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14-05-19
多数城市规划未考量雾霾影响 上海等地欲引风吹霾
城市大气中的污染颗粒本可随风而散,但越建越高的楼房,却把污染牢牢“锁”在了上空。上海、杭州、南京、武汉等地另辟“风”径,提出了“引风吹霾”的方式,即在城市规划中腾出通风的“风走廊”,借由“穿堂风”来吹散雾霾。
这样人工“引风”的方式靠谱吗?“穿堂风”真的可以吹走雾霾吗?
南京布局6条通风走廊
今年年初《南京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向社会公布,其中首次提出“清洁空气廊道”的概念,并明确给出“时间表”:在2014年底前划定城市“清洁空气廊道”,以形成有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的城市和区域空间格局;在2017年底前“清洁空气廊道”内排放废气的企业将全面退出。
“‘清洁空气廊道’的提出,也是为了遏制环境继续恶化,逐步改善空气质量,为子孙后代留下清洁空气。”南京市环保局宣传教育中心主任徐小怗说,当前,不少城市普遍存在工业企业布点不断侵害环境质量、房地产开发不断蚕食生态功能区的现象。因此,保证城市主风道畅通,减少污染物在城市上空逗留的时间,对改善城市空气有着重要的作用。
“我们要向德国鲁尔区学习,在一个工业区的周围,有大片的森林为公众的健康护航。”徐小怗说。
记者了解到,在计划中,南京布局了6条生态通风走廊。目前,大部分生态通风走廊已基本形成,并正在发挥作用。但个别生态通风走廊还需进一步加强建设。
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清洁空气廊道”要与南京生态红线的划定联系起来,涉及工业布局调整,牵扯到一些利益主体博弈,需要多部门协同、企业配合,共同推动,不可能一蹴而就。
“引风治霾”国内早有先例
记者了解到,打造类似南京这样的“清洁空气廊道”,实际上在国内已有不少先例:
———上海夏天多刮东南风,秋天多是西北风,所以,上海在规划建设浦东新区时,特意留出了“风走廊”即世纪大道;
———武汉市去年在国内率先启动《城市风道规划管理研究》的编制工作,利用气候数据、地理地貌信息、规划和土地利用信息等,对武汉市风道基础条件进行定量分析,建立武汉市风道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提出武汉市风道总体布局初步设想;
———杭州市规划局、市环保局等部门也正在研究,希望在杭州建一个“城市风道”,把郊外的风引进主城区,把空气的霾等污染物“吹”走。
“在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有意识地营造出‘风走廊’或是‘空气走廊’,可以缓解雾霾天气的发生,减少热岛效应的产生。”采访中,多位环保专家表示,这些生态通风走廊就像城市的一个个大“出气孔”,可确保郊外的凉爽空气吹进来,把主城的热空气置换出去。
“风走廊”落地靠规划设计不是靠花钱
南京市气象台副台长姜有山认为,治霾的关键是减少大气中的污染物,风的因素只是其中一方面,并不能彻底解决雾霾的问题。
“在城市规划中,原本就有“生态走廊“绿廊”的概念,目的就是加强通风空气交换。”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董卫教授说“提出概念就要执行到底。”董卫说,目前,国内一些城市,比如北京、南京都在规划制定时考虑风廊,但最后规划实施又成了另外一回事,都被建筑蚕食掉了。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建筑师崔恺说,目前,“造城热”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升温,但多数城市规划并未考量雾霾的影响因素。现在,各地都在谈节能环保,但一些决策者更关注节能产业的发展,看重的是有表现性的节能材料生产,却并不太重视少花钱降能耗的设计方式。但事实上,设计“风廊”的目的,是将绿色带进入城市,让城市与自然不要隔离,建筑也要通过自然采光、采风,这一切应靠规划设计来解决,而不是靠更多地花钱。
在采访中,一些城市规划专家也表示,治理雾霾不是短期能解决的问题,建筑无序的状态是一个历史时期形成的,必须靠时间慢慢消化。记者 潘晔 蒋芳 秦华江
[中新网-经济参考报]
相关报道
北京调整退出污染企业 300家污染企业10月底前离京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京津冀一体化是一个并不新的话题,今年却在中央层面的推动下,开始急剧升温,步伐加快。最近,北京市经信委主任张伯旭更是表示说,原计划今年年底完成调整退出300家污染企业,告别北京的时间表提前到今年10月底前。其中的一些工业企业将和周边的河北、天津、内蒙对接。
在京津冀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工业企业的转移如何对接?北京调整退出的污染企业,将如何解决自身污染问题?不把污染迁到外地。如何兼顾三地产业、环境的发展?
凌云化工公司是从北京外迁的第一家央企,落户地点是距离北京500多公里的河北邯郸。凌云化工在邯郸武安工业区,利用当地原有钢厂产生的废弃二氧化碳和蒸汽作为更实惠的生产原料,不仅没有输出污染,反而实现了零排放的循环系统。北京市丰台区环保局副局长朱小新介绍,企业的搬迁共减少北京、邯郸两地燃煤消耗五万多吨:
朱小新:它搬到河北之后,使用的是废气和余热,所以不会新增污染源,也不会新增污染物的排放。
虽然凌云化工的搬迁获得了两地“共赢”,但是搬迁企业落户地仍然担心工业转移造成的新的污染。产业转移,原本是能够带动GDP和地方税收增长的“香饽饽”,却因为污染环境,竟成为各地互相推让的“烫手山芋”。此前,河北保定市市长马誉峰就曾表示,在北京有污染的企业,也不能到河北保定去污染。
马誉峰:一定要高端绿色发展,低碳发展,产业一定要高端,即使是北京转移出去的产业,也应该是转型升级的。
河北唐山市招商局副局长勾国庆认为,传统的钢铁、建材、化工、装备制造业,不能在量上继续增加,需要在产业的质量上延展,才能符合三地的发展:
勾国庆:只要是符合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项目,像一些高科技的项目,像高端装备制造项目,像新能源新材料这样的项目,除了高污染、高能耗的企业之外,我们都欢迎。
对环境保护和促进升级的产业转移思路,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首席经济师祝宝良表示,在京津冀一体化战的大背景下,以“牺牲”接收地环境为代价的产业转移,得不偿失:
祝宝良:仅仅是因为环保不达标转出去,到别的地方也不一定达标啊,污染的转就没有必要了。如果转到河北的都是重污染,那河北会说为什么转到这儿来啊?
就北京而言,大气污染导致的雾霾是政府和民众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数据显示,工业污染占到北京本地污染18%。北京调整退出污染企业,引导企业使用清洁能源和生产工艺,也是北京清洁空气行动计划的具体步骤。为了治理污染,北京今年还开出了史上最大的单笔30万元的环保罚单,并对屡次违法者罚款金额不设上限。
北京市人大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李小娟:曾经有一个条款,最高不超过100万,在代表们前期参加讨论的过程中,大家说为什么要设定这么一个封顶的数额?如果很恶劣的排污行为,就不应该封顶,该一百万一百万,就翻着倍的往上罚。国外也有这样的经验,所以我们就把那个封顶的数额取消了,如果重复地来违法,每一次的违法都要受到处罚,没有一个封顶线。
仅北京本地深挖潜能、治理污染就够了吗?当然不够,正因此北京对建材、平板玻璃、电镀、涂料等12个工业污染行业实施整体退出。同时,由于一些企业与北京的核心功能定位不符,目前已经和河北固安、天津宝坻、内蒙古乌兰察布等地展开了产业对接。
值得欣慰的是,北京对于涉及工业污染的转移,态度非常明确:污染企业绝不能带着污染迁到外地。同时,北京还将引导高新科技产业京津冀地区的协同发展。
北京市科委政策法规与体制改革处处长杨仁全:我们有国家的智库,还有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等共同对京津冀协同发展开展顶层设计。首都科技平台,中关村科技园区分别到天津、河北对接,促进成果落地转化。在加大市场转移方面。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首席经济师祝宝良认为,产业转移还需要综合考量资源、交通、人力成本等多重因素,但是将环境保护置于重中之重,是非常必要的:
祝宝良:如果这个地方考虑环保,还考虑其他因素,那是可以转移的。河北劳动力便宜、土地便宜,可能原材料的供应也便宜,这样的话转过去就可能赚钱了。(记者张棉棉 北京台记者戚天)
[中新网-中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