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14-06-19
审计署发布11户国企审计结果 190名责任人受到严肃处理
新华网北京6月20日电(记者董峻)审计署20日发布了11户国有企业2012年度财务收支审计结果公告。公告显示,问题主要集中在有的企业执行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政策不到位;有的企业部分投资项目存在论证不充分、程序不合规的问题;有的企业财务管理不够规范;有的企业内部管理存在薄弱环节,违法违规问题仍然存在。
2013年,审计署统一组织了对11户国有企业财务收支审计,审计资产量占企业资产总额的50%以上。这11户国有企业包括:中国烟草总公司、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华润(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冶金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这次审计的重点内容有5个方面:检查企业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经济政策与决策部署情况,保障国家政策落实;揭示和反映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突出矛盾、潜在风险和重大体制机制问题,维护国有资产安全和保值增值;揭露和查处重大违法违规和案件线索,促进反腐倡廉建设;检查企业重大经济决策和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建立和执行情况,推动管理水平提升;检查企业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情况,促进企业规范管理。
截至5月31日,相关企业制定完善规章制度1194项,对190名相关责任人进行了严肃处理,其中厅局级干部32人。同时,按照审计要求,企业已补缴各项税款1.78亿元,挽回和避免损失32.96亿元。对提出的62项审计建议,企业均已采纳。下一步,审计署将对企业整改情况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向社会公告。
此外,本次审计查出一些企业的个别人员涉嫌经济违法违纪线索,审计署已将有关案件线索移送纪检监察或司法机关立案查处,待查处结案后再予以公告。
[新华网]
审计署:中石油所属9单位违规招标涉合同额260亿
中新网6月20日电 据审计署网站消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2012年度财务收支审计结果显示,2006年11月至2013年7月,所属抚顺石化分公司等9家单位部分工程建设和物资采购未按规定公开招标,涉及合同金额260.35亿元,其中工程建设238.51亿元、物资采购21.84亿元。
审计报告全文如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的规定,审计署2013年对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石油集团)2012年度财务收支进行了审计,重点审计了中石油集团总部及西南油气田分公司、抚顺石化分公司、东北销售分公司、中油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等20 个所属企业,并对有关事项进行了延伸审计。
一、基本情况及审计评价意见
中石油集团成立于1998年7月,注册资本3799亿元,拥有二级全资和控股子公司72家、事业单位8家、社会团体1家,主要从事原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开采;石油炼制、石油化工及其它化工产品的生产、储运及贸易,石油、天然气管道运输及贸易;相关工程技术研究与服务等。
据中石油集团合并财务报表反映,其2012 年底资产总额34094.2亿元、负债总额15453.1 亿元、所有者权益总额18641.1 亿元;当年实现营业收入26692.53亿元,净利润1391.75亿元,资产负债率45.32%、净资产收益率7.29%。
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了该集团2012年度合并财务报表并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审计署审计结果表明,中石油集团基本能贯彻执行国家宏观经济政策,2012年度财务报表总体上比较真实地反映了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审计也发现,中石油集团在生产经营、内部管理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有的管理人员还涉嫌严重违法违纪。
二、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
(一)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2012年,中石油集团所属10家单位存在当期天然气销售收入计入次年、盘盈成品油未冲减管理费用等问题,由此造成收入少计0.32亿元,成本费用多计5.91亿元、少计0.2亿元,导致2012年少计利润6.03亿元。
2.2012年,所属辽河油田设备安装工程公司等5家公司未按规定纳入合并报表范围,导致少计资产5.13亿元、负债2.2亿元、所有者权益2.93亿元。
3.至2012年底,中石油集团未按规定将3.52亿元国拨资本性财政资金,转为对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石油股份公司)的委托贷款。
(二)执行国家经济政策和企业重大经济决策中存在的问题。
1.2012年4月至12月,所属西南油气田分公司违反国家关于禁止以大、中型气田所产天然气为原料建设LNG(液化天然气)项目的规定,向华油天然气广安有限公司LNG项目供应天然气。
2.至2012年底,所属四川销售分公司2006年以来收购的55座加油站、吉林销售分公司2011年9月租入的8座加油站证照不齐全。
3.2012年至2013年4月底,所属烟台等130家销售分公司超过发展改革委最高限价销售成品油18.38万吨,价差总计0.36亿元。
4.2010年至2012年,所属抚顺石化分公司投资22.35亿元的热电厂扩建项目未经核准,且使用工艺不成熟导致8751万元国有资产面临损失。
5.截至2013年5月,辽河油田分公司未经核准于2011年10月开工建设的“双6地下储气库”项目完成投资21.3亿元。该项目2013年11月才获得核准。
6.所属西南油气田分公司龙岗天然气试采工程未按规定程序实施,并在无法达到预期目标的情况下继续追加投资,该项目2006年至2013年6月间产气量持续下降。
7.中石油股份公司于2007年12月与外方合作开发的川东北高含硫天然气项目至2013年6 月仍未完工投产,一直未能实现2009年天然气首次投产的预期目标。
(三)内部管理存在的问题。
1.工程项目管理方面。
(1)2011年6月,所属中石油北燃(锦州)燃气有限公司未按规定报经上级公司批准,即开工建设龙栖湾燃气工程,至2013年6月已完成投资686.42万元。
(2)至2012年底,所属四川销售分公司有9座由外单位代建的加油站,未按照中石油股份公司规定解除代建协议。
(3)2006年11月至2013年7月,所属抚顺石化分公司等9家单位部分工程建设和物资采购未按规定公开招标,涉及合同金额260.35亿元,其中工程建设238.51亿元、物资采购21.84亿元。
(4)2009年至2012年,所属辽河油田分公司和吉林油田分公司有1.34万亩新增建设用地未取得正式用地手续。
(5)2009年至2012年,所属吉林油田分公司下属新木采油厂和松原采气厂对施工监管不到位,其安全生产科与民营施工方套用较高标准的土方工程定额,多支付工程款155.25万元。
(6)2009年至2012年11月,所属抚顺石化房地产综合开发股份有限公司超资质开发房地产项目,并用已被政府收回的土地使用权作抵押违规融资2.5亿元。
(7)至2013年6月,所属抚顺石化分公司已建成的石油二厂天然气利用改造和洗化厂天然气利用改造项目,由于配套管道建设进度慢等无法投用,涉及投资1.38亿元;西北销售分公司2011年接管的11个储油罐(容量26万立方米)一直闲置。
2.资金和金融业务管理方面。
(1)1999年至2011年,所属吉化集团公司未经中石油集团批准向其控股公司出借资金,2012年5月形成损失1.52亿元。
(2)所属昆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克拉玛依分行因贷前审核不严、贷后管理不到位,发放给新疆天盛实业有限公司的贷款本息5.7亿元,至2013年7月全部面临损失风险。
3.资产、产权、股权管理方面。
(1)2010年至2013年,所属昆仑信托有限责任公司对其与有关自然人和企业共同设立的合伙企业的财务支出监管不到位,致使合伙企业的执行合伙人虚列咨询费支出2700万元。
(2)2011年和2012年,所属昆仑信托有限责任公司和中油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在信托计划所投资企业持续亏损的情况下,按原值受让了其中由15个自然人认购的信托计划,代为承担了784.83万元投资损失风险。
(3)2009年11月,所属中石油昆仑燃气有限公司未报经批准与沈阳德源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设立的合资企业,至2013年6月累计亏损1164万元。
(4)2012年10月,所属长春销售分公司在其所收购加油站的出让方未按合同约定变更加油站用地性质、将土地使用权变更至本公司名下的情况下,支付收购尾款2400万元,至2013 年7月该土地仍在租赁经营。
(5)至2012年底,所属西南油气田分公司未按规定清退职工持股企业的个人股份,涉及金额1418.34万元。
4.油气销售方面。
(1)2007年至2012年,所属兰州石化分公司违反中石油股份公司油品统销管理规定,销售油浆和重油等46.47万吨;计划外销售成品油4.05万吨。
(2)2010年至2013年4月,所属北京销售分公司等企业低于成本价或向无成品油批发资格的企业销售成品油125.73万吨,吉林油田分公司所属吉港天然气公司将工业用气按民用气低价销售天然气541.62万立方米。
(3)2012年,因产销管理脱节,所属大连海运分公司装载油品的船舶滞港336航次、总运量240.96万吨,为此支付船舶滞期费1408.54万元。
5.油田对外合作及职工持股企业方面。
(1)2008年至2013年5月,所属吉林油田分公司在油田区块合作开发主体性质已变化的情况下未及时相应变更油田区块合作项目分成方式、辽河油田分公司油田区块合作项目未按合同约定向合作方收取未到位出资利息等,造成国有收益流失3761.07万元、面临流失698.91 万元。
(2)2010年至2013年3月,所属吉林石化分公司动力二厂和辽河油田分公司欢喜岭采油厂将粉煤灰、凝析油等,无偿交由职工持股的集体企业或多种经营企业回收销售,涉及金额5013.3万元。
(3)至2013年6月,所属辽河石油勘探局有2万亩农用地由辽海集团泰兴农业公司等8家职工持股的多种经营企业无偿使用,用于种植水稻、养鱼等。
(4)2012年至2013年5月,所属兰州润滑油研究开发中心和东北销售抚顺分公司的职工持股企业或关联单位,将所获利润3032.73万元以奖金、集体福利等名义发放给上述2 家单位的职工或相关人员。
6.信息化建设管理方面。
(1)至2012年,所属吉林销售分公司使用的销售ERP系统和加油站管理系统共有33个系统用户权限不符合职责分离要求。
(2)由于加油站管理系统允许为个人记名加油卡的油品消费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至2012 年8月中石油股份公司九台经营处共为员工记名加油卡开具433.55万元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最终去向不明。
(3)2011年至2012年,对两个个体工商户短期内以现金进行加油卡充值3.67亿元的异常行为,中石油集团加油站管理系统未实现有效监控。
7.2012年,所属吉林销售分公司和吉林石化分公司以租赁方式超标准配置23辆公务用车。
三、审计处理及整改情况
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审计署已依法出具了审计报告、下达了审计决定书。中石油集团具体整改情况由其向社会公告。审计发现的相关人员涉嫌经济违法违纪线索,移送有关部门进一步调查处理。
[新浪网]
审计署:华润电力586个项目违规招标 涉资117亿
新京报讯(记者 朱星) 20日上午,审计署公布了对华润集团2012年度的财务收支审计结果。审计署称,华润集团会计核算、重大经济决策和内部管理等存在一些不规范问题,有的管理人员还涉嫌重大违法违纪。
本次重点审计了华润集团总部及华润电力、华润金融、华润医药和华润水泥等18个企业。审计结果显示,上述企业都存在一定的问题。特别是华润电力,2012年,其下属单位未按规定公开招标,而是采取邀请招标、议标等方式确定工程承包方、物资及服务商,涉及586个项目、金额117.15亿元。
2012年,华润医药在收购收购北医股份过程中,依据不具备资产评估资质的财务顾问,对北医股份净资产的估值116.9 亿元(比其另行聘请具备资质中介机构所作评估值高66.36%),出资10.54亿元收购了其9.02%的股权。
2010年7月至2011年,华润医药在重组过渡期内,有8个投资收购项目未经过渡期管委会批复,即对外签订合作或股权转让协议,收购价款共计29.8亿元,其中6个项目收购价高于资产评估值约57%。过渡期管委会在部分收购项目审核中,也存在未充分研究论证各职能部门不同意见的现象。
除此之外,华润集团还存在内部管理上的问题:公务用车标准高过国资委制定的用车标准,华润集团及部分所属单位公款列支高尔夫球消费支出211万元等。
针对审计结果,华润集团在官网回应称,截至2014年5月底,大部分审计发现问题已整改完毕。下一步,华润集团将继续进行深入整改。
[新京报]
相关报道
“高铁座空着也好”,垄断巨头的傲慢与偏见?
“(高铁)上座率低也不见得就是坏事儿。少就少,没办法。这样空着也好,大家可以做欣赏用。”
16日,央广网经济之声栏目报道称,7月1日起,全国铁路将实行新的列车运行图,调整后高铁动车占到一半以上。然而,这则服务性的消息却因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院士王梦恕的一句评论变了味。
对王梦恕,大家都不陌生。有媒体称他是“高铁代言人”,网友则戏谑他是“高铁辩护士”。
虽然也有众多网友批评经济之声关于高铁上座率的报道以偏概全,不太符合实际情况;虽然早在2011年铁道部就出面解释过上座率的问题,但王院士的言论还是激起了众多纸媒和网媒的质疑和追问:作为一个时时宣称为民服务的垄断国企,宁肯空着大把座位,也不愿降价让利于民的傲慢与底气到底源自哪里?
专家出声,引来拍砖
高铁上座率到底是低还是高?且让我们看看经济之声的报道。报道称,部分高铁列车余票近一半,记者同时指出,虽然不是每趟高铁车都如此,但基本都有富余。
相比之下,便宜一些的T字头和K字头车票,却是一票难求。记者由此认为,正是较高的价格,导致了高铁较高的“空座率”。
中铁公司下属的中华铁道网的评论员忍不住站起来反驳这种“不理性、以点概面”的看法。但该评论员为“低上座率”提供的解释却让人啼笑皆非:高铁一般都是随到随买……于是提前订票的人便少了。所以为了让人产生一种可以随到随走的可信赖感,部分空车运行是非常必要的。”
在一些媒体看来,上座率低的具体原因可以理性探讨,但王梦恕的言论却让人难以接受。
《长沙晚报》就认为,王梦恕院士的怪论,“显然就伤害了公众的感情,难免引发质疑和争议。”该报质问称,这不就是高铁版的“何不食肉糜”吗?人民的科学家提出这样的论调,让坐车的旅客和不坐车的公众情何以堪?
《济南日报》点评称,从“铁老大”一贯的傲慢态度来看,王梦恕有此奇谈怪论毫不稀奇。
《现代金报》更细致地剖析了铁老大的傲慢形象:虽然铁道部的牌子已被换掉,但是铁老大的优越感却延续了下来。此路由我开,票价由我定,嫌贵绕道走,爷就是这副德行,能奈我何?
都是垄断惹的祸
铁老大如此傲慢,根源何在?无他,垄断而已。
国际在线评论员指出,在一个没有充分竞争的市场里,出现什么样的现象其实都不奇怪,因为没有竞争,所以空着不打折,让乘客欣赏都可以成为合理的解释。
《现代金报》评论员实在忍不住痛斥铁老大依靠垄断混日子的心态,“我敢打赌,倘若高铁是自家的买卖,盈亏与个人利益密切相关,倘若铁路部门不是一家独大,面对高铁上座率不高的尴尬,作为‘高铁代言人’一定会光着膀子吆喝,想尽一切办法将空座位卖出去。”
东方网评论认为,铁老大应当反思一下自身的经营思维。“运输高峰期就涨价,供不应求嘛,也无可厚非。可客运低谷期,也不见票价有折扣。这种经营思维里,垄断意识挥之不去。”
铁老大须告别衙门作风
批评从来就不是目的,治病救人才是。不少媒体在批驳王院士言论的同时,也纷纷就如何改善高铁上座率献计献策。
《河南商报》认为,解决高铁上座率需要正视两个问题,一是高铁票价是怎么定的,有没有暴利,需要有个说法;另外,要遏制铁路部门不断减少普通列车的行为。
《郑州日报》提议,高铁应借鉴飞机票的定价模式,把“定价权”交给时间。距离开车时间越长,票价越应优惠,距离开车时间越近,票价优惠越少。
《金陵晚报》指出,铁路是国家用纳税人投资建设的,铁老大没权利挥霍浪费,而应告别过去不问盈亏、依赖国家兜底的衙门作风,积极走向市场,通过为“衣食父母”提供优质服务获得良好收益。
而《现代金报》对当下铁路改革的含蓄批评,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民众对铁老大硬件改善、软件停滞不前的不满:铁路改革不是换块牌子那么简单,唯有引入竞争机制才能提高效率,才能改变一些人高高在上的优越感,国民才会带着欣赏的眼光看待疾驶而来的高铁。
新京报新媒体编辑 张运贵
[新京报]