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14-05-09
习近平访欧阐述重要外交理念述评:坚持文化自信 推动中外交流
新华网北京5月9日电(记者廖翊)“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
“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
习近平主席日前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演讲中,就中华文化与“中国梦”、文明交流与世界和平的深刻关联作出重要阐释,引起世界积极反响。
弘扬中华文明,彰显文化自信
一个国家的文化,从来代表这个国家自古而今的审美、追求与理想,连接民族的过去和未来。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为基本内涵的“中国梦”也是如此。
回望历史长河,从“民亦劳止,汔可小康”“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的物质生活向往,到“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厚德载物”“民胞物与”的情操追求,分明听到“中国梦”这部伟大交响绵延数千年的深沉前奏与历史回声!
中国梦,中华民族期盼千年的梦!正如习近平主席演讲所言:“中华民族的先人们早就向往人们的物质生活充实无忧、道德境界充分升华的大同世界。中华文明历来把人的精神生活纳入人生和社会理想之中。”因此,中国梦“既深深体现了今天中国人的理想,也深深反映了中国人自古以来不懈追求进步的光荣传统”。
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习近平主席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
中国梦的灵魂,蕴含在5000年中华文明中。凝望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遗产,我们感受的正是千古绵延的创造精神、爱国情怀与气质操守。这些优秀品质,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
“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演讲时说。
中国梦,体现了中华文化精神内核的理想与追求。弘扬和繁荣中华文化,宣示的是坚定的文化自信和道路自信。
推动文化交流,促进共同发展
一位欧洲学者表示,习近平主席关于文明的阐释令其印象最为深刻。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中,习近平主席对产生了深远影响的历史文化事件进行深情回望:从公元前中国开辟丝绸之路、张骞出使西域,到唐朝与各国通史交好;从明朝郑和七下西洋,到明末清初中国人积极学习现代科技知识等;从佛教传入中国形成中国特色佛教文化,到现代中国写意油画的形成……
“中华文明是在中国大地上产生的文明,也是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而形成的文明。”习近平这样总结伟大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过程。表达出鲜明文化观:“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
这既是历史的回望,也是现实的总结——中国何以在短短30多年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得益于改革开放,得益于互学互鉴,得益于吐故纳新!
中华文化,因互鉴包容、与时并进的特性,始终充满蓬勃生命力,赋予一个民族开放胸襟与广博情怀。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华文化,必须继承、发扬中华文化重要的精神特质。
为此,习近平主席欧洲演讲中提出“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同时真诚表示:“对待不同文明,我们需要比天空更宽阔的胸怀。”
坚持和平发展,构建和谐世界
如何看待中国梦?如何看待中国的崛起?欧洲之行,习近平主席郑重重申中国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在德国科尔伯基金会的演讲让人记忆犹新:
“面对中国的块头不断长大,有些人开始担心,也有一些人总是戴着有色眼镜看中国,认为中国发展起来了必然是一种‘威胁’,甚至把中国描绘成一个可怕的‘墨菲斯托’……”
习近平主席以德国家喻户晓的大作家歌德小说《浮士德》中的人物作比,引起德国观众的共鸣;又用“以和为贵”“和而不同”“天下大同”等相沿数千年中华文化传统解读中国人的“和平血脉”,在世界范围内产生积极反响。
“习近平演讲体现出中国文化中和谐共存的理念。正是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中国实现了稳定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阿拉伯国家联盟前驻中国办事处主任阿卜杜勒·瓦哈卜·萨基特说。
中国梦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在比利时布鲁日欧洲学院演讲中,习近平主席以与欧洲共建和平稳定之桥、增长繁荣之桥、改革进步之桥、文明共荣之桥的期许,对中欧贸易等前景作出积极展望,向世界宣告:中国的和平发展、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将为世界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中国主张‘和而不同’,而欧盟强调‘多元一体’。中欧要共同努力,促进人类各种文明之花竞相绽放。”习近平主席对中欧文化交流的阐释,既反映了对世界发展的乐观期许,也体现出中华文化崇尚和谐的基本精神。
[新华网]
中国梦同各国梦想交织共鸣
中国梦是追求和平的梦、追求幸福的梦、奉献世界的梦;实现中国梦,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比翼双飞的发展过程;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习近平主席的欧洲之行,让中国梦的辉煌乐章在国际社会的辽阔空间久久回响。
为什么中国梦很容易被理解,很容易引起共鸣?答案清晰:因为这样的梦想体现了全世界人民共同的追求,承载着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愿景。普天之下,虽然民族不同、肤色不同、国家不同,但是盼稳定、求发展,过上安宁富裕的好日子的愿望,却是各国人民共同的梦想。
人类和平、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社会稳定,这样一些词汇体现了中国梦的本质内涵,同样也构成了世界各国人民对未来美好梦想的基本元素。因此,外国朋友谈及中国梦,虽有多样领悟,却也万变不离其宗。正如比利时首相迪吕波对中国梦的解读:在中国,人民能够享受改革带来的好处,共享美好未来,这就是中国梦。
中欧两个不同的文明,都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梦追求的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欧洲梦追求的是持久和平繁荣的一体化。中欧都在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欧盟领导人也表示,欧中共同拥有一个实现和平、公正、繁荣世界的梦。中欧文明的握手,中欧人民梦想的交流,是世界文明的伟大进步。
中国梦引发共鸣,因为她给世界带来的是和平与稳定,是机遇与奉献。中国人民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也是中国人民对人类发展与人类文明作出巨大贡献的过程。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为世界创造了巨大红利,为推动中国与世界形成相互依赖的“命运共同体”注入强大能量,也让全球各地的人民切身体会到中国梦带来的机遇。
中国人民对梦想的追求,正在改写世界大国崛起的历史路径。从受世界影响到与世界相互影响,中国道路所具有的开创性的理论与思想,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留下无比光彩夺目的篇章。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了精神与价值体系的正能量。
奉献世界的中国梦,源于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担当。中国以海纳百川的胸怀,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同外界交流,同世界共赢发展。从“真、实、亲、诚”的对非政策到“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从提出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到谋划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构想……从一系列的中国行动中,人们看到的是中国梦同世界各国以及各国人民梦想的相融相惜。
中国人民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与世界各国人民追求自己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梦想交相辉映,交织共鸣。这是当今世界最美丽的一道风景线。(钟声)
《 人民日报 》(
2014年05月05日 03
版)
[人民网-人民日报]
相关报道
外交部:日本领导人访欧时有关言论暴露其错误史观
新华网北京5月6日电(记者谭晶晶、张鹏雄)针对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近日访问欧洲时的言论,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6日表示,有关言论再次暴露了日本领导人的错误史观,日方在历史等问题上的错误言行是影响日本同地区国家和解与合作的最大障碍。
当天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问,据报道,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近日访欧接受采访时表示,日本不会仿效德国就历史问题道歉。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华春莹说,上述言论再次暴露了日本领导人的错误史观,也再次表明他缺乏正视历史的诚意。
她说,日本国内总有一股势力企图否认甚至美化日本军国主义对外侵略和殖民统治历史,否定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日本法西斯的正义审判。日本领导人参拜供奉二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日方还在同邻国领土争端问题上不断挑衅,制造紧张。日方在历史等问题上的错误言行是影响日本同地区国家和解与合作的最大障碍。
华春莹指出,日本政府和领导人切实正视和深刻反省过去那段侵略历史,同军国主义划清界限,是战后日本与邻国关系重建和发展的重要政治基础,也是中日邦交正常化及中日四个政治文件的原则和精神。中方再次敦促日方切实做到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以实际行动改正错误,取信于亚洲邻国和国际社会。“这才是唯一正确的出路。”
[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