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14-05-05
专家:中国大多数人收入被少数人平均了
我国人均GDP质量确需提升
来源:经济日报
从数据和国际标准来看,我国人均GDP已迈入“中等偏上”国家的行列,但人均GDP不仅要看总量,更要看质量
大多数人的收入被少数人平均了,如果再考虑与价值严重背离的房价,绝大多数人的收入水平就更远离“中高”应有的含义
一定时间内新增加的价值要在政府、企业和居民个人之间进行分配,如果政府财政税收或企业收入的实际增速快于GDP增速,居民收入在GDP中的比重就可能下降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日前表示,“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已全面启动。“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后一个5年,及早动手编制好规划,意义重大而深远。
不过,舆论似乎更关注有关部门官员的一句话,“目前我国人均GDP已达到6700多美元,属于中高收入国家的行列,目标是希望通过‘十三五’的努力,用世界银行的标准接近高收入国家的行列,如果做得更好一点,可能就进入高收入国家的行列。”不少人对我国“属于中高收入国家”的提法表达质疑。其实,这样的情况不止一次地出现过。每当有政府部门或研究机构提出全国或某个地区达到世界中高或高收入水平时,质疑与不满之声便很强烈。
事实上,若从数字数据和国际标准来看,我国人均GDP已迈入“中等偏上”国家的行列。
有关资料显示,世界银行是按照人均国民总收入作为划分标准的。GDP加上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再减去对国外的要素支出,就构成了国民总收入。由于国外要素的收支规模有限,所以人均国民总收入与人均GDP往往相差无几。按照世界银行目前的标准,中国确在“中等偏上”之列。由此看来,这位官员的观点有一定道理。
不过,这也并不是说网络上的质疑之声是无理取闹。因为,2012年,在参与排序的214个国家和地区中,中国的人均国民总收入位居第112位。这也是现实。可见,人均GDP不仅要看总量,更要看质量。如此,才是更加全面、科学的态度。
国民总收入是在GDP的基础上调整得出的。因此,国民总收入不是居民个人实际得到的收入,其中只有一部分会转化成居民的实际收入。GDP或国民总收入作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间内新创造的价值,可以从生产、分配和使用3个维度进行分析。在这3个维度中,民众感觉最为直接的当然是分配。新增加的价值要在政府、企业和居民个人之间进行分配,三者间的关系此长而彼消。如果政府财政税收或企业收入的实际增速快于GDP增速,居民收入在GDP中的比重就可能下降。这种情况曾经持续过很长时间,反映出绝大多数人的收入水平依然很有限。2013年,中国基尼系数为0.473,依然远远高于0.4的公认警戒线,也反映出居民收入水平呈现很强的偏态分布,大多数人的收入被少数人平均了。如果要再考虑与价值严重背离的房价,绝大多数人的收入水平就更远离“中高”应有的含义。
如果从生产的维度考察,GDP、国民总收入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居民收入都是增量,但增量产生的过程中消耗多少存量和消耗的方式确有不同。比如建一座新楼,与推倒一座旧楼后再建一座新楼,增量都是一座新楼,存量却是两座和一座的差别。如果从使用的维度考察,同样数量的新增价值,由于使用的方向不同,其效果也会不同:或是有部分拿去搞重复建设、形成产能过剩,或是有部分不得不用于治理对资源环境造成的破坏,或全部可以用于创造新的生活;或是打造豪华,锦上添花,或是改造普通,雪中送炭,等等。
面向“十三五”,且行且努力。如果仅以“争取跨入高收入国家行列”为目标,只要继续把总量做大就行了。但要使更多的人享受高质量的生活,就需要调整结构、提高效益、转型升级、多点支撑;就需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转变发展方式;就需要完善收入分配调节机制,缩小收入差距,让更多的人分享改革与发展的成果;就需要把价格水平控制在合理区间,且促使房价向着与价值相符的方向回归,使广大民众在扣除消费价格和房价因素之后,在“十三五”末期真正实现“两个翻一番”的小康目标。而这些,远比做大总量更有实际意义。
[新浪网-中国经济网]
相关报道
比尔-盖茨文章:为穷人投资更有意义
只有当我们帮助穷人摆脱病困,全世界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穷人投资需要社会各界的参与。我相信,为穷人投资所获得的回报,和在商业领域取得的成功一样精彩,甚至更有意义。
在我出生的时候,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都是贫困国家。然而,在过去几十年里,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于未来,我非常乐观。
现在,我们需要全力迎接全球健康领域的挑战,更好的健康水平会给人类发展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最重要的是,健康是和平、繁荣社会的基石。长期以来,我一直认为健康领域的差距是世界上最严重的不平等现象之一。最令人痛心的例子便是,每年有几百万儿童死于完全可以防治的疾病,而我们却并没有付出足够的努力来挽救他们的生命。
是什么造成了目前这种令人遗憾的状况?市场失灵是部分原因:最需要帮助的人却无力支付能够改善他们生活的创新技术。因为他们无力支付,企业就不会投资于这些领域。
为穷人投资,是有效改善不平等的强大力量。中国在医疗保健方面进行巨大投资,因为中国政府早就认识到,更健康的人口才是更富有生产力的人口。这些明智的投资,如今已经得到了丰厚回报。
结核病防治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过去的20年里,中国的结核病发病率降低幅度超过了其他发展中国家,这与国家和地方财政的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
还记得在2008年,我和妻子梅琳达曾访问中国海南。我们在一个小村子里见到一位患有结核病的母亲。她给我们看了她每天必须服用的结核病药物——大大小小十多片不同种类的药片,放在桌上有一小堆儿。我惊呆了。要治愈结核病,她至少需要隔日服药一次并坚持6个月,每次都要吞服这样一堆药片。毫无疑问,这种结核病治疗方法是一种近半个世纪以前的“创新”了。这种治疗方案极其复杂,让人很难坚持服药,进而导致耐药结核病。
现在,中国的卫生部门正致力于让更多的结核病患者转用固定剂量的结核病组合药物,这样患者每次只需服用4粒药就可达到同样效果。通过降低病人服药的困难,提高治疗效果。这项计划很快将覆盖全国,以帮助更多的患者康复。
中国的生物技术界在为解决结核病问题贡献自己的力量,例如,即将测试一种新抗结核病药物治疗方案。该治疗方案可将结核病治疗周期缩短至4个月,并有效对抗耐药结核病。如果测试成功,将使中国在世界结核病药物研发领域占据领先地位,不仅让中国受益,还将有助于其他国家的穷困人口。
结核病只是人类面临的全球健康挑战之一,还有太多领域需要全世界关注。只有当我们帮助穷人摆脱病困,全世界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穷人投资,需要社会各界的参与。中国有很多成功的企业家和商界人士,我希望更多的有识之士将其才能用于改善中国以及世界贫困人口的生活,为他们寻求解决方案。我相信,为穷人投资所获得的回报,和在商业领域取得的成功一样精彩,甚至更有意义!
(作者为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联席主席)
[人民网-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