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14-06-15
国办印发《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
新华网北京6月14日电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部署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保障城市安全运行,提高城市综合承载力和城镇化发展质量。
《意见》指出,城市地下管线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近年来,随着城市快速发展,地下管线建设规模不足、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凸显,一些城市相继发生大雨内涝、管线泄漏爆炸、路面塌陷等事件,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城市运行秩序。为此,要把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作为履行政府职能的重要内容,统筹地下管线规划建设、管理维护、应急防灾等全过程,综合运用各项政策措施,提高创新能力,全面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
《意见》明确了近、中、远期的总体工作目标,提出了全面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的重点任务。一是加强规划统筹,严格规划管理。开展地下空间资源的调查与评估,制定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组织编制地下管线综合规划,对城市地下管线实施统一规划管理。
二是统筹工程建设,提高建设水平。制定管线年度建设计划,与城市道路年度建设计划同步实施。统筹安排管线工程建设,力争一次敷设到位。稳步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严格规范建设行为。
三是加大老旧管线改造力度。改造使用年限超过50年、材质落后和漏损严重的供排水管网;对存在事故隐患的供热、燃气、电力、通信等地下管线进行维修、更换和升级改造;推进城市电网、通信网架空线入地改造工程;实施城市宽带通信网络和有线广播电视网络光纤入户改造,加快有线广播电视网络数字化改造。
四是加强维修养护,消除安全隐患。建立地下管线巡护和隐患排查制度,制订应急防灾预案,切实提高事故防范、灾害防治和应急处置能力。要定期排查地下管线存在的隐患,制定工作计划,限期消除隐患。
五是开展普查工作,完善信息系统。组织开展地下管线普查工作,并在普查的基础上,建立完善地下管线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信息的即时交换、共建共享、动态更新。
六是完善法规标准,加大政策支持。研究制订地下空间管理、地下管线综合管理等方面法规,健全相关配套规章。开展各类地下管线标准规范的梳理和制(修)订工作,建立完善地下管线标准体系。加快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和运营。鼓励应用先进技术,积极推广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
《意见》强调,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纠正“重地上轻地下”、“重建设轻管理”、“重使用轻维护”等错误观念,加强对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加强联动协调。
[新华网]
我国计划用10年左右时间建成较为完善的城市地下管线体系
新华网北京6月14日电(记者杜宇、安蓓)中国政府网14日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提出,我国计划用10年左右时间,建成较为完善的城市地下管线体系,使地下管线建设管理水平能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应急防灾能力大幅提升。
根据指导意见,我国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工作的目标任务还包括:2015年底前,完成城市地下管线普查,建立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编制完成地下管线综合规划。力争用5年时间,完成城市地下老旧管网改造,将管网漏失率控制在国家标准以内,显著降低管网事故率,避免重大事故发生。
城市地下管线是指城市范围内供水、排水、燃气、热力、电力、通信、广播电视、工业等管线及其附属设施,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
[新华网]
相关评论
责任归位,地下管线才能安全
地下管线的问题,不能等到重大事故发生后,再来追究责任。只有在日常的管理中,让责任归位,才能赢得长久的安全。
6月14日新华社报道,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意见要求开展地下空间资源的调查与评估,制订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加大老旧管线改造力度;加强维修养护,消除安全隐患,等等。意见强调,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纠正“重地上轻地下”、“重建设轻管理”、“重使用轻维护”等错误观念。
从城市“看海”,马路拉链,到管道泄漏,地面塌陷,城市地下的各种隐患,正在给公众的安全带来重大威胁。以前,对于这个问题,基本是每个城市各自为政,有的地方重视,抓得紧,民众会因此受益,有的地方漠视问题存在,民众就要因此遭殃。所以,在国家层面对城市地下规划建设提出统一的要求和部署,实有必要。
国务院此次提出城市地下安全的各种保障措施,很有针对性。例如,要求开展地下空间资源的调查与评估,这就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现在许多城市的地下管线和设施家底不清,何谈管理?还有,稳步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这是防止马路反复“开膛破肚”最有效办法,在发达国家,各家单位地下管线都不允许随意铺设,而是建设多种管线共同使用的共同沟。但对此,国内绝大多数城市都缺乏长远的眼光,不敢触动现状。
那么,这些措施怎么执行到位?现在许多地方“重地上轻地下”,已经成了通病,此前还有报道说,有市长不愿建地下管网,把几百亿埋在地下。另外,一些地方地下规划、管理、建设长期处于无序状态。这种数十年形成的惯性思维,并非轻易可以改变。
要想一改这样的局面,必须从“责任”入手,让地下管线的规划、管理、建设的每一个环节,都责任明确到部门、明确到人。
其实,地下管线的问题,之所以拖这么久难以解决,与其说缺的是思路,不如说是责任。在许多地方,官员“重地上轻地下”,不仅不用担心承担决策失误责任,反而因此获得升迁的筹码;有的地方长期大雨内涝,于是投入巨资进行下水道建设,效果却聊胜于无,但没有人为这些打了水漂的巨额投资负责;有的地方,地下管道隐患存在多年,但是只要不出重大事故,官员头上的乌纱帽基本无虞;有的地方说要杜绝马路拉链,但马路依然挖了填、填了挖;而在更多地方,自来水管、天然气管等管线频频被挖断,地面塌陷屡屡让民众惊魂,却鲜有深入调查和追究。
地下管线的问题,不能等到重大事故发生后,再来追究责任。只有在日常的管理中,让责任归位,才能赢得长久的安全。尤其是,此次在国务院的要求下,接下来,一些地方无论新管线建设,还是老旧管线改造,都会扩大规模。地下管线舍得花钱,固然是好事,但这些巨额的投资,只有通过责任机制的匹配,才能保证花在它最该花的地方,花得最有效率。
[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