联将满一个月,多国联合进行大规模搜救,但仍未找到飞机下落。尽管失联原因尚未明晰,但随着调查深入,这一事件暴露出航空安全方面的诸多问题。
新华社记者就此采访了美国、英国、法国、日本、以色列等国的航空、安全专家和相关机构,解答相关问题,探寻可能的解决方案。
一问:能否让通信系统关不掉?
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3月15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说,马航失联客机通信系统是“被人为关闭的”。有没有可能使机上的通信系统一直保持开启状态,且无法被人为关闭?
【解答】
不愿公开姓名的美国西雅图航电系统专家:现在就可以从技术上防止机上人员关闭通信系统。但这不仅是飞机设备的问题,还需要空地配合,需要更新地面相关系统。事实上,飞机有多种通信系统,包括无线电系统、雷达系统、飞机通信寻址和报告系统(ACARS)、紧急定位发射器(ELT)等。对于ACARS和ELT这两个系统来说,媒体报道的所谓“关闭”并非彻底关闭,而是一种“待机”状态,仍有信号向外发射。
二问:能否始终掌握飞机位置?
航班失联后,调查人员一直无法确认飞机的具体位置,搜寻范围几经改变,给搜救工作带来极大困难。无论何种突发状况下,是否可使地面一直实时掌握飞机位置?
【解答】
另一位不愿公开姓名的西雅图航空专家:要始终掌握飞机位置,就是指实时数据传输,技术上是可以做到的。比如波音公司的飞机已经实现宽带上网,美国总统专机、国务卿出访用机等公务机都会租用波音的宽带服务。但是否推广仍有许多考量,最重要的是成本问题,即如何在经济性和安全性之间取得平衡。
三问:如何防范冒用护照登机?
国际刑警组织3月9日证实,至少两本已在该组织数据库备案的失窃护照被失联客机的乘客使用。虽然调查显示冒用护照的两名伊朗公民是恐怖分子的可能性很小,但危险分子冒用护照登机的可能性确实存在,该如何降低这种风险?
【解答】
国际刑警组织:“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国际刑警组织于2002年建立了“被盗及丢失旅行文件数据库”,以防止恐怖分子和其他危险犯罪分子使用假证件入境。该数据库目前已登记4000多万本被盗和丢失护照,每年被搜索次数超8亿次。通过数据库,查询者仅用数秒便能核验护照是否在数据库中被登记。2013年,国际刑警组织190个成员国中只有不到20个国家系统性地使用数据库核验国际乘客护照信息。为此,国际刑警组织发起I-Checkit行动,授权其旅游业、酒店和银行业的合作方在客户预订机票、入住酒店或银行开户时能够使用“被盗及丢失旅行文件数据库”核验信息。
四问:如何防范危险分子通过机场安检?
目前,尚不能完全排除机上人员发动袭击的可能性。目前世界各地机场安检严密,尖端技术被广泛应用,危险物品上机的可能性已经极低,但在防范危险人员方面仍有漏洞。如何防止危险分子登机?
【解答】
以色列“阿西纳”安保公司安全专家奥默·列维亚夫:以色列的航空安检有独特的指导思想,就是始终认为袭击飞机的不光是物品,更是恐怖分子。因此我们实行的是将技术与人的因素相结合的突破性安检方式。以色列安检人员都受过广泛的专业训练,他们知道该问什么问题、知道如何察言观色、知道怎样标记可疑人员。世界上绝大多数机场的安全问题是过于注重技术,技术是有局限的,安检人员应更注意与旅客的人际互动。注重“人”的安检方式也许更费时间和资源,但以色列机场的安全记录多年来屡屡证明这一方式的重要性和有效性。此外,能让机场安检系统更加有效的方式是注重合作,比如以色列的航空安检程序是由国家安全总局(辛贝特)指导设计,机场与以色列航空公司作为一体共同进行安检,等等。
五问:能否动态监控机组人员的心理健康?
马来西亚官方通讯社4月2日报道,马警方正就劫持、蓄意破坏、心理问题以及个人问题四个方面调查包括机长和副机长在内的机组人员。如果机组人员在飞行中蓄意破坏飞机,这种行为极难防范。应对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对其心理状况进行动态监控,这一点能否做到?
【解答】
日本国土交通省航空安全课航空保安对策室负责人:根据国际民用航空组织的要求,日本规定飞行员须定期进行身体健康和精神健康诊断,机长为半年一次,副机长为一年一次。日本的航空保安措施规定,机长和乘务员有将进行危险行动的乘客“请下飞机”的权利,但没有关于机组人员本身进行危险行动的设想和预防措施。
六问:如何防止飞行员在空中的危险行为?
一名澳大利亚年轻女子3月11日声称,失联航班的副驾驶法里克·阿卜杜勒·哈米德先前在一次执飞中,邀请她和朋友进入飞机驾驶舱寻开心,还在飞行中吸烟。让非机组成员进入驾驶舱,将严重威胁飞行安全。如何防范此类危险行为?
【解答】
英国《国际航空安全》杂志主编菲利普·鲍姆:在“9·11”事件后,飞机起飞前的检查工作和驾驶舱门使用规程都更加严格。但不少机组人员仍比较大意,未遵守使用驾驶舱门的“3秒原则”,即每次打开舱门的时间不能超过3秒。我们需要反复强调其重要性,确保机组人员切实遵守操作规程,防患于未然。
七问:经过维修的客机安全性是否会降低?
马航3月9日表示,失联飞机曾于2012年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与其他飞机发生擦碰,机翼受损,但已由波音公司修复并确认无碍飞行。受损后经过维修的飞机,会不会产生安全隐患?
【解答】
英国布鲁内尔大学航空学专家盖伊·格拉顿:我并不担心这方面的问题。对于受损飞机维修的审批、施工都有严格规定。没有理由怀疑在波音公司和马航经正常程序对飞机进行维修后,这架客机的安全性会降低。
八问:能否在每班飞机上配备专职安全员?
如果失联航班上配备有经过专门训练的安全员,在发生袭击时,或许能避免危害结果的发生。事实上,很多航空公司已在部分航班上配备专职安全员,但极少能做到在每班飞机上都有。安全员有助提升航班安全性,是否可以做到每班飞机都配备?
【解答】
日本国土交通省航空安全课航空保安对策室负责人:目前日本没有立法要求航空公司在每班飞机上都配安全员。航空公司会选定部分航班配备,但不会透露具体是哪些航班。无法在所有航班上配备有多种原因,如人手不足等,而且安全员将占据飞机座席,影响航空公司效益。我刚刚出席的国际民航组织会议已经在讨论有关建议各国立法配备安全员的问题。
九问:有无必要因此次事件担忧乘机出行的安全性?
【解答】
中国民航大学副校长、民航特聘专家吴仁彪:民航还是最安全的交通运输方式,这从美国联邦航空局发布的安全数字可以看得见。去年全世界民航运送乘客30亿人次,执行飞行3500万架航班,失事死亡224人,这个比例相对公路、铁路来看非常低。而且中国民航的安全形势是比较好的,近5年百万架次重大事故率的平均值为0.08,低于同期全球民航0.42的平均值,安全状况好于世界平均水平。(参与记者:林小春、杨汀、范小林、刘石磊、黄涵、宋宇)
[新华网]
相关评论
MH370失联1月,真相探究不容松懈
4月6日是马航MH370航班失联整整30天、也就是1个月的日子。
对于机上乘员家属而言,过去的一个月显然过于漫长了。在这一个月里,他们经历了从希望到失望、又从失望到绝望的反复轮回,至今,他们的亲人仍然活不见人,死不见尸,想要个说法,对他们而言竟如此艰难。
对于急于获得失联真相,弄清客机、乘员下落和事件责任的各方各面而言,一个月的时间似乎又太短:由于马来西亚和马航方面最初提供的信息存在许多缺陷,导致搜救大方向一再变更,搜救范围多次扩大,甚至一度遍及小半个地球,如今虽有所缩小,但搜寻海域面积仍十分可观,且这片海域属于人迹罕至、气候条件极其恶劣的地区,搜寻成本高、难度大,用“大海捞针”来形容,都嫌远远不够。根据黑匣子所附信标电池理论寿命,4月8日其脉冲信号就可能会中断,届时搜救难度势必会成倍放大,这更令人不由感慨时间之短暂和珍贵。
长也好,短也罢,目前所应该做到的,首先是保持对MH370失联客机的持续关注,保持和加强各方在搜救工作中的投入和协调,不因时间的流逝、国际国内关注热点的转换,而对失联客机的搜寻,对失联真相和责任的探究稍有懈怠。从目前情况看,失联事件信息混乱,真相扑朔迷离,迄今线索依然杂乱,关键的黑匣子究竟在何处,目前尚难最终确认,即便确认,打捞工作也相当艰难,没有这种持续关注和不间断地投入、协调,事件的真相,只能离我们越来越远。
其次,尽管时间紧迫,但仍要保持充分、必要的冷静、客观,相信证据,相信科学,而不能抱想当然的态度和侥幸心理,在搜寻关键线索过程中表现出简单、急躁的情绪。
尽管4月4、5、6连续3日,中国“海巡01”号船和澳大利亚“海盾”号补给舰等搜救舰船,相继在南印度洋海域测得每秒37.5千赫频率的脉冲信号,尽管这一脉冲信号的频率、间隔特点,和美国波音公司所提供黑匣子声音样本“特质一致”,但截至目前,上述线索仍存在许多疑点和不确定性,尚不能据此断定,脉冲信号源就一定是来自失联航班客机黑匣子。此时此刻,必须冷静下来多方核实,确保“十拿十稳”,而不应过于激动。
还应看到,“4月8日脉冲信号中断”仅是最低理论数值,按照许多业内专家的计算,黑匣子信标脉冲信号实际延续时间,应该还会长出10天左右;即便电池耗尽,脉冲信号中断,但黑匣子在水下仍可完整保存若干年,相关信息数据依然保存,通过水下摄影等技术手段,最终找到并打捞出水的希望,依然是存在的。
法航AF447航班空难,2009年6月1日客机坠入大西洋深处,2011年5月1日黑匣子方成功打捞出水,期间耗时长达1年11个月,与之相比,MH370的失联,情况更复杂,可能失事的海域搜寻、打捞难度更大,对此,人们一方面要保持信心,另一方面,则应做好持久战的技术、协调和心理准备。
1个月的时间既漫长又短暂,只要真相未曾大白,人们就必须暂时忘记任何时间线,把该做、能做的事做好。
[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